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军嫂,养崽日常 第255节
好了咱们把话题回到药厂上面去。”
其他人也笑笑把这个玩笑话抛在了脑后。
他们这些专家对止血药的效果都很满意,比他们之前见过的都要好上好几倍。
对此药厂的事办的格外顺利。
只是这次可不像药酒厂当初那样简单了,需要选定场地一起新建。
这样一来时间上肯定就长,赵静舒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先招工。
先招一些检车的工人,正好趁着药厂还没建起来的时间,让这一批人先到药酒厂去工作。
这一次不同于上一次的招工,赵静舒需要对药厂有经验的员工。
还有药物研发这一类技术人员。
药厂建起来之后,她可没想只单单做止血药这一种药。
后面慢慢可以研制其他药品,这样药厂的效益就会越来越好,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赵静舒这次把药方拿出来也算是一种贡献,对此市里跟京都都有记者来采访她。
时隔几个月的功夫,赵静舒就上了几次报纸,可别提多风光了。
药厂选定了位置,也是在药酒厂附近,两者间隔不足一公里,一经决定就开始划分布局,半个月后施工队就开始工作了。
随着施工队进场,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这片土地原有的宁静。
赵静舒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她心中满是期待,仿佛看到了药厂建成后的繁荣景象。
然而,麻烦很快就找上门来。
原来,药酒厂附近的居民担心药厂建成后会产生污染,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于是纷纷前来阻挠施工。
赵静舒不得不出面解释药厂将会采用最先进的环保设备,不会造成污染。但居民们并不相信,双方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之前被止血药救治过的战士们站了出来。
他们向居民讲述了这种药如何挽救战友生命的事迹,并表示相信赵静舒的人品,她一定不会做出危害大家的事情。
居民们听后,态度逐渐缓和,最终同意施工继续进行。
经过这件事,赵静舒更加坚定了要将药厂办好,造福更多人的决心。
为了这事市里边跟京都还都发布了公告,力挺药厂力挺赵静舒。
有了组织的大力支持,这为药厂以后的发展铺好了路,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一段时间都忙着药厂的事,赵静舒连着好几天都没回家,今天算是有了时间正好回家陪陪孩子跟家人。
一到家,三胞胎就踉踉跄跄的跑到妈妈跟前,叽叽喳喳的问妈妈这几天去哪了。
赵静舒抱起自已的女儿,至于两个臭小子就让他们带着吧,她一个人可抱不过三个孩子来:“宝贝们乖,妈妈去工作了,你们有没有听梁奶奶的话啊?”
面对妈妈只抱妹妹的举动,地上的陆阳陆越都习以为常,没有觉得任何不高兴。
陆阳是三胞胎的老大,这话他自然第一个回答:“妈妈,我们都按时吃饭,不挑食的。”
赵静舒点点头,三胞胎当中,她对陆阳是最放心的。
这孩子乖得很,就跟陆向明小时候一样,懂事不胡闹,还知道照顾人呢。
而有了省心的崽崽,那不省心的自然也有。
看看怀里的陆心悦,她就开始头疼。
这小妮子就是一个小妖精,古灵精怪的甜死人不偿命,上来脾气了也能把人给气死。
关键这小家伙还会哄人,天天把二毛那个皮猴子唬的一愣一愣的。
陆阳听话不惹事很有当哥哥的样子,陆心悦也很有当妹妹的样天天胡闹还有人冲着,让人有爱有恨。
至于三胞胎当中的老二陆越,赵静舒觉得他就是翻版的陆心悦。
皮得很,小嘴叭叭的不饶人。
此时,陆越抱着赵静舒左腿就开始告状:“妈妈,大哥哥都不带我跟哥哥玩,只会带着妹妹。”
陆向明对三胞胎的态度跟爸爸妈妈差不多,都多宠陆心悦一些。
每次回家第一个就是抱起陆心悦转两圈,还经常带着陆心悦出去跟他那些同学朋友一起玩。
陆阳跟陆越两个人经常被一起在家里,这不,陆越就开始跟赵静舒告哥哥的状了。
对于这些事,赵静舒也不会插手。
“那下次你和哥哥跟着大哥哥一起去,他总不会不让你们跟着吧?”
陆越嘟嘟囔囔小声嘀咕:“可是我想被抱着去啊,自已跟在后面多没面子啊。”
赵静舒清楚的听到了,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
陆越这是明显吃醋了,觉得大哥哥对妹妹好,比对自已要好心里不平衡呢。
对于这样的事情,赵静舒没什么表示也不说什么。
兄弟之间的关系他们自已搞好喽,她还是喜欢当个放养孩子的妈妈。
第351章 努力赚钱买飞机
林淑芬下班回来,就听到赵静舒在家哄孩子的声音,包都没放下就过来了。
一进门,就看到陆心悦拿着一块橙子手舞足蹈的就要往赵静舒嘴里塞。
“赵厂长现在可是大忙人啊,一天天的见不到人影,大家都以为你要抛下药酒厂专心搞药厂了。”
林淑芬一句话就把药酒厂大家现在的心思给说了出来。
她是知道的,赵静舒是药酒厂跟药厂两边抓,可厂里那些人不知道,现在都一个个的怀疑赵静舒整天不见人,他们是不是要换厂长了。
大家对赵静舒都很是尊敬,也都盼望着药酒厂厂长的位置一直是她的。
赵静舒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可是以后药厂开始运转之后,她自已一个人还真顾不过来。
之前大哥来的时候,她是想让大哥留下的,而这个厂长的位置自然他比自已更合适。
当时赵大勇只说回去考虑考虑,并没有给自已准确的答复。
药酒厂日后的打算她都想好了。
要是大哥不愿意来,那就自已来,等后面真的顾不过来再说。
但只要大哥愿意来,那就把厂长的位置给他。
到时候把大嫂跟小文小武,还有父母都带过来,大家都来这边生活。
今年她跟陆志国商量过了,过年回家过,也跟陆家商量商量要不要来这边生活。
腊月二十一,药酒厂今天下午发福利。
今年不少人都从报纸上看到了他们厂的情况,像本市的罐头厂、肉联厂、纺织厂都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搁别的厂效益好的过年福利每人能领一斤猪肉;两瓶水果罐头;五尺棉布。
可是药酒厂却不一样,赵静舒直接大手一挥,每个人两斤猪肉;两瓶水果罐头;十尺棉布。
这些东西里边有一半都是几个单位赞助了一半,剩下那一半都是赵静舒采买回来的。
除了猪肉、水果罐头、棉布之外,每人还有一盒饼干;一斤水果糖;两斤鸡蛋。
工人们拿着福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向赵静舒表达感激之情。
赵静舒笑着回应大家,心里满是欣慰。
这时,传达室的大爷匆匆跑来,“赵厂长,有您的信,好像是老家寄来的。”
赵静舒赶忙接过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大哥赵大勇的回信。
信上说他仔细考虑后决定来厂里帮忙,家里老人也同意一起搬过来。
这消息如同冬日暖阳,让赵静舒兴奋不已。
她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工人们,大家欢呼起来,都期待着新厂长的到来能让药酒厂发展得更好。
工人们这段时间都很担心赵静舒会走,新来的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听到赵厂长的大哥要来担任他们的新厂长,大家都安心了不少。
赵厂长对他们都很好,想必她的大哥也会是一个好厂长的。
随后,赵静舒回到办公室,开始规划未来的工作安排。
她深知,有家人的支持,药酒厂定会蒸蒸日上。
她看着窗外忙碌而快乐的工人们,心中充满希望,仿佛已经看到了药酒厂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二天,腊月二十二。
赵静舒带、陆志国两人,带着三胞胎、陆向明、北笙、陆丰年、陆丰山几个孩子启程回家。
陆志国左手陆阳,右手陆越往火车站走,背上还背了一个包里面是赵静舒准备的一些糖果零食。
赵静舒则是走在最前边,怀里抱着陆心悦,她背上也同样有一个包跟陆志国背的那个算是同款。
包里面装的是一些压缩饼干,和去掉外包装的方便面面饼,以及梁大娘做的香肠。
这些吃的用的是两个人拿着,赵静舒为的就是路上能不断给大家加餐,时不时的从商城里放点东西进去谁也不会知道。
北笙、陆向明、陆丰年、陆丰山四个孩子则是跟在赵静舒的身后。
他们也没闲着,每个人的背上或者是手里都拿了东西。
不过都不是什么吃的,就算有也不是全部,只是一点小零食给他们打发时间用的。
北笙拿的是三胞胎的口水巾跟毛巾和水杯。
陆向明则是他们四个孩子的牙刷毛巾跟香皂。
陆丰年、陆丰山二人是几个人的饭盒,和水杯。
就只是这些东西就让够让他们头疼了,赵静舒都不敢想,要是他们没有把要带回去的东西全寄回去而是自已拿着,估计火车都挤不上去。
其他人也笑笑把这个玩笑话抛在了脑后。
他们这些专家对止血药的效果都很满意,比他们之前见过的都要好上好几倍。
对此药厂的事办的格外顺利。
只是这次可不像药酒厂当初那样简单了,需要选定场地一起新建。
这样一来时间上肯定就长,赵静舒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先招工。
先招一些检车的工人,正好趁着药厂还没建起来的时间,让这一批人先到药酒厂去工作。
这一次不同于上一次的招工,赵静舒需要对药厂有经验的员工。
还有药物研发这一类技术人员。
药厂建起来之后,她可没想只单单做止血药这一种药。
后面慢慢可以研制其他药品,这样药厂的效益就会越来越好,不至于被时代淘汰。
赵静舒这次把药方拿出来也算是一种贡献,对此市里跟京都都有记者来采访她。
时隔几个月的功夫,赵静舒就上了几次报纸,可别提多风光了。
药厂选定了位置,也是在药酒厂附近,两者间隔不足一公里,一经决定就开始划分布局,半个月后施工队就开始工作了。
随着施工队进场,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这片土地原有的宁静。
赵静舒每天都会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她心中满是期待,仿佛看到了药厂建成后的繁荣景象。
然而,麻烦很快就找上门来。
原来,药酒厂附近的居民担心药厂建成后会产生污染,影响他们的生活环境,于是纷纷前来阻挠施工。
赵静舒不得不出面解释药厂将会采用最先进的环保设备,不会造成污染。但居民们并不相信,双方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之前被止血药救治过的战士们站了出来。
他们向居民讲述了这种药如何挽救战友生命的事迹,并表示相信赵静舒的人品,她一定不会做出危害大家的事情。
居民们听后,态度逐渐缓和,最终同意施工继续进行。
经过这件事,赵静舒更加坚定了要将药厂办好,造福更多人的决心。
为了这事市里边跟京都还都发布了公告,力挺药厂力挺赵静舒。
有了组织的大力支持,这为药厂以后的发展铺好了路,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一段时间都忙着药厂的事,赵静舒连着好几天都没回家,今天算是有了时间正好回家陪陪孩子跟家人。
一到家,三胞胎就踉踉跄跄的跑到妈妈跟前,叽叽喳喳的问妈妈这几天去哪了。
赵静舒抱起自已的女儿,至于两个臭小子就让他们带着吧,她一个人可抱不过三个孩子来:“宝贝们乖,妈妈去工作了,你们有没有听梁奶奶的话啊?”
面对妈妈只抱妹妹的举动,地上的陆阳陆越都习以为常,没有觉得任何不高兴。
陆阳是三胞胎的老大,这话他自然第一个回答:“妈妈,我们都按时吃饭,不挑食的。”
赵静舒点点头,三胞胎当中,她对陆阳是最放心的。
这孩子乖得很,就跟陆向明小时候一样,懂事不胡闹,还知道照顾人呢。
而有了省心的崽崽,那不省心的自然也有。
看看怀里的陆心悦,她就开始头疼。
这小妮子就是一个小妖精,古灵精怪的甜死人不偿命,上来脾气了也能把人给气死。
关键这小家伙还会哄人,天天把二毛那个皮猴子唬的一愣一愣的。
陆阳听话不惹事很有当哥哥的样子,陆心悦也很有当妹妹的样天天胡闹还有人冲着,让人有爱有恨。
至于三胞胎当中的老二陆越,赵静舒觉得他就是翻版的陆心悦。
皮得很,小嘴叭叭的不饶人。
此时,陆越抱着赵静舒左腿就开始告状:“妈妈,大哥哥都不带我跟哥哥玩,只会带着妹妹。”
陆向明对三胞胎的态度跟爸爸妈妈差不多,都多宠陆心悦一些。
每次回家第一个就是抱起陆心悦转两圈,还经常带着陆心悦出去跟他那些同学朋友一起玩。
陆阳跟陆越两个人经常被一起在家里,这不,陆越就开始跟赵静舒告哥哥的状了。
对于这些事,赵静舒也不会插手。
“那下次你和哥哥跟着大哥哥一起去,他总不会不让你们跟着吧?”
陆越嘟嘟囔囔小声嘀咕:“可是我想被抱着去啊,自已跟在后面多没面子啊。”
赵静舒清楚的听到了,只是笑笑并没有回答。
陆越这是明显吃醋了,觉得大哥哥对妹妹好,比对自已要好心里不平衡呢。
对于这样的事情,赵静舒没什么表示也不说什么。
兄弟之间的关系他们自已搞好喽,她还是喜欢当个放养孩子的妈妈。
第351章 努力赚钱买飞机
林淑芬下班回来,就听到赵静舒在家哄孩子的声音,包都没放下就过来了。
一进门,就看到陆心悦拿着一块橙子手舞足蹈的就要往赵静舒嘴里塞。
“赵厂长现在可是大忙人啊,一天天的见不到人影,大家都以为你要抛下药酒厂专心搞药厂了。”
林淑芬一句话就把药酒厂大家现在的心思给说了出来。
她是知道的,赵静舒是药酒厂跟药厂两边抓,可厂里那些人不知道,现在都一个个的怀疑赵静舒整天不见人,他们是不是要换厂长了。
大家对赵静舒都很是尊敬,也都盼望着药酒厂厂长的位置一直是她的。
赵静舒也知道他们的想法,可是以后药厂开始运转之后,她自已一个人还真顾不过来。
之前大哥来的时候,她是想让大哥留下的,而这个厂长的位置自然他比自已更合适。
当时赵大勇只说回去考虑考虑,并没有给自已准确的答复。
药酒厂日后的打算她都想好了。
要是大哥不愿意来,那就自已来,等后面真的顾不过来再说。
但只要大哥愿意来,那就把厂长的位置给他。
到时候把大嫂跟小文小武,还有父母都带过来,大家都来这边生活。
今年她跟陆志国商量过了,过年回家过,也跟陆家商量商量要不要来这边生活。
腊月二十一,药酒厂今天下午发福利。
今年不少人都从报纸上看到了他们厂的情况,像本市的罐头厂、肉联厂、纺织厂都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
搁别的厂效益好的过年福利每人能领一斤猪肉;两瓶水果罐头;五尺棉布。
可是药酒厂却不一样,赵静舒直接大手一挥,每个人两斤猪肉;两瓶水果罐头;十尺棉布。
这些东西里边有一半都是几个单位赞助了一半,剩下那一半都是赵静舒采买回来的。
除了猪肉、水果罐头、棉布之外,每人还有一盒饼干;一斤水果糖;两斤鸡蛋。
工人们拿着福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向赵静舒表达感激之情。
赵静舒笑着回应大家,心里满是欣慰。
这时,传达室的大爷匆匆跑来,“赵厂长,有您的信,好像是老家寄来的。”
赵静舒赶忙接过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大哥赵大勇的回信。
信上说他仔细考虑后决定来厂里帮忙,家里老人也同意一起搬过来。
这消息如同冬日暖阳,让赵静舒兴奋不已。
她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工人们,大家欢呼起来,都期待着新厂长的到来能让药酒厂发展得更好。
工人们这段时间都很担心赵静舒会走,新来的厂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听到赵厂长的大哥要来担任他们的新厂长,大家都安心了不少。
赵厂长对他们都很好,想必她的大哥也会是一个好厂长的。
随后,赵静舒回到办公室,开始规划未来的工作安排。
她深知,有家人的支持,药酒厂定会蒸蒸日上。
她看着窗外忙碌而快乐的工人们,心中充满希望,仿佛已经看到了药酒厂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二天,腊月二十二。
赵静舒带、陆志国两人,带着三胞胎、陆向明、北笙、陆丰年、陆丰山几个孩子启程回家。
陆志国左手陆阳,右手陆越往火车站走,背上还背了一个包里面是赵静舒准备的一些糖果零食。
赵静舒则是走在最前边,怀里抱着陆心悦,她背上也同样有一个包跟陆志国背的那个算是同款。
包里面装的是一些压缩饼干,和去掉外包装的方便面面饼,以及梁大娘做的香肠。
这些吃的用的是两个人拿着,赵静舒为的就是路上能不断给大家加餐,时不时的从商城里放点东西进去谁也不会知道。
北笙、陆向明、陆丰年、陆丰山四个孩子则是跟在赵静舒的身后。
他们也没闲着,每个人的背上或者是手里都拿了东西。
不过都不是什么吃的,就算有也不是全部,只是一点小零食给他们打发时间用的。
北笙拿的是三胞胎的口水巾跟毛巾和水杯。
陆向明则是他们四个孩子的牙刷毛巾跟香皂。
陆丰年、陆丰山二人是几个人的饭盒,和水杯。
就只是这些东西就让够让他们头疼了,赵静舒都不敢想,要是他们没有把要带回去的东西全寄回去而是自已拿着,估计火车都挤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