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但省里那人停下手头的工作,还真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这确实是长山县机械厂交上来的。
总工程师眉头皱起来,努力回想半天,也没想起当初特殊原因,有哪位是被下放到了长山机械厂。
而且还是那个问题,经费呢?换个系统都要省里拨款的地方,哪来的经费搞这些?
总工程师着实想不通,但还是对省里那人道:“理论上看着可行,但到底能不能行,还得看实物。”
如果是在以前,这事肯定不用他管,省里自然有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
但科学技术委员会70年就被取消了,到现在也没有恢复,他想了想,“我组织几个人过去看看吧。”
都已经找到他头上了,报告他也看过,确实有点想知道这个到底可行不可行。
而且静液压主打的就是低能耗,高灵活性,很适合用于拖拉机,他们厂之前其实也弄过一批。
只不过弄得少,主要还处在试用阶段,农业拖拉机也不需要低温作业,所以没像集材50一样出事。
他回去就跟厂里说了此事,又专门点了之前去过长山那个工程师,“小谢,你是负责液压系统的,你跟我走一趟。”
一共叫了三个人,组了个检验组,其中还有他们厂专门试开拖拉机的拖拉机手。
长山县那边,瞿明理收到消息,也把之前改系统时从外市请那位唐师傅又请了过来,一起试验。
长山机械厂研发能力有限,一直以来都是以生产固定配件为主,哪来过这么多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
一听说要来人,全厂上下全行动起来,几位领导更是把其他事先推到一边,专门接待检验组。
相比之下倒是祁放这个当事人最淡定,只在检验组来的前一晚,拥着严雪出了半天神。
严雪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也不说话,两人静静靠在一起,第二天祁放收拾一新去了单位。
东西一上手,两位拖拉机手就觉察出了不同,尤其是开惯了老集材50的那位唐师傅。
这台经过祁放改装的新集材50起步显然要更快,噪音也比老集材50要小。
怕对比不够准确,长山本县那位老拖拉机手也来了,一见也有些意外,“起步快了不少。”
同样是静液压系统,当初那一批可没有这效果,单这一点,祁放这个显然就要比当初那个强。
而且这台县里已经试验过一阵,并没有出现不耐低温的情况,至少稳定性也是过关的。
几个工程师看过报告,倒是了解得更多,“减了几个控制阀,能量传递过程中损耗更小了。”
“按理说闭式回路本就比开式回路反应快,之前那个并没有发挥出来。”
“机器好像也比之前的灵活,”有人问长山县那位老拖拉机手,“集材50以前没这么灵活吧?”
“没有。”老拖拉机手回得十分实诚,正在试开的唐师傅感觉还要更明显,甚至都有些不适应了。
明明是已经开过七八年的老机器,很多部件都有磨损,上手却比新机器灵敏度还要高。
有时候他根据经验,觉得还要加大一些,机器却轻轻松松就过去了,反而让他觉得没有以前的好控制。
不过这主要是不适应的原因,要是开习惯了,效率绝对比以前的更高。
还有牵引力,竟然也提升了一些,拖动另一台机器时,能明显感觉到比以前轻松。
唐师傅从拖拉机上下来的时候,表情颇为复杂,尤其多看了眼那个静静站在一边的年轻人。
上次用静液压的配件改液压,他就觉得很惊讶了,没想到这次不是改,性能竟能提升这么多。
省拖那位因为是专门做测试的,除了感觉,还报出了相对精确的数据,“性能确实提升了不少。”
这就让人很振奋了,国内在工程机械上的技术已经停滞了许多年,最大的突破也只是提升提升马力。
但提升马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会加大能耗,所以生产集材50的松拖68年就研发出了80马力的集材80,却一直没有投入生产。
祁放这个静液压系统就不一样了,在同等马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了性能,绝对是一项巨大的技术突破。
众人看过测试,立马就借机械厂的地方开了一个探讨会,将一些还搞不太懂的地方一一向祁放问询。
祁放对答如流,甚至都没有看一眼资料,显然那些复杂的理论精确的数据全都装在他脑子里。
省拖的几位工程师边听边点头,还有人记起了笔记,机械厂的人听着就有些费劲了,很多东西根本听不懂。
散会的时候,洪师傅忍不住跟人感慨:“还是得多读书,多学习啊,人家这脑子转得确实快。”
也就下面什么都不知道的嚷嚷着读书无用,他们这些搞技术的哪个不得多学点东西?
省拖的工程师这边,散会后也一时难以平静,尤其是专做液压系统的谢工程师。
这个项目已经叫停好多年了,没想到有一天居然能研发成,还不是哪个研究所研发成的,而是一个机械厂的小工程师。
而且一度被批判为无用的东西竟然能提升这么多性能,这哪里是无用?分明非常有用。
省拖的总工程师沉吟半晌,“这个要做大规模实践测试,你们县恐怕没这条件,把人借到我们省拖来吧。”
机械厂毕竟只有生产配件的能力,不像省拖,每年都能生产上万台拖拉机。
如果后续测试没问题,对于省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可以跟厂里申请,专门拨点人手和资金来做。
别说东西是祁放一个人研究出来的,机械厂根本没参与。就算参与了,他们也确实支撑不起后续的测试,自然没话说,很快借调祁放到省拖的通知就传了下来。
祁放回去和严雪说:“我这次去,可能要挺长时间才能回。”毕竟省城离长山有些远,一来一回要一天多。
严雪只是弯起眼,“那你离为老师正名不是更近了一步?”听得祁放拥了她,半晌都没说话。
虽说祁放不知道,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再等个几年苏常青同样会平反。
但只是偌大平反名单中毫不起眼的一个,还是被人以郑重的态度重新翻案,他一定更想要后者。
严雪把头靠在了祁放怀里,“你去吧,我在家等着你,等着你和老师的好消息。”
第二天,祁放乘火车去往省城,一到省拖,立即马不停蹄投入工作。
首先是调整配件,针对省拖的拖拉机专门设计一套静液压系统,接着就是大量的实践。
六月里第一次优化发动机和液压泵的匹配,把油耗的降低提升到15%。
七月里进行第二次优化,油耗的降低提升到18%,并针对部分配件进行微调。
一直到八月份,祁放才终于抽出几天时间,可以回家看看,一进门就见严雪和严继刚正拎着东西往外走。
他意外,看得严继刚有些不好意思,“姐姐帮我找了个工作,在澄水林业局中学教英语。”
严继刚今年高中毕业,祁放也记得,还想回来问问此事,没想到严雪动作这么快,已经找好了。
“恭喜。”他先和小舅子说了句,想想又回屋放下东西,“我也去送送。”
人和姐弟俩一起出了门,还把手里一支钢笔递给了严继刚,“在省城给你买的。”
严继刚一看,就知道和自己平时用的一块多钱的不一样,脸有些红,“是不是很贵?”
钢笔是英雄牌比较好的型号之一,十几块钱一支,以这年代的工资水平来说,还真的不便宜。
祁放却是专门买给严继刚的,“拿着吧,你现在参加工作了,可以用点好的。”
严继刚也就道谢接过,走到长途汽车站点,劝两人回去,“我自己能行,姐姐姐夫你们就不用送我了。”
才十八虚岁的少年,倒做得十足大人样,还看着严雪似乎想说什么,看看祁放又咽了回去。
祁放只当是姐弟俩之间的私房话,也没多问,等看着小舅子上了长途汽车,随着车子渐行渐远,才和严雪回去。
二老太太正在堂屋收拾东西,一见两人进来说:“腐乳就剩一块了,你俩在家,我出去买点。”
人就要往外走,被祁放接过了罐头瓶,“我去吧,奶奶您歇着。”
老太太小脚不方便,一般这种出去买东西的事都是他跟严雪去,家里平时也不怎么吃腐乳这些。
祁放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又说不太清,买完东西回去,又碰到祁严遇玩完从外面回来,看到他一阵闹腾。
直到晚上吃完饭,看着平时不怎么爱吃腐乳的严雪就着干粮一口气吃了一块半,他才有时间单独跟严雪说话。
正要抱上去,人就被严雪用手抵住了,严雪和他保持着一定距离,“你动作轻一点。”
祁放一开始还没搞明白,闻言下意识蹙眉,“你身体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