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他回了句:“那就叫进来吧。”
眼看周权心情不错,周祈安又紧跟在周权身后侧,在他耳边提了句:“对了,哥,我刚刚打听过了,说是凉州州府有一个很灵验的仵作,可以借调过来,但可能要写个那个,借调公文。”说着,露出了不怀好意,哦不,是不好意思的笑脸。
周权心情不错,也答应了,回了句:“好,等回了营寨就写。”
周祈安回了句:“谢谢大哥!”便出了衙门喊那不良人去了。
不良人一进门便发现了一个疑点。他之前在衙门当差,对衙门事务无比熟悉。他们不良人放了衙,佩刀都要留在衙门,这些佩刀哪怕在大火中烧毁,也该留下铁水痕迹,只是他看了刑房位置,又看了整个衙门,都未找见哪里有大量铁水痕迹留下。
衙门着火之前,兵器被人挪走了?
铁是相当珍贵的矿产资源,在大周国,大部分铁都用于锻造兵器,连农民们用的斧头、锄头,也大多用石材制成,轮不上用铁。
周权道:“有三种可能。要么是凶手见钱眼开,拿了兵器去倒卖,要么是土匪拿去武装自己,这件事跟土匪脱不开干系,要么,就是凶手想栽赃给土匪。”
随从把这一疑点记录下来。
查看完现场,走出了府衙,见军队正如约在离府衙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施粥。
雁息县是青州首邑,百姓们的日子自然要比其他县乡好上许多。饶是如此,大灾了三年,大家米缸里也都没有米了。穷的早已饿死,小富之家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如今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处境,大家纷纷排在了街边领粥。
雁息县尚且如此,周边县乡会有多苦,实在难以想象。
而刚走出府衙,排队领粥的百姓便有人认出了他们,拍了拍旁边人的肩膀道:“昨天带人来救火的那位将军。还有旁边那个小将军。”
大家纷纷侧目过来,跟两人打招呼,直呼:“多谢大将军施粥!”
“真是救了我们的命啊!”
周权不太会与百姓交与,看祈安倒是挺会,对祈安道:“告诉他们,是皇上派大军来赈灾,要谢就谢皇上。”
周祈安便走上前去对大家道:“皇上惦念青州百姓,三年来一直对青州百姓免税,如今又派大军来赈灾,要谢就谢皇上吧!”
百姓面面相觑道:“免税?那我们交的那些是什么?”
“官兵不是说了嘛,都是挖渠取水,修缮龙王庙,祭龙王祈雨用的!”
“这三年龙王庙的门槛都被踏破了,也不见修缮啊。”
“挖渠又是挖在哪里了,听都没听说过。”
这些话周祈安都听到了。
按照律法,官府要挖渠取水、修缮龙王庙,也应从州府财政中支出,哪怕财政不足也应禀报朝廷,要朝廷拨款,而不能擅自向百姓征收。
只是地方百姓大多没上过学,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对律法更是一窍不通,自然是官老爷说什么便信什么了。
看来除了赈灾,办学和普法也势在必行。
回到了营寨,几人刚一下马,御史台的人便走上前道:“大人,今日陆续有人到营寨指认尸体,八具尸体已经指认完了,基本可以确定这八名死者的身份,分别是青州知府,青州通判,州府衙门里的师爷,一名衙役,雁息县县令、县丞、师爷、巡检。”
还真是一把火把青州一二把手给团灭了。
公孙昌应了声:“好,知道了。”
周祈安则跟着周权进了营帐。
又不是饭点,周权一看他跟进来便知道他所为何事,其他公务还未来得及处理,便先找来纸笔写了封借调文书,盖上官印,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凉州。
晚饭时传信人回来了,入帐禀报道:“凉州知府说,仵作明日一早从家里出发,预计午时便可到军营了。”
周祈安道:“那太好了!”
有了仵作,至少可以判断知府和剩余七人究竟是自尽还是他杀。
于是第二日,周祈安便在营寨等仵作到来。
他时而翻翻闲书,时而在营寨各处走动,实在静不下心。
尸体已经停放了两日,也好在青州气候凉爽干燥,尸体尚未开始腐烂,而仵作今日中午赶来,这时间卡得实在讨巧。
等了一个上午没等来什么消息,中午周祈安又到了周权营帐蹭饭。
吃完饭,周祈安仍赖在营帐不走。
周权时而喊人进来交代事情,时而在案上书写,倒也不避着他。
而又等了半个时辰,周祈安有些坐不住了,开口道:“午时都过了大半了,仵作怎么还不来啊?”
虽然大哥还未撤走峡谷两侧的兵力,日后也不准备撤走,那条峡谷正牢牢控制在军方手中,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看仵作迟迟不来,周祈安还是开始不安了起来。
毕竟青州这个鱼龙混杂的鬼地方,发生多魔幻的事也不足为奇了。
真想跟仵作加个微信,问问他到哪儿了!
又坐了一刻钟,周祈安实在坐不下去,起身道:“我还是到官道上接应一下吧,该不会是迷路了吧?”
以防万一,周权还是让丁沐春选了一队武功高强之人,跟上了周祈安。
第42章
周祈安骑马出了营寨, 身后跟着二十名侍卫,而刚走没两步,又想仵作是骑马、骑驴还是步行而来?如果是骑驴或者步行, 岂不太慢了些。
周祈安清了清嗓道:“那个……”
丁沐春道:“二公子请讲。”
“能不能去叫车夫把马车拉来?万一仵作是走过来的,坐马车也能快些。”
“是。”说着, 丁沐春便叫身后一个属下去办。
过了会儿, 车夫驾着马车跟出来, 一行人便上了官道向凉州出发了。
出了营寨,见官道两侧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已经长得老高, 且已经熟透, 变得金黄, 想必不日便可收割。
清风阵阵袭来,发出簌簌的声响。
仵作从凉州来,除了官道也无路可走, 二十几人便沿官道一路向前, 想必会与仵作相遇。
只是走了一会儿,官道上仍空空如也, 不说仵作, 连个百姓也瞧不见。
再往前走便是峡谷,过了峡谷便是凉州了。
凉州知府传过话, 说仵作今日一早从家中出发。在这年代“一早”大概是指六点, 最晚不超过七点,但凡骑个驴, 哪怕是步行, 走了一上午,马上要到下午一两点钟了, 总不至于凉州地界都还没出吧?
而正狐疑,这才见前方有一个个头矮小却行动利索,穿着朴素,背了个木箱的男子迎面走来。
男子略微有些跛脚,缓缓走路时瞧不太出来,一跑起来才格外明显。
周祈安勒马,远远地喊了声:“是仵作吗?”
仵作远远瞧见前方有二十几人骑在马上,看样子像是军人,想必是来接应自己,便冲大家拱了拱手,而后加快脚步跑上前来。
“真是仵作。”说着,周祈安稍感放心了些。
风继续吹,拂出阵阵麦浪。
周祈安远远望去,总觉得仵作离他们很近,只是看仵作走了好久也不见走近多少,说了句:“走,我们接他去。”说着,打马向前。
而在这时,原本随风前后摆动的麦浪间,却隐约出现了两条不规律的波纹,正横穿麦浪,向仵作方向蔓延而去。
“麦田里有人!保护好二公子!”
话音一落,七八名侍卫纷纷拔刀,将周祈安团团围住。
午后的阳光在上方照射,刀光晃眼,周祈安下意识举起衣袖挡住了眼。
莫非是来杀他?
周祈安心里一紧,却还是沉下心来静观其变。
丁沐春见刺客正向仵作方向而去,人还未现身,只看到两条移动的动线。刺客目标或许是仵作,但也不排除刺客是来刺杀二公子,调虎离山,将他们引去前方的可能。
无论如何,他们的首要之务都是先保证二公子的安全,其次才是仵作。
丁沐春留下十人保护二公子,自己打马冲向前头,多余人手跟上。
看着那两条波纹蔓延而去的方向,丁沐春举起手中臂弩,瞄准发射。
只是连发数箭,“波纹”却继续向前。
周祈安这才明白过来,这些人是来刺杀仵作,他们是想销毁证据!
周祈安大声道:“保护好仵作!”说着,要跟上前去,却被数名侍卫拦下。
“二公子万万不可!”说着,几名侍卫将他扶下了马,押进马车,再次将马车团团围了起来。
若有暗器袭来,他们会用刀剑去抵,刀剑抵不住,也要用自己的身子去挡,哪怕十命换一命,今日也一定要保证二公子周全。
丁沐春快马向仵作奔去。
身后几名侍卫继续向麦田射箭,却皆未射中。
那两道移动的波纹离仵作越来越近,而后有一蒙面人在麦田间冒出头来,将手中飞镖飞向了仵作。
眼看周权心情不错,周祈安又紧跟在周权身后侧,在他耳边提了句:“对了,哥,我刚刚打听过了,说是凉州州府有一个很灵验的仵作,可以借调过来,但可能要写个那个,借调公文。”说着,露出了不怀好意,哦不,是不好意思的笑脸。
周权心情不错,也答应了,回了句:“好,等回了营寨就写。”
周祈安回了句:“谢谢大哥!”便出了衙门喊那不良人去了。
不良人一进门便发现了一个疑点。他之前在衙门当差,对衙门事务无比熟悉。他们不良人放了衙,佩刀都要留在衙门,这些佩刀哪怕在大火中烧毁,也该留下铁水痕迹,只是他看了刑房位置,又看了整个衙门,都未找见哪里有大量铁水痕迹留下。
衙门着火之前,兵器被人挪走了?
铁是相当珍贵的矿产资源,在大周国,大部分铁都用于锻造兵器,连农民们用的斧头、锄头,也大多用石材制成,轮不上用铁。
周权道:“有三种可能。要么是凶手见钱眼开,拿了兵器去倒卖,要么是土匪拿去武装自己,这件事跟土匪脱不开干系,要么,就是凶手想栽赃给土匪。”
随从把这一疑点记录下来。
查看完现场,走出了府衙,见军队正如约在离府衙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施粥。
雁息县是青州首邑,百姓们的日子自然要比其他县乡好上许多。饶是如此,大灾了三年,大家米缸里也都没有米了。穷的早已饿死,小富之家经过这几年的折腾,如今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处境,大家纷纷排在了街边领粥。
雁息县尚且如此,周边县乡会有多苦,实在难以想象。
而刚走出府衙,排队领粥的百姓便有人认出了他们,拍了拍旁边人的肩膀道:“昨天带人来救火的那位将军。还有旁边那个小将军。”
大家纷纷侧目过来,跟两人打招呼,直呼:“多谢大将军施粥!”
“真是救了我们的命啊!”
周权不太会与百姓交与,看祈安倒是挺会,对祈安道:“告诉他们,是皇上派大军来赈灾,要谢就谢皇上。”
周祈安便走上前去对大家道:“皇上惦念青州百姓,三年来一直对青州百姓免税,如今又派大军来赈灾,要谢就谢皇上吧!”
百姓面面相觑道:“免税?那我们交的那些是什么?”
“官兵不是说了嘛,都是挖渠取水,修缮龙王庙,祭龙王祈雨用的!”
“这三年龙王庙的门槛都被踏破了,也不见修缮啊。”
“挖渠又是挖在哪里了,听都没听说过。”
这些话周祈安都听到了。
按照律法,官府要挖渠取水、修缮龙王庙,也应从州府财政中支出,哪怕财政不足也应禀报朝廷,要朝廷拨款,而不能擅自向百姓征收。
只是地方百姓大多没上过学,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对律法更是一窍不通,自然是官老爷说什么便信什么了。
看来除了赈灾,办学和普法也势在必行。
回到了营寨,几人刚一下马,御史台的人便走上前道:“大人,今日陆续有人到营寨指认尸体,八具尸体已经指认完了,基本可以确定这八名死者的身份,分别是青州知府,青州通判,州府衙门里的师爷,一名衙役,雁息县县令、县丞、师爷、巡检。”
还真是一把火把青州一二把手给团灭了。
公孙昌应了声:“好,知道了。”
周祈安则跟着周权进了营帐。
又不是饭点,周权一看他跟进来便知道他所为何事,其他公务还未来得及处理,便先找来纸笔写了封借调文书,盖上官印,让人快马加鞭送去了凉州。
晚饭时传信人回来了,入帐禀报道:“凉州知府说,仵作明日一早从家里出发,预计午时便可到军营了。”
周祈安道:“那太好了!”
有了仵作,至少可以判断知府和剩余七人究竟是自尽还是他杀。
于是第二日,周祈安便在营寨等仵作到来。
他时而翻翻闲书,时而在营寨各处走动,实在静不下心。
尸体已经停放了两日,也好在青州气候凉爽干燥,尸体尚未开始腐烂,而仵作今日中午赶来,这时间卡得实在讨巧。
等了一个上午没等来什么消息,中午周祈安又到了周权营帐蹭饭。
吃完饭,周祈安仍赖在营帐不走。
周权时而喊人进来交代事情,时而在案上书写,倒也不避着他。
而又等了半个时辰,周祈安有些坐不住了,开口道:“午时都过了大半了,仵作怎么还不来啊?”
虽然大哥还未撤走峡谷两侧的兵力,日后也不准备撤走,那条峡谷正牢牢控制在军方手中,大概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看仵作迟迟不来,周祈安还是开始不安了起来。
毕竟青州这个鱼龙混杂的鬼地方,发生多魔幻的事也不足为奇了。
真想跟仵作加个微信,问问他到哪儿了!
又坐了一刻钟,周祈安实在坐不下去,起身道:“我还是到官道上接应一下吧,该不会是迷路了吧?”
以防万一,周权还是让丁沐春选了一队武功高强之人,跟上了周祈安。
第42章
周祈安骑马出了营寨, 身后跟着二十名侍卫,而刚走没两步,又想仵作是骑马、骑驴还是步行而来?如果是骑驴或者步行, 岂不太慢了些。
周祈安清了清嗓道:“那个……”
丁沐春道:“二公子请讲。”
“能不能去叫车夫把马车拉来?万一仵作是走过来的,坐马车也能快些。”
“是。”说着, 丁沐春便叫身后一个属下去办。
过了会儿, 车夫驾着马车跟出来, 一行人便上了官道向凉州出发了。
出了营寨,见官道两侧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已经长得老高, 且已经熟透, 变得金黄, 想必不日便可收割。
清风阵阵袭来,发出簌簌的声响。
仵作从凉州来,除了官道也无路可走, 二十几人便沿官道一路向前, 想必会与仵作相遇。
只是走了一会儿,官道上仍空空如也, 不说仵作, 连个百姓也瞧不见。
再往前走便是峡谷,过了峡谷便是凉州了。
凉州知府传过话, 说仵作今日一早从家中出发。在这年代“一早”大概是指六点, 最晚不超过七点,但凡骑个驴, 哪怕是步行, 走了一上午,马上要到下午一两点钟了, 总不至于凉州地界都还没出吧?
而正狐疑,这才见前方有一个个头矮小却行动利索,穿着朴素,背了个木箱的男子迎面走来。
男子略微有些跛脚,缓缓走路时瞧不太出来,一跑起来才格外明显。
周祈安勒马,远远地喊了声:“是仵作吗?”
仵作远远瞧见前方有二十几人骑在马上,看样子像是军人,想必是来接应自己,便冲大家拱了拱手,而后加快脚步跑上前来。
“真是仵作。”说着,周祈安稍感放心了些。
风继续吹,拂出阵阵麦浪。
周祈安远远望去,总觉得仵作离他们很近,只是看仵作走了好久也不见走近多少,说了句:“走,我们接他去。”说着,打马向前。
而在这时,原本随风前后摆动的麦浪间,却隐约出现了两条不规律的波纹,正横穿麦浪,向仵作方向蔓延而去。
“麦田里有人!保护好二公子!”
话音一落,七八名侍卫纷纷拔刀,将周祈安团团围住。
午后的阳光在上方照射,刀光晃眼,周祈安下意识举起衣袖挡住了眼。
莫非是来杀他?
周祈安心里一紧,却还是沉下心来静观其变。
丁沐春见刺客正向仵作方向而去,人还未现身,只看到两条移动的动线。刺客目标或许是仵作,但也不排除刺客是来刺杀二公子,调虎离山,将他们引去前方的可能。
无论如何,他们的首要之务都是先保证二公子的安全,其次才是仵作。
丁沐春留下十人保护二公子,自己打马冲向前头,多余人手跟上。
看着那两条波纹蔓延而去的方向,丁沐春举起手中臂弩,瞄准发射。
只是连发数箭,“波纹”却继续向前。
周祈安这才明白过来,这些人是来刺杀仵作,他们是想销毁证据!
周祈安大声道:“保护好仵作!”说着,要跟上前去,却被数名侍卫拦下。
“二公子万万不可!”说着,几名侍卫将他扶下了马,押进马车,再次将马车团团围了起来。
若有暗器袭来,他们会用刀剑去抵,刀剑抵不住,也要用自己的身子去挡,哪怕十命换一命,今日也一定要保证二公子周全。
丁沐春快马向仵作奔去。
身后几名侍卫继续向麦田射箭,却皆未射中。
那两道移动的波纹离仵作越来越近,而后有一蒙面人在麦田间冒出头来,将手中飞镖飞向了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