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宦(作者:明灵不顾) 第78节
“都被遣了,一个不留。”云卿安闷声答,“姚氏是连夜收拾包袱走人的,就在你有可能会出现在这里的前一天。”
魏玠那边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姚定筠去留都无关紧要,这样倒能自在一些。
邀入室共度暖夜的意思,再令人清楚不过。不甘心一般的二度流连,云卿安在等着他。
司马厝显然是对云卿安现下的境况不太放心,却不经意般地避开了那近乎能够灼人的目光。
“国老触了圣怒,虽有诸多异议也不适再多进谏。总兵今遭猜疑,削权难避,偏安即可。”相对无言片刻,云卿安像是对自己毫不在意,慰他道,“时正则起,不必烦扰。”
司马厝嘴边露出一抹自嘲来,说:“我如何倒是无所谓,横竖从朔北一回来,是被怎样胡乱搁置一通也都在意料之内。让我名正言顺地卸任可以,我定将总领之权双手献上,犯不着弄这么个废物饭桶来我跟前隔应。”
京营三部为重中之重,兴火器,置军械,一桩一件都不容懈怠。而龚铭如今借得了东风提职入内,白白被这么个大便宜砸中,虽说就是一打压司马厝的工具,微不足道却也足够他扬眉吐气好一阵了。
“总兵是人心所向,不好逆行,便只能对此徐徐图之,逼你找理由以自请退。”云卿安往后退了退,直至有靠。
“也就这点能耐,应付随意。”司马厝道,“可是卿安……我最在乎的,从来都不是这些。”
连天的雪漠遥遥如万里,跨越回首故国家乡,所感皆历历在目。
“我娘曾说,绕着澧都城河边梳洗的稚童姑娘每次都会有新的颜色,贩卖豆腐的麻婆若换了身好衣裳,便是难得的遇上了好事,耕夫收了柴,归时可得安憩,小摊小贩交着薄税,回步都是轻轻的。我从没真真正正地去看过,便也就不知真假。”
“郡主说的,都是真的。”云卿安垂目,心间微颤但仍是没有犹豫地应道。
和乐安定,朝风肃清,不可不掂量,以求心安理得,堂堂正正,很简单的一个愿望,却也是横亘当下极难以迈过的一道深坎。
“那都是在我眼前的,却一不留神,就会迈开步踏过了。戈马在侧,疾驰于我,即是常事,不容回看。”
“卿安,别让我为难。”
所能说的做的,只能尽于此,已很明确,司马厝还没有如释重负。“尽责”二字,从来都沉似千斤。缠枝折桂,窃雨行欢,不想忽醒时惊觉乱泞中,沾了绯袍和战衣。
叹息落了地,总要踩着流泻的密密银光,在渐闭的门处暂时分别。
云卿安静静地听,对之明晓。司马厝所想,即是他日后所行准则。
“若可,我也在总兵的眼前,若否,随时也可至你背后。未有相欠,不论牵连。”
“暮已深,天明见。”
司马厝望着云卿安的面容在眼前缓缓消失,他停留片刻而后转身,去行一条从未熟悉过的小巷,伴随着仅有的冽冽深风。
走百病,除病灾,守平安。需过足足十桥,桥桥相异,不可经来处。
这一路跟随所过,司马厝也都默默于心记着。剩下的,他去替云卿安走够,尽数补全。
第81章 逐王师
“天意下旨, 兴天兵,锋芒所指,定荡魔扫邪不留后患, 清六合肃八方,顽冥不灵之徒当同俱诛。故勇武之士, 应相随王师, 忠为吾皇扫荡贼党, 涤清天下……”
不日前军帖自朝出,民起攘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
征将列队, 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 号为“殉阵”, 军旗、战鼓、金铎、兵器等都要被淋上一点牲血,胙肉则分享用。经筹备久,封兵拜将, 校阅授旗, 可壮观瞻,振威鼓气。
旁人内心究竟是个如何的想法, 魏玠不知, 只是当场便激动地站起,在元璟帝身边大声说道:“烈日忠心一片赤诚, 实乃大幸。有如此问战而喜的将卒, 小小的羌戎贼国根本不在话下。陛下,咱们此时发兵, 料想到了来年冬季降雪之前就能够班师回朝大胜而归, 彻底结束战争,保举国安泰!”
李延瞻闻言连称三声“好”, 在万众瞩目当中,肃容宣道:“传朕旨意,大军即刻进发,怀克将军龚铭领京营三部之军五万为我大军先锋,抵氏校尉东方宏,护肃都督张百贺各率本部各兵将随中军同行出发,共计兵马四万,加营州牧,征羌将军的九万兵马,总称二十万,随朕大驾,征讨南羌跳梁群丑,共图功业。”
“在朕率军出征之后,令昭王监国摄政,提东厂云督任为司礼监掌印从协,不得有误。”
旨意掷地有声,且不论是否为意料之中。
“侯爷,皇上的诏令已经下达各部,命大军完成集结出发,征讨南羌。”贺凛从前方不远处行来,说道。
皇上这一去,便是得率中央军同司马潜麾下的朔北边军汇合,协力迎敌,按理说来,也能分担前线压力,有利无害。
“不是说正月之后才出兵的吗?怎么就提前了。”司马厝不解道。他的部下将士还没有完成全部训练任务,一下子跟随其提前出兵,恐会有些匆忙。
贺凛拧眉,随后解释说:“羌戎南部边界的呼延氏族诸多异动,恐有攻击陇东之地的企图,紧急军报称其有大规模集结的现象。所以圣决如此,要对之趁早打上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厝沉吟片刻,说道:“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2]。此战预艰,准备未足,为大忌,好功难胜。”
旁人闻之,一时沉默,却听一道夹枪带棒的声音从队列前方传来。
“哦,那有何高见?司马前总兵不妨说来听听,且不说让龚某长长见识,也让底下那些打了已经不下十几场战役的老兵们也都来洗耳恭听一下。”龚铭高坐马上,面带戏谑的神情,道。
他把那“前”字咬得格外清晰,生怕不能够提醒人们司马厝现在所处的尴尬地位似的。在这阅兵典上只能充当个旁观者,手底下一手带出来的人管了别人喊“老大”,反正明面上就是跟司马厝成了半点关系没有。
而不少人仍然是对龚铭怒目而视,对其间隐晦的威胁不以为意。一直以来他们都把司马厝视作自己的主心骨,是他们在京营之中的上官。
司马厝随意地撩起眼皮瞥他,不怒反笑道:“你这身明光铠不错,倒是能拿得出手不丢面的,花了不少银钱打制吧。”
龚铭愣了愣,自卫而戒备地审视了司马厝一会儿,挺直了脊背,傲说:“这算什么?迟些再给加上凤翅尖枪红缨盔,麒麟吞肩甲,配上一根兽头腰带……”
身披甚重,他早前在两名副将一左一右的帮助之下才总算能够穿上,打算走走过场即除。只是在龚铭自己原本看来,这盔甲还是不怎么好看,要是能再多沾上点羌敌的血,更添荣光。但要是能够在司马厝面前扎扎眼,也算是物有所值。
“丢盔卸甲时也能有些份量,多给你抱头鼠窜地去逃命拖着些时间不是?花钱保命,实不冤枉。”司马厝正要背过身去,慢吞吞地补完下一句,侧眼的余光淡淡回扫时,果然见到了龚铭那突变成难看得要命的神色。
四周投来的目光很是复杂,似是在憋着笑,而又忧心忡忡。京营实权被这么一个没本事的人接替,来日也不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
“此言差矣。咱们带兵打仗的,靠着一腔血气和骨气,既然是朝廷的前卫先锋,就得有为国为民肝脑涂地的本事和胆量,是个黄毛小儿在后头远远地见了军旗也懂得点头致敬的理儿,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着挺身而出跟随出战的爷们才是真肝胆。”龚铭面上忽红忽白,却自得地挖苦道,“跟个孬孙一样躲在后边干看着的,也就那么点儿事后诸葛扇扇凉风的劲,你说是吧,长宁侯爷?”
司马厝倏地停了脚。
任谁也知道他又被搁置着,无用武之地。这一去朔北还能和司马潜叔侄俩来个联手弑君造反不成?可只要遭了疑,那就什么都成为了可被看得极为真切的,杯弓蛇影。
“丢盔卸甲逃命?侯爷这话说的可是不妥,难不成是觉得这仗还能败北不成?若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听了去,还当侯爷是意图动摇军心,不敬圣上……”龚铭越说越来劲,威胁似的眯了眯眼,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把柄。
众人闻言一惊,贺凛的心也猛地提了起来,不过片刻却又平静下来,他朝着另一个方向声音不高不低地故意道:“卑职参见云掌印。”
龚铭立马噤了声,回过头时却只见浩浩荡荡的司礼监专人其下仪仗,不知为何,忌惮的感觉仍是油然而生的。
不要妄言妄动。
司马厝已无所谓地行开了。
“吾皇之征,如日方升,天下纷扰定为此平,龙威浩荡谁与争雄,灼日吞海,王予兴师,得护康宁功垂千秋。吾皇万岁万万岁。”昭王现身得很是低调,他稽首时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将头郑重叩首到地。
过往的人都能看出他的诚惶诚恐,也绝不会有人想到他在得皇上的召见之前,就已经私自偷偷回京和属下官员碰头商议了,因而连着一批官员纷纷不约而同般地在朝堂上提议让其留镇。
人前一派君亲臣友,李延瞻亲自从高位步出去搀起他,笑容和煦,道:“所言甚合朕意,不必多礼……”
云卿安远远地看了会,敛去了异色。
他自然也收到昭王派人传来的密信,被要求从中周旋,既得知李延晁已经回京,他也就索性面上同意,反正无谓,逆不由他。
——
天气阴冷冷的,笼得周边物像被微雨沾了毛发的大狗,没得个爽利,连带着人的鼻尖不知为何都在发着痒,长长的御门城外道路便是即将要行上的。无利不图的人,谋求时应有的征程。
魏玠在一边看着底下人忙里忙外地替他收拾折腾,张罗着送别该有的排场,他没有了往日的挑剔,在经询问时也是显得平易近人。
“差不多就得了,咱家也不是什么尊贵的佛,既然是要同着陛下一道出征的,也该有个郑重的样子。省得有些个爱在背后款嚼舌根的货色说咱家比之将卒受得高待,让他们失了平衡,嫉妒了去。”魏玠接过不知名小太监递过来的炉子热着手,咂嘴说。
身边立马就有人讨好着道:“老祖宗说的都是哪里话?亲侍陛下,相随王师,劳苦功高,谁人又敢妄议不是?”
魏玠没多大兴味地笑了笑,那矮小的黑色身影就凝固在了一尘不染的地面,他又拢了拢厚厚的冬衣,两鬓发白的发须里稀稀地露出一丝丝的日光。
这样的话听得多了。凄凉一样的谦虚,很是奢侈。
“义父可是还缺了些什么?我需替义父准备妥当,望多加保重。”云卿安自人群中行出,目含关切。
魏玠不急着答话,等着云卿安朝自己行过来,见他的模样一如从前。
温和而带利的那套应付到何人的身上都是一样。
“缺的,恰好是一禽一兽。”魏玠无意一般地说,眼神不知悠悠落到了哪一处,“文官袍服绣禽,武官袍服绣兽,咱家拿的那点俸禄难养。一旦其同流打起来,是个祸患。”
云卿安的神色不起半点波澜,说:“若真是如此,未免也太不识好歹了些。明龙尊蟒在侧,自该兢兢业业。”
魏玠似是满意了,却是锁眉叹气道:“此去甚远,归期不知,或一行错,即是永消。卿安,可还藏着银杏条,可还能赠一枝予义父?”
这个时候早就没有银杏了,没人留意,被刻意地珍藏保存着,自然也是踪迹难寻的。不值得回味了,轻得风一吹就散,连捧都捧不起来,可又是沉甸甸得近乎烫手。所谓的真情弥足珍贵,而不值钱,只有衣衫褴褛走投无路了,才会哀求着人收下。又有什么好确认和试探的?
云卿安可没有了那回望枯枝败叶的习惯,或青黑或暗黄,大小不一的坑洼洞口,连用手拿去扔都嫌脏。在此刻也自是拿不出来的。
“义父若愿,来年功成秋归,满城金甲层开,绩染阖外。”无可予,他则以祝胜相避。
谁又知道这一出会有什么幺蛾子,以魏玠的那折腾劲。无法阻拦而放心不下,也该安排着人跟随至朔边监视着,随机应变。必要的时候,借机把该除的都除干净了才好,说是表里不一,包藏祸心也未尝不可。
云卿安含着淡笑。
魏玠听罢,随即释然,凹陷下去的脸颊两边起了褶子,这便也是在笑了,说:“[3]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时造我等,时不我待。”
其后所谈皆如平常,轻言压着生分。
离时至,魏玠仍是站在原地停了许久,而后丢开了手炉,连带着将披在肩上厚厚的毛绒披风也扔了开去,他转身时,云卿安可见其孤矍的背,闻他所言深深。
“不让昭王,不避污名,务必要将该有的权位牢牢掌控。别丢下你手里的那把剑,兵者凶,可自护,弃则亡。”
第82章 望升平
日子过得不快不慢, 按着轨迹流去的,偏没偏是另外一回事。
温如海从昭王府里边出来的时候没有打伞,官袍就不出意料地被雪润湿了一片, 他却走得极慢,似乎是在等着人。
阶淌着打翻的茶水, 却不影响同仇敌忾的人打得火热, 偌大的屋宇, 偌大的弈台。
随后而来的是张从顺,他看起来可比温如海情况好得多,至少还是干爽居多, 正对上温如海投来的视线之时, 也只是客气地一颔首, 是像以往那般的距离。
温如海却不像以往,抬头看了看天,在他身边口气极为自然地道, “可是不巧了, 没赶上那屋漏连绵,正赶上了这飞雪连天, 张统领可知道往哪避去?何不一道?”
张从顺淡淡看他一眼, 听到脚步声,知是薛迈也跟了上来, 便提步直走, 说:“有什么好避的?天这么大,躲屋里头看着像是被削成了四方角, 可是那重量可是一点不减。”
以中正之道立, 不偏不倚。
“也是。云掌印踩着的天,要变也是变不了去。”温如海笑说。可云卿安曾在朝堂上建议过让昭王回京留镇, 这或许就是表了一个态度。
薛迈从温如海身边路过时,神情也是平静得,比雁过还要干净。
温如海心底暗啐了一口。一个个藏着掖着尽装没事人,好像就只他摇摆不定,左右都觉得烫手似的,可他非得要探探这口风不可。
“薛大人的腿伤可是好全了?何不减少行动好好在府上歇着,若是走得不利索,倒也能叫上一顶好轿辇抬着,紫晖金雇个轿夫,大材小用也未尝不可。”温如海跟上去,在这两人身后说。
“皇上如今出征不在,昭王监国急要对政事多加了解,故召集我等汇此,容其听议。此事关乎重大,既未退朝服,我便也就没有躲病不出的道理。”薛迈行得虽慢却稳,道,“还不至于这般不中用。”
这话说的模棱两可。
温如海一时拿不准他的意思。
魏玠那边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姚定筠去留都无关紧要,这样倒能自在一些。
邀入室共度暖夜的意思,再令人清楚不过。不甘心一般的二度流连,云卿安在等着他。
司马厝显然是对云卿安现下的境况不太放心,却不经意般地避开了那近乎能够灼人的目光。
“国老触了圣怒,虽有诸多异议也不适再多进谏。总兵今遭猜疑,削权难避,偏安即可。”相对无言片刻,云卿安像是对自己毫不在意,慰他道,“时正则起,不必烦扰。”
司马厝嘴边露出一抹自嘲来,说:“我如何倒是无所谓,横竖从朔北一回来,是被怎样胡乱搁置一通也都在意料之内。让我名正言顺地卸任可以,我定将总领之权双手献上,犯不着弄这么个废物饭桶来我跟前隔应。”
京营三部为重中之重,兴火器,置军械,一桩一件都不容懈怠。而龚铭如今借得了东风提职入内,白白被这么个大便宜砸中,虽说就是一打压司马厝的工具,微不足道却也足够他扬眉吐气好一阵了。
“总兵是人心所向,不好逆行,便只能对此徐徐图之,逼你找理由以自请退。”云卿安往后退了退,直至有靠。
“也就这点能耐,应付随意。”司马厝道,“可是卿安……我最在乎的,从来都不是这些。”
连天的雪漠遥遥如万里,跨越回首故国家乡,所感皆历历在目。
“我娘曾说,绕着澧都城河边梳洗的稚童姑娘每次都会有新的颜色,贩卖豆腐的麻婆若换了身好衣裳,便是难得的遇上了好事,耕夫收了柴,归时可得安憩,小摊小贩交着薄税,回步都是轻轻的。我从没真真正正地去看过,便也就不知真假。”
“郡主说的,都是真的。”云卿安垂目,心间微颤但仍是没有犹豫地应道。
和乐安定,朝风肃清,不可不掂量,以求心安理得,堂堂正正,很简单的一个愿望,却也是横亘当下极难以迈过的一道深坎。
“那都是在我眼前的,却一不留神,就会迈开步踏过了。戈马在侧,疾驰于我,即是常事,不容回看。”
“卿安,别让我为难。”
所能说的做的,只能尽于此,已很明确,司马厝还没有如释重负。“尽责”二字,从来都沉似千斤。缠枝折桂,窃雨行欢,不想忽醒时惊觉乱泞中,沾了绯袍和战衣。
叹息落了地,总要踩着流泻的密密银光,在渐闭的门处暂时分别。
云卿安静静地听,对之明晓。司马厝所想,即是他日后所行准则。
“若可,我也在总兵的眼前,若否,随时也可至你背后。未有相欠,不论牵连。”
“暮已深,天明见。”
司马厝望着云卿安的面容在眼前缓缓消失,他停留片刻而后转身,去行一条从未熟悉过的小巷,伴随着仅有的冽冽深风。
走百病,除病灾,守平安。需过足足十桥,桥桥相异,不可经来处。
这一路跟随所过,司马厝也都默默于心记着。剩下的,他去替云卿安走够,尽数补全。
第81章 逐王师
“天意下旨, 兴天兵,锋芒所指,定荡魔扫邪不留后患, 清六合肃八方,顽冥不灵之徒当同俱诛。故勇武之士, 应相随王师, 忠为吾皇扫荡贼党, 涤清天下……”
不日前军帖自朝出,民起攘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
征将列队, 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转一圈, 号为“殉阵”, 军旗、战鼓、金铎、兵器等都要被淋上一点牲血,胙肉则分享用。经筹备久,封兵拜将, 校阅授旗, 可壮观瞻,振威鼓气。
旁人内心究竟是个如何的想法, 魏玠不知, 只是当场便激动地站起,在元璟帝身边大声说道:“烈日忠心一片赤诚, 实乃大幸。有如此问战而喜的将卒, 小小的羌戎贼国根本不在话下。陛下,咱们此时发兵, 料想到了来年冬季降雪之前就能够班师回朝大胜而归, 彻底结束战争,保举国安泰!”
李延瞻闻言连称三声“好”, 在万众瞩目当中,肃容宣道:“传朕旨意,大军即刻进发,怀克将军龚铭领京营三部之军五万为我大军先锋,抵氏校尉东方宏,护肃都督张百贺各率本部各兵将随中军同行出发,共计兵马四万,加营州牧,征羌将军的九万兵马,总称二十万,随朕大驾,征讨南羌跳梁群丑,共图功业。”
“在朕率军出征之后,令昭王监国摄政,提东厂云督任为司礼监掌印从协,不得有误。”
旨意掷地有声,且不论是否为意料之中。
“侯爷,皇上的诏令已经下达各部,命大军完成集结出发,征讨南羌。”贺凛从前方不远处行来,说道。
皇上这一去,便是得率中央军同司马潜麾下的朔北边军汇合,协力迎敌,按理说来,也能分担前线压力,有利无害。
“不是说正月之后才出兵的吗?怎么就提前了。”司马厝不解道。他的部下将士还没有完成全部训练任务,一下子跟随其提前出兵,恐会有些匆忙。
贺凛拧眉,随后解释说:“羌戎南部边界的呼延氏族诸多异动,恐有攻击陇东之地的企图,紧急军报称其有大规模集结的现象。所以圣决如此,要对之趁早打上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厝沉吟片刻,说道:“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2]。此战预艰,准备未足,为大忌,好功难胜。”
旁人闻之,一时沉默,却听一道夹枪带棒的声音从队列前方传来。
“哦,那有何高见?司马前总兵不妨说来听听,且不说让龚某长长见识,也让底下那些打了已经不下十几场战役的老兵们也都来洗耳恭听一下。”龚铭高坐马上,面带戏谑的神情,道。
他把那“前”字咬得格外清晰,生怕不能够提醒人们司马厝现在所处的尴尬地位似的。在这阅兵典上只能充当个旁观者,手底下一手带出来的人管了别人喊“老大”,反正明面上就是跟司马厝成了半点关系没有。
而不少人仍然是对龚铭怒目而视,对其间隐晦的威胁不以为意。一直以来他们都把司马厝视作自己的主心骨,是他们在京营之中的上官。
司马厝随意地撩起眼皮瞥他,不怒反笑道:“你这身明光铠不错,倒是能拿得出手不丢面的,花了不少银钱打制吧。”
龚铭愣了愣,自卫而戒备地审视了司马厝一会儿,挺直了脊背,傲说:“这算什么?迟些再给加上凤翅尖枪红缨盔,麒麟吞肩甲,配上一根兽头腰带……”
身披甚重,他早前在两名副将一左一右的帮助之下才总算能够穿上,打算走走过场即除。只是在龚铭自己原本看来,这盔甲还是不怎么好看,要是能再多沾上点羌敌的血,更添荣光。但要是能够在司马厝面前扎扎眼,也算是物有所值。
“丢盔卸甲时也能有些份量,多给你抱头鼠窜地去逃命拖着些时间不是?花钱保命,实不冤枉。”司马厝正要背过身去,慢吞吞地补完下一句,侧眼的余光淡淡回扫时,果然见到了龚铭那突变成难看得要命的神色。
四周投来的目光很是复杂,似是在憋着笑,而又忧心忡忡。京营实权被这么一个没本事的人接替,来日也不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
“此言差矣。咱们带兵打仗的,靠着一腔血气和骨气,既然是朝廷的前卫先锋,就得有为国为民肝脑涂地的本事和胆量,是个黄毛小儿在后头远远地见了军旗也懂得点头致敬的理儿,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着挺身而出跟随出战的爷们才是真肝胆。”龚铭面上忽红忽白,却自得地挖苦道,“跟个孬孙一样躲在后边干看着的,也就那么点儿事后诸葛扇扇凉风的劲,你说是吧,长宁侯爷?”
司马厝倏地停了脚。
任谁也知道他又被搁置着,无用武之地。这一去朔北还能和司马潜叔侄俩来个联手弑君造反不成?可只要遭了疑,那就什么都成为了可被看得极为真切的,杯弓蛇影。
“丢盔卸甲逃命?侯爷这话说的可是不妥,难不成是觉得这仗还能败北不成?若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听了去,还当侯爷是意图动摇军心,不敬圣上……”龚铭越说越来劲,威胁似的眯了眯眼,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把柄。
众人闻言一惊,贺凛的心也猛地提了起来,不过片刻却又平静下来,他朝着另一个方向声音不高不低地故意道:“卑职参见云掌印。”
龚铭立马噤了声,回过头时却只见浩浩荡荡的司礼监专人其下仪仗,不知为何,忌惮的感觉仍是油然而生的。
不要妄言妄动。
司马厝已无所谓地行开了。
“吾皇之征,如日方升,天下纷扰定为此平,龙威浩荡谁与争雄,灼日吞海,王予兴师,得护康宁功垂千秋。吾皇万岁万万岁。”昭王现身得很是低调,他稽首时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将头郑重叩首到地。
过往的人都能看出他的诚惶诚恐,也绝不会有人想到他在得皇上的召见之前,就已经私自偷偷回京和属下官员碰头商议了,因而连着一批官员纷纷不约而同般地在朝堂上提议让其留镇。
人前一派君亲臣友,李延瞻亲自从高位步出去搀起他,笑容和煦,道:“所言甚合朕意,不必多礼……”
云卿安远远地看了会,敛去了异色。
他自然也收到昭王派人传来的密信,被要求从中周旋,既得知李延晁已经回京,他也就索性面上同意,反正无谓,逆不由他。
——
天气阴冷冷的,笼得周边物像被微雨沾了毛发的大狗,没得个爽利,连带着人的鼻尖不知为何都在发着痒,长长的御门城外道路便是即将要行上的。无利不图的人,谋求时应有的征程。
魏玠在一边看着底下人忙里忙外地替他收拾折腾,张罗着送别该有的排场,他没有了往日的挑剔,在经询问时也是显得平易近人。
“差不多就得了,咱家也不是什么尊贵的佛,既然是要同着陛下一道出征的,也该有个郑重的样子。省得有些个爱在背后款嚼舌根的货色说咱家比之将卒受得高待,让他们失了平衡,嫉妒了去。”魏玠接过不知名小太监递过来的炉子热着手,咂嘴说。
身边立马就有人讨好着道:“老祖宗说的都是哪里话?亲侍陛下,相随王师,劳苦功高,谁人又敢妄议不是?”
魏玠没多大兴味地笑了笑,那矮小的黑色身影就凝固在了一尘不染的地面,他又拢了拢厚厚的冬衣,两鬓发白的发须里稀稀地露出一丝丝的日光。
这样的话听得多了。凄凉一样的谦虚,很是奢侈。
“义父可是还缺了些什么?我需替义父准备妥当,望多加保重。”云卿安自人群中行出,目含关切。
魏玠不急着答话,等着云卿安朝自己行过来,见他的模样一如从前。
温和而带利的那套应付到何人的身上都是一样。
“缺的,恰好是一禽一兽。”魏玠无意一般地说,眼神不知悠悠落到了哪一处,“文官袍服绣禽,武官袍服绣兽,咱家拿的那点俸禄难养。一旦其同流打起来,是个祸患。”
云卿安的神色不起半点波澜,说:“若真是如此,未免也太不识好歹了些。明龙尊蟒在侧,自该兢兢业业。”
魏玠似是满意了,却是锁眉叹气道:“此去甚远,归期不知,或一行错,即是永消。卿安,可还藏着银杏条,可还能赠一枝予义父?”
这个时候早就没有银杏了,没人留意,被刻意地珍藏保存着,自然也是踪迹难寻的。不值得回味了,轻得风一吹就散,连捧都捧不起来,可又是沉甸甸得近乎烫手。所谓的真情弥足珍贵,而不值钱,只有衣衫褴褛走投无路了,才会哀求着人收下。又有什么好确认和试探的?
云卿安可没有了那回望枯枝败叶的习惯,或青黑或暗黄,大小不一的坑洼洞口,连用手拿去扔都嫌脏。在此刻也自是拿不出来的。
“义父若愿,来年功成秋归,满城金甲层开,绩染阖外。”无可予,他则以祝胜相避。
谁又知道这一出会有什么幺蛾子,以魏玠的那折腾劲。无法阻拦而放心不下,也该安排着人跟随至朔边监视着,随机应变。必要的时候,借机把该除的都除干净了才好,说是表里不一,包藏祸心也未尝不可。
云卿安含着淡笑。
魏玠听罢,随即释然,凹陷下去的脸颊两边起了褶子,这便也是在笑了,说:“[3]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时造我等,时不我待。”
其后所谈皆如平常,轻言压着生分。
离时至,魏玠仍是站在原地停了许久,而后丢开了手炉,连带着将披在肩上厚厚的毛绒披风也扔了开去,他转身时,云卿安可见其孤矍的背,闻他所言深深。
“不让昭王,不避污名,务必要将该有的权位牢牢掌控。别丢下你手里的那把剑,兵者凶,可自护,弃则亡。”
第82章 望升平
日子过得不快不慢, 按着轨迹流去的,偏没偏是另外一回事。
温如海从昭王府里边出来的时候没有打伞,官袍就不出意料地被雪润湿了一片, 他却走得极慢,似乎是在等着人。
阶淌着打翻的茶水, 却不影响同仇敌忾的人打得火热, 偌大的屋宇, 偌大的弈台。
随后而来的是张从顺,他看起来可比温如海情况好得多,至少还是干爽居多, 正对上温如海投来的视线之时, 也只是客气地一颔首, 是像以往那般的距离。
温如海却不像以往,抬头看了看天,在他身边口气极为自然地道, “可是不巧了, 没赶上那屋漏连绵,正赶上了这飞雪连天, 张统领可知道往哪避去?何不一道?”
张从顺淡淡看他一眼, 听到脚步声,知是薛迈也跟了上来, 便提步直走, 说:“有什么好避的?天这么大,躲屋里头看着像是被削成了四方角, 可是那重量可是一点不减。”
以中正之道立, 不偏不倚。
“也是。云掌印踩着的天,要变也是变不了去。”温如海笑说。可云卿安曾在朝堂上建议过让昭王回京留镇, 这或许就是表了一个态度。
薛迈从温如海身边路过时,神情也是平静得,比雁过还要干净。
温如海心底暗啐了一口。一个个藏着掖着尽装没事人,好像就只他摇摆不定,左右都觉得烫手似的,可他非得要探探这口风不可。
“薛大人的腿伤可是好全了?何不减少行动好好在府上歇着,若是走得不利索,倒也能叫上一顶好轿辇抬着,紫晖金雇个轿夫,大材小用也未尝不可。”温如海跟上去,在这两人身后说。
“皇上如今出征不在,昭王监国急要对政事多加了解,故召集我等汇此,容其听议。此事关乎重大,既未退朝服,我便也就没有躲病不出的道理。”薛迈行得虽慢却稳,道,“还不至于这般不中用。”
这话说的模棱两可。
温如海一时拿不准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