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张一笛便道:“二公子,走春明门!”
春明门上,李青、丁沐春正与守军交战。
他们收到了皇后密信, 得知张叙安谋乱,于是匆匆带人赶来, 又与段方圆在城外不期而遇。
一行人赶到城下时, 长安十二道城门已紧紧关闭, 他们商讨一番后,决定自春明门闯入。
春明门守将柴三是他们的故旧,他们本以为柴三会放他们走, 不料张叙安早已派人通传了消息, 说燕王弑君, 务必紧闭城门,万不可放其离开。
一边说张叙安谋反,一边又说燕王弑君, 消息真真假假, 谁也无从确定。
不过皇后是皇上发妻,燕王又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 相比于几年前忽然冒了出来, 每天跟在皇上身边煽风点火的张道士,他们自然更相信皇后和燕王的为人。
柴三却一口咬定燕王弑君, 不肯放他们入城。
李青、丁沐春劝说不过, 段方圆又急于入城救人,李青、丁沐春只好破城而入, 放了八百营先行进入, 自己则留下断后,一边打, 一边继续策反柴三。
一道道刀光剑影中,李青一边挥刀一边说道:“张叙安谋反!我等是奉皇后懿旨前来平乱,你何苦咬住我们不放!秦王还在前线征战,长安却出了这等乱子,若是燕王再出了什么事,你我如何向秦王交代!”
柴三说道:“燕王弑君!你到底知不知道弑君是什么意思!皇上已经驾崩了,是燕王杀的!皇上待他如亲子,秦王待他如手足,可他忘恩负义,妄图鸠占鹊巢,如此狼子野心,天下人人得以诛之!如此,秦王若还念及私情包庇燕王,秦王便不再是我们盛国的秦王了!而是我们盛军的敌人!”
“柴三,你……”李青气得语无伦次,“你连秦王都信不过了?你要听那张道士红口白牙胡咧咧?你怎么……你怎么比我还没有脑子!”
柴三说道:“我们是祖家人,我们效忠的是皇上!皇上立了谁为接班人,皇上走后,我们便效忠于谁!皇后、秦王、燕王,说白了都是外姓人,你若不听太子的,反倒要听秦王的,那你也是盛国的反叛!”
李青说道:“少他娘的胡扯了!那张道士给你下了什么迷魂药,让你如此正邪不辨,黑白颠倒,连脑子都不要了!燕王怎么可能弑君!”
“你爱信不信!”
李青道:“那就别废话了!打吧!打死了算!”
这些话周祈安都听到了,他面无表情,眼神中只剩麻木,与张一笛率先自门洞逃了出去。
柴三在身后道:“燕王逃窜!快追!”
周祈安压低了上身,夹紧马腹,麒麟得了指令开始加速。身后八百营留了三十来人断后,应付柴三派来的追兵,其余人则迅速跟上了周祈安,“策—策—”的声音响彻天际。
张一笛一边飞奔一边环顾四周,见玉竹正牵着小兔兔,站在路边焦急等待,便大声道:“玉竹,快上马!”
玉竹马术一般,慌慌张张踩着脚蹬上了马,终于在二公子从他身侧疾驰而过时,奋力驾马追了上去。
他一刻也不敢松懈,两手紧紧攥着缰绳,吃力地跟紧了张一笛,唯恐拖了大家后腿。
张一笛看了看玉竹背后的行囊,见玉竹把二公子的刀鞘也带来了。
他知道玉竹无法单手驭马,于是攥着缰绳,在疾驰的马背上站了起来,而后看准时机,跳坐到了玉竹背后。
玉竹不知道张一笛要做什么,甚至无法回头去看,只能目视前方,继续专心驾马,问了句:“一笛,你要做什么?”
张一笛把行囊里的刀鞘抽了出来,而后又跳回了自己的马背上,继续奔跑。
这一幕刚好被回头确认情况的周祈安看到了,皱着眉头教训道:“张一笛你是猴子吗?跳来跳去,都亡命天涯了还有心情这么皮!老实点儿!”
八百营的师兄们哈哈大笑。
张一笛应了声“哦……”,瞬间泄气。他加速跟上了周祈安,解释道:“我是看二公子左手又要拿刀,又要拿缰绳,有点费劲……”
他也不知道二公子的手又怎么了,总归是又受伤了。
他们家脆弱的二公子……
周祈安笑了笑,把长生刀横着抛给了张一笛,张一笛稳稳接住了刀柄,收入刀鞘,别在了腰间。
官道上万里无人,白雪纷纷飞扬。
后背上的伤口已经开始麻木,麒麟带着他飞驰,周祈安感觉不到痛,感觉不到累,他甚至在逃亡路上感受到了短暂的自由与解脱。
他逃离了长安,成了一个自由人。
他不再是皇上的义子,周权的弟弟,盛国的臣子,而只是他自己。
他不必再与虚伪之人维持表面的和善,不必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张桌上吃饭,不必再在自己的政见与上位者的考量之间小心翼翼求得平衡,也不必再去纠结自己是否要辅佐祖文宇,又辅佐到什么程度。
他统统都不伺候了。
如果不去想那弑父杀君的千古骂名……如果不去考虑往后他要如何对这上千余人负责的话……
当下这状况,他还是挺满足的。
他的孩儿们也都跟着一起逃了出来,他又有何求?
一行人很快走到了岔路口,一条路通往洛阳,一条路则通往襄州。
周祈安正犹豫,张一笛说了句:“二公子,段师兄说了,往襄州方向走。”
周祈安没犹豫,迅速调转了马头。
段方圆、李青、丁沐春还在后面,他们会按原计划朝襄州方向追来,与他们汇合。
可一个疑问却在他心间不断徘徊——他真的要到襄州去投奔大哥吗?
他有些不敢面对大哥的脸……
若是大哥脸上流露出哪怕那么一丁丁丁丁点的怀疑,怀疑是他杀了义父,怀疑他是这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畜生,那他都太委屈了。
且退一万步讲,哪怕大哥相信了他,可大哥那些部下呢?
他们也曾是皇上的部下,对皇上忠心耿耿,他们会相信他的话吗?
哪怕他们都相信了,可朝廷呢?会不会向大哥发难?
世人呢?会不会在骂他周祈安的同时,再踩上大哥一脚?
他的到来,无疑会成为大哥沉重的负担。
周祈安一边想着,一边朝襄州方向继续疾驰。
而在这时,路边杂草丛中忽然走出一道身影,那是一个瘦巴巴的小老头子,头戴斗笠,手上还在理着腰带,像是刚在里头小解,不禁吓了周祈安一跳。
麒麟也惊了一下,加快速度向前奔跑。
待一行人疾驰而过,那人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愣神许久,这才认出那不是……那不是……
“小王……!”说到这儿,江无慵又立刻打住。
刚刚那个人是小王爷没错吧?怎么满身伤痕,一身蟒袍也破破烂烂,后背还中了深深一刀,他们这是怎么了?
江无慵骑上驴,立刻便追了上去,奈何小王爷一行人的马力太强,他这头倔驴子怎么也追不上。
前方,周祈安隐约听到了什么,问了句:“刚刚那个人是在叫我吗?”
张一笛耳聪目明,说道:“不是的,刚刚那个人叫的是小王!”
周祈安“哦”了声。
天色将晚,张一笛又问了句:“二公子,我们今晚怎么办?还有你背上的伤,总要找个地方处理一下,它一直在流血……”
通缉令虽不至于这么早便通传全国,但他们还是小心为上,城池还是不进为好。
刚刚那三十名弟兄成功拖住了柴三放出来的追兵,但这也是因为春明门上顶多也就一千兵力,李青、丁沐春又在城楼下与柴三交战,柴三应对不暇。
但张叙安必将调动更多兵力,追兵会如野狗般追上来,他们今夜要么连夜奔袭,要么就要找个地方藏身。
周祈安看了看四周,见旁边是一座大山,先问了句:“有人要小解吗?”
大家跑了一下午,哪怕不小解,也需要休息片刻。
于是一行人在原地驻足,上厕所的上厕所,喝水的喝水,喂马的喂马。
过了会儿,三五成群上山小解的人们回来了,叫了声:“燕……”说着,又连忙顿住。他们已是逃犯身份,燕王一叫,身份当即便要暴露,于是那人又改口道:“二公子,原来这座山是华阳山。”
“华阳山?”张一笛新奇道。
华阳山上最有名的是玄云观,玄云观里最有名的是在此修道的大长公主。可以说,是她的到来,为玄云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名与利。
早在十几年前,太皇太后便曾一掷千金,将玄云观整体翻新,又在此修建了一座行宫,用于公主的日常起居。
不仅如此,朝廷每年还会给玄云观拨一笔不菲的经费,用于道观日常开支。
这些年来,玄云观在山下买房置地,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
但他们乐善好施,美名在外,以低价将耕地租给佃户,每逢灾年,不仅不收租子,还会给佃户倒贴钱粮,并在山下大肆支粥棚施粥,道观也因此香火颇旺。
春明门上,李青、丁沐春正与守军交战。
他们收到了皇后密信, 得知张叙安谋乱,于是匆匆带人赶来, 又与段方圆在城外不期而遇。
一行人赶到城下时, 长安十二道城门已紧紧关闭, 他们商讨一番后,决定自春明门闯入。
春明门守将柴三是他们的故旧,他们本以为柴三会放他们走, 不料张叙安早已派人通传了消息, 说燕王弑君, 务必紧闭城门,万不可放其离开。
一边说张叙安谋反,一边又说燕王弑君, 消息真真假假, 谁也无从确定。
不过皇后是皇上发妻,燕王又是他们从小看着长大, 相比于几年前忽然冒了出来, 每天跟在皇上身边煽风点火的张道士,他们自然更相信皇后和燕王的为人。
柴三却一口咬定燕王弑君, 不肯放他们入城。
李青、丁沐春劝说不过, 段方圆又急于入城救人,李青、丁沐春只好破城而入, 放了八百营先行进入, 自己则留下断后,一边打, 一边继续策反柴三。
一道道刀光剑影中,李青一边挥刀一边说道:“张叙安谋反!我等是奉皇后懿旨前来平乱,你何苦咬住我们不放!秦王还在前线征战,长安却出了这等乱子,若是燕王再出了什么事,你我如何向秦王交代!”
柴三说道:“燕王弑君!你到底知不知道弑君是什么意思!皇上已经驾崩了,是燕王杀的!皇上待他如亲子,秦王待他如手足,可他忘恩负义,妄图鸠占鹊巢,如此狼子野心,天下人人得以诛之!如此,秦王若还念及私情包庇燕王,秦王便不再是我们盛国的秦王了!而是我们盛军的敌人!”
“柴三,你……”李青气得语无伦次,“你连秦王都信不过了?你要听那张道士红口白牙胡咧咧?你怎么……你怎么比我还没有脑子!”
柴三说道:“我们是祖家人,我们效忠的是皇上!皇上立了谁为接班人,皇上走后,我们便效忠于谁!皇后、秦王、燕王,说白了都是外姓人,你若不听太子的,反倒要听秦王的,那你也是盛国的反叛!”
李青说道:“少他娘的胡扯了!那张道士给你下了什么迷魂药,让你如此正邪不辨,黑白颠倒,连脑子都不要了!燕王怎么可能弑君!”
“你爱信不信!”
李青道:“那就别废话了!打吧!打死了算!”
这些话周祈安都听到了,他面无表情,眼神中只剩麻木,与张一笛率先自门洞逃了出去。
柴三在身后道:“燕王逃窜!快追!”
周祈安压低了上身,夹紧马腹,麒麟得了指令开始加速。身后八百营留了三十来人断后,应付柴三派来的追兵,其余人则迅速跟上了周祈安,“策—策—”的声音响彻天际。
张一笛一边飞奔一边环顾四周,见玉竹正牵着小兔兔,站在路边焦急等待,便大声道:“玉竹,快上马!”
玉竹马术一般,慌慌张张踩着脚蹬上了马,终于在二公子从他身侧疾驰而过时,奋力驾马追了上去。
他一刻也不敢松懈,两手紧紧攥着缰绳,吃力地跟紧了张一笛,唯恐拖了大家后腿。
张一笛看了看玉竹背后的行囊,见玉竹把二公子的刀鞘也带来了。
他知道玉竹无法单手驭马,于是攥着缰绳,在疾驰的马背上站了起来,而后看准时机,跳坐到了玉竹背后。
玉竹不知道张一笛要做什么,甚至无法回头去看,只能目视前方,继续专心驾马,问了句:“一笛,你要做什么?”
张一笛把行囊里的刀鞘抽了出来,而后又跳回了自己的马背上,继续奔跑。
这一幕刚好被回头确认情况的周祈安看到了,皱着眉头教训道:“张一笛你是猴子吗?跳来跳去,都亡命天涯了还有心情这么皮!老实点儿!”
八百营的师兄们哈哈大笑。
张一笛应了声“哦……”,瞬间泄气。他加速跟上了周祈安,解释道:“我是看二公子左手又要拿刀,又要拿缰绳,有点费劲……”
他也不知道二公子的手又怎么了,总归是又受伤了。
他们家脆弱的二公子……
周祈安笑了笑,把长生刀横着抛给了张一笛,张一笛稳稳接住了刀柄,收入刀鞘,别在了腰间。
官道上万里无人,白雪纷纷飞扬。
后背上的伤口已经开始麻木,麒麟带着他飞驰,周祈安感觉不到痛,感觉不到累,他甚至在逃亡路上感受到了短暂的自由与解脱。
他逃离了长安,成了一个自由人。
他不再是皇上的义子,周权的弟弟,盛国的臣子,而只是他自己。
他不必再与虚伪之人维持表面的和善,不必再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张桌上吃饭,不必再在自己的政见与上位者的考量之间小心翼翼求得平衡,也不必再去纠结自己是否要辅佐祖文宇,又辅佐到什么程度。
他统统都不伺候了。
如果不去想那弑父杀君的千古骂名……如果不去考虑往后他要如何对这上千余人负责的话……
当下这状况,他还是挺满足的。
他的孩儿们也都跟着一起逃了出来,他又有何求?
一行人很快走到了岔路口,一条路通往洛阳,一条路则通往襄州。
周祈安正犹豫,张一笛说了句:“二公子,段师兄说了,往襄州方向走。”
周祈安没犹豫,迅速调转了马头。
段方圆、李青、丁沐春还在后面,他们会按原计划朝襄州方向追来,与他们汇合。
可一个疑问却在他心间不断徘徊——他真的要到襄州去投奔大哥吗?
他有些不敢面对大哥的脸……
若是大哥脸上流露出哪怕那么一丁丁丁丁点的怀疑,怀疑是他杀了义父,怀疑他是这等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畜生,那他都太委屈了。
且退一万步讲,哪怕大哥相信了他,可大哥那些部下呢?
他们也曾是皇上的部下,对皇上忠心耿耿,他们会相信他的话吗?
哪怕他们都相信了,可朝廷呢?会不会向大哥发难?
世人呢?会不会在骂他周祈安的同时,再踩上大哥一脚?
他的到来,无疑会成为大哥沉重的负担。
周祈安一边想着,一边朝襄州方向继续疾驰。
而在这时,路边杂草丛中忽然走出一道身影,那是一个瘦巴巴的小老头子,头戴斗笠,手上还在理着腰带,像是刚在里头小解,不禁吓了周祈安一跳。
麒麟也惊了一下,加快速度向前奔跑。
待一行人疾驰而过,那人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愣神许久,这才认出那不是……那不是……
“小王……!”说到这儿,江无慵又立刻打住。
刚刚那个人是小王爷没错吧?怎么满身伤痕,一身蟒袍也破破烂烂,后背还中了深深一刀,他们这是怎么了?
江无慵骑上驴,立刻便追了上去,奈何小王爷一行人的马力太强,他这头倔驴子怎么也追不上。
前方,周祈安隐约听到了什么,问了句:“刚刚那个人是在叫我吗?”
张一笛耳聪目明,说道:“不是的,刚刚那个人叫的是小王!”
周祈安“哦”了声。
天色将晚,张一笛又问了句:“二公子,我们今晚怎么办?还有你背上的伤,总要找个地方处理一下,它一直在流血……”
通缉令虽不至于这么早便通传全国,但他们还是小心为上,城池还是不进为好。
刚刚那三十名弟兄成功拖住了柴三放出来的追兵,但这也是因为春明门上顶多也就一千兵力,李青、丁沐春又在城楼下与柴三交战,柴三应对不暇。
但张叙安必将调动更多兵力,追兵会如野狗般追上来,他们今夜要么连夜奔袭,要么就要找个地方藏身。
周祈安看了看四周,见旁边是一座大山,先问了句:“有人要小解吗?”
大家跑了一下午,哪怕不小解,也需要休息片刻。
于是一行人在原地驻足,上厕所的上厕所,喝水的喝水,喂马的喂马。
过了会儿,三五成群上山小解的人们回来了,叫了声:“燕……”说着,又连忙顿住。他们已是逃犯身份,燕王一叫,身份当即便要暴露,于是那人又改口道:“二公子,原来这座山是华阳山。”
“华阳山?”张一笛新奇道。
华阳山上最有名的是玄云观,玄云观里最有名的是在此修道的大长公主。可以说,是她的到来,为玄云观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名与利。
早在十几年前,太皇太后便曾一掷千金,将玄云观整体翻新,又在此修建了一座行宫,用于公主的日常起居。
不仅如此,朝廷每年还会给玄云观拨一笔不菲的经费,用于道观日常开支。
这些年来,玄云观在山下买房置地,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
但他们乐善好施,美名在外,以低价将耕地租给佃户,每逢灾年,不仅不收租子,还会给佃户倒贴钱粮,并在山下大肆支粥棚施粥,道观也因此香火颇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