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侍从:“……”
萧邦把自己藏的私房钱也带上,他还是觉得银子不够多。跟着大哥回江州老家,以后管束一定更严了,钱要带够。像是他大哥一定不想动用库房的钱,但他是要多动用的。
“对了,我还要进宫一趟。”萧邦让侍从安置好美人,拿着令牌进宫找萧玉容。
他是不敢去找萧太后的,在萧太后眼里只有萧定跟萧安,他这个纨绔子弟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萧玉容听侍从说是三哥来忙不迭请人进来。
萧邦见礼。
“喜平,你带他们出去。”
喜平应一声带着凤阳宫的宫人离开。萧玉容让萧邦坐下,自从昨晚萧定走后,萧玉容心里有事,晚上也回宫了。
今天让人密切关注前朝的事,得知大哥果真辞官归家,陛下还同意了,他脑子一片空白。
现在听闻萧邦来了,想从他嘴里得知一点消息。
萧邦懵逼:“臣也不知道,大哥一早回来就说他已经辞官了,让臣跟他还是跟爹,臣选择跟他。”
萧玉容心中无语。
“那三哥找我做甚?”
总不会来找他唠嗑。
“千岁,大哥跟臣一块归家了,身上就没有什么身份傍身了,万一那些不长眼的人对我们吆五喝六的怎么办,还有想站在臣等身上逞威风的怎么办?到时候千岁远在京城,可怜臣跟大哥在江州受尽欺负。要是想写信回来,这一去一往还不知道有没有个全乎人。”
萧邦委屈巴啦的垂下脑袋。
“草民说错了,草民没有官身不能自称臣的。”
萧玉容眼眸一挑,显得有些怒气,“他们敢!”
象征凤君身份有凤君之玺,凤冠,典册,簪子。
萧玉容从头发里拔出一根九凤簪,只有凤君才配用这类规格的簪子。
“见此簪如见本宫。”萧玉容递给萧邦。
萧邦就是为了凤君信物来的,有了这支簪子在,他们萧家在宫里有凤君,想要害他们还要掂量掂量。
“多谢千岁。”
萧玉容起身把一个盒子递给萧邦:“此去江州,路途遥远,这里有一些金银珠宝,三哥你带在身上,若有什么意外传信于我。”
萧邦没有矫情,他接过盒子,他认真的看了萧玉容一眼,“玉容,哥哥们都走了,你以后在宫里好好的。”
萧玉容:“本宫是凤君,谁敢给本宫气受。”
萧邦笑起来,他仗着自己个子高,僭越的摸了摸萧玉容的头。
等萧邦走后,萧玉容独自一个人在宫殿坐了良久。
从宫里成功出来,下值后萧将军又跟大哥闹了起来,萧邦一想这事都过了陛下的口,不可能让陛下收回成命,所以他爹再怎么闹,都是徒劳无功。
萧邦自己睡了。
萧定确实跟萧将军闹了一场,萧将军大骂他,“你大好的前途就这么被你自己毁了!”
萧定:“我辞官归家后,二弟也会辞官归家,本来我不用出此下策是父亲舍不得荣华富贵,只能让我们先辞官归家给陛下表态。”
萧将军心虚又大怒:“你的意思是我害了你们,你不仅自己要丢了前程,还要带萧安一块。我们日夜在边疆熬,好不容易熬出头了,你们把军功拱手让人!”
萧定:“我们戍守边疆是陛下给我们的命令,我们是忠君,若没有朝廷的粮草和支持,我们在边疆何以打胜仗。至于军功,若能让宁兴朝的百姓安定生活,我们的军功又算什么。定国安邦,这不就是父亲给我们取名字的初衷么?”
萧定抱拳:“是父亲忘性了!”
萧将军对上萧定年轻倔强的模样,他不知为何不敢对上他的眼神。
萧定看见萧将军要走,他说道:“父亲回头是岸,还有机会。”
萧将军:“无稽之谈!”
萧定坐在椅子上,突然觉得从身体涌上来一阵疲惫,为何父亲不肯回头。
明明以前是父亲让他们戍守边疆,忠君爱国。
过了几日,萧定要离京了,东西已经收拾妥当,在城门口,有五六个友人相送,以前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多,现在留下的才是知心好友。
“萧定,以后我们去江州,你要好好招待我们。”
“萧定,以后再见。若是有什么变故,寄信给我,我能帮上忙一定帮。”
萧定喝了他们送的酒,“以后再见。”
萧定骑马带着护卫跟家眷一并离开。
“可惜萧公子明明大好的前途却……”
“急流勇退对于他们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有世家公子说道。
萧定最后回头看了一眼京城,他想到他们从边疆得胜归来,陛下领百官在城外迎他们,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旌旗猎猎,百姓欢呼,朝臣羡慕,位高权重。
萧定恍然间又嗅到了边疆的鲜血,风沙。
他转身握紧手中的缰绳,“启程吧。”
“是,大公子。”
一行马车再次上路,在城外还有一个亭子叫做送别亭,都是文人雅士的说法。武将之间只稍送到城门口已是送别。
有人拦车,来福一身便衣亮出令牌求见萧定。
萧定见了他目光惊疑,“来福公公找草民做甚?”
来福笑眯眯的说:“萧大人,有贵人在亭子里等着送您一杯酒,大人快去吧,别让贵人等急了。”
来福是陛下的贴身太监,他在此处,难道在亭子里是……
萧定不敢耽误,“草民这就去。”
萧定翻身下马,走在亭子面前跪下,“草民见过陛下。”
平景帝一身常服,虚扶一把,顺势把着他的手到亭中。
“委屈你了。”
作者有话说:
萧定:[爆哭]
第82章 冬日到了
萧定眼眶一热。他真舍得这大好的前途么,不尽然,可当下的局势由不得他舍不得,他只能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最后的结局,他甘之如饴。可这样藏在心里的一份小小的不甘心,不舍得被皇帝 看见后,萧定难得起了点委屈。
好似皇帝说他委屈,他就委屈。皇帝说他不委屈,他就咬着牙关把苦楚吞咽下去。
皇帝不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他是天下人的君父,掌万乘之权。
萧定坐在一旁垂下脑袋,说道:“草民不委屈。”
平景帝不知为何听见萧定自称草民有些哂笑。
“萧爱卿。”平景帝举着杯子,“祝你此去安好。”
萧定忙不迭拿着酒杯一饮而尽。
平景帝叹息,“萧爱卿你太年轻了。”
萧定觉得心脏跟泡在热水一样,他闷声说道:“草民快要三十了,也不算年轻。”
平景帝想到刘忘生六十岁还在朝中舌战群儒,他又对上萧定的脸笑了笑。
“去罢,朕就不送你了。”
萧定犹豫片刻,还是拱手道:“陛下若是萧家以后犯了错处,还请陛下宽宥几分。”
平景帝的目光落在萧定身上没有情绪,萧定后背湿了一片,过了良久,平景帝说:“萧爱卿,你该走了。”
皇帝没有应他。
萧定不好再说什么,他向平景帝见礼离开亭子,带着萧家的马车缓慢的行驶在官道上。
来福冲着萧定见了礼去寻平景帝,来福最后说道:“萧大人保重,以后的事还未可知。”
“多谢公公。”
来福骑马离开。
平景帝看着萧家的马车远离,来福翻身下马,在另一侧还有大内高手在,皇帝出行一定要有人在暗地保护。
这回萧定走后以后很久都见不到了。
“回宫罢。”平景帝淡淡说道。
萧家小辈一夜之间都离开了,过了月余,在边疆的萧安提出辞官归家,平景帝在犹豫之中,由解意远和刘忘生,以及宗室王爷的劝说下放萧安辞官归家。
至此萧家小辈无一人在朝中任职,边疆兵权尽归平景帝之手。
依附萧家的人嗅到朝中的风向,纷纷对萧家避之不及,如鸟兽散。
平景帝的清算还未来,有的朝臣就是墙头草,反手就叛主把萧家的罪证送到御书房,平景帝引而不发。
.
宋长叙捧着茶杯喝了一口热茶,心里美滋滋的,搁在腿上的是许知昼今早塞到他手里的汤婆子。
他官职太低没有自己的办公地方,跟着吏员一块,屋子里四个角放着炭盆,只有零星点暖气,还要把窗户开点缝,这点暖气可有可无。
还是汤婆子更实在。
宋长叙缩着脖子处理公务。夏日炎热犯困,冬天寒冷犯困,他又喝了一口枸杞茶续命。
“宋大人这些需要您审核。”
宋长叙看着堆积在桌上的文书,有种淡淡的死感。他应一声开始审核,因着萧家小辈辞官,连带有许多人见势不妙跑了,吏部这边比较忙。
连着年底的政绩考核,忙的头昏脑涨。
萧邦把自己藏的私房钱也带上,他还是觉得银子不够多。跟着大哥回江州老家,以后管束一定更严了,钱要带够。像是他大哥一定不想动用库房的钱,但他是要多动用的。
“对了,我还要进宫一趟。”萧邦让侍从安置好美人,拿着令牌进宫找萧玉容。
他是不敢去找萧太后的,在萧太后眼里只有萧定跟萧安,他这个纨绔子弟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萧玉容听侍从说是三哥来忙不迭请人进来。
萧邦见礼。
“喜平,你带他们出去。”
喜平应一声带着凤阳宫的宫人离开。萧玉容让萧邦坐下,自从昨晚萧定走后,萧玉容心里有事,晚上也回宫了。
今天让人密切关注前朝的事,得知大哥果真辞官归家,陛下还同意了,他脑子一片空白。
现在听闻萧邦来了,想从他嘴里得知一点消息。
萧邦懵逼:“臣也不知道,大哥一早回来就说他已经辞官了,让臣跟他还是跟爹,臣选择跟他。”
萧玉容心中无语。
“那三哥找我做甚?”
总不会来找他唠嗑。
“千岁,大哥跟臣一块归家了,身上就没有什么身份傍身了,万一那些不长眼的人对我们吆五喝六的怎么办,还有想站在臣等身上逞威风的怎么办?到时候千岁远在京城,可怜臣跟大哥在江州受尽欺负。要是想写信回来,这一去一往还不知道有没有个全乎人。”
萧邦委屈巴啦的垂下脑袋。
“草民说错了,草民没有官身不能自称臣的。”
萧玉容眼眸一挑,显得有些怒气,“他们敢!”
象征凤君身份有凤君之玺,凤冠,典册,簪子。
萧玉容从头发里拔出一根九凤簪,只有凤君才配用这类规格的簪子。
“见此簪如见本宫。”萧玉容递给萧邦。
萧邦就是为了凤君信物来的,有了这支簪子在,他们萧家在宫里有凤君,想要害他们还要掂量掂量。
“多谢千岁。”
萧玉容起身把一个盒子递给萧邦:“此去江州,路途遥远,这里有一些金银珠宝,三哥你带在身上,若有什么意外传信于我。”
萧邦没有矫情,他接过盒子,他认真的看了萧玉容一眼,“玉容,哥哥们都走了,你以后在宫里好好的。”
萧玉容:“本宫是凤君,谁敢给本宫气受。”
萧邦笑起来,他仗着自己个子高,僭越的摸了摸萧玉容的头。
等萧邦走后,萧玉容独自一个人在宫殿坐了良久。
从宫里成功出来,下值后萧将军又跟大哥闹了起来,萧邦一想这事都过了陛下的口,不可能让陛下收回成命,所以他爹再怎么闹,都是徒劳无功。
萧邦自己睡了。
萧定确实跟萧将军闹了一场,萧将军大骂他,“你大好的前途就这么被你自己毁了!”
萧定:“我辞官归家后,二弟也会辞官归家,本来我不用出此下策是父亲舍不得荣华富贵,只能让我们先辞官归家给陛下表态。”
萧将军心虚又大怒:“你的意思是我害了你们,你不仅自己要丢了前程,还要带萧安一块。我们日夜在边疆熬,好不容易熬出头了,你们把军功拱手让人!”
萧定:“我们戍守边疆是陛下给我们的命令,我们是忠君,若没有朝廷的粮草和支持,我们在边疆何以打胜仗。至于军功,若能让宁兴朝的百姓安定生活,我们的军功又算什么。定国安邦,这不就是父亲给我们取名字的初衷么?”
萧定抱拳:“是父亲忘性了!”
萧将军对上萧定年轻倔强的模样,他不知为何不敢对上他的眼神。
萧定看见萧将军要走,他说道:“父亲回头是岸,还有机会。”
萧将军:“无稽之谈!”
萧定坐在椅子上,突然觉得从身体涌上来一阵疲惫,为何父亲不肯回头。
明明以前是父亲让他们戍守边疆,忠君爱国。
过了几日,萧定要离京了,东西已经收拾妥当,在城门口,有五六个友人相送,以前围绕在他身边的人多,现在留下的才是知心好友。
“萧定,以后我们去江州,你要好好招待我们。”
“萧定,以后再见。若是有什么变故,寄信给我,我能帮上忙一定帮。”
萧定喝了他们送的酒,“以后再见。”
萧定骑马带着护卫跟家眷一并离开。
“可惜萧公子明明大好的前途却……”
“急流勇退对于他们家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有世家公子说道。
萧定最后回头看了一眼京城,他想到他们从边疆得胜归来,陛下领百官在城外迎他们,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旌旗猎猎,百姓欢呼,朝臣羡慕,位高权重。
萧定恍然间又嗅到了边疆的鲜血,风沙。
他转身握紧手中的缰绳,“启程吧。”
“是,大公子。”
一行马车再次上路,在城外还有一个亭子叫做送别亭,都是文人雅士的说法。武将之间只稍送到城门口已是送别。
有人拦车,来福一身便衣亮出令牌求见萧定。
萧定见了他目光惊疑,“来福公公找草民做甚?”
来福笑眯眯的说:“萧大人,有贵人在亭子里等着送您一杯酒,大人快去吧,别让贵人等急了。”
来福是陛下的贴身太监,他在此处,难道在亭子里是……
萧定不敢耽误,“草民这就去。”
萧定翻身下马,走在亭子面前跪下,“草民见过陛下。”
平景帝一身常服,虚扶一把,顺势把着他的手到亭中。
“委屈你了。”
作者有话说:
萧定:[爆哭]
第82章 冬日到了
萧定眼眶一热。他真舍得这大好的前途么,不尽然,可当下的局势由不得他舍不得,他只能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最后的结局,他甘之如饴。可这样藏在心里的一份小小的不甘心,不舍得被皇帝 看见后,萧定难得起了点委屈。
好似皇帝说他委屈,他就委屈。皇帝说他不委屈,他就咬着牙关把苦楚吞咽下去。
皇帝不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他是天下人的君父,掌万乘之权。
萧定坐在一旁垂下脑袋,说道:“草民不委屈。”
平景帝不知为何听见萧定自称草民有些哂笑。
“萧爱卿。”平景帝举着杯子,“祝你此去安好。”
萧定忙不迭拿着酒杯一饮而尽。
平景帝叹息,“萧爱卿你太年轻了。”
萧定觉得心脏跟泡在热水一样,他闷声说道:“草民快要三十了,也不算年轻。”
平景帝想到刘忘生六十岁还在朝中舌战群儒,他又对上萧定的脸笑了笑。
“去罢,朕就不送你了。”
萧定犹豫片刻,还是拱手道:“陛下若是萧家以后犯了错处,还请陛下宽宥几分。”
平景帝的目光落在萧定身上没有情绪,萧定后背湿了一片,过了良久,平景帝说:“萧爱卿,你该走了。”
皇帝没有应他。
萧定不好再说什么,他向平景帝见礼离开亭子,带着萧家的马车缓慢的行驶在官道上。
来福冲着萧定见了礼去寻平景帝,来福最后说道:“萧大人保重,以后的事还未可知。”
“多谢公公。”
来福骑马离开。
平景帝看着萧家的马车远离,来福翻身下马,在另一侧还有大内高手在,皇帝出行一定要有人在暗地保护。
这回萧定走后以后很久都见不到了。
“回宫罢。”平景帝淡淡说道。
萧家小辈一夜之间都离开了,过了月余,在边疆的萧安提出辞官归家,平景帝在犹豫之中,由解意远和刘忘生,以及宗室王爷的劝说下放萧安辞官归家。
至此萧家小辈无一人在朝中任职,边疆兵权尽归平景帝之手。
依附萧家的人嗅到朝中的风向,纷纷对萧家避之不及,如鸟兽散。
平景帝的清算还未来,有的朝臣就是墙头草,反手就叛主把萧家的罪证送到御书房,平景帝引而不发。
.
宋长叙捧着茶杯喝了一口热茶,心里美滋滋的,搁在腿上的是许知昼今早塞到他手里的汤婆子。
他官职太低没有自己的办公地方,跟着吏员一块,屋子里四个角放着炭盆,只有零星点暖气,还要把窗户开点缝,这点暖气可有可无。
还是汤婆子更实在。
宋长叙缩着脖子处理公务。夏日炎热犯困,冬天寒冷犯困,他又喝了一口枸杞茶续命。
“宋大人这些需要您审核。”
宋长叙看着堆积在桌上的文书,有种淡淡的死感。他应一声开始审核,因着萧家小辈辞官,连带有许多人见势不妙跑了,吏部这边比较忙。
连着年底的政绩考核,忙的头昏脑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