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虽然见识过纪兰舟变脸的绝技,但双拳难敌四手终究势单力薄。
景楼猛地意识到他居然在担心纪兰舟。
“正君……”
一旁提着灯的小九见景楼脸上表情阴晴不定,小心提议道:“王爷已经走远了,外面冷小心别冻着。”
稚嫩的童声传入耳朵,景楼回过神来朝身边的孩子看去。
小九昨夜洗了澡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衣服整个人便有了精气神,只不过瘦脱相的脸上一对眼睛显得格外大。
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小九太瘦了。
想到纪兰舟昨晚说小孩子养养就胖的那番话,景楼不禁勾起了嘴角。
“正君?”
“还未曾问过你,为何昨日要在门外偷看?”
当景楼敛起笑容时,就连眉间的疤痕也变得凌厉起来。
小九浑身一震,慌乱地放下提灯跪倒在地上答道:“小的,小的只是想一睹正君风姿,并、并无他想……”
景楼挑眉,又问道:“你生在雍王府,为何对我感兴趣?”
雍王府内的仆役或多或少受京城尚文轻武的风气影响,小九如此辩解有些勉强景楼不得不警惕。
“我听说您是大将军,在战场上杀过敌人,”小九边啜泣边说,“我娘曾跟我说我爹英武刚毅,从军后也在战场上杀过敌人……”
小九越说越含糊,最后泣不成声眼泪断了线似的滴在地上凝结成冰。
幼小的身体缩成一团哭得颤抖,景楼则哀怜地攥紧拳头。
边塞苦寒,他亲眼见过无数将士为了守住一座城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献出年轻的生命。
牺牲的将士也曾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如此勇敢无畏的举动传至京城居然落得个“修罗夜叉”的名头,武将更是在朝中连话都说不上处处被文臣压一头。
这样的处境让景楼怎能甘心,怎能不恨?
景楼在漠北时见过许多因为战事而无家可归的孩童,不免对小九怜悯些。
他同情小九的身世,便问道:“小九,今后你愿不愿意随我习武?”
“啊?”
小九红着眼眶,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看向景楼:“小的、小的也能习武吗?”
大大的眼睛冒着渴望的光芒,孩童眼底的向往和崇拜压根藏不住。
景楼点头说:“待我伤愈,便从头教你。”
“小的愿意学!”
小九咧嘴笑了起来,脑袋在冰凉的地上磕得脆响。
这力度再磕下去恐怕脑门上要起大包,景楼抬手揪着小九的衣领直接把人从地上拎了起来。
“走吧,回屋去。”
“是!”
小九笑得合不拢嘴,他抹了把眼泪拾起了地上的提灯。
一高一矮两个身影消失在回廊中。
-
另一边,纪兰舟的马车从宽街出后便一路上了御街。
马车外传来稀稀拉拉的动静,纪兰舟掀开帘子朝街上看去便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若说白日的街道热闹非凡的话,那么此时的御街更是不相上下。
文武百官从四面八方朝皇宫的方向走去,有乘马车的,有乘轿子的,有骑马的,也有步行的……不出十米就有亮起的灯笼,虽然不如电灯却在夜里发出莹莹的别样光耀将整条街照亮。
整条街上都是上朝官员匆忙的身影,和现代社会社畜赶早高峰如出一辙。
纪兰舟手里来回举着让富贵找来的便宜花瓶,看向路边一脚步踉跄气喘吁吁的年轻官员,小声说:“那位大人看起来似乎不大好啊。”
一副快要累死的模样。
富贵探头瞅了一眼,答道:“哦那位是礼部侍郎王大人,他住在城郊不到三更便要出门,一路走来是要多花些功夫。”
“三更?”
纪兰舟同情地摇了摇头。
好家伙,那岂不是不睡觉入夜了直接出门?!
他又看了一眼那位瘦弱的王大人,此时已经脸色泛白、嘴唇没血色了。
还好从雍王府到宫门外并不远,不一会儿便到了皇城外的待漏院前。
马车外的动静逐渐变得嘈杂起来,隐隐约约还有饭香窜进马车内。
富贵撑起马车帘子,纪兰舟刚探出身去便再度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待漏院外灯火通明来往喧杂,不大的院前纵横两列满满当当全都是卖早点的摊档。
汤面、馒头、粥饭、烙饼、肉夹馍……
各式各样的小吃应有尽有。
热气蒸腾的烟火气中已经有官员上前排队购买了,小铺的生意各个火热非常。
纪兰舟惊讶地问道:“这儿的商户出摊这么早,是要摆一整天吗?”
“待漏院前的买卖只做到五更前。”富贵解释道。
“五更后呢?”
富贵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等大人们都入了宫,再在这里做生意的可就不是正经人了。”
纪兰舟听的云里雾里。
不过比起搞清营业时间,此时他更感兴趣的是黑夜中的街边美食。
如此有趣的景象纪兰舟穿越之前可不知道,他兴致勃勃地说:“走,咱们也下去吃点。”
富贵一愣,惊诧道:“啊?您刚吃完,还吃啊?”
还不等富贵说完,纪兰舟已经头也不回地跳下了马车。
第13章
待漏院外的摊位繁多且与现代工艺不尽相同,有一些食物是纪兰舟此前从未听过见过的。
他一路走一路看,仿佛回到了前世热闹的商业街区。
“馒头,炊饼,猪头糕,煎鱼饭,肝夹粉粥——”
忽然,纪兰舟听到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
他仰头看过去发现角落一家不起眼的小摊,摊位前竖的一杆朴素的白色旗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张三馒头”几个字。
一个身着布衣的中年妇女在卖力吆喝,只可惜她的声音在喧闹的不算起眼加上店铺位置偏僻导致摊位前冷冷清清。
其他摊位至少有两人经营,而这家摊上只有妇女一人的身影。看发饰妇人已经嫁人,在这个年代女子独自抛头露面经商可不常见,纪兰舟好奇地朝张三馒头铺走去。
大姐见纪兰舟上前,连忙热情地掀开笼屉说:“这位大人,尝尝我家新蒸的馒头吧。”
热气扑面而来,怡人的香气让人食指大动。
说是馒头实际上就是有馅儿的包子,纪兰舟看着笼屉里整整齐齐的包子问道:“张三馒头,谁是张三?”
“哈哈哈是我啊,”大姐爽朗地说,“我在家排行老三,平日大家都叫我三姐。”
“大胆!”富贵立刻上前呵斥,“和王爷说话没大没小的!”
张三姐大惊失色,手中的活计也不要了赶忙跪下:“王爷饶命,草民有眼不识泰山……”
她第一天出摊还不熟悉,没想到第一位上门的客户就是如此了不得的身份。
若是得罪了贵人,别说今后不能做生意恐怕连小命也保不住了。
张三姐越想越害怕,就在她快哭出来的时候头顶传来一道好听的声音。
“不妨事,”纪兰舟示意富贵将张三姐扶起来,安慰到,“我也不过是食客,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张三姐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才发现眼前的贵人身着服饰华美与寻常官员花式不同,一张消瘦的脸上那双含笑的眼睛仿佛要把人吸进去似的。
纪兰舟见张三姐呆住,笑着问道:“这家店是您独自经营吗?”
“是的,”张三姐赶忙说,“今日是草民第一日出摊。”
“你自己出来家里官人也同意?”富贵疑惑地插话。
“他早死了。”
张三姐语气中充满嫌恶,似乎提到丈夫都是件恶心的事。
纪兰舟颇为有趣地挑眉。
不依靠男子独自一人在世间求生,张三姐的勇气和态度令人钦佩。
他让张三姐捡了几个包子,又让富贵给了一锭足量的银子。
等到纪兰舟主仆离开,张三姐才恍然从梦中醒来。
她望着贵人的背影松了口气,随后又不由感慨。
这位王爷心地善良,而且生的真好看啊……
-
雍王出现在待漏院的消息瞬间在群臣中传开来,有不少大臣们认出纪兰舟后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断偷看。
要知道雍王加冠后本该入朝,但从前朝会每每称病告假几乎从未露面,今日怎么突然出现在了待漏院?
纪兰舟顶着众人的目光云淡风轻地走进屋坐下,拿出刚买的新鲜包子咬了一大口。
肉包汁水充裕一口下去鲜味在口中炸开,尤其是加了香葱的馅儿回味无穷。
张三姐一副好手艺,要不是宣传不足绝对会是整条街的亮点。
该说不说待漏院外的小摊上买的早点要比雍王府做的吃食更家常更好吃些,尤其是熟稔的烹饪手法以及更为大胆的秘制调味都无话可说。
景楼猛地意识到他居然在担心纪兰舟。
“正君……”
一旁提着灯的小九见景楼脸上表情阴晴不定,小心提议道:“王爷已经走远了,外面冷小心别冻着。”
稚嫩的童声传入耳朵,景楼回过神来朝身边的孩子看去。
小九昨夜洗了澡换上了一身崭新的衣服整个人便有了精气神,只不过瘦脱相的脸上一对眼睛显得格外大。
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小九太瘦了。
想到纪兰舟昨晚说小孩子养养就胖的那番话,景楼不禁勾起了嘴角。
“正君?”
“还未曾问过你,为何昨日要在门外偷看?”
当景楼敛起笑容时,就连眉间的疤痕也变得凌厉起来。
小九浑身一震,慌乱地放下提灯跪倒在地上答道:“小的,小的只是想一睹正君风姿,并、并无他想……”
景楼挑眉,又问道:“你生在雍王府,为何对我感兴趣?”
雍王府内的仆役或多或少受京城尚文轻武的风气影响,小九如此辩解有些勉强景楼不得不警惕。
“我听说您是大将军,在战场上杀过敌人,”小九边啜泣边说,“我娘曾跟我说我爹英武刚毅,从军后也在战场上杀过敌人……”
小九越说越含糊,最后泣不成声眼泪断了线似的滴在地上凝结成冰。
幼小的身体缩成一团哭得颤抖,景楼则哀怜地攥紧拳头。
边塞苦寒,他亲眼见过无数将士为了守住一座城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献出年轻的生命。
牺牲的将士也曾是谁的儿子,谁的丈夫,谁的父亲……
如此勇敢无畏的举动传至京城居然落得个“修罗夜叉”的名头,武将更是在朝中连话都说不上处处被文臣压一头。
这样的处境让景楼怎能甘心,怎能不恨?
景楼在漠北时见过许多因为战事而无家可归的孩童,不免对小九怜悯些。
他同情小九的身世,便问道:“小九,今后你愿不愿意随我习武?”
“啊?”
小九红着眼眶,难以置信地抬起头看向景楼:“小的、小的也能习武吗?”
大大的眼睛冒着渴望的光芒,孩童眼底的向往和崇拜压根藏不住。
景楼点头说:“待我伤愈,便从头教你。”
“小的愿意学!”
小九咧嘴笑了起来,脑袋在冰凉的地上磕得脆响。
这力度再磕下去恐怕脑门上要起大包,景楼抬手揪着小九的衣领直接把人从地上拎了起来。
“走吧,回屋去。”
“是!”
小九笑得合不拢嘴,他抹了把眼泪拾起了地上的提灯。
一高一矮两个身影消失在回廊中。
-
另一边,纪兰舟的马车从宽街出后便一路上了御街。
马车外传来稀稀拉拉的动静,纪兰舟掀开帘子朝街上看去便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若说白日的街道热闹非凡的话,那么此时的御街更是不相上下。
文武百官从四面八方朝皇宫的方向走去,有乘马车的,有乘轿子的,有骑马的,也有步行的……不出十米就有亮起的灯笼,虽然不如电灯却在夜里发出莹莹的别样光耀将整条街照亮。
整条街上都是上朝官员匆忙的身影,和现代社会社畜赶早高峰如出一辙。
纪兰舟手里来回举着让富贵找来的便宜花瓶,看向路边一脚步踉跄气喘吁吁的年轻官员,小声说:“那位大人看起来似乎不大好啊。”
一副快要累死的模样。
富贵探头瞅了一眼,答道:“哦那位是礼部侍郎王大人,他住在城郊不到三更便要出门,一路走来是要多花些功夫。”
“三更?”
纪兰舟同情地摇了摇头。
好家伙,那岂不是不睡觉入夜了直接出门?!
他又看了一眼那位瘦弱的王大人,此时已经脸色泛白、嘴唇没血色了。
还好从雍王府到宫门外并不远,不一会儿便到了皇城外的待漏院前。
马车外的动静逐渐变得嘈杂起来,隐隐约约还有饭香窜进马车内。
富贵撑起马车帘子,纪兰舟刚探出身去便再度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待漏院外灯火通明来往喧杂,不大的院前纵横两列满满当当全都是卖早点的摊档。
汤面、馒头、粥饭、烙饼、肉夹馍……
各式各样的小吃应有尽有。
热气蒸腾的烟火气中已经有官员上前排队购买了,小铺的生意各个火热非常。
纪兰舟惊讶地问道:“这儿的商户出摊这么早,是要摆一整天吗?”
“待漏院前的买卖只做到五更前。”富贵解释道。
“五更后呢?”
富贵压低声音故作神秘地说:“等大人们都入了宫,再在这里做生意的可就不是正经人了。”
纪兰舟听的云里雾里。
不过比起搞清营业时间,此时他更感兴趣的是黑夜中的街边美食。
如此有趣的景象纪兰舟穿越之前可不知道,他兴致勃勃地说:“走,咱们也下去吃点。”
富贵一愣,惊诧道:“啊?您刚吃完,还吃啊?”
还不等富贵说完,纪兰舟已经头也不回地跳下了马车。
第13章
待漏院外的摊位繁多且与现代工艺不尽相同,有一些食物是纪兰舟此前从未听过见过的。
他一路走一路看,仿佛回到了前世热闹的商业街区。
“馒头,炊饼,猪头糕,煎鱼饭,肝夹粉粥——”
忽然,纪兰舟听到一道中气十足的女声。
他仰头看过去发现角落一家不起眼的小摊,摊位前竖的一杆朴素的白色旗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张三馒头”几个字。
一个身着布衣的中年妇女在卖力吆喝,只可惜她的声音在喧闹的不算起眼加上店铺位置偏僻导致摊位前冷冷清清。
其他摊位至少有两人经营,而这家摊上只有妇女一人的身影。看发饰妇人已经嫁人,在这个年代女子独自抛头露面经商可不常见,纪兰舟好奇地朝张三馒头铺走去。
大姐见纪兰舟上前,连忙热情地掀开笼屉说:“这位大人,尝尝我家新蒸的馒头吧。”
热气扑面而来,怡人的香气让人食指大动。
说是馒头实际上就是有馅儿的包子,纪兰舟看着笼屉里整整齐齐的包子问道:“张三馒头,谁是张三?”
“哈哈哈是我啊,”大姐爽朗地说,“我在家排行老三,平日大家都叫我三姐。”
“大胆!”富贵立刻上前呵斥,“和王爷说话没大没小的!”
张三姐大惊失色,手中的活计也不要了赶忙跪下:“王爷饶命,草民有眼不识泰山……”
她第一天出摊还不熟悉,没想到第一位上门的客户就是如此了不得的身份。
若是得罪了贵人,别说今后不能做生意恐怕连小命也保不住了。
张三姐越想越害怕,就在她快哭出来的时候头顶传来一道好听的声音。
“不妨事,”纪兰舟示意富贵将张三姐扶起来,安慰到,“我也不过是食客,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张三姐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才发现眼前的贵人身着服饰华美与寻常官员花式不同,一张消瘦的脸上那双含笑的眼睛仿佛要把人吸进去似的。
纪兰舟见张三姐呆住,笑着问道:“这家店是您独自经营吗?”
“是的,”张三姐赶忙说,“今日是草民第一日出摊。”
“你自己出来家里官人也同意?”富贵疑惑地插话。
“他早死了。”
张三姐语气中充满嫌恶,似乎提到丈夫都是件恶心的事。
纪兰舟颇为有趣地挑眉。
不依靠男子独自一人在世间求生,张三姐的勇气和态度令人钦佩。
他让张三姐捡了几个包子,又让富贵给了一锭足量的银子。
等到纪兰舟主仆离开,张三姐才恍然从梦中醒来。
她望着贵人的背影松了口气,随后又不由感慨。
这位王爷心地善良,而且生的真好看啊……
-
雍王出现在待漏院的消息瞬间在群臣中传开来,有不少大臣们认出纪兰舟后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断偷看。
要知道雍王加冠后本该入朝,但从前朝会每每称病告假几乎从未露面,今日怎么突然出现在了待漏院?
纪兰舟顶着众人的目光云淡风轻地走进屋坐下,拿出刚买的新鲜包子咬了一大口。
肉包汁水充裕一口下去鲜味在口中炸开,尤其是加了香葱的馅儿回味无穷。
张三姐一副好手艺,要不是宣传不足绝对会是整条街的亮点。
该说不说待漏院外的小摊上买的早点要比雍王府做的吃食更家常更好吃些,尤其是熟稔的烹饪手法以及更为大胆的秘制调味都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