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谁不知道别玉是平景帝年少时第一个点的状元,结果就投奔了萧家。
下了早朝,平景帝回到盘龙殿有几分疲倦。
来福给平景帝换了一盏新的人参茶。
“陛下。”
平景帝应了一声拿着人参茶喝了一口,“幽州那边有消息了么?”
来福说道:“听说幽州雪崩的厉害,但别大人还是稳住的,虽向朝廷求助,但态度并不强烈。”
“朕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能臣,若是他安安分分在地方做好太守,以后朕就给他一个善终,他这辈子都不会做京官。”
来福:“陛下仁慈。”
平景帝摆手,“不是朕仁慈,是朕手上能用的人太少了。”
平景帝擅长物尽其用。
另一边宋长叙回到吏部又被人恭维,宋长叙打了几个马虎眼。
他自己亲自跑了一趟户部查看赈灾的物品,户部的人看他过来还是不敢以次充好。
跟他交接的还是李主事。
“宋大人,你可以看看单子,再清点一下。”
宋长叙不矫情,他认真比对后,然后才点头,“跟单子上的对得上。”
李主事也松了一口气,他笑道:“我就喜欢跟宋大人这样的人打交道,不然赈灾物品到了地方,出了问题偏偏又要把事怪在户部身上。”
宋长叙:“只要物品没问题,我这里就没问题。”
他向来实事求是,不会故意找茬,也不会有意包庇。
宋长叙下值后就把事情告诉许知昼,许知昼应了一声,“那你过年的时候记得吃饺子。”
宋长叙奇怪:“你就不想我,我不能陪你过年了?”
许知昼笑吟吟的说:“前程重要,再说你不陪我过年,有大哥跟澄哥儿在,还有娘在。你明年八月份陪着我就好了。这样算下来也是政绩。”
看来许知昼还是算了一番才得出这个结论。
“对了,我想给工人们制棉衣,以后每年冬天都送他们一套棉衣如何,相当于也是送他们过年,府邸的侍从也是一样的。”
宋长叙心中柔软,“你做的很对。”
许知昼拉着宋长叙的手,说道:“我们家是村里的大户,在冬天是不缺棉衣的,但有的棉衣穿久了就不暖和,变成了一团,又干又硬。我去制糖坊的时候瞧见他们穿的棉衣不好,就想给他们做一件。加上府邸的人拢共也没有多少人。”
宋长叙:“你说的是。”
许知昼这次就没有给宋长叙收拾包袱,冬日带的衣服厚重,收拾了两个大包袱。
“陛下就派你去赈灾,你就是发粮的。”许知昼伸出脚踩了一下宋长叙的脚。
“还要修缮房屋,最关键的还是发粮。在赈灾上不少人从中捞油水,也不怕噎着自己。 ”
作者有话说:
小宋:攒点政绩。
小许:冬日就是要窝在家里[抱抱]
第97章 回京路
被窝里暖乎乎的,在冬天宋长叙还真不想动弹,他抱着许知昼又去摸了摸他的肚子,低声说道:“等我回来,你的肚子应该显怀了。”
许知昼打了一个哈欠,他窝在宋长叙的怀里,“你去赈灾没有危险,不贪污就好了。明天我起不来就不送你了,你到地方了记得给我写信,现在我也会认字了呢。”
宋长叙笑着点头,“我会给你写信的,你在家也好好,冬天冷,不要经常出去。”
许知昼应了一句。他迷糊的睡过去,宋长叙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头。
翌日宋长叙吃了早食就跟众人一块坐马车去州府,他们走的官道还好没有太多的颠簸,若是走小路就会耽误行程。
本来去幽州走水路更近,现在河面结冰了走不了水路,他们只能走陆路。
宋长叙给马车上垫了好几个垫子,这样坐着舒服多了,不然一直坐着太遭罪了。
宋长叙是八十天后到达的幽州,那时候正是过年的气氛,幽州有点人气,不过多的都是富贵人家。
有人迎着他们到了驿站,“别大人在酒楼给诸位大人接风洗尘。”
宋长叙笑着应下。他们一路风尘仆仆,现在是有些累了,洗漱后换上一身衣服正好去酒楼。
到了酒楼,宋长叙终于看见别玉了,他是平景帝少年时钦点的状元,如今大约三十出头,依然有几分锋利。他的长相不是太出众,只能说看上去很清秀。
“请坐。”别玉笑道。
宋长叙坐下后,他发现别玉办的席面跟其他人不同,他席面上的菜多但量少,这让宋长叙对他升起几分好感。
到了受灾的州府,要是大鱼大肉的给他们办席面,宋长叙吃的也心虚。除了吃饭,席面上没有什么弹琵琶,跳舞的,宋长叙是头一回吃的这么舒心。
其他的官员到这也没有其他心思,把席面吃完后,别玉让人把席面撤下去,再端来茶点跟茶水。
“现在我们来谈谈幽州的雪崩吧。”
宋长叙不禁点头。
难怪是封疆大吏,一身的气度跟风华,完全不是永州那个下了大牢的太守的模样。
别玉让身边的人把一沓纸张拿过来。
“雪崩之后这里我吩咐人把人都统计了,损害的房子同理,幽州的粮食不足,跟幽州相邻的州府同样缺粮,所以才向朝廷求助,另外幽州太大了,有许多地方州府顾及不到,所以只能大致推测雪崩的范围和影响。”
宋长叙拿着纸张看,另外的官员打起精神也跟着看起来。别玉整理的东西很齐全,对他们来说方便许多。
宋长叙:“别大人费心了。”
别玉微微一笑,“有价值的东西也要落到有用的人身上才有价值。”
宋长叙心中一动,他们吃完茶点后差不多已经是晚上了,陆陆续续的回到驿站,别玉叫住了宋长叙,“宋大人陪我走走吧。”
宋长叙拱手:“恭敬不如从命。”
别玉是封疆大吏,级别在他之上。宋长叙跟着他一块去看了灾民,灾民们住在棚子里,这么冷的天还是能避一避寒冷。
有人见了别玉就见礼。
别玉:“起来吧,不要声张。”
别玉扎根在幽州已有十年之久,想来对幽州的一草一木已经熟悉。
“我还以为宋大人是一个中年男人,没想到看着这么年轻。”别玉说道。
他的话把宋长叙的思绪拉回来,宋长叙垂下眼眸,“别大人见笑了。”
别玉笑了笑,“不要紧张,我也是你这个年纪到了幽州的,当时我还不是封疆大吏,先去做的知州,然后一步步升起来的,不过比起其他人,我的仕途是要顺利一些。”
他说话说的坦然。
他是寒门子弟,除了有萧家的帮扶外,他夫郎家的娘家也帮他良多,让他年纪轻轻就是正三品的太守。
宋长许斟酌字句,“别大人确实年轻有为,是吾辈楷模。”
别玉笑着没说话,他听过宋长叙的消息,毕竟是陛下亲政后第一次点的状元,如今看来还是不错。
他走了一阵,路上有衣衫褴褛的乞丐,宋长叙看了一眼,别玉却是看都没有看。
“幽州的乞丐算少了,在街道上遇上巡逻的衙役就会驱赶他们。”别玉冷静的说。
“自己有手有脚,可以靠劳动来吃饭,偏偏要出来乞讨。我治下的州府容不得这样偷奸耍滑的人。”
宋长叙:“别大人说的是,确实该靠双手来养活自己。”
宋长叙刚来还不知道幽州的样貌,现在看起来是有些萧瑟,但还是在逐步恢复。
他打量四周,发现幽州的房屋修的严实一些,并且留下的间距很宽,这样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别玉注意到宋长叙的目光,他解释道:“我刚到幽州任太守时,正好这里的房屋已经老旧,我就把百姓迁移到另一边把这里的楼层拆除,新建了楼层然后卖出去。”
收入的钱就是幽州的财政收入,当然他还把一部分钱没有充入财政中,而是当场就跟这些人把其中一些银票瓜分了。
若是没有好处,以后谁还跟着他做事。
宋长叙看着是很规整。
“这次我打算也让他们来修缮房屋。”
宋长叙赞同,到底是在幽州有十来年,别玉对这里熟悉,看样子只要送了银子跟粮食来,幽州很快就能走出来。这跟去永州赈灾完全大相径庭,别玉显得更有条理也更负责。
他抬头一看已经到驿站,宋长叙就先告辞回到驿站。别玉在原地等了一会才回到自己家里。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叫他父亲。
别玉揉了揉眉心,“你先去玩,父亲去一趟书房。”
在任命钦差的圣旨到幽州时,还有另外一份任命书。平景帝让他在幽州赈灾完后去徐州赴任做徐州太守。
按理说他在幽州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他把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又是状元早该升官到京城。这么多年没升,还要调离自己熟悉的幽州。
下了早朝,平景帝回到盘龙殿有几分疲倦。
来福给平景帝换了一盏新的人参茶。
“陛下。”
平景帝应了一声拿着人参茶喝了一口,“幽州那边有消息了么?”
来福说道:“听说幽州雪崩的厉害,但别大人还是稳住的,虽向朝廷求助,但态度并不强烈。”
“朕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能臣,若是他安安分分在地方做好太守,以后朕就给他一个善终,他这辈子都不会做京官。”
来福:“陛下仁慈。”
平景帝摆手,“不是朕仁慈,是朕手上能用的人太少了。”
平景帝擅长物尽其用。
另一边宋长叙回到吏部又被人恭维,宋长叙打了几个马虎眼。
他自己亲自跑了一趟户部查看赈灾的物品,户部的人看他过来还是不敢以次充好。
跟他交接的还是李主事。
“宋大人,你可以看看单子,再清点一下。”
宋长叙不矫情,他认真比对后,然后才点头,“跟单子上的对得上。”
李主事也松了一口气,他笑道:“我就喜欢跟宋大人这样的人打交道,不然赈灾物品到了地方,出了问题偏偏又要把事怪在户部身上。”
宋长叙:“只要物品没问题,我这里就没问题。”
他向来实事求是,不会故意找茬,也不会有意包庇。
宋长叙下值后就把事情告诉许知昼,许知昼应了一声,“那你过年的时候记得吃饺子。”
宋长叙奇怪:“你就不想我,我不能陪你过年了?”
许知昼笑吟吟的说:“前程重要,再说你不陪我过年,有大哥跟澄哥儿在,还有娘在。你明年八月份陪着我就好了。这样算下来也是政绩。”
看来许知昼还是算了一番才得出这个结论。
“对了,我想给工人们制棉衣,以后每年冬天都送他们一套棉衣如何,相当于也是送他们过年,府邸的侍从也是一样的。”
宋长叙心中柔软,“你做的很对。”
许知昼拉着宋长叙的手,说道:“我们家是村里的大户,在冬天是不缺棉衣的,但有的棉衣穿久了就不暖和,变成了一团,又干又硬。我去制糖坊的时候瞧见他们穿的棉衣不好,就想给他们做一件。加上府邸的人拢共也没有多少人。”
宋长叙:“你说的是。”
许知昼这次就没有给宋长叙收拾包袱,冬日带的衣服厚重,收拾了两个大包袱。
“陛下就派你去赈灾,你就是发粮的。”许知昼伸出脚踩了一下宋长叙的脚。
“还要修缮房屋,最关键的还是发粮。在赈灾上不少人从中捞油水,也不怕噎着自己。 ”
作者有话说:
小宋:攒点政绩。
小许:冬日就是要窝在家里[抱抱]
第97章 回京路
被窝里暖乎乎的,在冬天宋长叙还真不想动弹,他抱着许知昼又去摸了摸他的肚子,低声说道:“等我回来,你的肚子应该显怀了。”
许知昼打了一个哈欠,他窝在宋长叙的怀里,“你去赈灾没有危险,不贪污就好了。明天我起不来就不送你了,你到地方了记得给我写信,现在我也会认字了呢。”
宋长叙笑着点头,“我会给你写信的,你在家也好好,冬天冷,不要经常出去。”
许知昼应了一句。他迷糊的睡过去,宋长叙伸出手摸了摸他的头。
翌日宋长叙吃了早食就跟众人一块坐马车去州府,他们走的官道还好没有太多的颠簸,若是走小路就会耽误行程。
本来去幽州走水路更近,现在河面结冰了走不了水路,他们只能走陆路。
宋长叙给马车上垫了好几个垫子,这样坐着舒服多了,不然一直坐着太遭罪了。
宋长叙是八十天后到达的幽州,那时候正是过年的气氛,幽州有点人气,不过多的都是富贵人家。
有人迎着他们到了驿站,“别大人在酒楼给诸位大人接风洗尘。”
宋长叙笑着应下。他们一路风尘仆仆,现在是有些累了,洗漱后换上一身衣服正好去酒楼。
到了酒楼,宋长叙终于看见别玉了,他是平景帝少年时钦点的状元,如今大约三十出头,依然有几分锋利。他的长相不是太出众,只能说看上去很清秀。
“请坐。”别玉笑道。
宋长叙坐下后,他发现别玉办的席面跟其他人不同,他席面上的菜多但量少,这让宋长叙对他升起几分好感。
到了受灾的州府,要是大鱼大肉的给他们办席面,宋长叙吃的也心虚。除了吃饭,席面上没有什么弹琵琶,跳舞的,宋长叙是头一回吃的这么舒心。
其他的官员到这也没有其他心思,把席面吃完后,别玉让人把席面撤下去,再端来茶点跟茶水。
“现在我们来谈谈幽州的雪崩吧。”
宋长叙不禁点头。
难怪是封疆大吏,一身的气度跟风华,完全不是永州那个下了大牢的太守的模样。
别玉让身边的人把一沓纸张拿过来。
“雪崩之后这里我吩咐人把人都统计了,损害的房子同理,幽州的粮食不足,跟幽州相邻的州府同样缺粮,所以才向朝廷求助,另外幽州太大了,有许多地方州府顾及不到,所以只能大致推测雪崩的范围和影响。”
宋长叙拿着纸张看,另外的官员打起精神也跟着看起来。别玉整理的东西很齐全,对他们来说方便许多。
宋长叙:“别大人费心了。”
别玉微微一笑,“有价值的东西也要落到有用的人身上才有价值。”
宋长叙心中一动,他们吃完茶点后差不多已经是晚上了,陆陆续续的回到驿站,别玉叫住了宋长叙,“宋大人陪我走走吧。”
宋长叙拱手:“恭敬不如从命。”
别玉是封疆大吏,级别在他之上。宋长叙跟着他一块去看了灾民,灾民们住在棚子里,这么冷的天还是能避一避寒冷。
有人见了别玉就见礼。
别玉:“起来吧,不要声张。”
别玉扎根在幽州已有十年之久,想来对幽州的一草一木已经熟悉。
“我还以为宋大人是一个中年男人,没想到看着这么年轻。”别玉说道。
他的话把宋长叙的思绪拉回来,宋长叙垂下眼眸,“别大人见笑了。”
别玉笑了笑,“不要紧张,我也是你这个年纪到了幽州的,当时我还不是封疆大吏,先去做的知州,然后一步步升起来的,不过比起其他人,我的仕途是要顺利一些。”
他说话说的坦然。
他是寒门子弟,除了有萧家的帮扶外,他夫郎家的娘家也帮他良多,让他年纪轻轻就是正三品的太守。
宋长许斟酌字句,“别大人确实年轻有为,是吾辈楷模。”
别玉笑着没说话,他听过宋长叙的消息,毕竟是陛下亲政后第一次点的状元,如今看来还是不错。
他走了一阵,路上有衣衫褴褛的乞丐,宋长叙看了一眼,别玉却是看都没有看。
“幽州的乞丐算少了,在街道上遇上巡逻的衙役就会驱赶他们。”别玉冷静的说。
“自己有手有脚,可以靠劳动来吃饭,偏偏要出来乞讨。我治下的州府容不得这样偷奸耍滑的人。”
宋长叙:“别大人说的是,确实该靠双手来养活自己。”
宋长叙刚来还不知道幽州的样貌,现在看起来是有些萧瑟,但还是在逐步恢复。
他打量四周,发现幽州的房屋修的严实一些,并且留下的间距很宽,这样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
别玉注意到宋长叙的目光,他解释道:“我刚到幽州任太守时,正好这里的房屋已经老旧,我就把百姓迁移到另一边把这里的楼层拆除,新建了楼层然后卖出去。”
收入的钱就是幽州的财政收入,当然他还把一部分钱没有充入财政中,而是当场就跟这些人把其中一些银票瓜分了。
若是没有好处,以后谁还跟着他做事。
宋长叙看着是很规整。
“这次我打算也让他们来修缮房屋。”
宋长叙赞同,到底是在幽州有十来年,别玉对这里熟悉,看样子只要送了银子跟粮食来,幽州很快就能走出来。这跟去永州赈灾完全大相径庭,别玉显得更有条理也更负责。
他抬头一看已经到驿站,宋长叙就先告辞回到驿站。别玉在原地等了一会才回到自己家里。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叫他父亲。
别玉揉了揉眉心,“你先去玩,父亲去一趟书房。”
在任命钦差的圣旨到幽州时,还有另外一份任命书。平景帝让他在幽州赈灾完后去徐州赴任做徐州太守。
按理说他在幽州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他把幽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又是状元早该升官到京城。这么多年没升,还要调离自己熟悉的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