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14节
“我骗您做什么?”林芝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顺手将剩下半块塞进宋娇娘的嘴里。她笑眯眯的,看着脸颊鼓鼓囊囊的宋娇娘:“娘,您说呢。”
糕点甫一入口,焦香混着胡麻的香气一同扑上前来,教宋娇娘立马睁大了双眼,止住话语,牙齿不自觉地用力咀嚼。
伴随着蓬松酥脆的口感,谷物烘烤后的麦香与醇厚馥郁的甜蜜接踵而至,每一口都是嗅觉和味觉的享受,仿佛连呼吸间都带着烘烤后的甜香。
“好,好吃唉……”
“有这么好吃?”旁边的行人早就注意到母女俩,闻言也忍不住凑了过来。
起初他还怀疑宋娇娘和林芝是托,可细细一打量,不说戴着金簪穿着罗衫的宋娇娘,就是扎着双丫髻的林芝也穿着一袭亮色缎子做的褙子,配上豆青色的罗裙,瞧着便是富贵人家的姐儿。
再看看那摊主穿着的灰麻布衣衫,那食客登时打消了自己的怀疑。
他看着十文钱的价格犹豫了一会,还是从袋里掏出钱来,也买一条尝尝味。
这一口,食客顿时眼前一亮。
林芝捧着芝麻酥饼,吃得眉眼弯弯,心满意足,却不晓得自己好胃口的模样频频引人注意,为摊主招来不少顾客。
接二连三的生意让摊主又惊又喜,他心中一动,赶忙给林芝又夹了另一种饼子,笑道:“小娘子尝尝这个,这里头塞了山楂馅,香得很。”
“谢谢老伯。”林芝甜甜一笑,开开心心地接过,咬上一口。
只见那一口下去,蓬松酥脆的外皮便簌簌掉渣,满嘴都是麦香。
再往里咬去,绵密酸甜的山楂馅便涌入口齿之间,那糖份恰到好处,让整个山楂饼既不齁甜,又不会酸涩,咀嚼间还有山楂颗粒的口感,吃起来真是教人眼前一亮。
“好吃!”林芝喟叹一声,双眼闪闪放光。光是这般的小摊贩便有如此手艺,那汴京里的铺子得有多厉害?
林芝双手捧着点心,又是惊喜,又是兴奋,对往后的日子愈发期待起来。
“……我也要一份山楂饼。”
“给我一份山楂饼,再来一份胡麻酥。”
摊主乐瞧着被眼前姐儿吸引来的客户,乐得合不拢嘴。他不善言词,往日也不晓得如何兜生意,又觉得自家吃食成本不小,更不愿意拿出来试吃。
这回以后,他便改了性子,时常教屋里的姐儿端着托盘给人试吃,渐渐把胡麻酥与山楂饼的名头打了出去,逐渐成了这地的特产。
此乃后话,街市上热闹的景象登时引来旁人侧目,林森见状赶忙招招手,示意母女俩赶紧出来。
等走远一些,林森才看向女儿:“芝姐儿,你能吃出这蜂蜜的区别?”
宋娇娘方才想到这点,好奇地看向女儿:“真有柃木蜜?我怎么都没听过?”
“当然有,我也是在……那边尝过一回。”林芝话语含糊的架势让林森和宋娇娘误以为她是在三姑娘那边尝到的,下意识便不往下询问。
至于能吃出蜂蜜的区别——
林芝清楚明白林森与宋娇娘方才逛绸缎庄子与成衣铺子,便是抱着往后在汴京也继续做相应之事的打算。
若是自己在途中不能展现出手艺,待到汴京直接提出要改行,恐怕会遭到爹娘的强烈反对。
故而林芝昂首挺胸,很是骄傲的表示:“其实我只要吃过一次,便能吃出其中所用的食材哦。”
林森和宋娇娘齐齐一怔,陡然睁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思议。
“哎?吃出所用的食材?”
“真的假的,能做到这个程度?”
片刻后,他们齐齐发出惊呼声。
饶是林森和宋娇娘不擅厨艺,也鲜少时间下厨,也不妨碍他们在瞬间便明白这等天赋的厉害之处。
“我骗你们做什么。”林芝噘着嘴,不满地抱怨道。而后她指了指旁边的脚店摊子:“不信的话,咱们再去寻一家铺子试试看?”
林森和宋娇娘与其说是不信,倒不如说是好奇。两人闻言也是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闯入街市之中,随意选了一家摊子开始挑战。
“芝姐儿,你尝尝这栗子糕。”
“这果子外皮无甚奇特,便是用猪油与面粉糅合,里面加了鸡蛋。倒是里面的栗子馅竟是加了米酒,再行研磨而成,味道比加清水要来得更醇厚香浓。”
宋娇娘咬了一口,甚的米酒味都没尝出来。只是她还未开口发出疑问,摊主已是惊呼起来:“小娘子怎知道的?”
还真对了!!!
第17章
宋娇娘一双眼儿都快夺眶而出,目瞪口呆的。她与林森交换视线,又拉着女儿去隔壁铺子品尝。
这是一家槐芽温淘,说起槐芽温淘也是常见的吃食,不过林森很快便注意到,这家店卖的槐芽温淘与别家有些区别。
只见坐在隔壁的食客手持木筷搅拌一二,很快将浇头与索饼翻拌均匀,露出一部分被浇头埋在底下的索饼来。
这索饼长相奇特,竟是空心的!
林森还是头回见着这般的索饼,不免心下诧异,让摊主送上一碗以后便问女儿:“你瞧瞧这索饼,是用何做的,怎能有这般模样?”
林芝手持筷子翻拌一二,然后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爹,这拨心面除去同样加了槐叶汁外,原材料也是北方小麦,想来只是做法上有些不同。”
“这也是寻常小麦所做?”
“那怎么能有里面的孔洞?”旁边的食客听到父女俩的闲话,忍不住插话道:“这种索面不仅长相奇特,而且口感也比一般的索面更有嚼劲,我在别处都没吃到过。”
“你们说,对不对?”
“没错没错。”
“我每年都要到这里吃一顿。”
“唔……要我说老板您是应天府人吧?”林芝笑了笑,只抬头望向铺子老板:“那边便有拨心面,我记得是挑出高筋面来,加少量槐叶汁搅拌成团,再用熟油裹着饧上一宿……”
“哎哎哎,小娘子莫说了。”铺子老板赶忙打住,讪讪然一笑:“就如你说的那样,我的确是应天府人,二十来年前搬到这里来的。”
“你咋知道的?”
“之前大姑娘出嫁时,府里来了一位范厨娘,她便是应天府人。”林芝翻出一人来,说道:“她曾给大姑娘做过这道吃食,我当时见着好奇,便请教过几句。”
林芝没有说谎,只不过内容经过一点点修饰:比如席家大姑娘出嫁时,府里的确曾聘过一位范厨娘,同时那位范厨娘也的确是应天府人,也给大姑娘做过不少新鲜吃食。
至于其他,便都是胡说八道。前身记忆里的范厨娘对府里下人态度冷淡,别说回答问题了,便是上前瞧上一眼都得挨顿骂。
宋娇娘并不清楚范厨娘私底下的模样,只以为女儿在府里便对厨艺颇有兴趣。她张了张嘴,沉默半响还是没再往下问。
林森见状,岔开话题:“这做法可不算数。”
林芝冲他皱皱鼻子:“我晓得。”
旁边的食客听得稀奇,待知道林芝自称能尝出配方时,忍不住放下手里的筷子,转身来看。
林芝夹起一筷子索饼,直直放入口中,这种拨心面口感十足筋道,同时内里的空心也让其能带上更多的浇头与汤汁,吃起来很是爽快。
“虽然拨心面少见,但老板的浇头做得也很好。”林芝哧溜一下,吃了一大口索饼。槐叶汁所做的索饼乃是淡淡的绿色,配上红润的汤汁与肉块,红绿相间的色彩在视觉上便占了头筹。
“这看似全是肉沫,其实是合蕈、冬笋丁以及猪肉丁的组合,先头还爆香过姜末蒜蓉,而后再将集中食材放入炒制,用鸡粉豆豉与……”
林芝侃侃而述,就是说到一半就被老板拦住,而后往一家三口手里塞了数样东西,请他们去别家坐坐。
一家三口面面相觑,抬步准备往别家去。刚刚坐在他们旁边桌的食客见状,抬声道:“你们不如去冯记馒头试试看?那铺子是咱们这里有数的生意好,听说他们家的肉馒头有秘方,别家根本做不出这般味道。”
话音落下,
便有不少人附和。
林森有心瞧瞧女儿到底能做到何等程度,索性打听一番,带着妻女来到一家排长队的队伍前:“就是这家。”
“据说这家店的招牌便是大葱猪肉馒头,味道尤为鲜美,半点腥膻味都无,故而远近闻名,不少路过的商户还会一口气买上几十个,在船上蒸制食用呢。”
林芝排在队伍里,好奇地看向前方,果然队伍里常有买十数个甚至数十个的。
林森垂眸望向女儿的发旋,心中暗暗思考。若说那般吃法或是食材,都是知州府里曾用过的,女儿或是从旁人言谈中得知,那眼前这最是寻常,却能坐拥无数回头客的大葱猪肉馒头,便定要与自己平日所食做出区分,方能得到答案。
若是女儿这回也能道破其中关窍,林森觉得他有必要与娇娘好生商议女儿日后的前程。
林森正想着的时候,队伍也在缓缓移动,很快便轮到了林芝一家。
“小娘子,要点什么?”
“三个大葱猪肉馒头。”林芝脱口而出,直指冯记馒头的招牌。
“好嘞。”铺子老板是一位与宋娇娘年龄相仿的妇人,头顶裹着一张靛青色帕子,打扮得甚是清爽:“你们是一家人分着吃吗?我给你们分开包?”
“好的,有劳姐姐。”
“哎呦,瞧瞧这小嘴多甜!郎君娘子往后定有福气。”妇人笑着说话的同时,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下。
她利索地包好三只馒头,一道递到林芝手里:“来,拿好,吃好了下次再来。”
“冯娘子,您这么客气做甚?”刚刚说了提议,而后又跟在林芝一家后头来的食客乐了:“人家是来踢馆的。”
“踢馆?”冯娘子一怔。
“哎哎哎,哪有的事。”林森摸了摸鼻子,赶紧打圆场道:“咱们就是尝尝,尝尝,没别的意思。”
“哎呀,有啥不好说的。”那名食客乐得起哄,将林芝先前的表示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引得馒头铺前的行人纷纷驻足,满眼好奇地打量林芝一家。
“尝一口就能知道配方?”
“天下竟是有这等奇人?”
“怕不是哗众取宠……”
“这可未必!咱们商街前的肉铺老板,随手一切便分毫不差,说不定小娘子也是这般。”
“那是熟能生巧,这能一样?”
食客们议论纷纷,有人相信,有人报以期待,当然也有人只觉得林芝一家是在哗众取宠。
比起食客们的震惊,铺子老板冯娘子却格外大方,或许是底气足,她竟郎声道:“原来如此,你们尽管试!”
“不好意思……”林森脸上微红。
“没事,我也好奇呢。”冯娘子轻笑一声,目光落在林芝身上。
不同于行人的质疑,冯娘子还真认识一位凭借品尝便能尝出各种香料产地,甚至复原味道的人物,甚至就连自家的秘方都是从她手中得来。
冯娘子忆起汴京往事,不由恍神。她只叹年轻的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略微学了一些手艺,便以为自己能在汴京立稳脚跟,闯出一番事业,做个人人称羡的大厨娘。
却不想汴京乃是天才与奇人的栖息地,多数人穷尽一生,也不过是做个切菜装盘的帮厨。
能似她这般得人点拨一二,又携了方子归乡开铺,积攒一份家业的,已是万幸了。
糕点甫一入口,焦香混着胡麻的香气一同扑上前来,教宋娇娘立马睁大了双眼,止住话语,牙齿不自觉地用力咀嚼。
伴随着蓬松酥脆的口感,谷物烘烤后的麦香与醇厚馥郁的甜蜜接踵而至,每一口都是嗅觉和味觉的享受,仿佛连呼吸间都带着烘烤后的甜香。
“好,好吃唉……”
“有这么好吃?”旁边的行人早就注意到母女俩,闻言也忍不住凑了过来。
起初他还怀疑宋娇娘和林芝是托,可细细一打量,不说戴着金簪穿着罗衫的宋娇娘,就是扎着双丫髻的林芝也穿着一袭亮色缎子做的褙子,配上豆青色的罗裙,瞧着便是富贵人家的姐儿。
再看看那摊主穿着的灰麻布衣衫,那食客登时打消了自己的怀疑。
他看着十文钱的价格犹豫了一会,还是从袋里掏出钱来,也买一条尝尝味。
这一口,食客顿时眼前一亮。
林芝捧着芝麻酥饼,吃得眉眼弯弯,心满意足,却不晓得自己好胃口的模样频频引人注意,为摊主招来不少顾客。
接二连三的生意让摊主又惊又喜,他心中一动,赶忙给林芝又夹了另一种饼子,笑道:“小娘子尝尝这个,这里头塞了山楂馅,香得很。”
“谢谢老伯。”林芝甜甜一笑,开开心心地接过,咬上一口。
只见那一口下去,蓬松酥脆的外皮便簌簌掉渣,满嘴都是麦香。
再往里咬去,绵密酸甜的山楂馅便涌入口齿之间,那糖份恰到好处,让整个山楂饼既不齁甜,又不会酸涩,咀嚼间还有山楂颗粒的口感,吃起来真是教人眼前一亮。
“好吃!”林芝喟叹一声,双眼闪闪放光。光是这般的小摊贩便有如此手艺,那汴京里的铺子得有多厉害?
林芝双手捧着点心,又是惊喜,又是兴奋,对往后的日子愈发期待起来。
“……我也要一份山楂饼。”
“给我一份山楂饼,再来一份胡麻酥。”
摊主乐瞧着被眼前姐儿吸引来的客户,乐得合不拢嘴。他不善言词,往日也不晓得如何兜生意,又觉得自家吃食成本不小,更不愿意拿出来试吃。
这回以后,他便改了性子,时常教屋里的姐儿端着托盘给人试吃,渐渐把胡麻酥与山楂饼的名头打了出去,逐渐成了这地的特产。
此乃后话,街市上热闹的景象登时引来旁人侧目,林森见状赶忙招招手,示意母女俩赶紧出来。
等走远一些,林森才看向女儿:“芝姐儿,你能吃出这蜂蜜的区别?”
宋娇娘方才想到这点,好奇地看向女儿:“真有柃木蜜?我怎么都没听过?”
“当然有,我也是在……那边尝过一回。”林芝话语含糊的架势让林森和宋娇娘误以为她是在三姑娘那边尝到的,下意识便不往下询问。
至于能吃出蜂蜜的区别——
林芝清楚明白林森与宋娇娘方才逛绸缎庄子与成衣铺子,便是抱着往后在汴京也继续做相应之事的打算。
若是自己在途中不能展现出手艺,待到汴京直接提出要改行,恐怕会遭到爹娘的强烈反对。
故而林芝昂首挺胸,很是骄傲的表示:“其实我只要吃过一次,便能吃出其中所用的食材哦。”
林森和宋娇娘齐齐一怔,陡然睁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思议。
“哎?吃出所用的食材?”
“真的假的,能做到这个程度?”
片刻后,他们齐齐发出惊呼声。
饶是林森和宋娇娘不擅厨艺,也鲜少时间下厨,也不妨碍他们在瞬间便明白这等天赋的厉害之处。
“我骗你们做什么。”林芝噘着嘴,不满地抱怨道。而后她指了指旁边的脚店摊子:“不信的话,咱们再去寻一家铺子试试看?”
林森和宋娇娘与其说是不信,倒不如说是好奇。两人闻言也是来了兴趣,兴致勃勃地闯入街市之中,随意选了一家摊子开始挑战。
“芝姐儿,你尝尝这栗子糕。”
“这果子外皮无甚奇特,便是用猪油与面粉糅合,里面加了鸡蛋。倒是里面的栗子馅竟是加了米酒,再行研磨而成,味道比加清水要来得更醇厚香浓。”
宋娇娘咬了一口,甚的米酒味都没尝出来。只是她还未开口发出疑问,摊主已是惊呼起来:“小娘子怎知道的?”
还真对了!!!
第17章
宋娇娘一双眼儿都快夺眶而出,目瞪口呆的。她与林森交换视线,又拉着女儿去隔壁铺子品尝。
这是一家槐芽温淘,说起槐芽温淘也是常见的吃食,不过林森很快便注意到,这家店卖的槐芽温淘与别家有些区别。
只见坐在隔壁的食客手持木筷搅拌一二,很快将浇头与索饼翻拌均匀,露出一部分被浇头埋在底下的索饼来。
这索饼长相奇特,竟是空心的!
林森还是头回见着这般的索饼,不免心下诧异,让摊主送上一碗以后便问女儿:“你瞧瞧这索饼,是用何做的,怎能有这般模样?”
林芝手持筷子翻拌一二,然后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爹,这拨心面除去同样加了槐叶汁外,原材料也是北方小麦,想来只是做法上有些不同。”
“这也是寻常小麦所做?”
“那怎么能有里面的孔洞?”旁边的食客听到父女俩的闲话,忍不住插话道:“这种索面不仅长相奇特,而且口感也比一般的索面更有嚼劲,我在别处都没吃到过。”
“你们说,对不对?”
“没错没错。”
“我每年都要到这里吃一顿。”
“唔……要我说老板您是应天府人吧?”林芝笑了笑,只抬头望向铺子老板:“那边便有拨心面,我记得是挑出高筋面来,加少量槐叶汁搅拌成团,再用熟油裹着饧上一宿……”
“哎哎哎,小娘子莫说了。”铺子老板赶忙打住,讪讪然一笑:“就如你说的那样,我的确是应天府人,二十来年前搬到这里来的。”
“你咋知道的?”
“之前大姑娘出嫁时,府里来了一位范厨娘,她便是应天府人。”林芝翻出一人来,说道:“她曾给大姑娘做过这道吃食,我当时见着好奇,便请教过几句。”
林芝没有说谎,只不过内容经过一点点修饰:比如席家大姑娘出嫁时,府里的确曾聘过一位范厨娘,同时那位范厨娘也的确是应天府人,也给大姑娘做过不少新鲜吃食。
至于其他,便都是胡说八道。前身记忆里的范厨娘对府里下人态度冷淡,别说回答问题了,便是上前瞧上一眼都得挨顿骂。
宋娇娘并不清楚范厨娘私底下的模样,只以为女儿在府里便对厨艺颇有兴趣。她张了张嘴,沉默半响还是没再往下问。
林森见状,岔开话题:“这做法可不算数。”
林芝冲他皱皱鼻子:“我晓得。”
旁边的食客听得稀奇,待知道林芝自称能尝出配方时,忍不住放下手里的筷子,转身来看。
林芝夹起一筷子索饼,直直放入口中,这种拨心面口感十足筋道,同时内里的空心也让其能带上更多的浇头与汤汁,吃起来很是爽快。
“虽然拨心面少见,但老板的浇头做得也很好。”林芝哧溜一下,吃了一大口索饼。槐叶汁所做的索饼乃是淡淡的绿色,配上红润的汤汁与肉块,红绿相间的色彩在视觉上便占了头筹。
“这看似全是肉沫,其实是合蕈、冬笋丁以及猪肉丁的组合,先头还爆香过姜末蒜蓉,而后再将集中食材放入炒制,用鸡粉豆豉与……”
林芝侃侃而述,就是说到一半就被老板拦住,而后往一家三口手里塞了数样东西,请他们去别家坐坐。
一家三口面面相觑,抬步准备往别家去。刚刚坐在他们旁边桌的食客见状,抬声道:“你们不如去冯记馒头试试看?那铺子是咱们这里有数的生意好,听说他们家的肉馒头有秘方,别家根本做不出这般味道。”
话音落下,
便有不少人附和。
林森有心瞧瞧女儿到底能做到何等程度,索性打听一番,带着妻女来到一家排长队的队伍前:“就是这家。”
“据说这家店的招牌便是大葱猪肉馒头,味道尤为鲜美,半点腥膻味都无,故而远近闻名,不少路过的商户还会一口气买上几十个,在船上蒸制食用呢。”
林芝排在队伍里,好奇地看向前方,果然队伍里常有买十数个甚至数十个的。
林森垂眸望向女儿的发旋,心中暗暗思考。若说那般吃法或是食材,都是知州府里曾用过的,女儿或是从旁人言谈中得知,那眼前这最是寻常,却能坐拥无数回头客的大葱猪肉馒头,便定要与自己平日所食做出区分,方能得到答案。
若是女儿这回也能道破其中关窍,林森觉得他有必要与娇娘好生商议女儿日后的前程。
林森正想着的时候,队伍也在缓缓移动,很快便轮到了林芝一家。
“小娘子,要点什么?”
“三个大葱猪肉馒头。”林芝脱口而出,直指冯记馒头的招牌。
“好嘞。”铺子老板是一位与宋娇娘年龄相仿的妇人,头顶裹着一张靛青色帕子,打扮得甚是清爽:“你们是一家人分着吃吗?我给你们分开包?”
“好的,有劳姐姐。”
“哎呦,瞧瞧这小嘴多甜!郎君娘子往后定有福气。”妇人笑着说话的同时,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下。
她利索地包好三只馒头,一道递到林芝手里:“来,拿好,吃好了下次再来。”
“冯娘子,您这么客气做甚?”刚刚说了提议,而后又跟在林芝一家后头来的食客乐了:“人家是来踢馆的。”
“踢馆?”冯娘子一怔。
“哎哎哎,哪有的事。”林森摸了摸鼻子,赶紧打圆场道:“咱们就是尝尝,尝尝,没别的意思。”
“哎呀,有啥不好说的。”那名食客乐得起哄,将林芝先前的表示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引得馒头铺前的行人纷纷驻足,满眼好奇地打量林芝一家。
“尝一口就能知道配方?”
“天下竟是有这等奇人?”
“怕不是哗众取宠……”
“这可未必!咱们商街前的肉铺老板,随手一切便分毫不差,说不定小娘子也是这般。”
“那是熟能生巧,这能一样?”
食客们议论纷纷,有人相信,有人报以期待,当然也有人只觉得林芝一家是在哗众取宠。
比起食客们的震惊,铺子老板冯娘子却格外大方,或许是底气足,她竟郎声道:“原来如此,你们尽管试!”
“不好意思……”林森脸上微红。
“没事,我也好奇呢。”冯娘子轻笑一声,目光落在林芝身上。
不同于行人的质疑,冯娘子还真认识一位凭借品尝便能尝出各种香料产地,甚至复原味道的人物,甚至就连自家的秘方都是从她手中得来。
冯娘子忆起汴京往事,不由恍神。她只叹年轻的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略微学了一些手艺,便以为自己能在汴京立稳脚跟,闯出一番事业,做个人人称羡的大厨娘。
却不想汴京乃是天才与奇人的栖息地,多数人穷尽一生,也不过是做个切菜装盘的帮厨。
能似她这般得人点拨一二,又携了方子归乡开铺,积攒一份家业的,已是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