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这边姐弟俩有条不紊复习着,金川林场那边,严雪还让周文慧也通知了下刘春妮,怕那边没通知到位。
  还好宁书记这人当副手的时候不声不响,当上书记后工作却做得很仔细,特地用大喇叭广播了好几遍,力求全林场的人都能知道。
  刘春妮已经跟家里商量过了,准备报考师范学校,继续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很快报名正式开始,严雪跟严继刚全都准备好了材料,也考虑好了要报考的院校。
  其实后来很多人都不知道恢复高考是1977年,还以为是1978。严雪倒是知道,却没想到这时候竟然是考前报志愿。
  不是考后出了分数报,也不是考后出了答案估分报,而是考试之前就要填报好。
  没有任何参考,全凭对自己成绩的估算,还要再加上一点运气,稍有差池便会和大学失之交臂。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高考停了十年,国家急缺人才,这场考试力求效率,自然是怎么快怎么方便怎么来。
  严继刚不做他想,报了外国语学院的英语系,全部五门文化课考完后,还要参加一门外语加试。
  严雪却是斟酌过后,才报了燕大的生物系。
  木耳的人工栽培搞了这么多年,也把她搞出了一些兴趣,她想看看还能学到什么。
  当然在她印象里,食用菌的人工栽培应该属于农大,但这时候的农大还叫农机学院,看名字就知道,主要研究农用机械的。
  这时候各院校的学科也都很基础,没像后来分那么细,甚至作为后来人人向往的两大顶尖学府之一的清大,这时候都还没有生物系,着实让看到招生简章的严雪惊讶了下。
  报名结束,省里很快将考试时间定了下来,就在十一月月底,成为恢复高考后全国首个举办高考的省份。
  理科考场定在长山市一中,严雪和严继刚都在那边,只是分到了不同的班级。
  家里一下子要去两名考生,其中一个还是孕妇,连中心的人都觉得不放心,专门让司机开了车来送。
  其实对于严雪要考大学这事,很多人都觉得不理解,毕竟考大学就是为了找工作,严雪又不是没有工作。
  严雪只和亲近这些人说了实话,“时代在进步,人也要进步,只有努力往前走,才不会被时代甩下。”
  就像这些菌种,如果不加入新东西,甚至重新开始培育,几代之后就会彻底退化,逐渐被淘汰。
  环境会变,政策会变,如今认知里的一切都有可能会变,只有学到手里的本事不变。
  别管别人是否听得进去,严雪是揣着她家第二个崽去考试了,她家第一个崽,还有两个崽的爸爸一起去送的。
  就还挺别开生面的,不管是挺着大肚子进考场,还是被自家崽和崽他爸送考。
  这要是放严雪上辈子那会儿,随便一条都够上热搜了,这时候还好,但是孕妇进考场一样万众瞩目。
  严雪进去这一路,就被人看了一路,检查准考证时,连监考老师都多看了她好几眼。
  她没管别人的目光,卷子一发下来,就将整颗心都沉在了上面。
  两辈子了,她终于如愿以偿坐在了高考的考场里……
  第121章 知遇
  这场停了十年首度恢复的高考真的是很效率,筹备快,考得快,出分下录取通知书都很快。
  十一月底考完,十二月中旬分数就下来了,学校收到后,还往严雪这里打了个电话。
  主要是考得太好了,严雪在长山又大小是个名人,学校干脆主动给她报了喜。
  严雪收到后,又往严继刚学校打了个电话,通知弟弟分数下来了,顺便问问严继刚考得怎么样。
  结果严继刚也正准备跟她报喜,他考了346分,比学校的第二名高出了足足60多分。
  这一届高考满分只有400分,文科考数学、语文、政治加上史地,理科考数学、语文、政治加上理化。
  严继刚已经毕业有段时间了,又只复习了一个月,在这普遍不重视学习的年代里,考得绝对不低。
  这一点从他明显雀跃的声音里也能听出,剩下唯一会有影响的就是英语了,他的水平也比同届的其他人高很多。
  严雪跟弟弟道了句恭喜,听得严继刚平复了一下情绪,赶紧问她:“姐你呢?考了多少分?”
  严雪因为已经毕业有段时间了,怕考不好,提前几个月便开始复习,分数比严继刚还要高一些。
  她考了362,数学语文和理化考得都不错,政治稍微差了点。
  但她是占了先机,其他人都是扎扎实实凭本事考出来的,她也没什么好骄傲,就没到处宣扬。
  可就算不宣扬,该知道的还是知道了,瞿明理还帮她打听了下省里整体的分数,跟她说应该能考上。
  果然一月份通知书下来,她和严继刚都收到了,夹在信封里非常简洁朴素的一张纸。
  纸上只有基础录取信息和报到截止日期,然后是委员会的公章,不过随信倒是还有一份入学须知,写了需要准备的东西。
  首先是户口,然后是粮油关系的转移证明,还要带上15天的全国通用粮票和一本领导人选集。
  虽然年代不同,样式也不同,严雪拿在手里,还是感觉眼眶一阵发酸。
  她盼这一张通知书盼了多久?两辈子,两个时空,两段人生交错的梦里梦外。
  每每梦里得偿所愿,梦外怅然若失,又不敢表现出来,还要拿笑脸去迎接顾客,照顾爸爸。
  她将上面的字一个一个又读了一遍,突然感觉有只手落在了头顶,又动作很轻地揉了揉,是祁放。
  男人低眸看着她,在这满室欢喜中只看着她,像是能明白她此刻所有感触。
  也只有他知道她那深埋心底的遗憾,想着要帮她弥补遗憾,帮她填补缺失,抚平伤口。
  严雪又笑了,眼睛弯弯的比任何一次都要亮,像是有星星在闪耀。
  严家一下子出了两个大学生,哪怕没宣扬,两人的分数在那里,周围人还是很快都知道了。
  而且严雪考上了,要去燕京念大学了,也就意味着她要离开培育中心,离开长山了。
  这次和从金川调到县里不一样,走得远,是真的可能以后都见不到,众人既为她高兴,又油然而生一种不舍。
  但再不舍,年底最后一次会开完,严雪还是收拾了东西,将辞职信递到了瞿明理面前。
  “我还在想要推荐你去工农兵大学,你倒是自己考上了。”瞿明理看着感慨。
  八年多过去,岁月也在这位书记脸上留下了痕迹,让他除了温和,更多透出的是沉稳和从容。
  严雪笑起来,“都一样的,以后培育中心就只能请瞿书记多费费心了。”
  “那肯定,我已经跟省里打了申请,要把木耳栽培作为咱们长山市的特色产业。”
  瞿明理给她透了个口风,说完又看着那封辞职信,“你都要走了,这回没什么计划书要给我?”
  显然是在开玩笑,严雪也就笑着道:“没了,像扩大产量、销往省外这种事,就看下一个经理的了。”
  其实是有的,只不过想拿出来,得等到改革开放以后,现在还有些早。
  就是不知道瞿明理到时候还坐不坐在这个位置上了,如果不在,又能不能找到可信的人接手。
  但长山是他的根基与起点,相信他跟她一样,也会念着这点香火情,对这片土地照拂一二。
  也希望这片土地,这些林场,在拥有了更多产业之后,能熬过将来的采伐转营林,能有新的可能和开始。
  公事都谈完,这段合作多年又合作愉快的上下级关系也就告一段落了,但两人还有着不错的私交。
  瞿明理笑容和煦,“你这一上大学,祁放也要跟着走了吧?之前省拖还一直想调他到省里去。”
  科学大会的通知早就下来了,已经确定将于3月18日举办,届时祁放将随省里的代表队一起参加。
  省拖不清楚这边的情况,还一直想把人挖过去,但祁放拒绝,倒不单纯是为了跟严雪一起走。
  严雪没有瞒着瞿明理,“不是发通知研究生的招生明年也要恢复了,他想报考中科大研究生院。”
  祁放蹉跎了十年,虽然成功将静液压系统完善,但仍只是本科学历,想独立做项目并不容易。
  没有了原书中吴行德盗取老师的研究成果,没有不顾一切只为复仇,他深思熟虑过后,还是决定继续深造。
  正好随着高考的恢复,研究生的招生也被提上了日程,只是时间紧,将77年的招生和78年的合并在了一起。
  如今各校的研究生院都在重新建立,,第一个批准成立的就是中科大研究生院。
  中科大研究生院隶属中科院,由中科院亲自制定学习内容,在如今这个年代,比清大、燕大的研究生院科研实力更强。
  严雪觉得挺好的,机械是祁放的热爱,他能够继续深造,继续单纯地热爱着,总比把热爱变成了复仇的工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