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那头梁煜先坐上车,却并没有先安抚一下好几天没见到他的况野,只顾是拿着手机低着头,给Maggie狂轰滥炸消息:
  【煜煜煜煜煜:付雨宁什么时候又和前夫哥搅到一起去了???】
  守口如瓶的Maggie这时候终于憋不住,先炸了一连串天雷滚滚的表情包,然后赶紧跟梁煜八卦:
  【Maggie:有天付总一上午没来公司,快中午了我给他打电话,结果是前夫哥接,说付总还在睡觉……!!!】
  况野不语,视线余光时不时看看旁边还在那愤填膺噼里啪啦打字的梁煜,一味地把车开快。
  返程当然是付雨宁开车,这个点从机场回市区的高速一路畅通,付雨宁很快把车开进市区,姜屿坐在副驾上,问付雨宁饿不饿。
  付雨宁下午在G市吃过饭,但一路折腾到现在这个点,被姜屿这么突然一问,确实觉得有点饿了。
  姜屿看了看他,提议到:“我陪你吃夜宵?”
  付雨宁默了默,转动方向盘调转车头,带着姜屿熟练地往另一条街奔去。
  没一会儿,付雨宁就把车停在了一片老社区路边划线的临停车位上。姜屿跟着下了车,打量几眼四下安静漆黑的街道,问付雨宁:“这地方能有宵夜吃?”
  付雨宁说:“你跟着我就是了。”
  姜屿就真跟着付雨宁,两人一前一后,走在格外安静的街道上,昏暗的路灯倒映在路面上,每隔几步就会走进一团新的光晕。
  直到转过一个弯,来到主路上,路上依旧安静,没什么行人,但路边的小店全都亮堂堂地开着。
  再往前走几步,姜屿突然懂了,这是在一所高中附近,远远看去,这时间学校教学楼还灯火通明。显然,高中生们还没下晚自习。
  付雨宁轻车熟路带着姜屿进了一家看起来丝毫不显眼的炸串店,那招牌甚至年久失修,看起来摇摇欲坠。
  一进门,付雨宁随便指了张靠墙的小桌让姜屿先坐,自己则走到冷柜边上选炸串。
  选好之后,付雨宁端着大红色的小塑料筐走到烟熏火燎的油锅前,对老板说:“麻烦分成两份,一份要微辣。”
  老板循着声音一抬头,看见付雨宁这张脸:“嘿!竟然是你小子。”
  上菜的时候,老板多送来一份狼牙土豆,顺便跟指着付雨宁跟两人闲聊起来:“嗨呀,以前一到下晚自习的时间,只要他来店里,屁股后面绝对跟着一堆人,在我店里叽叽喳喳个没完,坐都坐不下。”
  付雨宁被老板夸张的说辞说笑了,他眼神扫了扫十平方大小店里为数不多的几张桌子板凳,“有没有那么夸张,明明是你店里太小,不是我们人多。”
  老板听了,笑出一脸褶子乐呵呵地走了,转身前对姜屿和付雨宁说:“你们慢慢吃,不够再加。”
  姜屿在摇摇晃晃的矮桌边上曲着腿,坐在塑料板凳上的样子实在跟店里有些格格不入。
  付雨宁抽出一双一次性筷子,掰开之后先把毛刺刮干净才递给姜屿。接着又抽了点卫生纸,把两人面前那点空出来的桌面空间擦了又擦,才对姜屿说:“你尝尝。”
  姜屿看了看手里的一次性筷子,又看了看自己面前那盘微辣的炸串,问付雨宁:“你以前在这儿上学?”
  付雨宁点点头:“对。”
  他又看了付雨宁一眼,问他:“你现在怎么不这样了?”
  “哪样?”
  “不闹腾了,就像刚刚老板说的那样。”
  姜屿稍微脑补了一下付雨宁穿着校服跟同学勾肩搭背嘻嘻哈哈吃炸串的样子,觉得应该很可爱。
  “我都多大岁数了……再说,谁喜欢闹腾的?”
  “我喜欢。”
  “你喜欢?”
  付雨宁边说边给自己也抽了一双一次性筷子,一边掰一边问他:“以前你不嫌我烦吗?”
  “我什么时候……”自打重逢以来,付雨宁难得翻回旧账,姜屿下意识否认。
  “我们一起出去玩,你嫌我行程排得又满又无聊,还把我丢在……”
  付雨宁总结地言简意赅,不带什么情绪,姜屿立刻回忆起来。
  挨打要立正站好,认错要积极,态度要端正。
  所以,不等付雨宁把旧账翻完,姜屿立刻说:“我错了,以前是我太幼稚。”
  付雨宁正欲张口说点什么,手指突然被刺痛了一下,只顾着跟姜屿说话的他忘了给自己的筷子也先去去倒刺。
  姜屿看他皱眉轻轻“嘶”了一声,赶紧把他的手抓过来查看。看来看去,没看到有倒刺扎进皮肤,付雨宁把手抽回去。
  换了个话题,问姜屿工作室的装修和个展的策展进度。
  他问:“你不准备带我去你工作室看看?”
  姜屿摇了摇头:“不准备,我要留点儿悬念,给你一个惊喜。”
  第50章 让我抱会儿
  G市的那个家电客户,付雨宁和梁煜虽然丢的果断,但对公司并不是真的一点影响没有。
  出差回来的第二天,公司里的几个核心成员就凑在一起开了一下午的会。客户可以丢,但不可以没有新的对策。
  其实早在这趟竞标之前,付雨宁和梁煜就已经感觉到公司现有的很多客户都开始削减预算,且对资源要求和KPI考核越来越苛刻。
  甚至连以前只要求做大声量和做出调性的品牌部,现在提需求都要首先把ROI落到实处了。
  反倒是之前找他们合作非遗节项目的同行老大哥方林,这么多年一直深耕政府和文旅领域,被大家吐槽拿下的都是钱少事儿多账期还长的项目。
  结果现在一方面受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民族文化、三农和非遗等领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方林公司的业务反倒是蒸蒸日上了起来。
  眼见商业类客户的钱越来越不好拿,付雨宁和梁煜开这个会就是想让大家对公司业务转型的事心里有个数。
  但转型不像开车,不是一脚油门,一把方向盘就能解决的事,一切还需要从长计议和慢慢来。
  付雨宁那边在“慢慢来”,姜屿这边却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工作室只耗时一个月出头的时间就全部装修结束。
  最后一次除醛做完,工长把钥匙交给姜屿,拍着胸口保证说这房子现在立马给刚出生的小婴儿睡都没问题后,姜屿立刻带着顾青来了他的新落成的工作室。
  顾青站在一楼空空如也的展厅里,一边畅享着自己如何大施拳脚用一场精心策划的展览填满这里,一边感叹有钱真好。
  但好归好,他转头立刻义正言辞地跟姜屿申明:“我的工作室主打一个小而美,我一共就这么几个员工,也不搞血汗工厂那套。可以给我加钱,但是加钱也不能提速。艺术的事儿,不是靠花钱就能解决的!”
  姜屿憋笑憋得实在难受,一个搞艺术的人被一个搞策展的人强调艺术的原则,顾青这是把他打成了邪恶资本家了。
  他实在好笑地解释说:“我给工装加钱只是为了赶工期,好多腾点时间给你们布展嘛。”
  顾青嘴上说着加钱也不能快,但实际效率却是奇高。
  姜屿把工作室一楼的空白展厅交给他,并不只是要做一个临时展。个展是新工作室开幕活动的一部分,但其中的一些作品,包括灯光、新媒体等设施设备和陈列布置,却是要作为展厅的常设。
  所以,顾青其实是同时做了两份工作,但他干得无怨无悔。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姜屿是Kevin的好朋友,但更大的原因,则是他被姜屿本人和他作品的魅力折服。
  搞艺术的人,为五斗米折腰的不少,但为才华折腰的更多。
  顾青的团队才入场没几天,就把展出所需的灯光和设备安装布置好了。
  姜屿工作室里的大小屏幕展示设备,顾青全用的是陈嘉映公司的产品。姜屿中途监工来看过,色彩和画质确实没得说,还有可用于与观众交互的智能控制。
  但姜屿一直没收到这块的报价,他以为顾青是要等最后全部完工之后再算,就也先没再过问这事儿。
  忙碌之余,和姜屿越来越熟的顾青终于鼓起勇气向他八卦了一下他、付雨宁还有陈嘉映三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姜屿从自己当年和付雨宁谈校园恋爱开始,到被迫相亲认识了王奕文,言简意赅地跟顾青理了一遍。
  顾青听完震惊之余,幽幽感叹一句:“怪不得你放着好好的B市不待,非要来C市开工作室。”
  姜屿抬头,先看了眼自己工作室墙上那些即将被挂上作品的空展位,才很认真地跟顾青解释:“不在他身边,我可能再也拍不出像样的作品了。”
  姜屿虽然有在B市开个人工作室的经验,但如今他一个人仓促搬来无亲无故的C市,付雨宁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肯定有很多不熟悉和不方便的地方,一直有心想帮帮忙。
  但不管是自己在C市的工作室还是开幕个展,姜屿对付雨宁始终是一副“你别管,我自己可以”的保密状态,从不报喜,更不报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