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陛下要臣,息事宁人?”
  “姜见黎,不要得寸进尺。”萧贞观刚平息的怒火再度被点燃,“别不自量力了,”她说这话时心下焦急,担心姜见黎一个想不开又做出什么难以挽回之事,再来一回,她可别有什么能同父亲交换的了。
  姜见黎无声地笑了笑,掀开锦被起身跪倒在榻上,双手交叠贴额道,“臣谨遵陛下之命。”
  萧贞观不大相信姜见黎会这么容易就回心转意,“你当真不会再如此?”
  “陛下的如此,是指加害魏娘子,还是指同县主争夺王位?”姜见黎问。
  “若两者皆是呢?”
  “臣,如陛下所愿,不再觊觎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说着,姜见黎抬起头来,用恳切的神色告诉萧贞观,“从前,是臣不自量力。”
  萧贞观凑近了一步,仔仔细细地盯住姜见黎的脸,似要寻出她神色之中的破绽,但是却怎么也寻不出,于是她这才相信,姜见黎折腾过这么一回后,大约是真的死了心。
  “姜卿清楚便好,日后,别再犯了。”
  姜见黎朝萧贞观重重叩下去,“臣谢陛下大恩。”
  日后,她还会继续自不量力,也请陛下,一如今日。
  春游宴行至一半,便被一场虚惊所打断。姜见黎奋不顾身救下魏延徽的事,被萧贞观刻意传了出去,因而不管百官心底信还是不信,这事儿到此就告一段落了。
  春游宴第二日,萧贞观下令启程回宫。
  离开上林苑后,萧贞观并未一同回皇城,而是朝着长安城外而去,直接回到了京郊。
  接下来的数日,她都在司农寺埋头苦干。
  该播种的播种,该追肥的追肥,该放弃的放弃,该治病的治病。
  大约如此过了七日,就到了她该回皇城当值的日子。
  回皇城司农寺前,她先去了一趟万方楼,看看前些日子推出的新菜式的情况。
  人刚踏入万方楼,就被眼尖的金管事瞧见了。金管事喜洋洋地迎上来,“黎娘子,进而怎么有空过来?”
  “回皇城当值,顺道过来看看。”姜见黎一面往里走,一面回答。
  酒楼里头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十分热闹。
  姜见黎环顾四周,估量了一下客流,觉着比平素里多了两三成,看来春菜格外受欢迎。
  金管事立马看出了姜见黎心中所想,夸赞道,“黎娘子,那些应景的春菜,许多人点来着,尤其是秧草饺,每日一百笼,刚出来就没了。”
  姜见黎点了点头,“每日一百笼,不必再加了。”
  “哎,小人明白。”金管事打了个手势,“九娘近日又同大师傅学了几味面点,黎娘子可要去试试?”
  “走吧,去看看。”
  姜见黎在金管事的指引下往后厨走去,路过角落处时,忽然听得有人神神秘秘地开口,“哎,昨日陛下降下的诏书,你听说了吗?”
  姜见黎顿了顿,放缓了步子。
  “你说陛下下诏择婿那个?这么大的事儿,满长安城还有谁没听过啊,只不过知道了又如何?你我可没机会,不符合条件呐!”
  “真是稀奇,咱大晋的女帝不止一个,这还是头一回遇上女帝选秀呢!”
  “也不知道这女帝选秀有何不同之处?”
  “当然不同,参选的都是男的啊!”
  “这还要你说!哎不对,这也难说,毕竟凤临皇帝她……没准咱这位新帝不喜欢男人呢?”
  “可诏书上说,让符合条件的适龄儿郎上报州郡啊!”
  “哦,是吗?那你说,咱们小皇帝这回,会选几个皇夫啊……”
  听墙角,尤其听的还是天子之事,这让金管事心下惴惴,他人不住压低了声音提醒,“黎娘子若是对此事有兴趣,可去皇榜处一观。”
  言下之意是,就不要在此听市井里头的议论了,免得听到什么大不敬之言。
  姜见黎却继续往前走,只回了一句,“不感兴趣。”
  第一百一十七章
  五月五,端阳节。按照历代的惯例,这一日天子将率百官亲临长安西南郊的明定池,明定池由三条水系交叉汇聚而成,与凤仪年间凿通南北的运河相连,占地极为广袤,有十多个楚州紫金池那么大,因而虽叫做“池”,其实是一个湖泊,还是一个人工凿成,历经十朝的湖泊。
  下令开凿此湖的人,是大魏新安帝,新安帝下诏建此湖,原是为在长安训练水师,只是长安地处中原,水师在战斗之时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何况新安一朝内外皆安,久无战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训练水师,却没什么可用之处,因而此湖建成后不久,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用处,成了又一处大型的皇家园林。
  关陇萧氏得天下后,高祖皇帝每岁端阳节都会率领百官群臣来到明定池,观看由中央十六卫军进行的赛龙舟,此后,这一惯例便传了下来,俨然成了皇家的一种习俗。
  到了这一日,明定池会向百姓开放半个湖,天子率领群臣在东半湖观看,百姓便可携家带口在西半湖观看,也算与民同乐。
  当然,明定池上的龙舟赛,也并非一年不落,年年举办的,譬如多灾多难的昭兴元年就没有举办定明池端阳龙舟赛。
  有了春游宴在前,上个月礼部给萧贞观上呈举办龙舟赛的章程时,她一度想要取消今岁的龙舟赛,总是隐隐担忧端阳那一日,百官齐聚之时,又会发生什么意外。
  奏疏被她留中不发,在御案上搁了长达一旬的时间,礼部商尚书是今岁刚接任的,自她接任尚书以来,还不曾主办过什么大典,端阳节这个龙舟赛若是要办,那可以算作头一桩,新官上任,难免紧张,她暗示了萧贞观三四回,都没得到什么回复,她甚至忍不住怀疑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罪了萧贞观,眼看端阳节步步紧逼,若是再没个确切的说法,就来不及准备了,商尚书只能委婉地请尚书令前去试探一番。
  各州郡已经将符合选婿条件的男子尽数上呈给了礼部,尚书令借着这个由头,将画像名册亲自给萧贞观送了过来。
  尚书令年逾耳顺,也没几年就要致仕了,萧贞观给他免了礼,赐了座,“这些事儿尚书令让底下的人去做便好,眼看天渐渐热了,您何必辛苦亲自走这一趟。”
  “陛下择婿之事乃我朝第一等的大事,关乎国本,老臣岂敢言辛苦,”尚书令将名册交给青菡,“这些州郡递上来的名册,已经被礼部又筛过了一遍,余下的这些,老臣一个一个亲自看了,皆是品行端正、德才兼备之子,陛下若有空,可好好过目,再择中意之人入京面选。”
  萧贞观无奈地一晒,这与前朝选秀又有何差别……
  尚书令老神在在,点到为止,捋着白花花的胡子谈起了另一件事,“不知陛下对今岁的端阳节龙舟赛,有何想法?”
  萧贞观早就想好了说辞,叹了一口气,“尚书令,这龙舟赛就非办不可?朕是觉得,朕方登基,合该专心政务,举办一次耗费的人力物力良多,去岁天下多灾,眼看民力才刚刚恢复过来,朕哪里能只顾着此等游乐之事。”
  “陛下体谅百姓民生,是我大晋之福气,但端阳龙舟赛乃高祖皇帝所定,已久成传统,不可轻易废绝啊,何况端阳之日,长安百姓可携家带口前往观看,是与民同乐的大好时机,且参与比赛的队伍皆由中央府卫组成,龙舟赛上,百舸争流,亦是向百姓展示我大晋禁军风貌的难得机会。”
  萧贞观明白了,此龙舟赛,并非单纯的只是一场宴乐,它可以用来震慑人心,也可以用来收揽民心,更可以用来鼓舞军心。
  “那便依照以往的惯例举办吧。”
  “是。谨遵陛下圣令。”
  尚书令脚步刚健地离开了勤政殿,留下萧贞观一个人对着名册头疼。
  姜见黎已经两个多月没有回过皇城了,上一回回皇城地时候,还是在万方楼听到萧贞观下诏择婿的时候。
  那一天傍晚时分,她从司农寺出来就遇上了青菡,青菡看上去已经等了她许久,她直觉不会是什么好事。
  青菡暗示她,让她这一段时日都不要回皇城当值了,等春游宴的风头过去再说,她问青菡,过了多久才算过去,青菡没有说,只让她在万作园等消息。
  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月。
  两个多月里,万作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同去岁恶劣的气候截然相反,今岁,至少上半年的昭兴朝,可谓风调雨顺,万作园中试验的大部分作物都长势极好,尤其是油菜花。
  花开了一大片,金灿灿的,走在其中,她大半个身子都隐没在花丛里。至于许清如所说的彩色花,暂时还没看到开花的。
  今岁应当不会再开花了,她想。
  端阳将至,农庄上来了一批粽叶,油绿油绿的,香气沉稳浓郁,包出来的粽子应当味道不错。
  宁五娘不会包粽子,所以姜见黎包粽子时,她就在一旁打五彩绳。佩戴五彩绳,也是端阳节的一种风俗,这绳子戴上后,不能轻易摘下,需要在端阳后的第一个雨天用剪刀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