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如此就好。
不必再见。
等天大亮,昨晚才迈出一大步的姜屿睁眼就意识到身边空了,没有人。
他爬起来穿好衣服快步走出去,连房间门都忘了关。他走到付雨宁房间门口,见门开着,一颗心刚要往下放,却发现门里站着的人不是付雨宁,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房间。
他脱口而出:“付雨宁呢?”
酒店工作人员听不懂中文,但还是用英文礼貌地回答他这间房间的客人一早已经退房,她是来打扫房间的,还问他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
姜屿退出来,重新回到自己房间,拿起手机才意识到自己没有付雨宁的电话,更没有付雨宁的微信。
他无奈又恼怒地把手机往床头柜一扔,却发现他放在床头柜上的那本书不见了。
这感觉很奇怪。
付雨宁拿走他一本书,像许仙借走白素贞一把伞。
脑海中这个无厘头的想法瞬间取悦到他自己,他再次拿起手机。
大海捞针是太难了。
但在C市广告圈捞个付雨宁还不简单吗?
另一头,付雨宁已经登上了第一程航班,从琅勃拉邦飞往C市。
离开这天,阴。
一直到飞机穿过厚重又黯淡的云层,才重新见到猛烈的阳光。安静的机舱里,几乎一宿没睡的付雨宁很快就靠着椅背睡着了。
光线让人难以进入深度睡眠,所以付雨宁在云上,跟着飞机轻微的颠簸,做了个梦,梦里回到19岁那年夏天的尾巴。
他梦到一个黄昏,波士顿的夕阳把天空烧成玫瑰色,他站在和姜屿同居公寓的走廊上。
那天他在走廊上站了多久,不记得了。只记得天光一秒比一秒暗,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那时的他心存幻想,还期待门里的姜屿能拉开那道他亲手合上的门。他以为姜屿总会对他服一句软,总会开口挽留他一次。
但是没有。
他终于决定转身离开的那刻,整个走廊,连同那个暗红的黄昏,都很安静。那扇门一直没打开,一个夏末就这样被两个别扭又固执的少年人轻轻扯碎。
但此刻,在万米高空上,颠簸明亮的梦里,29岁的付雨宁又重新站到这扇门前。
十年前,他的注意力全在自己身上,只看见了伤心愤怒和心存幻想的煎熬焦灼。十年后的梦里,他却站在那扇门外想,门里的姜屿在做什么?
生气?难过?还是转头看着窗外的夕阳,觉得如释重负,终于给一段于他而言并不匹配的关系画上了休止符?
以前付雨宁是有确定答案的,但是现在他动摇了,不确定了,哪怕是在梦里。毕竟他已经重新见过姜屿,知道了他这些年过得不够好,不如他设想的那么好。
梦中的他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打开这道门,但机舱里突然响起的提示音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
“尊敬的各位旅客,我们的飞机已经开始下降,预计将于30分钟后抵达机场,请再次确认您的安全带已系紧……”
付雨宁艰难地睁开眼,不知道是因为睡觉姿势不对,还是飞行偶尔起伏导致的高低变化,刚睁眼的他立刻感到一阵剧痛,甚至痛到需要努力集中注意力,才能分辨出疼痛的源头来自右耳鼓胀的耳膜。
他用力做了几次吞咽的动作,想以此缓解不适,右手不自觉地想要去摸左手中指上的戒指,但摸了个空。
左手上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
直到飞机重新飞回云层之下,疼痛才消失。
云层之上的烈日已不得见了,目之所及处,云厚,铅灰,C市的冬天有一种格外心灰意冷的消沉,是和琅勃拉邦截然不同的经纬,截然不同的气候。
一切都在提醒付雨宁,属于热带季风的那场热梦结束了。
落地走出机舱,走上廊桥,迎着湿润的寒潮,同一趟航班的旅客都赶紧套上早就准备好的羽绒服,只有要接着转机飞往三亚的付雨宁仍穿着单薄的黑色牛仔外套。
距离后续航班登机的时间还早,付雨宁只能在航站楼里找了家咖啡店,顺便拿出随身带着的电脑,看了眼几天没管、消息提示已经红成一片的各种工作群。
公司已经放假,除了一个白酒客户的CNY项目执行群,其他的群早都安静了下来。
付雨宁拿过手机,挨个点开每个群消息,以此消除掉那些99+的消息提示,又顺手往每个群里丢了大额的拼手气红包,结果本来消停了的工作群们不一会儿又纷纷挂上了新的99+的红色消息提示……
飞第二程的航班上,付雨宁睡不着了。随身携带的包里除了电脑,只有那本从姜屿床头顺走的旧书:藻绿色封面的《情人》,大名鼎鼎的王道乾译本,开篇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么文艺,明显不是付雨宁平时会看的书,百无聊赖的飞行中,他也只是硬着头皮翻过几页。因为耐心实在不足,所以没能翻到姜屿划过线的段落。
为什么要拿走这本书?付雨宁也说不清楚。他留给姜屿那个戒指,便下意识地想要换走点什么。
刚好这本书躺在显而易见的床头柜上,陈旧,不昂贵,只是一本旧书。
再次落地已经是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重新回到和琅勃拉邦一样温暖适宜的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城市规整漂亮,没有随处可见的低矮木质建筑,没有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有海。
总之,是不会再偶遇姜屿的地方。
第11章 新年快乐
飞机平稳落地,付雨宁刚走出通道,就在接机口看见他妈林清和他小姨林静。
谢天谢地,两位女士这次没有给他准备夸张艳红的花束,更没有拉欢迎横幅。
以前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每到假期回国,付雨宁就得在机场大规模社死一次,直到今天回想起来都头疼。
中国人取名,一般都讲究命里缺什么,名字里就补什么。他妈和小姨凑一块,随时能把房顶掀了,所以外婆给姐妹俩取了“清静”二字。
但显然,没什么显著成效。
从付雨宁见到他妈和小姨那一秒开始,耳朵就再没闲过。
这次全家来三亚过年,他妈林清女士直接租了一辆骚气的橙色坦克500代步,非说这个颜色在海边拍照好看。
一到停车场,付雨宁放好行李,立刻打开后排的车门钻了进去,把副驾的位置留给小姨。但前后排之间的这点距离根本救不了他,两位女士一句接一句的问话像海浪一样直往他身上扑。
“宁宁,你是不是又瘦了?”
“小姨,你也就半个月没见我,别这么夸张。”
“琅勃拉邦好玩吗?”
“还行。”
“你一个人去的啊?”
“那不然呢”他妈直接帮他抢答了,“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恋爱是不谈的,朋友嘛,除了他那个合伙人小梁,也就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冯严了。要说忙,小梁不是一样忙,怎么人家都有时间谈恋爱,就你没有?”
“他那也是赶巧遇上的……”
“宁宁之前不是有个在接触的男生吗,叫什么玮……对,王嘉玮,还是小冯的学弟。怎么,没成?”
“不合适。”
他妈闻言直接冲着后视镜翻出一个白眼:“不合适不合适,我看你跟谁都不合适。”
“那我就跟你俩过呗,怎么,不乐意啊?”
“不乐意,我们和你玩不到一块儿。”
“具体是哪里玩不到一块儿?”
“你都不帮我们拍花开富贵的合影。”
“……”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清静”姐妹花没消停过的一句接一句里,一眨眼就过去了。
半道上林清女士甚至还想在清水湾停一会儿,下去去拍拍照。难得小姨成熟冷静一把,提醒说今晚要团年,还是早点回去准备年夜饭比较好。
付雨宁的外公外婆年纪大了,C市潮湿阴冷的气候实在不适合养老,尤其外公还有呼吸道方面的慢性病,常年咳嗽气喘。去年付雨宁就索性和他妈来三亚附近买了套养老房,既可以给外公外婆休养避寒,也方便他妈和小姨时不时过来旅居一阵子。
两位老人有段时间没见自己外孙了,付雨宁刚到家,就拉着他一阵嘘寒问暖。先问他工作顺不顺利,然后又一直叮嘱他平时多吃点,说他现在实在是太瘦了。
再有,就是关心他的感情状况,问他到底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家,什么时候结婚。
他的情况,他妈和小姨能理解、尊重并支持,但对于已经过了90大寿的两位老人来说就实在还是太超前了。所以为了不折腾,只能周旋应付打马虎眼儿。
这时候,小姨突然从厨房里探出头来,冲他大喊:“回家就坐着,不知道来厨房帮忙?就我和你妈活该做饭是吧?”
付雨宁听到这句话,立刻起身走到厨房里,麻利地接过小姨手里的洗菜篮,顺便弯腰用肩膀轻轻撞了撞小姨。
不必再见。
等天大亮,昨晚才迈出一大步的姜屿睁眼就意识到身边空了,没有人。
他爬起来穿好衣服快步走出去,连房间门都忘了关。他走到付雨宁房间门口,见门开着,一颗心刚要往下放,却发现门里站着的人不是付雨宁,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房间。
他脱口而出:“付雨宁呢?”
酒店工作人员听不懂中文,但还是用英文礼貌地回答他这间房间的客人一早已经退房,她是来打扫房间的,还问他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
姜屿退出来,重新回到自己房间,拿起手机才意识到自己没有付雨宁的电话,更没有付雨宁的微信。
他无奈又恼怒地把手机往床头柜一扔,却发现他放在床头柜上的那本书不见了。
这感觉很奇怪。
付雨宁拿走他一本书,像许仙借走白素贞一把伞。
脑海中这个无厘头的想法瞬间取悦到他自己,他再次拿起手机。
大海捞针是太难了。
但在C市广告圈捞个付雨宁还不简单吗?
另一头,付雨宁已经登上了第一程航班,从琅勃拉邦飞往C市。
离开这天,阴。
一直到飞机穿过厚重又黯淡的云层,才重新见到猛烈的阳光。安静的机舱里,几乎一宿没睡的付雨宁很快就靠着椅背睡着了。
光线让人难以进入深度睡眠,所以付雨宁在云上,跟着飞机轻微的颠簸,做了个梦,梦里回到19岁那年夏天的尾巴。
他梦到一个黄昏,波士顿的夕阳把天空烧成玫瑰色,他站在和姜屿同居公寓的走廊上。
那天他在走廊上站了多久,不记得了。只记得天光一秒比一秒暗,是相当漫长的过程。
那时的他心存幻想,还期待门里的姜屿能拉开那道他亲手合上的门。他以为姜屿总会对他服一句软,总会开口挽留他一次。
但是没有。
他终于决定转身离开的那刻,整个走廊,连同那个暗红的黄昏,都很安静。那扇门一直没打开,一个夏末就这样被两个别扭又固执的少年人轻轻扯碎。
但此刻,在万米高空上,颠簸明亮的梦里,29岁的付雨宁又重新站到这扇门前。
十年前,他的注意力全在自己身上,只看见了伤心愤怒和心存幻想的煎熬焦灼。十年后的梦里,他却站在那扇门外想,门里的姜屿在做什么?
生气?难过?还是转头看着窗外的夕阳,觉得如释重负,终于给一段于他而言并不匹配的关系画上了休止符?
以前付雨宁是有确定答案的,但是现在他动摇了,不确定了,哪怕是在梦里。毕竟他已经重新见过姜屿,知道了他这些年过得不够好,不如他设想的那么好。
梦中的他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打开这道门,但机舱里突然响起的提示音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
“尊敬的各位旅客,我们的飞机已经开始下降,预计将于30分钟后抵达机场,请再次确认您的安全带已系紧……”
付雨宁艰难地睁开眼,不知道是因为睡觉姿势不对,还是飞行偶尔起伏导致的高低变化,刚睁眼的他立刻感到一阵剧痛,甚至痛到需要努力集中注意力,才能分辨出疼痛的源头来自右耳鼓胀的耳膜。
他用力做了几次吞咽的动作,想以此缓解不适,右手不自觉地想要去摸左手中指上的戒指,但摸了个空。
左手上空落落的,什么都没有。
直到飞机重新飞回云层之下,疼痛才消失。
云层之上的烈日已不得见了,目之所及处,云厚,铅灰,C市的冬天有一种格外心灰意冷的消沉,是和琅勃拉邦截然不同的经纬,截然不同的气候。
一切都在提醒付雨宁,属于热带季风的那场热梦结束了。
落地走出机舱,走上廊桥,迎着湿润的寒潮,同一趟航班的旅客都赶紧套上早就准备好的羽绒服,只有要接着转机飞往三亚的付雨宁仍穿着单薄的黑色牛仔外套。
距离后续航班登机的时间还早,付雨宁只能在航站楼里找了家咖啡店,顺便拿出随身带着的电脑,看了眼几天没管、消息提示已经红成一片的各种工作群。
公司已经放假,除了一个白酒客户的CNY项目执行群,其他的群早都安静了下来。
付雨宁拿过手机,挨个点开每个群消息,以此消除掉那些99+的消息提示,又顺手往每个群里丢了大额的拼手气红包,结果本来消停了的工作群们不一会儿又纷纷挂上了新的99+的红色消息提示……
飞第二程的航班上,付雨宁睡不着了。随身携带的包里除了电脑,只有那本从姜屿床头顺走的旧书:藻绿色封面的《情人》,大名鼎鼎的王道乾译本,开篇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么文艺,明显不是付雨宁平时会看的书,百无聊赖的飞行中,他也只是硬着头皮翻过几页。因为耐心实在不足,所以没能翻到姜屿划过线的段落。
为什么要拿走这本书?付雨宁也说不清楚。他留给姜屿那个戒指,便下意识地想要换走点什么。
刚好这本书躺在显而易见的床头柜上,陈旧,不昂贵,只是一本旧书。
再次落地已经是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重新回到和琅勃拉邦一样温暖适宜的热带季风气候。
这个城市规整漂亮,没有随处可见的低矮木质建筑,没有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寺庙,有海。
总之,是不会再偶遇姜屿的地方。
第11章 新年快乐
飞机平稳落地,付雨宁刚走出通道,就在接机口看见他妈林清和他小姨林静。
谢天谢地,两位女士这次没有给他准备夸张艳红的花束,更没有拉欢迎横幅。
以前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每到假期回国,付雨宁就得在机场大规模社死一次,直到今天回想起来都头疼。
中国人取名,一般都讲究命里缺什么,名字里就补什么。他妈和小姨凑一块,随时能把房顶掀了,所以外婆给姐妹俩取了“清静”二字。
但显然,没什么显著成效。
从付雨宁见到他妈和小姨那一秒开始,耳朵就再没闲过。
这次全家来三亚过年,他妈林清女士直接租了一辆骚气的橙色坦克500代步,非说这个颜色在海边拍照好看。
一到停车场,付雨宁放好行李,立刻打开后排的车门钻了进去,把副驾的位置留给小姨。但前后排之间的这点距离根本救不了他,两位女士一句接一句的问话像海浪一样直往他身上扑。
“宁宁,你是不是又瘦了?”
“小姨,你也就半个月没见我,别这么夸张。”
“琅勃拉邦好玩吗?”
“还行。”
“你一个人去的啊?”
“那不然呢”他妈直接帮他抢答了,“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恋爱是不谈的,朋友嘛,除了他那个合伙人小梁,也就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冯严了。要说忙,小梁不是一样忙,怎么人家都有时间谈恋爱,就你没有?”
“他那也是赶巧遇上的……”
“宁宁之前不是有个在接触的男生吗,叫什么玮……对,王嘉玮,还是小冯的学弟。怎么,没成?”
“不合适。”
他妈闻言直接冲着后视镜翻出一个白眼:“不合适不合适,我看你跟谁都不合适。”
“那我就跟你俩过呗,怎么,不乐意啊?”
“不乐意,我们和你玩不到一块儿。”
“具体是哪里玩不到一块儿?”
“你都不帮我们拍花开富贵的合影。”
“……”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清静”姐妹花没消停过的一句接一句里,一眨眼就过去了。
半道上林清女士甚至还想在清水湾停一会儿,下去去拍拍照。难得小姨成熟冷静一把,提醒说今晚要团年,还是早点回去准备年夜饭比较好。
付雨宁的外公外婆年纪大了,C市潮湿阴冷的气候实在不适合养老,尤其外公还有呼吸道方面的慢性病,常年咳嗽气喘。去年付雨宁就索性和他妈来三亚附近买了套养老房,既可以给外公外婆休养避寒,也方便他妈和小姨时不时过来旅居一阵子。
两位老人有段时间没见自己外孙了,付雨宁刚到家,就拉着他一阵嘘寒问暖。先问他工作顺不顺利,然后又一直叮嘱他平时多吃点,说他现在实在是太瘦了。
再有,就是关心他的感情状况,问他到底什么时候带女朋友回家,什么时候结婚。
他的情况,他妈和小姨能理解、尊重并支持,但对于已经过了90大寿的两位老人来说就实在还是太超前了。所以为了不折腾,只能周旋应付打马虎眼儿。
这时候,小姨突然从厨房里探出头来,冲他大喊:“回家就坐着,不知道来厨房帮忙?就我和你妈活该做饭是吧?”
付雨宁听到这句话,立刻起身走到厨房里,麻利地接过小姨手里的洗菜篮,顺便弯腰用肩膀轻轻撞了撞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