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他给,姜屿就接。
他给得莽撞冲动,姜屿却接得平和礼貌。
他不想给了,姜屿便不问也不要。
他给姜屿爱,所求是爱能功德圆满。
但功德圆满已是痴念,已是妄想。
付雨宁看着眼前流动而过的橙色,思绪飞去很远。
姜屿却只在看他,晨光熹微里,一只小小的幻光蝴蝶正停在他微微颤动的睫毛上。
姜屿向来不信神佛,但这一刻,他也不得不承认:神佛或许无法求证,但整条街上涌动的虔诚和爱是真。
眼前的付雨宁是真。
他不要神佛保佑,他要自己争取。
时光注定无法倒流,但总有些爱可以重来。
这场布施一结束,付雨宁没给姜屿任何增进感情的机会,只说“穷大学生现在困得只想睡觉”,立刻就要回酒店。
于是这天傍晚,姜屿只好继续生拉硬拽,卖惨求荣,终于又把在酒店补够了觉又加了一下午班的付雨宁带去了湄公河边,参加必打卡项目:湄公河SunsetCruise,还跟付雨宁预告说会有惊喜。
SunsetCruise,落日巡游。顾名思义,就是在黄昏时分,跟着优雅洁白的长船,载入夕阳余晖的湄公河之上,欣赏暮色中薄雾四起的如黛远山,和近处橙色晚照落在水面的粼粼波光。
为与美景相配,酒店还在船上准备了法国香槟,下午茶点,和用老挝本地传统乐器即兴演奏的舒缓音乐。
但这一切都没能触动付雨宁。
这些年里,他一个来去匆匆的旺季“旅游特种兵”,已在黄昏之时,独自爬上过巴塞罗那奎尔公园的露台,巴黎蒙马特高地的高阶,佛罗伦萨半山的米开朗基罗广场,菲兹山顶的国王陵墓……经历了不少顶级浪漫的黄昏,也看过了不少落日余晖下无限壮阔也柔美的城市。
与这些黄昏同时出现的,总是街头卖唱的艺人,预谋已久的求婚和游客的起哄欢呼。
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他心中鼓胀、眼眶发酸的时刻,姜屿丝毫未参与,全部都错过。
起码有一秒钟里,付雨宁也曾幻想过——
要是姜屿在就好了。
永恒就能成其为永恒了。
其实波士顿的落日也同样美得动人心魄,只是学生时代的黄昏,不是付雨宁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里赶due,就是姜屿在外面东奔西跑的采风。
他们谈恋爱的那十个月里,甚至都没能相约一个普通的黄昏,到学校旁边的Fenway公园里走走。
谁能说没有遗憾呢,遗憾太多了,回想起来,都是这样小小的,未能尽善尽美的时刻。
船在湄公河上徐徐缓行,明明是姜屿非要拉着付雨宁来,还跟付雨宁说有惊喜。
结果此刻夕阳无限好,坐在他身边的姜屿却又一次睡着了,还歪着头枕上他的肩膀,随着船行波动,跟着轻轻地一摇一晃。
坐在他们对面的两个年轻女生,也是安缦的住客,眼看风格各异但又实在养眼的一对年轻帅哥肩并肩坐着,还一个靠在另一个身上睡觉。
强光一闪,在付雨宁反应过来之前,其中一个女生已经大大方方举起拍立得,迅速按下了快门。
一张即显相纸跟着就从相机里钻出来,转眼就被伸手送到了付雨宁面前。
付雨宁接过来一看,半个巴掌大的照片里慢慢显出来画面:背景是远山和夕阳,中央是诧异看向镜头的他自己和在他肩头熟睡的姜屿。
姜屿微卷的头发被别在耳后,完整露出了那张完美无缺的侧脸,夕阳落在上面,硬朗的轮廓顿时也无限温柔,让人想到伦勃朗的画。
这竟然是时至今日,付雨宁和姜屿的第一张合影。
付雨宁拿着它,用口型对女生说了谢谢,女生也用口型回他“不用谢”,接着还古灵精怪眨了眨眼睛,指了指睡着的姜屿,又指了指付雨宁,八卦地用手蘸着玻璃杯里的柠檬水,在木头桌子上留下两个英文单词:howpay。
没一会儿,两个女生就跑去船头拍夕阳去了,船舱这边的沙发上又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付雨宁悄悄把合影收了起来。
一片黄昏的宁静中,他的手机又响了,划开屏幕看了眼是语音通话。这次不是工作,也不是发小,而是王嘉玮,他迟疑了一秒才接起来。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一个很好听的年轻男声:“宁哥,你哪天回?”
“还不确定。”
“冯严哥说大家好久没聚了,趁着过年放假大家一起找个温泉民宿玩几天。”
“那可能得等等,过完大年三十再约吧。”
“嗯好。”
付雨宁以为话说到这里就可以收尾了,但是电话那头显然还没打算结束这场对话。
“宁哥,你最近……还好吗?之前是我话说重了……”
赶在王嘉玮说出自己不想听的话之前,付雨宁立即出声打断:“嘉玮,我现在不太方便接电话,有什么事等回去再说行吗?”
“噢噢好,那宁哥你先忙,回见。”
“回见。”
挂了电话,姜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醒了,但没坐起来,头还靠在付雨宁肩上,眼神盯着他随意搭在膝盖上那只戴着戒指的左手。
这枚从重逢就一直刺痛姜屿神经的戒指叫CocoCrush,付雨宁很久以前就跟姜屿说过一嘴喜欢,当时随处可见的品牌广告语写着:有些遇见,是你永远的印记。
一模一样的戒指,姜屿也有一枚,用链子穿着贴身挂在脖子上。他戴不上,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买给他自己戴的,而是给骨架比他小一点点的南方人付雨宁准备的。
他本想趁着夕阳找个机会送出这份十年前就准备好的礼物,但现在看着付雨宁中指上的戒指,又不得不去思考它或许和电话里这个叫“嘉玮”的人有关。
看来,付雨宁很可能也跟别人聊过他最喜欢的戒指,也有了新的堪称“永远印记”的遇见。
只是付雨宁如今的戒指戴在中指上,而他给付雨宁准备的,是无名指的尺寸。他甚至还在戒指内侧刻了自己名字的缩写,是什么含义其实不言而喻。
但它十年前没能戴到付雨宁手上,而现在……
现在,好像也不是送出的好时机。
最后他只是轻轻动了动,一头自来卷故意在付雨宁纤细的脖颈上蹭了又蹭,收好情绪,也学着电话里的叫法问付雨宁:“宁哥,嘉玮是谁?”
付雨宁听见他发问的声音有点哑,只当是他刚刚睡醒的缘故。瞥了眼桌上,见先前女生用水写的那两个单词已经蒸发得干干净净,然后才回答:“你醒了啊。”
“嘉玮是谁?”姜屿不甘心地又问了一遍。
“跟你有什么关系?”
“不方便说吗?”
“真想知道?”
“嗯。”
“那你先告诉宁哥,Collin是谁?”
姜屿一下坐直了,一头雾水中还有些迷茫:“Collin……是谁?”他在脑海里搜寻了一番,确实一时没搜索出来这个人。
付雨宁脸上没太多表情,只说:“算了,你就装不知道吧,我不问了,你也别问了。”
姜屿低头,又看了付雨宁戴着戒指的手一眼。
算了,暂时还是先不要惊喜了吧。
付雨宁也低着头,也盯着自己手上那枚戒指。其实Collin是谁,他到今天也不知道答案。
他只是在姜屿同他妈妈的电话里和姜屿朋友的口中,听到过这个人的名字。
只知道这个人跟姜屿一样,是个B市富二代,在他们隔壁学校学音乐,长得很好看。
应该……跟姜屿很登对。
第6章 《情人》和宽檐帽
船靠岸了,落日巡航结束。
夕阳接近尾声,半边天都被染成了橙红色,河岸边的咖啡店里有人在唱歌,声音悠悠扬扬,是很欢快的旋律。
周遭气氛正好,万物喜悦,连姜屿也没注意到付雨宁的情绪不高。
付雨宁还在想着那个未曾谋面,却成了压死他和姜屿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的Collin。
毫不知情的姜屿在街边小店找到一顶米色的呢帽,宽檐,上面还有一圈黑色的宽饰带,和电影《情人》里那个法国女孩戴的帽子几乎一模一样。
他拿着帽子往付雨宁头上一扣,欣赏几眼玩笑地对付雨宁说道:“你这样就很像那个法国女孩了。”
那个法国女孩……
站在同一条湄公河边,身处同样曾是法国殖民地的东南亚城市,付雨宁当然知道姜屿在说杜拉斯的那本小说,在说梁家辉出演的那部电影,《情人》。
《情人》讲述的故事关于一个法国女孩,随家人生活在西贡,身世动荡,家境窘迫,还未成年就做了中国富商儿子的情人。
付雨宁曾陪姜屿看过那部电影,但只记得那部电影湿漉漉汗津津的。
当时他刚熬完一个考试周的通宵,还没补够觉。这部节奏缓慢悠长的文艺片他没能坚持太久,可能看到一半就睡了过去。
他给得莽撞冲动,姜屿却接得平和礼貌。
他不想给了,姜屿便不问也不要。
他给姜屿爱,所求是爱能功德圆满。
但功德圆满已是痴念,已是妄想。
付雨宁看着眼前流动而过的橙色,思绪飞去很远。
姜屿却只在看他,晨光熹微里,一只小小的幻光蝴蝶正停在他微微颤动的睫毛上。
姜屿向来不信神佛,但这一刻,他也不得不承认:神佛或许无法求证,但整条街上涌动的虔诚和爱是真。
眼前的付雨宁是真。
他不要神佛保佑,他要自己争取。
时光注定无法倒流,但总有些爱可以重来。
这场布施一结束,付雨宁没给姜屿任何增进感情的机会,只说“穷大学生现在困得只想睡觉”,立刻就要回酒店。
于是这天傍晚,姜屿只好继续生拉硬拽,卖惨求荣,终于又把在酒店补够了觉又加了一下午班的付雨宁带去了湄公河边,参加必打卡项目:湄公河SunsetCruise,还跟付雨宁预告说会有惊喜。
SunsetCruise,落日巡游。顾名思义,就是在黄昏时分,跟着优雅洁白的长船,载入夕阳余晖的湄公河之上,欣赏暮色中薄雾四起的如黛远山,和近处橙色晚照落在水面的粼粼波光。
为与美景相配,酒店还在船上准备了法国香槟,下午茶点,和用老挝本地传统乐器即兴演奏的舒缓音乐。
但这一切都没能触动付雨宁。
这些年里,他一个来去匆匆的旺季“旅游特种兵”,已在黄昏之时,独自爬上过巴塞罗那奎尔公园的露台,巴黎蒙马特高地的高阶,佛罗伦萨半山的米开朗基罗广场,菲兹山顶的国王陵墓……经历了不少顶级浪漫的黄昏,也看过了不少落日余晖下无限壮阔也柔美的城市。
与这些黄昏同时出现的,总是街头卖唱的艺人,预谋已久的求婚和游客的起哄欢呼。
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他心中鼓胀、眼眶发酸的时刻,姜屿丝毫未参与,全部都错过。
起码有一秒钟里,付雨宁也曾幻想过——
要是姜屿在就好了。
永恒就能成其为永恒了。
其实波士顿的落日也同样美得动人心魄,只是学生时代的黄昏,不是付雨宁在灯火通明的图书馆里赶due,就是姜屿在外面东奔西跑的采风。
他们谈恋爱的那十个月里,甚至都没能相约一个普通的黄昏,到学校旁边的Fenway公园里走走。
谁能说没有遗憾呢,遗憾太多了,回想起来,都是这样小小的,未能尽善尽美的时刻。
船在湄公河上徐徐缓行,明明是姜屿非要拉着付雨宁来,还跟付雨宁说有惊喜。
结果此刻夕阳无限好,坐在他身边的姜屿却又一次睡着了,还歪着头枕上他的肩膀,随着船行波动,跟着轻轻地一摇一晃。
坐在他们对面的两个年轻女生,也是安缦的住客,眼看风格各异但又实在养眼的一对年轻帅哥肩并肩坐着,还一个靠在另一个身上睡觉。
强光一闪,在付雨宁反应过来之前,其中一个女生已经大大方方举起拍立得,迅速按下了快门。
一张即显相纸跟着就从相机里钻出来,转眼就被伸手送到了付雨宁面前。
付雨宁接过来一看,半个巴掌大的照片里慢慢显出来画面:背景是远山和夕阳,中央是诧异看向镜头的他自己和在他肩头熟睡的姜屿。
姜屿微卷的头发被别在耳后,完整露出了那张完美无缺的侧脸,夕阳落在上面,硬朗的轮廓顿时也无限温柔,让人想到伦勃朗的画。
这竟然是时至今日,付雨宁和姜屿的第一张合影。
付雨宁拿着它,用口型对女生说了谢谢,女生也用口型回他“不用谢”,接着还古灵精怪眨了眨眼睛,指了指睡着的姜屿,又指了指付雨宁,八卦地用手蘸着玻璃杯里的柠檬水,在木头桌子上留下两个英文单词:howpay。
没一会儿,两个女生就跑去船头拍夕阳去了,船舱这边的沙发上又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付雨宁悄悄把合影收了起来。
一片黄昏的宁静中,他的手机又响了,划开屏幕看了眼是语音通话。这次不是工作,也不是发小,而是王嘉玮,他迟疑了一秒才接起来。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一个很好听的年轻男声:“宁哥,你哪天回?”
“还不确定。”
“冯严哥说大家好久没聚了,趁着过年放假大家一起找个温泉民宿玩几天。”
“那可能得等等,过完大年三十再约吧。”
“嗯好。”
付雨宁以为话说到这里就可以收尾了,但是电话那头显然还没打算结束这场对话。
“宁哥,你最近……还好吗?之前是我话说重了……”
赶在王嘉玮说出自己不想听的话之前,付雨宁立即出声打断:“嘉玮,我现在不太方便接电话,有什么事等回去再说行吗?”
“噢噢好,那宁哥你先忙,回见。”
“回见。”
挂了电话,姜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醒了,但没坐起来,头还靠在付雨宁肩上,眼神盯着他随意搭在膝盖上那只戴着戒指的左手。
这枚从重逢就一直刺痛姜屿神经的戒指叫CocoCrush,付雨宁很久以前就跟姜屿说过一嘴喜欢,当时随处可见的品牌广告语写着:有些遇见,是你永远的印记。
一模一样的戒指,姜屿也有一枚,用链子穿着贴身挂在脖子上。他戴不上,因为那根本就不是买给他自己戴的,而是给骨架比他小一点点的南方人付雨宁准备的。
他本想趁着夕阳找个机会送出这份十年前就准备好的礼物,但现在看着付雨宁中指上的戒指,又不得不去思考它或许和电话里这个叫“嘉玮”的人有关。
看来,付雨宁很可能也跟别人聊过他最喜欢的戒指,也有了新的堪称“永远印记”的遇见。
只是付雨宁如今的戒指戴在中指上,而他给付雨宁准备的,是无名指的尺寸。他甚至还在戒指内侧刻了自己名字的缩写,是什么含义其实不言而喻。
但它十年前没能戴到付雨宁手上,而现在……
现在,好像也不是送出的好时机。
最后他只是轻轻动了动,一头自来卷故意在付雨宁纤细的脖颈上蹭了又蹭,收好情绪,也学着电话里的叫法问付雨宁:“宁哥,嘉玮是谁?”
付雨宁听见他发问的声音有点哑,只当是他刚刚睡醒的缘故。瞥了眼桌上,见先前女生用水写的那两个单词已经蒸发得干干净净,然后才回答:“你醒了啊。”
“嘉玮是谁?”姜屿不甘心地又问了一遍。
“跟你有什么关系?”
“不方便说吗?”
“真想知道?”
“嗯。”
“那你先告诉宁哥,Collin是谁?”
姜屿一下坐直了,一头雾水中还有些迷茫:“Collin……是谁?”他在脑海里搜寻了一番,确实一时没搜索出来这个人。
付雨宁脸上没太多表情,只说:“算了,你就装不知道吧,我不问了,你也别问了。”
姜屿低头,又看了付雨宁戴着戒指的手一眼。
算了,暂时还是先不要惊喜了吧。
付雨宁也低着头,也盯着自己手上那枚戒指。其实Collin是谁,他到今天也不知道答案。
他只是在姜屿同他妈妈的电话里和姜屿朋友的口中,听到过这个人的名字。
只知道这个人跟姜屿一样,是个B市富二代,在他们隔壁学校学音乐,长得很好看。
应该……跟姜屿很登对。
第6章 《情人》和宽檐帽
船靠岸了,落日巡航结束。
夕阳接近尾声,半边天都被染成了橙红色,河岸边的咖啡店里有人在唱歌,声音悠悠扬扬,是很欢快的旋律。
周遭气氛正好,万物喜悦,连姜屿也没注意到付雨宁的情绪不高。
付雨宁还在想着那个未曾谋面,却成了压死他和姜屿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的Collin。
毫不知情的姜屿在街边小店找到一顶米色的呢帽,宽檐,上面还有一圈黑色的宽饰带,和电影《情人》里那个法国女孩戴的帽子几乎一模一样。
他拿着帽子往付雨宁头上一扣,欣赏几眼玩笑地对付雨宁说道:“你这样就很像那个法国女孩了。”
那个法国女孩……
站在同一条湄公河边,身处同样曾是法国殖民地的东南亚城市,付雨宁当然知道姜屿在说杜拉斯的那本小说,在说梁家辉出演的那部电影,《情人》。
《情人》讲述的故事关于一个法国女孩,随家人生活在西贡,身世动荡,家境窘迫,还未成年就做了中国富商儿子的情人。
付雨宁曾陪姜屿看过那部电影,但只记得那部电影湿漉漉汗津津的。
当时他刚熬完一个考试周的通宵,还没补够觉。这部节奏缓慢悠长的文艺片他没能坚持太久,可能看到一半就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