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他也考虑过要找一个殿宇搬进去,可紫宸殿、邵阳宫,心里多少都有些别扭,想扩建,但宫室格局已定,也没有可以扩建的地方,政务又很繁忙,于是一拖便拖了大半年。
  而一日去万福宫给太后请安,闲谈时说了一句腰疼,太后便关切道:“皇上还住在政事堂吗?”
  这半年来,太后状态也调整过来了许多。
  周祈安又在皇宫给太后铺设了盲道,从万福宫铺到皇宫的各个角落。
  太后眼睛看不到,但她能感受到光亮,能听到潺潺流水,闻得鸟语花香。之前出门,虽也有人搀扶,但人为提醒总没有自己的感官来得自如,让人没有安全感,于是也一直深居简出。
  有了盲道后,太后却明显爱出门了一些,如今已经能甩开了琴儿,独自敲着盲杖在盲道上健步如飞,去花园里晒晒太阳,去看看栀儿上课,有时还会到政事堂给周祈安送些茶点。
  听太后问起,周祈安便道:“还住在政事堂。”
  太后忧心忡忡道:“那政事堂内室我也看过,哪里能久住?紫宸殿一直空着也不是办法。你若觉得别扭,不如请位大师来看看。
  “阿娘,”周祈安冷不丁问道,“当年先帝驾崩,请人为先帝超度过吗?”
  “当然了!”太后道,“那些病死的、老死的皇帝都要请人诵经超度,何况你阿爹那个情况了。那张道士是个道士,我怕他从中作梗,特意请了护国寺方丈和僧人来为他超度,法事做得很大,说是已经超度了。”
  太后又神神叨叨道:“康儿,要不咱再请个大师来看看吧?我也想知道知道,老头子究竟怎么样了......?”
  太后都这么说了,不请人,便显得他有些不孝了。
  于是出了万福宫,他便命人着手去办。
  他们这一回请的是道家的,毕竟之前超度请的是佛家的,再请道家验证一下,他觉得更“科学”,更有保障一点。
  只见大师身穿紫袍,带着弟子,拿着罗盘在宫中各个方位巡视了一番,又命太监将紫宸殿内所有物品都清出来烧毁,换成新的,按他的要求重新摆放,最后又在紫宸殿前做了一场盛大的法事。
  法事做完,大师说道:“之前那位方丈,的确已经把先帝亡灵送去了好地方。这紫宸殿,皇上于下月初三搬进来......"说着,讲了一些进门时先做什么,不可做什么的注意事项,滔滔不绝讲了两刻多钟,“当然,那日我也会从旁提醒,以确保万无一失,不过....."
  周祈安道:“不过什么?”
  大师道:“不过皇上,我看这皇宫内,还有一条冤死的亡魂。”
  周祈安心道,从他穿越过来至今,这皇宫已经不知被血洗了多少回,有条冤死的亡魂再正常不过了。
  大师却道:“此人不是凡人,而竟是位真龙天子。”
  周祈安问道:“废帝?”
  大师摇摇头道:“并非废帝,此人不是摔死的,而是病死的,在皇宫的西北方=位。病死。
  周祈安一下子便想到了启元帝。
  当年启元帝驾崩,太皇太后手中又无龙嗣,为了继续执掌朝政,便只能秘不发丧,说启元帝病重,要去华阳山闭关疗养。
  而启元帝尸身太皇太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则一直是宫里的未解之谜。
  听了这话,周祈安立即派人到皇宫西北方位去搜,当天下午,便在废弃三清观内抓到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疯疯癫癫的小太监。
  那小太监形若削骨,身上穿着脏兮兮的牡丹色锦缎女装,口中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语。
  听说侍卫找到他时,他正抱着一棵树自言自语。
  侍卫要把他抓出来,他也一直抱着那棵树不撒手,说要留下来伺候主子爷。
  周祈安看着小太监这张脸,只觉头痛欲裂。分明是一张熟脸,却又死活想不起来是谁。
  左思右想,终于在电光石火间想起--张贵水!
  模仿启元帝笔迹可以模仿得以假乱真,当年还曾帮他拟过矫诏的近侍!
  ///
  那年启元帝驾崩,太皇太后处理尸首时,张贵水悄悄跟随,看到宫人胡乱将启元帝葬在了三清观。
  他伤心欲绝,又猜到太皇太后心里有鬼,必然会处死天子身边所有近侍,便干脆藏身在了三清观内,与天子为伴。
  直到祖皇帝起兵,周祈安在三清观找到了他。
  是太皇太后一党逼死了启元帝,将启元帝乱葬在此处,又四处搜寻他的下落,
  想要杀他灭口。
  他恨死了太皇太后,于是决定站队祖皇帝,拟下了矫诏,想助祖皇帝称帝,从而借祖皇帝之手清算太皇太后一党。
  事成之后,周祈安也把他安排到了祖皇帝身边伺候。
  他白天侍候祖皇帝,夜里得了空,也会去三清观看启元帝一眼。
  他将一杯一杯的黄土洒在启元帝被葬下的地方,不断说道:“主子再等一等,等奴婢获得了新帝宠信,奴婢便向新帝提及此事,将主子移葬皇陵!”
  他听说祖皇帝一开始是想找到启元帝尸身,将其安葬的,只可惜太皇太后做得太绝,将启元帝埋了之后,又将沾手此事的几个太监全部灭口。
  而祖皇帝寻找启元帝尸身时,宫中又兵荒马乱,他仍躲在三清观内不敢现身,阴差阳错,便错过了向祖皇帝禀报此事的最好时机。
  等他来到了祖皇帝身边时,祖皇帝已经葬了个衣冠冢下去。
  为安抚朝臣百姓,祖皇帝也并未声张此事,只说启元帝病逝于华阳山,已经请回来安葬了。
  事情已尘埃落定,他不敢冒然再次提起,便一直在寻找时机。
  只是有一日,他忽然便被领班告知,他又被调回了浣衣局。
  他问是为什么,领班只说是张大人的安排。
  原来是张大人担心他又悄悄学去了祖皇帝笔迹,再为燕王效力,因此悄悄将他调走。对皇帝,只称是他得了肺病,不能再近身侍候。
  祖皇帝日理万机,无暇在意这等小事,自然也没多问。
  加上那一阵周祈安又被派去了颍州,宫中根本无人在意他这样的小人物。
  他之前在浣衣局时,便备受同僚欺凌,后受启元帝宠幸,风光一时。
  如今启元帝驾崩,他再度被打回了浣衣局,同僚们对他的欺凌便也变本加厉。
  他每日生不如死,一次洗衣洗到了深夜,从井中打水时,怔怔看着那幽幽的深渊,忽然便很想跳下去。
  而在这时,他听到有人唤了他一声:“小贵子。”
  那是启元帝的声音。
  他大概是疯了,他看到在月光下,启元帝一边叫他,一边向前跑去,像是要把他引到哪里。
  见到了启元帝,他很欢喜,一边叫着“主子!”“主子!”,一边追随那身影而去。等回过神来时,那身影已消失不见,而不知不觉间,他竟已来到了三清观。
  他看到启元帝被葬下的地方,竟长出了一棵树。
  他忽然泪如雨下,明白了自己余生的使命。
  他想,自己此生大概是为了陪伴启元帝,才会来这世间走这一遭的吧!
  那夜过后,他便再未回过浣衣局。
  宫里失踪了一个人,自然也找了许久,没找到,便按失足落水来处理。
  这几年来,他每日睡在供桌下,到附近太祖皇太后的小厨房偷东西吃、偷衣服穿,就这样与启元帝作伴,内心感到无比充实。
  了解到这些事,周祈安立即移驾到三清观看了一眼。
  很奇怪,这道观废弃已久,又葬着冤魂,却一点也不显阴森诡异,而竟有点温馨。
  周祈安与近臣商讨了一番,本想将启元帝移葬入前朝皇陵,可大师却道:“启元帝并不想离开此处,若是强行移葬,可能会出问题。”
  周祈安想了想,也觉得可信。
  毕竟启元帝在这儿待了这么久,又把这儿“布置”得如此温馨,恐怕早已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
  他便打消了移葬的想法,下令将三清观翻修一番,让张贵水留下来为启元帝守“陵”,并请人悉心照料张贵水的生活。
  大师又在此地布下阵法,总之是让启元帝在此地自由生活,但不能走出三清观,以免吓到人的意思。
  结束之后,周祈安听闻前朝高祖皇太后就生活在这附近,一百岁高龄了仍然健在,便又顺道去探望了一眼。
  高祖皇太后身子骨还很健朗,还能够下地走动,只是精神头不太好。
  伺候她的贴身侍女也已经八十岁高龄了,也要由人伺候着。
  王佩兰知晓她们的存在,便也常常派人关照,于是这宫里吃的、穿的、用的倒是不缺,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
  高祖皇太后一见到周祈安,便走来握住了他的手。
  夏公公要向前阻拦,周祈安示意不必。
  高祖皇太后牙齿早掉光了,只见她下巴颤巍巍地说道:“你是郑士仁啊?已经长这么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