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第234章
战事过后, 楚地便陷入了连绵的阴雨之中,这雨时密时疏,却始终不肯停歇, 是南方的黄梅天到了。
那夜岳阳码头的伤亡不算太重,尸首早已在下雨之前便做了草草掩埋。
而江州, 由于战况太过惨烈, 战事终结之时, 战场上早已是尸横遍野。尸体尚未来得及掩埋,大雨便又接踵而至,将尸体泡得腐烂发胀, 引得附近鸦群纷纷而至。
不祥之兆。
周权下令焚烧尸体, 以免生疫。
尸首被拖到一处, 浇上火油开始焚烧。大火连烧了四天四夜,处理完尸首,又在战场附近洒满了石灰, 这件事才算结束。
周祈安回荆州那日, 小雨仍淅沥沥。
他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码头乘船渡江, 而后继续奔袭, 赶往月陵城。
赵秉文得知燕王要回月陵城,抱着一沓公文来到了宅邸。进门时无人接应, 他便径直走向了堂屋, 见堂屋里一屋子将领,正坐在圆桌前用饭。
赵秉文伸着脖子张望了许久, 见燕王不在其中, 正准备回去,一回身便又撞见了秦王。
周权问:“找燕王吗?”
赵秉文应了声:“是。”
周权道:“燕王还没到, 要么先进去等等。”
赵秉文跟将领们共处一室不大自在,总有种一言不合便要被大打出手的感觉,说道:“多谢秦王告知,我先回趟衙门办事,晚些再来。”说着,匆匆沿回廊出去了。
周祈安在宅邸前勒了马时,赵秉文刚好从宅门走出来。几滴雨水掉到了头上,赵秉文用衣袖擦了擦,直擦得锃光瓦亮,见了周祈安,忙叫道:“王爷!”
周祈安知道赵秉文是有事找他,道:“进去说。”
两人径直走向了堂屋,将领们纷纷起身叫道:“燕王。”
“坐。坐。”周祈安说着,走到了堂前坐下。
他这儿一向人多,他也吩咐过万管家,有人来了便都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久而久之,他这儿人便越来越多。
赵秉文正欲开口,陈纲便又放下筷子走了过来,看向了赵秉文,一脸“你急不急?你要是不急,那我先说了”的表情,嘴里还在嚼着饭。
正值战时,军事总显得比政事重要,赵秉文让了,做了个请的手势。
陈纲咽下口中饭菜,又端起茶水一饮而尽,走到周祈安身侧,小声说道:“李青……失踪了。”
“失踪?”周祈安心头一紧,问道,“什么叫失踪,什么时候失踪的?”
“就是找不到他的人了,哪儿都找不到!”陈纲道,“已经有十天了。十天前,我们西南三州守将的会议他没来参加,我们当他是有事没来,议完事也没去找他。”
“后来他部下四处找他,找不到,又来问怀青,怀青这才觉得可疑,派人把他可能会去的地方都找遍了,目前也没找到。这十天来,没有任何人见到过他。”
李青一家老小还在长安,这是李青的心头痛。他原本还好好的,这几日忽然失踪,大概率是与他的家人有关。
要么是长安派人潜入鹭州绑了他,要从他口中撬出什么有用信息。要么,就是长安以他的家人为威胁,要李青自己回到长安。
“是我对不住他。”周祈安道,“他那日义无反顾,救我于绝境之中……我却没能救出他的家人。”
或者说,是他选择了不去救。
派人到长安劫狱,救出他的家人,再把他家人接到他们境内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代价不是金钱,而是一条条人命,于是他选择了不去救。
所以,无论李青背叛他到何种程度,他也都无话可说。
周祈安道:“下令所有关口、岗哨留意一下,碰到可疑之人一律扣留。”
周权也走了过来,这几日周祈安不在,陈纲觉得此事紧要,便先同周权通了气。
周权道:“李青在军中级别不低,他都知道哪些事?这些事,如今都有暴露的风险,能改换的全都要改换。”
周祈安抬头看向了周权,想说些什么,只是屋子里人又太多,不便深谈。他想了想道:“去后院说。”
几人来到了后院正堂,这儿要清静许多。
其实周祈安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于是许多事,他也做好了保密工作,不止是对李青,而是对军中所有人。
比如他是做什么赚的钱。
大部分人都以为,军队所有开支都是靠州府税收在支撑,只有少部分经手过此事的人才知道,他背地里还在做茶叶生意,且这笔收入于他而言至关重要。
没有这商路,他根本养不起如此庞大的军队。
周祈安道:“他知道的事并不多。”
且知道了又能如何?
盛军本就是一家的,双方手中的版图,除了荆州、江州、岳阳这些刚打下来的州郡,原本也都是一家的,早已对彼此了如指掌。
两边都已经明牌了,阴谋都将无处遁形,要拼的便是硬实力。
“还是要谨慎,”周权道,“军营的巡防路线、换防时间,还有装备、粮食存放的位置,能换的全都换掉。”
周祈安“嗯”了声,又道:“……看来长安真是要打过来了。”
周权道:“我叫你回来就是为了此事。我得到了风声,长安这个月就要发兵了。”
长安近来一直在调动兵马,留在长安的盛军得知两边要打仗,便有不少人偷偷跑出来投了周权门下,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长安许多最新的消息。
他们原本便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因上层之争而刀剑相向、同室操戈,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挂帅的是裴老将军,这个人你没见过。”周权道,“他是义父早年戍边之时的战友,人很忠义。后来北国之乱,他也跟义父一起退敌,算是盛军中资历最老练的一员将领,也曾是我的师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安一来,他们便要双线作战。
褚景明撤到了江南,随时都有可能北上攻打檀州。长安要攻哪里尚未可知,但大概率不是鹭州便是襄州。
人的潜能都是被逼出来的,整盘棋局开始在周祈安脑海中迅速移动,他嗅到了决战的气息,他感到后脑勺一阵阵发紧。
抬眸之时,他目光已变得坚定森冷。
他看向周权,说出了一个极度冒险的想法,道:“檀州得弃了。万一褚景明打上来,那叫怀信不要防,随便打打就撤军,退到颍州去。”
周权眉头深皱,看向他道:“你确定?”
“我确定。”周祈安道,“一来,我们战线拉得太长太窄,守起来太难,必须要缩兵。二来,檀州是南吴进入中原的门户,我要打开这道门,把褚景明放到中原去!我要让他跟朝廷狗咬狗!”
他们为朝廷守了一年多的南境,已经仁至义尽,但吴军不能只是他们一家在打。
他们双线作战,他便要朝廷也陷入双线作战。
他要把中原拉下水。
好在江州、岳阳已经攻了下来,这给了他们一定的战略纵深,而纵深便是进退的余地。割舍檀州,绝对利大于弊。
周权想了想,说道:“也好。等江州、岳阳接收过来,便停止继续向南进军,先集中兵力,对付朝廷。朝廷这次派来的,是启州军马场的十万精骑。”
而这支精骑有多骁勇,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清丈田地、计口授田,你的这些工作都先不要开始。仗一开打,指不定会如何。”
周祈安应道:“好。”
接下来几日,兄弟二人便都睡在了军营,调动兵马,设下了层层防线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盛国二十万大军也已在京师集结。
这一日的风沙格外大,无数面战旗在风中飞扬、猎猎作响。
裴兴邦一身铁甲,站在万军阵前,刀光破风而出,刀鞘落在地上。他声音嘶哑,却仍声大如钟,说道:“周祈安,弑父杀君,割据自立,不碎尸万段不足以解恨!”
“此战!便是要清理门户!铲除叛党!以慰大帅在天之灵!”
他高举长刃,说道:“随我出征—!”
士兵们热血沸腾道:“杀—!”
“杀—!”
“杀—!”
大战,一触即发。
第235章
周权三下五除二做好了大致部署。
怀信守颍州、怀青守鹭州, 周权守襄州,周祈安守荆州。
周权挡在了周祈安前面,只要襄州不被攻克, 周祈安便不必直面战火。
但周祈安要负责全军钱粮,这是今年年初便商定好的事。
“刚好卡在这个月份……”堂屋内, 赵秉文愁容满面道, “今年的夏税还未开始征收, 且一旦开战,收税必然受到影响。我们目前的粮仓,谈不上多充裕, 若要多囤点粮食, 那便只能提前向百姓征收夏税。”
“粮册我已经看过了, 不必提前征税。”周祈安说道,“夏税只征银子和绢布,不征粮食, 提前一个月征上来, 作用也不大。何况老百姓日子也不宽裕,许多人家要到截止日期才堪堪能凑出这些东西来, 提前征收, 对他们影响太大了。这件事我已有办法解决,赵公子不必忧心。”
战事过后, 楚地便陷入了连绵的阴雨之中,这雨时密时疏,却始终不肯停歇, 是南方的黄梅天到了。
那夜岳阳码头的伤亡不算太重,尸首早已在下雨之前便做了草草掩埋。
而江州, 由于战况太过惨烈, 战事终结之时, 战场上早已是尸横遍野。尸体尚未来得及掩埋,大雨便又接踵而至,将尸体泡得腐烂发胀, 引得附近鸦群纷纷而至。
不祥之兆。
周权下令焚烧尸体, 以免生疫。
尸首被拖到一处, 浇上火油开始焚烧。大火连烧了四天四夜,处理完尸首,又在战场附近洒满了石灰, 这件事才算结束。
周祈安回荆州那日, 小雨仍淅沥沥。
他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在码头乘船渡江, 而后继续奔袭, 赶往月陵城。
赵秉文得知燕王要回月陵城,抱着一沓公文来到了宅邸。进门时无人接应, 他便径直走向了堂屋, 见堂屋里一屋子将领,正坐在圆桌前用饭。
赵秉文伸着脖子张望了许久, 见燕王不在其中, 正准备回去,一回身便又撞见了秦王。
周权问:“找燕王吗?”
赵秉文应了声:“是。”
周权道:“燕王还没到, 要么先进去等等。”
赵秉文跟将领们共处一室不大自在,总有种一言不合便要被大打出手的感觉,说道:“多谢秦王告知,我先回趟衙门办事,晚些再来。”说着,匆匆沿回廊出去了。
周祈安在宅邸前勒了马时,赵秉文刚好从宅门走出来。几滴雨水掉到了头上,赵秉文用衣袖擦了擦,直擦得锃光瓦亮,见了周祈安,忙叫道:“王爷!”
周祈安知道赵秉文是有事找他,道:“进去说。”
两人径直走向了堂屋,将领们纷纷起身叫道:“燕王。”
“坐。坐。”周祈安说着,走到了堂前坐下。
他这儿一向人多,他也吩咐过万管家,有人来了便都好吃好喝地招待着,久而久之,他这儿人便越来越多。
赵秉文正欲开口,陈纲便又放下筷子走了过来,看向了赵秉文,一脸“你急不急?你要是不急,那我先说了”的表情,嘴里还在嚼着饭。
正值战时,军事总显得比政事重要,赵秉文让了,做了个请的手势。
陈纲咽下口中饭菜,又端起茶水一饮而尽,走到周祈安身侧,小声说道:“李青……失踪了。”
“失踪?”周祈安心头一紧,问道,“什么叫失踪,什么时候失踪的?”
“就是找不到他的人了,哪儿都找不到!”陈纲道,“已经有十天了。十天前,我们西南三州守将的会议他没来参加,我们当他是有事没来,议完事也没去找他。”
“后来他部下四处找他,找不到,又来问怀青,怀青这才觉得可疑,派人把他可能会去的地方都找遍了,目前也没找到。这十天来,没有任何人见到过他。”
李青一家老小还在长安,这是李青的心头痛。他原本还好好的,这几日忽然失踪,大概率是与他的家人有关。
要么是长安派人潜入鹭州绑了他,要从他口中撬出什么有用信息。要么,就是长安以他的家人为威胁,要李青自己回到长安。
“是我对不住他。”周祈安道,“他那日义无反顾,救我于绝境之中……我却没能救出他的家人。”
或者说,是他选择了不去救。
派人到长安劫狱,救出他的家人,再把他家人接到他们境内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这代价不是金钱,而是一条条人命,于是他选择了不去救。
所以,无论李青背叛他到何种程度,他也都无话可说。
周祈安道:“下令所有关口、岗哨留意一下,碰到可疑之人一律扣留。”
周权也走了过来,这几日周祈安不在,陈纲觉得此事紧要,便先同周权通了气。
周权道:“李青在军中级别不低,他都知道哪些事?这些事,如今都有暴露的风险,能改换的全都要改换。”
周祈安抬头看向了周权,想说些什么,只是屋子里人又太多,不便深谈。他想了想道:“去后院说。”
几人来到了后院正堂,这儿要清静许多。
其实周祈安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于是许多事,他也做好了保密工作,不止是对李青,而是对军中所有人。
比如他是做什么赚的钱。
大部分人都以为,军队所有开支都是靠州府税收在支撑,只有少部分经手过此事的人才知道,他背地里还在做茶叶生意,且这笔收入于他而言至关重要。
没有这商路,他根本养不起如此庞大的军队。
周祈安道:“他知道的事并不多。”
且知道了又能如何?
盛军本就是一家的,双方手中的版图,除了荆州、江州、岳阳这些刚打下来的州郡,原本也都是一家的,早已对彼此了如指掌。
两边都已经明牌了,阴谋都将无处遁形,要拼的便是硬实力。
“还是要谨慎,”周权道,“军营的巡防路线、换防时间,还有装备、粮食存放的位置,能换的全都换掉。”
周祈安“嗯”了声,又道:“……看来长安真是要打过来了。”
周权道:“我叫你回来就是为了此事。我得到了风声,长安这个月就要发兵了。”
长安近来一直在调动兵马,留在长安的盛军得知两边要打仗,便有不少人偷偷跑出来投了周权门下,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长安许多最新的消息。
他们原本便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因上层之争而刀剑相向、同室操戈,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挂帅的是裴老将军,这个人你没见过。”周权道,“他是义父早年戍边之时的战友,人很忠义。后来北国之乱,他也跟义父一起退敌,算是盛军中资历最老练的一员将领,也曾是我的师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长安一来,他们便要双线作战。
褚景明撤到了江南,随时都有可能北上攻打檀州。长安要攻哪里尚未可知,但大概率不是鹭州便是襄州。
人的潜能都是被逼出来的,整盘棋局开始在周祈安脑海中迅速移动,他嗅到了决战的气息,他感到后脑勺一阵阵发紧。
抬眸之时,他目光已变得坚定森冷。
他看向周权,说出了一个极度冒险的想法,道:“檀州得弃了。万一褚景明打上来,那叫怀信不要防,随便打打就撤军,退到颍州去。”
周权眉头深皱,看向他道:“你确定?”
“我确定。”周祈安道,“一来,我们战线拉得太长太窄,守起来太难,必须要缩兵。二来,檀州是南吴进入中原的门户,我要打开这道门,把褚景明放到中原去!我要让他跟朝廷狗咬狗!”
他们为朝廷守了一年多的南境,已经仁至义尽,但吴军不能只是他们一家在打。
他们双线作战,他便要朝廷也陷入双线作战。
他要把中原拉下水。
好在江州、岳阳已经攻了下来,这给了他们一定的战略纵深,而纵深便是进退的余地。割舍檀州,绝对利大于弊。
周权想了想,说道:“也好。等江州、岳阳接收过来,便停止继续向南进军,先集中兵力,对付朝廷。朝廷这次派来的,是启州军马场的十万精骑。”
而这支精骑有多骁勇,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清丈田地、计口授田,你的这些工作都先不要开始。仗一开打,指不定会如何。”
周祈安应道:“好。”
接下来几日,兄弟二人便都睡在了军营,调动兵马,设下了层层防线严阵以待。
与此同时,盛国二十万大军也已在京师集结。
这一日的风沙格外大,无数面战旗在风中飞扬、猎猎作响。
裴兴邦一身铁甲,站在万军阵前,刀光破风而出,刀鞘落在地上。他声音嘶哑,却仍声大如钟,说道:“周祈安,弑父杀君,割据自立,不碎尸万段不足以解恨!”
“此战!便是要清理门户!铲除叛党!以慰大帅在天之灵!”
他高举长刃,说道:“随我出征—!”
士兵们热血沸腾道:“杀—!”
“杀—!”
“杀—!”
大战,一触即发。
第235章
周权三下五除二做好了大致部署。
怀信守颍州、怀青守鹭州, 周权守襄州,周祈安守荆州。
周权挡在了周祈安前面,只要襄州不被攻克, 周祈安便不必直面战火。
但周祈安要负责全军钱粮,这是今年年初便商定好的事。
“刚好卡在这个月份……”堂屋内, 赵秉文愁容满面道, “今年的夏税还未开始征收, 且一旦开战,收税必然受到影响。我们目前的粮仓,谈不上多充裕, 若要多囤点粮食, 那便只能提前向百姓征收夏税。”
“粮册我已经看过了, 不必提前征税。”周祈安说道,“夏税只征银子和绢布,不征粮食, 提前一个月征上来, 作用也不大。何况老百姓日子也不宽裕,许多人家要到截止日期才堪堪能凑出这些东西来, 提前征收, 对他们影响太大了。这件事我已有办法解决,赵公子不必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