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京中上下为之噤声,尤其是那些同样因新政利益受损、或是对皇后怀有怨怼的宗室勋贵,更是人人自危,生怕这把火下一刻就烧到自己头上。
皇后娘娘虽未株连九族,但其手段之狠辣,反应之迅速,足以让所有人胆寒。她甚至没有大张旗鼓地深究,只精准地剁掉了伸出来的那只手,但其警告意味,已昭然若揭。
坤宁宫内,李凤遥听着闻溪回禀安昌伯府查抄的初步结果,果然,除了搜出一些与外界往来、抱怨新政的书信外,并未找到直接指向某位亲王的铁证。一切痕迹都在指向安昌伯世子这个自作聪明的蠢货。
“意料之中。”李凤遥淡淡道,“那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比我们想的要谨慎。”
她沉吟片刻,“闻溪,去将内阁呈上来的那封关于‘重申宗室仪轨、厘清爵位承继’的奏本找出来。”
闻溪很快将奏本找出奉上,这原本是礼部按惯例提请规范宗室行为的普通公文,并无太多新意。
李凤遥拿起朱笔,在那奏本上缓缓批阅。她并未增添太多内容,只在那关于爵位承继的条款旁,加了一句看似不经意却石破天惊的批示:
「太祖训: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着诸藩王、郡王日后子嗣袭爵,无论嫡庶,皆可请封,然爵位递减一等,恩泽均沾,以示天家仁厚,亦免子孙繁多,朝廷供养维艰。具体细则,着礼部、宗人府详议后奏来。」
这看似温和的恩泽均沾,实则是一把温柔却致命的刀——推恩令。
一旦实行,庞大的宗室集团中,除了极少数嫡系长支还能维持较高爵位,绝大多数宗室子弟都将沦为中低阶爵位甚至平民。
这将从根本上瓦解藩王势力,使其再也无法形成对中央皇权的威胁。同时,也将极大减轻朝廷供养宗室的财政负担。
“将此批红发回内阁和礼部。”李凤遥将奏本递给闻溪,语气平静无波,“告诉杨先生他们,此乃陛下与本宫体恤宗亲、为朝廷长远计之意,让他们仔细议一议,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闻溪双手接过奏本,心中凛然。他深知这一纸批红将在朝堂和宗室中掀起何等巨大的波澜!这已不再是报复,而是釜底抽薪的计!皇后娘娘这是借着安昌伯府作乱由头,要彻底解决宗室尾大不掉的问题了!
“是,娘娘!”闻溪压下心中震动,躬身领命。他知道,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而这一次,皇后娘娘手握大义名分和绝对的实力,那些宗室亲王们,的好日子,恐怕真的到头了。
——
内阁值房内,杨廷和与几位阁老传阅着那份由坤宁宫发回,带着皇后朱批的奏本,一时间房内落针可闻,只有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凝重。
皇后这一笔推恩令,看似恩泽广布,实则是要刨断大明宗室的根啊!
“这…娘娘此举,是否太过…急进了?”毛纪捻着胡须,声音干涩,“宗室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大刀阔斧,恐引剧烈反弹,于朝局稳定不利啊!”
另一位阁老也忧心忡忡:“是啊,如今娘娘身怀六甲,正宜静养,此时推行此法,若宗室群起闹事,惊扰凤体,如何是好?”
杨廷和沉默地看着那朱批,皇后的字迹清隽却力透纸背。安昌伯府刚倒,皇后便抛出此策,是警告?是清算的开始?还是真的只为朝廷长远计?
他想起皇后推行新政的雷厉风行和如今朝野暗流涌动的局势。
良久,他缓缓开口,此事异常的清醒,不论皇后想干什么,但这事对大明是有好处的,大明养不起这么多猪了。
刀落在士大夫身上,他可能也会有点疼,但落在宗室身上,他是感受不到的,他立刻赞同。
“娘娘此议,并非无的放矢。宗室岁禄,已占朝廷岁入几何?诸位心中应有数。各地藩王,虽经削藩,然兼并土地、隐匿田亩、欺压百姓之事,又何曾少过?长此以往,非朝廷之福。”
他目光扫过同僚:“至于反弹,安昌伯世子谋害皇嗣,大逆不道,其罪当诛九族!娘娘仁德,只罪其一府,已是宽宥。如今娘娘不过是借此事,重申礼法,广布恩泽,使太祖子孙皆沐皇恩,有何不妥?谁敢闹事,便是对娘娘推恩之德心存怨望,其心可诛!”
几位阁老闻言,神色变幻不定。杨廷和的话点醒了他们,皇后并非无故生事,而是手握安昌伯府这张牌,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反对推恩令,就是反对皇恩浩荡,就是心里有鬼!
“首辅大人言之有理。”毛纪叹了口气,“只是这细则,该如何拟定,方能既体现天恩,又平稳推行?”
杨廷和办起事来也是很靠谱的,他是个能臣。“细则自然要详议。爵位递减之幅度,恩赏田亩之多寡,皆可商榷。但大方向,必须按娘娘的批示来办。礼部、宗人府那边,老夫亲自去谈。”
他拿起那份奏本,语气斩钉截铁:“此事,关乎国本,关乎朝廷未来百年气运,更是陛下与娘娘的圣意。我等身为臣子,自当竭力办妥。”
死道友不死贫道,反正他们也看宗室不爽很久了,赶紧顺势办了。
几位阁老见首辅态度如此坚决,也只得压下心中忧虑,拱手道:“谨遵首辅大人安排。”
很快,皇后意在推恩宗室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城各大王府和勋贵府邸。
震惊和恐惧之后,反应截然不同。
那些远离权力中心、子孙繁多的底层宗室和中低阶爵位者,先是难以置信,随即爆发出巨大的狂喜!他们的儿子、孙子终于也有机会得到爵位和俸禄了!一时间,无数谢恩的奏疏飞向皇宫,几乎将通政司淹没。
而几位实力最强的亲王,如秦王、晋王、楚王等,则在最初的震怒后,陷入了可怕的沉默。他们看得比谁都清楚,这推恩令就是裹着蜜糖的毒药!这是在掘他们的根基!
但他们敢公然反对吗?
安昌伯府的废墟还在那里冒着青烟。皇后
刚刚以谋害皇嗣的雷霆手段碾死了一个伯爵府,此刻正杀气腾腾。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看似皇恩浩荡的政令,谁就是下一个安昌伯!
更何况,他们自己府里那些原本无缘爵位的庶子、次子们,此刻恐怕早已心思浮动,恨不得立刻叩谢皇后恩典了。
内部已然被分化!
几位亲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暂避锋芒,紧闭府门,称病不出,只暗中遣心腹四处联络,试图在细则制定上做些手脚,延缓或扭曲政策的执行。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负责拟定细则的礼部和宗人府,在首辅杨廷和的强力推动和东厂、北镇抚司的无声注视下,工作效率高得惊人,且条款制定得几乎无懈可击,完全体现了皇后“恩泽均沾、递减分薄”的核心意图。
皇后的阳谋,正以无可阻挡之势,缓缓落下。
金秋十月,坤宁宫内气氛紧张却有序。尽管李凤遥自觉身体状态极佳,但生产毕竟是大事,宫人们依旧严阵以待,朱厚照更是推了所有政务,焦躁地在殿外来回踱步。
然而,生产过程顺利得超乎所有人想象。
阵痛来临后不过一个多时辰,在内力潜移默化滋养下格外强健的产道便顺利打开,孩子仿佛也知晓不令母亲多受苦楚,几个用力之下,便伴随着一声响亮无比的啼哭,降临人世。
“生了!生了!恭喜娘娘!是位小公主!”稳婆惊喜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小心翼翼地将擦拭干净的婴孩抱到李凤遥眼前。
李凤遥微微喘息着,额际虽有薄汗,面色却红润,丝毫不见寻常产妇的虚弱。她侧过头,看向那被包裹在明黄襁褓中的小女儿。
新生儿通常都是红彤彤、皱巴巴的,可这小公主却有些不同。肌肤虽泛着红,却透着一股玉润的光泽,眉眼依稀已能看出精致的轮廓,尤其一双眼睛,乌溜溜的如同浸在水银里的黑宝石,此刻正有力地睁着,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那哭声更是中气十足,洪亮非凡。
李凤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与满足,她伸出仍有些无力的手,碰了碰女儿娇嫩的脸颊。
「检测到新生儿体质极佳,先天根骨远超常人,完美继承宿主武力天赋。」
果然如此。李凤遥唇角弯起,她的女儿,注定不凡。
殿外,朱厚照听到哭声,几乎是冲了进来,连声问道:“凤遥如何?是皇子还是公主?”
当听到“是一位小公主”时,他脚步顿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失望,毕竟他家有皇位要继承。但下一刻,那失望便被巨大的喜悦和松了一口气的轻松所取代——无论如何,母女平安!他的凤遥没事!
他大步走到床边,先是紧紧握了一下李凤遥的手:“凤遥,辛苦你了!”
然后才迫不及待地看向稳婆怀中的孩子。
“哟!这就是朕的闺女?”朱厚照眼睛一亮,他没见过几个刚出生的孩子,只觉得自家女儿格外精神,哭声嘹亮,小胳膊小腿也蹬得很有劲儿,一点也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孱弱,“好!好!哭声这么响,将来肯定是个厉害的主儿!像你母后!”
皇后娘娘虽未株连九族,但其手段之狠辣,反应之迅速,足以让所有人胆寒。她甚至没有大张旗鼓地深究,只精准地剁掉了伸出来的那只手,但其警告意味,已昭然若揭。
坤宁宫内,李凤遥听着闻溪回禀安昌伯府查抄的初步结果,果然,除了搜出一些与外界往来、抱怨新政的书信外,并未找到直接指向某位亲王的铁证。一切痕迹都在指向安昌伯世子这个自作聪明的蠢货。
“意料之中。”李凤遥淡淡道,“那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比我们想的要谨慎。”
她沉吟片刻,“闻溪,去将内阁呈上来的那封关于‘重申宗室仪轨、厘清爵位承继’的奏本找出来。”
闻溪很快将奏本找出奉上,这原本是礼部按惯例提请规范宗室行为的普通公文,并无太多新意。
李凤遥拿起朱笔,在那奏本上缓缓批阅。她并未增添太多内容,只在那关于爵位承继的条款旁,加了一句看似不经意却石破天惊的批示:
「太祖训: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着诸藩王、郡王日后子嗣袭爵,无论嫡庶,皆可请封,然爵位递减一等,恩泽均沾,以示天家仁厚,亦免子孙繁多,朝廷供养维艰。具体细则,着礼部、宗人府详议后奏来。」
这看似温和的恩泽均沾,实则是一把温柔却致命的刀——推恩令。
一旦实行,庞大的宗室集团中,除了极少数嫡系长支还能维持较高爵位,绝大多数宗室子弟都将沦为中低阶爵位甚至平民。
这将从根本上瓦解藩王势力,使其再也无法形成对中央皇权的威胁。同时,也将极大减轻朝廷供养宗室的财政负担。
“将此批红发回内阁和礼部。”李凤遥将奏本递给闻溪,语气平静无波,“告诉杨先生他们,此乃陛下与本宫体恤宗亲、为朝廷长远计之意,让他们仔细议一议,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闻溪双手接过奏本,心中凛然。他深知这一纸批红将在朝堂和宗室中掀起何等巨大的波澜!这已不再是报复,而是釜底抽薪的计!皇后娘娘这是借着安昌伯府作乱由头,要彻底解决宗室尾大不掉的问题了!
“是,娘娘!”闻溪压下心中震动,躬身领命。他知道,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拉开序幕。而这一次,皇后娘娘手握大义名分和绝对的实力,那些宗室亲王们,的好日子,恐怕真的到头了。
——
内阁值房内,杨廷和与几位阁老传阅着那份由坤宁宫发回,带着皇后朱批的奏本,一时间房内落针可闻,只有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凝重。
皇后这一笔推恩令,看似恩泽广布,实则是要刨断大明宗室的根啊!
“这…娘娘此举,是否太过…急进了?”毛纪捻着胡须,声音干涩,“宗室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大刀阔斧,恐引剧烈反弹,于朝局稳定不利啊!”
另一位阁老也忧心忡忡:“是啊,如今娘娘身怀六甲,正宜静养,此时推行此法,若宗室群起闹事,惊扰凤体,如何是好?”
杨廷和沉默地看着那朱批,皇后的字迹清隽却力透纸背。安昌伯府刚倒,皇后便抛出此策,是警告?是清算的开始?还是真的只为朝廷长远计?
他想起皇后推行新政的雷厉风行和如今朝野暗流涌动的局势。
良久,他缓缓开口,此事异常的清醒,不论皇后想干什么,但这事对大明是有好处的,大明养不起这么多猪了。
刀落在士大夫身上,他可能也会有点疼,但落在宗室身上,他是感受不到的,他立刻赞同。
“娘娘此议,并非无的放矢。宗室岁禄,已占朝廷岁入几何?诸位心中应有数。各地藩王,虽经削藩,然兼并土地、隐匿田亩、欺压百姓之事,又何曾少过?长此以往,非朝廷之福。”
他目光扫过同僚:“至于反弹,安昌伯世子谋害皇嗣,大逆不道,其罪当诛九族!娘娘仁德,只罪其一府,已是宽宥。如今娘娘不过是借此事,重申礼法,广布恩泽,使太祖子孙皆沐皇恩,有何不妥?谁敢闹事,便是对娘娘推恩之德心存怨望,其心可诛!”
几位阁老闻言,神色变幻不定。杨廷和的话点醒了他们,皇后并非无故生事,而是手握安昌伯府这张牌,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反对推恩令,就是反对皇恩浩荡,就是心里有鬼!
“首辅大人言之有理。”毛纪叹了口气,“只是这细则,该如何拟定,方能既体现天恩,又平稳推行?”
杨廷和办起事来也是很靠谱的,他是个能臣。“细则自然要详议。爵位递减之幅度,恩赏田亩之多寡,皆可商榷。但大方向,必须按娘娘的批示来办。礼部、宗人府那边,老夫亲自去谈。”
他拿起那份奏本,语气斩钉截铁:“此事,关乎国本,关乎朝廷未来百年气运,更是陛下与娘娘的圣意。我等身为臣子,自当竭力办妥。”
死道友不死贫道,反正他们也看宗室不爽很久了,赶紧顺势办了。
几位阁老见首辅态度如此坚决,也只得压下心中忧虑,拱手道:“谨遵首辅大人安排。”
很快,皇后意在推恩宗室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京城各大王府和勋贵府邸。
震惊和恐惧之后,反应截然不同。
那些远离权力中心、子孙繁多的底层宗室和中低阶爵位者,先是难以置信,随即爆发出巨大的狂喜!他们的儿子、孙子终于也有机会得到爵位和俸禄了!一时间,无数谢恩的奏疏飞向皇宫,几乎将通政司淹没。
而几位实力最强的亲王,如秦王、晋王、楚王等,则在最初的震怒后,陷入了可怕的沉默。他们看得比谁都清楚,这推恩令就是裹着蜜糖的毒药!这是在掘他们的根基!
但他们敢公然反对吗?
安昌伯府的废墟还在那里冒着青烟。皇后
刚刚以谋害皇嗣的雷霆手段碾死了一个伯爵府,此刻正杀气腾腾。谁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看似皇恩浩荡的政令,谁就是下一个安昌伯!
更何况,他们自己府里那些原本无缘爵位的庶子、次子们,此刻恐怕早已心思浮动,恨不得立刻叩谢皇后恩典了。
内部已然被分化!
几位亲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暂避锋芒,紧闭府门,称病不出,只暗中遣心腹四处联络,试图在细则制定上做些手脚,延缓或扭曲政策的执行。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负责拟定细则的礼部和宗人府,在首辅杨廷和的强力推动和东厂、北镇抚司的无声注视下,工作效率高得惊人,且条款制定得几乎无懈可击,完全体现了皇后“恩泽均沾、递减分薄”的核心意图。
皇后的阳谋,正以无可阻挡之势,缓缓落下。
金秋十月,坤宁宫内气氛紧张却有序。尽管李凤遥自觉身体状态极佳,但生产毕竟是大事,宫人们依旧严阵以待,朱厚照更是推了所有政务,焦躁地在殿外来回踱步。
然而,生产过程顺利得超乎所有人想象。
阵痛来临后不过一个多时辰,在内力潜移默化滋养下格外强健的产道便顺利打开,孩子仿佛也知晓不令母亲多受苦楚,几个用力之下,便伴随着一声响亮无比的啼哭,降临人世。
“生了!生了!恭喜娘娘!是位小公主!”稳婆惊喜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小心翼翼地将擦拭干净的婴孩抱到李凤遥眼前。
李凤遥微微喘息着,额际虽有薄汗,面色却红润,丝毫不见寻常产妇的虚弱。她侧过头,看向那被包裹在明黄襁褓中的小女儿。
新生儿通常都是红彤彤、皱巴巴的,可这小公主却有些不同。肌肤虽泛着红,却透着一股玉润的光泽,眉眼依稀已能看出精致的轮廓,尤其一双眼睛,乌溜溜的如同浸在水银里的黑宝石,此刻正有力地睁着,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那哭声更是中气十足,洪亮非凡。
李凤遥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柔情与满足,她伸出仍有些无力的手,碰了碰女儿娇嫩的脸颊。
「检测到新生儿体质极佳,先天根骨远超常人,完美继承宿主武力天赋。」
果然如此。李凤遥唇角弯起,她的女儿,注定不凡。
殿外,朱厚照听到哭声,几乎是冲了进来,连声问道:“凤遥如何?是皇子还是公主?”
当听到“是一位小公主”时,他脚步顿了一下,脸上掠过一丝失望,毕竟他家有皇位要继承。但下一刻,那失望便被巨大的喜悦和松了一口气的轻松所取代——无论如何,母女平安!他的凤遥没事!
他大步走到床边,先是紧紧握了一下李凤遥的手:“凤遥,辛苦你了!”
然后才迫不及待地看向稳婆怀中的孩子。
“哟!这就是朕的闺女?”朱厚照眼睛一亮,他没见过几个刚出生的孩子,只觉得自家女儿格外精神,哭声嘹亮,小胳膊小腿也蹬得很有劲儿,一点也不像他想象中那样孱弱,“好!好!哭声这么响,将来肯定是个厉害的主儿!像你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