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133节
庞巧打断了她:“姐,快中午了。”
“大家忙活一早上,估计都饿了,是不是应该找个地方先吃午饭?而且这天太热了,要不要找个凉快点的地方,你们再聊?”
徐荷叶抬头看了眼天空,日上中天,果然到中午了。
她很快改变了主意:“阿巧,还好有你提醒我。”然后对两人道:“黄叔,盛叔,咱们先找家店吃饭吧。”
“吃完饭,咱们几个再找个地方商量一下接下来的新款风格。”她心里已经有一些想法,接下来都要和黄旺成交流。
“行。”忙了一早上,几人都饿了。
吃完饭,四人回到酒店,酒店有会客厅,可以借给他们谈事。
黄旺成将他们这段时间设计的图稿拿给徐荷叶,徐荷叶看完,不由得感慨,有的人真的天生就是吃设计这碗饭的。
黄旺成不像她,重活了一世,有记忆作弊,但他设计稿里体现的元素全都是未来一两年乃至一二十年依然流行的时尚元素。
极简设计,h版型,带帽,过膝增加保暖度,这样顾客即便不穿厚厚的绒裤依然能保持下身的温暖。
最重要的是,有新面料的加持后,新款羽绒服不必再为了增加保暖度而填充过多的羽绒,克服了市面上羽绒服普遍存在的臃肿问题。
徐荷叶点了点腰侧的位置,对黄旺成道:“黄叔,我觉得这里可以加一道工序。”
“加什么?”黄旺成左右看了看,始终觉得现在这个设计就足够经典大方,再加设计不免显得有些赘余。
“加一道猪鼻扣抽绳。”徐荷叶道。
“猪鼻扣抽绳?”
“对。”徐荷叶解释道,“冬衣为了包容度,普遍都会做成直筒版型,或者更宽松的状态。与此同时,便弱化了身体的曲线感。”
“如果能加一道抽绳,就可以通过猪鼻扣的位置调节腰围的松紧度。放开抽绳,衣服宽松舒适,慵懒随性。收紧抽绳,掐出腰线,自然而然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还有颜色,我看这次带过来的新面料,似乎设计了十来个颜色?”
盛宏点头:“有十二个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一个彩虹装不下。
徐荷叶将样布拿过来,挑挑拣拣,从中挑出四个颜色。
黑、灰、红、白,徐荷叶:“盛叔,暂时不要那么多颜色。有时候选择太多,反而不利于顾客做选择。”
“不过这四个颜色里,白色、灰色和红色都需要调整一下,白色换成米白色,灰色有些深,要浅一点,淡一点。红色的饱和度要降低,不要这么亮。现在这个红有点太扎眼了。”
“好。”盛宏点了点头。
徐荷叶又看向黄旺成:“黄叔你这边就根据这四个颜色设计新款。”
“整体风格以极简大方为主,但是细节方面可以做得更细致。比如我刚说的这个猪鼻扣,黑色羽绒服,你就可以给它搭配一个红色的猪鼻扣。红色衣服就可以用黑色扣子。
其他细节,比如门襟处的搭扣颜色,也要与你选择的猪鼻扣颜色一致,做到从上而下,都保持和谐统一。”
“不过我这里只是一个提议,具体怎么搭配,配色,就需要你们设计部来调整。”
“而且这几个颜色也可以做成男女同款。”极简基础款的羽绒服,大多数都是男女同款,只是码数大小略有区别。
“对了。”徐荷叶又想起一件事,后世知名的羽绒服品牌会把自己的商标做出来,缝到衣服上,既是装饰,也可以展示品牌。
“我觉得咱们的商标挺好看的,你们可以想办法把商标做出来,缝到主推款上。放在胸口或者手臂位置。做的好看点,精致点,既可以做个小装饰,又能让顾客一眼就能知道这是咱们品牌的衣服。”哪一天他们的衣服成了全国知名的品牌,衣服给顾客带去的就不只是温暖,还有高端的感觉,以及旁人的艳羡。
黄旺成点头,只觉得和徐荷叶聊过后,他的思路也变得更清晰了些。
聊完正事,四人又一起吃了顿晚饭,黄旺成和盛宏便退房去火车站,准备买票回扈城。
现在已经九月了,他们要赶紧回去把面料颜色调整好,还有新款也要设计出来。样衣做好了,可能还要调整版型,之后做大货,时间并不宽裕。
将两人送上出租车,徐荷叶觉得他们公司在京市这边也需要一个办公室,不用太大,起码谈事时有个去处。
这次都是自己人,不在乎那些外在的东西,下次见顾客,或者合作商,难不成也要把人带到酒店公用的会客室,在人来人往的情况下谈合作?
还有她身边也要再招个人,帮她处理一些琐事,传达消息。
第197章 央台广告
北方冬天来得似乎永远比南方早, 九月底,十月初,军训结束时, 南方还穿短袖短裤, 北方已经换上了厚实的外套长裤。
一个月后, 十一月,京市飘飘扬扬落下了一场大雪。
周日,立冬这天,下午, 南方女装驻京市分部,办公室里, 徐荷叶、庞巧, 还有她新招聘的助理文灵,三个人围着火炉, 一边看新闻联播, 一边吃火锅。
热乎乎的羊骨汤, 里头烫着土豆片、大白菜、海带结还有各种肉片儿。
徐荷叶夹了一块毛肚,放到翻滚的热汤里拎上拎下烫着, 心里还默数着一,二,三,四……都说毛肚最嫩, 烫个七八秒就能吃,超过十秒就失去了它鲜嫩脆爽的口感。
她正数着, 就听到文灵激动道:“老板,新闻联播快结束了。”
“结束了?”徐荷叶手一松,那块她小心翼翼烫的毛肚掉到了锅里, 在沸腾的热汤里翻滚几下然后沉到了汤底不见踪影。
她下意识放下筷子,看向电视机。徐荷叶旁边,庞巧和文灵也是同样的操作。
伴随着熟悉的新闻结束语,新闻联播很快结束,紧接着插播的是一条长达三十秒的羽绒服广告。
“买羽绒服就买南方,南方羽绒服,给你亲人般的温暖和陪伴。”徐荷叶下意识屏住呼吸,伴随着最后一声广告语播出,她才长吁一口气。
这是央视的第一支广告。
也是南方女装推出的第一支广告。
为了这则广告,徐荷叶动用了她能接触的所有人脉。
通过二婶何知君,徐荷叶结识了何家大舅何知节。然后在何知节的引荐下,徐荷叶认识了央台的台长杨胜广。
这个时候的央台,就像一个落魄的大户人家,看着光鲜,实则穷得掉渣,和住在皇宫吃糠咽菜没什么区别。
机房里,老旧机器嘎吱作响,摄像录着录着突然黑屏。播控室里偶尔冒烟,发工资和中彩票一样全靠运气,全靠杨胜广自己掏兜找补贴。
台里的工作人员都在琢磨着要不要去火车站找个角落摆摊卖茶叶蛋。
然而地方台播广告播得风生水起,广告费收得手软,台长们喝茶都喝得心安理得。只有央台,名头大,内里却快揭不开锅。
杨胜广也想在央台接广告,然而光是审批流程,就多得人想哭。等审批下来,申请在央视播广告的企业都倒闭了几批。
这支广告,走的就是一个先斩后奏。
为了减少纰漏,这支广告,是徐荷叶和杨胜广全程督拍的。
徐荷叶要保证广告画面、文案能凸显出南方羽绒服的优势,而杨胜广要保证画面以及文案的正确性。央台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脸面,央台播放的广告不能有分毫争议。
光是拍摄就用了足足半个月,前后期广告文案,与画面的顺序,逐字逐句,反复斟酌,最后才剪辑成这短短三十秒。
广告一经播出,徐荷叶心下松了一口气。
但她知道问题才刚刚开始。
央台总部台长办公室,电话线像是炸了锅,审核部的火气仿佛通过电话线传到了办公室。
“怎么回事?”
杨胜广摊开手中的账本,声音平静,直言:“央台快揭不开锅了。”
设备老旧得像80年代的收音机,补贴像冬天的暖气片,热得慢,还时不时罢工。没有这波广告,指不定哪天新闻联播突然黑屏。
审核部:“……”
第一炮已经打出去,接下来就看后续的反应了。
第二天周一,徐荷叶要去学校上课。下午六点,结束最后一节课后,徐荷叶抱着书就往校外跑。
文灵开着一台桑塔纳来学校门口接她,徐荷叶上了车,文灵一边开车,一边汇报今天京市各家店铺的销售额。
“老板,今天一天,京市八家店,进账了差不多一百万的营业额。扈城那边我还没来得及问。不过下午时,我和董会计通了个电话,那边同样忙得脚不沾地。”
“还有,京市这边的存货不多了,仓库里的货最多还能再卖一个星期。我联系了总厂那边,让他们调一些货过来。
另外,销售董经理给我打了电话,说有很多经销商看到咱们广告上留的电话,给厂里打去电话,问能不能做咱们的代理商,从咱们厂拿衣服去卖。
但问题是,总厂那边之前虽然备了货,不过因为没有预计到广告播出后效果能这么好。所以备的货不够多,不外销,光放咱们自己这么多家店卖也只能卖二十来天。
所以他让我问下您,经销商那边要不要拒绝了。”
徐荷叶想了想:“让我先考虑一下。”
“行。”文灵把注意力放到路上,车停后,两人走进办公室,徐荷叶将电视打开,新闻联播刚要结束。
蓝色背景下,两名正襟危坐的主持人整理着案台上的稿件。徐荷叶等了几十秒,新闻结束,随之而来播放的是他们南方女装的广告。
徐荷叶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看向文灵,就见文灵同样松了一口气。
广告没有被撤。
央台那边,杨台长顶住了审核部的压力。
他们的广告,能够如他们预期的那般播到年底。至于年后,这个黄金时间的广告档位,他们估计是想不到了。
好在三个月,足够让他们南方羽绒服的形象深入到全国人民心里。
有广告加持,接下来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徐荷叶回到办公室,让文灵把她今天记录下的一些问题都拿过来,然后开始给扈城那边打电话。
扈城,南方女装服装厂灯火通明。
段杰接到电话,连忙叫董福运,“经理,快过来,京市那边打电话过来了。”
“让荷叶等我一下。”董福运按住话筒,吩咐一声,然后对电话那头道,“赵老板,不好意思,我这边有点急事要去处理,我让手下的业务员和您联系。”
“没事没事,您先去。”赵老板很好说话道。
“谢谢,谢谢。回头我请您吃饭。”董福运说完,然后对着一个新来的业务员招了招手,“你来,和赵老板好好聊聊。”
董福运把电话拿给业务员,环顾一圈,二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有六座座机,每个座机旁都坐了两个业务员,一个接电话,一个记录信息。
徐荷叶进入另一间办公室,从段杰手里接过电话,“喂。”
“小舅。”徐荷叶道,“小舅,让咱们厂闻名全国的机会来了。”
挂断电话后,徐荷叶手脚都有些发抖。
她对董福运只有一个命令——不用担心销量,放开手脚去干。材料不够,去订;人手不够,去招。总之,要不惜一切代价接下这波流量。
“大家忙活一早上,估计都饿了,是不是应该找个地方先吃午饭?而且这天太热了,要不要找个凉快点的地方,你们再聊?”
徐荷叶抬头看了眼天空,日上中天,果然到中午了。
她很快改变了主意:“阿巧,还好有你提醒我。”然后对两人道:“黄叔,盛叔,咱们先找家店吃饭吧。”
“吃完饭,咱们几个再找个地方商量一下接下来的新款风格。”她心里已经有一些想法,接下来都要和黄旺成交流。
“行。”忙了一早上,几人都饿了。
吃完饭,四人回到酒店,酒店有会客厅,可以借给他们谈事。
黄旺成将他们这段时间设计的图稿拿给徐荷叶,徐荷叶看完,不由得感慨,有的人真的天生就是吃设计这碗饭的。
黄旺成不像她,重活了一世,有记忆作弊,但他设计稿里体现的元素全都是未来一两年乃至一二十年依然流行的时尚元素。
极简设计,h版型,带帽,过膝增加保暖度,这样顾客即便不穿厚厚的绒裤依然能保持下身的温暖。
最重要的是,有新面料的加持后,新款羽绒服不必再为了增加保暖度而填充过多的羽绒,克服了市面上羽绒服普遍存在的臃肿问题。
徐荷叶点了点腰侧的位置,对黄旺成道:“黄叔,我觉得这里可以加一道工序。”
“加什么?”黄旺成左右看了看,始终觉得现在这个设计就足够经典大方,再加设计不免显得有些赘余。
“加一道猪鼻扣抽绳。”徐荷叶道。
“猪鼻扣抽绳?”
“对。”徐荷叶解释道,“冬衣为了包容度,普遍都会做成直筒版型,或者更宽松的状态。与此同时,便弱化了身体的曲线感。”
“如果能加一道抽绳,就可以通过猪鼻扣的位置调节腰围的松紧度。放开抽绳,衣服宽松舒适,慵懒随性。收紧抽绳,掐出腰线,自然而然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还有颜色,我看这次带过来的新面料,似乎设计了十来个颜色?”
盛宏点头:“有十二个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一个彩虹装不下。
徐荷叶将样布拿过来,挑挑拣拣,从中挑出四个颜色。
黑、灰、红、白,徐荷叶:“盛叔,暂时不要那么多颜色。有时候选择太多,反而不利于顾客做选择。”
“不过这四个颜色里,白色、灰色和红色都需要调整一下,白色换成米白色,灰色有些深,要浅一点,淡一点。红色的饱和度要降低,不要这么亮。现在这个红有点太扎眼了。”
“好。”盛宏点了点头。
徐荷叶又看向黄旺成:“黄叔你这边就根据这四个颜色设计新款。”
“整体风格以极简大方为主,但是细节方面可以做得更细致。比如我刚说的这个猪鼻扣,黑色羽绒服,你就可以给它搭配一个红色的猪鼻扣。红色衣服就可以用黑色扣子。
其他细节,比如门襟处的搭扣颜色,也要与你选择的猪鼻扣颜色一致,做到从上而下,都保持和谐统一。”
“不过我这里只是一个提议,具体怎么搭配,配色,就需要你们设计部来调整。”
“而且这几个颜色也可以做成男女同款。”极简基础款的羽绒服,大多数都是男女同款,只是码数大小略有区别。
“对了。”徐荷叶又想起一件事,后世知名的羽绒服品牌会把自己的商标做出来,缝到衣服上,既是装饰,也可以展示品牌。
“我觉得咱们的商标挺好看的,你们可以想办法把商标做出来,缝到主推款上。放在胸口或者手臂位置。做的好看点,精致点,既可以做个小装饰,又能让顾客一眼就能知道这是咱们品牌的衣服。”哪一天他们的衣服成了全国知名的品牌,衣服给顾客带去的就不只是温暖,还有高端的感觉,以及旁人的艳羡。
黄旺成点头,只觉得和徐荷叶聊过后,他的思路也变得更清晰了些。
聊完正事,四人又一起吃了顿晚饭,黄旺成和盛宏便退房去火车站,准备买票回扈城。
现在已经九月了,他们要赶紧回去把面料颜色调整好,还有新款也要设计出来。样衣做好了,可能还要调整版型,之后做大货,时间并不宽裕。
将两人送上出租车,徐荷叶觉得他们公司在京市这边也需要一个办公室,不用太大,起码谈事时有个去处。
这次都是自己人,不在乎那些外在的东西,下次见顾客,或者合作商,难不成也要把人带到酒店公用的会客室,在人来人往的情况下谈合作?
还有她身边也要再招个人,帮她处理一些琐事,传达消息。
第197章 央台广告
北方冬天来得似乎永远比南方早, 九月底,十月初,军训结束时, 南方还穿短袖短裤, 北方已经换上了厚实的外套长裤。
一个月后, 十一月,京市飘飘扬扬落下了一场大雪。
周日,立冬这天,下午, 南方女装驻京市分部,办公室里, 徐荷叶、庞巧, 还有她新招聘的助理文灵,三个人围着火炉, 一边看新闻联播, 一边吃火锅。
热乎乎的羊骨汤, 里头烫着土豆片、大白菜、海带结还有各种肉片儿。
徐荷叶夹了一块毛肚,放到翻滚的热汤里拎上拎下烫着, 心里还默数着一,二,三,四……都说毛肚最嫩, 烫个七八秒就能吃,超过十秒就失去了它鲜嫩脆爽的口感。
她正数着, 就听到文灵激动道:“老板,新闻联播快结束了。”
“结束了?”徐荷叶手一松,那块她小心翼翼烫的毛肚掉到了锅里, 在沸腾的热汤里翻滚几下然后沉到了汤底不见踪影。
她下意识放下筷子,看向电视机。徐荷叶旁边,庞巧和文灵也是同样的操作。
伴随着熟悉的新闻结束语,新闻联播很快结束,紧接着插播的是一条长达三十秒的羽绒服广告。
“买羽绒服就买南方,南方羽绒服,给你亲人般的温暖和陪伴。”徐荷叶下意识屏住呼吸,伴随着最后一声广告语播出,她才长吁一口气。
这是央视的第一支广告。
也是南方女装推出的第一支广告。
为了这则广告,徐荷叶动用了她能接触的所有人脉。
通过二婶何知君,徐荷叶结识了何家大舅何知节。然后在何知节的引荐下,徐荷叶认识了央台的台长杨胜广。
这个时候的央台,就像一个落魄的大户人家,看着光鲜,实则穷得掉渣,和住在皇宫吃糠咽菜没什么区别。
机房里,老旧机器嘎吱作响,摄像录着录着突然黑屏。播控室里偶尔冒烟,发工资和中彩票一样全靠运气,全靠杨胜广自己掏兜找补贴。
台里的工作人员都在琢磨着要不要去火车站找个角落摆摊卖茶叶蛋。
然而地方台播广告播得风生水起,广告费收得手软,台长们喝茶都喝得心安理得。只有央台,名头大,内里却快揭不开锅。
杨胜广也想在央台接广告,然而光是审批流程,就多得人想哭。等审批下来,申请在央视播广告的企业都倒闭了几批。
这支广告,走的就是一个先斩后奏。
为了减少纰漏,这支广告,是徐荷叶和杨胜广全程督拍的。
徐荷叶要保证广告画面、文案能凸显出南方羽绒服的优势,而杨胜广要保证画面以及文案的正确性。央台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脸面,央台播放的广告不能有分毫争议。
光是拍摄就用了足足半个月,前后期广告文案,与画面的顺序,逐字逐句,反复斟酌,最后才剪辑成这短短三十秒。
广告一经播出,徐荷叶心下松了一口气。
但她知道问题才刚刚开始。
央台总部台长办公室,电话线像是炸了锅,审核部的火气仿佛通过电话线传到了办公室。
“怎么回事?”
杨胜广摊开手中的账本,声音平静,直言:“央台快揭不开锅了。”
设备老旧得像80年代的收音机,补贴像冬天的暖气片,热得慢,还时不时罢工。没有这波广告,指不定哪天新闻联播突然黑屏。
审核部:“……”
第一炮已经打出去,接下来就看后续的反应了。
第二天周一,徐荷叶要去学校上课。下午六点,结束最后一节课后,徐荷叶抱着书就往校外跑。
文灵开着一台桑塔纳来学校门口接她,徐荷叶上了车,文灵一边开车,一边汇报今天京市各家店铺的销售额。
“老板,今天一天,京市八家店,进账了差不多一百万的营业额。扈城那边我还没来得及问。不过下午时,我和董会计通了个电话,那边同样忙得脚不沾地。”
“还有,京市这边的存货不多了,仓库里的货最多还能再卖一个星期。我联系了总厂那边,让他们调一些货过来。
另外,销售董经理给我打了电话,说有很多经销商看到咱们广告上留的电话,给厂里打去电话,问能不能做咱们的代理商,从咱们厂拿衣服去卖。
但问题是,总厂那边之前虽然备了货,不过因为没有预计到广告播出后效果能这么好。所以备的货不够多,不外销,光放咱们自己这么多家店卖也只能卖二十来天。
所以他让我问下您,经销商那边要不要拒绝了。”
徐荷叶想了想:“让我先考虑一下。”
“行。”文灵把注意力放到路上,车停后,两人走进办公室,徐荷叶将电视打开,新闻联播刚要结束。
蓝色背景下,两名正襟危坐的主持人整理着案台上的稿件。徐荷叶等了几十秒,新闻结束,随之而来播放的是他们南方女装的广告。
徐荷叶脸上露出了笑容。
她看向文灵,就见文灵同样松了一口气。
广告没有被撤。
央台那边,杨台长顶住了审核部的压力。
他们的广告,能够如他们预期的那般播到年底。至于年后,这个黄金时间的广告档位,他们估计是想不到了。
好在三个月,足够让他们南方羽绒服的形象深入到全国人民心里。
有广告加持,接下来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徐荷叶回到办公室,让文灵把她今天记录下的一些问题都拿过来,然后开始给扈城那边打电话。
扈城,南方女装服装厂灯火通明。
段杰接到电话,连忙叫董福运,“经理,快过来,京市那边打电话过来了。”
“让荷叶等我一下。”董福运按住话筒,吩咐一声,然后对电话那头道,“赵老板,不好意思,我这边有点急事要去处理,我让手下的业务员和您联系。”
“没事没事,您先去。”赵老板很好说话道。
“谢谢,谢谢。回头我请您吃饭。”董福运说完,然后对着一个新来的业务员招了招手,“你来,和赵老板好好聊聊。”
董福运把电话拿给业务员,环顾一圈,二十来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有六座座机,每个座机旁都坐了两个业务员,一个接电话,一个记录信息。
徐荷叶进入另一间办公室,从段杰手里接过电话,“喂。”
“小舅。”徐荷叶道,“小舅,让咱们厂闻名全国的机会来了。”
挂断电话后,徐荷叶手脚都有些发抖。
她对董福运只有一个命令——不用担心销量,放开手脚去干。材料不够,去订;人手不够,去招。总之,要不惜一切代价接下这波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