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侦探 第57节
这种化粪池可不像几百年后的化粪池,它就是一个挖在后院的大泥坑,上面覆盖着木板,有可以打开的活门,每天都会有粪车涌入伦敦,挨家挨户地收集化粪池里的粪便,气味可想而知,万幸这种情况在有了抽水马桶和下水道后改善了很多——但你也不能强迫别人改善是吧,犹&太商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据说他还准备在乡下买地,免得浪费了这些“好东西”呢。
没有防水层,这种化粪池里的粪水是很容易渗透到其他地方的,尤其是水井,费舍尔家没有水井,也不喝井水,但他们有自来水管道,自来水管道虽然已经从原先的木头换成了铁管,但仍旧容易损毁——锈蚀,地面沉积造成的断裂,还有就是如化粪池爆炸那样巨大的外力影响——见鬼的化粪池还特别容易爆炸,毕竟你要有个犹&太商人去为一个化粪池购置一个排气设备压根儿不可能。
费舍尔老先生非常担心是隔壁的化粪池爆炸了,造成给水管断裂,泥土里的污水涌入管道引起的水质变化,但去打听消息的仆人很快回来了,化粪池没有爆炸,而且周围很多人都在抱怨自来水水质正在迅速地变差:“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的关系。”费舍尔老先生只能用这种话来安慰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七八月份应该开始阴凉下来了的伦敦还是热得让人坐立不安,充沛的降雨又让河水猛涨,一些较为低洼的部分已经出现了倒灌现象,自来水公司的给水系统出现污染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费舍尔老先生亲自去厨房拧开水龙头,即便此时光线不足,他又老眼昏花,仍旧看得出水质确实不如以往清澈——因为此时的自来水公司只有少数是采用沙子过滤,大部分还是直接抽取河水送入用户家庭,水里的沙子,水草甚至鱼卵,蝌蚪都不算是什么稀罕东西,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像是现在这样,将水盆对着烛光,可以看到上面漂浮着一层五颜六色的油脂,就算是沉淀几小时,水里还是混蒙蒙的,就像是稀释后的牛乳或是血液。
“我们这几天不喝水了。”费舍尔老先生知道有些家庭会在饮用水里加酒,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破费一段时间,“去买点啤酒,葡萄酒和其他淡酒。”
等到晚上的时候,费舍尔老先生的两个儿子都回来了,他们也在抱怨现在的咖啡和茶都有古怪的味道,宁愿喝啤酒,一家三人其乐融融地举杯畅饮,在明亮的煤气灯下舒展身体,想象着各自辉煌的未来,说不出的畅快,他们一共喝了一加仑(约三升)的啤酒,才算是酒足饭饱,在微醺中回房间休息。
厨娘看着他们都上了楼,才松了口气,她搬起啤酒桶,倒出里面的残渣,尝了尝,啤酒里面加了一些柠檬皮,让它尝起来有点酸——也能祛除异味——“应该没问题。”她在心里嘀咕道,这也不算是她的错,老爷吩咐的太晚了,她买不到修道院里送来的啤酒,能给她选择的就只有工厂啤酒。
第187章 费舍尔一家(中)
最好的啤酒当然是修道院啤酒,每个人都这么认为,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最早的时候,啤酒并不算一种值得推崇的饮品,因为那时候这种小麦酿造的酒类是埃及人的饮料,而征服了埃及的古罗马人更崇尚葡萄酒,但比起葡萄酒,啤酒酿造时间短,价格低廉,主要用料小麦也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一些地方葡萄是没法生长的,而在基督教会逐渐统一了人们的信仰之后,有人将这种泛着细小泡沫的麦酒端给教皇,教皇在仔细斟酌了一番之后,确定它是基督徒可以饮用的酒类,并且允许修道院酿造啤酒。
而当时,修道院拥有大量的土地,同时也有着数不清的雇工,他们从不用担心小麦的收成不够或是帮工不够,修道院又往往都修建在河流或是其他水源旁边,一些修道院自己就有地下水库,啤酒酿造需要的水也不是问题。
啤酒酿造的大半个过程都需要水,在第一步制作麦芽的时候,就需要将它们浸泡在水里促使它们发芽,麦芽在干燥后去皮磨碎,挤压出汁水,将磨碎的麦芽与热水混合在一起进行糖化,将麦芽中的淀粉转化为可以用作发酵的糖,并且添加啤酒花以及其他香料,在这些麦芽汁发酵后,还要进行过滤与煮沸,煮沸后再进行二次发酵。
在现在这个时候,啤酒的生产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在蒸汽大革命之后,一些需要人力的地方完全可以由蒸汽驱动的机器取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也就提上了日程,早在五十年前,泰晤士河边就矗立着许多啤酒工厂的大酒桶,每个啤酒储存桶都有一层楼那么高,啤酒被储存在里面进行二次发酵,等待装桶出卖,
就在利维刚到伦敦不久,东区的啤酒厂就发生过一次惨烈的事故,一个储存桶突然因为发酵时产生的压力而爆炸了,并且引起了另外几个桶的连锁反应,它们的碎裂引发了一场“啤酒洪水”,后来人们估算了一下,当时有三个桶爆炸,每个储存桶里储存着将近61万升啤酒,总共有近147万升啤酒流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整个50米游泳池的存水量,这些啤酒流到街道上,然后从街道的地下通风窗里冲入地下室,淹死了地下室的七个妇孺——这个啤酒厂后来得到了政府的赔偿,而那七个不幸被啤酒淹死的人什么也没能得到,这就是题外话了。
在此赘言,不过是向诸位展示一番,此时的啤酒工厂所具有的庞大产能,这些清凉的,金黄色的泡沫酒精饮料,不但供给了伦敦城内外的数十万人口,还向四面八方辐射,每天都有马车不断地从这些工厂里运走轰隆作响的木桶——但随着酷热来临,就连这些工厂也开始觉得捉襟见肘,小麦尚可从其他地方购买,水呢,水是一种非常麻烦的东西。
曾经有人问,此时的泰晤士河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下水道,那么无力向自来水公司购买净水的穷人完全可以挖掘水井来取水啊,确实,他们也这么做了,毕竟伦敦本身就是一个大洼地,水井不用打得很深就能见到水——但我们也需要懂得,在这个时候,穷人挖掘的水井是无法作硬化与净化处理的,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泥坑,遇到暴雨,外界的污水会流入竖井,即便没有外来的污水,随着时间流逝,泰晤士河河水也能渗透泥土,轻轻松松地污染井水。
这些工厂在天气还不是那么酷热的时候,通常是向自来水厂买水的,但随着天气变得越发酷热,泰晤士河几乎已经无法取水的状况下,自来水厂的水几乎每个小时都会涨价,一些工厂已经开始动用自己的水库,或是向外买水,更有甚者,自我安慰式地认为,啤酒原本就是一种可以治病的饮料,就算水质肮脏,被酿造成啤酒之后也会变成安全的酒水。
这些工厂偷偷地从井里抽水,甚至从河里直接抽水,稍加过滤后就被用在了酿造啤酒上。
在我们看来,如果真的严格按照酿造工序的要求来制作啤酒,那么其中的大部分细菌与病毒都是能够被杀灭的,可惜的是,此时的工人每天只能拿到二十个到三十个便士,而要拿到这些钱他们要每天干上十六个小时,繁重单调看不到尽头的工作让他们几乎没法思索,或者说唯一的思考只在于如何偷懒,此时也没有与食品相关的法律与规范,他们只要能省点力气,什么都干得出——于是,理所当然的,可能使麦芽汁在二次发酵时被误加了不干净的水,又可能在装载过程中原先的木桶没有洗净,或是一个工人开错了阀门,将应该排进河里的污水灌装进了储存桶……
总之,就有这么一个错误的啤酒桶,被送到了市场上,又因为伦敦对啤酒的需求大增,费舍尔老先生的厨娘没有买到修道院啤酒,就买了工厂啤酒——这桶酒杯送入厨房,然后是费舍尔一家的肚子,最先发作起来的是费舍尔老先生的长子,因为这一天他一直在到处奔波,早就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在晚餐的时候就不自觉的喝了很多啤酒,临睡之前还到厨房拿了一大杯,他睡下没多久,肚子就开始咕噜作响。、
第一次,第二次的时候,费舍尔老先生的长子还没觉得什么,这时候人们对饱腹的需求远大于健康的需求,就算是费舍尔老先生这样的家庭,也不免吃到过几次过期的培根,发霉的面包,他一边思忖着是自己吃多了晚上的冷切肉,还是因为因为穿少了衣服才会拉肚子,一边蹲在抽水马桶上打着盹,他太累了,一直混混沌沌的,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几乎才碰到床,就又不得不爬起身,他几乎在厕所里睡着,直到被自己的弟弟摇醒,他的弟弟急不可待地将兄长推到一边,自己蹲上了马桶,一番酣畅淋漓后,他才叹着气站起身,“肯定是厨娘用了变质的黄油。”他气哼哼地说,但在转向兄长的时候,他就无法控制地尖叫了一声
费舍尔老先生的长子昏厥了过去,他半蹲半靠在厕所的木板墙上,身下一片狼藉。
第188章 费舍尔一家(下)
费舍尔老先生一家三口人,连带部分偷嘴的仆人,一同得了霍乱的事情,起初并没有人在意,虽然西区很少会见到传染病,但总有一些倒霉鬼——而且费舍尔老先生相当地果断,一判断出自己和儿子得的是霍乱,就立即住进了由怜褔会开设的医院,说起来也真是有点不要脸,因为之前怜褔会的天使与管理者试图刺杀约翰.斯诺医生并且差点成功的缘故,这座由南丁格尔女士用自己得到的赏赐与私产建立起来的医院也被作为怜褔会的一部分转交给了斯诺医生,虽然只是管理者而非所有者,但几天前费舍尔老先生还在女王陛下面前进谗言,自己一生了病就赶快进了怜褔会下属的医院……
但无耻的人总是能得到不少好处的,南丁格尔女士对这种走廊狭窄,不见天日,病人混杂居住并且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理方式,连洁净都未必能够保持的医院深恶痛绝,所以这座完全由她的理念营建起来的医院简直就如同一座洁白的教堂,里面有愿意效仿南丁格尔女士为医护事业献身,或只是为了酬劳而来的护士,还有如约翰.斯诺那样具有高尚品德的医生。
费舍尔老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到了医院(他们家同样罹患霍乱的仆人已经被“迁移”出了西区),就得到了妥善的照顾,作为一个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良善之辈,斯诺医生虽然知道在自己的事业中屡屡作梗的就是费舍尔老先生为代表的老派御医,但还是不计前嫌地为他做了治疗,霍乱的治疗事实上没有什么特效药或是特殊手段,主要就是补水和补盐分和糖分,此时的人们还不了解盐分糖分对人体的重要性,斯诺医生是在长期与大量的东区病人身上发现这一点的。
费舍尔老先生没有喝太多啤酒,可他终究老了,不断的腹泻与呕吐让他的面颊迅速地凹陷下去,他感到虚弱,痛苦,几乎无法思考,但在病房外,传来了巨大的吵嚷声时,他还是能弄明白发生了什么的——一些西区的绅士要求将这座医院里的霍乱病人转移到东区或是其他地方去,总之,要将这些病人继续留在距离他们这么近的地方,绝对不可能!
费舍尔老先生甚至能听见几个熟悉的声音,他们曾在宫廷与沙龙里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与理念,并且发誓要将任何一个敢于悖逆他们的同行彻底地毁掉——他那颗几乎无法转动的脑袋立即想到了这是一个阴谋,不,应该说,这是一个明谋,有他对女王的“提醒”在前,约翰.斯诺这个平民医生只顾惜穷苦之人的生死,而不在乎西区这些达官贵胄的健康的思想,已经被灌注到大部分贵人的脑袋里——今天,是御医世家对斯诺医生的第二次围剿,如果说约翰.斯诺带着病人的瘴气前去拜访女王与她的家庭成员,只是妨碍到了王室,那么怜褔会开设在摄政公园附近的医院收容霍乱病人,就是对整座金字塔尖的管理与统治者的轻蔑!
而按照老旧的习惯法,传染病人确实是要迁移出伦敦的,但问题是,费舍尔老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得的是霍乱,这种病需要持续不断的服侍和补水,若不是如此,费舍尔老先生早就大义凛然地躺在马车上回去自己在伦敦郊外的庄园了——关键在于他得的是霍乱,现在已经过了呕吐期,也就是说,接下来他和所有病人一样要每天腹泻数十次,颠簸和摇晃可能还会加重病症,何况离开了怜褔会的医院,其他地方的所谓医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照料——嘿,也曾从里面捞了不少钱的费舍尔老先生还不清楚吗?
他可以想象得到,他,还有他的儿子,会被一群蒙着脸,带着手套的家伙如同搬运死猪般地搬运到一个偏僻的修道院(这还算是一种优待),在那里每个房间里都躺着好十来个病人,一个低贱的女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不是在照顾病人,而是在看谁死了,谁还有口气——如果费舍尔一家还有一个健康的人在外面,有他监督贿赂,他们或许还有离开那座地狱的机会,但现在他们全家都在这里了,费舍尔老先生非常后悔,他一直将儿子们的婚事待价而沽,报应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甚至找不出一个可以救救他们的人。
现在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约翰.斯诺医生可以坚持住……
他听到斯诺医生在和那些人大声辩论,是的,约翰.斯诺并不是第一个提出霍乱可能经由污水传播的学者或是医生,在他之前,早有医学工作者在某处爆发霍乱的时候放弃水源,也有市长和治安官决定拿走某个水井的水阀(这样人们就无法从里面抽水喝了),还有一个商人提出,可以将水煮沸来防止疫病传播——斯诺可以说是一个先行者,但他的前方也不是没有前辈留下的足迹。
可惜的是,在十九世纪,人们尚未能够证实微生物与病毒对人体的危害,“瘟疫是由空气传播的”这一理论依然占据着大部分人的思想——而正是因为这个愿意,这些人强烈地要求,约翰.斯诺关闭这个医院,然后这个医院的病人与医护全都要转移到远离伦敦的一个修道院里去,不说医生护士如何,这里的病人若是经得起通宵达旦的折磨,霍乱早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了,但聚集在这里的人并不都是辩论而来的,在约翰.斯诺被纠缠住的时候,另外一群受雇佣的,带着鸟嘴面具和穿着皮大衣的流氓突然冲了进来,他们训练有素,目标明确,一冲到医院里,就首先将医生和护士敲晕,或是捆绑起来,然后他们将一块麻布挽在手上,一前一后地抓着一个病人的肩膀双脚就往外抬,他们的动作飞快,而为了迁就速度,动作就不会很礼貌,很温和,费舍尔老先生几乎是被抛在马车上的。
这是一部粗劣的敞篷马车,就是农民们用来运载农作物的木板车,车厢向外张开,像是一双打开的手,这是为了在满足车辙宽度的同时也能装载更多的货物,今天的货物就是病人,费舍尔老先生听到约翰.斯诺在愤怒的呼叫,但他看不到,他仰面朝天,看见的只有阴冷晦暗的天空,很快,他的身上一重,居然是他的长子,长子的病症最严重,压在费舍尔老先生的身上简直就像是一大块冰,还是那种满含杂物的冰,粗糙的面颊摩挲着费舍尔老先生的脖子,在压上更多人后,费舍尔老先生只能看见一小块地方,那个地方堆积着层层叠叠的皮肤,他知道,他看过约翰.斯诺的论文,他知道自己的长子危在旦夕,他想要大叫,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
约翰.斯诺站在空荡荡的,仿佛,不,就是遭受了一场浩劫的医院里——他以为自己也会被一起送出伦敦,这就是那些御医世家的目标之一,一旦离开伦敦,他或是被染上霍乱然后死掉,或是碍于陛下与其他王室的安全,有那么两三年都没法回到伦敦,两三年后谁还能记得他?反正他的麻醉分娩术也早就被御医们学到手了,女王若是再次有孕,临产,也不会担心少了医生。
但就在他也要被架上马车的时候,在冲突中像是隐身了的警察突然出现了,他们吹着哨子,挥舞着棍棒,将那些所谓的“瘟疫医生”赶开,围绕着他的学者和医生也迅速退去,很显然,他们读懂了其中的意思——女王或许要教训一番约翰.斯诺,但还没有真正地舍弃他。
第189章 只是一些小问题(上)
“这不是什么小问题。”首相如是说。
现在的首相是罗伯特.皮尔,这位仁兄比起之前的首相墨尔本子爵,要显得更为激进,这个激进不单单在于他建立了英国的第一个警察系统,还在于他曾经强烈支持过废除“谷物法”,我在之前已经说过了,谷物法是为了保证英国国内谷物价格,而设立的法律,这个法律保证了外来的粮食需要征收高额的税金,免得商人们从外国进口大量的低廉谷物,使得本国农民受到损失,当然,在利益的趋势下,再动听的歌儿也会被人唱走调,不多久这个法律就成了英国商人们敛财的最好工具——尤其是在爱尔兰爆发了土豆大饥荒的时候,为了活命,爱尔兰人最后一点骨血都被敲吸干净了。
皮尔首相不是一个出色的人才,但就看他支持废除谷物法来拯救大饥荒中的爱尔兰人呢,就知道他不是一个生性冷酷的人,女王陛下一听见他这么说,就不由得莞尔一笑:“哦,看来,”她捏着一束新鲜的苦橙花,修长的花瓣在翠绿的叶片衬托下格外洁白无瑕,皮尔首相短暂地在花束上停留了一会——苦橙花是一种气味馥郁的花朵,从欧洲到英国处处都有人用它做精油,据说嗅闻这种气味可以使人平心静气,在宫廷中出现这种花朵并不让人奇怪,它的存在的确驱散了不少来自于风和水汽中的臭味,但这时候看到苦橙花,就不由自主地让首相想到了王夫阿尔伯特亲王。
在女王的婚礼前,阿尔伯特亲王曾经赠送给女王一件礼物,就是苦橙花式样的花环,是由陶瓷珐琅彩盛花组成的,白色的骨瓷花朵,纯金的叶片,花瓣与叶片都打造的栩栩如生,十分精致,女王对它简直就是爱不释手,在多年后,还在花环上加了数枚珐琅果实,象征她与亲王的孩子。
首相之所以会联想到阿尔伯特亲王,就是因为他所要禀告女王陛下的事情,其中也隐约有阿尔伯特亲王的影子,阿尔伯特亲王作为一个外国人,就和历任的外国王妃那样不得英国人的信任,女王手腕精妙,用处理往来信函的方法将他牢牢地拘禁在自己的房间里,但这位一向就是野心勃勃,以胡安娜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为榜样,一心一意地想要在英国的政坛上占据一席之地——为此他愿意接受任何向他投靠的力量。
女王执着于麻醉分娩术的行为,不但引发了守旧派教会人士的反感,御医们也大为不满,虽然女王已经大幅度偏向于他们了,但御医们心中最好的病人,当然还是如查理二世那样的,如果你们不记得他们干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尽可以看看前文。
而维多利亚女王将一个平民引入御医团的行为,对他们而言已经算是背叛了,他们当然不敢对女王如此,但对一个平民,他们总是有很多办法的。只是要精确地算中女王的想法与心态,就必须有个女王的身边人不可——女王的侍女们当然是最好的人选,问题是御医们大概给不起收买她们的价钱,那么阿尔伯特亲王呢?
阿尔伯特亲王的是个相当适合的人选,首先,他与侍女或是大臣不同,作为最尊贵的家庭的一员,他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关心女王陛下与孩子们的健康问题,他与御医往来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再则,他与女王同一房间,工作的时候距离也不远,可以说形影不离——这当然是女王为了彰显家庭和美而有意造成的“景象”,但若是加上那些信函文件,阿尔伯特亲王根本不需要线人或是奸细,也能对女王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只是不能将这些内容转达到伦敦,英国之外,可若是要稍微提醒一下御医们,只能说是一件
再简单也不过的小事。
而皮尔首相之所以马上窥见亲王与御医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是因为作为警察系统的建立者,他生性多疑,目光精准,御医不是将军和大臣,阿尔伯特亲王和他们交往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可皮尔首相马上就想到了,御医们有个极其关键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在出入各大府邸的时候,必然可以掌握到很多别人无法探知的秘密。
毕竟病人在医生面前,总是要说真话的,有时候这些话语可能比他们的忏悔还要真实些。以及,为了追溯疾病(尤其是瘟疫)的源头,医生也会询问病人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碰触过什么东西,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这些问题都回答了,也就和完全坦白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就算皮尔首相考虑了那么多,仍然没将真正的忧心之事向女王禀告,阿尔伯特亲王是女王的丈夫,他们之间有好几个孩子,亲王与女王的关系早就混杂不清,没法切割了——如果女王陛下是亨利八世就好了,阿尔伯特亲王的出身在王室里可不算显赫,叛国罪至少可以把他囚禁终身。
“我明白您的顾虑,”女王陛下温和地说,她对皮尔首相的信任是绝对比不过墨尔本子爵的,但皮尔首相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算是威灵顿公爵的下属和被保护人,威灵顿公爵的骤然离世让女王失去了一个亦父亦师的重要长辈,她也因此对这些“遗物”多了一些温情,“好吧,先生,我会叫他们更谨慎,更周详一些的。”
皮尔首相在心里叹了口气,想必御医们让阿尔伯特亲王在女王耳边吹了不少邪风,阿尔伯特亲王又是大公的儿子又是女王的丈夫,将来还是国王的父亲,他对怎么调控一个君王的情绪实在是算得上驾轻就熟,站在首相的立场,当然希望女王仍旧将这件事情交给约翰.斯诺医生在做,并且给他更大的权利,但现在看来,女王虽然还是留下了斯诺医生,却打定主意要给他一个教训了。
首相聪明地没有再对女王的做法提出什么异议,他知道自己的分量,也不打算将威灵顿公爵的余泽用在这个地方,只是他经过海德公园的时候,就无法控制地蹙眉,他看到了一辆马车正停在街角,一张熟悉的傲慢面孔正从车窗里露出一点儿,这一点还被一块手绢遮挡了一部分,一个看上去就是私人侦探的男人正在聚拢一群男孩,从每个男孩手里收取纸条,这个距离和马车的速度当然没法让皮尔首相看清纸条的内容,但他不看也知道那是什么。
女王的意思是,让那些御医去做约翰.斯诺的工作,如果可以,她也更愿意用曾经的旧臣,但这些御医怎么可能亲身走到疫病病人中间去?理由都是现成的,他们不能让女王遭到疫病的威胁嘛——于是,他们就用了私人侦探,让侦探们雇佣孩子们去记录人数,地点和时间,这种做法必然错误百出,但有什么关系?女王还会亲自来复查吗?
就算瘟疫因此扩散,女王也会带着王室成员避出伦敦,温莎城堡,荷里路德宫,奥斯本宫,巴尔莫勒尔城堡,桑德灵厄姆庄园——哪里容不下女王和她的家人,朋友与亲信?何况瘟疫从来就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事情,御医大可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已经竭尽全力。
第190章 只是一些小问题(中)
约翰.斯诺坐在自己的房间里。
他原先在水果蔬菜市场这里租借了一个屋子,这里虽然算是西区的一部分,但也是边缘地带,几乎可以说是擦边位置,他倒是不在意,反倒觉得这样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回东区,等到他成为女王的御医,这个地方就不合身份了,他原先的房东当然希望他能留下,不过在医学委员会那位爵士会长的暗示下,他还是迁移到了距离牛津街不远的一幢屋子——也就是费舍尔老先生居住的哈利街。
会长的意思事实上很明白,就是希望他看好的约翰.斯诺可以缓解与御医间的矛盾,平民又如何,御医们往上追溯几百年也不过是王室的仆人(或许现在还是),他们只是一时间无法接受,还有的就是斯诺为人处世过于磊落,无私——别开玩笑,人们总是会排斥异端的,尤其是这个异端还会有损他们的利益时。
譬如有关于霍乱的调查与取证,原先可是没这种事儿的,别说霍乱,就连黑死病御医甚至普通的医生们,若是愿意舍弃良心,也大可以高高在上,不置一词,毕竟按照教会法,所有的天灾与瘟疫都可以说是上帝的惩罚或是恶魔在作乱,人类只能接受,无法扭转……
但有了约翰.斯诺,一个平民医生可以做到的事情,御医们为什么做不到?女王或许不会呵责他们,但肯定会有人觉得他们尸位素餐,玩忽职守,可本来他们就不用去做这种又危险,又低贱的活儿——会长因此劝说过约翰.斯诺,万事都需要循序渐进,霍乱年年都有,他也还有时间,搁置几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等到他地位稳固了,再来继续自己的研究也不是不可以——但约翰.斯诺太清楚不过了,一个人若是愿意堕落,即便是假装堕落,那个速度会有快,结局会有多么难以挽回。
他身边也不是没有平民出身的医生,他见过他们,他们起初或许也抱持着辉煌的理想,或是朴素的慈悲,但只要他们如会长劝说的那样,“融入”那些只为显贵们服务的医生圈子,那么很快,他们的眼睛就不会再往下看了,说来也是,喝了甜美的葡萄酒,怎么咽得下肮脏的河水;穿着绸缎,就没法再忍受亚麻布的粗劣;更何况,在上层社会,只要人们愿意与你交好,他们简直就如天使般的可爱,而在底层,那些苟延残喘的虫鼠,他们为了活着就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哪里有心情反复斟酌你的想法——像是那个得了烂牙病的玛丽,医生在看到她出来作证说他是个男巫的时候,非常平静,一旦也不生气,他知道他们就是这样的,在东区,你救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他略微有点力气就要咬下你一块肉的情况时有发生。
于是,当那些有幸从东区走出来的人,最终再也没有回到儿时的故乡,他们也许不是什么坏人,只是一个普通人。
“先生,要关上窗户吗?”斯诺医生身边的女仆小声地问道,她是女仆,也是斯诺医生的助手和护士,斯诺医生暂时还雇不起太多人,也因为如此,她掌握了一些乡村女孩无法懂得的知识,譬如烟尘,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都是有害的——原本街道上弥漫着的都是来自于泰晤士河的臭气,但因为西区的街道上也出现了霍乱病人,那些御医们就雇佣了大量的平民,一边要求他们穿戴成“瘟疫医生”的样子在街巷中行走来掩人耳目,混淆视听(让人们误认为他们在认真干活),一边买了许多柴火,煤块,堆积在路边烧起来,据说这些火焰能够净化会带来瘟疫的瘴气,一些人还在往里面投入辣椒,啤酒花和香料,不断有市民走过去深深地吸一口升腾起来的烟雾,然后吐出去,据说能够清除那些不干净的气体。
如果你愿意翻看史料,你会发觉这种燃烧香料免疫法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那时候的祭司以及后来的神父都是这么干的,让人吸入烟雾——因为烟雾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以至于人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它们在体内流淌,他们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治疗。
但在这个时候,是多么的可笑与滑稽啊。
“不要关,”斯诺说:“好了,让我一个人待在这里。”
女仆担心地看了他一眼,屈了屈膝,沉默着退出房间,关上门,她知道的不多,但也能从斯诺医生的脸上看出什么事情都没能得到解决,事实也是如此,斯诺医生原本在俱乐部等待拉结,没想到她传信来说,因为伦敦瘟疫横行,女王身边的人已经被限制出行,或是出行后就不能再回王宫,科恩伯里子爵夫人是坚决反对拉结离开的,女王身边从来就是见缝插针,没有条件也有人想要创造出条件,半天使在王室里也不算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拉结得到女王青睐不过是因为她比起其他半天使来有着一种天真而又纯洁的心态——毕竟拉结之前几乎是被当做兵器抚养的。
他等不到拉结,只能回到医院,然后医院又遇到了那样的事情,女王的警察将他从暴徒的围攻下解救出来,这给了医生一个错误的讯号,因为得到了女王的谅解,他兴匆匆地赶到王宫,希望能够得到召见,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女王仍旧冷淡地拒绝了他。
“我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斯诺医生在心里说。
“来得及。”一个声音回答了他,医生惊讶地抬起头,就看到了一张倒挂着的脸,他还没能认出这张脸就从标志性的灰发中猜到了来人是谁——没有人能和半恶魔利维那样有着一头几乎没有一点杂质的灰色短发,这种灰色在明亮的地方是银灰色,在阴暗的地方是铁灰色,又不像老人的那种灰发,这种灰是光彩熠熠的,一看就充满了生命力。
利维从屋檐上的滴水兽上翻下来,在空中折转身体,轻盈而稳定地落在了窗台上,窗台上只够放下他半只脚,风一吹他还在微微摆动,若是个人类,斯诺医生早就扑上去拉住他了——这栋屋子是三层公寓,斯诺医生待着的地方是阁楼。
医生看上去非常憔悴,利维想,他看上去就像是西西弗斯,西西弗斯受到的惩罚来自于古希腊的众神,现在你在地狱依然可以看得到那个不断将石球推上山顶的可怜家伙,哦,对了,他们做的事情似乎也很相似,西西弗斯囚禁了死神,让世上再无死亡,而医生,做的也是这件事情。
第191章 只是一些小问题(下)
“我猜你也该来了。”医生说。
“这句话对恶魔来说可不算恭维。”利维说,一边从窗户外面跳进来,恶魔可以预测人类的行为,但如果反过来被恩磊预测到自己的行为,那就是贻笑大方了,“我并没有那个意思,”医生辩解说:“只是,”他苦笑了一下:“伦蒂尼恩先生,当人们绝望无助的时候,会向上帝祈求希望得到帮助,但若是祈求得不到回应,他们就会转而向恶魔祷告,这是人之常情。”他之前在俱乐部等待拉结的时候,也不是没去过教堂向上帝祈祷,问题是没有,上帝似乎并不关心一些平民的生死,现今他走投无路,茫然无措,他很清楚自己正在等待什么……尤其是他身边正好有那么一个半恶魔。
利维站在房间里,端详着医生,约翰.斯诺医生是13年生人,今年已经有三十七岁,作为一个东区出身的工人之子,他已经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可作为一位曾经无限接近最高统治者的御医,他可真是失败透顶,直至今日,除了这幢只是暂时借居的公寓,岌岌可危的存款(为了抵抗这次瘟疫,医生又贴了不少钱进去),一个如果能够狠下心来就能发财,但狠不下心来就要被拖累的慈善机构——怜褔会,一个护士连带女仆,车夫,以及一个必须的贴身男仆之外,医生就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就连这个房间,恶魔不用左右环顾都能点出房间里有几样家具,他将手放在医生肩膀上,让他坐下,这个男人原先还有一些黑头发,现在已经是灰白色占据了大部分,垂下来的眼袋简直可以割下来论斤称,他的眼睛里满是血丝,嘴唇干裂起皮——半恶魔注视着他,不过作为地狱的种子,他心里没有多少怜悯和赞叹的成分,里鲁早就警告过他,约翰.斯诺医生的行为诱发了不少领主与王子的不满,这些曾经将瘟疫一次次地带入荒野,田地,村庄,城市与城堡的恶魔们一直非常讨厌医生——非常,非常,非常讨厌,何况他们还不能说是全部……
“那么你打算怎么干?”利维打开双手:“医生,我就在你面前,告诉我,你准备怎么改变现在的状况,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半恶魔愉快地一笑:“我倒是不介意帮你弄死一两个敌人。”
“敌人?”
“对哇,”利维绕过去用手臂圈住医生的肩膀:“你是我的朋友,医生你该知道,恶魔从不会让他们的朋友吃亏,我们和别人做交易,讲得就是一个信义,可比那些只用舌头说得天花乱坠的小鸽子们强,而且见效飞快,你在日落前决定,在日出前就能得到消息,说吧,说个名字,不过若是费舍尔就算了。”
“费舍尔先生怎么了?”斯诺当然听说过费舍尔这个姓氏,也知道后者在女王面前进了谗言,那位老先生虽然很多年不再承担起御医的职责了,但因为连续服侍了三位国王,在王室与大臣眼中很有一些分量,那些御医们发现无法在工作和研究上摧毁他后,就将这位重量级的武器拿了出来,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成功了——但费舍尔老先生带着儿子跑到怜褔会的医院寻求救治的时候,他并没有把他们与其他病人分别对待。
“他死了,他们一家都死了。”利维盯着斯诺医生的眼睛,希望能从里面看到一点幸灾乐祸或是如释重负,但他只看到了一丝痛苦与愤怒。
“唉,”利维说:“有没有弄错,我亲爱的医生,他们是想要你死的。”别以为那些上等人的手和心有多么干净,他们与他们眼中的老鼠——也就是那些东区的底层平民也没什么两样,甚至更为狭隘暴躁,东区的平民只要能够吃饱肚子,有个地方休息就是一只温顺沉默的小羊羔,而贵族们呢,每个人(至少大部分)都几乎将所有的精力用在了争权夺利上——只要走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就绝对不能掉下来,他们知道那些掉下的人会怎么样,因为他们脚底下践踏的就是那种人……
御医们又是这些贵族中最恶心的一群,他们不算是大臣,也不是将军,也就是说,既不穿袍,也不持剑,他们是王室的高等仆从,凭借着人们对于医学这一陌生学科的不熟悉攀爬到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位置,他们往往只掌握着一两种特别的治疗方法——我是说,灌肠或是烙铁,或是一两种特殊的医疗工具——如产钳,又或是一两种被奉若珍宝的秘药,像是罂-粟和木乃伊粉末,他们不思进取,也不在乎病人的安危,只想着凭借这些老旧的东西更进一步。
他们被贵族们蔑视,但在普通的同行与平民之前,他们又是高高在上的“老爷”,自认为对前者有生杀予夺的权利,约翰.斯诺一下子就占了两条,这就算了,他居然还能无视他们的排斥与刁难,毫无滞慢地继续自己的生活,岂不是间他们看做了引人发笑的小丑?好吧,如果这样一些御医还能忍受的话,约翰.斯诺对于医学的热忱与对生死的无畏才是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的。
要知道,御医们的孩子多半也是要成为御医的,不然他们怎么会被称为世家呢?现在可好了,因为有了一个约翰.斯诺,他们就要从富丽堂皇,安乐无忧的宫殿里走出来,走进肮脏的贫民窟,和得了瘟疫的人厮混在一起,随时都有可能染上致命的瘟病——而且这不是一时半会的,而是永久的,他们的孩子和他们一样要承受不该有的危险。
若是他们之前的计划成功,斯诺医生被赶出伦敦,大概没几天就会碰到意外吧,什么染上重病啦,马车翻倒啦,什么遇到劫匪啦——伦敦城外从来就不怎么平和,萨里郡不久前不才烧死了一家三口吗?他们还是萨里郡主人吉尔福德伯爵的亲戚呢。
没有防水层,这种化粪池里的粪水是很容易渗透到其他地方的,尤其是水井,费舍尔家没有水井,也不喝井水,但他们有自来水管道,自来水管道虽然已经从原先的木头换成了铁管,但仍旧容易损毁——锈蚀,地面沉积造成的断裂,还有就是如化粪池爆炸那样巨大的外力影响——见鬼的化粪池还特别容易爆炸,毕竟你要有个犹&太商人去为一个化粪池购置一个排气设备压根儿不可能。
费舍尔老先生非常担心是隔壁的化粪池爆炸了,造成给水管断裂,泥土里的污水涌入管道引起的水质变化,但去打听消息的仆人很快回来了,化粪池没有爆炸,而且周围很多人都在抱怨自来水水质正在迅速地变差:“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的关系。”费舍尔老先生只能用这种话来安慰自己。
不知道为什么,七八月份应该开始阴凉下来了的伦敦还是热得让人坐立不安,充沛的降雨又让河水猛涨,一些较为低洼的部分已经出现了倒灌现象,自来水公司的给水系统出现污染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费舍尔老先生亲自去厨房拧开水龙头,即便此时光线不足,他又老眼昏花,仍旧看得出水质确实不如以往清澈——因为此时的自来水公司只有少数是采用沙子过滤,大部分还是直接抽取河水送入用户家庭,水里的沙子,水草甚至鱼卵,蝌蚪都不算是什么稀罕东西,但无论如何,也不会像是现在这样,将水盆对着烛光,可以看到上面漂浮着一层五颜六色的油脂,就算是沉淀几小时,水里还是混蒙蒙的,就像是稀释后的牛乳或是血液。
“我们这几天不喝水了。”费舍尔老先生知道有些家庭会在饮用水里加酒,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决定破费一段时间,“去买点啤酒,葡萄酒和其他淡酒。”
等到晚上的时候,费舍尔老先生的两个儿子都回来了,他们也在抱怨现在的咖啡和茶都有古怪的味道,宁愿喝啤酒,一家三人其乐融融地举杯畅饮,在明亮的煤气灯下舒展身体,想象着各自辉煌的未来,说不出的畅快,他们一共喝了一加仑(约三升)的啤酒,才算是酒足饭饱,在微醺中回房间休息。
厨娘看着他们都上了楼,才松了口气,她搬起啤酒桶,倒出里面的残渣,尝了尝,啤酒里面加了一些柠檬皮,让它尝起来有点酸——也能祛除异味——“应该没问题。”她在心里嘀咕道,这也不算是她的错,老爷吩咐的太晚了,她买不到修道院里送来的啤酒,能给她选择的就只有工厂啤酒。
第187章 费舍尔一家(中)
最好的啤酒当然是修道院啤酒,每个人都这么认为,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最早的时候,啤酒并不算一种值得推崇的饮品,因为那时候这种小麦酿造的酒类是埃及人的饮料,而征服了埃及的古罗马人更崇尚葡萄酒,但比起葡萄酒,啤酒酿造时间短,价格低廉,主要用料小麦也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一些地方葡萄是没法生长的,而在基督教会逐渐统一了人们的信仰之后,有人将这种泛着细小泡沫的麦酒端给教皇,教皇在仔细斟酌了一番之后,确定它是基督徒可以饮用的酒类,并且允许修道院酿造啤酒。
而当时,修道院拥有大量的土地,同时也有着数不清的雇工,他们从不用担心小麦的收成不够或是帮工不够,修道院又往往都修建在河流或是其他水源旁边,一些修道院自己就有地下水库,啤酒酿造需要的水也不是问题。
啤酒酿造的大半个过程都需要水,在第一步制作麦芽的时候,就需要将它们浸泡在水里促使它们发芽,麦芽在干燥后去皮磨碎,挤压出汁水,将磨碎的麦芽与热水混合在一起进行糖化,将麦芽中的淀粉转化为可以用作发酵的糖,并且添加啤酒花以及其他香料,在这些麦芽汁发酵后,还要进行过滤与煮沸,煮沸后再进行二次发酵。
在现在这个时候,啤酒的生产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在蒸汽大革命之后,一些需要人力的地方完全可以由蒸汽驱动的机器取代,啤酒的工业化生产也就提上了日程,早在五十年前,泰晤士河边就矗立着许多啤酒工厂的大酒桶,每个啤酒储存桶都有一层楼那么高,啤酒被储存在里面进行二次发酵,等待装桶出卖,
就在利维刚到伦敦不久,东区的啤酒厂就发生过一次惨烈的事故,一个储存桶突然因为发酵时产生的压力而爆炸了,并且引起了另外几个桶的连锁反应,它们的碎裂引发了一场“啤酒洪水”,后来人们估算了一下,当时有三个桶爆炸,每个储存桶里储存着将近61万升啤酒,总共有近147万升啤酒流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一整个50米游泳池的存水量,这些啤酒流到街道上,然后从街道的地下通风窗里冲入地下室,淹死了地下室的七个妇孺——这个啤酒厂后来得到了政府的赔偿,而那七个不幸被啤酒淹死的人什么也没能得到,这就是题外话了。
在此赘言,不过是向诸位展示一番,此时的啤酒工厂所具有的庞大产能,这些清凉的,金黄色的泡沫酒精饮料,不但供给了伦敦城内外的数十万人口,还向四面八方辐射,每天都有马车不断地从这些工厂里运走轰隆作响的木桶——但随着酷热来临,就连这些工厂也开始觉得捉襟见肘,小麦尚可从其他地方购买,水呢,水是一种非常麻烦的东西。
曾经有人问,此时的泰晤士河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下水道,那么无力向自来水公司购买净水的穷人完全可以挖掘水井来取水啊,确实,他们也这么做了,毕竟伦敦本身就是一个大洼地,水井不用打得很深就能见到水——但我们也需要懂得,在这个时候,穷人挖掘的水井是无法作硬化与净化处理的,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泥坑,遇到暴雨,外界的污水会流入竖井,即便没有外来的污水,随着时间流逝,泰晤士河河水也能渗透泥土,轻轻松松地污染井水。
这些工厂在天气还不是那么酷热的时候,通常是向自来水厂买水的,但随着天气变得越发酷热,泰晤士河几乎已经无法取水的状况下,自来水厂的水几乎每个小时都会涨价,一些工厂已经开始动用自己的水库,或是向外买水,更有甚者,自我安慰式地认为,啤酒原本就是一种可以治病的饮料,就算水质肮脏,被酿造成啤酒之后也会变成安全的酒水。
这些工厂偷偷地从井里抽水,甚至从河里直接抽水,稍加过滤后就被用在了酿造啤酒上。
在我们看来,如果真的严格按照酿造工序的要求来制作啤酒,那么其中的大部分细菌与病毒都是能够被杀灭的,可惜的是,此时的工人每天只能拿到二十个到三十个便士,而要拿到这些钱他们要每天干上十六个小时,繁重单调看不到尽头的工作让他们几乎没法思索,或者说唯一的思考只在于如何偷懒,此时也没有与食品相关的法律与规范,他们只要能省点力气,什么都干得出——于是,理所当然的,可能使麦芽汁在二次发酵时被误加了不干净的水,又可能在装载过程中原先的木桶没有洗净,或是一个工人开错了阀门,将应该排进河里的污水灌装进了储存桶……
总之,就有这么一个错误的啤酒桶,被送到了市场上,又因为伦敦对啤酒的需求大增,费舍尔老先生的厨娘没有买到修道院啤酒,就买了工厂啤酒——这桶酒杯送入厨房,然后是费舍尔一家的肚子,最先发作起来的是费舍尔老先生的长子,因为这一天他一直在到处奔波,早就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在晚餐的时候就不自觉的喝了很多啤酒,临睡之前还到厨房拿了一大杯,他睡下没多久,肚子就开始咕噜作响。、
第一次,第二次的时候,费舍尔老先生的长子还没觉得什么,这时候人们对饱腹的需求远大于健康的需求,就算是费舍尔老先生这样的家庭,也不免吃到过几次过期的培根,发霉的面包,他一边思忖着是自己吃多了晚上的冷切肉,还是因为因为穿少了衣服才会拉肚子,一边蹲在抽水马桶上打着盹,他太累了,一直混混沌沌的,根本没注意到自己几乎才碰到床,就又不得不爬起身,他几乎在厕所里睡着,直到被自己的弟弟摇醒,他的弟弟急不可待地将兄长推到一边,自己蹲上了马桶,一番酣畅淋漓后,他才叹着气站起身,“肯定是厨娘用了变质的黄油。”他气哼哼地说,但在转向兄长的时候,他就无法控制地尖叫了一声
费舍尔老先生的长子昏厥了过去,他半蹲半靠在厕所的木板墙上,身下一片狼藉。
第188章 费舍尔一家(下)
费舍尔老先生一家三口人,连带部分偷嘴的仆人,一同得了霍乱的事情,起初并没有人在意,虽然西区很少会见到传染病,但总有一些倒霉鬼——而且费舍尔老先生相当地果断,一判断出自己和儿子得的是霍乱,就立即住进了由怜褔会开设的医院,说起来也真是有点不要脸,因为之前怜褔会的天使与管理者试图刺杀约翰.斯诺医生并且差点成功的缘故,这座由南丁格尔女士用自己得到的赏赐与私产建立起来的医院也被作为怜褔会的一部分转交给了斯诺医生,虽然只是管理者而非所有者,但几天前费舍尔老先生还在女王陛下面前进谗言,自己一生了病就赶快进了怜褔会下属的医院……
但无耻的人总是能得到不少好处的,南丁格尔女士对这种走廊狭窄,不见天日,病人混杂居住并且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理方式,连洁净都未必能够保持的医院深恶痛绝,所以这座完全由她的理念营建起来的医院简直就如同一座洁白的教堂,里面有愿意效仿南丁格尔女士为医护事业献身,或只是为了酬劳而来的护士,还有如约翰.斯诺那样具有高尚品德的医生。
费舍尔老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一到了医院(他们家同样罹患霍乱的仆人已经被“迁移”出了西区),就得到了妥善的照顾,作为一个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的良善之辈,斯诺医生虽然知道在自己的事业中屡屡作梗的就是费舍尔老先生为代表的老派御医,但还是不计前嫌地为他做了治疗,霍乱的治疗事实上没有什么特效药或是特殊手段,主要就是补水和补盐分和糖分,此时的人们还不了解盐分糖分对人体的重要性,斯诺医生是在长期与大量的东区病人身上发现这一点的。
费舍尔老先生没有喝太多啤酒,可他终究老了,不断的腹泻与呕吐让他的面颊迅速地凹陷下去,他感到虚弱,痛苦,几乎无法思考,但在病房外,传来了巨大的吵嚷声时,他还是能弄明白发生了什么的——一些西区的绅士要求将这座医院里的霍乱病人转移到东区或是其他地方去,总之,要将这些病人继续留在距离他们这么近的地方,绝对不可能!
费舍尔老先生甚至能听见几个熟悉的声音,他们曾在宫廷与沙龙里谈笑风生,妙语连珠,他们有着相同的思想与理念,并且发誓要将任何一个敢于悖逆他们的同行彻底地毁掉——他那颗几乎无法转动的脑袋立即想到了这是一个阴谋,不,应该说,这是一个明谋,有他对女王的“提醒”在前,约翰.斯诺这个平民医生只顾惜穷苦之人的生死,而不在乎西区这些达官贵胄的健康的思想,已经被灌注到大部分贵人的脑袋里——今天,是御医世家对斯诺医生的第二次围剿,如果说约翰.斯诺带着病人的瘴气前去拜访女王与她的家庭成员,只是妨碍到了王室,那么怜褔会开设在摄政公园附近的医院收容霍乱病人,就是对整座金字塔尖的管理与统治者的轻蔑!
而按照老旧的习惯法,传染病人确实是要迁移出伦敦的,但问题是,费舍尔老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得的是霍乱,这种病需要持续不断的服侍和补水,若不是如此,费舍尔老先生早就大义凛然地躺在马车上回去自己在伦敦郊外的庄园了——关键在于他得的是霍乱,现在已经过了呕吐期,也就是说,接下来他和所有病人一样要每天腹泻数十次,颠簸和摇晃可能还会加重病症,何况离开了怜褔会的医院,其他地方的所谓医院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照料——嘿,也曾从里面捞了不少钱的费舍尔老先生还不清楚吗?
他可以想象得到,他,还有他的儿子,会被一群蒙着脸,带着手套的家伙如同搬运死猪般地搬运到一个偏僻的修道院(这还算是一种优待),在那里每个房间里都躺着好十来个病人,一个低贱的女人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不是在照顾病人,而是在看谁死了,谁还有口气——如果费舍尔一家还有一个健康的人在外面,有他监督贿赂,他们或许还有离开那座地狱的机会,但现在他们全家都在这里了,费舍尔老先生非常后悔,他一直将儿子们的婚事待价而沽,报应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甚至找不出一个可以救救他们的人。
现在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约翰.斯诺医生可以坚持住……
他听到斯诺医生在和那些人大声辩论,是的,约翰.斯诺并不是第一个提出霍乱可能经由污水传播的学者或是医生,在他之前,早有医学工作者在某处爆发霍乱的时候放弃水源,也有市长和治安官决定拿走某个水井的水阀(这样人们就无法从里面抽水喝了),还有一个商人提出,可以将水煮沸来防止疫病传播——斯诺可以说是一个先行者,但他的前方也不是没有前辈留下的足迹。
可惜的是,在十九世纪,人们尚未能够证实微生物与病毒对人体的危害,“瘟疫是由空气传播的”这一理论依然占据着大部分人的思想——而正是因为这个愿意,这些人强烈地要求,约翰.斯诺关闭这个医院,然后这个医院的病人与医护全都要转移到远离伦敦的一个修道院里去,不说医生护士如何,这里的病人若是经得起通宵达旦的折磨,霍乱早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了,但聚集在这里的人并不都是辩论而来的,在约翰.斯诺被纠缠住的时候,另外一群受雇佣的,带着鸟嘴面具和穿着皮大衣的流氓突然冲了进来,他们训练有素,目标明确,一冲到医院里,就首先将医生和护士敲晕,或是捆绑起来,然后他们将一块麻布挽在手上,一前一后地抓着一个病人的肩膀双脚就往外抬,他们的动作飞快,而为了迁就速度,动作就不会很礼貌,很温和,费舍尔老先生几乎是被抛在马车上的。
这是一部粗劣的敞篷马车,就是农民们用来运载农作物的木板车,车厢向外张开,像是一双打开的手,这是为了在满足车辙宽度的同时也能装载更多的货物,今天的货物就是病人,费舍尔老先生听到约翰.斯诺在愤怒的呼叫,但他看不到,他仰面朝天,看见的只有阴冷晦暗的天空,很快,他的身上一重,居然是他的长子,长子的病症最严重,压在费舍尔老先生的身上简直就像是一大块冰,还是那种满含杂物的冰,粗糙的面颊摩挲着费舍尔老先生的脖子,在压上更多人后,费舍尔老先生只能看见一小块地方,那个地方堆积着层层叠叠的皮肤,他知道,他看过约翰.斯诺的论文,他知道自己的长子危在旦夕,他想要大叫,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
约翰.斯诺站在空荡荡的,仿佛,不,就是遭受了一场浩劫的医院里——他以为自己也会被一起送出伦敦,这就是那些御医世家的目标之一,一旦离开伦敦,他或是被染上霍乱然后死掉,或是碍于陛下与其他王室的安全,有那么两三年都没法回到伦敦,两三年后谁还能记得他?反正他的麻醉分娩术也早就被御医们学到手了,女王若是再次有孕,临产,也不会担心少了医生。
但就在他也要被架上马车的时候,在冲突中像是隐身了的警察突然出现了,他们吹着哨子,挥舞着棍棒,将那些所谓的“瘟疫医生”赶开,围绕着他的学者和医生也迅速退去,很显然,他们读懂了其中的意思——女王或许要教训一番约翰.斯诺,但还没有真正地舍弃他。
第189章 只是一些小问题(上)
“这不是什么小问题。”首相如是说。
现在的首相是罗伯特.皮尔,这位仁兄比起之前的首相墨尔本子爵,要显得更为激进,这个激进不单单在于他建立了英国的第一个警察系统,还在于他曾经强烈支持过废除“谷物法”,我在之前已经说过了,谷物法是为了保证英国国内谷物价格,而设立的法律,这个法律保证了外来的粮食需要征收高额的税金,免得商人们从外国进口大量的低廉谷物,使得本国农民受到损失,当然,在利益的趋势下,再动听的歌儿也会被人唱走调,不多久这个法律就成了英国商人们敛财的最好工具——尤其是在爱尔兰爆发了土豆大饥荒的时候,为了活命,爱尔兰人最后一点骨血都被敲吸干净了。
皮尔首相不是一个出色的人才,但就看他支持废除谷物法来拯救大饥荒中的爱尔兰人呢,就知道他不是一个生性冷酷的人,女王陛下一听见他这么说,就不由得莞尔一笑:“哦,看来,”她捏着一束新鲜的苦橙花,修长的花瓣在翠绿的叶片衬托下格外洁白无瑕,皮尔首相短暂地在花束上停留了一会——苦橙花是一种气味馥郁的花朵,从欧洲到英国处处都有人用它做精油,据说嗅闻这种气味可以使人平心静气,在宫廷中出现这种花朵并不让人奇怪,它的存在的确驱散了不少来自于风和水汽中的臭味,但这时候看到苦橙花,就不由自主地让首相想到了王夫阿尔伯特亲王。
在女王的婚礼前,阿尔伯特亲王曾经赠送给女王一件礼物,就是苦橙花式样的花环,是由陶瓷珐琅彩盛花组成的,白色的骨瓷花朵,纯金的叶片,花瓣与叶片都打造的栩栩如生,十分精致,女王对它简直就是爱不释手,在多年后,还在花环上加了数枚珐琅果实,象征她与亲王的孩子。
首相之所以会联想到阿尔伯特亲王,就是因为他所要禀告女王陛下的事情,其中也隐约有阿尔伯特亲王的影子,阿尔伯特亲王作为一个外国人,就和历任的外国王妃那样不得英国人的信任,女王手腕精妙,用处理往来信函的方法将他牢牢地拘禁在自己的房间里,但这位一向就是野心勃勃,以胡安娜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为榜样,一心一意地想要在英国的政坛上占据一席之地——为此他愿意接受任何向他投靠的力量。
女王执着于麻醉分娩术的行为,不但引发了守旧派教会人士的反感,御医们也大为不满,虽然女王已经大幅度偏向于他们了,但御医们心中最好的病人,当然还是如查理二世那样的,如果你们不记得他们干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尽可以看看前文。
而维多利亚女王将一个平民引入御医团的行为,对他们而言已经算是背叛了,他们当然不敢对女王如此,但对一个平民,他们总是有很多办法的。只是要精确地算中女王的想法与心态,就必须有个女王的身边人不可——女王的侍女们当然是最好的人选,问题是御医们大概给不起收买她们的价钱,那么阿尔伯特亲王呢?
阿尔伯特亲王的是个相当适合的人选,首先,他与侍女或是大臣不同,作为最尊贵的家庭的一员,他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关心女王陛下与孩子们的健康问题,他与御医往来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再则,他与女王同一房间,工作的时候距离也不远,可以说形影不离——这当然是女王为了彰显家庭和美而有意造成的“景象”,但若是加上那些信函文件,阿尔伯特亲王根本不需要线人或是奸细,也能对女王的情况了如指掌。
他只是不能将这些内容转达到伦敦,英国之外,可若是要稍微提醒一下御医们,只能说是一件
再简单也不过的小事。
而皮尔首相之所以马上窥见亲王与御医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是因为作为警察系统的建立者,他生性多疑,目光精准,御医不是将军和大臣,阿尔伯特亲王和他们交往似乎没什么大问题,可皮尔首相马上就想到了,御医们有个极其关键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在出入各大府邸的时候,必然可以掌握到很多别人无法探知的秘密。
毕竟病人在医生面前,总是要说真话的,有时候这些话语可能比他们的忏悔还要真实些。以及,为了追溯疾病(尤其是瘟疫)的源头,医生也会询问病人去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碰触过什么东西,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这些问题都回答了,也就和完全坦白没什么区别了。
不过就算皮尔首相考虑了那么多,仍然没将真正的忧心之事向女王禀告,阿尔伯特亲王是女王的丈夫,他们之间有好几个孩子,亲王与女王的关系早就混杂不清,没法切割了——如果女王陛下是亨利八世就好了,阿尔伯特亲王的出身在王室里可不算显赫,叛国罪至少可以把他囚禁终身。
“我明白您的顾虑,”女王陛下温和地说,她对皮尔首相的信任是绝对比不过墨尔本子爵的,但皮尔首相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算是威灵顿公爵的下属和被保护人,威灵顿公爵的骤然离世让女王失去了一个亦父亦师的重要长辈,她也因此对这些“遗物”多了一些温情,“好吧,先生,我会叫他们更谨慎,更周详一些的。”
皮尔首相在心里叹了口气,想必御医们让阿尔伯特亲王在女王耳边吹了不少邪风,阿尔伯特亲王又是大公的儿子又是女王的丈夫,将来还是国王的父亲,他对怎么调控一个君王的情绪实在是算得上驾轻就熟,站在首相的立场,当然希望女王仍旧将这件事情交给约翰.斯诺医生在做,并且给他更大的权利,但现在看来,女王虽然还是留下了斯诺医生,却打定主意要给他一个教训了。
首相聪明地没有再对女王的做法提出什么异议,他知道自己的分量,也不打算将威灵顿公爵的余泽用在这个地方,只是他经过海德公园的时候,就无法控制地蹙眉,他看到了一辆马车正停在街角,一张熟悉的傲慢面孔正从车窗里露出一点儿,这一点还被一块手绢遮挡了一部分,一个看上去就是私人侦探的男人正在聚拢一群男孩,从每个男孩手里收取纸条,这个距离和马车的速度当然没法让皮尔首相看清纸条的内容,但他不看也知道那是什么。
女王的意思是,让那些御医去做约翰.斯诺的工作,如果可以,她也更愿意用曾经的旧臣,但这些御医怎么可能亲身走到疫病病人中间去?理由都是现成的,他们不能让女王遭到疫病的威胁嘛——于是,他们就用了私人侦探,让侦探们雇佣孩子们去记录人数,地点和时间,这种做法必然错误百出,但有什么关系?女王还会亲自来复查吗?
就算瘟疫因此扩散,女王也会带着王室成员避出伦敦,温莎城堡,荷里路德宫,奥斯本宫,巴尔莫勒尔城堡,桑德灵厄姆庄园——哪里容不下女王和她的家人,朋友与亲信?何况瘟疫从来就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事情,御医大可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已经竭尽全力。
第190章 只是一些小问题(中)
约翰.斯诺坐在自己的房间里。
他原先在水果蔬菜市场这里租借了一个屋子,这里虽然算是西区的一部分,但也是边缘地带,几乎可以说是擦边位置,他倒是不在意,反倒觉得这样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回东区,等到他成为女王的御医,这个地方就不合身份了,他原先的房东当然希望他能留下,不过在医学委员会那位爵士会长的暗示下,他还是迁移到了距离牛津街不远的一幢屋子——也就是费舍尔老先生居住的哈利街。
会长的意思事实上很明白,就是希望他看好的约翰.斯诺可以缓解与御医间的矛盾,平民又如何,御医们往上追溯几百年也不过是王室的仆人(或许现在还是),他们只是一时间无法接受,还有的就是斯诺为人处世过于磊落,无私——别开玩笑,人们总是会排斥异端的,尤其是这个异端还会有损他们的利益时。
譬如有关于霍乱的调查与取证,原先可是没这种事儿的,别说霍乱,就连黑死病御医甚至普通的医生们,若是愿意舍弃良心,也大可以高高在上,不置一词,毕竟按照教会法,所有的天灾与瘟疫都可以说是上帝的惩罚或是恶魔在作乱,人类只能接受,无法扭转……
但有了约翰.斯诺,一个平民医生可以做到的事情,御医们为什么做不到?女王或许不会呵责他们,但肯定会有人觉得他们尸位素餐,玩忽职守,可本来他们就不用去做这种又危险,又低贱的活儿——会长因此劝说过约翰.斯诺,万事都需要循序渐进,霍乱年年都有,他也还有时间,搁置几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等到他地位稳固了,再来继续自己的研究也不是不可以——但约翰.斯诺太清楚不过了,一个人若是愿意堕落,即便是假装堕落,那个速度会有快,结局会有多么难以挽回。
他身边也不是没有平民出身的医生,他见过他们,他们起初或许也抱持着辉煌的理想,或是朴素的慈悲,但只要他们如会长劝说的那样,“融入”那些只为显贵们服务的医生圈子,那么很快,他们的眼睛就不会再往下看了,说来也是,喝了甜美的葡萄酒,怎么咽得下肮脏的河水;穿着绸缎,就没法再忍受亚麻布的粗劣;更何况,在上层社会,只要人们愿意与你交好,他们简直就如天使般的可爱,而在底层,那些苟延残喘的虫鼠,他们为了活着就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哪里有心情反复斟酌你的想法——像是那个得了烂牙病的玛丽,医生在看到她出来作证说他是个男巫的时候,非常平静,一旦也不生气,他知道他们就是这样的,在东区,你救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人,他略微有点力气就要咬下你一块肉的情况时有发生。
于是,当那些有幸从东区走出来的人,最终再也没有回到儿时的故乡,他们也许不是什么坏人,只是一个普通人。
“先生,要关上窗户吗?”斯诺医生身边的女仆小声地问道,她是女仆,也是斯诺医生的助手和护士,斯诺医生暂时还雇不起太多人,也因为如此,她掌握了一些乡村女孩无法懂得的知识,譬如烟尘,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都是有害的——原本街道上弥漫着的都是来自于泰晤士河的臭气,但因为西区的街道上也出现了霍乱病人,那些御医们就雇佣了大量的平民,一边要求他们穿戴成“瘟疫医生”的样子在街巷中行走来掩人耳目,混淆视听(让人们误认为他们在认真干活),一边买了许多柴火,煤块,堆积在路边烧起来,据说这些火焰能够净化会带来瘟疫的瘴气,一些人还在往里面投入辣椒,啤酒花和香料,不断有市民走过去深深地吸一口升腾起来的烟雾,然后吐出去,据说能够清除那些不干净的气体。
如果你愿意翻看史料,你会发觉这种燃烧香料免疫法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那时候的祭司以及后来的神父都是这么干的,让人吸入烟雾——因为烟雾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以至于人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它们在体内流淌,他们会产生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治疗。
但在这个时候,是多么的可笑与滑稽啊。
“不要关,”斯诺说:“好了,让我一个人待在这里。”
女仆担心地看了他一眼,屈了屈膝,沉默着退出房间,关上门,她知道的不多,但也能从斯诺医生的脸上看出什么事情都没能得到解决,事实也是如此,斯诺医生原本在俱乐部等待拉结,没想到她传信来说,因为伦敦瘟疫横行,女王身边的人已经被限制出行,或是出行后就不能再回王宫,科恩伯里子爵夫人是坚决反对拉结离开的,女王身边从来就是见缝插针,没有条件也有人想要创造出条件,半天使在王室里也不算是什么稀罕的东西,拉结得到女王青睐不过是因为她比起其他半天使来有着一种天真而又纯洁的心态——毕竟拉结之前几乎是被当做兵器抚养的。
他等不到拉结,只能回到医院,然后医院又遇到了那样的事情,女王的警察将他从暴徒的围攻下解救出来,这给了医生一个错误的讯号,因为得到了女王的谅解,他兴匆匆地赶到王宫,希望能够得到召见,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女王仍旧冷淡地拒绝了他。
“我现在才意识到自己的愚蠢,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斯诺医生在心里说。
“来得及。”一个声音回答了他,医生惊讶地抬起头,就看到了一张倒挂着的脸,他还没能认出这张脸就从标志性的灰发中猜到了来人是谁——没有人能和半恶魔利维那样有着一头几乎没有一点杂质的灰色短发,这种灰色在明亮的地方是银灰色,在阴暗的地方是铁灰色,又不像老人的那种灰发,这种灰是光彩熠熠的,一看就充满了生命力。
利维从屋檐上的滴水兽上翻下来,在空中折转身体,轻盈而稳定地落在了窗台上,窗台上只够放下他半只脚,风一吹他还在微微摆动,若是个人类,斯诺医生早就扑上去拉住他了——这栋屋子是三层公寓,斯诺医生待着的地方是阁楼。
医生看上去非常憔悴,利维想,他看上去就像是西西弗斯,西西弗斯受到的惩罚来自于古希腊的众神,现在你在地狱依然可以看得到那个不断将石球推上山顶的可怜家伙,哦,对了,他们做的事情似乎也很相似,西西弗斯囚禁了死神,让世上再无死亡,而医生,做的也是这件事情。
第191章 只是一些小问题(下)
“我猜你也该来了。”医生说。
“这句话对恶魔来说可不算恭维。”利维说,一边从窗户外面跳进来,恶魔可以预测人类的行为,但如果反过来被恩磊预测到自己的行为,那就是贻笑大方了,“我并没有那个意思,”医生辩解说:“只是,”他苦笑了一下:“伦蒂尼恩先生,当人们绝望无助的时候,会向上帝祈求希望得到帮助,但若是祈求得不到回应,他们就会转而向恶魔祷告,这是人之常情。”他之前在俱乐部等待拉结的时候,也不是没去过教堂向上帝祈祷,问题是没有,上帝似乎并不关心一些平民的生死,现今他走投无路,茫然无措,他很清楚自己正在等待什么……尤其是他身边正好有那么一个半恶魔。
利维站在房间里,端详着医生,约翰.斯诺医生是13年生人,今年已经有三十七岁,作为一个东区出身的工人之子,他已经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可作为一位曾经无限接近最高统治者的御医,他可真是失败透顶,直至今日,除了这幢只是暂时借居的公寓,岌岌可危的存款(为了抵抗这次瘟疫,医生又贴了不少钱进去),一个如果能够狠下心来就能发财,但狠不下心来就要被拖累的慈善机构——怜褔会,一个护士连带女仆,车夫,以及一个必须的贴身男仆之外,医生就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就连这个房间,恶魔不用左右环顾都能点出房间里有几样家具,他将手放在医生肩膀上,让他坐下,这个男人原先还有一些黑头发,现在已经是灰白色占据了大部分,垂下来的眼袋简直可以割下来论斤称,他的眼睛里满是血丝,嘴唇干裂起皮——半恶魔注视着他,不过作为地狱的种子,他心里没有多少怜悯和赞叹的成分,里鲁早就警告过他,约翰.斯诺医生的行为诱发了不少领主与王子的不满,这些曾经将瘟疫一次次地带入荒野,田地,村庄,城市与城堡的恶魔们一直非常讨厌医生——非常,非常,非常讨厌,何况他们还不能说是全部……
“那么你打算怎么干?”利维打开双手:“医生,我就在你面前,告诉我,你准备怎么改变现在的状况,如果你需要我的帮助,”半恶魔愉快地一笑:“我倒是不介意帮你弄死一两个敌人。”
“敌人?”
“对哇,”利维绕过去用手臂圈住医生的肩膀:“你是我的朋友,医生你该知道,恶魔从不会让他们的朋友吃亏,我们和别人做交易,讲得就是一个信义,可比那些只用舌头说得天花乱坠的小鸽子们强,而且见效飞快,你在日落前决定,在日出前就能得到消息,说吧,说个名字,不过若是费舍尔就算了。”
“费舍尔先生怎么了?”斯诺当然听说过费舍尔这个姓氏,也知道后者在女王面前进了谗言,那位老先生虽然很多年不再承担起御医的职责了,但因为连续服侍了三位国王,在王室与大臣眼中很有一些分量,那些御医们发现无法在工作和研究上摧毁他后,就将这位重量级的武器拿了出来,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成功了——但费舍尔老先生带着儿子跑到怜褔会的医院寻求救治的时候,他并没有把他们与其他病人分别对待。
“他死了,他们一家都死了。”利维盯着斯诺医生的眼睛,希望能从里面看到一点幸灾乐祸或是如释重负,但他只看到了一丝痛苦与愤怒。
“唉,”利维说:“有没有弄错,我亲爱的医生,他们是想要你死的。”别以为那些上等人的手和心有多么干净,他们与他们眼中的老鼠——也就是那些东区的底层平民也没什么两样,甚至更为狭隘暴躁,东区的平民只要能够吃饱肚子,有个地方休息就是一只温顺沉默的小羊羔,而贵族们呢,每个人(至少大部分)都几乎将所有的精力用在了争权夺利上——只要走到了他们这个位置,就绝对不能掉下来,他们知道那些掉下的人会怎么样,因为他们脚底下践踏的就是那种人……
御医们又是这些贵族中最恶心的一群,他们不算是大臣,也不是将军,也就是说,既不穿袍,也不持剑,他们是王室的高等仆从,凭借着人们对于医学这一陌生学科的不熟悉攀爬到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位置,他们往往只掌握着一两种特别的治疗方法——我是说,灌肠或是烙铁,或是一两种特殊的医疗工具——如产钳,又或是一两种被奉若珍宝的秘药,像是罂-粟和木乃伊粉末,他们不思进取,也不在乎病人的安危,只想着凭借这些老旧的东西更进一步。
他们被贵族们蔑视,但在普通的同行与平民之前,他们又是高高在上的“老爷”,自认为对前者有生杀予夺的权利,约翰.斯诺一下子就占了两条,这就算了,他居然还能无视他们的排斥与刁难,毫无滞慢地继续自己的生活,岂不是间他们看做了引人发笑的小丑?好吧,如果这样一些御医还能忍受的话,约翰.斯诺对于医学的热忱与对生死的无畏才是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的。
要知道,御医们的孩子多半也是要成为御医的,不然他们怎么会被称为世家呢?现在可好了,因为有了一个约翰.斯诺,他们就要从富丽堂皇,安乐无忧的宫殿里走出来,走进肮脏的贫民窟,和得了瘟疫的人厮混在一起,随时都有可能染上致命的瘟病——而且这不是一时半会的,而是永久的,他们的孩子和他们一样要承受不该有的危险。
若是他们之前的计划成功,斯诺医生被赶出伦敦,大概没几天就会碰到意外吧,什么染上重病啦,马车翻倒啦,什么遇到劫匪啦——伦敦城外从来就不怎么平和,萨里郡不久前不才烧死了一家三口吗?他们还是萨里郡主人吉尔福德伯爵的亲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