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派出生前(快穿) 第91节
安今顿时手脚冰凉,【怎么会那么突然,是因为当年御驾亲征受伤了吗?】
【是五石散,五石散对人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原剧情里就算小反派不弑父,他也活不了多久,不过……】
【不过什么?】
【当年他若把千金方给自己用了,说不定能多活几年,但可惜这世上已经凑不齐第二幅千金方了。】
原是这样。
安今低垂眼睑,眼中光影斑驳,再抬眼时已隐去了所有的情绪,她将头抵在男人肩上,柔声道:“好,我们一起去。”
既然无法改变一切,那就陪着他渡过最后一段时光吧。
在宫中陪着意儿过完十七岁生辰后,意儿继任为新帝,尊萧则留为太上皇,安今为太后,而两人却轻衣便装,一起去了江南。
一路游山玩水,两人还路过了萧则留十岁题诗的石壁,哪怕到现在都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去观仰。
“咱们陛下文能题诗做赋,武能把胡人打得落花流水,真当是千古第一英雄人物。”
“谁说不是呢?可惜陛下传出的诗篇太少了。”
“哦对了,如今新帝登基,陛下已经成了太上皇了,可不能再随便叫了。”
游客围在一起谈论着,谁也没注意到一个带着斗笠屈膝架着马车离去的男子。
离开人群,安今掀起轿帘从马车里出来,坐在了男人旁边的架子上,马车的速度不快,她轻轻晃着腿,调笑道:“陛下很受爱戴呢。”
男人唇角轻扯了下,摸了摸她微凉的脸,柔声道:“这里风大,小心着凉。”
安今才没听他的话,明明他自己的身子,比她差多了。
她拿出怀里的那本诗集,随后靠在他怀里蹭了蹭,“夫君再多做几首诗好不好,等我们回去,叫意儿把它拓印几分,流传出去。”
萧则留静静地凝视着妻子,只觉一颗心被涨得满满当当。
世人歌颂他的功绩,赞扬的他的诗篇,可只有他知道,若没有莠儿,他撑不到现在。
那时过去的光辉,自命不凡的高傲都成了紧紧束缚他的枷锁,叫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厌和自我怀疑之中,哪怕他已做到最好,但依旧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而他始终记得在被幽禁的那段时日,是莠儿一点点闯入他一团糟的世界。
她说她喜欢他的诗,叫他重新找到存活的意义。
“好。”
行车一月,两人在江南一处小巷里定居。
江南夏季多雨,外面雨声哗啦,屋内一片温馨。
安今正坐在梳妆镜前,而男人站在她身侧,神色认真的为她画眉,不用看镜子里的眉形,只从男人不受控制颤抖的双手,她也知不会有多好。
安今没有去看镜子,而是一直盯着男人的鬓角,那里已经生了许多白发。
片刻,男人放下手,声音极轻,“许久没画,手生了。”
他上次帮她画眉还是太别行宫的时候,他成为皇帝后,每日要早起上朝,而那个时候安今一般都没醒,他自然也没机会画。
而如今有了时间,他的身体却……
安今双手环着他的腰,“没事我觉得很好。”
两人在江南待了半年之久,萧则留身体每况愈下,有时甚至一天大半时间都在昏睡。
“咳咳。”
萧则留再一次在睡梦被咳醒,借着月色看到帕子上大块血迹,他决定回宫了。
再待下去,他怕是会成为莠儿的拖累。
宁寿宫。
“父皇,爹,爹。”
萧则留呼吸微弱的躺在床上,他想努力睁开眼睛,可眼前还是一片模糊。
他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在一点点流逝,但是他丝毫不惧。
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大庆国力昌盛。
回想他一生,已圆满至极,可他又觉得有些可惜,可惜没能与莠儿白头偕老。
他朝着一片模糊处抬手,嘴唇颤抖着,用尽全力唤了一声,“莠儿。”
随后很快就有一道柔软的手握住了他。
萧则留微微牵唇,攥紧妻子的手,最后的叮嘱却是对儿子的,“我走后,意儿记得要去多陪陪你母亲,不要叫她一个人。”
意儿眼泪止不住的流,“意儿会的,意儿会。”
如此便好……
“爹——”
在萧则留死后,安今又留在宫里陪了意儿五年,看着意儿娶妻生子,将这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后,她也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是否封存情感?】
【是。】
安今走后,意儿将她的遗骨葬于萧则留的帝陵。
生同衾死同穴,帝后两人合编而成的《则莠诗集》也在后世广为流传,而关于这位庆武帝与虞皇后的爱情更是被后人所惊羡。
史书记载帝后之情如是写道:胜孟光举案之好,匹张敞画眉之情。
第84章 第84章逃荒的落难美人x糙汉猎户1……
七月,烈阳高悬在天上,晒得土地干裂开来,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在路上走着,皆是面容憔悴,瘦骨如柴,就连孩子的哭声都是微弱的。
稀稀拉拉的队伍不知道要前往何方,慢慢的就有一人落队了。
小姑娘身形单薄瘦小,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她,身上的罗裙现在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一张脸布满污垢,看不清五官,那双漂亮的眼睛也满是呆滞和空洞。
安今脑子昏昏沉沉,她看不清脚下的路,走的每一步都是靠着肌肉记忆,脚下的绣花鞋已经被磨损得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底子,踩到那些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尖锐的石子和崎岖的地面就会直接刺激到脚底,带来一阵阵钻心的疼痛。
尽管如此安今却不敢停下脚步,她咬着牙移动着麻木的腿,可即使是这样,还是与前面的兄嫂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
“哥哥,等等……”
安今抬起手,嗓子眼里彷佛含满了沙粒,发出的声响极其微弱,并未引起前面人的注意。
长达一个月的逃荒已经让她疲惫不堪,长久未进食的胃发着绞痛,唇瓣干裂到起皮,安今手上死死攥着捡来的树枝才勉强撑住身形。
刺眼的日光让安今眼前发黑,身形晃了晃,终于受不住晕了过去,然而迷迷糊糊间她好像没有摔在铺着碎石的泥路,而是倒在了一个宽厚的肩膀上。
随后她就听到了她家嫂嫂尖锐响亮的声音,“你这汉子,抱我家芸姐儿做甚?”
前杨湾。
“我看老二你就是钱多烧得慌,你有二两银子不孝敬爹娘,给你弟弟念书也好,偏偏买个赔钱货回来。”
“杨胜家的,你这话的就不对了,二原如今都二十五了,村里像他这个年纪的娃都会跑了,你们不给他张罗娶媳妇,他自己攒钱买回来一个不也成吗?”
“我呸,二两银子给我,我都能给他娶回来三个媳妇了,他自己非挑个逃荒的,清白不清白都不知道,还病怏怏的,还得去郎中那给她抓药吃,哪有这样的事。”
村里的人听到二两银子时,脸色也变了,瞧着二原平时不声不吭,出手竟然这般阔绰。
安今是被外面妇人暴跳如雷的叫骂声吵醒的,她捂住发沉的头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现在身处一间茅草屋里。
墙面是泥土混着稻草堆彻成的,屋里的设施很简陋,只有个缺了脚的桌子,垫着石块勉强保持着平稳,或许东西少收拾的也十分利索,瞧着整体还挺整洁的,而她身上盖的棉被也是崭新的。
安今低眸才发现她逃荒时脏污不堪的衣裙已经被换掉了,现在穿的是件洗的有些褪色的旧衣,上面还打了几处针脚粗糙的补丁,衣裳虽然破旧,洗得却十分干净,也没有什么异味,但瞧着款式怎么都像是男人所穿的短打。
安今抿了抿唇,拽着自己衣领,感觉有些不大自在。
而外面的嘈杂声越演越烈。
“你们不早就分家了吗?怎么还惦记着人家老二的钱,你家老四媳妇马上也要生了吧,你还想着老二能养你们一大家啊?”
“分家咋了,再怎么样老二也是我掉下来的一块肉,孝敬他老子娘照顾弟弟们不都是他应该的吗?而且我可听说了,那买来的赔钱货身上没二两肉,将来都不一定好生养,老二也是昏了头,有那闲钱给那赔钱货抓药吃,还不如用给幺儿读书。”
安今微愣,嘴里弥漫的那股苦涩药味,叫她确认外面骂的赔钱货是她,而她也确实像原剧情里一样在逃荒路上被兄嫂卖了。
原身叫郑芸儿,出生在正松县,郑家中略有薄产,郑父是个秀才给人写信为生,郑母绣活好,卖卖绣品每月也有不少营生,兄长在学堂读书亦有所成,十九岁便考上了秀才,正准备参加乡试,结果正松县却发了洪水。
天灾无情,将郑家祖宗家业毁于一旦,郑家人跟着灾民们一同逃往邻县寻求了落脚之处,结果邻县紧闭城门,根本不接受那么多灾民。
他们只能四处流窜,郑父郑母一生顺遂没吃过什么苦,身体也不健硕,在逃荒的路上先后去世,只留下兄嫂带着她一起继续逃亡。
嫂子的意思是要去投靠她泗县的娘家,然而他们仅剩的盘缠和干粮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到泗县,而原身也知道她是个累赘,饿极了也不敢开口说,只等他们主动来分。
兄嫂向来对她不错,但在如此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时,人的良知也是有限的。
从六月走到七月才到前杨湾,离泗县还有一半路程,而原身的身体严重透支,险些摔在地上,是路过的一个猎户扶了她一把。
正巧被嫂子看到,她便囔囔着那猎户抱了她,占了她便宜,要求他负责,并索要二两银子做聘金。
这般不仅摆脱了一个累赘,还获得了能去泗县的盘缠,郑秋成说不定还能顺利的赶上八月的乡试。
也不知是那猎户刚卖货回来手里正巧有几个钱,还是因为他这个年纪也确实该要了个媳妇了,他竟也同意了。
猎户叫杨二原,是前杨湾的村民,杨家也在村里有十几亩良田,家中也算宽裕,但架不住他有个极偏心眼的爹娘,自小把二儿子当驴使,自他十八岁执意分家后,他便一个人在外闯荡,二十三岁时回到前杨湾,除了面上多了道疤,看似也没什么出息,自己在山上盖了间房,靠着打猎为生,一向独来独往。
原剧情里原身昏迷醒来后,虽难过自己被抛下,但也知兄嫂是无奈之举,并没有怨恨,因为她也知道比起自己还是兄长的前途更重要。
而那猎户虽面容有损,瞧着凶神恶煞,但对她也不错,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原身也打算和他好好过日子。
虽然会有杨父杨母时不时上门来打秋风,说几句难听的话,但是两口子关起门来过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在一起三年后,他们便有了个女儿,也就是安今的任务目标。
在女儿三岁前,一家三口的日子温馨又平静,然而就在女儿三岁时,北方突然发生了战乱,朝廷强制性征兵。
杨二原只能离家出征,他走之前,将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妻儿,还托信得过的乡亲照看她们母女。
孤儿寡母在村里的日子不好过,杨父杨母趁着杨二原不在,没少使唤原身到杨家干活,原身日日夜夜以泪洗面,只期盼着他早日归家。
可在他离开的第四年,还是传来了噩耗,原身一下子便成了寡妇。
官府发的军响也都被杨家人私吞,并没有分给原身母女,但就算如此,杨家人还不知足,瞧原身没有娘家人撑腰,便想将她转卖给别人。
原身知道消息,一时想不开一脖子吊死了,只留下年仅七岁的小反派。
【是五石散,五石散对人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原剧情里就算小反派不弑父,他也活不了多久,不过……】
【不过什么?】
【当年他若把千金方给自己用了,说不定能多活几年,但可惜这世上已经凑不齐第二幅千金方了。】
原是这样。
安今低垂眼睑,眼中光影斑驳,再抬眼时已隐去了所有的情绪,她将头抵在男人肩上,柔声道:“好,我们一起去。”
既然无法改变一切,那就陪着他渡过最后一段时光吧。
在宫中陪着意儿过完十七岁生辰后,意儿继任为新帝,尊萧则留为太上皇,安今为太后,而两人却轻衣便装,一起去了江南。
一路游山玩水,两人还路过了萧则留十岁题诗的石壁,哪怕到现在都还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去观仰。
“咱们陛下文能题诗做赋,武能把胡人打得落花流水,真当是千古第一英雄人物。”
“谁说不是呢?可惜陛下传出的诗篇太少了。”
“哦对了,如今新帝登基,陛下已经成了太上皇了,可不能再随便叫了。”
游客围在一起谈论着,谁也没注意到一个带着斗笠屈膝架着马车离去的男子。
离开人群,安今掀起轿帘从马车里出来,坐在了男人旁边的架子上,马车的速度不快,她轻轻晃着腿,调笑道:“陛下很受爱戴呢。”
男人唇角轻扯了下,摸了摸她微凉的脸,柔声道:“这里风大,小心着凉。”
安今才没听他的话,明明他自己的身子,比她差多了。
她拿出怀里的那本诗集,随后靠在他怀里蹭了蹭,“夫君再多做几首诗好不好,等我们回去,叫意儿把它拓印几分,流传出去。”
萧则留静静地凝视着妻子,只觉一颗心被涨得满满当当。
世人歌颂他的功绩,赞扬的他的诗篇,可只有他知道,若没有莠儿,他撑不到现在。
那时过去的光辉,自命不凡的高傲都成了紧紧束缚他的枷锁,叫他陷入了深深的自厌和自我怀疑之中,哪怕他已做到最好,但依旧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而他始终记得在被幽禁的那段时日,是莠儿一点点闯入他一团糟的世界。
她说她喜欢他的诗,叫他重新找到存活的意义。
“好。”
行车一月,两人在江南一处小巷里定居。
江南夏季多雨,外面雨声哗啦,屋内一片温馨。
安今正坐在梳妆镜前,而男人站在她身侧,神色认真的为她画眉,不用看镜子里的眉形,只从男人不受控制颤抖的双手,她也知不会有多好。
安今没有去看镜子,而是一直盯着男人的鬓角,那里已经生了许多白发。
片刻,男人放下手,声音极轻,“许久没画,手生了。”
他上次帮她画眉还是太别行宫的时候,他成为皇帝后,每日要早起上朝,而那个时候安今一般都没醒,他自然也没机会画。
而如今有了时间,他的身体却……
安今双手环着他的腰,“没事我觉得很好。”
两人在江南待了半年之久,萧则留身体每况愈下,有时甚至一天大半时间都在昏睡。
“咳咳。”
萧则留再一次在睡梦被咳醒,借着月色看到帕子上大块血迹,他决定回宫了。
再待下去,他怕是会成为莠儿的拖累。
宁寿宫。
“父皇,爹,爹。”
萧则留呼吸微弱的躺在床上,他想努力睁开眼睛,可眼前还是一片模糊。
他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在一点点流逝,但是他丝毫不惧。
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大庆国力昌盛。
回想他一生,已圆满至极,可他又觉得有些可惜,可惜没能与莠儿白头偕老。
他朝着一片模糊处抬手,嘴唇颤抖着,用尽全力唤了一声,“莠儿。”
随后很快就有一道柔软的手握住了他。
萧则留微微牵唇,攥紧妻子的手,最后的叮嘱却是对儿子的,“我走后,意儿记得要去多陪陪你母亲,不要叫她一个人。”
意儿眼泪止不住的流,“意儿会的,意儿会。”
如此便好……
“爹——”
在萧则留死后,安今又留在宫里陪了意儿五年,看着意儿娶妻生子,将这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后,她也选择离开了这个世界。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是否封存情感?】
【是。】
安今走后,意儿将她的遗骨葬于萧则留的帝陵。
生同衾死同穴,帝后两人合编而成的《则莠诗集》也在后世广为流传,而关于这位庆武帝与虞皇后的爱情更是被后人所惊羡。
史书记载帝后之情如是写道:胜孟光举案之好,匹张敞画眉之情。
第84章 第84章逃荒的落难美人x糙汉猎户1……
七月,烈阳高悬在天上,晒得土地干裂开来,一群衣衫褴褛的人在路上走着,皆是面容憔悴,瘦骨如柴,就连孩子的哭声都是微弱的。
稀稀拉拉的队伍不知道要前往何方,慢慢的就有一人落队了。
小姑娘身形单薄瘦小,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她,身上的罗裙现在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一张脸布满污垢,看不清五官,那双漂亮的眼睛也满是呆滞和空洞。
安今脑子昏昏沉沉,她看不清脚下的路,走的每一步都是靠着肌肉记忆,脚下的绣花鞋已经被磨损得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底子,踩到那些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尖锐的石子和崎岖的地面就会直接刺激到脚底,带来一阵阵钻心的疼痛。
尽管如此安今却不敢停下脚步,她咬着牙移动着麻木的腿,可即使是这样,还是与前面的兄嫂拉开了很长一段距离。
“哥哥,等等……”
安今抬起手,嗓子眼里彷佛含满了沙粒,发出的声响极其微弱,并未引起前面人的注意。
长达一个月的逃荒已经让她疲惫不堪,长久未进食的胃发着绞痛,唇瓣干裂到起皮,安今手上死死攥着捡来的树枝才勉强撑住身形。
刺眼的日光让安今眼前发黑,身形晃了晃,终于受不住晕了过去,然而迷迷糊糊间她好像没有摔在铺着碎石的泥路,而是倒在了一个宽厚的肩膀上。
随后她就听到了她家嫂嫂尖锐响亮的声音,“你这汉子,抱我家芸姐儿做甚?”
前杨湾。
“我看老二你就是钱多烧得慌,你有二两银子不孝敬爹娘,给你弟弟念书也好,偏偏买个赔钱货回来。”
“杨胜家的,你这话的就不对了,二原如今都二十五了,村里像他这个年纪的娃都会跑了,你们不给他张罗娶媳妇,他自己攒钱买回来一个不也成吗?”
“我呸,二两银子给我,我都能给他娶回来三个媳妇了,他自己非挑个逃荒的,清白不清白都不知道,还病怏怏的,还得去郎中那给她抓药吃,哪有这样的事。”
村里的人听到二两银子时,脸色也变了,瞧着二原平时不声不吭,出手竟然这般阔绰。
安今是被外面妇人暴跳如雷的叫骂声吵醒的,她捂住发沉的头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现在身处一间茅草屋里。
墙面是泥土混着稻草堆彻成的,屋里的设施很简陋,只有个缺了脚的桌子,垫着石块勉强保持着平稳,或许东西少收拾的也十分利索,瞧着整体还挺整洁的,而她身上盖的棉被也是崭新的。
安今低眸才发现她逃荒时脏污不堪的衣裙已经被换掉了,现在穿的是件洗的有些褪色的旧衣,上面还打了几处针脚粗糙的补丁,衣裳虽然破旧,洗得却十分干净,也没有什么异味,但瞧着款式怎么都像是男人所穿的短打。
安今抿了抿唇,拽着自己衣领,感觉有些不大自在。
而外面的嘈杂声越演越烈。
“你们不早就分家了吗?怎么还惦记着人家老二的钱,你家老四媳妇马上也要生了吧,你还想着老二能养你们一大家啊?”
“分家咋了,再怎么样老二也是我掉下来的一块肉,孝敬他老子娘照顾弟弟们不都是他应该的吗?而且我可听说了,那买来的赔钱货身上没二两肉,将来都不一定好生养,老二也是昏了头,有那闲钱给那赔钱货抓药吃,还不如用给幺儿读书。”
安今微愣,嘴里弥漫的那股苦涩药味,叫她确认外面骂的赔钱货是她,而她也确实像原剧情里一样在逃荒路上被兄嫂卖了。
原身叫郑芸儿,出生在正松县,郑家中略有薄产,郑父是个秀才给人写信为生,郑母绣活好,卖卖绣品每月也有不少营生,兄长在学堂读书亦有所成,十九岁便考上了秀才,正准备参加乡试,结果正松县却发了洪水。
天灾无情,将郑家祖宗家业毁于一旦,郑家人跟着灾民们一同逃往邻县寻求了落脚之处,结果邻县紧闭城门,根本不接受那么多灾民。
他们只能四处流窜,郑父郑母一生顺遂没吃过什么苦,身体也不健硕,在逃荒的路上先后去世,只留下兄嫂带着她一起继续逃亡。
嫂子的意思是要去投靠她泗县的娘家,然而他们仅剩的盘缠和干粮根本不足以支撑他们到泗县,而原身也知道她是个累赘,饿极了也不敢开口说,只等他们主动来分。
兄嫂向来对她不错,但在如此自己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时,人的良知也是有限的。
从六月走到七月才到前杨湾,离泗县还有一半路程,而原身的身体严重透支,险些摔在地上,是路过的一个猎户扶了她一把。
正巧被嫂子看到,她便囔囔着那猎户抱了她,占了她便宜,要求他负责,并索要二两银子做聘金。
这般不仅摆脱了一个累赘,还获得了能去泗县的盘缠,郑秋成说不定还能顺利的赶上八月的乡试。
也不知是那猎户刚卖货回来手里正巧有几个钱,还是因为他这个年纪也确实该要了个媳妇了,他竟也同意了。
猎户叫杨二原,是前杨湾的村民,杨家也在村里有十几亩良田,家中也算宽裕,但架不住他有个极偏心眼的爹娘,自小把二儿子当驴使,自他十八岁执意分家后,他便一个人在外闯荡,二十三岁时回到前杨湾,除了面上多了道疤,看似也没什么出息,自己在山上盖了间房,靠着打猎为生,一向独来独往。
原剧情里原身昏迷醒来后,虽难过自己被抛下,但也知兄嫂是无奈之举,并没有怨恨,因为她也知道比起自己还是兄长的前途更重要。
而那猎户虽面容有损,瞧着凶神恶煞,但对她也不错,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原身也打算和他好好过日子。
虽然会有杨父杨母时不时上门来打秋风,说几句难听的话,但是两口子关起门来过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在一起三年后,他们便有了个女儿,也就是安今的任务目标。
在女儿三岁前,一家三口的日子温馨又平静,然而就在女儿三岁时,北方突然发生了战乱,朝廷强制性征兵。
杨二原只能离家出征,他走之前,将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妻儿,还托信得过的乡亲照看她们母女。
孤儿寡母在村里的日子不好过,杨父杨母趁着杨二原不在,没少使唤原身到杨家干活,原身日日夜夜以泪洗面,只期盼着他早日归家。
可在他离开的第四年,还是传来了噩耗,原身一下子便成了寡妇。
官府发的军响也都被杨家人私吞,并没有分给原身母女,但就算如此,杨家人还不知足,瞧原身没有娘家人撑腰,便想将她转卖给别人。
原身知道消息,一时想不开一脖子吊死了,只留下年仅七岁的小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