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重重牢房之外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了一阵清脆的铜锁与铁链的碰撞声,又到了狱卒们来送早饭的时间点了。
正同自己叔父一块侧躺在麦秸堆上,双眼痴痴望着头顶石砖墙上小窗户发呆的项籍精神一振,当即翻身跑到牢房门前,发丝凌乱,双眼布满着红血丝,紧紧地用双手抓着木栏杆,对着从外面提着食桶走来的狱卒们大声怒吼道:
“你们这些秦人究竟还要把我们叔侄俩关到什么时候?!”
“不是说秦律赏罚分明嘛?这都过去好几个月了,再复杂的问题也都调查清楚了吧?!”
“我们叔侄二人是从楚地来咸阳访友的!明明不是行刺秦始皇的贼人!你们这些兵卒却不由分说地把我们叔侄二人扣押在这牢狱内一关就是好几个月!小爷也活够了!你们要杀要剐早点说!若是再把小爷像是一只囚鹰般关在这里,小爷早晚要把你们这大牢给拆的稀巴烂!”
乍然之间听到侄儿这如困兽一样,从内到外怒喊出来的巨大吼声,紧跟着跑到牢房门前的项梁瞬间一颗心就高高提到了嗓子眼
处,忙一手抓着侄儿的胳膊,一手摸着木栏杆,神情紧张地看着走到他们牢房门前的黑衣狱卒。
与不喜读书的侄儿不同,项梁这个熟读秦律的人,还是知道他们叔侄二人身上担着的事情的,虽然他们确实没有在西郊行刺秦始皇,来咸阳后,在明面上也没做什么恶事,但无论是那一兜子伪造的验、传,还是半夜里住在反秦人士的家中歇脚,这两件事情倘若真的上称算下来,别说只是将他们关押在囹圄里了,纵使是将他们俩的脸上刺字,充作刑徒,抓去修长城也是使得了!
故而入狱这几个月他一直都没敢吭声,只想要快些将胡闹的侄子拉回墙边,息事宁人。
其余牢房内的犯人们听到楚地少年吼出来的动静也都跟着涌到了牢门旁,用双手扒着木栏杆,直勾勾地从空隙内看着俩楚人,想要看看狱卒们究竟会如何处理他。
住在最后一间牢房内的张良也凝神仔细听着。
牢狱内一时之间氛围很是紧张,众人心中都止不住地暗忖道:[唉,这楚地少年还是太过年轻,性子急躁、沉不住气啊,要知道虎狼秦人们的手段可是非常狠辣的!眼下项氏少年如此大吼大叫,这些狱卒们怕是马上就要将他拖出去毒打了。]
连项梁都是这样想的。
奈何,事实却令众人大跌眼镜——
站在牢房外的黑衣狱卒们只是拎着手中的食桶,面无表情地静静地隔着木栏杆的空隙,看着用手扒着栏杆的重瞳少年对着他们几个大喊大叫地怒吼发疯,几个狱卒配合着打完饭食,隔着栏杆将二人份的食物给里面的叔侄俩丢进去,就拎着食桶往下一间牢房去分发饭食了。
是这样!又是这样!
围观的犯人们看到这些黑衣狱卒们纵使直面重瞳少年的跳脚发疯,一个个还是哑巴一样冷着脸,只当他们这些反秦余孽们是透明人,任凭他们如何询问,全都默契地不理睬他们,一日两顿,自顾自地派送完饭食就快速离去。
扒着木栏杆的项籍目眦尽裂地看着离他越来越远的狱卒们,恼怒的鼻孔都快要喷火了,不怕疼地用两只大手“啪啪啪”地拍打着牢房门冲着一步一步走远的狱卒们大声吼道:
“回来!你们给小爷回来!”
“你们这些暴君养的走狗!难道是耳聋了吗?!听不到小爷正在骂你们,要让你们去给你们的主子传话吗?!”
“喂!回来!快回来!要杀要剐不是你们暴君一句话的事情吗?何苦要把我们像家禽牲畜一样白白圈养在这方寸的地方里受辱?!”
“说话!!!”
狱卒们积极践行着皇长孙传授给他们的两个新型刑罚手段——
精神折磨之一:冷暴力。
精神折磨之二:睡不好。
不通此道、不知内情的重瞳少年只知道本就烦躁的他,在看到这些可恶的黑衣狱卒们一副活脱脱把他当成空气、冷眼旁观他发疯的漠视做派后,不仅没有半分消火,反而变得更加生气了!再联想到夜晚时囹圄外面彻夜响起来的敲锣打鼓声,他的双眼就变得更加红了,神情也变得愈发憋屈了!
又是一阵叮叮当当的清脆碰撞声从前方传来,提心吊胆旁观了侄儿发疯全程的项梁听到动静,明白狱卒们这是派完饭食又走远了,才忙强拉着侄儿的手腕往后拽,眼圈青黑、脸色憔悴、神情忧虑地低声劝道:
“籍,我知道你受不了这种苦日子了,但眼下我们处在弱势的位置,你莫要冲动,这些秦人们既然能留着咱们俩的性命,必然是有后手的,你快莫要再闹了,先坐下吃饭,抓紧时间合眼休息一会儿吧。”
被叔父强拉着,押着肩膀,强按在麦秸堆上的项籍气得脸色通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中的情绪阴沉沉的,以他的性子,他宁愿轰轰烈烈的站着死,也不希望像个囚鹰一样被束缚着翅膀,锁在这屁大点的地方,不仅吃、喝、拉、撒都在这里!夜夜都还不能睡个好觉!这简直是在对他的精神上施加酷刑!
其余牢房内的反秦人士们也是同样的感觉,脸色憔悴的他们看到项家叔侄俩都安静下来了,也只得捡起狱卒们丢进来的水囊和包着荷叶的麦食,眼中藏着深深的焦虑和急躁,猜不到悬在他们脑袋上的利剑究竟何时会落下来,也想不到秦人以后会如何惩罚他们。
这种活活不好,死死不了,连觉都不让人睡完整的做法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在最末尾的一间牢房内。
独自坐在麦秸堆上的张良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两个黑眼圈也分外显眼。
他没有选择去吃自己分到的馒头,而是靠着身后的墙,蹙着眉头低头看着墙脚处被他用短麦秸杆整整齐齐摆出来的一行行“正”字。
从隆冬到初夏,他自从入狱之后,每日都在记日子,截止到今天他已经整整在这方囹圄内被关了一百一十六天了。
在这期间,他没有遭受到狱卒们的毒打,但也没有人把他从牢狱内提出去带到外面审讯,除了没有自由、不让好好睡觉外,一日两顿的饭食也没缺了他的。
张良脸色发黄地闭眼倚靠着石墙,用修长的手指摩挲着手中新折断的短麦秸杆,抿唇琢磨着狱外的情况。
既然当日在那覆满积雪的小院内,秦缨能当着李斯、章邯的面对他喊出来那些古里古怪又隐含深意的话,明摆着是想要收他为己用的,可是为何那小奶娃这小半年都没有动静了呢?
从冬经春再入夏,那矮墩墩的小皇孙不仅没有再来见他一面,甚至都没有派个人来审讯他!
那奶娃子究竟是在故意吊着他?亦或者是当日院中所言尽是小奶娃的胡言乱语?小孩子的心性又没个定数,今日要星星、明日要月亮的,兴许大人们一哄,有新鲜玩意儿玩着,时间一长就把他这个大活人给忘了!
嗯……当然也不能忽略,若是嬴政在宫中听说了他孙儿在小院内对他喊出来的虎狼之词,一怒之下不让秦缨接近他这个造反的头子了,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呼——
失去自由与差事之后,整日在狱中除了吃和睡,也无人沟通交流的张良已经闲得都快成蘑菇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只剩下转动着自己因为长久睡眠不足而发涩的脑筋,进行种种瞎想了。
他睁开眼睛,再度垂眸盯着下方的一行行“正”字,脑海中一个猜想接一个猜想地打着旋儿地往外冒,手中的短麦秸杆越转越快,大清早的心情就变得很是不美妙了。
而心怀当“训鹤师”、“嬴武松”想法的秦缨自然是没有忘记锁在牢狱内的“张冷鹤”、“项莽虎”的。
在小胖墩儿精心设计的驯服计划中第一步就是——远远地晾着二人。
在晾“鹤”、晾“虎”期间,缨小胖墩儿也没有闲着,整日里两点一线在长公子府和章台宫内穿梭,忙着吃饭,忙着读书,忙着抽奖,忙着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都内的气温一日高过一日。
小家伙脑袋上的暖帽换凉帽,身上所穿的华服也越穿越薄,待到咸阳入夏时,已有两岁半的小安国君个头不负众望地往上猛蹿了一个头,但是白嫩光滑的小脸蛋还是一如既往的圆润,整日里吃嘛嘛香,羊乳、奶粉换着喝,甚至还从大父的御兽苑内给自己和阿母搞了些新鲜的驼奶喝着做调剂品,娘俩儿都补的脸颊粉扑扑的,丝毫没有一点点苦夏的迹象。
四月末这日恰好是始皇宣召朝中几位重臣入宫商议百越战事的时间。
夏日申时的午后,玻璃窗外树影婆娑,人和物都透露着一股子懒洋洋的感觉。
身穿着黑色丝绸长袍的始皇跪坐在章台宫的宽大漆案旁查阅完百越之地送来的最新战报后,就让宫人将战报转递到了下方的李斯、王贲、尉缭、章邯四人手中。
两岁半的缨小胖墩儿则坐在大父旁边,将毛茸茸的小脑袋倚靠在大
正同自己叔父一块侧躺在麦秸堆上,双眼痴痴望着头顶石砖墙上小窗户发呆的项籍精神一振,当即翻身跑到牢房门前,发丝凌乱,双眼布满着红血丝,紧紧地用双手抓着木栏杆,对着从外面提着食桶走来的狱卒们大声怒吼道:
“你们这些秦人究竟还要把我们叔侄俩关到什么时候?!”
“不是说秦律赏罚分明嘛?这都过去好几个月了,再复杂的问题也都调查清楚了吧?!”
“我们叔侄二人是从楚地来咸阳访友的!明明不是行刺秦始皇的贼人!你们这些兵卒却不由分说地把我们叔侄二人扣押在这牢狱内一关就是好几个月!小爷也活够了!你们要杀要剐早点说!若是再把小爷像是一只囚鹰般关在这里,小爷早晚要把你们这大牢给拆的稀巴烂!”
乍然之间听到侄儿这如困兽一样,从内到外怒喊出来的巨大吼声,紧跟着跑到牢房门前的项梁瞬间一颗心就高高提到了嗓子眼
处,忙一手抓着侄儿的胳膊,一手摸着木栏杆,神情紧张地看着走到他们牢房门前的黑衣狱卒。
与不喜读书的侄儿不同,项梁这个熟读秦律的人,还是知道他们叔侄二人身上担着的事情的,虽然他们确实没有在西郊行刺秦始皇,来咸阳后,在明面上也没做什么恶事,但无论是那一兜子伪造的验、传,还是半夜里住在反秦人士的家中歇脚,这两件事情倘若真的上称算下来,别说只是将他们关押在囹圄里了,纵使是将他们俩的脸上刺字,充作刑徒,抓去修长城也是使得了!
故而入狱这几个月他一直都没敢吭声,只想要快些将胡闹的侄子拉回墙边,息事宁人。
其余牢房内的犯人们听到楚地少年吼出来的动静也都跟着涌到了牢门旁,用双手扒着木栏杆,直勾勾地从空隙内看着俩楚人,想要看看狱卒们究竟会如何处理他。
住在最后一间牢房内的张良也凝神仔细听着。
牢狱内一时之间氛围很是紧张,众人心中都止不住地暗忖道:[唉,这楚地少年还是太过年轻,性子急躁、沉不住气啊,要知道虎狼秦人们的手段可是非常狠辣的!眼下项氏少年如此大吼大叫,这些狱卒们怕是马上就要将他拖出去毒打了。]
连项梁都是这样想的。
奈何,事实却令众人大跌眼镜——
站在牢房外的黑衣狱卒们只是拎着手中的食桶,面无表情地静静地隔着木栏杆的空隙,看着用手扒着栏杆的重瞳少年对着他们几个大喊大叫地怒吼发疯,几个狱卒配合着打完饭食,隔着栏杆将二人份的食物给里面的叔侄俩丢进去,就拎着食桶往下一间牢房去分发饭食了。
是这样!又是这样!
围观的犯人们看到这些黑衣狱卒们纵使直面重瞳少年的跳脚发疯,一个个还是哑巴一样冷着脸,只当他们这些反秦余孽们是透明人,任凭他们如何询问,全都默契地不理睬他们,一日两顿,自顾自地派送完饭食就快速离去。
扒着木栏杆的项籍目眦尽裂地看着离他越来越远的狱卒们,恼怒的鼻孔都快要喷火了,不怕疼地用两只大手“啪啪啪”地拍打着牢房门冲着一步一步走远的狱卒们大声吼道:
“回来!你们给小爷回来!”
“你们这些暴君养的走狗!难道是耳聋了吗?!听不到小爷正在骂你们,要让你们去给你们的主子传话吗?!”
“喂!回来!快回来!要杀要剐不是你们暴君一句话的事情吗?何苦要把我们像家禽牲畜一样白白圈养在这方寸的地方里受辱?!”
“说话!!!”
狱卒们积极践行着皇长孙传授给他们的两个新型刑罚手段——
精神折磨之一:冷暴力。
精神折磨之二:睡不好。
不通此道、不知内情的重瞳少年只知道本就烦躁的他,在看到这些可恶的黑衣狱卒们一副活脱脱把他当成空气、冷眼旁观他发疯的漠视做派后,不仅没有半分消火,反而变得更加生气了!再联想到夜晚时囹圄外面彻夜响起来的敲锣打鼓声,他的双眼就变得更加红了,神情也变得愈发憋屈了!
又是一阵叮叮当当的清脆碰撞声从前方传来,提心吊胆旁观了侄儿发疯全程的项梁听到动静,明白狱卒们这是派完饭食又走远了,才忙强拉着侄儿的手腕往后拽,眼圈青黑、脸色憔悴、神情忧虑地低声劝道:
“籍,我知道你受不了这种苦日子了,但眼下我们处在弱势的位置,你莫要冲动,这些秦人们既然能留着咱们俩的性命,必然是有后手的,你快莫要再闹了,先坐下吃饭,抓紧时间合眼休息一会儿吧。”
被叔父强拉着,押着肩膀,强按在麦秸堆上的项籍气得脸色通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眼中的情绪阴沉沉的,以他的性子,他宁愿轰轰烈烈的站着死,也不希望像个囚鹰一样被束缚着翅膀,锁在这屁大点的地方,不仅吃、喝、拉、撒都在这里!夜夜都还不能睡个好觉!这简直是在对他的精神上施加酷刑!
其余牢房内的反秦人士们也是同样的感觉,脸色憔悴的他们看到项家叔侄俩都安静下来了,也只得捡起狱卒们丢进来的水囊和包着荷叶的麦食,眼中藏着深深的焦虑和急躁,猜不到悬在他们脑袋上的利剑究竟何时会落下来,也想不到秦人以后会如何惩罚他们。
这种活活不好,死死不了,连觉都不让人睡完整的做法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在最末尾的一间牢房内。
独自坐在麦秸堆上的张良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两个黑眼圈也分外显眼。
他没有选择去吃自己分到的馒头,而是靠着身后的墙,蹙着眉头低头看着墙脚处被他用短麦秸杆整整齐齐摆出来的一行行“正”字。
从隆冬到初夏,他自从入狱之后,每日都在记日子,截止到今天他已经整整在这方囹圄内被关了一百一十六天了。
在这期间,他没有遭受到狱卒们的毒打,但也没有人把他从牢狱内提出去带到外面审讯,除了没有自由、不让好好睡觉外,一日两顿的饭食也没缺了他的。
张良脸色发黄地闭眼倚靠着石墙,用修长的手指摩挲着手中新折断的短麦秸杆,抿唇琢磨着狱外的情况。
既然当日在那覆满积雪的小院内,秦缨能当着李斯、章邯的面对他喊出来那些古里古怪又隐含深意的话,明摆着是想要收他为己用的,可是为何那小奶娃这小半年都没有动静了呢?
从冬经春再入夏,那矮墩墩的小皇孙不仅没有再来见他一面,甚至都没有派个人来审讯他!
那奶娃子究竟是在故意吊着他?亦或者是当日院中所言尽是小奶娃的胡言乱语?小孩子的心性又没个定数,今日要星星、明日要月亮的,兴许大人们一哄,有新鲜玩意儿玩着,时间一长就把他这个大活人给忘了!
嗯……当然也不能忽略,若是嬴政在宫中听说了他孙儿在小院内对他喊出来的虎狼之词,一怒之下不让秦缨接近他这个造反的头子了,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呼——
失去自由与差事之后,整日在狱中除了吃和睡,也无人沟通交流的张良已经闲得都快成蘑菇了,唯一能做的事情就只剩下转动着自己因为长久睡眠不足而发涩的脑筋,进行种种瞎想了。
他睁开眼睛,再度垂眸盯着下方的一行行“正”字,脑海中一个猜想接一个猜想地打着旋儿地往外冒,手中的短麦秸杆越转越快,大清早的心情就变得很是不美妙了。
而心怀当“训鹤师”、“嬴武松”想法的秦缨自然是没有忘记锁在牢狱内的“张冷鹤”、“项莽虎”的。
在小胖墩儿精心设计的驯服计划中第一步就是——远远地晾着二人。
在晾“鹤”、晾“虎”期间,缨小胖墩儿也没有闲着,整日里两点一线在长公子府和章台宫内穿梭,忙着吃饭,忙着读书,忙着抽奖,忙着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帝都内的气温一日高过一日。
小家伙脑袋上的暖帽换凉帽,身上所穿的华服也越穿越薄,待到咸阳入夏时,已有两岁半的小安国君个头不负众望地往上猛蹿了一个头,但是白嫩光滑的小脸蛋还是一如既往的圆润,整日里吃嘛嘛香,羊乳、奶粉换着喝,甚至还从大父的御兽苑内给自己和阿母搞了些新鲜的驼奶喝着做调剂品,娘俩儿都补的脸颊粉扑扑的,丝毫没有一点点苦夏的迹象。
四月末这日恰好是始皇宣召朝中几位重臣入宫商议百越战事的时间。
夏日申时的午后,玻璃窗外树影婆娑,人和物都透露着一股子懒洋洋的感觉。
身穿着黑色丝绸长袍的始皇跪坐在章台宫的宽大漆案旁查阅完百越之地送来的最新战报后,就让宫人将战报转递到了下方的李斯、王贲、尉缭、章邯四人手中。
两岁半的缨小胖墩儿则坐在大父旁边,将毛茸茸的小脑袋倚靠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