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选人生系统 第64节
“都他娘的软蛋,你们还想继续在农村吃红薯喝稀饭,在这里待一辈子吗?我先举手,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心思,我和你们说,这次是回城最后的机会了,不管回城有没有工作指标,我都一定要回去,总比在待农村天天喝凉西北风!”
男子这番话终于让众人下定决心,房间里八人,一一举起手,最后只剩下坐在正中央,神游天外的一人。
“百里!百里,你还在想啥呢?你到底回不回城!”
秦河的意识终于回归到这具身体,他此时想着脑海中的记忆和系统提示,脑海中的记忆让他神游天外,过了好久,被人喊醒,他才回过神来!
秦河眼神渐渐聚焦,他双眼在众人面孔上扫了一眼,神情复杂地站起身,朝着众人摆了摆手,神情严肃地道。
“我选择留下,我不会离开农村,我要扎根农村,我决定和淑英结婚!”
秦河话音刚落,屋里顿时一片喧哗!
秦河的话,引起在场众人惊呼,众人如同看神经病一样看着他,众人七嘴八舌开始说道起来。
“百里,你糊涂呀!你是我们几个里面最容易脱身的,你还往火坑里跳什么呀!”
“百里,你是想女人想疯了吗?以你的条件,随便去城里也能找到好姑娘,你真是疯了!”
秦河脑子里全是乱糟糟的,各种劝说,让秦河脑海中的记忆终于慢慢融合了在一起,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
这是西南山区一个叫小李庄的偏远农村,村里人口五百多人,七十年代初,姜百里和一众青年知青,插队小李庄。
一晃都快过去十年了,当年十几岁的少男少女都变成二十六七的大龄青年了,七八年,上面开始陆陆续续放宽插队知青回城限制。
得知消息后的知青,欣喜若狂,有条件的,想方设法制造条件,当年就回城了,这两年里,陆陆续续小李庄还没回城的知青只剩下最后八人了。
这八人各自有各自的难处,有的是在农村结婚生子的,如果现在回去,拖家带口,而城里根本没那么多工作安排,无奈留下来的。这一部分八人中占五人,如果是男生还好,拖家带口回城里,就算打地铺,家里也想方设法给安排了,而如果你是女知青,最后又和农村汉子结婚生子。
那这种情况,才是真正左右为难,回娘家,家里肯定有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你一个女人不可能带着农村丈夫小孩去占用家里人的工作机会和住房,这种情况下,女知青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离婚,离开农村丈夫孩子,要么选择留下来,做一个农民,一辈子扎根农村。
可能这个选择题在四十年后,大家都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1979年的今年,这却是一个生死别离的选择题。
在这个年代,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如同二八自行车和宝马的区别,多少农村女孩为了嫁进城,宁愿选择残疾的城里人也不愿意嫁给农村汉子。
这个人生任务很奇怪,是一个高级难度的任务,主人公叫姜百里。
姜百里出身不错,爷爷是老红军,父亲曾经是处级干部,母亲也是机关干部,亲戚啥的,身份也都不一般,从小就出生在大院里,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是老五,按道理这种出身,不可能出现在这个西南偏远农村。
可多年前那场运动,父母被下放,哥哥姐姐也自顾不暇,姜百里那时候才刚刚初中毕业不久,年轻气盛,选择上山下乡,去了西南偏远山村插队。
这一晃就是近十年,而姜百里在这个叫小李庄的小山村里,终于和一个叫李淑英的女孩好上了,对方父亲是小李庄大队书记李占军,李占军虽然看不上这群知青,但是女儿和对方好上了,也只能顺其自然。
原本准备给两人结婚,安安心心就定下来了,但是去年知青闹事,最后上面放宽回城限制,两人的婚期也被迫取消。
因为不止小李庄,周围其他村庄,大批知青纷纷回城,各种离婚悲剧数不胜数,李占军也想着及时止损,所以决定阻止这场悲剧发生。
在原本的历史中,姜百里在这一夜做出抉择,选择离开小李庄。
再后来,靠着家里的关系,他做起生意,生意也很快红红火火,正当他志得意满时候,家里也准备给他相中一位高官女儿,两人在结婚的前一天,却出了车祸。
车祸他捡回来一条命,但是却是终生不能生育,从那以后,他脑海中就时刻回想起自己当年做出抉择的那个夜晚,这个念头一直伴随了他一生。
多年以后,他还是去了小李庄,却是没再见到李淑英,因为他走后的第二年,李淑英就父亲李占军强行把她嫁给邻村了,因为和知青姜百里有过一段感情,她在夫家备受歧视,最终郁郁寡欢,四十岁不到就去世了。
尽管后来,他生意一直很成功,也赚了很多钱,但是最终还是郁郁而终,躺在医院病床上,看着哥哥姐姐的后辈们为了争抢他的遗产,撕破脸皮,姜百里终于含恨而终,在死亡的那一刻,他终于感动系统,让秦河抽选到这个任务。
回到姜百里选择的那个夜晚,留在农村,扎根农村,和李淑英结婚,最好能生十个八个孩子,好好带领小李庄的村民发家致富。
这就是姜百里的遗愿,秦河看到这个遗愿的时候,也是目瞪口呆,这任务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说困难,也的确困难,而且这次任务时间没有限制,直到姜百里自然死亡那一刻,才是任务终止时间。
所以这才有了刚刚秦河被惊醒,连忙喊出那句话!
“我要留下来,我要扎根农村,我要和李淑英结婚!”
第88章 2:提着腊肉去老丈人家
看到这群想离开农村的知青们,秦河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每个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好生活的权利。
姜百里的记忆中,在这小李庄的九年中,饥饿和无休止的劳动占据了太多的记忆空间,李淑英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那时候的姜百里,无时无刻不在想逃离这里,男人就是这么贱,失去之后,才回想起,曾经失去的东西,是那么珍贵。
这场炉火会议最终在1979年的小年夜前夕结束,八位知青其中七位选择离开农村,包括那些拖儿带女的女知青,只有姜百里一人选择留下。
第二天,秦河被推门声吵醒的,一个小女孩探头探脑伸了进来,这个小单间就是姜百里和另外一个男知青的房间,土砖房加茅草房顶。
小李庄是真的贫穷,贫穷到连瓦房都算村里的好房子,整个小李庄,是周围几个生产队公分最低的一个生产队,不过听说明年就要取消生产队了。
姜百里的同伴今年五月份就回城了,留下姜百里独居。
探头探脑的小鬼见到床上的姜百里,带着有些不满地喊道。
“丑懒虫,都太阳晒屁股了!”
看到这个小鬼头,姜百里的记忆瞬间反馈到他脑海中。
“这不是兰兰嘛?来,到姐夫这里来!”“哼,我才不叫你姐夫!”
秦河打了一个哈欠,半靠在床上,神情有些好笑地看着这个小鬼头,李淑英有四姐妹,李淑英是老大,下面还有淑晴,淑兰,淑媛,三个妹妹。
眼下这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就是老三淑兰,姜百里和淑英好上的事,整个大队都知道了,姜百里以往也在几个女孩面前自称姐夫。
不过这事从去年就开始发生变化,李占军也禁止家里人再和姜百里接近,这也影响了几个女儿和姜百里的关系。
这个年代,在农村,没有儿子,只有四个女儿的李占军,原本是想找一个上门女婿的。
姜百里和女儿李淑英好上后,他并没有过多反对。
他原以为姜百里会扎根农村,到时姜百里当一个上门女婿也不错,谁知道,去年知青回城浪潮后,姜百里也露出明显想回城的心思,这让李占军也是勃然大怒,禁止家里人和这个负心汉见面。
但是李淑兰这个小丫头突然出现在姜百里的房间,这倒让他有些好奇,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肯定是昨天晚上的知青炉火会议已经被李占军知道了。
秦河看到精灵古怪的李淑兰,也有心逗逗她,从手环中掏出一包旺旺饼干朝着门口的小丫头道。
“哎,本来姐夫我已经准备好饼干了,可惜了!”
站在门口的小丫头,眼神一亮,连忙蹬着小短腿跑到秦河的床前,好奇地看着秦河手上的小饼干。
秦河撕开包装,把两块小雪饼拿了出来,扬了扬手上的饼干道。
“叫姐夫,这两块饼干就是你的了!”
秦河话音刚落,小丫头就连忙带着讨好的语气喊道。
“姐夫,姐夫,给我,给我!”
秦河哈哈大笑,把两块饼干递了过去。
小丫头接过饼干就往嘴里塞,但是刚塞进嘴,连忙又吐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块,小眼睛顿时露出惊喜之色,拿起小饼干就朝门外跑去。
刚跑门外,突然又回头朝屋里喊道。
“姐夫,我爸叫你今天中午去家里吃饭!”
“啊?哦,好的!”
秦河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小丫头大早上来打扰自己,是为这事。
小丫头得到秦河回复后,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秦河看着这个简陋的房间,不由摇了摇头,不过转眼想到自己就要见到李淑英了,秦河突然感觉有些小激动。
尽管融合了姜百里的记忆,但是秦河很清楚,自己依然是秦河,而不是姜百里,自己只是代姜百里完成他的遗愿而已。
想到要和那个女孩结婚生子在农村过一辈子,秦河内心又激动又紧张。
在现实中,秦河虽然某国爱情动作电影看过不少,但是他的的确确是货真价实的处,三十岁的处,想想就有点可悲。
而这个世界,姜百里其实也是一个处,虽然他和李淑英好上了,但是并不代表两人发生那事了,两人目前最亲密的关系就是亲嘴,还是一碰就分开那种,而且最倒霉的是第一次亲嘴就被村里人看到了,所以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就算公开了。
想想自己就要和一个女孩结婚生子,秦河内心不激动是假的,先结婚,后谈恋爱吧!
秦河隐隐约约有些期待今天中午的宴席了,怀着激动的心情,秦河爬起床,用凉水冲洗过后,忍不住打了一道拳法,仔细想想,自己已经很久没用过武功解决问题了。
偶尔也有点怀念元末世界的小秋,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秦河胡思乱想后,穿上那件蓝灰色中山装,走出房门。
实际上,小李庄虽然是生产队集体制,但是上面好像已经有传言,说要取消生产队公分制,实行家庭联产制,应该也就这一两年的事了。
秦河这群知青虽然也是生活在农村,但是大多因为是知识分子的原因,分配的工作也大多清闲一些,村里老师,会计,甚至赤脚医生知青都可以担任。
而且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知青第一年还有45块钱补助,大多第一年都能吃饱饭,但是很快到了第二年,他们就发现农村的生活实在太枯燥了,由于第二年没了补助,只能下地干活,和农村人一样拿公分。
一般当地人拿一天拿十个公分,知青只能拿七个公分,这样下去,一年到头都没吃饱饭,这种反差,让绝大多数知青受不了,很多女知青也受不了,宁愿嫁给当地条件好点的农民。
但是就算如此,知青的生活条件还是比当地农民好一些,这个年代,农村都一家七八口人,为了不饿死,大人必须一年到头干活,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简单的生存条件。
而且还有一点,这些知青大多都有城里父母亲戚,城里条件好,偶尔父母会拖人带些食品和穿的生活用品,这些也能改善一下生活。
当然,这些能拖人带生活用品的知青,大多都是本省本市的知青,落户到当地生产队,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批人大多趁着回城潮,拖关系第一批回城了。
而姜百里这种外省知青,才是最艰难的,远离家人不说,还没有家人补贴,十几岁独自到这大山中,孤独感和无助感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那股想离开的迫切心情,是非常好理解的。
知青突然从城市到农村,心里落差也是非常大的,他们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而知青占用农民的资源,农民心里也不满意,这就造成大家都不满意的状况。
眼高手低,这就是大部分农民对知青的看法。
此时正是一九七九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农历小年,天空已经很冷了,估计是零度一下了,灰蒙蒙的,也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秦河收拾一番后,总觉得自己这空手去岳父家吃饭有点不好意思。
他在手环里翻找了很久,最后找了一块腊肉,有两斤左右,又找到两瓶五粮液,想了想,又觉得这个包装太现代化了,最后把酒收了起来。
最后又拿出一小盒阿尔卑斯棒棒糖,他手环里除了黄金之外,基本都是吃喝的东西,一平方的空间可以放很多了,这是他上次逛超市手上买的。
提着两斤腊肉和一小盒棒棒糖,秦河把头发梳得透亮,兴高采烈朝老丈人家走去。
第89章 3:棒棒糖
小李庄为什么这么穷,在姜百里的记忆中可以寻找到答案。
小李庄三面环山,左右方向和后面都是大山,是一个山脚下的小村庄。
小李庄背后的大山后面,是一块小平原,那里有另外三个村庄,人口和条件都比小李庄好很多。
男子这番话终于让众人下定决心,房间里八人,一一举起手,最后只剩下坐在正中央,神游天外的一人。
“百里!百里,你还在想啥呢?你到底回不回城!”
秦河的意识终于回归到这具身体,他此时想着脑海中的记忆和系统提示,脑海中的记忆让他神游天外,过了好久,被人喊醒,他才回过神来!
秦河眼神渐渐聚焦,他双眼在众人面孔上扫了一眼,神情复杂地站起身,朝着众人摆了摆手,神情严肃地道。
“我选择留下,我不会离开农村,我要扎根农村,我决定和淑英结婚!”
秦河话音刚落,屋里顿时一片喧哗!
秦河的话,引起在场众人惊呼,众人如同看神经病一样看着他,众人七嘴八舌开始说道起来。
“百里,你糊涂呀!你是我们几个里面最容易脱身的,你还往火坑里跳什么呀!”
“百里,你是想女人想疯了吗?以你的条件,随便去城里也能找到好姑娘,你真是疯了!”
秦河脑子里全是乱糟糟的,各种劝说,让秦河脑海中的记忆终于慢慢融合了在一起,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
这是西南山区一个叫小李庄的偏远农村,村里人口五百多人,七十年代初,姜百里和一众青年知青,插队小李庄。
一晃都快过去十年了,当年十几岁的少男少女都变成二十六七的大龄青年了,七八年,上面开始陆陆续续放宽插队知青回城限制。
得知消息后的知青,欣喜若狂,有条件的,想方设法制造条件,当年就回城了,这两年里,陆陆续续小李庄还没回城的知青只剩下最后八人了。
这八人各自有各自的难处,有的是在农村结婚生子的,如果现在回去,拖家带口,而城里根本没那么多工作安排,无奈留下来的。这一部分八人中占五人,如果是男生还好,拖家带口回城里,就算打地铺,家里也想方设法给安排了,而如果你是女知青,最后又和农村汉子结婚生子。
那这种情况,才是真正左右为难,回娘家,家里肯定有哥哥姐姐,或者弟弟妹妹,你一个女人不可能带着农村丈夫小孩去占用家里人的工作机会和住房,这种情况下,女知青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离婚,离开农村丈夫孩子,要么选择留下来,做一个农民,一辈子扎根农村。
可能这个选择题在四十年后,大家都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1979年的今年,这却是一个生死别离的选择题。
在这个年代,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如同二八自行车和宝马的区别,多少农村女孩为了嫁进城,宁愿选择残疾的城里人也不愿意嫁给农村汉子。
这个人生任务很奇怪,是一个高级难度的任务,主人公叫姜百里。
姜百里出身不错,爷爷是老红军,父亲曾经是处级干部,母亲也是机关干部,亲戚啥的,身份也都不一般,从小就出生在大院里,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他是老五,按道理这种出身,不可能出现在这个西南偏远农村。
可多年前那场运动,父母被下放,哥哥姐姐也自顾不暇,姜百里那时候才刚刚初中毕业不久,年轻气盛,选择上山下乡,去了西南偏远山村插队。
这一晃就是近十年,而姜百里在这个叫小李庄的小山村里,终于和一个叫李淑英的女孩好上了,对方父亲是小李庄大队书记李占军,李占军虽然看不上这群知青,但是女儿和对方好上了,也只能顺其自然。
原本准备给两人结婚,安安心心就定下来了,但是去年知青闹事,最后上面放宽回城限制,两人的婚期也被迫取消。
因为不止小李庄,周围其他村庄,大批知青纷纷回城,各种离婚悲剧数不胜数,李占军也想着及时止损,所以决定阻止这场悲剧发生。
在原本的历史中,姜百里在这一夜做出抉择,选择离开小李庄。
再后来,靠着家里的关系,他做起生意,生意也很快红红火火,正当他志得意满时候,家里也准备给他相中一位高官女儿,两人在结婚的前一天,却出了车祸。
车祸他捡回来一条命,但是却是终生不能生育,从那以后,他脑海中就时刻回想起自己当年做出抉择的那个夜晚,这个念头一直伴随了他一生。
多年以后,他还是去了小李庄,却是没再见到李淑英,因为他走后的第二年,李淑英就父亲李占军强行把她嫁给邻村了,因为和知青姜百里有过一段感情,她在夫家备受歧视,最终郁郁寡欢,四十岁不到就去世了。
尽管后来,他生意一直很成功,也赚了很多钱,但是最终还是郁郁而终,躺在医院病床上,看着哥哥姐姐的后辈们为了争抢他的遗产,撕破脸皮,姜百里终于含恨而终,在死亡的那一刻,他终于感动系统,让秦河抽选到这个任务。
回到姜百里选择的那个夜晚,留在农村,扎根农村,和李淑英结婚,最好能生十个八个孩子,好好带领小李庄的村民发家致富。
这就是姜百里的遗愿,秦河看到这个遗愿的时候,也是目瞪口呆,这任务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说困难,也的确困难,而且这次任务时间没有限制,直到姜百里自然死亡那一刻,才是任务终止时间。
所以这才有了刚刚秦河被惊醒,连忙喊出那句话!
“我要留下来,我要扎根农村,我要和李淑英结婚!”
第88章 2:提着腊肉去老丈人家
看到这群想离开农村的知青们,秦河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每个人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好生活的权利。
姜百里的记忆中,在这小李庄的九年中,饥饿和无休止的劳动占据了太多的记忆空间,李淑英是他生命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那时候的姜百里,无时无刻不在想逃离这里,男人就是这么贱,失去之后,才回想起,曾经失去的东西,是那么珍贵。
这场炉火会议最终在1979年的小年夜前夕结束,八位知青其中七位选择离开农村,包括那些拖儿带女的女知青,只有姜百里一人选择留下。
第二天,秦河被推门声吵醒的,一个小女孩探头探脑伸了进来,这个小单间就是姜百里和另外一个男知青的房间,土砖房加茅草房顶。
小李庄是真的贫穷,贫穷到连瓦房都算村里的好房子,整个小李庄,是周围几个生产队公分最低的一个生产队,不过听说明年就要取消生产队了。
姜百里的同伴今年五月份就回城了,留下姜百里独居。
探头探脑的小鬼见到床上的姜百里,带着有些不满地喊道。
“丑懒虫,都太阳晒屁股了!”
看到这个小鬼头,姜百里的记忆瞬间反馈到他脑海中。
“这不是兰兰嘛?来,到姐夫这里来!”“哼,我才不叫你姐夫!”
秦河打了一个哈欠,半靠在床上,神情有些好笑地看着这个小鬼头,李淑英有四姐妹,李淑英是老大,下面还有淑晴,淑兰,淑媛,三个妹妹。
眼下这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就是老三淑兰,姜百里和淑英好上的事,整个大队都知道了,姜百里以往也在几个女孩面前自称姐夫。
不过这事从去年就开始发生变化,李占军也禁止家里人再和姜百里接近,这也影响了几个女儿和姜百里的关系。
这个年代,在农村,没有儿子,只有四个女儿的李占军,原本是想找一个上门女婿的。
姜百里和女儿李淑英好上后,他并没有过多反对。
他原以为姜百里会扎根农村,到时姜百里当一个上门女婿也不错,谁知道,去年知青回城浪潮后,姜百里也露出明显想回城的心思,这让李占军也是勃然大怒,禁止家里人和这个负心汉见面。
但是李淑兰这个小丫头突然出现在姜百里的房间,这倒让他有些好奇,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了,肯定是昨天晚上的知青炉火会议已经被李占军知道了。
秦河看到精灵古怪的李淑兰,也有心逗逗她,从手环中掏出一包旺旺饼干朝着门口的小丫头道。
“哎,本来姐夫我已经准备好饼干了,可惜了!”
站在门口的小丫头,眼神一亮,连忙蹬着小短腿跑到秦河的床前,好奇地看着秦河手上的小饼干。
秦河撕开包装,把两块小雪饼拿了出来,扬了扬手上的饼干道。
“叫姐夫,这两块饼干就是你的了!”
秦河话音刚落,小丫头就连忙带着讨好的语气喊道。
“姐夫,姐夫,给我,给我!”
秦河哈哈大笑,把两块饼干递了过去。
小丫头接过饼干就往嘴里塞,但是刚塞进嘴,连忙又吐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块,小眼睛顿时露出惊喜之色,拿起小饼干就朝门外跑去。
刚跑门外,突然又回头朝屋里喊道。
“姐夫,我爸叫你今天中午去家里吃饭!”
“啊?哦,好的!”
秦河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小丫头大早上来打扰自己,是为这事。
小丫头得到秦河回复后,一溜烟就跑没影了。
秦河看着这个简陋的房间,不由摇了摇头,不过转眼想到自己就要见到李淑英了,秦河突然感觉有些小激动。
尽管融合了姜百里的记忆,但是秦河很清楚,自己依然是秦河,而不是姜百里,自己只是代姜百里完成他的遗愿而已。
想到要和那个女孩结婚生子在农村过一辈子,秦河内心又激动又紧张。
在现实中,秦河虽然某国爱情动作电影看过不少,但是他的的确确是货真价实的处,三十岁的处,想想就有点可悲。
而这个世界,姜百里其实也是一个处,虽然他和李淑英好上了,但是并不代表两人发生那事了,两人目前最亲密的关系就是亲嘴,还是一碰就分开那种,而且最倒霉的是第一次亲嘴就被村里人看到了,所以从那以后,两人的关系就算公开了。
想想自己就要和一个女孩结婚生子,秦河内心不激动是假的,先结婚,后谈恋爱吧!
秦河隐隐约约有些期待今天中午的宴席了,怀着激动的心情,秦河爬起床,用凉水冲洗过后,忍不住打了一道拳法,仔细想想,自己已经很久没用过武功解决问题了。
偶尔也有点怀念元末世界的小秋,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
秦河胡思乱想后,穿上那件蓝灰色中山装,走出房门。
实际上,小李庄虽然是生产队集体制,但是上面好像已经有传言,说要取消生产队公分制,实行家庭联产制,应该也就这一两年的事了。
秦河这群知青虽然也是生活在农村,但是大多因为是知识分子的原因,分配的工作也大多清闲一些,村里老师,会计,甚至赤脚医生知青都可以担任。
而且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知青第一年还有45块钱补助,大多第一年都能吃饱饭,但是很快到了第二年,他们就发现农村的生活实在太枯燥了,由于第二年没了补助,只能下地干活,和农村人一样拿公分。
一般当地人拿一天拿十个公分,知青只能拿七个公分,这样下去,一年到头都没吃饱饭,这种反差,让绝大多数知青受不了,很多女知青也受不了,宁愿嫁给当地条件好点的农民。
但是就算如此,知青的生活条件还是比当地农民好一些,这个年代,农村都一家七八口人,为了不饿死,大人必须一年到头干活,这样才能维持家庭简单的生存条件。
而且还有一点,这些知青大多都有城里父母亲戚,城里条件好,偶尔父母会拖人带些食品和穿的生活用品,这些也能改善一下生活。
当然,这些能拖人带生活用品的知青,大多都是本省本市的知青,落户到当地生产队,也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批人大多趁着回城潮,拖关系第一批回城了。
而姜百里这种外省知青,才是最艰难的,远离家人不说,还没有家人补贴,十几岁独自到这大山中,孤独感和无助感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再加上吃不饱穿不暖,那股想离开的迫切心情,是非常好理解的。
知青突然从城市到农村,心里落差也是非常大的,他们心里肯定是不满意的,而知青占用农民的资源,农民心里也不满意,这就造成大家都不满意的状况。
眼高手低,这就是大部分农民对知青的看法。
此时正是一九七九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农历小年,天空已经很冷了,估计是零度一下了,灰蒙蒙的,也不知道会不会下雪。
秦河收拾一番后,总觉得自己这空手去岳父家吃饭有点不好意思。
他在手环里翻找了很久,最后找了一块腊肉,有两斤左右,又找到两瓶五粮液,想了想,又觉得这个包装太现代化了,最后把酒收了起来。
最后又拿出一小盒阿尔卑斯棒棒糖,他手环里除了黄金之外,基本都是吃喝的东西,一平方的空间可以放很多了,这是他上次逛超市手上买的。
提着两斤腊肉和一小盒棒棒糖,秦河把头发梳得透亮,兴高采烈朝老丈人家走去。
第89章 3:棒棒糖
小李庄为什么这么穷,在姜百里的记忆中可以寻找到答案。
小李庄三面环山,左右方向和后面都是大山,是一个山脚下的小村庄。
小李庄背后的大山后面,是一块小平原,那里有另外三个村庄,人口和条件都比小李庄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