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更何况退一万步来讲,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是冲着挨骂去的。
前段时间朝堂之上,一众儒臣们因为李斯所提出的“焚书令”,而情绪上头辱骂的那般激烈,甚至还有人想要当朝撞柱来表达反抗的!
作为帝王的他自然是知道“焚书令”的事情有多招人恨、有多招人骂的!可是受制于现有的政令传播速度和信息传播速度,他根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
民间的书如海中游鱼般肆意流通,尤其是在关外的六国故地上,六国故地的庶民们不认识字,因为七雄纷争的战事对秦国还有浓浓的敌意。
统一之前,这些关外的庶民们想要知道外界的信息全部都得通过当地的贵族们之口来获取,统一之后,除了贵族们变成亡国贵族以外,信息宣传掌控权还牢牢被这波人掌控在手中。
从咸阳发出来的政令往往都还没有传到关外诸郡呢,早就被亡国贵族们在中间给添油加醋地歪曲事实、在六国故地上扭转的不像样了,到达庶民耳朵里后究竟会变得有多么黑暗就可想而知了!
六国故地上的广大庶民们没有任何判断力、没有一丁点的思考力、被一众心怀鬼胎的亡国贵族们所蛊惑,
不遵守朝廷政令,乌泱泱地闹起来虽然不能对现阶段的大秦统治产生什么恶劣的影响,但却真的很耽误农业生产!
为了能够快速在民间统一思想,为了能更快捷的控制民间这些作乱的亡国贵族们,故而李斯才会当朝提出来——只要从上到下地将民间传播思想的百家语给统统收集起来,再集中焚烧掉有煽动力的书,更进一步加深愚民政策,慢慢的以后民间没书了,自然而然庶民们也就不会再有造反的思想了。
始皇知道李斯的焚书令手段是很粗暴的,但这个粗暴的手段也确实能让他看到直接效果,可如今听完孙儿的小奶音,看到了一个手段更宽松但是能达到同样目的的方法,始皇自然是极其高兴的。
皇帝陛下喜悦,李斯这个聪明人,捧场的赞扬声就变得更高了,他满脸佩服地看着小皇孙圆润的后脑勺,毫不遮掩地夸赞道:
“陛下,长孙殿下不愧是被玄鸟选中的孩子!细细想来,小殿下提出的‘控书令’与老臣的‘焚书令’相比虽然过程稍显麻烦,甚至还耗时了些,但实施后的效果却要好许多!老臣佩服不已!”
“只是老臣好奇,小殿下刚刚口中所说的控制舆论需要四步走,眼下才刚刚讲了第一步,余下三步该如何走呢?还请小殿下教教老臣,老臣也渴望不断攀升、多多进步啊!”
听到老李头夸赞自己,秦缨又在大父怀里转过小脑袋,看到小老头看自己的眼神正常了许多,不再缠缠绵绵的了,遂仰头看着眸中带笑的大父咿咿呀呀地接着比划道:
“咿呀……”(大父,玄鸟说,“信息控制”完成后,统一思想的第二步就是要进行“文化整合”……)
“……我们首先需要在天下传播强调一个名为‘华夏人’的概念,要让天下的庶民们明白七雄之间的征战其实本质上是周朝之下七个诸侯国之间的内战!天下七雄中所有的人都是炎黄和嫘祖的子孙,我们都是长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夏人!与塞外高鼻深目、长着彩色眼睛卷头发的番邦人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住在关内的秦人还是住在关外的赵人、燕人、韩人、齐人、魏人、楚人,大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在更早的时候都是上古之人、是夏人、是商人、是周人,如今风水轮流转,大家都是秦人,我们生活在七个诸侯国中的人,从古至今、祖祖辈辈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大家人,周人失运,秦人是被玄鸟选中来接着管理这个庞大的大家庭,而非想要拆散这个家的……”
努力支棱着双耳,静静地听着皇帝陛下一句一句翻译皇长孙所说的话,李斯这个楚人、赵高这个赵人慢慢的都不由听得有些入神了。
在秦缨这个后世灵魂看来,秦灭六国的过程,就是吃着肉夹馍的人嘿呦嘿呦地从西边朝着东边杀过去,沿途把吃烩面、吃灌汤包、吃驴肉火烧、吃烤鸭、吃热干面、吃煎饼卷大葱的人都给挨个打了一圈,彻底打服了,所以大家都开始听吃肉夹馍的人指挥了。
无论是战国末期死伤惨重的长平之战也好,还是由魏国信陵君组织起来声势浩大的五国伐秦也罢,甚至到了后来秦扫六合的统一之战,这些战争的本质都属于华夏内战,与后来屈辱的、包含国仇家恨的外族侵略根本就是不能混淆的两码事!!!故而他在“阿巴阿巴”地仰头看着大父,说起天下七雄一家亲时,语气非常的自然,表情也非常的坦然。
可对如今切切实实经历过阶级滑落的痛苦、大国灭小国的惨烈战事、被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分封制深深刻进思想和血液中的秦朝精英们来说,想要完全消化掉小皇孙所说的一大串话,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华夏人”这个说法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了,始皇博览群书自然是对孙儿口中的话语不陌生的。
虽然孙儿超脱的话语和思想有些令他稍稍感到意外,但是顺着小家伙的思路往下细细想想,追根溯源让天下诸郡的人都了解自己的“根”,了解自己的“归属”,了解列国伐交频频的亡国战其实是顺应统一大势的“华夏人内战”的本质,这明面上看着无用,却属实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想要统一民间现有的杂乱思想,却连个切实的“出发点”都找不出来,那就是无根浮萍,宣传的话语再多,也终究是让庶民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到不了庶民们的心里。
短短一会儿功夫,始皇心中就打定主意遂看向李斯,李斯忙心领神会地俯身道:
“陛下,皇长孙所言极是,老臣会想办法尽快将‘天下七雄一家亲,统一之战本是华夏人自己打自己的话’传播到民间的。”
“彩!!!”
始皇含笑称赞,紧跟着就又看到孙儿对着他咿咿呀呀地说道:
“咿呀啊……”(大父,这第二步“文化整合”单单“追根溯源”还不够,还要从上到下建造学宫,编统一的教材,让学宫中的老师们给全国各地的小娃娃们讲课时要一遍遍重复华夏人一家亲的概念!)
(玄鸟言,小娃娃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若想要完全收拢民心,大人们不好管束,就要从小娃娃们身上下手,等这些受到学宫老师熏陶,从小就是学习秦律的小娃娃们长大了,以后肯定会死心塌地的效忠大秦的!)
“学宫?”始皇听完孙儿补充的话忙将其又翻译了出来。
李斯听得连连捻须笑:
“陛下,小皇孙提出的这点倒和老臣所言的废私学、从上到下办官学的建议不谋而合了!民间的书籍不仅要管控,民间泛滥的私学也要严格管控,哪能什么人都能当老师呢?想要做老师的人必须通过官学考核,才能进官学授课!要不然他们若是在私学之中随便教导些小娃娃们造反的思想,岂不就要在未来生乱子了?”
听到老李头的话,秦缨连连点头表示认可了,后世科技都那么发达了,做老师的门槛最低都得先考个资格证呢。
想要在大秦传道授业解惑,你没有通过官方考核私自开班授课可是不行的!
“行,斯卿,官学的事情你在找几个臣子商量商量,尽管给朕拿出来一个章程。”
“诺!”
李斯忙俯身称是,起身后又用痴迷的目光满眼亮晶晶地看着小皇孙,心中甚至有些隐秘的遗憾,实在是他的两个女儿年龄比长公子都小了几岁,倘若皇长孙是他的外孙的话,那么纵使有个能把他气死的犟种女婿,他也不是不能捏着鼻子认的。
秦缨已经能适应老李头这缠绵悱恻的目光了,愿意看他眼神拉丝就拉呗,反正看多了,他身上又不会少一块奶膘,也不会迷上老李头,这点看他的自由,他愿意给老李头!
瞧见前两步大父和李斯都接受良好了,秦缨又一鼓作气将第三步和第四步也连说带比划地讲了出来:
“啊啊呀啊……”(大父,统一思想的第三步名为“信息垄断”,您不是想要在天下之间统一文字,使用斯廷尉琢磨出来的小篆逐步代替如今七雄留下的文字吗?)
“啊咿呀哟……”(孙儿认为您完全可以参考《华夏字典》的模样,配套推出带有小篆注形版的《大秦字典》,将七雄文字统统转化为小篆,加速小篆在天下所有读书人之间的推广速度,等到少府的纸张造出来后,定期写“告示”,将朝廷的最新政令都写到告示上,将其分发下去贴到每个里的宣传墙上,并让里长召集里内的庶民,对着里内的庶民们大声宣读告示上的内容!)
“咿呀啊呀……”(随着少府造纸术、印刷术的熟练,大秦的纸张多了,告示也多了就能一步步的让庶民们直面朝廷诏令,知道政令的第一手信息,不要再给那些六国余孽们中途歪曲信息的机会了。)
前段时间朝堂之上,一众儒臣们因为李斯所提出的“焚书令”,而情绪上头辱骂的那般激烈,甚至还有人想要当朝撞柱来表达反抗的!
作为帝王的他自然是知道“焚书令”的事情有多招人恨、有多招人骂的!可是受制于现有的政令传播速度和信息传播速度,他根本就没有更好的办法!
民间的书如海中游鱼般肆意流通,尤其是在关外的六国故地上,六国故地的庶民们不认识字,因为七雄纷争的战事对秦国还有浓浓的敌意。
统一之前,这些关外的庶民们想要知道外界的信息全部都得通过当地的贵族们之口来获取,统一之后,除了贵族们变成亡国贵族以外,信息宣传掌控权还牢牢被这波人掌控在手中。
从咸阳发出来的政令往往都还没有传到关外诸郡呢,早就被亡国贵族们在中间给添油加醋地歪曲事实、在六国故地上扭转的不像样了,到达庶民耳朵里后究竟会变得有多么黑暗就可想而知了!
六国故地上的广大庶民们没有任何判断力、没有一丁点的思考力、被一众心怀鬼胎的亡国贵族们所蛊惑,
不遵守朝廷政令,乌泱泱地闹起来虽然不能对现阶段的大秦统治产生什么恶劣的影响,但却真的很耽误农业生产!
为了能够快速在民间统一思想,为了能更快捷的控制民间这些作乱的亡国贵族们,故而李斯才会当朝提出来——只要从上到下地将民间传播思想的百家语给统统收集起来,再集中焚烧掉有煽动力的书,更进一步加深愚民政策,慢慢的以后民间没书了,自然而然庶民们也就不会再有造反的思想了。
始皇知道李斯的焚书令手段是很粗暴的,但这个粗暴的手段也确实能让他看到直接效果,可如今听完孙儿的小奶音,看到了一个手段更宽松但是能达到同样目的的方法,始皇自然是极其高兴的。
皇帝陛下喜悦,李斯这个聪明人,捧场的赞扬声就变得更高了,他满脸佩服地看着小皇孙圆润的后脑勺,毫不遮掩地夸赞道:
“陛下,长孙殿下不愧是被玄鸟选中的孩子!细细想来,小殿下提出的‘控书令’与老臣的‘焚书令’相比虽然过程稍显麻烦,甚至还耗时了些,但实施后的效果却要好许多!老臣佩服不已!”
“只是老臣好奇,小殿下刚刚口中所说的控制舆论需要四步走,眼下才刚刚讲了第一步,余下三步该如何走呢?还请小殿下教教老臣,老臣也渴望不断攀升、多多进步啊!”
听到老李头夸赞自己,秦缨又在大父怀里转过小脑袋,看到小老头看自己的眼神正常了许多,不再缠缠绵绵的了,遂仰头看着眸中带笑的大父咿咿呀呀地接着比划道:
“咿呀……”(大父,玄鸟说,“信息控制”完成后,统一思想的第二步就是要进行“文化整合”……)
“……我们首先需要在天下传播强调一个名为‘华夏人’的概念,要让天下的庶民们明白七雄之间的征战其实本质上是周朝之下七个诸侯国之间的内战!天下七雄中所有的人都是炎黄和嫘祖的子孙,我们都是长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华夏人!与塞外高鼻深目、长着彩色眼睛卷头发的番邦人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住在关内的秦人还是住在关外的赵人、燕人、韩人、齐人、魏人、楚人,大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在更早的时候都是上古之人、是夏人、是商人、是周人,如今风水轮流转,大家都是秦人,我们生活在七个诸侯国中的人,从古至今、祖祖辈辈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大家人,周人失运,秦人是被玄鸟选中来接着管理这个庞大的大家庭,而非想要拆散这个家的……”
努力支棱着双耳,静静地听着皇帝陛下一句一句翻译皇长孙所说的话,李斯这个楚人、赵高这个赵人慢慢的都不由听得有些入神了。
在秦缨这个后世灵魂看来,秦灭六国的过程,就是吃着肉夹馍的人嘿呦嘿呦地从西边朝着东边杀过去,沿途把吃烩面、吃灌汤包、吃驴肉火烧、吃烤鸭、吃热干面、吃煎饼卷大葱的人都给挨个打了一圈,彻底打服了,所以大家都开始听吃肉夹馍的人指挥了。
无论是战国末期死伤惨重的长平之战也好,还是由魏国信陵君组织起来声势浩大的五国伐秦也罢,甚至到了后来秦扫六合的统一之战,这些战争的本质都属于华夏内战,与后来屈辱的、包含国仇家恨的外族侵略根本就是不能混淆的两码事!!!故而他在“阿巴阿巴”地仰头看着大父,说起天下七雄一家亲时,语气非常的自然,表情也非常的坦然。
可对如今切切实实经历过阶级滑落的痛苦、大国灭小国的惨烈战事、被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分封制深深刻进思想和血液中的秦朝精英们来说,想要完全消化掉小皇孙所说的一大串话,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华夏人”这个说法早在周朝时期就有了,始皇博览群书自然是对孙儿口中的话语不陌生的。
虽然孙儿超脱的话语和思想有些令他稍稍感到意外,但是顺着小家伙的思路往下细细想想,追根溯源让天下诸郡的人都了解自己的“根”,了解自己的“归属”,了解列国伐交频频的亡国战其实是顺应统一大势的“华夏人内战”的本质,这明面上看着无用,却属实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想要统一民间现有的杂乱思想,却连个切实的“出发点”都找不出来,那就是无根浮萍,宣传的话语再多,也终究是让庶民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到不了庶民们的心里。
短短一会儿功夫,始皇心中就打定主意遂看向李斯,李斯忙心领神会地俯身道:
“陛下,皇长孙所言极是,老臣会想办法尽快将‘天下七雄一家亲,统一之战本是华夏人自己打自己的话’传播到民间的。”
“彩!!!”
始皇含笑称赞,紧跟着就又看到孙儿对着他咿咿呀呀地说道:
“咿呀啊……”(大父,这第二步“文化整合”单单“追根溯源”还不够,还要从上到下建造学宫,编统一的教材,让学宫中的老师们给全国各地的小娃娃们讲课时要一遍遍重复华夏人一家亲的概念!)
(玄鸟言,小娃娃强则少年强!少年强则国强!若想要完全收拢民心,大人们不好管束,就要从小娃娃们身上下手,等这些受到学宫老师熏陶,从小就是学习秦律的小娃娃们长大了,以后肯定会死心塌地的效忠大秦的!)
“学宫?”始皇听完孙儿补充的话忙将其又翻译了出来。
李斯听得连连捻须笑:
“陛下,小皇孙提出的这点倒和老臣所言的废私学、从上到下办官学的建议不谋而合了!民间的书籍不仅要管控,民间泛滥的私学也要严格管控,哪能什么人都能当老师呢?想要做老师的人必须通过官学考核,才能进官学授课!要不然他们若是在私学之中随便教导些小娃娃们造反的思想,岂不就要在未来生乱子了?”
听到老李头的话,秦缨连连点头表示认可了,后世科技都那么发达了,做老师的门槛最低都得先考个资格证呢。
想要在大秦传道授业解惑,你没有通过官方考核私自开班授课可是不行的!
“行,斯卿,官学的事情你在找几个臣子商量商量,尽管给朕拿出来一个章程。”
“诺!”
李斯忙俯身称是,起身后又用痴迷的目光满眼亮晶晶地看着小皇孙,心中甚至有些隐秘的遗憾,实在是他的两个女儿年龄比长公子都小了几岁,倘若皇长孙是他的外孙的话,那么纵使有个能把他气死的犟种女婿,他也不是不能捏着鼻子认的。
秦缨已经能适应老李头这缠绵悱恻的目光了,愿意看他眼神拉丝就拉呗,反正看多了,他身上又不会少一块奶膘,也不会迷上老李头,这点看他的自由,他愿意给老李头!
瞧见前两步大父和李斯都接受良好了,秦缨又一鼓作气将第三步和第四步也连说带比划地讲了出来:
“啊啊呀啊……”(大父,统一思想的第三步名为“信息垄断”,您不是想要在天下之间统一文字,使用斯廷尉琢磨出来的小篆逐步代替如今七雄留下的文字吗?)
“啊咿呀哟……”(孙儿认为您完全可以参考《华夏字典》的模样,配套推出带有小篆注形版的《大秦字典》,将七雄文字统统转化为小篆,加速小篆在天下所有读书人之间的推广速度,等到少府的纸张造出来后,定期写“告示”,将朝廷的最新政令都写到告示上,将其分发下去贴到每个里的宣传墙上,并让里长召集里内的庶民,对着里内的庶民们大声宣读告示上的内容!)
“咿呀啊呀……”(随着少府造纸术、印刷术的熟练,大秦的纸张多了,告示也多了就能一步步的让庶民们直面朝廷诏令,知道政令的第一手信息,不要再给那些六国余孽们中途歪曲信息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