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等过些日子,韩信适应了咸阳的生活后,他还会进蒙氏一族的族学读书,到时远、奇、安、欣你们可要好好护着他啊。”
蒙武、蒙奇、蒙安闻言看向韩信的眼神变得更惊奇了,年仅五岁,站在母亲身旁的蒙欣也盯着韩信看个不停。
杨欢已经听明白自家良人的意思了,韩信虽然出身不太好,但小小年纪就被皇长孙看重了,只要能在咸阳城里顺利长大,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同蒙家相比,作为皇长孙外家的王家也能养韩信,如今这小孩儿寄居到蒙家,不是他们蒙家的拖累,反而是他们蒙家的福气了。
思路很清晰的杨欢边想,边细细观察着韩信的容貌。
这孩子虽然黑了些、瘦了些,但脸上的五官长
得还是很端正的,眉宇间的透露的气质也很正,只要精心养几年,也必然能长得挺不错的。
看着看着她心中已经对其有了几分喜爱,遂伸出一只素手摸着韩信的脑袋温声笑着道:
“孩子,良人叫你韩信,我叫杨欢,以后我叫你‘信’可好?”
“我左边站着的是我大嫂生的俩侄儿,高的叫蒙远,胖的叫蒙奇。”
“我右边站的俩孩子是我与良人所生的一双儿女,分别叫蒙安,蒙欣。”
“你既然来了蒙家就安心住着,缺什么尽管来寻我,不嫌弃的话就叫我一声欢姨。”
听着耳畔处响起的温声细语,看着面前长相秀美、笑容温暖的陌生贵夫人,韩信只觉得天上的太阳太热了,照得他脸皮子又开始发烫了,遂十分羞涩地对着杨欢拱了拱手道:“多,多谢欢姨。”
“不用客气。”
杨欢见状眼中的笑意就更浓了。
站着一旁默默观察的蒙远看到自己二叔对他投来的视线,也立刻拉着韩信热情地笑道:
“信,我叫远,今年十八,这是我弟奇。”
蒙奇听到大哥的话后,也咧嘴笑道:“对,信,我叫奇,今岁十三,这是我堂弟安。”
蒙安笑眯眯地说道:
“信兄,你比我大三岁,我今年八岁,名叫安,这是我妹妹欣,今年五岁。”
蒙欣看着韩信直接脆生生、落落大方笑着叫了一句:“信哥哥。”
韩信直接害臊地整张脸加脖子都黑里透着红了。
众人见状“轰——”地一下都乐了,周遭拘谨的氛围也散了大半。
眼看着五个孩子已经都自我介绍过了,蒙家人又说说笑笑地簇拥着韩信去后院内见了蒙武。
年逾六旬、发须斑白的蒙武同王翦一样已经从军中退下来,在家内荣养了。
一瞧见去办远差的小儿子回府了,还从淮阴带回来了一个气质很贴蒙氏一族家风的稳重内敛小孩儿,他也十分高兴,连连用粗粝的大手摸着韩信的脑袋,哈哈大笑道:
“信啊,你能来蒙家是我们蒙家的福气啊,武爷爷也不怕你笑话。”
“我们蒙氏一族虽然外面看着轰轰烈烈的,但是主脉的子嗣真是不丰。”
“你来了不嫌弃的话,就当这是你自己家,想学什么学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缺的少的尽管找你欢姨说,不好意思去寻你欢姨,来找武爷爷也是一样的。”
看到蒙老将军这热情如火的模样,韩信险些都要招架不住了,但一双眼睛却亮亮的。
他人的真心还是假意,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蒙家人确实挺不错的。
灰头土脸、提心吊胆赶了许多天的路,天色擦黑、星星眨眼之际,洗完澡的韩信穿着光滑轻薄的睡袍,躺在宽敞舒服的竹床上,盖着丝绸的锦被,没多久就意识沉沉的睡着了。
仅仅过了几日的时间,他就同蒙家的四个孩子玩到了一起。
蒙毅安心了。
缨小胖墩儿看着韩信从“80%”升到“85%”的好感度也明白韩信住在蒙家的选择是对的,遂也放下心来。
朝中的官员们在听到风声后,也都羡慕蒙家的好运气,蒙毅跑到楚地办个远差,看着是挺辛苦的,但却能白捡一个皇长孙梦中的有缘人带回家,只要把这楚地小孩儿好好养大,等十几、二十年之后,蒙氏一族岂不就多了一层助力?
没办法,皇家爷孙俩是真的喜爱蒙家啊。
住在蒙府内努力在适应新生活的韩信根本不知晓外界对他的各种猜测和讨论。
三伏天。
烈日当空。
七月下旬,适应了蒙家生活的韩信就开始随着蒙家的四个孩子,一起入蒙家族学读书了。
没想到,他在接触到正经的兵家学问后,蕴藏在体内的强大兵家天赋瞬间如雨后春笋般极快的显露了出来。
作为当家老爷子的蒙武都惊了,着实是没想到这个来自偏远之地的黑瘦小孩儿竟然天生就是一个帅才!比正儿八经出生在将门之家,强强联合的孩子还要有天赋!
蒙毅虽然也知道韩信必然有不凡之处,可是等看了父亲递给他韩信所做的课业,听了韩信在课堂上听完族内老师所讲的真实战役后,被提问时当堂所说出来自己虽然稚嫩但却极具奇思的想法后,也惊的不得了,总算是彻底明白月初时皇长孙为何要在章台宫内用“捡到宝、捡到宝”的眼神看韩信了!
是不是一颗兵家好苗子,身经百战的老将是最能分辨出来的。
见识到韩信在兵家一道上的强大天赋后,蒙武很激动,恨不得能将韩信带到父亲的坟前,让睡在黄土地中的父亲也好好瞧一瞧蒙家白捡到的一块璞玉。
如今帝国之内,风头最盛的两大军中世家必然就是蒙、王两族了。
可惜两族的情况都很相似,那就是主脉的人稀少的可怜。
王家,从王翦到王贲再到王离,爷孙三代,三代单传。
蒙家,从蒙骜到蒙武再到蒙恬、蒙毅,子嗣仅仅比王家强一点点。
作为家中长辈的蒙武是知道蒙氏一族面临的困境的。
王家虽然三代单传,但是王家第三代的孙女王灵嫁给了长公子扶苏生下了极为受宠的皇长孙缨,王家第三代的孙子王离刚成年就能随着自己父亲王贲上战场,也是军中老将们很看好的一个年轻小将。
反观他们蒙家,大儿子蒙恬在边城抵御匈奴,小儿子蒙毅跟在陛下身边做内史,儿子这一代看着虽然还挺鼎盛的,但到孙辈这一代,主脉的颓势就暴露无疑了。
无论是大房的蒙远、蒙奇还是二房的蒙安,这堂兄弟三人在武将的天赋上比不过他们父亲/大伯,在文官的办事能力上又逊于他们的叔父/父亲,这对一个煊赫的家族来说孙辈不及父辈就注定要走向衰败。
家中的一切都是靠着一场场征战艰难打下来的,蒙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原本都以为等再过二、三十年,家中在军中后继无人,蒙氏一族爷孙三代辛辛苦苦在军中做出来的积累就会被迫拱手送人时,韩信的出现让老爷子在捡到重宝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身居其中的韩信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蒙老爷子对他越来越疼爱,从单纯看一个顺眼的小孩儿渐渐把他当成亲孙子看了,蒙家四个孩子有的东西,他必然也有一份相同的。
面对蒙家人的好意和欣赏,只觉得无以为报的韩信只能更加卖力地珍惜时间和宝贵的资源,每天都像一块海绵一样勤勤恳恳地泡在蒙氏一族的族学中读书、跟着蒙家的老兵习武,打磨体魄。
幼年兵仙完全与既定命运线不同的新生活彻底步入正轨。
秋收的庄稼也一茬茬被大汗淋漓的庶民们顶着烈日辛勤地在田地中进行收割。
【恭喜能干的宿主顺利完成临时任务——“兵仙入我怀”!奖励宿主盲盒抽奖次数五次!请宿主再接再厉!】
洗完澡后,躺在紫檀木小床上看着系统光幕,一页一页地阅读电子版《史记》的缨小胖墩儿乍然听到脑海中响起的机械电子音,立刻含笑调出来了任务栏。
只见一个个攻略历史名人的任务进度条上,韩信的任务条已经到达了“百分之百”。
吕雉和张苍的好感度也都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片蓝的数字内,有个红色的“负二十四”的数字非常扎眼。
张良……张良果然非常难搞,但小胖墩儿也不太在意了。
毕竟老刘这辈子已经很难成事了,韩信在手,纵使是张良辞官偷跑到楚地和项羽混到一起,膨胀的举起反秦大旗了,兵仙也能多多点兵的把这俩人给牢牢按死!
留着张良是为了把他身后的一串余孽们给拉出来,留着项羽有同样的意思。
不知何时,窗外响起了呼呼的风声,被白噪音给感染的有些瞌睡的小胖墩儿关掉系统面板,伸手抓了抓毛茸茸的头发,打了个哈欠,就卷着自己的丝绸小锦被心满意足的熟睡了。
……
秋风起,秋雨淋,炎热的暑热一点点地开始在咸阳消退。
八月初,秋收彻底结束后。
朝廷筹备了一整个漫长夏日的两件大事也总算是提上了日程。
蒙武、蒙奇、蒙安闻言看向韩信的眼神变得更惊奇了,年仅五岁,站在母亲身旁的蒙欣也盯着韩信看个不停。
杨欢已经听明白自家良人的意思了,韩信虽然出身不太好,但小小年纪就被皇长孙看重了,只要能在咸阳城里顺利长大,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同蒙家相比,作为皇长孙外家的王家也能养韩信,如今这小孩儿寄居到蒙家,不是他们蒙家的拖累,反而是他们蒙家的福气了。
思路很清晰的杨欢边想,边细细观察着韩信的容貌。
这孩子虽然黑了些、瘦了些,但脸上的五官长
得还是很端正的,眉宇间的透露的气质也很正,只要精心养几年,也必然能长得挺不错的。
看着看着她心中已经对其有了几分喜爱,遂伸出一只素手摸着韩信的脑袋温声笑着道:
“孩子,良人叫你韩信,我叫杨欢,以后我叫你‘信’可好?”
“我左边站着的是我大嫂生的俩侄儿,高的叫蒙远,胖的叫蒙奇。”
“我右边站的俩孩子是我与良人所生的一双儿女,分别叫蒙安,蒙欣。”
“你既然来了蒙家就安心住着,缺什么尽管来寻我,不嫌弃的话就叫我一声欢姨。”
听着耳畔处响起的温声细语,看着面前长相秀美、笑容温暖的陌生贵夫人,韩信只觉得天上的太阳太热了,照得他脸皮子又开始发烫了,遂十分羞涩地对着杨欢拱了拱手道:“多,多谢欢姨。”
“不用客气。”
杨欢见状眼中的笑意就更浓了。
站着一旁默默观察的蒙远看到自己二叔对他投来的视线,也立刻拉着韩信热情地笑道:
“信,我叫远,今年十八,这是我弟奇。”
蒙奇听到大哥的话后,也咧嘴笑道:“对,信,我叫奇,今岁十三,这是我堂弟安。”
蒙安笑眯眯地说道:
“信兄,你比我大三岁,我今年八岁,名叫安,这是我妹妹欣,今年五岁。”
蒙欣看着韩信直接脆生生、落落大方笑着叫了一句:“信哥哥。”
韩信直接害臊地整张脸加脖子都黑里透着红了。
众人见状“轰——”地一下都乐了,周遭拘谨的氛围也散了大半。
眼看着五个孩子已经都自我介绍过了,蒙家人又说说笑笑地簇拥着韩信去后院内见了蒙武。
年逾六旬、发须斑白的蒙武同王翦一样已经从军中退下来,在家内荣养了。
一瞧见去办远差的小儿子回府了,还从淮阴带回来了一个气质很贴蒙氏一族家风的稳重内敛小孩儿,他也十分高兴,连连用粗粝的大手摸着韩信的脑袋,哈哈大笑道:
“信啊,你能来蒙家是我们蒙家的福气啊,武爷爷也不怕你笑话。”
“我们蒙氏一族虽然外面看着轰轰烈烈的,但是主脉的子嗣真是不丰。”
“你来了不嫌弃的话,就当这是你自己家,想学什么学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缺的少的尽管找你欢姨说,不好意思去寻你欢姨,来找武爷爷也是一样的。”
看到蒙老将军这热情如火的模样,韩信险些都要招架不住了,但一双眼睛却亮亮的。
他人的真心还是假意,他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蒙家人确实挺不错的。
灰头土脸、提心吊胆赶了许多天的路,天色擦黑、星星眨眼之际,洗完澡的韩信穿着光滑轻薄的睡袍,躺在宽敞舒服的竹床上,盖着丝绸的锦被,没多久就意识沉沉的睡着了。
仅仅过了几日的时间,他就同蒙家的四个孩子玩到了一起。
蒙毅安心了。
缨小胖墩儿看着韩信从“80%”升到“85%”的好感度也明白韩信住在蒙家的选择是对的,遂也放下心来。
朝中的官员们在听到风声后,也都羡慕蒙家的好运气,蒙毅跑到楚地办个远差,看着是挺辛苦的,但却能白捡一个皇长孙梦中的有缘人带回家,只要把这楚地小孩儿好好养大,等十几、二十年之后,蒙氏一族岂不就多了一层助力?
没办法,皇家爷孙俩是真的喜爱蒙家啊。
住在蒙府内努力在适应新生活的韩信根本不知晓外界对他的各种猜测和讨论。
三伏天。
烈日当空。
七月下旬,适应了蒙家生活的韩信就开始随着蒙家的四个孩子,一起入蒙家族学读书了。
没想到,他在接触到正经的兵家学问后,蕴藏在体内的强大兵家天赋瞬间如雨后春笋般极快的显露了出来。
作为当家老爷子的蒙武都惊了,着实是没想到这个来自偏远之地的黑瘦小孩儿竟然天生就是一个帅才!比正儿八经出生在将门之家,强强联合的孩子还要有天赋!
蒙毅虽然也知道韩信必然有不凡之处,可是等看了父亲递给他韩信所做的课业,听了韩信在课堂上听完族内老师所讲的真实战役后,被提问时当堂所说出来自己虽然稚嫩但却极具奇思的想法后,也惊的不得了,总算是彻底明白月初时皇长孙为何要在章台宫内用“捡到宝、捡到宝”的眼神看韩信了!
是不是一颗兵家好苗子,身经百战的老将是最能分辨出来的。
见识到韩信在兵家一道上的强大天赋后,蒙武很激动,恨不得能将韩信带到父亲的坟前,让睡在黄土地中的父亲也好好瞧一瞧蒙家白捡到的一块璞玉。
如今帝国之内,风头最盛的两大军中世家必然就是蒙、王两族了。
可惜两族的情况都很相似,那就是主脉的人稀少的可怜。
王家,从王翦到王贲再到王离,爷孙三代,三代单传。
蒙家,从蒙骜到蒙武再到蒙恬、蒙毅,子嗣仅仅比王家强一点点。
作为家中长辈的蒙武是知道蒙氏一族面临的困境的。
王家虽然三代单传,但是王家第三代的孙女王灵嫁给了长公子扶苏生下了极为受宠的皇长孙缨,王家第三代的孙子王离刚成年就能随着自己父亲王贲上战场,也是军中老将们很看好的一个年轻小将。
反观他们蒙家,大儿子蒙恬在边城抵御匈奴,小儿子蒙毅跟在陛下身边做内史,儿子这一代看着虽然还挺鼎盛的,但到孙辈这一代,主脉的颓势就暴露无疑了。
无论是大房的蒙远、蒙奇还是二房的蒙安,这堂兄弟三人在武将的天赋上比不过他们父亲/大伯,在文官的办事能力上又逊于他们的叔父/父亲,这对一个煊赫的家族来说孙辈不及父辈就注定要走向衰败。
家中的一切都是靠着一场场征战艰难打下来的,蒙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原本都以为等再过二、三十年,家中在军中后继无人,蒙氏一族爷孙三代辛辛苦苦在军中做出来的积累就会被迫拱手送人时,韩信的出现让老爷子在捡到重宝的同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
身居其中的韩信也能够明显感受到蒙老爷子对他越来越疼爱,从单纯看一个顺眼的小孩儿渐渐把他当成亲孙子看了,蒙家四个孩子有的东西,他必然也有一份相同的。
面对蒙家人的好意和欣赏,只觉得无以为报的韩信只能更加卖力地珍惜时间和宝贵的资源,每天都像一块海绵一样勤勤恳恳地泡在蒙氏一族的族学中读书、跟着蒙家的老兵习武,打磨体魄。
幼年兵仙完全与既定命运线不同的新生活彻底步入正轨。
秋收的庄稼也一茬茬被大汗淋漓的庶民们顶着烈日辛勤地在田地中进行收割。
【恭喜能干的宿主顺利完成临时任务——“兵仙入我怀”!奖励宿主盲盒抽奖次数五次!请宿主再接再厉!】
洗完澡后,躺在紫檀木小床上看着系统光幕,一页一页地阅读电子版《史记》的缨小胖墩儿乍然听到脑海中响起的机械电子音,立刻含笑调出来了任务栏。
只见一个个攻略历史名人的任务进度条上,韩信的任务条已经到达了“百分之百”。
吕雉和张苍的好感度也都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片蓝的数字内,有个红色的“负二十四”的数字非常扎眼。
张良……张良果然非常难搞,但小胖墩儿也不太在意了。
毕竟老刘这辈子已经很难成事了,韩信在手,纵使是张良辞官偷跑到楚地和项羽混到一起,膨胀的举起反秦大旗了,兵仙也能多多点兵的把这俩人给牢牢按死!
留着张良是为了把他身后的一串余孽们给拉出来,留着项羽有同样的意思。
不知何时,窗外响起了呼呼的风声,被白噪音给感染的有些瞌睡的小胖墩儿关掉系统面板,伸手抓了抓毛茸茸的头发,打了个哈欠,就卷着自己的丝绸小锦被心满意足的熟睡了。
……
秋风起,秋雨淋,炎热的暑热一点点地开始在咸阳消退。
八月初,秋收彻底结束后。
朝廷筹备了一整个漫长夏日的两件大事也总算是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