六零年代机修厂 第450节
  机修厂。
  这五年来,机修厂的车间跟宿舍几乎没有变化,还是前厂长在的时候建的。新厂长鲁厂长上任以来,机修厂的效率越来越低,盈收是一年不如一年。
  食堂饭菜更是一年差过一年。
  用鲁厂长的话说,工人嘛,勤劳吃苦,这食堂的菜能够吃饱就行了,大鱼大肉是要不得的。
  这五年来。
  机修厂跟家具厂合作的床垫业务被鲁厂长分出去了,包副厂长想办法从机修厂离开,调到了‘东方床垫厂’,成了负责人,当了厂长。
  随着床垫的出口越来越多,‘东方床垫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包副厂长想了法子,找政府新批了一块地,把床执厂整个搬了过去。
  原机修厂二车间的电风扇业务,鲁厂长心里颇有想法,阳市机修厂作为一个机修厂,该以为修理为主,做什么电风扇啊,自行车啊,都不是主营业务,把该修理这块捡起来。
  所以,这五年,鲁厂长在机修厂是把‘修理’这块看得最重的。
  只可惜,机修厂‘修理’业务是起来了,但是吧,这块盈利与其他的项目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机修厂利润下降,可每年还在招人,老员工新员人的工资加起来,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每月工资都会延迟两天发。
  到了今年,已经延迟五天了。
  厂长办公室。
  鲁厂长把四个车间的主任都叫过来了。
  “今天把你们叫过来,是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看看你们的想法。”鲁厂长说,“你们别站着,都坐。”
  顾主任与其他三个主任坐了下来。
  “小顾,你也是老同志了,咱们市的自行车厂,原先就有出口的项目,这次他想买下咱们厂折叠自行车,放他那出口,你觉得怎么样?”鲁厂长看向顾主任。
  顾主任慢慢抬头,“厂长,咱们厂参加广交会都有五六年了吧,这折叠自行车的出口咱们厂自己就可以出口,为什么要跟他们合作?”
  这自行车出口,不比卖给国内赚得多?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
  他们新式自行车早就有了固定的合作伙伴。
  鲁厂长道:“这广交会那边的出口,进账慢,这跟咱们市的自行车厂合作,他们下个月就能把款打过来。”
  来钱快。
  虽然比出口少了一些,但是这资金一进来,厂里就能周转了。
  顾主任:“厂长,上头的外汇任务年底就下来了,要是把折叠自行车卖给自行车厂,那咱们这任务指标就完成不了。要是上面问起来,那只能您去跟他们解释了。”
  鲁厂长听到这话,表情严肃起来:“那还是先完成上头的指标吧。”
  他没想到今年上头又下了指标。
  “好的。”顾主任说完,再不言语了。
  之后,鲁厂长又把主任打到了二车间的电风扇项目上了,二车间的徐主任倒是没有出口业务,在鲁厂长的步步紧逼下,只能先挪出一半的货,给鲁厂长谈好的合作单位。
  这价钱比以前卖的低了十块钱。
  至于三车间的主任,现在是阮子柏,这位是阮副厂长的儿子,鲁厂长掠过了他,没找阮子柏的事。
  五年前,鲁厂长上任,阮副厂长没转正,病了一场。
  后来阮副厂长回到厂里,发现这个鲁厂长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口号喊得响,但是这实事没干几件,还把厂里折腾得够呛。
  阮副厂长就又精神起来了。
  鲁厂长吃了几次亏。
  谈完话。
  四位车间主任从厂长办公室出来了,二车间的徐主任下楼后,与顾主任挨着走。
  离开办公室,去车间的路上。
  徐主任低声与顾主任说:“咱们厂交税一年比一年少,听说上面要派人来查。”他听到了风声,但是不确定消息真假,所以想问一问顾主任。
  顾主任是他们中消息最灵通的。
  顾主任道:“咱们好好干活就是了,剩下的事不归咱们管。”
  不管是税收少了,还是厂里钱赚少了,都是厂长的事。
  上面派人来查,那也是查厂长跟查财务。
  徐主任:“我侄女还在财务科呢。”
  是休假,还是调走?
  杜家。
  杜母愁死了。
  杜老三到现在都还没有结婚,都是三十岁的人了,怎么这婚事就这么不顺,一拖再拖。
  “老三,你看卫东也是前两年结婚,孩子都有了,你瞧瞧你,怎么就不肯花心思好好找个对象呢?”杜母唉声叹气。
  杜老三:“隔壁沈大哥不也没结吗。”比他还大呢。
  说的正是沈洋。
  “妈,隔壁不也没着急吗。”
  “那沈洋是离过婚的,你跟他比什么。”杜母道。
  杜老三这五年没找着对象,只有一个原因,杜母的要求太高了。要姑娘孝顺,懂事,有工作,还不能补贴娘家……
  反正,这找来找去,就算有个满意的,相看那天,杜得敏在院子外头大声一通闹,这事就成不了。
  至于杜得敏的消息怎么那么灵通,还不是她那个小叔子,叫小程的。
  这小程别的不行,打听消息还是有点本事的。
  杜得敏那意思很明显,杜家这老宅不给她一份,她不罢休。
  第207章 207
  ……
  杜母想到杜得敏就恨得牙痒痒。
  这次给老三说亲可得悄悄说, 要避着人,还不能到杜家见面。隔壁沈家也不行,离得太近, 怕被盯上。
  她琢磨着这次约着去卫家见面。
  正想着,外头传来沈洋的声音, “婶子,在家吗?”
  杜母看向杜老三, “你去瞧瞧。”刚刚还提到沈洋呢, 这说曹操曹操就到。
  杜老三去了院子。
  院子外面。
  沈洋望着杜家的大铁门,看了好一会, 这,怎么不一样了?是他记岔了?他明明记得上辈子杜家这扇门是个双开的木门,什么时候换的铁门?
  还有这围墙, 加高了不少,围墙上面的玻璃渣还挺锋利的。
  “沈大哥。”杜老三开了大铁门, 让沈洋进来了。
  人进来后, 杜老□□手就把门又锁上了。
  “怎么了这是?”沈洋没看明白,他轻轻敲了敲头, 他这会头还有些发晕。
  “怕有人过来吵架。”杜老三防的是小姑杜得敏。
  这会天快黑了,等会小姑父下班, 小姑就腾出时间了,有时候会过来发疯。
  烦不烦胜。
  “谁?”沈洋明明记得杜家没跟人结怨啊。
  怎么会有发疯?
  杜老三不欲多说, 只问:“沈大哥,你今天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这话问到点上了。
  沈洋过来确实有事,他望着杜老三:“思苦在家吗?”
  杜母见杜老三跟沈洋没进屋, 出来看看, 刚出来就听到沈洋在老四的事。思苦?怎么叫得这么亲热?
  杜老三也愣了:“沈大哥, 我家老四外出公干,好几年没回家了,这事你不是知道吗?”怎么又提这事了?
  “公干?她有工作?”沈洋有些吃惊。
  他的头好像更疼了。
  这事不对啊,他记得他应该是67年跟杜思苦结婚了,婚后杜思苦一直在家里,照顾两家人,后来,杜爷爷过世了。杜奶奶身体不好,杜思苦时常回家照顾。
  他妈说杜思苦老把自家东西往娘家拿,后来,这工资沈洋就没给杜思苦了。
  住家里,吃家里的,杜思苦想要用钱自然会张嘴,没说要钱的话那就是不需要。
  沈洋就没怎么给。
  出门之前沈洋看过日历,现在是76年,按理说,他跟杜思苦已经生了三个孩子了,可是家里连个孩子的影子都没有。
  这事处处透着古怪。
  “沈大哥,老四当然有工作了,”杜老三其实这会也不太确定,毕竟这五年老四都没有给家里写过信了。
  但是,他相信二哥的判断,二哥说老四没事那一定没事。
  沈洋不敢相信。
  半天,他才又问了一句,“那她在哪工作啊?”上辈子杜思苦不知道是在家呆久了,还是天生如此,越来越沉闷,话也越来越少。
  说孩子没人管,也不肯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