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119节
“芝姐儿,你确定?”
“……娘,还有爹,我是那种不管不顾自己幸福的人吗?”林芝看着两人的反应,好气又好笑,同时还有些羞涩泛上来:“你们啊!”
眼见女儿都快恼羞成怒,林森和宋娇娘方才确信。夫妇两人喜得合不拢嘴,起身便直转圈圈,你一言我一语,明明只有两张嘴,听着却是热闹非凡。
数日后,两家人约在茶馆见面。按规矩该让男女相面,可林芝和沈砚本就相熟,便直接略过,只让长辈们谈。
沈夫人怕陶家人多吓着林家,只带了陶官人来,路上还反复叮嘱:“态度一定要和善,别惊着人家。”
即便叮嘱过后,沈夫人也甚是不放心。进了茶馆,她也关注着陶官人的动作,直见他文质彬彬,谈吐客气,方才长舒了一口气。
同时松了口气的还有林森,他没提沈砚的事儿,倒是提起陶家两兄弟来。
陶官人平素只管两孩子读书,其余一概不管,长子对他态度冷淡,幼子也甚是叛逆,不与他亲近。
此刻听着林森说的一连串趣事,眼里满是新鲜不说,心头更是隐隐泛酸,自己这当亲爹的,竟是不如外人了解儿子。
沈夫人见气氛缓和,便跟宋娇娘说沈家的家底:“我娘家没旁的亲人,财产都归了砚哥儿。”
“只是往年娘家无人,饶是家里还有不少忠仆,也着实日子难过,铺子大多都是租了出去,一年大体有千来贯,另外汴京城外还有良田千亩,以及各地还有几个庄子,除去每年收上来的各种孝敬外,一年到头也有几百贯进项。”
宋娇娘听着,心里也踏实了,自家虽远不及沈家底蕴深厚,但光论年收入还真的不差什么:“我家家底普通,本钱也就小几百贯,其他都是我家女儿一手赚出来的。”
沈夫人闻言,忍不住点点头,这事儿早就随着林芝记名声大噪而传开,不知周遭多少人都以林芝记为目标,想在汴京一夜成名,三月暴富。
宋娇娘又道:“大理寺前街的两家铺子,尽数都在芝姐儿的名下,另外我家郎君在汴京外买了一百亩的良田,也有一半是给芝姐儿的。”
听宋娇娘说完,沈夫人禁不住面露讶色。她自是知道林小娘子手艺不俗,赚下偌大的一份家产,却未曾想到林家夫妇竟是直接将铺子田产都放在女儿名下,更是愿意将这些尽数充作女儿的嫁妆。
沈夫人忍不住放轻声音,小声道:“那您与您夫君,往后,往后怎,如何生活?”
宋娇娘听出沈夫人话里的顾虑和担忧,反而露出笑容来:“我家女儿本是想招赘婿的,可砚哥儿实在好,咱们也舍不得。”
“按芝姐儿的心思,自是想让我们住在一块的。不过两人年轻,和我们住一起到底拘束,故而我家在州桥夜市盘了一家新铺子,又在郊外置了房产。”
“芝姐儿继续做生意,咱们也在铺里帮衬。等到咱们年岁到了,便退休去乡下田庄里生活,那五十亩良田和州桥夜市的租金,也足够我们夫妇生活了。”
宋娇娘侃侃而述,而沈夫人则听着惊心。不过大半年时间,他们一家便将谢大羊肉馆剩余的两千贯还上,又买了一间新铺子、农庄与良田。
且不说林森夫妇留下的私产,光是林小娘子的嫁妆,市价便超过了四千贯,已比寻常官家娘子能带的嫁妆更多。
更何况单单林小娘子的手艺,带来的又何况千贯百贯?
甚至有一瞬间,沈夫人都生出将林小娘子说给自家幼子也不错的心思。
不过转瞬,她便歇了心思,温声往下说道:“我家大儿娶新妇时,是用了一千贯的聘金,砚哥儿娶你家姐儿时,亦是这个数字。”
顿了顿,沈夫人悄声道:“这是砚哥儿特意交代的。”
宋娇娘先是一怔,随即欢喜得合不拢嘴,要知道沈夫人说的大儿媳妇正是戚娘子。
戚娘子乃是正三品吏部曹的次女,压箱底的银钱便有十万贯,出身显赫。
沈砚能提及这事,加之沈夫人和陶家也同意,可见前者是肯定重视自家芝姐儿,而后者起码是非常重视沈砚,并愿意以相同的态度对待芝姐儿。
宋娇娘和沈夫人说到这里,已是基本敲定这桩婚事,气氛也愈发和乐起来。
再看陶官人和林森,早已叫了酒菜,你一杯我一盏,正聊钓鱼的法子。
“你想要一口气上大鱼,用那蚯蚓等物并不好使,我告诉你一个新鲜方子。”
“只是这样……再这样……”
“真的假的?这样也行?”刚刚进来时面上还多少有些倨傲之色的陶官人已满脸兴奋,磨掌擦拳跃跃欲试。
“保证可以。”林森用力拍着胸膛,“上不了大鱼,你唯我是问!”
“不如回头咱们一起去?”
“好啊!到时候比比谁钓的更多!”
“好!咱们说好了啊!”
“来来来,说好了,干杯!”
沈夫人看得目瞪口呆,对上宋娇娘视线时还怪尴尬的。两家人坐在一起用了午食,方才各自上车归家。
沈夫人归了家中,就将林家人的情况说出口。就连陶官人都忍不住道:“到底是只有一个女儿,这般舍得。”
“我瞅着宋娘子和林官人亦是极好的性子,家里亲眷又少,想来不会有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事儿。”
“而且,他们家居然与大郎和戚氏常有书信往来。”陶官人忍不住说道。
“哎?真的?”
“是啊,回回给咱们来信时还不忘给他们去信送东西呢。”陶官人还是从林森口中得知这事,当时差点没控制住自己表情。
说到这里,他心里还酸溜溜的,他这生父,对大郎了解程度怎感觉还不如林官人。
“戚氏那般争强好胜的性子,都能处得来,看来林小娘子的性子也没外人说的那般强硬。”沈夫人听到这里,心里更是欢喜,赶紧让人去请孙妈妈张罗后续流程。
另一边,宋娇娘喜气洋洋地归了家,与女儿细说见面的情形,尤其提到沈砚交代聘金的事。
林芝听到这里,心里涌现出阵阵暖流。戚娘子出身显赫,自己的聘金比对方低一些,也不会教自己觉得怠慢,在旁人眼里亦是理所应当之事,偏生沈砚记着,而且还提了。
林芝嘴角上扬了一番,听了一会便又去忙铺子里的事,只留宋娇娘跟林森抱怨:“你瞧瞧这丫头,明明是她的婚事,倒比咱们还淡定。”
“这不马上过年节了嘛。”林森哈哈一笑,翻出一摞的单子塞到宋娇娘:“你看看这是什么?”
宋娇娘垂眸一看,竟都是邀请林芝登门制作席面的邀约,价格更是比之前又涨了不少。
故而林芝整个年里都忙得头晕眼花,待次年元宵节过后,林家、沈家和陶家亦开始操办婚事。
先送草
贴,而后再换定帖。
所谓定帖除去草帖信息外,男方需要列出聘礼的详细数目,女方亦是如此,会在上面详细列出陪嫁的内容及数目,如房屋、铺面、田地以及绫罗绸缎、首饰乃至诸如螺钿床等生活用品。
看着屋子里堆得越来越多的物件,林芝才真有了一种要出嫁的感觉——就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上辈子没结婚,这辈子倒是要早早成家了。
至于宋娇娘,倒是不知道女儿淡定了这么久,竟是后知后觉地开始心神不宁,正忙着招呼余娘子等人。
眼见下定礼的日子渐近,林森和宋娇娘便有了旁的心事。他们早先为家生子,两边父母早逝,也没亲族,故而想请余娘子、柳娘子和卢娘子三家人到时来充场面。
“这事你不说,我也得来凑热闹!”余娘子乐得合不拢嘴,自是欣然应允。
柳娘子得了消息,说那日定会告假而出前来观礼,而卢娘子亦是同意,还表示婆母愿意早早过来帮忙。
到了下定那日,吹吹打打的声响由远至近。大理寺前街的商户,周遭的百姓,乃至林芝记往日的熟客都汇聚在路上,瞧着一行人涌入林家大门。
眼见一担担系着红绸的礼盒和箱笼进了林芝家,周遭围观者的惊呼声也此起彼伏,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惊叹的,更有好奇打听的。
“这是下定?”
“东边员外家嫁女也不过这等动静。”
“瞧瞧那金钏、金镯、金帔坠……我的天!那东边员外家摆出来的远不及这三件啊。”
“啧啧啧,真气派啊……”
“要我说莫不是装模作样充充派头哦,哪有这么多好货!”
“就是就是,说不得只是鎏金的,里面都是铜的……”
“你家里人可晓得你在身后这般酸人?”登时便有人斜眼看来,反驳道:“你可知道林厨结亲的是何等人家?”
“你说的你好像知道一样。”
“我当然知道!与林厨结亲的正是去年的状元郎!”
这话一出,嘈杂声愈发响亮。
等知情人津津乐道说出沈状元与林厨之间的联系,说酸话的已偷偷离开,倒是不少人口称此乃佳话。
因着时下规矩,身为主角的林芝不能出现在人前,便坐在屋里听着声响打发时间。
大妞几个轮番进屋里来,时不时说起外面的趣事。
林芝听到街坊们的赞誉,亦是忍俊不禁,若是有人知道‘她’和沈砚的初遇是在那等境界,应该更觉得宛如故事一般吧?
只可惜现实不是故事,原身却是早早去了。
林芝听着吹吹打打的声音,托着脸颊有些恍惚,若是自己来到这方世界,那她会不会也去了自己那边,又或是去了别处?
半睡半醒间,她仿佛见到了那道瘦削的身影。她盈盈一拜,宛如余烟般消散在梦境之中,只将林芝从梦中惊醒。
她侧目望去,已是夜幕降临,而自己更是不知何时躺在榻上。
很快,宋娇娘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一个大汤碗:“芝姐儿,你醒了?刚刚我进来,你居然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喏,快尝尝。”
“可能之前准备嫁妆太忙了。”林芝坐起身来,整了整身上的衣衫,而后坐在凳上。
她伸手将面碗端到面前来,先是漫不经心地夹起一筷子,等吃了一口后顿时睁大了双眼:“哎?唉!是娘做的吗?”
“是不是大有进步?”
“嗯嗯。”林芝连连点头,满脸欣慰:“终于没有将糖当做盐,真是太棒了!”
“喂——!”
“我胡说得啦。”林芝笑嘻嘻地躲过宋娇娘袭击的手,弯起眉眼:“娘很厉害哦!”
说罢,她很给面子的嗦了一口面。
宋娇娘看着林芝,也是露出笑容:“嗯嗯,等你出嫁以后爹和娘也能好好照顾自己的。”
林芝嚼着面条,歪歪头,半响露出疑色:“我们家里有好多厨子啊?也不至于等我出嫁,你们就吃不到饭了吧?”
“那不一样啦。”
“那就跟我一起吃。”
“到时候你就出嫁了。”
“哎……不能和爹娘一起用饭的话,我就不想成亲了。”
“都办完纳定了,说啥呢。”
“不办了不办了,或者成亲以后就分居?我回家住哦。”
“你啊——”宋娇娘哭笑不得,原本那些感伤气氛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
她还没说完,门口又是另一道声音:“不要啊!”
“……娘,还有爹,我是那种不管不顾自己幸福的人吗?”林芝看着两人的反应,好气又好笑,同时还有些羞涩泛上来:“你们啊!”
眼见女儿都快恼羞成怒,林森和宋娇娘方才确信。夫妇两人喜得合不拢嘴,起身便直转圈圈,你一言我一语,明明只有两张嘴,听着却是热闹非凡。
数日后,两家人约在茶馆见面。按规矩该让男女相面,可林芝和沈砚本就相熟,便直接略过,只让长辈们谈。
沈夫人怕陶家人多吓着林家,只带了陶官人来,路上还反复叮嘱:“态度一定要和善,别惊着人家。”
即便叮嘱过后,沈夫人也甚是不放心。进了茶馆,她也关注着陶官人的动作,直见他文质彬彬,谈吐客气,方才长舒了一口气。
同时松了口气的还有林森,他没提沈砚的事儿,倒是提起陶家两兄弟来。
陶官人平素只管两孩子读书,其余一概不管,长子对他态度冷淡,幼子也甚是叛逆,不与他亲近。
此刻听着林森说的一连串趣事,眼里满是新鲜不说,心头更是隐隐泛酸,自己这当亲爹的,竟是不如外人了解儿子。
沈夫人见气氛缓和,便跟宋娇娘说沈家的家底:“我娘家没旁的亲人,财产都归了砚哥儿。”
“只是往年娘家无人,饶是家里还有不少忠仆,也着实日子难过,铺子大多都是租了出去,一年大体有千来贯,另外汴京城外还有良田千亩,以及各地还有几个庄子,除去每年收上来的各种孝敬外,一年到头也有几百贯进项。”
宋娇娘听着,心里也踏实了,自家虽远不及沈家底蕴深厚,但光论年收入还真的不差什么:“我家家底普通,本钱也就小几百贯,其他都是我家女儿一手赚出来的。”
沈夫人闻言,忍不住点点头,这事儿早就随着林芝记名声大噪而传开,不知周遭多少人都以林芝记为目标,想在汴京一夜成名,三月暴富。
宋娇娘又道:“大理寺前街的两家铺子,尽数都在芝姐儿的名下,另外我家郎君在汴京外买了一百亩的良田,也有一半是给芝姐儿的。”
听宋娇娘说完,沈夫人禁不住面露讶色。她自是知道林小娘子手艺不俗,赚下偌大的一份家产,却未曾想到林家夫妇竟是直接将铺子田产都放在女儿名下,更是愿意将这些尽数充作女儿的嫁妆。
沈夫人忍不住放轻声音,小声道:“那您与您夫君,往后,往后怎,如何生活?”
宋娇娘听出沈夫人话里的顾虑和担忧,反而露出笑容来:“我家女儿本是想招赘婿的,可砚哥儿实在好,咱们也舍不得。”
“按芝姐儿的心思,自是想让我们住在一块的。不过两人年轻,和我们住一起到底拘束,故而我家在州桥夜市盘了一家新铺子,又在郊外置了房产。”
“芝姐儿继续做生意,咱们也在铺里帮衬。等到咱们年岁到了,便退休去乡下田庄里生活,那五十亩良田和州桥夜市的租金,也足够我们夫妇生活了。”
宋娇娘侃侃而述,而沈夫人则听着惊心。不过大半年时间,他们一家便将谢大羊肉馆剩余的两千贯还上,又买了一间新铺子、农庄与良田。
且不说林森夫妇留下的私产,光是林小娘子的嫁妆,市价便超过了四千贯,已比寻常官家娘子能带的嫁妆更多。
更何况单单林小娘子的手艺,带来的又何况千贯百贯?
甚至有一瞬间,沈夫人都生出将林小娘子说给自家幼子也不错的心思。
不过转瞬,她便歇了心思,温声往下说道:“我家大儿娶新妇时,是用了一千贯的聘金,砚哥儿娶你家姐儿时,亦是这个数字。”
顿了顿,沈夫人悄声道:“这是砚哥儿特意交代的。”
宋娇娘先是一怔,随即欢喜得合不拢嘴,要知道沈夫人说的大儿媳妇正是戚娘子。
戚娘子乃是正三品吏部曹的次女,压箱底的银钱便有十万贯,出身显赫。
沈砚能提及这事,加之沈夫人和陶家也同意,可见前者是肯定重视自家芝姐儿,而后者起码是非常重视沈砚,并愿意以相同的态度对待芝姐儿。
宋娇娘和沈夫人说到这里,已是基本敲定这桩婚事,气氛也愈发和乐起来。
再看陶官人和林森,早已叫了酒菜,你一杯我一盏,正聊钓鱼的法子。
“你想要一口气上大鱼,用那蚯蚓等物并不好使,我告诉你一个新鲜方子。”
“只是这样……再这样……”
“真的假的?这样也行?”刚刚进来时面上还多少有些倨傲之色的陶官人已满脸兴奋,磨掌擦拳跃跃欲试。
“保证可以。”林森用力拍着胸膛,“上不了大鱼,你唯我是问!”
“不如回头咱们一起去?”
“好啊!到时候比比谁钓的更多!”
“好!咱们说好了啊!”
“来来来,说好了,干杯!”
沈夫人看得目瞪口呆,对上宋娇娘视线时还怪尴尬的。两家人坐在一起用了午食,方才各自上车归家。
沈夫人归了家中,就将林家人的情况说出口。就连陶官人都忍不住道:“到底是只有一个女儿,这般舍得。”
“我瞅着宋娘子和林官人亦是极好的性子,家里亲眷又少,想来不会有那些个乱七八糟的事儿。”
“而且,他们家居然与大郎和戚氏常有书信往来。”陶官人忍不住说道。
“哎?真的?”
“是啊,回回给咱们来信时还不忘给他们去信送东西呢。”陶官人还是从林森口中得知这事,当时差点没控制住自己表情。
说到这里,他心里还酸溜溜的,他这生父,对大郎了解程度怎感觉还不如林官人。
“戚氏那般争强好胜的性子,都能处得来,看来林小娘子的性子也没外人说的那般强硬。”沈夫人听到这里,心里更是欢喜,赶紧让人去请孙妈妈张罗后续流程。
另一边,宋娇娘喜气洋洋地归了家,与女儿细说见面的情形,尤其提到沈砚交代聘金的事。
林芝听到这里,心里涌现出阵阵暖流。戚娘子出身显赫,自己的聘金比对方低一些,也不会教自己觉得怠慢,在旁人眼里亦是理所应当之事,偏生沈砚记着,而且还提了。
林芝嘴角上扬了一番,听了一会便又去忙铺子里的事,只留宋娇娘跟林森抱怨:“你瞧瞧这丫头,明明是她的婚事,倒比咱们还淡定。”
“这不马上过年节了嘛。”林森哈哈一笑,翻出一摞的单子塞到宋娇娘:“你看看这是什么?”
宋娇娘垂眸一看,竟都是邀请林芝登门制作席面的邀约,价格更是比之前又涨了不少。
故而林芝整个年里都忙得头晕眼花,待次年元宵节过后,林家、沈家和陶家亦开始操办婚事。
先送草
贴,而后再换定帖。
所谓定帖除去草帖信息外,男方需要列出聘礼的详细数目,女方亦是如此,会在上面详细列出陪嫁的内容及数目,如房屋、铺面、田地以及绫罗绸缎、首饰乃至诸如螺钿床等生活用品。
看着屋子里堆得越来越多的物件,林芝才真有了一种要出嫁的感觉——就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上辈子没结婚,这辈子倒是要早早成家了。
至于宋娇娘,倒是不知道女儿淡定了这么久,竟是后知后觉地开始心神不宁,正忙着招呼余娘子等人。
眼见下定礼的日子渐近,林森和宋娇娘便有了旁的心事。他们早先为家生子,两边父母早逝,也没亲族,故而想请余娘子、柳娘子和卢娘子三家人到时来充场面。
“这事你不说,我也得来凑热闹!”余娘子乐得合不拢嘴,自是欣然应允。
柳娘子得了消息,说那日定会告假而出前来观礼,而卢娘子亦是同意,还表示婆母愿意早早过来帮忙。
到了下定那日,吹吹打打的声响由远至近。大理寺前街的商户,周遭的百姓,乃至林芝记往日的熟客都汇聚在路上,瞧着一行人涌入林家大门。
眼见一担担系着红绸的礼盒和箱笼进了林芝家,周遭围观者的惊呼声也此起彼伏,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惊叹的,更有好奇打听的。
“这是下定?”
“东边员外家嫁女也不过这等动静。”
“瞧瞧那金钏、金镯、金帔坠……我的天!那东边员外家摆出来的远不及这三件啊。”
“啧啧啧,真气派啊……”
“要我说莫不是装模作样充充派头哦,哪有这么多好货!”
“就是就是,说不得只是鎏金的,里面都是铜的……”
“你家里人可晓得你在身后这般酸人?”登时便有人斜眼看来,反驳道:“你可知道林厨结亲的是何等人家?”
“你说的你好像知道一样。”
“我当然知道!与林厨结亲的正是去年的状元郎!”
这话一出,嘈杂声愈发响亮。
等知情人津津乐道说出沈状元与林厨之间的联系,说酸话的已偷偷离开,倒是不少人口称此乃佳话。
因着时下规矩,身为主角的林芝不能出现在人前,便坐在屋里听着声响打发时间。
大妞几个轮番进屋里来,时不时说起外面的趣事。
林芝听到街坊们的赞誉,亦是忍俊不禁,若是有人知道‘她’和沈砚的初遇是在那等境界,应该更觉得宛如故事一般吧?
只可惜现实不是故事,原身却是早早去了。
林芝听着吹吹打打的声音,托着脸颊有些恍惚,若是自己来到这方世界,那她会不会也去了自己那边,又或是去了别处?
半睡半醒间,她仿佛见到了那道瘦削的身影。她盈盈一拜,宛如余烟般消散在梦境之中,只将林芝从梦中惊醒。
她侧目望去,已是夜幕降临,而自己更是不知何时躺在榻上。
很快,宋娇娘推门而入,手里捧着一个大汤碗:“芝姐儿,你醒了?刚刚我进来,你居然趴在桌上就睡着了……”
“喏,快尝尝。”
“可能之前准备嫁妆太忙了。”林芝坐起身来,整了整身上的衣衫,而后坐在凳上。
她伸手将面碗端到面前来,先是漫不经心地夹起一筷子,等吃了一口后顿时睁大了双眼:“哎?唉!是娘做的吗?”
“是不是大有进步?”
“嗯嗯。”林芝连连点头,满脸欣慰:“终于没有将糖当做盐,真是太棒了!”
“喂——!”
“我胡说得啦。”林芝笑嘻嘻地躲过宋娇娘袭击的手,弯起眉眼:“娘很厉害哦!”
说罢,她很给面子的嗦了一口面。
宋娇娘看着林芝,也是露出笑容:“嗯嗯,等你出嫁以后爹和娘也能好好照顾自己的。”
林芝嚼着面条,歪歪头,半响露出疑色:“我们家里有好多厨子啊?也不至于等我出嫁,你们就吃不到饭了吧?”
“那不一样啦。”
“那就跟我一起吃。”
“到时候你就出嫁了。”
“哎……不能和爹娘一起用饭的话,我就不想成亲了。”
“都办完纳定了,说啥呢。”
“不办了不办了,或者成亲以后就分居?我回家住哦。”
“你啊——”宋娇娘哭笑不得,原本那些感伤气氛顿时消散得无影无踪。
她还没说完,门口又是另一道声音:“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