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皇上。”张叙安从袖袋里摸出一粒丹药,递到祖文宇嘴边,“吃了它。”
祖文宇吞了下去。
他忽然想起来了,他中午明明服过药的,可他还是发作了。
张叙安问:“好点了吗?”
祖文宇看向张叙安,目光空洞,写满了绝望,望了许久说道:“好点了。”
嗯,好点了。
第253章
疫情一退, 周祈安便与周权里应外合,迅速控制了开封附近几座州府。
虎牢关守将向他们投诚,洛阳随之望风而降, 至此,河南道便彻底落入了周祈安之手。周祈安在洛阳驻军, 而后继续向关中逼近。
九月末, 洛阳又飘起了纷纷细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周祈安身上夏被有些薄,在帐中冷醒,干脆趿着鞋子下了床, 咬着牙刷出了帐。
晨雾冰凉, 沁人心脾。
他蹲在帐前刷牙, 见后山漫山遍野的枫叶都红了,山下校场,士兵正在晨练, “嘿—哈—”声不时传来。
此地距离长安七百里, 快马加鞭两三天也就到了。
他最近有些近乡情怯,又有些迫不及待。
他出逃长安已有两年。他想早点回家了。
他仰头“咕噜咕噜”漱了口, 吐在了帐下水沟里, 起身对一旁侍卫道:“叫秉文他们过来吃饭。”
没一会儿,赵秉文便带谭玉英入帐。
周祈安没什么胃口, 早餐也叫人备得清淡, 一碗小米粥加几道小菜而已,坐在圆桌前招呼道:“都过来吃饭。一笛、文州, 过来吃饭。”
大家纷纷入座。
张一笛近来又是防疫、又是行军, 前日刚到洛阳扎了营,疲惫劲儿还没缓过来。他刚睡醒, 喝了一口粥,便握着勺子怔怔发起了呆来。
“快吃饭,干嘛呢,魂落床上了?”周祈安说着,剥了一颗水煮蛋,扔进张一笛碗里,说道,“多吃点,好长个。”
张一笛这才回过神来,道:“……但是二公子,我都已经二十一了,应该已经长不了个子了……”
周祈安没应声,又剥了一颗扔葛文州碗里,说道:“你还小,你还能长,你多吃点。”
葛文州也道:“……二公子,我也已经二十了,这两年都没长过个儿……”
周祈安一时难以接受,一方面感慨孩子们不知不觉都已经这么大了,一方面又怀疑自己是否喂养失败,说道:“怎么回事?你们两个,这些年跟着我,生活条件这么好,吃得这么好,怎么才长这么点就不长了?你们看看八百营的师兄们长多高,你们长多高?对得起这些年吃的饭吗?”
张一笛:“……”
葛文州:“……”
赵秉文肚子里憋了话,看着他们笑了笑,而后趁周祈安心情还算轻松,忽然猝不及防地开口道:“那个……王爷,王永山派来的人,昨天已经到洛阳了,王爷是否要会见?”
“……”
王永山派人来,是要与他谈判的。
这些兴盛百年而不衰的大家族,在地方上的政治影响力非同小可,手段又十分老练。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周祈安之前虽不情愿,却也不太想与之为敌。
但此次泄洪事件,却给周祈安敲响了警钟。
几大世家联手侵占罗沙河沿岸农田,并私自修筑大坝,阻碍朝廷泄洪。单一个王永山,便在此地圈了六千多亩的良田。
河堤修缮工程,王家的确未敢搪塞。
只是今年年初,张叙安大肆肃清“燕王党”,许多周祈安听都没听说过的官员,一夜之间便都被扣上了叛党的帽子。而空出来的那些位置,转眼便都安排上了王家的人。
周祈安猜测,这恐怕也是张叙安掰手腕没能掰过王家的退让之举,是张叙安不得不给王家输送的利益。
世家的人脉已从朝堂贯穿到了地方,此次若非世家阻挠,开封千年古城,也不至于被洪水吞没。周祈安再看世家,便只剩厌恶!
若说之前与世家联手,是要他低头,那么此次洪水过后,再要他与世家联手,便是要他跪下去。
绝无可能。
他想了想,说道:“来都来了,先约过来吧,听听他们想说什么。”
单修杰是王家家生子,自幼与王永山一处长大,因聪颖过人,很会算账,长大后又得王永山赏识,开始替王永山打理生意。
此人很具生意眼光,也很会利用王家人脉为王家敛财,王永山许多生意,一开始都是单修杰的主意,称他一声“王氏集团”的CEO与掌舵人也不为过。
中午时分,单修杰步入军营。
周祈安一袭黑衣,高坐堂前,开门见山道:“王永山要向我投诚,我已知晓。但他能为我做什么,又有什么条件,直说吧。”
单修杰站在堂下,不卑不亢,作揖说道:“恭喜王爷,近来已势如破竹,直逼长安。只是长安地势凶险,若要强攻……”他顿了顿,故作谦逊道,“当然了,若要强攻,王爷也是能拿下的。但若伤亡太重,王爷爱兵如子,也难免心疼。而我家老爷,这两年也在军中扶植了不少势力。”
“我家老爷,愿为王爷打开进入长安的大门。”
“条件呢?”周祈安道。
单修杰为王永山打理生意十余年,什么难请的大佛、难缠的小鬼都见识过了,自认有识人的本领。
他见周祈安还太年轻,又十分面善,一时只觉得他不难对付,姿态便不自觉地拔高了些,说道:“我家老爷,早在王爷入主河南之前,便有意助王爷一臂之力。而等将来燕王事成,想必也会多多照拂王家,这是其一。”
“我家老爷听闻王爷在荆州颁布了限田令,推行计口授田。这政策,日后若要推行到盛国来,还请燕王对王家高抬贵手。王家修葺河堤,已经出了血本,那么这田地总该给我们王家留着。这是其二。”
“这两年来,张大人借王家之手,发行了两期国债票,共计四百多万两白银左右。而其中至少三成,乃是我王家购买。剩余七成,也是王家以家族信誉为担保,推荐其他世交故旧进行购买。”
单修杰以债主姿态站在了大帐中央。
“王爷出逃长安已有两年,可能还没听说过这国债票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其实也就是欠条嘛!”
周祈安放下盖碗,没说话。
单修杰继续道:“我们买了国债票,便相当于借了银子给朝廷,日后凭这票子,还可以再连本带利地要回来。而燕王,既然无意推翻盛国,想要继承盛国的衣钵,那么这正统爷,王爷的三弟弟,他亲手欠下的这四百多万两银子,燕王也应当承认,是不是嘛?”
单修杰说着,瞥了眼周祈安脸色。
而后他半示好、半威胁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我们王家,与各大世家也十分交好。若是王爷肯满足这第二、第三个条件,那么我们王家,也好为燕王游说,请各大世家拥立燕王。”
反之,王家若与世家联手,反对燕王,那么燕王恐怕也吃不太消。
“哈哈哈哈—”
听到这儿,周祈安忽然笑了起来。
这笑声听得赵秉文心里发毛,知道王爷被气得不轻。
笑声一落,帐内便陷入了一片死寂。
周祈安沉默片刻,和声开口道:“你们王家好牛逼啊。”
单修杰抬头望他,不明所以。
“你们明知张叙安推行国债,是为悬赏本王与本王座下将领的首级。”周祈安道,“张叙安用这银子,在启州重金招募异族士兵,短时间内,便扩充了骑兵五万,发兵鹭州。”
“鹭州大大小小十几场战役,我军死亡两万余人,朝廷死亡五万余人,本王一员爱将,尸身被撕裂为数块!这血债,本王还没找你们算!你们竟还敢找我讨债?”
“这……”单修杰略微慌了,“我们只是听命行事,至于张大人把这银子花到了何处,和我们王家可没有关系,可不能这么算啊!”
“你们王家站错了队。”周祈安道,“此刻,便是跪下求我也无济于事,竟还敢与我谈条件,你们真是太牛逼了!是不是我平时太讲理了?才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说着,看向了赵秉文。
赵秉文摇了一下头,想了想,这摇头又好像在说王爷不讲理……
于是顿了顿,又点了一下头。
“你们今日能为我打开进入长安的大门,”周祈安看向单修杰,说道,“来日,是不是也能替别人打开进入长安的大门?”
听了这话,单修杰感到膝盖发软,却又挺着没跪,连连道:“不敢。不敢。”
谭玉英平日议事,话语极少,基本只有事说事,今日却垂眸一笑,唯恐天下不乱道:“是不敢,不是不能是吗?”
单修杰终于挺不住,“扑通”一声跪下了。
王永山派单修杰前来,便是今日谈判最大的败笔。
他身为王家生意的掌舵人,这十几年来,早习惯了被人阿谀奉承,身段再软不下去,养成了坐等人取悦、吃软不吃硬的性子。
祖文宇吞了下去。
他忽然想起来了,他中午明明服过药的,可他还是发作了。
张叙安问:“好点了吗?”
祖文宇看向张叙安,目光空洞,写满了绝望,望了许久说道:“好点了。”
嗯,好点了。
第253章
疫情一退, 周祈安便与周权里应外合,迅速控制了开封附近几座州府。
虎牢关守将向他们投诚,洛阳随之望风而降, 至此,河南道便彻底落入了周祈安之手。周祈安在洛阳驻军, 而后继续向关中逼近。
九月末, 洛阳又飘起了纷纷细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周祈安身上夏被有些薄,在帐中冷醒,干脆趿着鞋子下了床, 咬着牙刷出了帐。
晨雾冰凉, 沁人心脾。
他蹲在帐前刷牙, 见后山漫山遍野的枫叶都红了,山下校场,士兵正在晨练, “嘿—哈—”声不时传来。
此地距离长安七百里, 快马加鞭两三天也就到了。
他最近有些近乡情怯,又有些迫不及待。
他出逃长安已有两年。他想早点回家了。
他仰头“咕噜咕噜”漱了口, 吐在了帐下水沟里, 起身对一旁侍卫道:“叫秉文他们过来吃饭。”
没一会儿,赵秉文便带谭玉英入帐。
周祈安没什么胃口, 早餐也叫人备得清淡, 一碗小米粥加几道小菜而已,坐在圆桌前招呼道:“都过来吃饭。一笛、文州, 过来吃饭。”
大家纷纷入座。
张一笛近来又是防疫、又是行军, 前日刚到洛阳扎了营,疲惫劲儿还没缓过来。他刚睡醒, 喝了一口粥,便握着勺子怔怔发起了呆来。
“快吃饭,干嘛呢,魂落床上了?”周祈安说着,剥了一颗水煮蛋,扔进张一笛碗里,说道,“多吃点,好长个。”
张一笛这才回过神来,道:“……但是二公子,我都已经二十一了,应该已经长不了个子了……”
周祈安没应声,又剥了一颗扔葛文州碗里,说道:“你还小,你还能长,你多吃点。”
葛文州也道:“……二公子,我也已经二十了,这两年都没长过个儿……”
周祈安一时难以接受,一方面感慨孩子们不知不觉都已经这么大了,一方面又怀疑自己是否喂养失败,说道:“怎么回事?你们两个,这些年跟着我,生活条件这么好,吃得这么好,怎么才长这么点就不长了?你们看看八百营的师兄们长多高,你们长多高?对得起这些年吃的饭吗?”
张一笛:“……”
葛文州:“……”
赵秉文肚子里憋了话,看着他们笑了笑,而后趁周祈安心情还算轻松,忽然猝不及防地开口道:“那个……王爷,王永山派来的人,昨天已经到洛阳了,王爷是否要会见?”
“……”
王永山派人来,是要与他谈判的。
这些兴盛百年而不衰的大家族,在地方上的政治影响力非同小可,手段又十分老练。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周祈安之前虽不情愿,却也不太想与之为敌。
但此次泄洪事件,却给周祈安敲响了警钟。
几大世家联手侵占罗沙河沿岸农田,并私自修筑大坝,阻碍朝廷泄洪。单一个王永山,便在此地圈了六千多亩的良田。
河堤修缮工程,王家的确未敢搪塞。
只是今年年初,张叙安大肆肃清“燕王党”,许多周祈安听都没听说过的官员,一夜之间便都被扣上了叛党的帽子。而空出来的那些位置,转眼便都安排上了王家的人。
周祈安猜测,这恐怕也是张叙安掰手腕没能掰过王家的退让之举,是张叙安不得不给王家输送的利益。
世家的人脉已从朝堂贯穿到了地方,此次若非世家阻挠,开封千年古城,也不至于被洪水吞没。周祈安再看世家,便只剩厌恶!
若说之前与世家联手,是要他低头,那么此次洪水过后,再要他与世家联手,便是要他跪下去。
绝无可能。
他想了想,说道:“来都来了,先约过来吧,听听他们想说什么。”
单修杰是王家家生子,自幼与王永山一处长大,因聪颖过人,很会算账,长大后又得王永山赏识,开始替王永山打理生意。
此人很具生意眼光,也很会利用王家人脉为王家敛财,王永山许多生意,一开始都是单修杰的主意,称他一声“王氏集团”的CEO与掌舵人也不为过。
中午时分,单修杰步入军营。
周祈安一袭黑衣,高坐堂前,开门见山道:“王永山要向我投诚,我已知晓。但他能为我做什么,又有什么条件,直说吧。”
单修杰站在堂下,不卑不亢,作揖说道:“恭喜王爷,近来已势如破竹,直逼长安。只是长安地势凶险,若要强攻……”他顿了顿,故作谦逊道,“当然了,若要强攻,王爷也是能拿下的。但若伤亡太重,王爷爱兵如子,也难免心疼。而我家老爷,这两年也在军中扶植了不少势力。”
“我家老爷,愿为王爷打开进入长安的大门。”
“条件呢?”周祈安道。
单修杰为王永山打理生意十余年,什么难请的大佛、难缠的小鬼都见识过了,自认有识人的本领。
他见周祈安还太年轻,又十分面善,一时只觉得他不难对付,姿态便不自觉地拔高了些,说道:“我家老爷,早在王爷入主河南之前,便有意助王爷一臂之力。而等将来燕王事成,想必也会多多照拂王家,这是其一。”
“我家老爷听闻王爷在荆州颁布了限田令,推行计口授田。这政策,日后若要推行到盛国来,还请燕王对王家高抬贵手。王家修葺河堤,已经出了血本,那么这田地总该给我们王家留着。这是其二。”
“这两年来,张大人借王家之手,发行了两期国债票,共计四百多万两白银左右。而其中至少三成,乃是我王家购买。剩余七成,也是王家以家族信誉为担保,推荐其他世交故旧进行购买。”
单修杰以债主姿态站在了大帐中央。
“王爷出逃长安已有两年,可能还没听说过这国债票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其实也就是欠条嘛!”
周祈安放下盖碗,没说话。
单修杰继续道:“我们买了国债票,便相当于借了银子给朝廷,日后凭这票子,还可以再连本带利地要回来。而燕王,既然无意推翻盛国,想要继承盛国的衣钵,那么这正统爷,王爷的三弟弟,他亲手欠下的这四百多万两银子,燕王也应当承认,是不是嘛?”
单修杰说着,瞥了眼周祈安脸色。
而后他半示好、半威胁地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我们王家,与各大世家也十分交好。若是王爷肯满足这第二、第三个条件,那么我们王家,也好为燕王游说,请各大世家拥立燕王。”
反之,王家若与世家联手,反对燕王,那么燕王恐怕也吃不太消。
“哈哈哈哈—”
听到这儿,周祈安忽然笑了起来。
这笑声听得赵秉文心里发毛,知道王爷被气得不轻。
笑声一落,帐内便陷入了一片死寂。
周祈安沉默片刻,和声开口道:“你们王家好牛逼啊。”
单修杰抬头望他,不明所以。
“你们明知张叙安推行国债,是为悬赏本王与本王座下将领的首级。”周祈安道,“张叙安用这银子,在启州重金招募异族士兵,短时间内,便扩充了骑兵五万,发兵鹭州。”
“鹭州大大小小十几场战役,我军死亡两万余人,朝廷死亡五万余人,本王一员爱将,尸身被撕裂为数块!这血债,本王还没找你们算!你们竟还敢找我讨债?”
“这……”单修杰略微慌了,“我们只是听命行事,至于张大人把这银子花到了何处,和我们王家可没有关系,可不能这么算啊!”
“你们王家站错了队。”周祈安道,“此刻,便是跪下求我也无济于事,竟还敢与我谈条件,你们真是太牛逼了!是不是我平时太讲理了?才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说着,看向了赵秉文。
赵秉文摇了一下头,想了想,这摇头又好像在说王爷不讲理……
于是顿了顿,又点了一下头。
“你们今日能为我打开进入长安的大门,”周祈安看向单修杰,说道,“来日,是不是也能替别人打开进入长安的大门?”
听了这话,单修杰感到膝盖发软,却又挺着没跪,连连道:“不敢。不敢。”
谭玉英平日议事,话语极少,基本只有事说事,今日却垂眸一笑,唯恐天下不乱道:“是不敢,不是不能是吗?”
单修杰终于挺不住,“扑通”一声跪下了。
王永山派单修杰前来,便是今日谈判最大的败笔。
他身为王家生意的掌舵人,这十几年来,早习惯了被人阿谀奉承,身段再软不下去,养成了坐等人取悦、吃软不吃硬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