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盆架上放着一盆清水, 是小厮一早打来的。周祈安掬了一抔来冲脸, 水温不冰不热刚刚好。
而正擦脸, 葛文州便慌慌张张从前院跑了进来,说道:“二公子,不好了!”
“二公子, 不好了!”
他“砰—”的一声夺门而入, 说道:“昨晚李氏宗族暴乱了!咱们的胥吏、官兵刚到县里, 李氏宗族便召集族中子弟,分发兵器,临时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武装, 把咱们派过去的人全给扣下了!萧哥哥也被抓了!他们要跟二公子谈判!”
周祈安手中拿着毛巾, 怔愣愣看着葛文州,又擦了一把手, 把毛巾搭回了盆架上, 走上前来道:“他们哪来的兵器?”
葛文州道:“不知道,估计是私藏已久的。”
周祈安又问:“咱们的官兵战斗力有这么差吗?”
“他们不敢打呀!”葛文州道, “不是二公子说不允许爆发冲突。”
“……”
计口授田, 便是把巨富阶层的田产分发给劳苦大众,巨富阶层当然不会甘愿。他们只是迫于盛军的威压, 一直不敢反抗罢了。
而积压已久的矛盾, 终于在这一日爆发。
周祈安走到一旁书案前写了张调令,落盖帅印, 交给了葛文州道:“你去军营调两千人马过来,两千人人马具甲,先吓吓这些宗族。”
“还有,这个县的田产都是分给吴军俘虏的,找出土地+规划册子,把这些吴军俘虏也一起叫来。”
葛文州接过调令,应了声:“是!”
这李氏宗族周祈安早有耳闻,于是在分地之时,他特意将这宗族手中超出限田令的田产分配给了吴军俘虏。
吴军俘虏有最基本的军事素养,更有能力守住分给他们的土地。
事态已经发展到了武装起义,他也在想,是他的政策过激了吗?
他应该退让吗?
荆州如此,往后计口授田推行到哪一州,哪一州都会是如此,阻力重重,后果也不可预料,可他一点都不想退让!
楚地已出现了大量流民,不给流民分发安身立命的本钱,流寇、起义军便又要四起。
若是一鲸落便可使万物生。
那他要屠鲸。
军队迅速集结,周祈安上了马,带着一笛和文州,带着两千人马,带着吴军俘虏向该县出发了。
快到达时,他见官道上已有宗族兵在把守。
十几个人身着单衣,手拿钢刀,看到盛军这阵仗,眼中有恐惧、有警惕,却也不准备退让。
周祈安道:“一律活捉,不准伤人!”
一队骑兵冲了出去,这十几个宗族子弟才开始逃跑,可惜人终究跑不过马,很快便被抓获,缴了械捆了起来。
他们一路进县,一路抓获沿途设防的宗族子弟,已经抓了三十来人。
直到走到一处凉亭,周祈安勒了马,回身从那三十人中挑了个看着老实的,说道:“不是要谈判吗?回去告诉你们族老,我在这儿等他。”
士兵刚给那人松了绑,那人便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仿佛捡回一条命。
周祈安下了马,走上凉亭,坐在石凳上等候。
此地风大,额前碎发吹了他一脸。
约摸等了半个时辰,便见两千多个宗族子弟簇拥着一位老者,推着十几个被反绑的官吏,从不远处的高山后拐了出来。
萧云贺头发乱糟糟,被身后几个宗族子弟推着搡着,一推一踉跄,一脸的生无可恋,周祈安看了还怪心疼的……
待得一行人走近,周祈安也起了身,山风撕扯着他的青衫和腰带,他站在亭内朝老者作了个揖,模样十分斯文。
老者远远地回了他一礼。
张一笛带人走上前去,将宗族子弟拦在了前方,说道:“请族老一人到亭内与燕王商谈,其余人不得靠近!”
族人纷纷道:“万一你们不讲道义,再伤了我们族老怎么办?”
张一笛道:“我们燕王不是这样的人!”
“口说无凭!”
族老抬手,沉声道:“不得无礼。”说着,看向了周祈安,又回身指了指身后两个抬着皮箱的年轻人,“老夫带了些凭据,他们身上也无兵器……”
话音未落,周祈安缓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族老走上凉亭,皮箱“砰—”地放到了一旁,箱子打开,里面是满满一箱的田契、私契。
族老开门见山道:“燕王近来在荆州颁布限田令,按人口分田地给百姓,老夫已经听说了。”
周祈安点了一下头,听族老说下去。
族老道:“燕王关心百姓生计,老夫认同。只是我族中每一寸田地,都是我们花真金白银买来的!都有据可依!”说着,他随手抓来一沓地契,放到了石桌上,一张张展开来,“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全都经得起推敲。燕王无缘无故没收我族中田产,岂非是强盗行为?”
正说话间,一缕风吹来,将一张地契吹了出去。
周祈安伸手捡了回来,还给了族老。
两千宗族兵对上两千训练有素的盛军骑兵,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周祈安不发话,族老便也越说越没底,心里发毛,只一股把族中的诉求说了出来,道:“前两年荆州干旱,我们李家的确以低价收购了大量田产,但我们也在各乡施粥赈灾,多行义举!我们李家乐善好施,美名在外,燕王随便打听一下便知!”
周祈安道:“我听说了。”
族老顿了顿,继续道:“燕王要计口授田,老夫支持。荆州的无主之地不够,燕王便要把有主之地分给百姓,老夫也支持!我们族人多占一亩地,其他百姓便要少一亩地,我们也理解。那么好,我们愿意把这两年收购的田产拿出来,但还请燕王按原价赎买!”
这几年楚地大旱,田价骤降,这“原价”并不高,他们愿意以原价出售,已是做出了退步,周祈安也出得起这价格,但周祈安不想出。
今日若开了赎买的头,日后计口授田推行到其它州府,其他州府岂不也要他赎买?
算下来,还是靠抢要更划算一些呢。
“……族老也言之有理。”周祈安说着,拿起一份田契看了眼,“但这上面的官印,我不认。”
“这……”
族人早料到燕王会出此言,可偏偏他也毫无应对之策!
听了这话,族老顿感汗流浃背,看了一眼脚边的皮箱,整整一箱地契,却有可能因燕王一句话,而变为一箱废纸。
周祈安道:“这上面是吴国的官印,吴国官府承认这片农田是族老的。但荆州已改旗易帜,这田契我们不认。之前所有田契,现在已一律作废,需得找……”说着,他看向了被五花大绑的十几个胥吏,“他们,重新开具,加盖盛国官印。但超出限田令的田产,是盖不到官印的。”
族老道:“我们花钱买来的田产,怎么能说作废就作废?!”
周祈安道:“族老可以请吴国官府来为族老主持公道。”
“你……!”族老一时语塞,再次说道,“你这是强盗行为!”
“所以啊,为什么要来跟一个强盗讲道理?”周祈安面不改色道,“族老私藏兵器,还私自扣留我的人,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族老愤愤呼了一口气,埋头不语!
周祈安道:“把我的人都放了,管制兵器留下,该交的田都交了,今日之事,我便既往不咎。我的这些人,也会照常为族老更换地契。但族老若非要试试跟我硬碰硬……”他慢条斯理道,“好啊,那就试试。”
语气间已充满了威胁。
族老一时如坠冰窟,知道今天的谈判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又或者说,从一开始便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他回头瞥了一眼被反绑双手的三十来个族中子弟,不言语。
“再好好想想。”
周祈安说着,起了身,族老头顶登时笼罩下一道颀长的阴影。
族老莫名感到了一丝强烈的压迫感,盛军两千精骑在此,又怎会没有压迫感?
他看向周祈安的背影,说了句:“……好,成交。”
于是官兵迅速缴了宗族子弟的械,钢刀一律没收,双方交换了人质。
周祈安走到萧云贺面前,拍了拍他肩膀问:“吃饭了吗?”
萧云贺道:“……吃了。”
周祈安道:“趁热打铁,尽快把地契都换了。晚上加餐,月底有赏。”
目前跟着他的这些人,也没个正式职位,只一味为他干活儿。
周祈安也没什么能给他们的,也只能是一味地发钱罢了。
于是十几个胥吏刚被松绑,便又投入到了计口授田的工作中,开始为李氏宗族开具新地契,又给吴军俘虏分田地。
周祈安对刚刚分得田地的人们说道:“这田分给了你们,田契到了你们手上,往后就都是你们的!除非盛军败了,撤出了荆州,否则谁也无法从你们手中把这些田再夺回去,你们可得守住了!寸步不让!这是命令!”
而正擦脸, 葛文州便慌慌张张从前院跑了进来,说道:“二公子,不好了!”
“二公子, 不好了!”
他“砰—”的一声夺门而入, 说道:“昨晚李氏宗族暴乱了!咱们的胥吏、官兵刚到县里, 李氏宗族便召集族中子弟,分发兵器,临时拉起了一支两千多人的武装, 把咱们派过去的人全给扣下了!萧哥哥也被抓了!他们要跟二公子谈判!”
周祈安手中拿着毛巾, 怔愣愣看着葛文州,又擦了一把手, 把毛巾搭回了盆架上, 走上前来道:“他们哪来的兵器?”
葛文州道:“不知道,估计是私藏已久的。”
周祈安又问:“咱们的官兵战斗力有这么差吗?”
“他们不敢打呀!”葛文州道, “不是二公子说不允许爆发冲突。”
“……”
计口授田, 便是把巨富阶层的田产分发给劳苦大众,巨富阶层当然不会甘愿。他们只是迫于盛军的威压, 一直不敢反抗罢了。
而积压已久的矛盾, 终于在这一日爆发。
周祈安走到一旁书案前写了张调令,落盖帅印, 交给了葛文州道:“你去军营调两千人马过来,两千人人马具甲,先吓吓这些宗族。”
“还有,这个县的田产都是分给吴军俘虏的,找出土地+规划册子,把这些吴军俘虏也一起叫来。”
葛文州接过调令,应了声:“是!”
这李氏宗族周祈安早有耳闻,于是在分地之时,他特意将这宗族手中超出限田令的田产分配给了吴军俘虏。
吴军俘虏有最基本的军事素养,更有能力守住分给他们的土地。
事态已经发展到了武装起义,他也在想,是他的政策过激了吗?
他应该退让吗?
荆州如此,往后计口授田推行到哪一州,哪一州都会是如此,阻力重重,后果也不可预料,可他一点都不想退让!
楚地已出现了大量流民,不给流民分发安身立命的本钱,流寇、起义军便又要四起。
若是一鲸落便可使万物生。
那他要屠鲸。
军队迅速集结,周祈安上了马,带着一笛和文州,带着两千人马,带着吴军俘虏向该县出发了。
快到达时,他见官道上已有宗族兵在把守。
十几个人身着单衣,手拿钢刀,看到盛军这阵仗,眼中有恐惧、有警惕,却也不准备退让。
周祈安道:“一律活捉,不准伤人!”
一队骑兵冲了出去,这十几个宗族子弟才开始逃跑,可惜人终究跑不过马,很快便被抓获,缴了械捆了起来。
他们一路进县,一路抓获沿途设防的宗族子弟,已经抓了三十来人。
直到走到一处凉亭,周祈安勒了马,回身从那三十人中挑了个看着老实的,说道:“不是要谈判吗?回去告诉你们族老,我在这儿等他。”
士兵刚给那人松了绑,那人便慌慌张张地跑了出去,仿佛捡回一条命。
周祈安下了马,走上凉亭,坐在石凳上等候。
此地风大,额前碎发吹了他一脸。
约摸等了半个时辰,便见两千多个宗族子弟簇拥着一位老者,推着十几个被反绑的官吏,从不远处的高山后拐了出来。
萧云贺头发乱糟糟,被身后几个宗族子弟推着搡着,一推一踉跄,一脸的生无可恋,周祈安看了还怪心疼的……
待得一行人走近,周祈安也起了身,山风撕扯着他的青衫和腰带,他站在亭内朝老者作了个揖,模样十分斯文。
老者远远地回了他一礼。
张一笛带人走上前去,将宗族子弟拦在了前方,说道:“请族老一人到亭内与燕王商谈,其余人不得靠近!”
族人纷纷道:“万一你们不讲道义,再伤了我们族老怎么办?”
张一笛道:“我们燕王不是这样的人!”
“口说无凭!”
族老抬手,沉声道:“不得无礼。”说着,看向了周祈安,又回身指了指身后两个抬着皮箱的年轻人,“老夫带了些凭据,他们身上也无兵器……”
话音未落,周祈安缓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族老走上凉亭,皮箱“砰—”地放到了一旁,箱子打开,里面是满满一箱的田契、私契。
族老开门见山道:“燕王近来在荆州颁布限田令,按人口分田地给百姓,老夫已经听说了。”
周祈安点了一下头,听族老说下去。
族老道:“燕王关心百姓生计,老夫认同。只是我族中每一寸田地,都是我们花真金白银买来的!都有据可依!”说着,他随手抓来一沓地契,放到了石桌上,一张张展开来,“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全都经得起推敲。燕王无缘无故没收我族中田产,岂非是强盗行为?”
正说话间,一缕风吹来,将一张地契吹了出去。
周祈安伸手捡了回来,还给了族老。
两千宗族兵对上两千训练有素的盛军骑兵,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周祈安不发话,族老便也越说越没底,心里发毛,只一股把族中的诉求说了出来,道:“前两年荆州干旱,我们李家的确以低价收购了大量田产,但我们也在各乡施粥赈灾,多行义举!我们李家乐善好施,美名在外,燕王随便打听一下便知!”
周祈安道:“我听说了。”
族老顿了顿,继续道:“燕王要计口授田,老夫支持。荆州的无主之地不够,燕王便要把有主之地分给百姓,老夫也支持!我们族人多占一亩地,其他百姓便要少一亩地,我们也理解。那么好,我们愿意把这两年收购的田产拿出来,但还请燕王按原价赎买!”
这几年楚地大旱,田价骤降,这“原价”并不高,他们愿意以原价出售,已是做出了退步,周祈安也出得起这价格,但周祈安不想出。
今日若开了赎买的头,日后计口授田推行到其它州府,其他州府岂不也要他赎买?
算下来,还是靠抢要更划算一些呢。
“……族老也言之有理。”周祈安说着,拿起一份田契看了眼,“但这上面的官印,我不认。”
“这……”
族人早料到燕王会出此言,可偏偏他也毫无应对之策!
听了这话,族老顿感汗流浃背,看了一眼脚边的皮箱,整整一箱地契,却有可能因燕王一句话,而变为一箱废纸。
周祈安道:“这上面是吴国的官印,吴国官府承认这片农田是族老的。但荆州已改旗易帜,这田契我们不认。之前所有田契,现在已一律作废,需得找……”说着,他看向了被五花大绑的十几个胥吏,“他们,重新开具,加盖盛国官印。但超出限田令的田产,是盖不到官印的。”
族老道:“我们花钱买来的田产,怎么能说作废就作废?!”
周祈安道:“族老可以请吴国官府来为族老主持公道。”
“你……!”族老一时语塞,再次说道,“你这是强盗行为!”
“所以啊,为什么要来跟一个强盗讲道理?”周祈安面不改色道,“族老私藏兵器,还私自扣留我的人,这笔账又该怎么算?”
族老愤愤呼了一口气,埋头不语!
周祈安道:“把我的人都放了,管制兵器留下,该交的田都交了,今日之事,我便既往不咎。我的这些人,也会照常为族老更换地契。但族老若非要试试跟我硬碰硬……”他慢条斯理道,“好啊,那就试试。”
语气间已充满了威胁。
族老一时如坠冰窟,知道今天的谈判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败,又或者说,从一开始便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他回头瞥了一眼被反绑双手的三十来个族中子弟,不言语。
“再好好想想。”
周祈安说着,起了身,族老头顶登时笼罩下一道颀长的阴影。
族老莫名感到了一丝强烈的压迫感,盛军两千精骑在此,又怎会没有压迫感?
他看向周祈安的背影,说了句:“……好,成交。”
于是官兵迅速缴了宗族子弟的械,钢刀一律没收,双方交换了人质。
周祈安走到萧云贺面前,拍了拍他肩膀问:“吃饭了吗?”
萧云贺道:“……吃了。”
周祈安道:“趁热打铁,尽快把地契都换了。晚上加餐,月底有赏。”
目前跟着他的这些人,也没个正式职位,只一味为他干活儿。
周祈安也没什么能给他们的,也只能是一味地发钱罢了。
于是十几个胥吏刚被松绑,便又投入到了计口授田的工作中,开始为李氏宗族开具新地契,又给吴军俘虏分田地。
周祈安对刚刚分得田地的人们说道:“这田分给了你们,田契到了你们手上,往后就都是你们的!除非盛军败了,撤出了荆州,否则谁也无法从你们手中把这些田再夺回去,你们可得守住了!寸步不让!这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