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后妈统管全家 第15节
  “退不退?”
  张翠花没想到郑爱国这么倔,让他退个货,死活不退,“买点粮食、肉,多好,买这也没啥用啊。”
  郑冬梅跟着老爹在厨房忙活生火做饭,闻言悄悄探头看了眼,眼睛盯着桌上放的裙子。
  怎么会没用呢,多好看的裙子啊。
  “国营商店,不退不换。”
  憋了半天,郑爱国憋出这么一句话。
  “这么说,你同意退换,只是商店不退?”
  张翠花抓住重点,一把收起裙子,“你后天的火车吧?正好明天还自行车,我跟着你去县城。”
  退不了还能卖出去,就不信没人买。
  第二天一早,大家都起来吃饭,就剩郑爱国在屋里睡觉,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张翠花洗漱完就开始‘哐哐’敲门,“郑爱国你装什么睡,起来吃饭。”
  屋里的郑爱国捂着耳朵翻了个身,他就想给自己媳妇买条裙子,咋就这么难呢。
  他挑了半天才挑中这条最好看的。
  带着点怨气,不吱声,郑爱国直接把门打开,想用平静的怒火吓退张翠花。
  “嘶!”
  却被一拳砸在鼻子上。
  张翠花收回敲门的手,恶人先告状,“你咋忽然出来,也不应声。”
  她都想用脚踹门了,幸亏脚没下去,不然他得疼的窜上天。
  鼻子发酸,那一拳真是老实在了。
  揉着鼻子去洗脸,碰上郑建军,呲牙列嘴的对他笑,“大哥,挨揍了?嘻嘻。嗷!”
  “大哥你怎么也打人!”
  郑爱国踢了郑建军一脚,觉得心情好多了,由此可见痛苦是可以转移的。
  吃完饭,骑车去县城,先还了自行车,然后直奔国营商店。
  等到了门口,俩人对视一眼。
  “你咋没和我说现在商店开不了门?”
  “我也不知道,以前走路来,又没大早上到过。”
  为了让他们趁早来县城,姜韵宜做饭做的早,再加上骑车来的,现在才七点多。
  给路过的人打听了一声,说是八点半才开门。
  “算了,我也不骂你了,你就没办过几件靠谱的事。”
  长叹一口气,张翠花把手里的裙子塞郑爱国怀里,“走吧,逛逛县城。”顺便看看黑市在哪呢。
  等到越走越偏,郑爱国回过味来。
  翠花不会是想找什么见不得人的买卖地址吧?
  “能有多见不得人?”
  张翠花阴恻恻的声音出现,郑爱国才知道他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了。
  第13章
  “就是,就是……”
  郑爱国心里一堆话,等正经说话,又开始打磕巴,尤其是现在还心虚。
  恰巧他们路过一条深长的小巷子,进出的人神色匆匆,多数挎着篮子背着筐,上边还罩着块布料。
  有的鼓囊有的篮子空荡荡,脸上大都带着笑。
  一看到这,张翠花立马转移了注意力,放了郑爱国一马。
  推推他胳膊,“走,进去看看。”
  “可这是黑市啊。”
  郑爱国不情不愿,把怀里的裙子抱得很紧,“你不会想把裙子在这卖了吧。”
  张翠花还真有这个想法,不过看郑爱国脸上的不舍,难得琢磨了一下。“要是一会能弄到布票,就不卖了。”
  反正她也不是可惜那两块钱,只是觉得花几尺布票给她买她不想穿的衣服,有点可惜。
  走近巷子,看到一个探头探脑的小青年,蹲在巷子口那,仔细观察周围人员。一有生脸孔就盯着打量几眼,确定了什么,才转移视线。
  张翠花俩人就被他从头到脚着重观察了一遍,没发现有什么红袖章、小本本,这才放过。
  郑爱国被他探照灯似的视线看的皱眉,暗想:一看就不像个好人。
  莫名被掩在身后,张翠花没注意到郑爱国神情,还和他感慨呢。
  “还挺专业,连放哨的都有。”蛮有安全的。
  小伙子耳朵灵的不行,听到有人夸,立刻吹嘘起来。
  “是吧,全县城,就没比咱这东西更全的。便宜说不上,毕竟黑市就不是买便宜东西的地方。但是咱这有管理,有一说一,肯定没有坑蒙拐骗。”
  “你们管理不收钱?我看进进出出的也没人交摊位费。”
  不顾郑爱国拉着她往里扯的小动作,张翠花和小伙子蹲一排,偏头唠嗑。
  “收了管理费谁还来啊。”
  左右看了看,齐江歪着身凑近,小声嘀咕,“我跟你说,这叫发展市场,等大家都认准了,哎,再收也不迟。”
  齐江脸上笑的跟偷了油的老鼠似的。
  虽然他不知道啥叫发展市场,但老大懂啊。老大跟他们说,发展了市场,以后他们溜达溜达就能赚钱。
  还挺有经济头脑,张翠花夸了一句厉害,带着蹲着十分不自在的郑爱国往深里走。
  身后齐江还提醒了句,“多往里走,不常见的好货全在里边呢。”
  巷子外窄内宽,是个摆摊的好地方。
  刚进来两边全的蔬菜、鸡蛋之类的常见产品,往里走点开始有米面之类的粮食。大米基本没饱满白净的,都是泛点黄,掺点米糠、稻壳。
  摆的还
  挺成规模,卖一个东西的基本都在一块,看得出是费了心思组织的。
  卖布的比较靠里。大婶大娘们时刻注意巷子口,防着有红袖章进来。明显来这个黑市不久,不跟老手似的熟练。
  摊子上摆的全是有点灰扑扑的土布,没一块鲜亮的。
  有个大婶看见郑爱国怀里的小碎花裙子,热情的招呼他们,“你们也卖衣服吧,来这,婶子给你们腾块地方。”
  说着把自己的布往边上拢了拢,露出一块破包袱皮的小角,“你们放这,就不用自个拿着了,晾出来还能引人来买。”
  大婶盘算着,这稀罕货能帮自己吸引多少人,脸上笑的十分热情。
  其他大娘慢了一步,还蹲回去,继续守着自己的摊子。没空唠闲嗑,只想速战速决,遇见卖家早点卖完回家。
  郑爱国被她们这样一番动作搞得警惕心飞涨,悄悄看了张翠花一眼,避免她拽走自己手里的裙子去拿卖,抓的紧紧的抱怀里。
  好在张翠花没注意他,蹲下来摸那些土布。
  有点粗糙,但还行,起码日常穿不怕磨损,嘴里道:“我们不卖,就买点东西。你这布多少钱一尺?”
  见来了生意,大婶赶紧把自己的布摊开,让她仔细看。
  “两毛四一尺。”
  “你怎么不去抢。”路上张翠花问过郑爱国,国营商店好点的棉布才两毛八一尺,就是得要布票。
  这布虽然不要布票,可它没染色又硬板,真这么贵还不如自己整点麻绳编衣服。
  “你看看我这织的多均匀,比她们那边的好多了。”
  后半句话大婶说的小声,瞥了旁边摊位一眼就赶紧收回,然后继续推销自己的布料的好处,“还不要布票,哪找这么好的事。”
  “你旁边全是这种好事。”张翠花不接着她话说,催促道:“赶紧给个实心价,不然我转头就能买另一家。”
  “嘿,咱这一条街,布料都是一个价,你去问别人也没用。”
  大婶还挺得意,却被张翠花一句话说的动摇。
  “我一下买两匹,你说她们会不会答应便宜点?”
  新媳妇样式的人,砍起价来让人招架不住,“再说,这条街一个价,我跟去他家里拿货,还是一个价?”
  “两毛四,最低了,给别人就没这么便宜过。”大婶一副心如刀割的样子。
  “一毛二。”
  “不卖,不卖。”一毛二还不够辛苦的。
  看见大婶要翻脸,张翠花毫不心急,按下要走的郑爱国,“老实待着。”
  “……”
  “一毛八。”
  “两毛四顶天了,便宜一分都不卖。”
  这时旁边摊子有个人问价,摊主:“两毛。”
  说完还嘲笑似的瞥了大婶一眼。
  那人问完价走了,大婶火了,指着那个摊主的鼻子臭骂:“好你个不要脸的,是不是看准那人不买,故意给我捣乱呢?”
  “哎,我这布不好,哪能跟你似的卖那么贵。”合着是听见大婶说她坏话了。
  大婶理亏,不跟她计较,做生意要紧。
  转头就给张翠花降了一分,“两毛三,要你就拿两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