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骂着骂着皇上像突然反应过来,若是顾寒鸣真绕过了元利陈康他们,从另一未知途径出了复州呢?皇上的后背发凉,突然心里有些恐惧。
  “宣他觐见吧。”
  顾寒鸣进入书房,看着端坐在椅子上的皇帝,只是微微颔首:“父王,多年未见,你已老了许多。”
  一个砚台向顾寒鸣砸过来,顾寒鸣将砚台抓住,砚台在他手里碎成几块,最后落到地上又分裂成更多的碎片。
  “朕以前就不该纵容你!”皇上站起来,指着顾寒鸣骂道:“以前看在你母后的份上,对你多加纵容,又念你为人痴傻,对你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你在复州翅膀硬了,居然敢忤逆朕!”
  皇上越说越激动,他走到顾寒鸣身前,想要扇他一巴掌,顾寒鸣灵敏的往后退了一步,让皇上的巴掌落了空。
  皇上的眼睛布满血丝,第一次,有人敢躲他。
  顾寒鸣直视皇上的眼睛,不急不缓的说出他的想法。
  “我复州百姓在您下令要复州筹措物资前,便已捐过粮食和物资,此后您要的物资复州也给了,但复州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宝箱,复州百姓也是人,难不成要让我把他们的余粮都收刮干净,让他们饿死?”
  皇上吼道:“复州本就困苦多年,如今不过是让他们为了大瑜再困苦一段时日。”
  顾寒鸣闻言笑起来,反问道:“为了大瑜苦一段日子?此前复州百姓所捐之物有几成到了百姓手里?后面从复州运过来的物资又有几成到了百姓手里?是为了大瑜,还是喂饱了朝中的各位要员?”
  “他们的胃口,谁能填满?”
  顾寒鸣的反问让皇上沉默下来,他知道,在救济流民的时候有官员中饱私囊。
  “我看父皇您也老了,不如您退位,安心当个太上皇。”顾寒鸣在皇上沉默的间隙说了更加大逆不道的话,皇上指着他,手不断颤抖。
  “寻一处空地吧父皇,叫上你的将军们,给你们看一下复州有的新玩意儿。”顾寒鸣将皇上扶住,拍拍他的后背,不然他怕皇上撅过去。
  京城响起一声巨响,连躺在路边睡觉的流民都被惊醒。
  皇上与将军们看着飞起的尘烟,一阵沉默。
  顾寒鸣看着飞起的尘土,笑道:“想必各位将军都是爱护士兵之人,另外再告诉各位将军一句,我与皇上是父子,大瑜姓顾。”
  姓顾,是皇帝的血脉,不是外敌,不是来大瑜烧杀抢掠的外族,而且他拥有他们此前从未见过的东西,还没有一个板凳大,却把地面弄出一个深坑。
  顾寒鸣在告诉他们,没有攻打复州的必要,即便换了皇帝,这也是大瑜,这也让那些将军觉得既然皇帝都姓顾,那没必要把士兵们送到复州去送死。
  “朕还没死。”皇上的声音低哑,顾寒鸣偏头看着皇上,道:“父皇年纪大了,不如有空多去散散心。”
  说完顾寒鸣正想离开,却围上来一队禁卫军,他们手里拿着尖锐的长矛。
  顾寒鸣挑眉,道:“父皇不会觉得我敢一个人进宫,身上没点东西吧?刚才爆炸的那个东西,我身上还有几个。”
  “虽然威力比不上,但把在场所有人都炸死还是可以的。”
  “疯子!”皇上闭上眼,所有的将军们也沉默着。
  “本王今日进宫只是展示一下复州的能力,大家都是大瑜子民,打打杀杀伤和气,元老将军,你说呢?”
  顾寒鸣看着须发皆白的元老将军,他的孙子元利还在复州城外,若顾寒鸣这个疯子真的把炸弹投到战场上,怕元利连全尸都不会留下。
  元老将军垂眸,一副年事已高,老神在在的模样,顾寒鸣说完便向包围着他的禁卫军走去,他一步步前进,禁卫军一步步后退。
  直到顾寒鸣完全走出了包围圈,他侧脸看着身后的众臣与皇上,然后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出了京城,顾寒鸣知道他身后跟着杀手,他们想在顾寒鸣出城后杀了顾寒鸣。
  顾寒鸣一直往林间小道走,确定树林里没有其他人后,他停下脚步,耳中只有寒风呼啸的声音。
  淡黄色的菌体从顾寒鸣脚下蔓延开,杀手们还没来得及惨叫或者呼救,便全都消失在树林里。
  顾寒鸣也
  化作一团菌体钻入地下,他要回复州了。
  元利与陈康在复州城外已经驻扎了半月有余,京城那边一直没有回信,他们也不敢贸然行动。
  而且每天都会听到复州那边传来的各种方言的叽里咕噜声,驻扎的士兵们看起来也有些萎靡不振。
  陈康即便是个傻子,这会他也明白,那也叽里咕噜的话语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他也不能一直通过训斥士兵来提振士气。
  林青萍看着书桌上各方来的书信,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她叫来阿劲,阿劲手里拎着两条大鱼,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家丁,手里也拎着鱼。
  总共有十条大鱼,林青萍拿出十个纸卷,纸卷上透露着一些墨痕。
  待阿劲将纸卷放入这十条大鱼的口中后,林青萍开口道:“把这些鱼放到凌渡河。”
  除了借用强大的武力手段,林青萍决定效仿先贤,也用一下玄学信仰的手段。
  早前顾寒鸣在复州相邻的几个地州都安排了人手,他们会让这些鱼到百姓的手上。
  刃仇借着寻据点的借口,找到了他的岳家,在粮食和刃仇言语的夸赞中,他们对复州起了向往之情。
  同时刃仇也将水坝之事告与岳家,在岳母与邻居闲聊时,那些对顺昭王的恐惧与对复州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一并在允州百姓间悄悄流传开。
  楚州的流民在河里抓到一条大鱼,将鱼破开后,在鱼肚里发现一卷纸,纸上写着两行字,流民看不懂,便叫嚷起来“这纸上写的啥啊?这墨迹咋在鱼肚子里也不花哩?”
  周围的流民听见,纷纷围拢过来,“这咱们也不识字啊,这写的啥东西。”
  这时一个灰头土脸,看起来稍微有些瘦弱的男子从人群里钻到最前面,他说道:“我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让我来瞧瞧。”
  抓到鱼的流民将纸递给瘦弱男子,男子先是感叹这纸与这墨奇特,在鱼肚这种湿润的环境下,纸没烂,墨没晕,随即读出纸上的内容:“圣人降复,地生硕黍。龙腾凤鸣,丰粟瑜鼎。”
  “这啥意思啊?”流民们纷纷盯着瘦弱男子手中的纸,发出疑问。
  男子先是皱眉,遂又做出一副苦思冥想状,最后拍一下脑袋,叫道:“我知道了!”
  “你知道什么呀?”
  男子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状,语气悠悠的说:“你们应该也有听闻,前几年皇上赐复州为顺宜王的封地,在顺宜王夫妇来到复州后,这几年复州百姓过得富足,他们田里长的庄稼,就是比其他地方长的大,长得好,这便叫圣人降复,地生硕黍。”
  “如今大瑜四处干旱,我们都饿得背井离乡,四处流亡了,复州的百姓好像还在复州,没有背井离乡。要知道,他们以前可是最穷的,因此是圣人拯救了复州。”
  “龙腾凤鸣,丰粟瑜鼎。顺宜王名字里便带一个鸣字,丰是丰收,丰富,粟是粮食,瑜肯定是我们大瑜嘛,鼎,既表示皇权,也可以用来盛放粮食,这是不是说顺宜王和顺宜王妃当了皇帝皇后,我大瑜的粮鼎会被粮食填满?这次灾荒便会顺利过去?”
  “这纸上的字是这意思吗?咱也没读过书,咱也不懂。”有流民将信将疑。
  “要是你们不信我,那你们可以去问问其他识字的,不过照我看,这是我们的大机缘,我们可是第一批窥见天机的人,你们想想现下饥民这么多,这鱼没被他们抓去,反而被我们抓到了,而且河里也不止这条鱼,偏偏这条鱼撞了过来,这不是机缘是什么?”
  人总是想用点什么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在恶劣的环境里窥得一丝天机,而且这天机还事关大瑜的百姓,在场的流民心里便有一种隐秘的优越感和天下大事与我相关的与有荣焉感。
  这条鱼的故事,在流民们的口口相传中被附上一层传奇的色彩,这条鱼也从一条手臂长的大鱼,变成了一成年男子这么长的大鱼。
  第73章
  “说时迟,那时快,我们哥几个一把按住那条大鱼,被我们按住后那条鱼倒也乖顺,咱就顺利把这条鱼捞回去了。”
  “诶,正当我们准备破开鱼肚时,那鱼肚竟然发出了一道金光,我们还以为是金子呢,打开一看,便看见一张写着字的纸,那个纸啊,我活了大半辈子了,也算见多识广了,我都没见过。”
  “这纸上写着圣人降复,地生硕黍。龙腾凤鸣,丰粟瑜鼎。”
  一个男子站在人群中间侃侃而谈,他把那天那个瘦弱男子的话语重复了一遍,得到一阵“哇哇”声。
  他原本对瘦弱男子的解释将信将疑,但在听众的欢呼声和目光注视中,他需要被关注的心理得到满足,在给不同的听众重复这件事时,他自己也开始真的相信,那条鱼就是很大,要几个成年男子才能抓住,鱼的肚子确实闪了金光,那张纸是神才能用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