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下乡前我搬空全家 第4节
  秦寒舒没再听后面那些话,满脑子都是胡大勇的那句“跟你妈商量出的法子”。
  这个“妈”,自然指的杨爱贞。
  秦寒舒以为自己已经被亲妈伤透,没想到这才是致命一击。
  不过这也是能料到的,倒并没多震惊。
  也好,最后的一点生养恩情,就从这里斩断吧。
  ***
  胡家的老家在大兴农村,去年胡大勇的爹没了,家里就剩下个老娘,胡大勇便打算将老娘接进城里养老。
  胡老太太舍不得家里那些破烂,非得都带到城里来,胡大勇便和杨爱贞一起,领着胡兵兵和胡文文回去,帮胡老太太搬家。
  下午回去,第二天返城至少也得下午了。
  然而,第二天正是秦寒舒下乡的日子。
  杨爱贞在她面前期期艾艾半天,才道:“妈不能送你了......”
  秦寒舒:“没事。”
  秦寒舒这么无所谓,才让杨爱贞更难受。
  她觉得,女儿跟她越来越远了。
  为什么女儿就是不能理解她的难处呢?以前明明很懂事的!
  杨爱贞一步三回头地出了秦寒舒的屋子。
  她不知道的是,秦寒舒不但无所谓,反而高兴家里即将一个人没有,这大大方便了她接下来的行动。
  没错,秦寒舒要把家里全都搬光,一根毛都不给胡家人剩下!
  第5章 淘换票证
  等胡家人走了,秦寒舒也出了门, 去了关桥胡同。
  走之前她先在杨爱贞的屋子将所有钱找了出来,一共三百多块,再加上自己的六百,差不多有一千块钱。
  关桥胡同跟她家那边不一样,住的人多,院儿里、过道上,能搭建屋子的地方都搭建了,不能搭建的地方也堆满了杂物,是典型的大杂院。
  秦寒舒进了其中一个杂院,敲开有样板戏唱声传出的一间屋子。
  很快,收音机里的《红灯记》就停了,屋门打开,一个穿着绿军装的青年出现在秦寒舒的面前,打量她一眼,问:“找谁?”
  秦寒舒道:“我找你,李安国。”
  李安国眼神一闪,作出冥思苦想的神情,“哦.....你是那个谁......”
  秦寒舒笑道:“你表妹陈虹的同学。”
  听到陈虹的名字,李安国放下心,冲秦寒舒一招手,“是来拿她课本的吧?进来。”
  秦寒舒闪身进去,李安国并没关门,反而将门大敞着。
  等到外面一个大婶收回张望他们这的眼神,从院儿里走过去,李安国才小声快速地问:“要什么?”
  秦寒舒的确是陈虹的同学,陈虹也的确是李安国的表妹。
  李安国是街道印染厂的职工,私底下却干着倒卖票证的事。
  只有相熟的人介绍,才能找到他这来。
  秦寒舒不是陈虹介绍的,但她死后在空间里,听到过李安国吹嘘自己这段日子倒买倒卖的“光辉”经历。
  ——那会,李安国已经是成功的商人,跟胡文文有些生意上的往来。
  秦寒舒也低声道:“各种票证我都要,特别是工业券,有多少我要多少。”
  李安国瞥她一眼,道:“工业券可难弄啊。”
  意思是贵。
  工业券用途广,发的又少,贵是理所当然的。
  秦寒舒道:“我要得急,今天之内必须给我,还是那句话,有多少要多少。”
  “今天之内?”李安国沉思一番,“时间太赶,工业券最多给你弄到两三百张,一块钱一张。”
  真贵。
  不过杨爱贞以前也淘换过,黑市就这价,李安国倒也没坑她。
  秦寒舒点头道:“我多久能拿到?咱们约个地点?”
  李安国想了想,道:“你先找地儿溜达溜达,两小时后到我们街道印刷厂的办公室来找我。”
  做黑市生意居然做到单位去了......
  秦寒舒点点头。
  走的时候,李安国还真给了她一本课本,让她拿在手里。
  她前脚刚踏出门,屋内的《红灯记》就又响了起来。
  离着关桥胡同不远有个新华书店,秦寒舒进去逛了两个小时,买了十几本小说,想着给下乡以后的娱乐生活做点准备。
  想到以后会恢复高考,她又买了些学习辅导书,以及本子、笔。
  李安国很有本事,各种票证弄了一大堆。
  他将列好的清单交给秦寒舒。
  粮票、肉票、副食品票、香油票、布票、糖果票、糕点票、肥皂票......连灯泡票都有。
  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李安国道:“有不想要的,减出来就行。”
  秦寒舒:“不,我都要。算算多少钱吧。”
  李安国愣了一下,“你不点点数?”
  一大把票,点数得点到什么时候去?秦寒舒摇摇头,“我信你。”
  李安国咧了咧嘴,冲着秦寒舒竖了个大拇指,“局气!”
  加上工业券三百五十张,一共付了四百五十块钱。
  秦寒舒想了想,道:“我明天就要插队去了,以后要是有需要,能给你写信吗?”
  “可这些票证基本都本地使用,外地用不了啊。”李安国道。
  只粮票和特供票有全国通用的。
  秦寒舒道:“也不一定是要票证啊,我缺什么,你就直接给我邮什么,行吗?”
  这个生意麻烦,还挣不了多少。
  李安国本是不想做的,可他觉得眼前这姑娘人不错,是个可交的,便点了头。
  “行!就当交你这个朋友。”
  秦寒舒笑道:“谢谢,我叫秦寒舒。”
  李安国伸手跟秦寒舒握了握,亲自送她出去。
  秦寒舒也是突然有这么个想法,跟李安国建立联系,时不时邮个包裹,也能给自己以后丰富的物质生活找个来源。
  换完票证后,见天还没完全黑,秦寒舒便打算先就近采买点物资。
  刚好离她不远处有个布庄。
  买的最多的是平纹和斜纹棉布,能做个五六身长袖衣服,还买了些细棉布,主要用来做床单被罩和贴身衣物。
  的确良虽然挺括,但穿着不太舒服,她不是很喜欢这个料子,就买得少些。
  毛呢的票比较少,只够做一身衣服的。
  见她买这么多,售货员看她的眼神有些奇怪了。
  秦寒舒忙解释,她是即将插队的同学们派出来集体采购的代表。
  售货员将信将疑,不过也没再管她。
  另一个售货员倒是过来主动跟她推销了。
  “这块料子是纯羊绒的,冬天做身列宁装穿正好,又保暖又好看!”
  秦寒舒先前买的毛呢是化纤的,跟纯羊绒的价格差不多。
  主要是如今工业不发达,化纤的料子就卖得贵。
  买贵的料子的人本就是少数,而这些人在同等的价格下,还更愿意买化纤的毛呢,觉得洋气时髦。
  售货员手里的这块纯羊绒的,放了大半年了还没卖出去,倒是化纤毛呢的卖了好几块了。
  料子摸着软软糯糯,很舒服,就是颜色还是军装绿,不太趁这个料子。
  不过秦寒舒还是买了下来。
  手里东西太多了,秦寒舒先趁着暮色,找了个隐蔽处将买好的东西放了一半在空间,再换了个铺子买毛线和棉花。
  将布票这些花光,钱也花光,穿的问题基本就解决了,按照这时候换新衣服的频率,她起码未来五年都有得换。
  回家后,随便吃了点东西,她便躺上了床。
  等到夜深,院儿里的邻居都上床休息了,秦寒舒又爬起来。
  她要开始“打扫”家里的东西了。
  第6章 这下看他们还怎么过富裕的生活!
  秦寒舒先拎着把铁锹去了自己曾经的屋子,现在是胡文文住的。
  将靠在东北角的一个柜子挪开,往南数到第三个砖缝,用铁锹把敲几下,地砖就松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