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林枕书这才缓声开口, 字字清晰:“过去种种,朕可以既往不咎。若是日后还这般行事……”他声音陡然转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定以军法严惩!记住, 兵是国家之兵,非某家之兵!望诸位牢记于心。”
六人齐声应诺,声震殿宇:“臣等谨遵圣谕!”
“平身。”
“谢主隆恩!”
林枕书再度开口点名:“李将军,苏将军!”
李今朝与苏清柠应声出列。
“命你二人率镇北军整备点兵,大军后日出师,挥军北上!若有违抗军令、不从号令者——”林枕书眸光如电,“斩!”
李今朝与苏清柠肃然抱拳:“末将遵旨!”
朝会结束,群臣依序退出金銮殿。
楚文晨与苏明锐并肩而行。楚文晨瞥了眼四周,压低声音对苏明锐道:“苏尚书,一朝天子一朝臣,往后这日子……怕是越发艰难了。”
苏明锐闻言,嘴角微扬,轻笑道:“楚尚书何必如此忧虑?依在下看,皇上对令郎倒是格外上心呢。听闻前两日,陛下竟为楚二公子之事,亲手割了三名匪徒首级,径直送入慈宁宫。这般恩宠,非同寻常啊。照此下去,怕是不日之后,陛下都该尊称您一声‘岳父大人’了。”
楚文晨脸色微变,心中恼怒,恨不得立时堵住苏明锐这张惹祸的嘴,低斥道:“苏大人慎言!此等玩笑,万万开不得!今非昔比,这般话若被有心人听去,既损小儿清誉,更是大不敬,有折陛下天威!” 他刻意加重了“大不敬”和“折陛下天威”。
苏明锐见好就收,立刻收敛笑容,点头道:“是是是,楚尚书思虑周全,是在下失言了。不过嘛……”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深意,“您与二公子,趁此良机多亲近亲近,缓和父子之情,也未尝不是好事?万莫伤了和气才是。”
楚文晨唇角勾起一抹冷淡的弧度,对苏明锐道:“承蒙苏大人提点!贵府公子如今‘圣眷正隆’,苏大人何不也借此良机,稍事修和父子之情?”
苏明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晦暗,随即化作一声长叹:“唉……我这孽障,性如顽石,逆得很,岂肯轻易听我这老父之言?人老了……怕是不中用,也管束不动了!”
楚文晨拍了拍他的肩膀,面上带着几分看似劝慰的笑意:“苏尚书,你我不过方值不惑之年,何至于颓废至此?”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苏明锐摇了摇头,苦笑声中满是落寞,算是应答了楚文晨的宽慰。
林枕书望向苏清柠抬手示意:“子恒。上前来。”随即,抬手一指那御座旁专设的紫檀椅。
苏清柠依旨上阶,恭敬地在御前落座,唇角轻扬:“皇上此举甚是英明!那林闻景终究不过一介孩童,纵然有几分聪慧,到底心智未足,安能执掌偌大凌安国之社稷?”
“子恒你呀!”林枕书敛了神色,“子恒,出征在即,北方行事复杂,千万要小心行事,守得周身平安!没有什么比性命更重要的。对了,张然也会随行军中,他医术高明,却仍有小孩心性,倒是个可塑之才,凡事须多加引导。”
苏清柠听及此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皇上,您这是爱屋及乌了。楚二公子举荐的人……”
他的话戛然而止,只见林枕书的眼神骤然变得幽深,神色异常凝重。接着,听到他声音里带着些许哽咽:“卿辞他……离开王府了!”
苏清柠一听,再看到林枕书的神情,心中立刻明白事情不妙。他知道此刻任何安慰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沉默良久,他才开口问道:“他……去哪儿了?”
林枕书低下头,缓缓说道:“不知。朕已经派侍卫搜遍了京城,却不见他的踪影。他找张然要了人皮面具,恐怕早已改头换面,离开了京城。”
苏清柠回想起从前,每次这两人一同出现时,总是形影不离,十分般配。一个是俊美无双,宠爱至极;一个是清绝冷艳,虽然从未明说,但苏清柠也观察得出,那清冷的眼眸中分明也流露着爱慕之情。
他斟酌着言辞,开口问道:“楚二公子虽然清冷寡言,可是据臣观察,他亦是倾心于您,又为何会突然离开?”
“他一直以为,朕仅贪恋他的美色。慈宁宫那位不知死活,竟纵容三名匪徒折辱于他!他…他便索性划伤了自己的脸,想以此试朕心意真假。”
苏清柠心中暗忖:你先前可不就是这般说的?图人家美色罢了!口中却问道:“所以,你未给他想要的答案?果然仍是只图他美色?”
林枕书语中尽是懊悔:“都怪朕……未能及时向他表明心意!”
他声音低回,满是惆怅:“朕是…真心深爱于他啊!”只是,人海茫茫,如今又要去何处寻他?想到此处,他蓦然眼角湿润,一行清泪滑落,蜿蜒而下。
见此情状,苏清柠默默别过脸去。林枕书这真切的眼泪,让他深信:他是真心爱着楚卿辞,远胜过爱他那倾国倾城的容颜。
慈宁宫内,皇后正被禁足。
林闻景步入殿中,恭敬施礼:“儿臣拜见母后!”
皇后闻言猛地撑起身,声音因愤怒而尖利:“皇儿!林枕书如今是愈发无法无天了!竟敢将哀家禁足在这慈宁宫!待皇儿收回兵权,定要治他个大不敬之罪,以正宫规!”
林闻景望着眼前犹自忿恨、浑然不知大势已去的母后,眼底掠过一丝怜悯,却又觉有几分荒唐。他缓缓摇头,语气平静:“母后,不必再等了。”
“什么叫不必再等?!”皇后闻言一惊,扑上前死死抓住儿子的肩膀,“皇儿此言何意?如何便等不得了?!”
林闻景轻轻叹了口气:“皇叔……已然登基为帝。儿臣这皇帝之名,如今已成空。母后的尊位也……”他没有说下去,却已足够让皇后明白他所言何意。
侍立一旁的常嬷嬷听闻此言,脸色骤变,惊恐地看向皇后,难道是因为皇后动了楚二公子?!先前摄政王……不!如今已是皇上!皇上将楚二公子视若珍宝,紧张万分的模样,分明是将那人放在了心尖上!如今竟因这事触了皇上逆鳞?!这可如何是好啊!她心头大惊,更觉得后怕。
只见皇后蓦地松开了林闻景的手腕,整个人如同困兽般在慈宁宫内焦躁不安地踱起步来,脚步由急而乱,越来越快。
她猛地停住,失控地尖声道:“满朝文武难道就都瞎了眼!坐视那等乱臣贼子篡夺宝座?!太傅呢?忠心的老臣呢?!走!皇儿!速去寻太傅!他在朝中德高望重,定能……”
“母后!” 林闻景沉声打断,脸上尽是无奈与疲惫,“来不及了。正是太傅亲手奉上了皇祖父临终的密诏。这皇位从来不是他抢的,而是当年他让与父皇的。”
“胡说!这怎么可能?!” 皇后身形剧震,如遭雷击,连退数步,脸上血色尽失,只余下扭曲的惊骇与不甘,“他林枕书不过一介王爷有何德何能,有何资格承继大统?!”
“母后,大势已成,无可挽回!” 林闻景规劝道,“随儿臣离开皇宫吧。新皇特旨,加封儿臣为亲王,供养丰厚。我们母子至少还能保住富贵平安。”
皇后闻言死死攥紧拳头,良久,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因极力隐忍而发颤,带着一丝刺骨的寒意:“孩儿糊涂!亲王的富贵……如何能与九五之尊、权倾天下相比?!”
林闻景的目光定定地落在皇后脸上,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坦然道:“母后可曾听闻‘德不配位’四字?这……正是孩儿此前真实的写照。以儿臣现今之能,确非社稷苍生所寄之明主。若一味强踞那至尊之位,于国是祸非福,于民更是百害无一利。”
言罢,他撩起衣袍下摆,向着母亲恭谨而郑重地跪了下去。这一跪,未显半分落魄,反透出一股少年人身上少见的沉稳与决断:“万望母后成全!”
皇后凝视着他许久,谁道他无帝王之气度。便是这份清醒自持,亦是旁人比不得的。
胸中的执念与不甘,在这一刻仿佛冰雪消融。她无声地舒出一口气,神色彻底平静下来,眼底深处甚至漾开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与释然。她抬手虚扶,声音异常柔和:“我儿有此胸襟,更有这般透彻的见地,母后心中甚慰。母后愿随你出宫。”
母子二人相视片刻,心头俱是百感交集。那些压在心头数年的沉重枷锁,此刻似乎悄然卸落。他们低声交谈起只属于彼此的体己话,慈宁宫内弥漫着一股久违的,让人心中酸软的暖意。
一炷香后,林闻景整理衣冠,再次拜别:“母后珍重,孩儿先行告退。”
六人齐声应诺,声震殿宇:“臣等谨遵圣谕!”
“平身。”
“谢主隆恩!”
林枕书再度开口点名:“李将军,苏将军!”
李今朝与苏清柠应声出列。
“命你二人率镇北军整备点兵,大军后日出师,挥军北上!若有违抗军令、不从号令者——”林枕书眸光如电,“斩!”
李今朝与苏清柠肃然抱拳:“末将遵旨!”
朝会结束,群臣依序退出金銮殿。
楚文晨与苏明锐并肩而行。楚文晨瞥了眼四周,压低声音对苏明锐道:“苏尚书,一朝天子一朝臣,往后这日子……怕是越发艰难了。”
苏明锐闻言,嘴角微扬,轻笑道:“楚尚书何必如此忧虑?依在下看,皇上对令郎倒是格外上心呢。听闻前两日,陛下竟为楚二公子之事,亲手割了三名匪徒首级,径直送入慈宁宫。这般恩宠,非同寻常啊。照此下去,怕是不日之后,陛下都该尊称您一声‘岳父大人’了。”
楚文晨脸色微变,心中恼怒,恨不得立时堵住苏明锐这张惹祸的嘴,低斥道:“苏大人慎言!此等玩笑,万万开不得!今非昔比,这般话若被有心人听去,既损小儿清誉,更是大不敬,有折陛下天威!” 他刻意加重了“大不敬”和“折陛下天威”。
苏明锐见好就收,立刻收敛笑容,点头道:“是是是,楚尚书思虑周全,是在下失言了。不过嘛……”他话锋一转,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深意,“您与二公子,趁此良机多亲近亲近,缓和父子之情,也未尝不是好事?万莫伤了和气才是。”
楚文晨唇角勾起一抹冷淡的弧度,对苏明锐道:“承蒙苏大人提点!贵府公子如今‘圣眷正隆’,苏大人何不也借此良机,稍事修和父子之情?”
苏明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晦暗,随即化作一声长叹:“唉……我这孽障,性如顽石,逆得很,岂肯轻易听我这老父之言?人老了……怕是不中用,也管束不动了!”
楚文晨拍了拍他的肩膀,面上带着几分看似劝慰的笑意:“苏尚书,你我不过方值不惑之年,何至于颓废至此?”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苏明锐摇了摇头,苦笑声中满是落寞,算是应答了楚文晨的宽慰。
林枕书望向苏清柠抬手示意:“子恒。上前来。”随即,抬手一指那御座旁专设的紫檀椅。
苏清柠依旨上阶,恭敬地在御前落座,唇角轻扬:“皇上此举甚是英明!那林闻景终究不过一介孩童,纵然有几分聪慧,到底心智未足,安能执掌偌大凌安国之社稷?”
“子恒你呀!”林枕书敛了神色,“子恒,出征在即,北方行事复杂,千万要小心行事,守得周身平安!没有什么比性命更重要的。对了,张然也会随行军中,他医术高明,却仍有小孩心性,倒是个可塑之才,凡事须多加引导。”
苏清柠听及此处,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皇上,您这是爱屋及乌了。楚二公子举荐的人……”
他的话戛然而止,只见林枕书的眼神骤然变得幽深,神色异常凝重。接着,听到他声音里带着些许哽咽:“卿辞他……离开王府了!”
苏清柠一听,再看到林枕书的神情,心中立刻明白事情不妙。他知道此刻任何安慰的话都是苍白无力的。沉默良久,他才开口问道:“他……去哪儿了?”
林枕书低下头,缓缓说道:“不知。朕已经派侍卫搜遍了京城,却不见他的踪影。他找张然要了人皮面具,恐怕早已改头换面,离开了京城。”
苏清柠回想起从前,每次这两人一同出现时,总是形影不离,十分般配。一个是俊美无双,宠爱至极;一个是清绝冷艳,虽然从未明说,但苏清柠也观察得出,那清冷的眼眸中分明也流露着爱慕之情。
他斟酌着言辞,开口问道:“楚二公子虽然清冷寡言,可是据臣观察,他亦是倾心于您,又为何会突然离开?”
“他一直以为,朕仅贪恋他的美色。慈宁宫那位不知死活,竟纵容三名匪徒折辱于他!他…他便索性划伤了自己的脸,想以此试朕心意真假。”
苏清柠心中暗忖:你先前可不就是这般说的?图人家美色罢了!口中却问道:“所以,你未给他想要的答案?果然仍是只图他美色?”
林枕书语中尽是懊悔:“都怪朕……未能及时向他表明心意!”
他声音低回,满是惆怅:“朕是…真心深爱于他啊!”只是,人海茫茫,如今又要去何处寻他?想到此处,他蓦然眼角湿润,一行清泪滑落,蜿蜒而下。
见此情状,苏清柠默默别过脸去。林枕书这真切的眼泪,让他深信:他是真心爱着楚卿辞,远胜过爱他那倾国倾城的容颜。
慈宁宫内,皇后正被禁足。
林闻景步入殿中,恭敬施礼:“儿臣拜见母后!”
皇后闻言猛地撑起身,声音因愤怒而尖利:“皇儿!林枕书如今是愈发无法无天了!竟敢将哀家禁足在这慈宁宫!待皇儿收回兵权,定要治他个大不敬之罪,以正宫规!”
林闻景望着眼前犹自忿恨、浑然不知大势已去的母后,眼底掠过一丝怜悯,却又觉有几分荒唐。他缓缓摇头,语气平静:“母后,不必再等了。”
“什么叫不必再等?!”皇后闻言一惊,扑上前死死抓住儿子的肩膀,“皇儿此言何意?如何便等不得了?!”
林闻景轻轻叹了口气:“皇叔……已然登基为帝。儿臣这皇帝之名,如今已成空。母后的尊位也……”他没有说下去,却已足够让皇后明白他所言何意。
侍立一旁的常嬷嬷听闻此言,脸色骤变,惊恐地看向皇后,难道是因为皇后动了楚二公子?!先前摄政王……不!如今已是皇上!皇上将楚二公子视若珍宝,紧张万分的模样,分明是将那人放在了心尖上!如今竟因这事触了皇上逆鳞?!这可如何是好啊!她心头大惊,更觉得后怕。
只见皇后蓦地松开了林闻景的手腕,整个人如同困兽般在慈宁宫内焦躁不安地踱起步来,脚步由急而乱,越来越快。
她猛地停住,失控地尖声道:“满朝文武难道就都瞎了眼!坐视那等乱臣贼子篡夺宝座?!太傅呢?忠心的老臣呢?!走!皇儿!速去寻太傅!他在朝中德高望重,定能……”
“母后!” 林闻景沉声打断,脸上尽是无奈与疲惫,“来不及了。正是太傅亲手奉上了皇祖父临终的密诏。这皇位从来不是他抢的,而是当年他让与父皇的。”
“胡说!这怎么可能?!” 皇后身形剧震,如遭雷击,连退数步,脸上血色尽失,只余下扭曲的惊骇与不甘,“他林枕书不过一介王爷有何德何能,有何资格承继大统?!”
“母后,大势已成,无可挽回!” 林闻景规劝道,“随儿臣离开皇宫吧。新皇特旨,加封儿臣为亲王,供养丰厚。我们母子至少还能保住富贵平安。”
皇后闻言死死攥紧拳头,良久,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因极力隐忍而发颤,带着一丝刺骨的寒意:“孩儿糊涂!亲王的富贵……如何能与九五之尊、权倾天下相比?!”
林闻景的目光定定地落在皇后脸上,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坦然道:“母后可曾听闻‘德不配位’四字?这……正是孩儿此前真实的写照。以儿臣现今之能,确非社稷苍生所寄之明主。若一味强踞那至尊之位,于国是祸非福,于民更是百害无一利。”
言罢,他撩起衣袍下摆,向着母亲恭谨而郑重地跪了下去。这一跪,未显半分落魄,反透出一股少年人身上少见的沉稳与决断:“万望母后成全!”
皇后凝视着他许久,谁道他无帝王之气度。便是这份清醒自持,亦是旁人比不得的。
胸中的执念与不甘,在这一刻仿佛冰雪消融。她无声地舒出一口气,神色彻底平静下来,眼底深处甚至漾开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与释然。她抬手虚扶,声音异常柔和:“我儿有此胸襟,更有这般透彻的见地,母后心中甚慰。母后愿随你出宫。”
母子二人相视片刻,心头俱是百感交集。那些压在心头数年的沉重枷锁,此刻似乎悄然卸落。他们低声交谈起只属于彼此的体己话,慈宁宫内弥漫着一股久违的,让人心中酸软的暖意。
一炷香后,林闻景整理衣冠,再次拜别:“母后珍重,孩儿先行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