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回来之后,他立刻跟着中介把C市东南西北都跑了个遍,中介推荐的地方他都亲自实地考察过一遍,然后才把他筛选出来的几个地址发给付雨宁,意思是让付雨宁选。
  付雨宁收到资料的时候正在公司跟策划过方案,只回了句:
  【YU:你自己的工作室,你让我选?】
  【Yu:搞不好以后有你一半呢。】
  【YU:……】
  话是这么说,付雨宁当然不可能帮姜屿做决定,但他认认真真帮姜屿分析了一遍这几个地方的利弊。
  当然……过程是他被某些人强行拉着坐在腿上揽进怀里,非要跟他看着同一台电脑听他分析。
  最后,姜屿把新工作室定在了市中心一片老改新街区的创意园区里,选了个闹中取静的上下两层底商。
  工作室的位置一定下来,姜屿就更忙了,新工作室需要装修,他直接让付雨宁推荐设计他们公司办公室的设计师。
  付雨宁很奇怪,问他:“装修办公室和装修摄影工作室能是一回事?”
  “我很喜欢你们公司的灯光设计。”
  姜屿这么一说,付雨宁一下想起姜屿第一次站在自己公司门口灯光下的样子,再想象一下姜屿意气风发站在自己新摄影工作室里的样子,突然觉得脸有点热,赶紧拿过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
  两个人在电话里聊设计师和装修的时候,Maggie就坐在付雨宁对面,被迫听了个七七八八。
  等付雨宁电话一挂,Maggie眼睛睁得大大的,立刻问他:“付总,你不是跟前夫哥装修婚房吧?”
  付雨宁轻轻敲了两下桌子,“闲事少管,执行方案改好了吗?”
  设计师人常年在T市,卖付雨宁面子专门飞来C市给姜屿设计方案。
  沟通几轮之后两个人达成一致,要把一楼做成展厅加会客区,二楼则设计成私人空间,按照姜屿的需求,设置一个办公区域,一间小小的暗房和一个独立带卫浴的卧室。
  当然,除了装修,还有更需要姜屿费心的事。
  他计划用一场开幕展览来宣告新工作室在C市成立,所以最近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整理这一趟去川西采风拍出的作品。
  远在B市的好友Kevin听说他终于计划开全新个展很是兴奋,立马给他推荐了一位base在C市的策展人顾青,Kevin跟他介绍这个策展人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大大小小策过很多好展,尤其擅长摄影类型的展,可以说是C市最优秀的年轻策展人代表。
  既然Kevin都这么热情推荐了,姜屿便很快联系上顾青。顾青对姜屿并不全然陌生,好几年前,早在姜屿生病、创作停滞之前,他就关注到姜屿这位年轻却才华横溢的艺术摄影师,只是后面还没来得及结识,姜屿就销声匿迹了。
  两个人很快约在顾青的工作室里见了一面,见面之后没多聊什么,先一起靠在沙发上,用顾青工作室墙上的超大屏幕上仔细过了一遍姜屿从这趟川西采风精选出来准备展出的作品。
  看完之后,顾青盯着放映已结束的黑色屏幕沉默良久。
  然后,他先摸了摸鼻梁才不确定地问姜屿:“你真要把工作室开在C市?”
  这组作品实在太好了,好到顾青作为一个策展人和一个艺术经理人,第一反应是很现实地觉得姜屿把工作室开在C市、把这组作品放在C市首展有点可惜。
  顾青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C市人,不是觉得C市不好,只是作为从业者,他最清楚C市艺术市场的体量和消费能力。客观来说,的确和B市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但姜屿回答地却很轻松:“确定,不然我找你干嘛?”
  “你之前几年为什么没出作品?”顾青不确定地继续询问。
  “拍不出来。”姜屿答得很坦然。
  “没灵感还是……?”
  “一开始是没灵感,后来是病了。”
  “抑郁?”
  姜屿笑了,“如果只是抑郁,我大概还能继续拍,”姜屿边说边指了指自己的双眼,“我得了幻视,简单来说就是视觉经常被幻觉干扰。”
  “天!”顾青当然明白,摄影师视觉出了问题,和钢琴家坏了手,运动员断了跟腱没什么区别,他不由一问,“那现在好了吗?”
  “正在干预,现在有好转,但还没完全好。”
  顾青听罢,双手在大腿上拍了拍,对姜屿说:“给我点时间,我先给你出一版大方向的方案。”
  姜屿点点头:“我之前看过你给宁唯策的那场《茧》,我很喜欢,印象深刻。所以我这场展交给你我很放心,只是名字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山山而川》。”
  “山山而川”,顾青在嘴里念了这个名字一遍,随即赞同道,“好,太好了,就叫《山山而川》!”
  很快,不到一周的时间,姜屿就收到了顾青的策展方案,顾青建议姜屿的部分作品采用新媒体设备来展示,而不是全部传统的打印出来挂在墙上。姜屿表示认可,而且作为一个摄影工作室的展厅,本来也确实需要配置一些屏幕展示设备。
  于是顾青理所当然把姜屿引荐给了做这行做得分外成功的陈嘉映,他告诉姜屿C市正好有一个主攻智能投影和激光电视的企业,而且这个企业的老板还对艺术领域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赞助过不少美术馆和艺术展的设备。
  姜屿相信顾青的推荐,但对他说:“可以见面聊聊,只要效果好就行,我自己的工作室不需要企业赞助,合适的话我们直接采买就行。”
  顾青回想了一下自己策过的一些死抠预算和费劲拉赞助的展,心里不由也想感叹一句:不差钱的富二代搞艺术就是好啊。
  顾青很快组局,把姜屿和陈嘉映约到了自己的工作室,顾青作为组局人最先来等着,姜屿是第二个到的。
  作为一个职业策展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顾青的圈子能接触到海量的艺术家。通常,艺术家作为创作者天生确实会比普通人感知能力强和敏感,所以顾青接触过的艺术家里,性格古怪到五花八门的简直不要太多。
  相比之下,姜屿实在算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艺术家”,他天生过于优越的脸和家境,没有让他更傲慢,反而让他礼貌且有修养,沟通起来非常顺畅。
  所以即便今天是场一看就头疼的“艺术家VS企业家”局,顾青却并没有按照惯例事先给姜屿做做思想工作,给陈嘉映打打预防针。
  他以为这两人一定能好好相处,且聊得愉快。
  但让顾青完全没料到的是,姜屿的礼貌和好沟通从陈嘉映推门进来的那一刻开始,就完全消失了。
  推门进来的这张脸姜屿只见过一次,但见过就再忘不掉。毕竟,当时躲着不肯见他的付雨宁就是上了这个人的车。
  很明显,这人就是付雨宁的相亲对象。
  毫不知情的顾青站起来给两个人互相介绍,陈嘉映也还不知道姜屿是谁,习惯性对他友好伸出手,但姜屿只是站得笔直,并没有伸手回握。
  时间凝固了几秒,陈嘉映没太在意地收回手,顾青赶紧打了个圆场,三个人围着一张茶几坐下。
  顾青跟姜屿介绍说陈嘉映很喜欢艺术,姜屿扬了扬眉,捏着手里的茶杯问:“是喜欢在拍卖会上举手的那种喜欢吗?”
  顾青无奈拿梗打岔:“你还知道拍卖风云?我和嘉映哥最近刚合作了C市现当代美术馆的一个项目。”
  姜屿顺着顾青提到的烂梗,继续半开玩笑半调侃地说:“噢,那很高兴你也喜欢艺术并有自己的见解。”
  陈嘉映好像对这些搞艺术的人特别宽容,面对这样的姜屿也没太多反应,甚至还觉得姜屿这人挺有趣。
  当然,这一切能成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见面之前顾青就已经把姜屿的个人资料、过往作品和部分这次计划展出的新作发给了陈嘉映。
  陈嘉映预先认可了姜屿的艺术才华,自然也就觉得他如此行为还不如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乖张出格。
  顾青不愧是顾青,即便姜屿不知道怎么回事,也还是拉着两个人聊了个把钟头,把重要的事都聊得清楚明白。
  陈嘉映表示自家企业最好的设备,包括目前还没商业售卖的研发产品都可以提供给姜屿的工作室和展出使用,并且丝毫没提要走采购收钱的事情。
  姜屿说话的时候少,听顾青和陈嘉映聊的时候多。他不得不承认陈嘉映是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男人,他的家用设备在市场上已经颇具口碑,现在频繁和各类展览合作,明显是在为接下来更高端的产品线和ToB的专业产品线铺路。
  姜屿听两个人聊着,付雨宁突然发来消息,问他有没有空,但没说什么事。
  他答应付雨宁哪需要什么理由,付雨宁问他在哪儿,说要来接他,他赶紧就把顾青工作室的定位发了出去。
  正事聊完,顾青把姜屿和陈嘉映一起送下楼,陈嘉映还客套地问姜屿需不需要送他一程,姜屿摇了摇头,嘴角勾出个微笑,说自己有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