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虽然跃飏在奥运年挑战这一问题上没有给到尚峰理想的答案,但尚峰最终还是投了这家公司,只是以此为由在对赌协议中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款和更多的要求。
在签订合同时,陈霁问梁文骁在这一问题上有何高见,梁文骁回答:“跃飏创立三十一年,经历过七届奥运会,贵司的‘养鹿经验’应该很丰富,只是陈总你没有充分开发过去的档案资料库。”
他用了“养鹿经验”这个词,对应了陈霁提出的“长颈鹿型体育赛事”,当时陈霁又悄悄暗爽了一把,认为这位投资方代表只是看着高冷死装,实际上对自己明明就很认同,甚至有可能还带点欣赏。
在尚峰正式入驻跃飏后,双方共同制定出一系列的“养鹿策略”,加大对奥运以外的运动员个人及体育赛事的赞助投入,为跃飏创造出更具灵活性、差异化、但需要“仰头”才能触及到的机会。
跃飏的体育营销部从去年就开始落实相关计划,时隔一年多,当奥运年挑战真正来临时,“养鹿策略”已初见成效:
签约运动员方面,除了常规的广撒网赞助大量年轻种子选手,还重点投入了攀岩、滑板等新增奥运项目,与数名个人社交媒体权益独立于奥运赞助的国家队运动员签订个人赞助协议,为奥运借势营销埋下伏笔。
赛事赞助方面,主攻跑步、户外两个细分领域,陆续拿下了全国多个地区的马拉松赛事赞助权,产品部也针对不同季节、地形和气候环境推出专业跑鞋和运动装备,全面发力跑者市场。
新年新气象,陈霁计划参加一场马拉松。
每一场马拉松比赛都会为赞助商提供几百个参赛名额,供赞助商内部员工、媒体/KOL等合作方报名参加。跃飏已有不少员工报名,在老板的带头作用下,全员热情高涨。
不同于去年以个人名义参赛Wild Legend打营销擦边球,今年,陈霁可以光明正大地穿着印有自家品牌logo的服装,以赞助商身份接受媒体拍摄和采访,为跃飏的体育精神代言。
不用问,这一场梁文骁自然也会参加。
俩人从过完年就开始为参加马拉松做备赛,几乎每天都在公司健身房训练,每周还要完成一到两次真实路跑,以适应户外的跑步环境。
梁文骁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家小区的健身房,因为他现在也几乎不怎么回自己的住处。
有几次梁妈妈做了点心给他送过去,都不见儿子踪影,梁文骁敷衍几次后索性说了实话,告诉妈妈自己谈恋爱了,最近经常住在对象家。
听到儿子终于脱单的好消息,梁妈妈欣慰不已,关心地问这问那,甚至想让他周末带对象回家吃饭。梁文骁推托说男友比较害羞,不好意思见家长,让妈妈先别催,等相处时间长一点,稳定下来再说。
陈霁不知自己已经在梁妈妈那边挂上了号,还为最近经常能吃到梁妈妈做的点心而开心。还好训练量大,不然照这样吃下去,腹肌都要保不住了。
可惜由于训练量较大,加上工作也比较忙,留给两个人进行床上运动的时间和频次都有所减少。
某天晚上夜跑,梁文骁规划了一条新的路线,终点穿进了东三环内的一座公园。
跑完全程后,两个人在公园缓步放松,梁文骁遥指三环外侧向陈霁提议:“今晚不回家了,住酒店怎么样?”
陈霁转身,朝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一栋造型别致、像奶酪一样的白色高层建筑。
很不巧,那是一家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酒店。
熟悉是因为那座酒店是这一带的地标建筑,开业至今已十年有余,他经常开车路过;而陌生则是因为他只在十年前住过一次,后来就再未踏入那家酒店半步。
“为什么要住酒店?”他问。
梁文骁靠近他,压低声音回答:“每天跑完步回家你都喊累,已经一周没做了。”
陈霁:“哪有一周,上周六不是还……”
梁文骁:“今天周几?”
陈霁咽了下口水。
今天周五。
还真有一周了。
他今晚也想做,但不想住那个酒店。
“住酒店可以,但不住那家。”
“为什么?”
“不喜欢。”
“你住过?”
“嗯,刚开业时住过一次。”
“我也是刚开业时住过,感觉还不错啊,你为什么不喜欢?”
陈霁撇撇嘴,隔得远远地嫌弃地看了那栋楼一眼:“记不清了,就是不喜欢。”
梁文骁脸上掠过一抹失望,还好夜晚户外光线昏暗,未被陈霁察觉。
他若无其事地笑笑,一只手搭在陈霁的腰上:“那我们换一家,你来选。”
当晚他们没住酒店,还是回家了,因为陈霁觉得自己这个loft小窝比所有酒店都漂亮,梁文骁亲自挑选的床垫和床品也比酒店的舒服。
陈霁喜欢在这张床上和梁文骁做,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不会削减他的兴致,相反,随着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他也越来越能体会到以前从未体会过的乐趣,以及对一个固定伴侣的依恋。
结束后,梁文骁很罕见地主动聊起了感情话题,但聊的并不是他们两个之间的事,而是问陈霁:“双性恋是不是会有两次初恋?你先喜欢上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陈霁躺在他怀里,懒懒地回答:“记不清了,我从幼儿园就开始男女通吃。”
梁文骁:“……这么早熟。”
陈霁:“没办法,从小就招人喜欢。”
梁文骁笑了笑,又问:“那初夜呢?”
陈霁:“……也记不清了。”
梁文骁:“是男是女总记得吧?”
陈霁犹豫了一下,如实回答:“男的。”紧接着又补充道,“那时候不想负责,所以只睡男的。”
梁文骁又笑了:“渣得还挺别致。是你睡别人?”
陈霁身体一僵,强横地回答:“废话,老子以前只做1。”
梁文骁:“这么说,只为我破了例?”
陈霁不想直面这个问题,避重就轻地嘴硬道:“你运气好,赶上我想换换口味。”
梁文骁:“那请问陈总对我这个口味满意么?”
这个问题没必要再嘴硬,陈霁哼笑一声,起身跨坐到梁文骁身上,用实际行动回答。
事后,陈霁有点后悔,怎么只顾着滚床单,忘了反过来问一下梁文骁的过去。
俩人平时很少聊这方面话题,梁文骁不提,陈霁更不会主动提。错过这个村,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再找到这个店。
其实他还真挺想知道的。
受马拉松备赛氛围影响,跃飏内部掀起跑步热潮。
陈霁发现,来健身房跑步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有次他上班时间过来,居然没有空闲的跑步机,还要靠有眼力价的员工主动让出机器来给他用。
他觉得员工们爱上跑步这件事很有趣,转天开会时随口提了一句,当作一个启发性现象跟高管们分享。
谁知其中几名高管想的有点多,私下里脑补了老板的潜台词,并立即重视起来,回去就下达命令,要求部门员工工作时间不能去健身房摸鱼,以免被抓现行,给老板留下这个部门工作量不饱和的不良印象。
员工们表面顺从听话,心中却难免抱怨,没过几天,社交平台就出现这样的内容:
「某去年翻红的国产运动品牌,今年赞助了很多马拉松比赛,一边鼓励员工们报名参加比赛为公司争光,一边又不允许员工上班时间抽空去公司健身房训练。据说是因为老板自己去跑步,发现没机器了,第二天就开会批评那些上班时间去健身房的员工是工作量不饱和。
这个网红老板一直热衷于立热爱运动的人设,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参加马拉松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备赛训练吗?不然谁能一次跑完40多公里?真当牛马是千里马啊!」
评论区很快就出现解码:
某去年翻红的国产运动品牌跃飏
一直热衷于立热爱运动人设的网红老板陈霁
紧接着,一些自媒体开始跟风吃流量饭:
《跃飏陈霁又人设翻车了——爱运动是工作,996是生活?》
《跃飏鼓励员工报名参加马拉松,是企业文化还是职场PUA?》
《业绩增长的背后,跃飏既要牛马,又要千里马》
公关部发现这一舆情,及时呈送至老板本人。
陈霁简直无语:“我觉得公司内部崇尚跑步是件好事啊,怎么就变成我批评他们工作量不饱和了?我说过这样的话吗?”
安珀提议:“我以个人名义发个朋友圈替您辟谣吧,让媒体帮忙转发,再安排一波正面稿做对冲。”
陈霁点头应允,又问梁文骁:“是我说过什么让人误会的话吗?还是又有什么人造我的谣?”
梁文骁安慰他:“你这是对网暴PTSD了,别担心,这次没那么严重,大概率是上次开会你随口提了一句,有人误解了你的意思。找个机会再把完整的意思重申一遍,拔乱反正就好。”
在签订合同时,陈霁问梁文骁在这一问题上有何高见,梁文骁回答:“跃飏创立三十一年,经历过七届奥运会,贵司的‘养鹿经验’应该很丰富,只是陈总你没有充分开发过去的档案资料库。”
他用了“养鹿经验”这个词,对应了陈霁提出的“长颈鹿型体育赛事”,当时陈霁又悄悄暗爽了一把,认为这位投资方代表只是看着高冷死装,实际上对自己明明就很认同,甚至有可能还带点欣赏。
在尚峰正式入驻跃飏后,双方共同制定出一系列的“养鹿策略”,加大对奥运以外的运动员个人及体育赛事的赞助投入,为跃飏创造出更具灵活性、差异化、但需要“仰头”才能触及到的机会。
跃飏的体育营销部从去年就开始落实相关计划,时隔一年多,当奥运年挑战真正来临时,“养鹿策略”已初见成效:
签约运动员方面,除了常规的广撒网赞助大量年轻种子选手,还重点投入了攀岩、滑板等新增奥运项目,与数名个人社交媒体权益独立于奥运赞助的国家队运动员签订个人赞助协议,为奥运借势营销埋下伏笔。
赛事赞助方面,主攻跑步、户外两个细分领域,陆续拿下了全国多个地区的马拉松赛事赞助权,产品部也针对不同季节、地形和气候环境推出专业跑鞋和运动装备,全面发力跑者市场。
新年新气象,陈霁计划参加一场马拉松。
每一场马拉松比赛都会为赞助商提供几百个参赛名额,供赞助商内部员工、媒体/KOL等合作方报名参加。跃飏已有不少员工报名,在老板的带头作用下,全员热情高涨。
不同于去年以个人名义参赛Wild Legend打营销擦边球,今年,陈霁可以光明正大地穿着印有自家品牌logo的服装,以赞助商身份接受媒体拍摄和采访,为跃飏的体育精神代言。
不用问,这一场梁文骁自然也会参加。
俩人从过完年就开始为参加马拉松做备赛,几乎每天都在公司健身房训练,每周还要完成一到两次真实路跑,以适应户外的跑步环境。
梁文骁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家小区的健身房,因为他现在也几乎不怎么回自己的住处。
有几次梁妈妈做了点心给他送过去,都不见儿子踪影,梁文骁敷衍几次后索性说了实话,告诉妈妈自己谈恋爱了,最近经常住在对象家。
听到儿子终于脱单的好消息,梁妈妈欣慰不已,关心地问这问那,甚至想让他周末带对象回家吃饭。梁文骁推托说男友比较害羞,不好意思见家长,让妈妈先别催,等相处时间长一点,稳定下来再说。
陈霁不知自己已经在梁妈妈那边挂上了号,还为最近经常能吃到梁妈妈做的点心而开心。还好训练量大,不然照这样吃下去,腹肌都要保不住了。
可惜由于训练量较大,加上工作也比较忙,留给两个人进行床上运动的时间和频次都有所减少。
某天晚上夜跑,梁文骁规划了一条新的路线,终点穿进了东三环内的一座公园。
跑完全程后,两个人在公园缓步放松,梁文骁遥指三环外侧向陈霁提议:“今晚不回家了,住酒店怎么样?”
陈霁转身,朝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一栋造型别致、像奶酪一样的白色高层建筑。
很不巧,那是一家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酒店。
熟悉是因为那座酒店是这一带的地标建筑,开业至今已十年有余,他经常开车路过;而陌生则是因为他只在十年前住过一次,后来就再未踏入那家酒店半步。
“为什么要住酒店?”他问。
梁文骁靠近他,压低声音回答:“每天跑完步回家你都喊累,已经一周没做了。”
陈霁:“哪有一周,上周六不是还……”
梁文骁:“今天周几?”
陈霁咽了下口水。
今天周五。
还真有一周了。
他今晚也想做,但不想住那个酒店。
“住酒店可以,但不住那家。”
“为什么?”
“不喜欢。”
“你住过?”
“嗯,刚开业时住过一次。”
“我也是刚开业时住过,感觉还不错啊,你为什么不喜欢?”
陈霁撇撇嘴,隔得远远地嫌弃地看了那栋楼一眼:“记不清了,就是不喜欢。”
梁文骁脸上掠过一抹失望,还好夜晚户外光线昏暗,未被陈霁察觉。
他若无其事地笑笑,一只手搭在陈霁的腰上:“那我们换一家,你来选。”
当晚他们没住酒店,还是回家了,因为陈霁觉得自己这个loft小窝比所有酒店都漂亮,梁文骁亲自挑选的床垫和床品也比酒店的舒服。
陈霁喜欢在这张床上和梁文骁做,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不会削减他的兴致,相反,随着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他也越来越能体会到以前从未体会过的乐趣,以及对一个固定伴侣的依恋。
结束后,梁文骁很罕见地主动聊起了感情话题,但聊的并不是他们两个之间的事,而是问陈霁:“双性恋是不是会有两次初恋?你先喜欢上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陈霁躺在他怀里,懒懒地回答:“记不清了,我从幼儿园就开始男女通吃。”
梁文骁:“……这么早熟。”
陈霁:“没办法,从小就招人喜欢。”
梁文骁笑了笑,又问:“那初夜呢?”
陈霁:“……也记不清了。”
梁文骁:“是男是女总记得吧?”
陈霁犹豫了一下,如实回答:“男的。”紧接着又补充道,“那时候不想负责,所以只睡男的。”
梁文骁又笑了:“渣得还挺别致。是你睡别人?”
陈霁身体一僵,强横地回答:“废话,老子以前只做1。”
梁文骁:“这么说,只为我破了例?”
陈霁不想直面这个问题,避重就轻地嘴硬道:“你运气好,赶上我想换换口味。”
梁文骁:“那请问陈总对我这个口味满意么?”
这个问题没必要再嘴硬,陈霁哼笑一声,起身跨坐到梁文骁身上,用实际行动回答。
事后,陈霁有点后悔,怎么只顾着滚床单,忘了反过来问一下梁文骁的过去。
俩人平时很少聊这方面话题,梁文骁不提,陈霁更不会主动提。错过这个村,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再找到这个店。
其实他还真挺想知道的。
受马拉松备赛氛围影响,跃飏内部掀起跑步热潮。
陈霁发现,来健身房跑步的人明显比以前多了,有次他上班时间过来,居然没有空闲的跑步机,还要靠有眼力价的员工主动让出机器来给他用。
他觉得员工们爱上跑步这件事很有趣,转天开会时随口提了一句,当作一个启发性现象跟高管们分享。
谁知其中几名高管想的有点多,私下里脑补了老板的潜台词,并立即重视起来,回去就下达命令,要求部门员工工作时间不能去健身房摸鱼,以免被抓现行,给老板留下这个部门工作量不饱和的不良印象。
员工们表面顺从听话,心中却难免抱怨,没过几天,社交平台就出现这样的内容:
「某去年翻红的国产运动品牌,今年赞助了很多马拉松比赛,一边鼓励员工们报名参加比赛为公司争光,一边又不允许员工上班时间抽空去公司健身房训练。据说是因为老板自己去跑步,发现没机器了,第二天就开会批评那些上班时间去健身房的员工是工作量不饱和。
这个网红老板一直热衷于立热爱运动的人设,难道他自己不知道参加马拉松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备赛训练吗?不然谁能一次跑完40多公里?真当牛马是千里马啊!」
评论区很快就出现解码:
某去年翻红的国产运动品牌跃飏
一直热衷于立热爱运动人设的网红老板陈霁
紧接着,一些自媒体开始跟风吃流量饭:
《跃飏陈霁又人设翻车了——爱运动是工作,996是生活?》
《跃飏鼓励员工报名参加马拉松,是企业文化还是职场PUA?》
《业绩增长的背后,跃飏既要牛马,又要千里马》
公关部发现这一舆情,及时呈送至老板本人。
陈霁简直无语:“我觉得公司内部崇尚跑步是件好事啊,怎么就变成我批评他们工作量不饱和了?我说过这样的话吗?”
安珀提议:“我以个人名义发个朋友圈替您辟谣吧,让媒体帮忙转发,再安排一波正面稿做对冲。”
陈霁点头应允,又问梁文骁:“是我说过什么让人误会的话吗?还是又有什么人造我的谣?”
梁文骁安慰他:“你这是对网暴PTSD了,别担心,这次没那么严重,大概率是上次开会你随口提了一句,有人误解了你的意思。找个机会再把完整的意思重申一遍,拔乱反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