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他心道,她还有三年及笄。这三年,他要好好融会贯通河工知识和实践,让父皇看到他不再是小孩子,看到他能独挡一面。他要在她及笄之前,立起来,娶她,便再也不分开了。
第22章 黛玉回府
数日之后,京都便到了。弃舟登岸后,轩辕承稷将黛玉送到荣国府。
这一回,贾家人一听到林姑娘回了,便是三扇大门全开相迎。因为,提前回的贾琏,已经把五皇子过了林姑父之眼的事,告诉了贾家诸人。
如今荣国府上上下下都知道,林家要出王妃了,而且是正妃。
轩辕承稷目送黛玉入府,遂原路返回江南。
家中许多人待黛玉比以往亲厚不少。
她知道,这些都是冲着她将来要当五皇子王妃来的。当然,她也不会忘记有些人原来的样子。不计较,只是放一边不再搭理而已,不代表遗忘和原谅。
诸人里边,也有待她不变的。外祖母一如既往地疼她;三春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迎春少言寡语,探春俏皮话连篇,惜春依旧待谁都冷冷清清的。
当然,还有闹别扭的,那便是宝玉。据说是疯病又犯,头两天闹得厉害。后来宝玉被其父贾政嚷了一顿,便不闹了,只躺着眼睛发直,什么都不做。起初急得贾母、王夫人团团转,但这两天里,宝玉吃喝依旧,只是困倦懒散,只想躺着。贾母跟王夫人看他还在吃喝,也稍安了心。
宝玉现还在屋里,宝钗、袭人看着,还没敢让他知道林姑娘回了。
黛玉猜宝玉这几日的闹腾,八成跟得知她将要嫁给五皇子有关。她心道,其实宝玉有袭人和宝姐姐,还有他屋里的那些丫鬟哪个不是一等一的容貌,比如晴雯,生得就是生的极好看的。宝玉其实什么都有。
跟诸人一凡叙话,黛玉方知,贾家近期有两件大事发生:其一便是东府的蓉大奶奶走了,下葬等一应事宜也安顿好了。其二便是贾元春封了贤德妃。
诸人皆退下后,贾母拉着黛玉的手,先是一番哀痛惋惜其父林如海的去世,又问了一番他生前的情况。黛玉一一作答。
黛玉如今已经十二岁了,还有三年便及笄,成大人了。她跟六岁那年来荣国府时,已经不一样了。她安慰贾母道:“父亲走得很安详,生前也没有遭什么罪。皇后娘娘让宫里最好的太医一同去了扬州,日夜守着我父亲。”
贾母闻此,心里方舒坦了些。祖孙二人相互说了些宽慰彼此的话。末了,贾母问黛玉:“听琏二那小子说,五殿下也去了?”
黛玉因害羞垂眸,点了点头。
贾母又问:“你父亲是怎样说的?”
黛玉把林如海生前的话,跟贾母转述了一遍。
贾母便知,林如海对五皇子是相当满意了,黛玉的事在扬州时就算过了父亲的眼了。
贾母又道:“过三年,正好你及笄,守丧也满了。到时候外祖母给你好好置办嫁妆,让你风风光光出嫁。”
黛玉心里很是感动,她原以为自己是外孙女,是外姓人,外祖母的体己应是要留给贾家的孙子孙女的。谁知,外祖母竟把她也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黛玉此番想找贾母私下讲话,便是父亲临终前嘱托的,一部分遗产要用来感谢外祖母。她已经将银票揣在身上了。
黛玉把其父的这番话,也讲给贾母听,亦是拿出来银票。
贾母低声道:“快收回去,别让外头的看到了。外祖母私库有着呢。跟你们留着的。你们一个个儿地过好了,外祖母才能安心呐。”
贾母想了想,又道:“旁人若是问起林家祖产,也不要说给人听。嫁到皇家又有不同,到时候,林家一份嫁妆,加上外祖母的一份,让玉儿风风光光地出嫁。”
黛玉想起回来的路上稷哥哥的话。他也说过,留着压箱底的那部分,就是贾家人别的人问,也崩理他们。贾家有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坑,他们自己填。往后若是有大事,把老太太接出来就是了。
不过,琏二哥知道那二三百万两林家遗产,因为父亲托他帮忙卖产业时过了账的。黛玉心下已定,万一琏二哥他们打这笔银子的主意,不理就是了。
贾琏其实在帮忙林家卖祖产时,就私下扣了一笔钱,当时他还不知道林妹妹是五皇子的心上人。如今贾琏知道了,便不敢再给林妹妹添堵了。
贾琏除了对女色上没有分寸,对旁的事还是猴儿精的。如今便是借一千个胆子给他,他也不敢招惹林妹妹。
因此,林家遗产的数目,贾琏回来后半句都没有跟旁人提过,只说是林家人自己办的。当然,贾琏私下拿了的一部分,便更没有说出去了。
黛玉在贾母处叙完话,又有人来传,太太讲,林姑娘若是无事,劳烦去看看宝二爷,说解铃还需系铃人。
贾母也是肯求她跟“那孽障”好好说道。
黛玉这趟回扬州,沿河而下,途径诸多地方,她看到了世间百态。她听到过,清晨时分,谯夫唱的愉悦的山歌。她看到过,夜晚渔船上晦明晦暗的灯火。为生活辛苦劳作的人们,都可以享受生活中难得的快乐,为什么有一屋子人伺候的宝玉偏生过不好?
宝玉院子外的石阶上,蹲着几个年纪尚小的粗使小丫头,拿着树枝一边戳着地,一边互相说着话。
晴雯捧着一束梅花,从后院走出来,对那群小丫头嚷道:“又在这里偷懒,给我逮住了。还不快去干活?不然告了太太,把你们都撵了。”
那群小丫头便撒丫子跑去后院。
此时,麝月跟秋纹都在门口的长凳上坐着,在摘晒着的干花。
见到黛玉,她们都跟她问好。
晴雯问:“袭人呢?她一人在里边陪宝二爷?”
麝月道:“刚刚宝姑娘让袭人去太太那里问话去了。”
黛玉便知,宝钗在宝玉屋里,还支走了袭人。
屋里宝钗与宝玉正在说话。“宝兄弟,你这般跟姨父怄着,也不是个长久的事。依我看,你给姨父道个歉。然后该去家塾,便去家塾。该跟姐妹们玩笑,就一起玩笑。”
黛玉一瞧,宝玉屋里果无旁人。宝玉侧着身子躺在床上,面朝着里边。宝姐姐坐在床头,看上去很亲密。
晴雯嗽了一声,道:“宝二爷,林姑娘来了。”
宝玉便从床上一揪而起,对着黛玉喜道,“妹妹来了。怎没人跟我说一声。”
此时的宝玉头发不梳理,衣裳也散着。看得出来,他是很难过的。
宝钗从炕头站起来,对黛玉道:“宝兄弟不大好,姨母让我陪着。没有接妹妹,妹妹莫见怪。”
黛玉笑着道:“唉哟,瞧姐姐说得。我若见怪,难不成让姐姐这会儿把我再接一遍呀。”
宝钗拉着黛玉的手,笑着道:“都要做妃子的人了,还这般淘气。”还亲昵地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黛玉的额头。
黛玉心道,宝姐姐还是老样子,温温柔柔的来那么一刀。她一进门,宝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再次提醒宝玉,林妹妹有着落了。
宝玉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妹妹,你告诉我,这是真的吗?我只想听妹妹亲口说。”
黛玉对宝钗道:“宝姐姐,我有两句话,想对宝玉表哥说。麻烦姐姐了。”
黛玉不想再被宝姐姐搅了,她要跟宝玉说几句交心的话。宝玉不安生,外祖母也过不好。
晴雯拍了拍手上沾的瓜子皮的屑,道:“宝姑娘,林姑娘有话跟宝二爷说。我们出去说话。”
话已至此,宝钗无奈,也是只能被晴雯“请”出屋了。
这会儿,屋里便只剩下黛玉跟宝玉了。
黛玉对宝玉说:“宝玉表哥,是真的。”
宝玉淌下泪水,道:“妹妹,那我呢?我怎么办?”
黛玉道:“不是还有宝姐姐吗?”
宝玉道:“她一天到晚只知道让我钻研经济学问。不提。”
黛玉早听说,宝玉因为课业的事情,曾经跟宝姐姐闹掰过。不过后来他俩又和好了。看来,即便是和好了,宝玉心里也有了芥蒂。
黛玉道:“那袭人呢?”
宝玉不吭声。
袭人虽然也劝学,但没有宝姐姐强势,说话又好听,照顾宝玉那是没得话说。黛玉知道,宝玉心里是有袭人的,哪怕将来袭人在这府里很可能只能熬到姨娘。
黛玉道:“宝玉表哥,我们的想法终是不同。但我一直把你当亲人。你可以因我要出嫁难过一小会儿,但不要太久。我已经选择了未来的路,宝玉表哥莫再蹉跎时光了。早日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外边不都是泥泞。影子的背面,是光啊。”
宝玉哑然。他爱林妹妹,舍不得林妹妹出嫁。但林妹妹那般执着,他也希望林妹妹过得好的。他若一直闹,她也不得安生。他后来想明白了,便此作罢。
他和她终是不同路了,但他们还是亲人。只是,他的路,在何处呢?以前从未想过,只觉得外边乌泱泱的,都是泥。
第22章 黛玉回府
数日之后,京都便到了。弃舟登岸后,轩辕承稷将黛玉送到荣国府。
这一回,贾家人一听到林姑娘回了,便是三扇大门全开相迎。因为,提前回的贾琏,已经把五皇子过了林姑父之眼的事,告诉了贾家诸人。
如今荣国府上上下下都知道,林家要出王妃了,而且是正妃。
轩辕承稷目送黛玉入府,遂原路返回江南。
家中许多人待黛玉比以往亲厚不少。
她知道,这些都是冲着她将来要当五皇子王妃来的。当然,她也不会忘记有些人原来的样子。不计较,只是放一边不再搭理而已,不代表遗忘和原谅。
诸人里边,也有待她不变的。外祖母一如既往地疼她;三春依旧是原来的样子,迎春少言寡语,探春俏皮话连篇,惜春依旧待谁都冷冷清清的。
当然,还有闹别扭的,那便是宝玉。据说是疯病又犯,头两天闹得厉害。后来宝玉被其父贾政嚷了一顿,便不闹了,只躺着眼睛发直,什么都不做。起初急得贾母、王夫人团团转,但这两天里,宝玉吃喝依旧,只是困倦懒散,只想躺着。贾母跟王夫人看他还在吃喝,也稍安了心。
宝玉现还在屋里,宝钗、袭人看着,还没敢让他知道林姑娘回了。
黛玉猜宝玉这几日的闹腾,八成跟得知她将要嫁给五皇子有关。她心道,其实宝玉有袭人和宝姐姐,还有他屋里的那些丫鬟哪个不是一等一的容貌,比如晴雯,生得就是生的极好看的。宝玉其实什么都有。
跟诸人一凡叙话,黛玉方知,贾家近期有两件大事发生:其一便是东府的蓉大奶奶走了,下葬等一应事宜也安顿好了。其二便是贾元春封了贤德妃。
诸人皆退下后,贾母拉着黛玉的手,先是一番哀痛惋惜其父林如海的去世,又问了一番他生前的情况。黛玉一一作答。
黛玉如今已经十二岁了,还有三年便及笄,成大人了。她跟六岁那年来荣国府时,已经不一样了。她安慰贾母道:“父亲走得很安详,生前也没有遭什么罪。皇后娘娘让宫里最好的太医一同去了扬州,日夜守着我父亲。”
贾母闻此,心里方舒坦了些。祖孙二人相互说了些宽慰彼此的话。末了,贾母问黛玉:“听琏二那小子说,五殿下也去了?”
黛玉因害羞垂眸,点了点头。
贾母又问:“你父亲是怎样说的?”
黛玉把林如海生前的话,跟贾母转述了一遍。
贾母便知,林如海对五皇子是相当满意了,黛玉的事在扬州时就算过了父亲的眼了。
贾母又道:“过三年,正好你及笄,守丧也满了。到时候外祖母给你好好置办嫁妆,让你风风光光出嫁。”
黛玉心里很是感动,她原以为自己是外孙女,是外姓人,外祖母的体己应是要留给贾家的孙子孙女的。谁知,外祖母竟把她也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黛玉此番想找贾母私下讲话,便是父亲临终前嘱托的,一部分遗产要用来感谢外祖母。她已经将银票揣在身上了。
黛玉把其父的这番话,也讲给贾母听,亦是拿出来银票。
贾母低声道:“快收回去,别让外头的看到了。外祖母私库有着呢。跟你们留着的。你们一个个儿地过好了,外祖母才能安心呐。”
贾母想了想,又道:“旁人若是问起林家祖产,也不要说给人听。嫁到皇家又有不同,到时候,林家一份嫁妆,加上外祖母的一份,让玉儿风风光光地出嫁。”
黛玉想起回来的路上稷哥哥的话。他也说过,留着压箱底的那部分,就是贾家人别的人问,也崩理他们。贾家有自己的问题,他们的坑,他们自己填。往后若是有大事,把老太太接出来就是了。
不过,琏二哥知道那二三百万两林家遗产,因为父亲托他帮忙卖产业时过了账的。黛玉心下已定,万一琏二哥他们打这笔银子的主意,不理就是了。
贾琏其实在帮忙林家卖祖产时,就私下扣了一笔钱,当时他还不知道林妹妹是五皇子的心上人。如今贾琏知道了,便不敢再给林妹妹添堵了。
贾琏除了对女色上没有分寸,对旁的事还是猴儿精的。如今便是借一千个胆子给他,他也不敢招惹林妹妹。
因此,林家遗产的数目,贾琏回来后半句都没有跟旁人提过,只说是林家人自己办的。当然,贾琏私下拿了的一部分,便更没有说出去了。
黛玉在贾母处叙完话,又有人来传,太太讲,林姑娘若是无事,劳烦去看看宝二爷,说解铃还需系铃人。
贾母也是肯求她跟“那孽障”好好说道。
黛玉这趟回扬州,沿河而下,途径诸多地方,她看到了世间百态。她听到过,清晨时分,谯夫唱的愉悦的山歌。她看到过,夜晚渔船上晦明晦暗的灯火。为生活辛苦劳作的人们,都可以享受生活中难得的快乐,为什么有一屋子人伺候的宝玉偏生过不好?
宝玉院子外的石阶上,蹲着几个年纪尚小的粗使小丫头,拿着树枝一边戳着地,一边互相说着话。
晴雯捧着一束梅花,从后院走出来,对那群小丫头嚷道:“又在这里偷懒,给我逮住了。还不快去干活?不然告了太太,把你们都撵了。”
那群小丫头便撒丫子跑去后院。
此时,麝月跟秋纹都在门口的长凳上坐着,在摘晒着的干花。
见到黛玉,她们都跟她问好。
晴雯问:“袭人呢?她一人在里边陪宝二爷?”
麝月道:“刚刚宝姑娘让袭人去太太那里问话去了。”
黛玉便知,宝钗在宝玉屋里,还支走了袭人。
屋里宝钗与宝玉正在说话。“宝兄弟,你这般跟姨父怄着,也不是个长久的事。依我看,你给姨父道个歉。然后该去家塾,便去家塾。该跟姐妹们玩笑,就一起玩笑。”
黛玉一瞧,宝玉屋里果无旁人。宝玉侧着身子躺在床上,面朝着里边。宝姐姐坐在床头,看上去很亲密。
晴雯嗽了一声,道:“宝二爷,林姑娘来了。”
宝玉便从床上一揪而起,对着黛玉喜道,“妹妹来了。怎没人跟我说一声。”
此时的宝玉头发不梳理,衣裳也散着。看得出来,他是很难过的。
宝钗从炕头站起来,对黛玉道:“宝兄弟不大好,姨母让我陪着。没有接妹妹,妹妹莫见怪。”
黛玉笑着道:“唉哟,瞧姐姐说得。我若见怪,难不成让姐姐这会儿把我再接一遍呀。”
宝钗拉着黛玉的手,笑着道:“都要做妃子的人了,还这般淘气。”还亲昵地用手指,轻轻地点了点黛玉的额头。
黛玉心道,宝姐姐还是老样子,温温柔柔的来那么一刀。她一进门,宝姐姐就迫不及待地再次提醒宝玉,林妹妹有着落了。
宝玉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妹妹,你告诉我,这是真的吗?我只想听妹妹亲口说。”
黛玉对宝钗道:“宝姐姐,我有两句话,想对宝玉表哥说。麻烦姐姐了。”
黛玉不想再被宝姐姐搅了,她要跟宝玉说几句交心的话。宝玉不安生,外祖母也过不好。
晴雯拍了拍手上沾的瓜子皮的屑,道:“宝姑娘,林姑娘有话跟宝二爷说。我们出去说话。”
话已至此,宝钗无奈,也是只能被晴雯“请”出屋了。
这会儿,屋里便只剩下黛玉跟宝玉了。
黛玉对宝玉说:“宝玉表哥,是真的。”
宝玉淌下泪水,道:“妹妹,那我呢?我怎么办?”
黛玉道:“不是还有宝姐姐吗?”
宝玉道:“她一天到晚只知道让我钻研经济学问。不提。”
黛玉早听说,宝玉因为课业的事情,曾经跟宝姐姐闹掰过。不过后来他俩又和好了。看来,即便是和好了,宝玉心里也有了芥蒂。
黛玉道:“那袭人呢?”
宝玉不吭声。
袭人虽然也劝学,但没有宝姐姐强势,说话又好听,照顾宝玉那是没得话说。黛玉知道,宝玉心里是有袭人的,哪怕将来袭人在这府里很可能只能熬到姨娘。
黛玉道:“宝玉表哥,我们的想法终是不同。但我一直把你当亲人。你可以因我要出嫁难过一小会儿,但不要太久。我已经选择了未来的路,宝玉表哥莫再蹉跎时光了。早日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外边不都是泥泞。影子的背面,是光啊。”
宝玉哑然。他爱林妹妹,舍不得林妹妹出嫁。但林妹妹那般执着,他也希望林妹妹过得好的。他若一直闹,她也不得安生。他后来想明白了,便此作罢。
他和她终是不同路了,但他们还是亲人。只是,他的路,在何处呢?以前从未想过,只觉得外边乌泱泱的,都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