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侦探 第115节
他们当然不敢直接问到南丁格尔女士头上去,但从她身边的人打探,恐吓,试图从最脆弱的地方敲一条缝出来,倒是相当有可能,他们可能是受了贿赂,也有可能是得到了某些空洞的承诺,毕竟谁都知道南丁格尔女士得到的遗产在总数中占据了很大一个比例,如果没有了她,其他人肯定能够多得上一份,还是极其可观的一份儿,东区的盗匪为了几个金镑就能杀人,没道理这几个道貌岸然的先生们就不会为了几千个金镑杀人了——何况他们未必要杀人。
但他们很快就失望了,从利维的口中,他们得知,这个小女仆也是南丁格尔女士最近才雇佣的,因为女性不能孤身一人外出,她对南丁格尔女士并不了解,还有一点单纯到过头,她享受男仆们对她的追捧与逢迎,却没有一点儿实质性的付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南丁格尔女士对这个小女仆十分的宽容,甚至有点溺爱,她不要她服侍,还允许她自由自在地出去玩耍。
那么你要小心,一个女仆不知是出于好意还是出于恶意的提醒利维,新城里的人对我们并不喜欢。
不但是这些男女仆人,就连管家也不怎么赞同南丁格尔女士对贴身女仆的放纵,当然,利维没有说自己想要出去玩,只说自己要到小镇上为自己的女主人购买一些东西,这个要求无可厚非,但谁知道,这只不过是南丁格尔女士对自己小女仆又一次宽容。
管家有些为难,一般来说,男女仆人都不该随意离开自己工作的地方,一些严苛的主人甚至会要求他们要么在自己干活的地方,要么就在自己的房间,仆人们在庭院里随意乱逛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们也不被允许随意出现在主人和客人的面前——虽然主要原因是免得他们打搅到主人与客人,但也是为了避免某个客人一时兴起,将女仆或是男仆拉进房间。
这种事情并不罕见,虽然人们都说这个时代的英国,沉闷又守旧,无趣又古板,但就算是在宫廷中,舞会中供客人们休息的房间主人也不敢放沙发或者床,只敢放一把椅子,你猜是为什么?
但他又不好摆出强硬的态度拒绝这个要求,毕竟小女仆是南丁格尔女士带来的,她并不属于乔慕利家族和这座老宅,他只能委婉的劝说,一个称职的仆人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离开主人呢,她应该待在主人身边随时听候吩咐,或者是为她的主人打理一些杂务——靴子需要擦一擦吗?裙子也该熨烫一下,花儿需要换吗?是否需要一些可口的点心或者茶,房间里的蜡烛够吗?煤气灯够亮吗?什么时候洗漱?或者还有些东西需要整理一下,但这些旁敲侧击的话,对利维毫无作用——小女仆只是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那么,要在日落前回到老宅。”最后管家只能无可奈何地说。
“为什么?”
“不安全。”
“是有怪物,还是有坏人?”
“或许都有。”管家说。
第383章 新城(上)
老乔经常说,他和他的家族已经在这里居住了有一千年,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且对于他们这些平民来说,用家族这个称谓着实滑稽的令人可笑。确切点来说,他的高祖父曾经是一个水手,在惠特比还只是一个靠着捕鱼与贸易为生的海边小镇时,他来到了这里,囊中羞涩,年纪老大,完全是凭着一份难得的幸运,才能在这里成家生子。
或许是因为血脉中流传着水手那种不安分的基因。他的曾祖父并没有遵循农夫的儿子是农夫,工人的儿子是工人,水手的儿子是水手这一被大众认可的传统。他进了造船厂,成了一个造船厂的工人,不得不说,他的选择很对。那时候蒸汽大革命的飓风正在吹袭过整座大陆,科学与技术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新信仰,在强有力的驱动与精妙的计算之下,人们制造大船有了可能,有了大船,人们才可能进入深海去捕猎鲸鱼。
鲸鱼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生物。它的肉可以吃,吃起来很像是小牛肉,但更为珍贵的是它的油脂,这些淡黄色的液体可以从鲸鱼的骨头,内脏和肉里被提炼出来,可以制作成蜡烛,也可以制作成肥皂,甚至可以在冶炼钢铁的时候作为助燃剂,但在机械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它们又有了另外一桩最为重要的功用,那就是作为高级润滑油的原材料,有多少机器,就有多少齿轮、连杆、轴承……就需要多少润滑液,没有润滑液,这些黑铁造的大家伙很快就会生锈腐蚀,再也无法动弹。
于是,他的祖父又跑到鲸油工厂去做了一个提炼鲸油的工人。按理说,这是一份好工作,完全值得他们传承下去。但他的父亲另辟蹊径,比起每天十二个小时在炼鲸油工厂里拼死拼活的干活,他更喜欢游荡在外面,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当然,如果只是游荡在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很快就会冻死,饿死。于是他想了想,就去买了一辆双轮马车,用掉了家里一大半的积蓄。他这么做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以为他发了疯,惠特比在捕鱼和贸易为主的时候,并不能说是多么兴盛,民众们也只能说是勉强维持生计,这里的大部分人依然过得十分艰难。就算有人有一辆骡车,或者是有一辆马车,也不可能用来载人,多数用来运送货物补贴家用——一些家境较为宽裕的人会骑马,就算有一辆马车,也不会出租——就算出租也不会有多少生意。
老乔父亲买下的这辆马车打造得非常精美,黑漆的车身装饰着金边,虽然没有车厢,但有可以折叠起来的车篷,坐垫与靠背用的是枣红色的小牛皮,踏板和其他金属构件都是黄铜的,车夫的座位又高又宽,足以容纳两个人,可以想象驾驶它将会是一桩非常惬意的事情,但真的会有人出钱来用它代步吗?
那时候的惠特比人并没有注意到,随着惠特比的捕鲸业逐渐走入正轨,鲸油加工厂也在一间接着一间的开设起来,这里往来的商人和游客就一日胜过一日地增多起来。他们当然不可能带着自己的马车千里迢迢的从伦敦或者其他地方赶到惠特比,如果他们不想靠着自己的两只脚行走,或者是骑马,租用马车也就成了一桩自然而然的事情。
老乔父亲的生意在最初的半年里几乎没什么起色,还有人嘲笑他,但很快,他就凭着整齐的行头和干净的车辆迅速博得了一批外客的欢心。
等到了老乔坐上车夫位置的时候,他们家里面已经可以配置得起第二辆双轮马车,只是老乔暂时性还没有打算把这笔钱投下去。因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是个平庸的人,但次子就比较活泼,而且聪明。他的老师说,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医生或者是律师。那意味着他的家庭可以从一个阶层迁跃到另一个阶层——若是如此,这辆双轮马车,他会交给他的大儿子经营,而另外一辆用来购置马车的费用折给自己的小儿子赚取学费。
今天他一大早就赶到了蒸汽机车车站,蒸汽机车站距离连接新城和老城的红桥并不远,顾名思义,那是一座被涂刷成赤红色的长拱桥,桥面和栏杆都是灰白色的。
桥上曾经非常热闹,人们来来往往,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在阳光与风雨中逐渐变得苍老和寂静,或有那么一天,它会无声无息的断裂,坠入埃克斯河,就此彻底的中断新城与老城之间的联系。
老乔叹了口气,将视线转向蒸汽机车站,他在这里是来等候客人的。他注意到有几个浪荡子弟正聚集在桥头,挤眉弄眼,嘟嘟嚷嚷,并朝一个地方不断的打量着。他看过去,原来就在这群家伙的对面,站着一个小女仆。
随着惠特比的兴旺与发展。作为一个马车夫,老乔也从乘客口中听到了不少有趣的讯息,他听说,从伦敦开始,确实已经有一些大户人家为自己的女仆定制黑白两色的女仆服,黑色的裙子,外加一件白色带荷叶边的围裙,戴着软帽。但这股风气还没有流行到惠特比。
他之所以一眼看出这个姑娘不是农户的,也不是渔民的,或者是面包师的女儿,是因为她的神情和姿态都没有那些女孩们的局促不安,而且她的穿着与装扮也远胜于那些普通女孩——这时候的女仆多半都会得到一些女主人不要的衣服,这些衣服穿在她们身上,往往都会显得宽大肥胖,因为她们在少年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通常都是又矮又小,但这个小女仆肯定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将这件帝政时期的长裙改成了符合她身形的大小,腰往下放,下方可能还加了一层内衬,让裙摆变得更加蓬松。
她手上提着一个篮子,头上倒是戴着一顶符合人们想象的荷叶边软帽,但软帽和围裙的颜色却是黑色的,长裙倒是质地优良的浅白色毛呢,同样的强烈对比,却充满了说不出的……违和感——但又很有吸引力,也不怪这些浪荡子弟盯着她
瞧个没完。
老乔没发现自己已经动了起来,他驱赶着马匹,让它走到那个小姑娘的面前。
“你要去城里吗?”
那个小姑娘还没来得及回答她,他就听到有人高叫道,“嘿,老乔,它是东崖上下来的!”
我们之前说过,艾克斯河将整个惠特比截成了两半,东侧高地顶端上矗立着乔慕利家族的老宅,圣玛丽大教堂,还有平整的绿茵地,只在坡度较为平缓的位置有几座零散的建筑,相对的,西边的高地就是人们所说的新城,那里橙红色的屋顶密密层层,犹如鱼鳞,鱼鳞下是雪白的墙壁,在这些犹如油脂也如同肉块的建筑中流淌穿行的灰黑色经脉,就是街道和小巷。
在高耸的山崖之下,矗立着的是一座座灰黑色的炼油工厂,它们与大海之间连接着一座座白色的栈桥,捕鲸船会将经过初步提炼的鲸油装在木桶里,而后通过栈桥直接运进炼油工厂,更远处则是一个双钳式样的港口,鲸鱼肋骨半的码头向左右辐射出去,可以同时供一百艘捕鲸船在这里栖息停泊。
或许是因为这里曾经提炼过太多的鲸油,沙滩不是乳白色的或者是金黄色的,而是犹如焦炭般的灰褐色,海水也不是那么碧蓝。它同样发灰,反而呈现出一种极其素雅,淡漠的美感。
那些人的叫嚷既是提醒,也是威胁,老乔踌躇了,“你是梅森的仆人?”
“不是哦,”利维轻快的回答说,“我的主人是来参加葬礼的,他接到消息的时候有点晚,离开的时候十分匆忙,所以有很多东西都没能带上,所以我要到镇子上,为他配置齐全。”
她的回答让老乔的神色和缓了一点,他摘下帽子,“这并不是你主人的错。”他垂下头,“是那个……家伙,他坚持在一周内就完成了所有的仪式——他应该等到所有人到齐后再将可怜的乔慕利兄弟下葬。”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忍住了,“代我向你的主人说声节哀。”
利维答应得很干脆:“好的,先生,我会和我的主人说的,”她探头看了一下马车。“如果载我到城里要多少钱?”
老乔犹豫了一下:“两个便士,”他说,这个价钱不低,但对于利维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老乔还准备跳下马车来搀扶。没想到年轻的小姑娘只轻轻一跳就跳上了踏板,仿佛一眨眼间,就好好的坐在了座位上,老乔只来得及帮她关上车门。
“嗯,那么我们先到城里……”老乔看看蒸汽机车站,“虽然您乘坐蒸汽机车也可以进城……”
“这个不行,”小女仆不耐烦地用鞋根敲着马车的地板,“我可能要去很多地方,又对这里不是很熟悉——对了,如果雇佣您在城里面走一圈,需要多少钱?”
“一个先令。”老乔说,他还是有些怀疑的,毕竟他面对的不是一位绅士,只是一个小女仆,但对方仿佛看穿了他心中所想,随手捏出一枚闪亮亮的大先令,在他面前摆了摆,放在了他的手里。
这下老乔总算是安心了,他跳上马车,不顾那些浪荡子弟发出的嘘声,他知道他们有可能要对这个小姑娘图谋不轨。如果只是出于正义,他或许还会顾虑一下家里的两个老人,妻子,还有他的孩子们,但一个先令,这些家伙能给他一个先令吗?
什么都比不上赚钱重要,对吧?
利维靠在座位上,这辆马车被它的主人打理得非常精心,车座下安了弹簧,椅背上还有固定着的靠垫,除了略有些上上下下之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所有的海边小镇那样,惠特比的道路也是因地制宜,使用的是从海滩上采来的卵石,车轮走在上面,总是免不了会有轻微的颠簸。
伴随着这阵颠簸,半恶魔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之前他的一个疑问在这里得到了回答——一个强行被指为疯子十几年的人,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乔慕利老宅的主人,除了他可能一直没有停止过挣扎与窥视之外,当然是因为原来能够管理和统治这个地方的人发生了什么惨烈的意外,又因为粗心大意,没有安排任何后手,以至于原先的猎物终于摆脱桎梏,成了猎手喽。
梅森先生提到过,他曾经有妻子,还有两个儿女,只是很不幸,他们也死了,那可就相当值得深究了,他们是死在了乔慕利兄弟去世之后呢,又或是在此之前?
如果乔慕利的男性继承人过于幼小,或许也会有一些愚昧的人,是有可能只愿意支持这个家中的男主人,而不是去相信他们的女主人,当然,也有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他没有去问乔慕利兄弟是什么时候死的,应该没多久——当他模棱两可的说出他的主人是来参加葬礼的,只是来得太晚,这个马车夫就自然而然的认为他的主人是来参加乔慕利兄弟的葬礼的——也无需打探,反正今天他回去的时候,到墓地里去找找看他们的墓碑就行了。
第384章 新城(中)
惠特比的新城确实非常年轻,它从诞生到今天可能就只有百年而已,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的人大胆,不拘束,敢于冒险——这座城市可以说是除了伦敦与各郡首府之外,利维看见过的最混乱无章又生机勃勃的城镇。
之所以说是混乱无章,这里的人似乎什么都愿意接受,什么都想要尝试——离开红桥后,他们几乎是与蒸汽机车并肩而行——那是一条非常宽阔的道路,正中是蒸汽机车的铁轨,闪着银光,两侧是大石板铺设的马车与骑马的人行进的道路,它与人行道之间间隔着一道明渠,明渠中流动着不算清澈但也不算肮脏的水流,人行道路面使用的是一块块海边采集的鹅卵石,鹅卵石几乎都是黑灰色的,并不漂亮,但非常光滑,光滑到足以倒映出天空,阳光,行人与两侧的店家。
在这个时代,要判断这个城市的人是富庶还是贫穷,有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店铺,一般来说,店铺的数量,货物的品类还有店面的新旧程度,都能很好地说明这座城市的消费水平——简单地来说,如果店铺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只有一两家,譬如只有一家面包店,一家铁匠铺,一家杂货店……这就是在说,这里的顾客只能支撑得起那么一两家店铺,如果连这一两家店铺都没有——譬如东区的大部分地方,就表明那儿必然充满了危险,危险到根本不允许存在正常的交易。
但利维在马车上,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家餐馆,有餐馆就意味着这里有会进餐馆用餐的人,他们有这个经济实力,也有这个意愿——这家餐馆还奢侈地用了玻璃窗,里面灯光明亮——此时是早晨没错,但惠特比和英国的其他地方一样,一年里大多时候都阴沉又潮湿——还散发着叫人难以抗拒的香气……
这个时代一般的餐馆多数都是冷食,面包,熏肉,奶酪,啤酒或是葡萄酒之类,只供人填饱肚子,只有面对那些达官显贵的餐厅才会有精美的菜肴,这座餐馆里卖得却是热腾腾的食物——原材料也和道路一样属于因地制宜——炸鱼和炸土豆条。
炸鱼不必多说,就算现在惠特比以捕猎鲸鱼与提炼鲸鱼油为主产业,但依然还是有人更愿意去捕鱼,而且大船能够深入海洋,捕猎鲸鱼也就表明可以捕捞更多更大的鱼,新鲜的大鱼切割后投入鲸油炸到金黄,和土豆条一起捞出来放在盘子里,浇上酱汁,配上啤酒或是朗姆酒(看顾客的酒量如何),每份的价格在五个便士,在肉类只需要两便士一磅,土豆只需要一便士一磅的时候,这份餐点可真是不便宜,但谁能拒绝在寒风萧瑟的早晨来上这份一份热气蒸腾的食物呢?何况油炸的东西原本就能提供给人们更多的热量,尤其是那些需要大幅消耗体力的工人和水手,还有在体力之外还需要附加脑力运动的商人,他们一些坐在餐馆里吃,一些索性用油纸包上食物拿在手上吃,或是塞进口袋里。
利维跳下马车,在马车夫老乔的注视下买了两份,一份放进篮子里,估计是要带回去给她的主人,另外一份小女仆毫不客气地自己享用了,老乔轻声咳嗽了几声,忍住没拿出自己带着的面包片,那是他的午饭,他当然也可以去买一份,但那就是说他今天的第一份活儿几乎就等于白干了一半。
这座餐馆堪称生意兴隆,而距离它不到三百尺的地方,居然还有一家同样以炸鱼为主的餐馆,利维左右观察,才发现这里应当是一座私人学校,这座餐馆显然是针对这里的学生——与免费的主日学校不同,私人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点身家在身上,不然付不起学费——私人学校和餐馆一样,表明这里的居民的经济条件都很不错,不然一个学校只能招到两三个学生,就场地与老师的费用也足以让学校的主人入不敷出了。
而且在学校附近,利维竟然还看到了书店,这可是在一些小村镇里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就算印刷术与造纸术的出现保证了书籍不再是贵族与教士的垄断物,但书籍依然是一件贵重的东西,而且不能吃也不能穿,必要的时候也没法拿去换钱——只有人类在满足了物质方面的需求后他们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这座新城还不止这么一家学校,另外还有一家主日学校,之后他们还看到了皮具铺,香水店,烟草店,典当行,律师所……竟然还有歌剧院与音乐厅,这可远超出惠特比这座城镇应有的水平了。
“你们很喜欢猫头鹰吗?”利维注意到这里的很多建筑上都有猫头鹰的浮雕或是标志。
“那是乔慕利家族的象征。”老乔说,“这里有很多建筑都是由乔慕利家族捐献的。”
利维有点惊讶,老乔说的应当不是乔慕利家族的主枝,新城不过百年,乔慕利家族的主枝早在十六世纪就搬到伦敦去了,他们不会在惠特比继续付出——那么就只有乔慕利的那个分支了。不得不说,他的行为让利维想起了他曾经去过的佛罗伦萨,那里也到处都是梅迪奇家族的小球,看来乔慕利的分支主导人在这里下了不少功夫,只是他大概没想到,最终来乔慕利家族的分支竟然会凋零如此。
这个变化肯定非常的突兀,而且就在最近,以至于新城的惠特比人还记得这位先生的恩惠——不过他们虽然记得,但似乎除了欺负欺负一个孤身的小女仆之外,就没有人愿意为乔慕利家族说话,遑论挺身而出。
最后,老乔还带了这个慷慨的顾客去看了鲸鱼骨拱门,它矗立在西边的高地上——捕鲸船往往会在捕猎到鲸鱼之后就将鲸鱼最大的两根肋骨立起来摆在船头,这样一眼看去就知道他们这次没有无功而返。
为了祈祷每次出海都能有收获,这里的人们就将最大的鲸鱼骨立在这里,做成了拱门的式样。
第385章 新城(下)
在鲸鱼骨拱门的下方,利维发现了一块半插在土中的大理石,暴露在外面的部分被雨水和海风冲刷的十分干净,洁白如水,边缘上已经铭刻上了一行文字,是詹姆斯.库克的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这不太像是块墓碑,倒像是一尊雕像的基座。
“是的,”老乔承认说,“当初那位乔慕利家族的先生计划过在这里立起库克船长的雕像。”惠特比并不是詹姆斯.库克的出生地,也不是他的葬身之处,一定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么就只能说詹姆斯.库克确实在这里踏上了自己的航海之路。
后来他也曾在这里招募过一批年轻人,但这些年轻人除了乔慕利家族的那位先生之外,没有一个能够回到家乡——要说惠特比人对詹姆斯.库克的观感,可以说完全就是那位乔慕利先生挽回的,他将从新西兰获得的丰厚回报投入了大半到这里,让惠特比从一个寂寂无名的渔村变成了现在这副兴旺发达的样子,他若是一定要在这里立一尊詹姆斯.库克的雕像,惠特比的人虽然不会支持,但也不会反对。
但听老乔说,最后是教会极其坚决地表示不允许,乔慕利先生才不得不放弃。
“为什么,詹姆斯.库克也应当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吧?”利维好奇地问道。
虽然这个时代能够航行在海上的人,即便他是英国海军军官,也大多与海盗无异,他必然身负罪孽,但教会会在乎这种犯在异教徒与土著身上的罪孽吗?
他曾三次进入太平洋海域,带领船员首次踏足澳大利亚东岸与夏威夷群岛,也创下欧洲船只首次环绕新西兰航行的纪录,他还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了精细的岛屿与海岸线地图——别说他的功绩只有世俗的君王认可,如果教会不想要向外拓展自己的势力,那些冒险者与海盗的船上就不该有教士。
教会的坚持实在是让人觉得蹊跷——老乔在看到利维拿出第二枚大先令的时候,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我不应该收您的钱。”他说,“但我毕竟也要养家糊口,对吧?”他接过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才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明面上的。另外一个是暗地里的。
“或许您听说过那位可怜的詹姆斯.库克先生,他并没有死在上帝的光辉所照耀的地方,他死在他的探险路上,”老乔说:“夏威夷群岛。如果他只是被一群野蛮的土著杀死也就算了。但据说那些人认为这位白皮肤的勇士是他们的异教神明罗诺的化身,他们对他发动的是一场神圣的战争。哦,上帝保佑,”发现失言的老乔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我只是用那些土著的话来说,神圣的战争,他们将他杀死后,他身上的肉被割了下来,被烤熟后吃掉,那些可怕的野兽认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他的骨头也被分给了当地的酋长们,被打造成弓箭、棍棒或者是其他武器。没错,他们认为这些武器能够保佑他们在战争中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后来还是经过了好一番磋谋与协商,库克船长的后代才取回来他们父亲的遗骨,并且将其焚毁洒向大海,但有一只腿骨做成的箭头,依然保留在博物馆里。”
老乔感叹地摇摇头:“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管,但我听过教士说,即便库克船长是个虔诚的教徒——但据他身边的人都说,他是被一击倒地的。也就是说,此前没有进行过忏悔,也没有做过任何圣事,没能取得宽恕,而且他的尸骨受到了亵渎,那些土著们将他称之为神——虽然这个神被他们杀掉和吃掉了。但如果有人在这里立起了他的雕像——谁知道他们崇拜的是库克船长还是异教徒的神明罗诺呢?这是一桩他们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那么那个不可明说的理由呢,”利维接着问道,老乔看了他一眼,小女仆露出了兴致盎然,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你可千万不要对别人说,”老乔压低声音嘱咐说,“我有一个亲戚在北约克郡的大教堂里做事,他说,库克船长之所以遭到了教会的厌恶与排斥,是因为他确实背叛了自己的信仰,他不但礼拜了异教的神明,还将吸血鬼带了回来。”
利维不由得微微后仰——他有点无语,吸血鬼这种本土生物什么时候变成舶来品了?
几百年后的人们会因为吸血鬼小说的故事错误地认为,吸血鬼最早出现在公元后,与人类共生的时间并不十分遥远,至于它的来历,传播最为广泛的是两种。
一种说法是,吸血鬼的源头来自于该隐,该隐是一个农夫,而他的弟弟亚伯是个牧羊人,因为上帝满意于亚伯的祭品,该隐就将自己的弟弟杀死并且在上帝责问他的时候说谎,上帝惩罚他,叫他不死并且永远受到诅咒。
另外一种就更近了,他们声称,吸血鬼的始祖是罗马尼亚大公弗拉德三世,这位先生出生在1431年……因为受到魔鬼诱惑而变成了吸血的怪物。
但事实上,吸血鬼这种精怪在人类的历史上要比教会和基督更古老,早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描述过这种怪物,并且在欧洲以及大不列颠岛都确定有分布——各处对它的称呼不一,但从词根来看,可以发现,它的主要描述是:吸血,夜间飞行,法术,鬼怪——与圣经和上帝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而就利维所知道的,吸血鬼和食尸鬼一样,虽然在教士们的口中它们都是由堕落的人类转化而来的,或许吧,但早在教会降临之前,它们就存在了,无论它们为了什么堕落,肯定不是因为信仰,但这也不能深究,就像是你也不能去深究“上帝创造了万物”这句话。
虽然圣经上写明了世界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但你会发觉,它就是一个被封了大半章节的连载文——一个精彩绝伦的开头,和莫名其妙的承转合……
当然,这些话利维可不会和老乔说:“带回了惠特比?”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极其不可思议的话。
“或许吧,”老乔说,“但我听说就在一百年前,惠特比确实曾经闹过一阵子吸血鬼。那时候家家门户紧闭,人心惶惶,教士们淹死了不少女巫,还揪出了不少崇拜恶魔的撒旦信徒,一些人被烧死,一些人被斩首,还有一些人被囚禁,每个人都要缴纳做弥散和净化的费用。那时候有不少人想要逃走,但都没有成功。听说教会还向国王求助,调用了一部分军队。真可怕,他们或许还真的抓住了几个吸血鬼,”老乔指着东面的墓地,“就从那些墓地里,他们打开了每一座坟墓,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若是发现棺材中的尸首没有腐烂,面色红润,伸出了獠牙,或者是长长了头发,又或是长矛戳开身体后流出了血,那就是吸血鬼了。当然,这些尸体都被拖出来撕碎,并且焚烧,骨灰也已洒入了大海。但从那之后,吸血鬼袭击人类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第386章 挖掘(1)
教士们认为,詹姆斯.库克已经堕落了,他受到了魔鬼的诱惑,成为了地狱的帮凶与奴仆,他将灾祸带入了惠特比,或许还有更多的地方。好在他悲惨地死于夏威夷群岛。如果他回到这里,教会说不定会将他送上火刑架,烧成灰烬,投入大海。
但他们很快就失望了,从利维的口中,他们得知,这个小女仆也是南丁格尔女士最近才雇佣的,因为女性不能孤身一人外出,她对南丁格尔女士并不了解,还有一点单纯到过头,她享受男仆们对她的追捧与逢迎,却没有一点儿实质性的付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南丁格尔女士对这个小女仆十分的宽容,甚至有点溺爱,她不要她服侍,还允许她自由自在地出去玩耍。
那么你要小心,一个女仆不知是出于好意还是出于恶意的提醒利维,新城里的人对我们并不喜欢。
不但是这些男女仆人,就连管家也不怎么赞同南丁格尔女士对贴身女仆的放纵,当然,利维没有说自己想要出去玩,只说自己要到小镇上为自己的女主人购买一些东西,这个要求无可厚非,但谁知道,这只不过是南丁格尔女士对自己小女仆又一次宽容。
管家有些为难,一般来说,男女仆人都不该随意离开自己工作的地方,一些严苛的主人甚至会要求他们要么在自己干活的地方,要么就在自己的房间,仆人们在庭院里随意乱逛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们也不被允许随意出现在主人和客人的面前——虽然主要原因是免得他们打搅到主人与客人,但也是为了避免某个客人一时兴起,将女仆或是男仆拉进房间。
这种事情并不罕见,虽然人们都说这个时代的英国,沉闷又守旧,无趣又古板,但就算是在宫廷中,舞会中供客人们休息的房间主人也不敢放沙发或者床,只敢放一把椅子,你猜是为什么?
但他又不好摆出强硬的态度拒绝这个要求,毕竟小女仆是南丁格尔女士带来的,她并不属于乔慕利家族和这座老宅,他只能委婉的劝说,一个称职的仆人怎么可以随随便便离开主人呢,她应该待在主人身边随时听候吩咐,或者是为她的主人打理一些杂务——靴子需要擦一擦吗?裙子也该熨烫一下,花儿需要换吗?是否需要一些可口的点心或者茶,房间里的蜡烛够吗?煤气灯够亮吗?什么时候洗漱?或者还有些东西需要整理一下,但这些旁敲侧击的话,对利维毫无作用——小女仆只是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那么,要在日落前回到老宅。”最后管家只能无可奈何地说。
“为什么?”
“不安全。”
“是有怪物,还是有坏人?”
“或许都有。”管家说。
第383章 新城(上)
老乔经常说,他和他的家族已经在这里居住了有一千年,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且对于他们这些平民来说,用家族这个称谓着实滑稽的令人可笑。确切点来说,他的高祖父曾经是一个水手,在惠特比还只是一个靠着捕鱼与贸易为生的海边小镇时,他来到了这里,囊中羞涩,年纪老大,完全是凭着一份难得的幸运,才能在这里成家生子。
或许是因为血脉中流传着水手那种不安分的基因。他的曾祖父并没有遵循农夫的儿子是农夫,工人的儿子是工人,水手的儿子是水手这一被大众认可的传统。他进了造船厂,成了一个造船厂的工人,不得不说,他的选择很对。那时候蒸汽大革命的飓风正在吹袭过整座大陆,科学与技术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新信仰,在强有力的驱动与精妙的计算之下,人们制造大船有了可能,有了大船,人们才可能进入深海去捕猎鲸鱼。
鲸鱼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生物。它的肉可以吃,吃起来很像是小牛肉,但更为珍贵的是它的油脂,这些淡黄色的液体可以从鲸鱼的骨头,内脏和肉里被提炼出来,可以制作成蜡烛,也可以制作成肥皂,甚至可以在冶炼钢铁的时候作为助燃剂,但在机械的时代来临的时候,它们又有了另外一桩最为重要的功用,那就是作为高级润滑油的原材料,有多少机器,就有多少齿轮、连杆、轴承……就需要多少润滑液,没有润滑液,这些黑铁造的大家伙很快就会生锈腐蚀,再也无法动弹。
于是,他的祖父又跑到鲸油工厂去做了一个提炼鲸油的工人。按理说,这是一份好工作,完全值得他们传承下去。但他的父亲另辟蹊径,比起每天十二个小时在炼鲸油工厂里拼死拼活的干活,他更喜欢游荡在外面,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的空气。
当然,如果只是游荡在外面呼吸新鲜空气他很快就会冻死,饿死。于是他想了想,就去买了一辆双轮马车,用掉了家里一大半的积蓄。他这么做的时候,周围的人都以为他发了疯,惠特比在捕鱼和贸易为主的时候,并不能说是多么兴盛,民众们也只能说是勉强维持生计,这里的大部分人依然过得十分艰难。就算有人有一辆骡车,或者是有一辆马车,也不可能用来载人,多数用来运送货物补贴家用——一些家境较为宽裕的人会骑马,就算有一辆马车,也不会出租——就算出租也不会有多少生意。
老乔父亲买下的这辆马车打造得非常精美,黑漆的车身装饰着金边,虽然没有车厢,但有可以折叠起来的车篷,坐垫与靠背用的是枣红色的小牛皮,踏板和其他金属构件都是黄铜的,车夫的座位又高又宽,足以容纳两个人,可以想象驾驶它将会是一桩非常惬意的事情,但真的会有人出钱来用它代步吗?
那时候的惠特比人并没有注意到,随着惠特比的捕鲸业逐渐走入正轨,鲸油加工厂也在一间接着一间的开设起来,这里往来的商人和游客就一日胜过一日地增多起来。他们当然不可能带着自己的马车千里迢迢的从伦敦或者其他地方赶到惠特比,如果他们不想靠着自己的两只脚行走,或者是骑马,租用马车也就成了一桩自然而然的事情。
老乔父亲的生意在最初的半年里几乎没什么起色,还有人嘲笑他,但很快,他就凭着整齐的行头和干净的车辆迅速博得了一批外客的欢心。
等到了老乔坐上车夫位置的时候,他们家里面已经可以配置得起第二辆双轮马车,只是老乔暂时性还没有打算把这笔钱投下去。因为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是个平庸的人,但次子就比较活泼,而且聪明。他的老师说,他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医生或者是律师。那意味着他的家庭可以从一个阶层迁跃到另一个阶层——若是如此,这辆双轮马车,他会交给他的大儿子经营,而另外一辆用来购置马车的费用折给自己的小儿子赚取学费。
今天他一大早就赶到了蒸汽机车车站,蒸汽机车站距离连接新城和老城的红桥并不远,顾名思义,那是一座被涂刷成赤红色的长拱桥,桥面和栏杆都是灰白色的。
桥上曾经非常热闹,人们来来往往,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就在阳光与风雨中逐渐变得苍老和寂静,或有那么一天,它会无声无息的断裂,坠入埃克斯河,就此彻底的中断新城与老城之间的联系。
老乔叹了口气,将视线转向蒸汽机车站,他在这里是来等候客人的。他注意到有几个浪荡子弟正聚集在桥头,挤眉弄眼,嘟嘟嚷嚷,并朝一个地方不断的打量着。他看过去,原来就在这群家伙的对面,站着一个小女仆。
随着惠特比的兴旺与发展。作为一个马车夫,老乔也从乘客口中听到了不少有趣的讯息,他听说,从伦敦开始,确实已经有一些大户人家为自己的女仆定制黑白两色的女仆服,黑色的裙子,外加一件白色带荷叶边的围裙,戴着软帽。但这股风气还没有流行到惠特比。
他之所以一眼看出这个姑娘不是农户的,也不是渔民的,或者是面包师的女儿,是因为她的神情和姿态都没有那些女孩们的局促不安,而且她的穿着与装扮也远胜于那些普通女孩——这时候的女仆多半都会得到一些女主人不要的衣服,这些衣服穿在她们身上,往往都会显得宽大肥胖,因为她们在少年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充分的休息,通常都是又矮又小,但这个小女仆肯定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将这件帝政时期的长裙改成了符合她身形的大小,腰往下放,下方可能还加了一层内衬,让裙摆变得更加蓬松。
她手上提着一个篮子,头上倒是戴着一顶符合人们想象的荷叶边软帽,但软帽和围裙的颜色却是黑色的,长裙倒是质地优良的浅白色毛呢,同样的强烈对比,却充满了说不出的……违和感——但又很有吸引力,也不怪这些浪荡子弟盯着她
瞧个没完。
老乔没发现自己已经动了起来,他驱赶着马匹,让它走到那个小姑娘的面前。
“你要去城里吗?”
那个小姑娘还没来得及回答她,他就听到有人高叫道,“嘿,老乔,它是东崖上下来的!”
我们之前说过,艾克斯河将整个惠特比截成了两半,东侧高地顶端上矗立着乔慕利家族的老宅,圣玛丽大教堂,还有平整的绿茵地,只在坡度较为平缓的位置有几座零散的建筑,相对的,西边的高地就是人们所说的新城,那里橙红色的屋顶密密层层,犹如鱼鳞,鱼鳞下是雪白的墙壁,在这些犹如油脂也如同肉块的建筑中流淌穿行的灰黑色经脉,就是街道和小巷。
在高耸的山崖之下,矗立着的是一座座灰黑色的炼油工厂,它们与大海之间连接着一座座白色的栈桥,捕鲸船会将经过初步提炼的鲸油装在木桶里,而后通过栈桥直接运进炼油工厂,更远处则是一个双钳式样的港口,鲸鱼肋骨半的码头向左右辐射出去,可以同时供一百艘捕鲸船在这里栖息停泊。
或许是因为这里曾经提炼过太多的鲸油,沙滩不是乳白色的或者是金黄色的,而是犹如焦炭般的灰褐色,海水也不是那么碧蓝。它同样发灰,反而呈现出一种极其素雅,淡漠的美感。
那些人的叫嚷既是提醒,也是威胁,老乔踌躇了,“你是梅森的仆人?”
“不是哦,”利维轻快的回答说,“我的主人是来参加葬礼的,他接到消息的时候有点晚,离开的时候十分匆忙,所以有很多东西都没能带上,所以我要到镇子上,为他配置齐全。”
她的回答让老乔的神色和缓了一点,他摘下帽子,“这并不是你主人的错。”他垂下头,“是那个……家伙,他坚持在一周内就完成了所有的仪式——他应该等到所有人到齐后再将可怜的乔慕利兄弟下葬。”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忍住了,“代我向你的主人说声节哀。”
利维答应得很干脆:“好的,先生,我会和我的主人说的,”她探头看了一下马车。“如果载我到城里要多少钱?”
老乔犹豫了一下:“两个便士,”他说,这个价钱不低,但对于利维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问题,老乔还准备跳下马车来搀扶。没想到年轻的小姑娘只轻轻一跳就跳上了踏板,仿佛一眨眼间,就好好的坐在了座位上,老乔只来得及帮她关上车门。
“嗯,那么我们先到城里……”老乔看看蒸汽机车站,“虽然您乘坐蒸汽机车也可以进城……”
“这个不行,”小女仆不耐烦地用鞋根敲着马车的地板,“我可能要去很多地方,又对这里不是很熟悉——对了,如果雇佣您在城里面走一圈,需要多少钱?”
“一个先令。”老乔说,他还是有些怀疑的,毕竟他面对的不是一位绅士,只是一个小女仆,但对方仿佛看穿了他心中所想,随手捏出一枚闪亮亮的大先令,在他面前摆了摆,放在了他的手里。
这下老乔总算是安心了,他跳上马车,不顾那些浪荡子弟发出的嘘声,他知道他们有可能要对这个小姑娘图谋不轨。如果只是出于正义,他或许还会顾虑一下家里的两个老人,妻子,还有他的孩子们,但一个先令,这些家伙能给他一个先令吗?
什么都比不上赚钱重要,对吧?
利维靠在座位上,这辆马车被它的主人打理得非常精心,车座下安了弹簧,椅背上还有固定着的靠垫,除了略有些上上下下之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所有的海边小镇那样,惠特比的道路也是因地制宜,使用的是从海滩上采来的卵石,车轮走在上面,总是免不了会有轻微的颠簸。
伴随着这阵颠簸,半恶魔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之前他的一个疑问在这里得到了回答——一个强行被指为疯子十几年的人,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乔慕利老宅的主人,除了他可能一直没有停止过挣扎与窥视之外,当然是因为原来能够管理和统治这个地方的人发生了什么惨烈的意外,又因为粗心大意,没有安排任何后手,以至于原先的猎物终于摆脱桎梏,成了猎手喽。
梅森先生提到过,他曾经有妻子,还有两个儿女,只是很不幸,他们也死了,那可就相当值得深究了,他们是死在了乔慕利兄弟去世之后呢,又或是在此之前?
如果乔慕利的男性继承人过于幼小,或许也会有一些愚昧的人,是有可能只愿意支持这个家中的男主人,而不是去相信他们的女主人,当然,也有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他没有去问乔慕利兄弟是什么时候死的,应该没多久——当他模棱两可的说出他的主人是来参加葬礼的,只是来得太晚,这个马车夫就自然而然的认为他的主人是来参加乔慕利兄弟的葬礼的——也无需打探,反正今天他回去的时候,到墓地里去找找看他们的墓碑就行了。
第384章 新城(中)
惠特比的新城确实非常年轻,它从诞生到今天可能就只有百年而已,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里的人大胆,不拘束,敢于冒险——这座城市可以说是除了伦敦与各郡首府之外,利维看见过的最混乱无章又生机勃勃的城镇。
之所以说是混乱无章,这里的人似乎什么都愿意接受,什么都想要尝试——离开红桥后,他们几乎是与蒸汽机车并肩而行——那是一条非常宽阔的道路,正中是蒸汽机车的铁轨,闪着银光,两侧是大石板铺设的马车与骑马的人行进的道路,它与人行道之间间隔着一道明渠,明渠中流动着不算清澈但也不算肮脏的水流,人行道路面使用的是一块块海边采集的鹅卵石,鹅卵石几乎都是黑灰色的,并不漂亮,但非常光滑,光滑到足以倒映出天空,阳光,行人与两侧的店家。
在这个时代,要判断这个城市的人是富庶还是贫穷,有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店铺,一般来说,店铺的数量,货物的品类还有店面的新旧程度,都能很好地说明这座城市的消费水平——简单地来说,如果店铺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且只有一两家,譬如只有一家面包店,一家铁匠铺,一家杂货店……这就是在说,这里的顾客只能支撑得起那么一两家店铺,如果连这一两家店铺都没有——譬如东区的大部分地方,就表明那儿必然充满了危险,危险到根本不允许存在正常的交易。
但利维在马车上,最先看到的就是一家餐馆,有餐馆就意味着这里有会进餐馆用餐的人,他们有这个经济实力,也有这个意愿——这家餐馆还奢侈地用了玻璃窗,里面灯光明亮——此时是早晨没错,但惠特比和英国的其他地方一样,一年里大多时候都阴沉又潮湿——还散发着叫人难以抗拒的香气……
这个时代一般的餐馆多数都是冷食,面包,熏肉,奶酪,啤酒或是葡萄酒之类,只供人填饱肚子,只有面对那些达官显贵的餐厅才会有精美的菜肴,这座餐馆里卖得却是热腾腾的食物——原材料也和道路一样属于因地制宜——炸鱼和炸土豆条。
炸鱼不必多说,就算现在惠特比以捕猎鲸鱼与提炼鲸鱼油为主产业,但依然还是有人更愿意去捕鱼,而且大船能够深入海洋,捕猎鲸鱼也就表明可以捕捞更多更大的鱼,新鲜的大鱼切割后投入鲸油炸到金黄,和土豆条一起捞出来放在盘子里,浇上酱汁,配上啤酒或是朗姆酒(看顾客的酒量如何),每份的价格在五个便士,在肉类只需要两便士一磅,土豆只需要一便士一磅的时候,这份餐点可真是不便宜,但谁能拒绝在寒风萧瑟的早晨来上这份一份热气蒸腾的食物呢?何况油炸的东西原本就能提供给人们更多的热量,尤其是那些需要大幅消耗体力的工人和水手,还有在体力之外还需要附加脑力运动的商人,他们一些坐在餐馆里吃,一些索性用油纸包上食物拿在手上吃,或是塞进口袋里。
利维跳下马车,在马车夫老乔的注视下买了两份,一份放进篮子里,估计是要带回去给她的主人,另外一份小女仆毫不客气地自己享用了,老乔轻声咳嗽了几声,忍住没拿出自己带着的面包片,那是他的午饭,他当然也可以去买一份,但那就是说他今天的第一份活儿几乎就等于白干了一半。
这座餐馆堪称生意兴隆,而距离它不到三百尺的地方,居然还有一家同样以炸鱼为主的餐馆,利维左右观察,才发现这里应当是一座私人学校,这座餐馆显然是针对这里的学生——与免费的主日学校不同,私人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有点身家在身上,不然付不起学费——私人学校和餐馆一样,表明这里的居民的经济条件都很不错,不然一个学校只能招到两三个学生,就场地与老师的费用也足以让学校的主人入不敷出了。
而且在学校附近,利维竟然还看到了书店,这可是在一些小村镇里根本看不到的东西,就算印刷术与造纸术的出现保证了书籍不再是贵族与教士的垄断物,但书籍依然是一件贵重的东西,而且不能吃也不能穿,必要的时候也没法拿去换钱——只有人类在满足了物质方面的需求后他们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升华。
这座新城还不止这么一家学校,另外还有一家主日学校,之后他们还看到了皮具铺,香水店,烟草店,典当行,律师所……竟然还有歌剧院与音乐厅,这可远超出惠特比这座城镇应有的水平了。
“你们很喜欢猫头鹰吗?”利维注意到这里的很多建筑上都有猫头鹰的浮雕或是标志。
“那是乔慕利家族的象征。”老乔说,“这里有很多建筑都是由乔慕利家族捐献的。”
利维有点惊讶,老乔说的应当不是乔慕利家族的主枝,新城不过百年,乔慕利家族的主枝早在十六世纪就搬到伦敦去了,他们不会在惠特比继续付出——那么就只有乔慕利的那个分支了。不得不说,他的行为让利维想起了他曾经去过的佛罗伦萨,那里也到处都是梅迪奇家族的小球,看来乔慕利的分支主导人在这里下了不少功夫,只是他大概没想到,最终来乔慕利家族的分支竟然会凋零如此。
这个变化肯定非常的突兀,而且就在最近,以至于新城的惠特比人还记得这位先生的恩惠——不过他们虽然记得,但似乎除了欺负欺负一个孤身的小女仆之外,就没有人愿意为乔慕利家族说话,遑论挺身而出。
最后,老乔还带了这个慷慨的顾客去看了鲸鱼骨拱门,它矗立在西边的高地上——捕鲸船往往会在捕猎到鲸鱼之后就将鲸鱼最大的两根肋骨立起来摆在船头,这样一眼看去就知道他们这次没有无功而返。
为了祈祷每次出海都能有收获,这里的人们就将最大的鲸鱼骨立在这里,做成了拱门的式样。
第385章 新城(下)
在鲸鱼骨拱门的下方,利维发现了一块半插在土中的大理石,暴露在外面的部分被雨水和海风冲刷的十分干净,洁白如水,边缘上已经铭刻上了一行文字,是詹姆斯.库克的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这不太像是块墓碑,倒像是一尊雕像的基座。
“是的,”老乔承认说,“当初那位乔慕利家族的先生计划过在这里立起库克船长的雕像。”惠特比并不是詹姆斯.库克的出生地,也不是他的葬身之处,一定要说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么就只能说詹姆斯.库克确实在这里踏上了自己的航海之路。
后来他也曾在这里招募过一批年轻人,但这些年轻人除了乔慕利家族的那位先生之外,没有一个能够回到家乡——要说惠特比人对詹姆斯.库克的观感,可以说完全就是那位乔慕利先生挽回的,他将从新西兰获得的丰厚回报投入了大半到这里,让惠特比从一个寂寂无名的渔村变成了现在这副兴旺发达的样子,他若是一定要在这里立一尊詹姆斯.库克的雕像,惠特比的人虽然不会支持,但也不会反对。
但听老乔说,最后是教会极其坚决地表示不允许,乔慕利先生才不得不放弃。
“为什么,詹姆斯.库克也应当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吧?”利维好奇地问道。
虽然这个时代能够航行在海上的人,即便他是英国海军军官,也大多与海盗无异,他必然身负罪孽,但教会会在乎这种犯在异教徒与土著身上的罪孽吗?
他曾三次进入太平洋海域,带领船员首次踏足澳大利亚东岸与夏威夷群岛,也创下欧洲船只首次环绕新西兰航行的纪录,他还为新西兰与夏威夷之间的太平洋岛屿绘制了精细的岛屿与海岸线地图——别说他的功绩只有世俗的君王认可,如果教会不想要向外拓展自己的势力,那些冒险者与海盗的船上就不该有教士。
教会的坚持实在是让人觉得蹊跷——老乔在看到利维拿出第二枚大先令的时候,露出了真切的笑容,“我不应该收您的钱。”他说,“但我毕竟也要养家糊口,对吧?”他接过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才继续说道。
这件事情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明面上的。另外一个是暗地里的。
“或许您听说过那位可怜的詹姆斯.库克先生,他并没有死在上帝的光辉所照耀的地方,他死在他的探险路上,”老乔说:“夏威夷群岛。如果他只是被一群野蛮的土著杀死也就算了。但据说那些人认为这位白皮肤的勇士是他们的异教神明罗诺的化身,他们对他发动的是一场神圣的战争。哦,上帝保佑,”发现失言的老乔在胸前画了一个十字:“我只是用那些土著的话来说,神圣的战争,他们将他杀死后,他身上的肉被割了下来,被烤熟后吃掉,那些可怕的野兽认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他的骨头也被分给了当地的酋长们,被打造成弓箭、棍棒或者是其他武器。没错,他们认为这些武器能够保佑他们在战争中所向披靡,百战百胜。后来还是经过了好一番磋谋与协商,库克船长的后代才取回来他们父亲的遗骨,并且将其焚毁洒向大海,但有一只腿骨做成的箭头,依然保留在博物馆里。”
老乔感叹地摇摇头:“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管,但我听过教士说,即便库克船长是个虔诚的教徒——但据他身边的人都说,他是被一击倒地的。也就是说,此前没有进行过忏悔,也没有做过任何圣事,没能取得宽恕,而且他的尸骨受到了亵渎,那些土著们将他称之为神——虽然这个神被他们杀掉和吃掉了。但如果有人在这里立起了他的雕像——谁知道他们崇拜的是库克船长还是异教徒的神明罗诺呢?这是一桩他们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那么那个不可明说的理由呢,”利维接着问道,老乔看了他一眼,小女仆露出了兴致盎然,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你可千万不要对别人说,”老乔压低声音嘱咐说,“我有一个亲戚在北约克郡的大教堂里做事,他说,库克船长之所以遭到了教会的厌恶与排斥,是因为他确实背叛了自己的信仰,他不但礼拜了异教的神明,还将吸血鬼带了回来。”
利维不由得微微后仰——他有点无语,吸血鬼这种本土生物什么时候变成舶来品了?
几百年后的人们会因为吸血鬼小说的故事错误地认为,吸血鬼最早出现在公元后,与人类共生的时间并不十分遥远,至于它的来历,传播最为广泛的是两种。
一种说法是,吸血鬼的源头来自于该隐,该隐是一个农夫,而他的弟弟亚伯是个牧羊人,因为上帝满意于亚伯的祭品,该隐就将自己的弟弟杀死并且在上帝责问他的时候说谎,上帝惩罚他,叫他不死并且永远受到诅咒。
另外一种就更近了,他们声称,吸血鬼的始祖是罗马尼亚大公弗拉德三世,这位先生出生在1431年……因为受到魔鬼诱惑而变成了吸血的怪物。
但事实上,吸血鬼这种精怪在人类的历史上要比教会和基督更古老,早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人们就描述过这种怪物,并且在欧洲以及大不列颠岛都确定有分布——各处对它的称呼不一,但从词根来看,可以发现,它的主要描述是:吸血,夜间飞行,法术,鬼怪——与圣经和上帝基本上没什么关系。
而就利维所知道的,吸血鬼和食尸鬼一样,虽然在教士们的口中它们都是由堕落的人类转化而来的,或许吧,但早在教会降临之前,它们就存在了,无论它们为了什么堕落,肯定不是因为信仰,但这也不能深究,就像是你也不能去深究“上帝创造了万物”这句话。
虽然圣经上写明了世界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但你会发觉,它就是一个被封了大半章节的连载文——一个精彩绝伦的开头,和莫名其妙的承转合……
当然,这些话利维可不会和老乔说:“带回了惠特比?”他瞪大了眼睛,仿佛听到了极其不可思议的话。
“或许吧,”老乔说,“但我听说就在一百年前,惠特比确实曾经闹过一阵子吸血鬼。那时候家家门户紧闭,人心惶惶,教士们淹死了不少女巫,还揪出了不少崇拜恶魔的撒旦信徒,一些人被烧死,一些人被斩首,还有一些人被囚禁,每个人都要缴纳做弥散和净化的费用。那时候有不少人想要逃走,但都没有成功。听说教会还向国王求助,调用了一部分军队。真可怕,他们或许还真的抓住了几个吸血鬼,”老乔指着东面的墓地,“就从那些墓地里,他们打开了每一座坟墓,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若是发现棺材中的尸首没有腐烂,面色红润,伸出了獠牙,或者是长长了头发,又或是长矛戳开身体后流出了血,那就是吸血鬼了。当然,这些尸体都被拖出来撕碎,并且焚烧,骨灰也已洒入了大海。但从那之后,吸血鬼袭击人类的事情还时有发生。”
第386章 挖掘(1)
教士们认为,詹姆斯.库克已经堕落了,他受到了魔鬼的诱惑,成为了地狱的帮凶与奴仆,他将灾祸带入了惠特比,或许还有更多的地方。好在他悲惨地死于夏威夷群岛。如果他回到这里,教会说不定会将他送上火刑架,烧成灰烬,投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