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盛秉均毕竟稚嫩,闻声本能一分神,拳势稍滞!
就在他这零点几秒的分神之际!
方攸宁动了!
她就像一只等待已久的小猎豹,原本看似失去平衡的身体骤然爆发出惊人的敏捷度。
她没有硬抗,而是顺势侧身滑步,避过拳锋,脚下精准一绊,同时发力推向对方因分神露出的腰腹破绽!
“砰”的一声,盛秉均重心尽失,结结实实摔落垫上,兀自发懵。
整个训练场安静了一瞬。
方攸宁站在旁边,微微喘着气,小脸上红扑扑的,额角还有汗珠,眼睛里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和一丝小狐狸般的狡黠。
教练愣了下,强压嘴角,上前肃然道:
“方攸宁,胜。但是……”
他看向爬起身、脸色红白的盛秉均,又看回一脸得意的方攸宁:
“利用场外因素干扰对手,属使诈,下不为例。”
方攸宁撇撇嘴,但还是乖乖点头:
“哦,知道了教练。”
但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可没有一点后悔的意思。
盛秉均这下彻底明白了,自己是被这小丫头给耍了!
他气得脸都鼓了起来,指着方攸宁:“你!你耍赖!”
方攸宁却冲他做了个鬼脸,理直气壮:
“兵不厌诈!教练只说不许用场外因素,又没说不许用脑子!你自己分心,怪谁?”
说完,得意地一甩马尾辫,转身去喝水了。
留下盛秉均在那里又气又恼,却又无法反驳,只能暗暗咬牙,把这个古灵精怪又厉害得要命的赵家小丫头给记住了。
……
相较于妹妹充满动感的假期,赵穆清的“课外实践”则显得沉静许多,却同样深度惊人。
他第一次进入某*委的办公室“实习”时,刚过八岁。
没有工位,没有头衔,只有一张放在角落的小书桌。
他的任务很简单:
在秘书的指导下,学习公文的基本格式、流转程序,阅读那些已解密的政策文件汇编和年度工作报告。
他需要理解一份文件从起草、征求意见、修改、签批到最终下发所经历的全部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意义。
那些严谨甚至枯燥的文字,在他眼中呈现出权力运行与协调艺术的深层逻辑。
家庭教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社会调研”课题,内容远超普通中小学生的认知范畴。
九岁时,他的课题是“不同区域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模式比较”。
在老师陪同下,他实地走访京城多个城乡结合部,观察环境卫生、流动人口管理和小商业生态,并与居委会人员、小店业主、居民进行预设问题的简短交流。
回来后,他需撰写报告,分析不同模式的优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种训练,让他从小就摒弃了纸上谈兵,学会了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去观察、提炼问题的本质。
他更多的时间是“旁听”和“观察”。
赵廷文在家与人谈事时,他有时会被允许待在书房一角安静地看书。
实则全心捕捉着大人谈话的视角、分寸和问题界定方式。
他默默将这些碎片信息与书本知识、调研见闻相互印证,逐渐构建起自己独特的思想框架。
……
周六清晨,秋阳柔和地洒满西街别院。
早餐桌上气氛宁静,精致的餐具盛着清淡的餐点。
赵廷文放下手中的简报,望向对面安静用餐的儿女。
“今天天气不错,”他语气温和,“上午我没有安排,带你们去后面的林苑散散步?聊聊你们最近在学校的情况,或者……随便聊聊。”
对一位日理万机的大领导来说,这样的闲暇与亲子时光实属珍贵。
方允正小口喝着牛奶,闻言也微笑着看向孩子们,期待他们的响应。
然而,妹妹方攸宁率先抬起头,利落地咽下食物,小脸上没有丝毫犹豫,声音清脆急切:
“爸爸,今天不行。大伯一会儿就派人来接我,我要去他那儿。”
她顿了顿,又自然地补充:
“晚上我也不回来了,就住在大伯家。”
餐桌上安静了一瞬。
方允与赵廷文对视一眼,彼此眼中流露出些许无奈笑意。
赵廷琛“抢”侄女的手段是越来越熟练了。
他们都知道,所谓的“去找大伯”,绝不只是简单的家庭聚会,必然又是某个能让小女儿眼睛发亮的军事项目或推演在等着她。
方允轻轻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纵容,叮嘱道:
“去吧去吧。记得要听大伯的话,不许调皮捣蛋,更不能打扰大伯工作,知道吗?”
她伸手替女儿理了理额前并不凌乱的碎发。
“知道啦妈妈!我可乖了!”
方攸宁立刻保证,大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彩,显然心思早已飞到了大伯那边。
一直安静用餐的赵穆清放下了勺子,用餐巾擦了擦嘴,才看向父亲,语气平静地接话:
“爸爸,那我陪您散步。”
他的安排总是这样,沉稳而体贴,会自动补位,让家庭氛围保持和谐。
于是,上午的时光一分为二。
方攸宁很快被一辆挂着军牌的黑色轿车接走,直奔向她向往的“战场”。
而赵廷文则与儿子在庭院中悠然散步。秋叶满地,脚步沙沙作响。
“爸爸,”赵穆清声音清晰。
“我最近在看过去五年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执行细则,发现了一个现象。”
“你说。”赵廷文目视前方,语气平静。
“组织的政策意图是好的,‘房住不炒’和‘改善民生’是核心。
但落实到地方,有的城市把它简化为房地产开发,拆迁补偿不透明,引发矛盾。
有的财政乏力,改造停滞,出现‘半拉子’工程。
还有的地方改造后,原住民因成本上升被迫迁往远郊,表面环境改善,实则通勤成本增加、社区纽带断裂,并未真正提升幸福感。”
赵廷文微微颔首:
“看得很细。那么,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我认为是政策执行的‘度’和‘序’没有把握好。”
赵穆清沉思片刻,谨慎组织语句:
“‘度’是分寸,补偿多少才算合理?政府、开发商和民众的利益如何平衡?
‘序’是顺序和配套,是不是该先确保安置房和公共服务到位,再启动拆迁?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这需要非常精细的地方治理能力,而目前很多地方的考核机制和财政模式,似乎并不完全支持这种精细化运作。”
赵廷文停下脚步,看向儿子:
“如果由你来设计这项政策,你会从哪里入手?”
赵穆清没有立即回答。
他思考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
“我可能不会急于出台一个全g一刀切的指标性政策……”
秋阳映照着他稚嫩却无比认真的侧脸。
赵廷文凝视儿子,眼中是深沉的欣慰。
这孩子所见的已不仅是政策文字的表面,而是其背后的执行逻辑、利益博弈与治理哲学。
“很好。”
赵廷文的声音平稳而凝重:
“制定政策不易,执行好政策更难。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能看清矛盾背后的关键制约,并提出具有建设性、可操作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他轻拍儿子的肩,继续向前走去。
赵穆清跟上父亲脚步,沉默地消化着父亲的点评,内心却如同被点燃了一盏更亮的灯。
对“治g平天下”这五个字,有了更具体、更深刻也更敬畏的理解。
……
第155章 番外6老干部&俏佳人
时光从不辜负努力与才华的人。
在赵穆清与方攸宁十一岁这年,他们的聪慧天赋再次得到了飞跃性的认可。
经过严格的选拔与考核,兄妹二人双双被国内不同顶尖学府破格录取,即将开启一段不同于寻常少年的求学之路。
也正是在这一年,这个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自己的轨道上熠熠生辉。
赵廷文的职位再次向上擢升,正式步入权力核心的最顶层。
岁月的沉淀与至高责任的淬炼,让他周身的气度越发深沉内敛,一言一行皆牵动四方,那份不怒自威的气场已浑然天成。
方允同样不负众望,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清晰的逻辑与沉稳的表现,被任命为法*委主任,并肩负起新闻发言人的重要职责。
立于立法前沿、面向公众视野,她愈发锐利干练,如精心打磨的宝石,璀璨而自信。
这个家,俨然已成为世人眼中名副其实的“满门俊杰”。
秋日傍晚,天色将暗未暗。
赵廷文与方允带着儿女回到方家老宅。
四合院早已灯火通明,漫溢着家宴的温暖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