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生小太子后疯批暴君找麻了 第81节
阮锦明白,九大夫有一颗济世救人的心,在南越的时候,他就是有名的神医。
可惜南越和幽国有联姻的先例,他逃了婚,本来幽国是不会放过南越的,可是幽国这边正和渊国打仗,根本顾不上联姻的事儿,这些年拖过去也就罢了。
阮锦点了点头,应道:“那倒也是,有一样东西,你倒是可以试着做一下。”
九大夫的眼睛又亮了起来,问道:“哦?什么东西?”
阮锦答:“麻沸散,说是用了以后,可以让人失去知觉。可以给刮骨疗毒之人减轻疼痛,或者让动小手术的人暂时失去知觉。”
“麻沸散?竟有如此神奇功效?那应该如何做呢?”
阮锦抿了抿唇,心想麻沸散的方子据说早就失传了,但他曾经看过相关的资料,便道:“曼陀罗花、草乌头、当归、川芎、白芷,这几位为主。可能还会有其余几味辅助药材,如天南星、茉莉花根、乳香等等,基本都是镇痛麻醉的作用。”
九大夫赶紧拿出了小本本,在本本上记录着,再看他用来记录的笔,竟是一根包着纸的圆形尖头墨条。
阮锦心想,不错不错,九大夫竟然做出了最早的铅笔。
麻沸散不是那么好研究的,阮锦便又画了一个简易的听诊器,应该也足够九大夫研究一段时间的了。
有了这两张方子,九大夫便天天不见人影了,到处去搜罗合适的药材和材料工具,本来就是个野人,这段时间跑的更像野人了。
阮锦则结交了一群东郡的大妈们,在家里教他们发面做馍头。
大妈的学的有模有样,东郡不愧为馍头大省,阮锦教会了她们,她们竟然还能举一反三,做出了很多漂亮的花馍。
阮锦心想他这是二把刀教了一把手,东郡的花馍可是全中原有名的!
但这也挺好,早早的让东郡的大妈们学会的蒸花馍,她们就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漂亮的花馍了。
倒是带动了东郡的花馍产业,大街上有不少摊子摆起了花馍的招牌,竟还有人赚钱后给阮锦送来,说是感谢他给她们寻了一条养家的门路。
东郡的好多人都管这种馍叫元耳馍,就是为了感谢他教会了他们蒸花馍。
阮锦不敢承受这荣耀,东郡人民的花馍本来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他还真不敢居功。
在这还算平静的生活之下,京城里却又涌起了一阵风云。
这次闹事的倒不是长兴侯,而是渊王的一名弟弟,当时被封为恭顺郡伯。
这位弟弟在渊王称王的时候还很小,所以没有受到夺嫡的波及,后跟着他母亲搬离了王宫,前往了他自己的封地。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弟弟却传来了谋反的消息,说他拥兵三万,欲在封地邑城称王。
阮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觉得渊王可真糟心,怎么处处都是事儿。
但他也操不了这个心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九个多月,马上就要生了。
只是这娃过于淡定,已经超了预产期三天,却还是没有要发动的意思,阮锦天天跑去九大夫新开的医馆内问他:“他怎么还不出来?急死我了,再不出来我就要把他拉出来了!”
九大夫满头黑线,安抚道:“别急别急,瓜熟蒂落,你着急也没用啊!再说,你脉象强劲有力,这孩子不想出来,可能就是想在你肚子里多待上一段时间罢了。”
阮锦就很急,倒也不是嫌弃他一直在自己肚子里待着,主要是船到港口了,他想去船上验收自己的战利品。
可他挺着个大肚子,趸船又无法靠案,他得坐小船上去看。
当然了,也可以用小船运下来,但若是慢慢运,那一船的货物就得运上个好几天,九大夫不许他去海边,他也只能焦急的等着。
九大夫安抚他道:“阿锦啊!你想想,就算你生完了,也还要在家做上一个月的月子。倒不如安心等着,我让那些人把你的货每样给你拿几样过来让你过目。”
阮锦消停了,安安静静的坐在家里等着。
谁料九大夫刚出门没一会儿,阮锦的肚子就开始一缩一缩的疼,身下还流出了鲜血。
他疼的扶住门框,心想不会这么寸吧?九大夫刚走他就要生了?
啊啊啊真的是,臭崽子也太不会看时候了!
阮锦扶着墙回到榻上躺下,虽然他没生过孩子,身为一个男人,他也没见过猪跑,但这些时日他是看过不少关于哥儿生产的相关书籍的。
一开始他还挺害怕的,俗话说,从哪里进去,就得从哪里出来。
一想到孩子要出来的地方,阮锦就担心那孩子会不会把自己的菊部地区给撑爆了。
好在哥儿的身体构造异于常人,生育不在话下,恢复能力也极强。
只是生的时候,阮锦才知道什么叫痛彻心扉,他用嘴巴咬住腰带,一边深呼吸一边给自己鼓劲,张口却喊了一声:“阿蛮,你在哪儿……我……我好想你……”
就这样,眼泪便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半年多的坚强,在此时溃不成军。
第100章
待到九大夫回来的时候,阮锦的孩子就已经露出头来了,吓的九大夫赶紧把身后那些人赶出去,关上门来认真给阮锦接生。
好在阮锦平常的学习能力够强,从一开始的慌乱,到后来慢慢的调整好状态,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他挂着眼泪,想着九大夫平常教他的呼吸法,脑子里想象着阿蛮将他搂在怀里的场景。
其实他一直以来都在想着阿蛮,从阿蛮离开的第一秒起,戒断反应就很痛苦。
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也不过是不想让朋友担心。
九大夫他们当然是明白的,就连小五义心里也清楚,都尽量不提起往事,不让他心里更难过。
会轮流过来陪他,让他身边一直有人,不让他感到孤独。
九大夫匆忙过来握住他的手,焦急的问道:“阿锦,你感觉怎么样?你别怕,胎位很正,孩子很顺,生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阮锦的眼角里噙着泪,应了一声道:“我……没事,就是……太他娘的疼了呜呜呜呜呜……”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生个崽要疼成这样。
此时的渊都,王宫里,渊夜昙的茶杯啪的一声,莫名掉到了地上。
太监刚要上前去捡,却被渊夜昙制止了,他上前捡起一方瓷片,瓷片却轻易的割破了他的手指,鲜血瞬间滴落到了地上。
大太监吓的赶紧叫太医,却又被渊夜昙给制止了,他看着手指上一滴一滴滴落下来的鲜血,眼中露出了疑惑之色。
虽然太监们一直都知道,这位的精神状态一直有问题,这会儿也不知道又发什么疯,竟然割手指玩儿。
大太监摸不清,便转头让小太监去叫了端阳公主过来。
很快,端阳公主便快步走进了天行殿内,看到了渊夜昙手上的一条血道。
但她并没有过于担心,因为这点伤口对于经常把自己扎成筛子的渊夜昙来说连小点心都算不上。
只是他这个状态,让端阳公主有些疑惑,当即上前问道:“阿弟,你怎么了?”
渊夜昙手上拿着那张瓷片,眼中的迷惑更甚,他说道:“阿姐,我忽然有些心慌,忽然……很担心一个人。”
端阳公主第一次见到自家阿弟这个状态,她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从前的阿弟仿佛一具冰冷的尸体,自从他从血尸山回来,整个人就失去了所有的活气,思想和行为也不能以常人的逻辑来看。
今天他却对自己说,他在担心一个人。
端阳公主的第一感受是开心,便问道:“担心谁?是……你在东南郡桃花县时认识的人吗?”
渊夜昙却捂住了脑袋,眼神里漫上痛苦之色,他用力摇着头,说道:“我不知道,我不记得!可是……我心里突然好疼,我……我担心他出事了。阿姐……阿姐你帮我找找他好吗?你帮我……找找他,他……他现在在哪里?”
说着他忽然踹翻了满是奏疏的桌案,哗啦一声书卷洒了一地,宫地太监也跪了一地。
端阳公主上前去扶他,嘴里答应的:“好,好的,我现在就去帮你找。阿弟你别着急,我们慢慢找,一定能找到他的。”
渊夜昙的眼睛却变的赤红一片,低低的开口道:“出去!都给本王……出去!”
后面这个出去,几乎是嘶吼出来的,这一情形天行殿侍奉的宫人再清楚不过,这位王上每月一次的发疯时间又要到了。
从前发疯最多一天左右,最近却疯得更厉害了,一连封殿三天,任何人来了都不好使,都被黑羽卫拦在外面。
端阳公主赶紧组织宫人撤退,把门窗都封好,独留渊夜昙一个人在殿内。
他行尸走肉一般的把自己关进寝殿内的暗室,暗室内有一个无比坚固的铁笼,那是他在发病时的囚室。
囚室的暗格里有数根长约三寸的钢针,那是他失去理智时,强行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刑具。
把一根钢针扎入臂膀,渊夜昙的大脑清醒了一分,他努力的回忆着一些事情,却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想起一个名字:阿锦。
他开口念出那个名字:“阿锦……阿锦是谁?他……他是谁?我……我是在担心他吗?”
鲜血顺着臂膀缓缓流了下来,流入布满血腥气的地砖内,他却始终记不起来,阿锦究竟是谁。
东郡临海,随着一阵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九大夫终于松了口气。
他仔细的将刚出生的小婴儿洗净擦干,包进了柔软的小襁褓中,抱给了虚弱的阮锦看。
生的还算顺利,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不到三个时辰,阮锦的精神状态也还好,虽然刚刚疼的要死要活,生完后却并没有感觉太大的不适。
就是有些虚弱,大概是消耗了太大的元气。
九大夫抱着软绵绵的小婴儿,对阮锦道:“快看阿锦,这是你的孩子,白嫩嫩的还很干净,高鼻梁双眼皮,长大了一看就很漂亮。”
阮锦虚弱的搂过小婴儿,失血的唇角勾了起来,他垂首在小婴儿的唇角亲了一口,第一句话竟是:“长得好像阿蛮啊!”
九大夫也发现了,这也是他最担心的情况,这孩子长得像阿蛮,以后阮锦每次看到他,又要忍不住陷入对阿蛮的想念里。
但阮锦说完这句话,便陷入了沉沉的昏睡,他太累了,生一个孩子比他想象中辛苦多了。
他觉得自己足足扛了五六个小时的大包才把小宝贝生下来,得好好的睡一觉才能恢复体力。
趁着这个时间,九大夫给豆沙包找了个合适的乳母,还给桃花县那边发了飞鸽传书,通知四儿他们阮锦喜得爱子,漂亮的小哥儿一枚。
看着阮锦的睡颜,再看看乳母怀里正在吃奶的阮豆包,九大夫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心想,如果阿蛮在这里,应该也高兴坏了吧?
可谁让他是渊王呢?
怎么偏偏就是渊王呢?
这世间是谁不好,非得是渊王,只要不是渊王,不论是谁,阿锦都能和他好好过日子。
可非得是渊王,他连幽国的联姻都不愿意去,更何况是更加诡谲莫测的渊王。
抱着已经睡着了的阮豆包,九大夫的情情郁郁,但看着这么可爱的孩子,他的唇角却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轻轻晃了晃道:“豆沙包,你爹爹这么辛苦生下你,长大以后可要好好孝顺他呀!”
一旁的乳母见状忍不住道:“家主一看就是个好父亲,小少爷也是生在了有福之家了。”
九大夫缓缓打出一个问号,他想解释我不是这孩子的父亲,但是想想算了,他也不是第一次被误会了。
但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被人误会好过豆沙包被人嘲笑没有父亲的好。
他把豆沙包放到婴儿床上,吩咐乳母道:“这段时间辛苦您,一定要照顾好这个孩子,工钱上不成问题。”
乳母一看就是个慈眉善目的,她自己的孩子刚一岁,为了养活其他孩子,便也只能断了奶。
可惜南越和幽国有联姻的先例,他逃了婚,本来幽国是不会放过南越的,可是幽国这边正和渊国打仗,根本顾不上联姻的事儿,这些年拖过去也就罢了。
阮锦点了点头,应道:“那倒也是,有一样东西,你倒是可以试着做一下。”
九大夫的眼睛又亮了起来,问道:“哦?什么东西?”
阮锦答:“麻沸散,说是用了以后,可以让人失去知觉。可以给刮骨疗毒之人减轻疼痛,或者让动小手术的人暂时失去知觉。”
“麻沸散?竟有如此神奇功效?那应该如何做呢?”
阮锦抿了抿唇,心想麻沸散的方子据说早就失传了,但他曾经看过相关的资料,便道:“曼陀罗花、草乌头、当归、川芎、白芷,这几位为主。可能还会有其余几味辅助药材,如天南星、茉莉花根、乳香等等,基本都是镇痛麻醉的作用。”
九大夫赶紧拿出了小本本,在本本上记录着,再看他用来记录的笔,竟是一根包着纸的圆形尖头墨条。
阮锦心想,不错不错,九大夫竟然做出了最早的铅笔。
麻沸散不是那么好研究的,阮锦便又画了一个简易的听诊器,应该也足够九大夫研究一段时间的了。
有了这两张方子,九大夫便天天不见人影了,到处去搜罗合适的药材和材料工具,本来就是个野人,这段时间跑的更像野人了。
阮锦则结交了一群东郡的大妈们,在家里教他们发面做馍头。
大妈的学的有模有样,东郡不愧为馍头大省,阮锦教会了她们,她们竟然还能举一反三,做出了很多漂亮的花馍。
阮锦心想他这是二把刀教了一把手,东郡的花馍可是全中原有名的!
但这也挺好,早早的让东郡的大妈们学会的蒸花馍,她们就可以创造出更多更漂亮的花馍了。
倒是带动了东郡的花馍产业,大街上有不少摊子摆起了花馍的招牌,竟还有人赚钱后给阮锦送来,说是感谢他给她们寻了一条养家的门路。
东郡的好多人都管这种馍叫元耳馍,就是为了感谢他教会了他们蒸花馍。
阮锦不敢承受这荣耀,东郡人民的花馍本来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他还真不敢居功。
在这还算平静的生活之下,京城里却又涌起了一阵风云。
这次闹事的倒不是长兴侯,而是渊王的一名弟弟,当时被封为恭顺郡伯。
这位弟弟在渊王称王的时候还很小,所以没有受到夺嫡的波及,后跟着他母亲搬离了王宫,前往了他自己的封地。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弟弟却传来了谋反的消息,说他拥兵三万,欲在封地邑城称王。
阮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觉得渊王可真糟心,怎么处处都是事儿。
但他也操不了这个心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九个多月,马上就要生了。
只是这娃过于淡定,已经超了预产期三天,却还是没有要发动的意思,阮锦天天跑去九大夫新开的医馆内问他:“他怎么还不出来?急死我了,再不出来我就要把他拉出来了!”
九大夫满头黑线,安抚道:“别急别急,瓜熟蒂落,你着急也没用啊!再说,你脉象强劲有力,这孩子不想出来,可能就是想在你肚子里多待上一段时间罢了。”
阮锦就很急,倒也不是嫌弃他一直在自己肚子里待着,主要是船到港口了,他想去船上验收自己的战利品。
可他挺着个大肚子,趸船又无法靠案,他得坐小船上去看。
当然了,也可以用小船运下来,但若是慢慢运,那一船的货物就得运上个好几天,九大夫不许他去海边,他也只能焦急的等着。
九大夫安抚他道:“阿锦啊!你想想,就算你生完了,也还要在家做上一个月的月子。倒不如安心等着,我让那些人把你的货每样给你拿几样过来让你过目。”
阮锦消停了,安安静静的坐在家里等着。
谁料九大夫刚出门没一会儿,阮锦的肚子就开始一缩一缩的疼,身下还流出了鲜血。
他疼的扶住门框,心想不会这么寸吧?九大夫刚走他就要生了?
啊啊啊真的是,臭崽子也太不会看时候了!
阮锦扶着墙回到榻上躺下,虽然他没生过孩子,身为一个男人,他也没见过猪跑,但这些时日他是看过不少关于哥儿生产的相关书籍的。
一开始他还挺害怕的,俗话说,从哪里进去,就得从哪里出来。
一想到孩子要出来的地方,阮锦就担心那孩子会不会把自己的菊部地区给撑爆了。
好在哥儿的身体构造异于常人,生育不在话下,恢复能力也极强。
只是生的时候,阮锦才知道什么叫痛彻心扉,他用嘴巴咬住腰带,一边深呼吸一边给自己鼓劲,张口却喊了一声:“阿蛮,你在哪儿……我……我好想你……”
就这样,眼泪便顺着他的脸颊流了下来,半年多的坚强,在此时溃不成军。
第100章
待到九大夫回来的时候,阮锦的孩子就已经露出头来了,吓的九大夫赶紧把身后那些人赶出去,关上门来认真给阮锦接生。
好在阮锦平常的学习能力够强,从一开始的慌乱,到后来慢慢的调整好状态,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他挂着眼泪,想着九大夫平常教他的呼吸法,脑子里想象着阿蛮将他搂在怀里的场景。
其实他一直以来都在想着阿蛮,从阿蛮离开的第一秒起,戒断反应就很痛苦。
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也不过是不想让朋友担心。
九大夫他们当然是明白的,就连小五义心里也清楚,都尽量不提起往事,不让他心里更难过。
会轮流过来陪他,让他身边一直有人,不让他感到孤独。
九大夫匆忙过来握住他的手,焦急的问道:“阿锦,你感觉怎么样?你别怕,胎位很正,孩子很顺,生起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阮锦的眼角里噙着泪,应了一声道:“我……没事,就是……太他娘的疼了呜呜呜呜呜……”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他,生个崽要疼成这样。
此时的渊都,王宫里,渊夜昙的茶杯啪的一声,莫名掉到了地上。
太监刚要上前去捡,却被渊夜昙制止了,他上前捡起一方瓷片,瓷片却轻易的割破了他的手指,鲜血瞬间滴落到了地上。
大太监吓的赶紧叫太医,却又被渊夜昙给制止了,他看着手指上一滴一滴滴落下来的鲜血,眼中露出了疑惑之色。
虽然太监们一直都知道,这位的精神状态一直有问题,这会儿也不知道又发什么疯,竟然割手指玩儿。
大太监摸不清,便转头让小太监去叫了端阳公主过来。
很快,端阳公主便快步走进了天行殿内,看到了渊夜昙手上的一条血道。
但她并没有过于担心,因为这点伤口对于经常把自己扎成筛子的渊夜昙来说连小点心都算不上。
只是他这个状态,让端阳公主有些疑惑,当即上前问道:“阿弟,你怎么了?”
渊夜昙手上拿着那张瓷片,眼中的迷惑更甚,他说道:“阿姐,我忽然有些心慌,忽然……很担心一个人。”
端阳公主第一次见到自家阿弟这个状态,她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从前的阿弟仿佛一具冰冷的尸体,自从他从血尸山回来,整个人就失去了所有的活气,思想和行为也不能以常人的逻辑来看。
今天他却对自己说,他在担心一个人。
端阳公主的第一感受是开心,便问道:“担心谁?是……你在东南郡桃花县时认识的人吗?”
渊夜昙却捂住了脑袋,眼神里漫上痛苦之色,他用力摇着头,说道:“我不知道,我不记得!可是……我心里突然好疼,我……我担心他出事了。阿姐……阿姐你帮我找找他好吗?你帮我……找找他,他……他现在在哪里?”
说着他忽然踹翻了满是奏疏的桌案,哗啦一声书卷洒了一地,宫地太监也跪了一地。
端阳公主上前去扶他,嘴里答应的:“好,好的,我现在就去帮你找。阿弟你别着急,我们慢慢找,一定能找到他的。”
渊夜昙的眼睛却变的赤红一片,低低的开口道:“出去!都给本王……出去!”
后面这个出去,几乎是嘶吼出来的,这一情形天行殿侍奉的宫人再清楚不过,这位王上每月一次的发疯时间又要到了。
从前发疯最多一天左右,最近却疯得更厉害了,一连封殿三天,任何人来了都不好使,都被黑羽卫拦在外面。
端阳公主赶紧组织宫人撤退,把门窗都封好,独留渊夜昙一个人在殿内。
他行尸走肉一般的把自己关进寝殿内的暗室,暗室内有一个无比坚固的铁笼,那是他在发病时的囚室。
囚室的暗格里有数根长约三寸的钢针,那是他失去理智时,强行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刑具。
把一根钢针扎入臂膀,渊夜昙的大脑清醒了一分,他努力的回忆着一些事情,却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想起一个名字:阿锦。
他开口念出那个名字:“阿锦……阿锦是谁?他……他是谁?我……我是在担心他吗?”
鲜血顺着臂膀缓缓流了下来,流入布满血腥气的地砖内,他却始终记不起来,阿锦究竟是谁。
东郡临海,随着一阵嘹亮的婴儿啼哭声,九大夫终于松了口气。
他仔细的将刚出生的小婴儿洗净擦干,包进了柔软的小襁褓中,抱给了虚弱的阮锦看。
生的还算顺利,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不到三个时辰,阮锦的精神状态也还好,虽然刚刚疼的要死要活,生完后却并没有感觉太大的不适。
就是有些虚弱,大概是消耗了太大的元气。
九大夫抱着软绵绵的小婴儿,对阮锦道:“快看阿锦,这是你的孩子,白嫩嫩的还很干净,高鼻梁双眼皮,长大了一看就很漂亮。”
阮锦虚弱的搂过小婴儿,失血的唇角勾了起来,他垂首在小婴儿的唇角亲了一口,第一句话竟是:“长得好像阿蛮啊!”
九大夫也发现了,这也是他最担心的情况,这孩子长得像阿蛮,以后阮锦每次看到他,又要忍不住陷入对阿蛮的想念里。
但阮锦说完这句话,便陷入了沉沉的昏睡,他太累了,生一个孩子比他想象中辛苦多了。
他觉得自己足足扛了五六个小时的大包才把小宝贝生下来,得好好的睡一觉才能恢复体力。
趁着这个时间,九大夫给豆沙包找了个合适的乳母,还给桃花县那边发了飞鸽传书,通知四儿他们阮锦喜得爱子,漂亮的小哥儿一枚。
看着阮锦的睡颜,再看看乳母怀里正在吃奶的阮豆包,九大夫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心想,如果阿蛮在这里,应该也高兴坏了吧?
可谁让他是渊王呢?
怎么偏偏就是渊王呢?
这世间是谁不好,非得是渊王,只要不是渊王,不论是谁,阿锦都能和他好好过日子。
可非得是渊王,他连幽国的联姻都不愿意去,更何况是更加诡谲莫测的渊王。
抱着已经睡着了的阮豆包,九大夫的情情郁郁,但看着这么可爱的孩子,他的唇角却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轻轻晃了晃道:“豆沙包,你爹爹这么辛苦生下你,长大以后可要好好孝顺他呀!”
一旁的乳母见状忍不住道:“家主一看就是个好父亲,小少爷也是生在了有福之家了。”
九大夫缓缓打出一个问号,他想解释我不是这孩子的父亲,但是想想算了,他也不是第一次被误会了。
但这倒也不是什么坏事,被人误会好过豆沙包被人嘲笑没有父亲的好。
他把豆沙包放到婴儿床上,吩咐乳母道:“这段时间辛苦您,一定要照顾好这个孩子,工钱上不成问题。”
乳母一看就是个慈眉善目的,她自己的孩子刚一岁,为了养活其他孩子,便也只能断了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