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做研究的那四年无疑是痛苦的,可这痛苦之中,有过季一南最好的两年。
李不凡搬到他实验室附近的公寓里,除了需要外出工作的时候,很少会离开。
公寓虽然还是两室一厅,但只有一个房间在使用,另一个房间完全成了李不凡的工作间,堆满他的东西。
同时,据李不凡的心理医生所说,他的情况越来越稳定,几乎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了。
就连季一南也开始幻想,他顺利地在四年内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典礼上,几千人聚集的大会堂里,他和李不凡可能只待在一个角落。季一南捧着一束其实是送给李不凡的花,再和他说一次喜欢。之后李不凡会接受他的表白,他们就像现在这样永远生活在一起,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和完全不受打扰的生活。
可是变故又来得很快。
首先察觉李不凡的变化,是在季一南博士的第三年。
李不凡接的工作多了起来,时常连续几个星期出差,满身疲惫地回来。
他的单子一直很多,但为了好好休息,李不凡不会让自己太忙,突然的快节奏引起了季一南的注意。但只有这个证据又还不足以证明李不凡的生活有什么异常。
某天夜晚,大约是九点左右。季一南写论文写得失了神,才刚刚开始给自己准备晚餐,公寓的门忽然被人打开。
下午已经去机场,说要飞到A城的李不凡拿着一支玫瑰出现在门口,还被室外的雨淋得很湿。
虽然是夏天,但淋雨也不好受。季一南错愕片刻,走上前替他拿过行李,问他:“飞机延误了吗?”
李不凡摇摇头,表情好像是经过了一番调整,才控制得不是特别难看。
“可能最近太忙,我记错时间了,”李不凡无奈地笑了下,“我去了机场,才发现飞机是下周的。我走到机场外面给助理打电话确认时间,但是突然下雨了,回去的路上……”
李不凡举了举手里的花,塞给了季一南,“路过一个卖花的阿姨,我想虽然是我记错了时间,但总不能白来一趟,就买了一朵,送给你。”
季一南听完,先是心疼李不凡,之后就跟着他笑了笑。
“正好我的论文快结束了,这个星期还能多陪你,你要是不飞走,我们明天……后天,天晴的时候去湖边钓鱼散步好了。”
听到季一南的建议,李不凡好像觉得错过这一次飞机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小声地说了好,就进屋去换衣服。
季一南帮他把行李箱表面的水擦干,在等李不凡洗澡的时间,重新做了两人份的晚餐,把简单的沙拉改成色香味俱全的中餐。
等李不凡出来,刚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季一南把倒好的饮料推到他手边,委婉地问起李不凡最近为什么这么忙。
“我一直都很忙啊,单子多得吓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李不凡没看季一南,低头在吃菜,“最近休息好了,没什么事可以做,干脆多接一点,多赚点钱。
“而且你不觉得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小了一点吗?反正你博士快毕业了,等你毕业之后,也许我们可以买一个小公寓。”
看季一南停了筷子,李不凡又赶紧解释:“你别误会,如果到时候你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你。我们继续做室友也不是不可以。”
“我都听你的。”季一南说。
他沉浸在李不凡刚刚为他搭建的美妙未来里,再想到李不凡的忙碌时,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那种敏锐。
但可能是夏天慢慢过去,从季一南到威斯林顿以来天气最糟糕的一个秋天到了,李不凡的病情忽然急转直下,变得奄奄一息。
他不再睡在季一南的房间,在小客房里整理出一张床,每天被摄影器材和画板包围,除了吃饭和必要的沟通之外不再说话,比之前都沉默地度过一个格外漫长的郁期。
季一南察觉不对,某天等李不凡睡着,他潜进卧室,在他手机里装好了特意从朋友的实验室要来的定位软件。
现在想来,这个方式的确有不妥,但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代价,季一南虽然有所内疚,也并不后悔。
偷偷做完这一切,他在李不凡的床头坐了片刻。
在这个郁期,李不凡和季一南交流很少,季一南也会不习惯。哪怕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都能看见,但不和李不凡亲密,季一南也会想他,会觉得他们之间有距离。
这种距离感让季一南难受,可他不想给李不凡压力,只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和他靠得近一些。
安装定位软件后,季一南观察了李不凡很长一段时间。
郁期时他几乎不会出门活动,偶有几次走得较远,也只是到季一南学校外的小花园。他喜欢傍晚时到那边,步行速度远远低于正常走路的人,每每看到属于李不凡的那个小点移动,季一南都会想象他缩在衣服里慢慢散步的样子。
等走到花园里,李不凡会坐在离湖最近的长椅上,停留很长时间。
季一南的实验室离花园并不算远,偶尔他会看好时间离开,假装下楼与李不凡偶遇,再顺便和他牵着手回家。
观察了小半个月,季一南都没有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李不凡冒着大风的天气,打车去了离公寓很远的一个甚至有些危险的街区。
季一南不太放心,很快也跟了上去。
街区上游荡着无数的流浪汉,空气中似乎也漂浮着不同寻常的难闻气息。
当季一南到达的时候,李不凡正好从一家店铺走出来,很快又上了车。
季一南走到门边,从店铺的名字大概辨认这是一家收售二手的店铺。
他以为李不凡是来这里买什么东西的,进去问了以后才知道,他刚刚卖了一台相机。
季一南没来得及细想,就从老板那里买下李不凡卖掉的相机。那台相机很旧了,几乎是李不凡才上大学的时候买的,虽然型号有些过时,但也意味着李不凡的很多回忆。
很久之前,李不凡曾经和季一南说过,他觉得哪怕只是相机、画笔,这样看起来可以随手换掉的东西,还是代表了很多。
李不凡不会轻易就卖掉。
“他可能很缺钱吧,低价卖给我的,你要是想要,也低价买走好了。”老板大方地说。
季一南点点头,带着李不凡的相机走了。
心中的疑虑还没按下,几日后,季一南竟然发现李不凡挂出了好几副在学校时画的画,并且全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拍掉了。
李不凡很缺钱,他明确这点。
在没弄清楚的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前,季一南觉得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就是让李不凡先不要为钱的事情烦心。可他不想伤害李不凡的自尊,他不愿意告诉他一定有他的理由,季一南先腾出了手头空闲的所有钱,全部打进一张新的卡里,在一天晚饭时递给李不凡。
“之前你说毕业后想一起买房子,我后来想了想,也许那算是一种承诺,所以可能我也要做一点什么,”季一南说,“这是我的银行卡,你想用里面的钱做什么都可以。”
李不凡低着眼,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片刻以后,他才抬起脸,手指几乎有些发抖地摁住那张卡,又推回给季一南。
“不用……不要现在就给我。”
季一南没有拿卡,而是用掌心包裹住了李不凡的手背,轻声问他:“最近怎么了?你知道你什么都可以告诉我。”
“你知道你什么都可以告诉我”,当季一南说出这句话的时刻,他想起一个说远不远的瞬间。
在香格里拉的天女镜湖边,李不凡和他坦白自己的病。
这一次,李不凡却很敏锐,反问季一南:“你为什么觉得我有事呢?”
季一南心虚地移开视线,他不太擅长说话,要搪塞的时候也想了很久,最后只说出一个算不上借口的接口:“我关心你……”
“季一南。”李不凡换上稍重一些的语气,季一南才坦白:“好吧,为了保证你的安全,我……在你手机里装了一个定位软件。”
李不凡很震惊地瞪大了眼,似乎完全没有想过季一南有一天会做这样的事。看到李不凡的眼神,季一南反而很轻地笑了下,说:“怎么了?为了你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明明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也许在各种各样的小说里已经出现过几千几万遍,李不凡真实地听到,还是立刻就红了耳朵。
“你删掉。”他把手机递给季一南,季一南不接,他就站起来,走到季一南身边,牵起他很大的手,塞到掌心里。
“季一南,别让我说第二次。”
李不凡假装凶起来的时候,比平常可爱得多。季一南推拒了一会儿,又尝试说服他:“是为了你的安全,我们不说你的病,就说这里,这里比不了国内,本来就可能出现一些我们都没办法掌控的事情。”
李不凡搬到他实验室附近的公寓里,除了需要外出工作的时候,很少会离开。
公寓虽然还是两室一厅,但只有一个房间在使用,另一个房间完全成了李不凡的工作间,堆满他的东西。
同时,据李不凡的心理医生所说,他的情况越来越稳定,几乎可以正常地工作生活了。
就连季一南也开始幻想,他顺利地在四年内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典礼上,几千人聚集的大会堂里,他和李不凡可能只待在一个角落。季一南捧着一束其实是送给李不凡的花,再和他说一次喜欢。之后李不凡会接受他的表白,他们就像现在这样永远生活在一起,在异国他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和完全不受打扰的生活。
可是变故又来得很快。
首先察觉李不凡的变化,是在季一南博士的第三年。
李不凡接的工作多了起来,时常连续几个星期出差,满身疲惫地回来。
他的单子一直很多,但为了好好休息,李不凡不会让自己太忙,突然的快节奏引起了季一南的注意。但只有这个证据又还不足以证明李不凡的生活有什么异常。
某天夜晚,大约是九点左右。季一南写论文写得失了神,才刚刚开始给自己准备晚餐,公寓的门忽然被人打开。
下午已经去机场,说要飞到A城的李不凡拿着一支玫瑰出现在门口,还被室外的雨淋得很湿。
虽然是夏天,但淋雨也不好受。季一南错愕片刻,走上前替他拿过行李,问他:“飞机延误了吗?”
李不凡摇摇头,表情好像是经过了一番调整,才控制得不是特别难看。
“可能最近太忙,我记错时间了,”李不凡无奈地笑了下,“我去了机场,才发现飞机是下周的。我走到机场外面给助理打电话确认时间,但是突然下雨了,回去的路上……”
李不凡举了举手里的花,塞给了季一南,“路过一个卖花的阿姨,我想虽然是我记错了时间,但总不能白来一趟,就买了一朵,送给你。”
季一南听完,先是心疼李不凡,之后就跟着他笑了笑。
“正好我的论文快结束了,这个星期还能多陪你,你要是不飞走,我们明天……后天,天晴的时候去湖边钓鱼散步好了。”
听到季一南的建议,李不凡好像觉得错过这一次飞机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小声地说了好,就进屋去换衣服。
季一南帮他把行李箱表面的水擦干,在等李不凡洗澡的时间,重新做了两人份的晚餐,把简单的沙拉改成色香味俱全的中餐。
等李不凡出来,刚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季一南把倒好的饮料推到他手边,委婉地问起李不凡最近为什么这么忙。
“我一直都很忙啊,单子多得吓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李不凡没看季一南,低头在吃菜,“最近休息好了,没什么事可以做,干脆多接一点,多赚点钱。
“而且你不觉得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小了一点吗?反正你博士快毕业了,等你毕业之后,也许我们可以买一个小公寓。”
看季一南停了筷子,李不凡又赶紧解释:“你别误会,如果到时候你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你。我们继续做室友也不是不可以。”
“我都听你的。”季一南说。
他沉浸在李不凡刚刚为他搭建的美妙未来里,再想到李不凡的忙碌时,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那种敏锐。
但可能是夏天慢慢过去,从季一南到威斯林顿以来天气最糟糕的一个秋天到了,李不凡的病情忽然急转直下,变得奄奄一息。
他不再睡在季一南的房间,在小客房里整理出一张床,每天被摄影器材和画板包围,除了吃饭和必要的沟通之外不再说话,比之前都沉默地度过一个格外漫长的郁期。
季一南察觉不对,某天等李不凡睡着,他潜进卧室,在他手机里装好了特意从朋友的实验室要来的定位软件。
现在想来,这个方式的确有不妥,但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代价,季一南虽然有所内疚,也并不后悔。
偷偷做完这一切,他在李不凡的床头坐了片刻。
在这个郁期,李不凡和季一南交流很少,季一南也会不习惯。哪怕他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每天都能看见,但不和李不凡亲密,季一南也会想他,会觉得他们之间有距离。
这种距离感让季一南难受,可他不想给李不凡压力,只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和他靠得近一些。
安装定位软件后,季一南观察了李不凡很长一段时间。
郁期时他几乎不会出门活动,偶有几次走得较远,也只是到季一南学校外的小花园。他喜欢傍晚时到那边,步行速度远远低于正常走路的人,每每看到属于李不凡的那个小点移动,季一南都会想象他缩在衣服里慢慢散步的样子。
等走到花园里,李不凡会坐在离湖最近的长椅上,停留很长时间。
季一南的实验室离花园并不算远,偶尔他会看好时间离开,假装下楼与李不凡偶遇,再顺便和他牵着手回家。
观察了小半个月,季一南都没有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李不凡冒着大风的天气,打车去了离公寓很远的一个甚至有些危险的街区。
季一南不太放心,很快也跟了上去。
街区上游荡着无数的流浪汉,空气中似乎也漂浮着不同寻常的难闻气息。
当季一南到达的时候,李不凡正好从一家店铺走出来,很快又上了车。
季一南走到门边,从店铺的名字大概辨认这是一家收售二手的店铺。
他以为李不凡是来这里买什么东西的,进去问了以后才知道,他刚刚卖了一台相机。
季一南没来得及细想,就从老板那里买下李不凡卖掉的相机。那台相机很旧了,几乎是李不凡才上大学的时候买的,虽然型号有些过时,但也意味着李不凡的很多回忆。
很久之前,李不凡曾经和季一南说过,他觉得哪怕只是相机、画笔,这样看起来可以随手换掉的东西,还是代表了很多。
李不凡不会轻易就卖掉。
“他可能很缺钱吧,低价卖给我的,你要是想要,也低价买走好了。”老板大方地说。
季一南点点头,带着李不凡的相机走了。
心中的疑虑还没按下,几日后,季一南竟然发现李不凡挂出了好几副在学校时画的画,并且全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拍掉了。
李不凡很缺钱,他明确这点。
在没弄清楚的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前,季一南觉得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就是让李不凡先不要为钱的事情烦心。可他不想伤害李不凡的自尊,他不愿意告诉他一定有他的理由,季一南先腾出了手头空闲的所有钱,全部打进一张新的卡里,在一天晚饭时递给李不凡。
“之前你说毕业后想一起买房子,我后来想了想,也许那算是一种承诺,所以可能我也要做一点什么,”季一南说,“这是我的银行卡,你想用里面的钱做什么都可以。”
李不凡低着眼,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片刻以后,他才抬起脸,手指几乎有些发抖地摁住那张卡,又推回给季一南。
“不用……不要现在就给我。”
季一南没有拿卡,而是用掌心包裹住了李不凡的手背,轻声问他:“最近怎么了?你知道你什么都可以告诉我。”
“你知道你什么都可以告诉我”,当季一南说出这句话的时刻,他想起一个说远不远的瞬间。
在香格里拉的天女镜湖边,李不凡和他坦白自己的病。
这一次,李不凡却很敏锐,反问季一南:“你为什么觉得我有事呢?”
季一南心虚地移开视线,他不太擅长说话,要搪塞的时候也想了很久,最后只说出一个算不上借口的接口:“我关心你……”
“季一南。”李不凡换上稍重一些的语气,季一南才坦白:“好吧,为了保证你的安全,我……在你手机里装了一个定位软件。”
李不凡很震惊地瞪大了眼,似乎完全没有想过季一南有一天会做这样的事。看到李不凡的眼神,季一南反而很轻地笑了下,说:“怎么了?为了你我什么事情都可以做。”
明明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也许在各种各样的小说里已经出现过几千几万遍,李不凡真实地听到,还是立刻就红了耳朵。
“你删掉。”他把手机递给季一南,季一南不接,他就站起来,走到季一南身边,牵起他很大的手,塞到掌心里。
“季一南,别让我说第二次。”
李不凡假装凶起来的时候,比平常可爱得多。季一南推拒了一会儿,又尝试说服他:“是为了你的安全,我们不说你的病,就说这里,这里比不了国内,本来就可能出现一些我们都没办法掌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