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老皇帝看着这些文字,如同看到一场即将来临的风暴。
他的手指颤抖着紧紧抓着军报,苍老的脸上毫无血色一片煞白。
“墨城如今可还好?”老皇帝紧张地问道。
信使朗声道:“末将上京前侯爷已下令加固城墙,派众将彻夜把守墨城。”
“百姓呢?”
“逃至城中的百姓也已经安置妥当,漠北虽粮草贫瘠但省吃俭用还能撑些时日。”
老皇帝终于松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连连说道:“好,好……”
信使垂下眼眸,抿起嘴略梗着脖子说:“末将来前侯爷交代过,见到陛下时务必要问您顾将军何时能返回漠北?仅凭侯爷一人怕无力支撑墨城。”
纪兰庭的眼神一黯。
老皇帝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盯着秘信不断叹息。
“蛮人初次过境是何时发生的事情?”皇帝的声音苍老而绝望,他看着使者眼中满是忧愁。
信使低下头,恭顺地说:“数月前,少……正君入京后。”
老皇帝痛苦地揉了揉太阳穴。
那时他听信庄士贤,召平远侯独子景楼进京述职,后又赐婚雍王。
本打算若平远侯一家对婚事有异议,那便正好找个理由将其铲除。
谁料平远侯和景楼竟然忍辱负重,双双将婚事忍了下来。
老皇帝一招不成,又想着留景楼在京城做人质也好掌控平远侯。
那段时日他只想着如何对付景楼,如今想来的确许久之前就不断有折子递上来说边境的事,而他都并未放在心上。
那些被他忽略的“小事”只是开端,真正跟在后面的是更大的祸事。
“还望陛下尽早决断,漠北十万将士还有大齐百姓的性命全都仰仗您了!”
信使高声喊到,说完将头深深地磕在了地上。
老皇帝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他忌惮平远侯怕武将功高盖主夺权不假,但是更怕外族蛮人入侵边境。
大齐安稳富庶百年已久,如若真在他的手中乱起来那他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日后被史官原原本本写入史书,后人将会如何评论他?
老皇帝极好面子,断然不会允许大齐基业毁于他手。
因而即便老皇帝再厌恶疏远平远侯,此时也不得不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父皇……”
纪兰庭上前一步,开口说道:“京城中流民作乱谣言四起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还请您尽早决断。”
“唉……”
老皇帝挫败地深深叹了一口气,说:“朕口述,太子你来写吧。”
“是。”
纪兰庭走到一旁拿起毛笔,墨水在撒着金箔的纸上落下行云流水般的痕迹。
“朕自即位以来,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然近来边境频现蛮族外寇,甚是猖獗,危及朕之社稷大计……朕深知国家安危事在于爻策,特赐虎符助平远侯景梧镇守边陲,见此符当如见朕亲临……”
纪兰庭边写诏书的手边在微微颤抖。
皇帝赐虎符的意思不就是给予平远侯调兵遣将的权力吗?
老皇帝苍老沙哑的声音回荡在御书房内,末了说道:“顾千亭在京城待得也够久了,就让他把朕的意思送回漠北吧。”
纪兰庭的手一顿,黯然地点头说是。
正说着,传话太监又匆匆忙忙地走进屋内。
太监躬身说:“陛下,工部尚书高大人求见。”
“工部这会儿又来添什么乱?”老皇帝不悦地皱起眉头。
“这小的实在不知,”传话太监苦着脸说,“高大人也说是件十万火急的要紧事。”
老皇帝叹了口气,示意太监放人进来。
纪兰庭将玉玺印下后默默地将圣旨收了起来。
在这沉闷压抑的气氛中,一名胡子花白的老臣颤抖着步入御书房。
“臣参见陛下!”高大人慌张地冲进了屋内跪下行礼。
“高卿有何事啊?怎么这时候着急忙慌地来见朕?”老皇帝问到。
只见工部尚书哭丧着脸悲痛地高声喊道:“回禀陛下,京城郊外的奇石崩裂了!”
这如同晴天霹雳,老皇帝瞬间瞪大眼睛:“你说什么?”
他的声音几乎变得刺耳,如同一只受惊的牛马。
“陛下,城郊的奇石它……它裂成两瓣了!”
老臣仰头嚎着,霎时间泪流满面。
“怎么会,怎么会崩了……”
老皇帝仿佛受到巨大打击,眼前一黑,身体开始摇晃,然后就像枯枝般倒在椅子上昏迷过去。
第106章
“父皇!”
“陛下!”
老皇帝轰然倒下,御书房内众人登时乱作一团。
不等老太监反应过来上前,纪兰庭先一步冲了上去将老皇帝倾倒的身子托住。
只见老皇帝双眼紧闭,嘴唇不断颤抖着说着呓语。
“快,快传太医!”纪兰庭大喊一声。
一旁的老太监连连点头朝御书房外跑,然而还未跑到门口却又停了下来眼珠打转着犹豫起来。
纪兰庭撑着老皇帝,这才察觉手臂上的重量竟如此得轻,甚至隐约能够摸到皮肉之下骨头的轮廓。
不知从何时起,老皇帝宽大的龙袍下藏着的身体已然变得瘦弱不堪。
纪兰庭心中暗自惊讶,不免心痛又自责。
身为臣子,他竟然没有及时发现皇帝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
工部尚书已然被吓倒在地上,惶恐地浑身发颤。
郊外那块破石头早不裂晚不裂,偏偏要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裂开了。
如果皇帝因为他送来的消息有什么好歹,那他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尚书大人越想越心慌,竟瘫坐在地上低声啜泣起来。
纪兰庭本就心绪不宁着,听到屋内传来丧气的哭声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他面色阴沉着厉声呵斥道:“陛下尚在,高大人哭的哪门子丧?”
尚书大人一愣,哭声戛然而止。
“殿下……”他定定地望着站在上位的太子殿下。
往常在朝堂上见多了太子软弱吃瘪的模样,他一时间竟然被纪兰庭的气势震慑住。
不知怎的,他忽然觉得这位年少的储君身上猛然多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威严气息。
太子的眉眼与老皇帝有七分相似,又带着少许元皇后柔美清秀的影子。
恍然间竟让人觉得曾经那个意气风发雄心壮志的帝王又回来了。
太子殿下难得严厉,只是怎么说话的方式有点像那个牙尖嘴利阴阳怪气的雍王殿下呢?
尚书大人慌忙直起身来跪到一旁,小心翼翼地抬眼朝老皇帝偷偷看去。
而跪在大殿上的信使只是微微蹙眉,镇定地审视着屋内的情形。
纪兰庭恰巧和信使对上目光,微微点了点头。
信使瞬间会意,起身告辞后悄然退出书房大门。
不一会儿,老太监带着御医和一众人回到御书房内。
御医见老皇帝已然口歪眼斜涎水流了半张脸,赶忙上前为其诊脉。
“张太医,”纪兰庭凑上前去紧张问道,“父皇的病情如何?”
张太医并未立刻回答纪兰庭的问话,他的两只手指不断在老皇帝的手腕上按压,眉头越皱越紧。
纪兰庭见状便觉得皇帝的病情不妙,心也逐渐沉了下来。
御书房内,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在张太医和老皇帝的身上气氛格外凝重。
“唉……”
张太医叹了口气,沉声说:“回殿下,陛下这是急火攻心……”
“可有不妥?”纪兰庭见张太医犹豫,赶忙上前追问。
“屋内通风不畅,”张太医顾左右而言他,“臣想着先将陛下抬回寝殿,躺下也能舒坦些。”
纪兰庭看出张太医话里有话也不再继续问,警惕地朝身旁的老太监瞥了一眼。
他命太监将晕倒的老皇帝抬上轿辇,一路小跑着回了寝殿。
待到老皇帝平躺在床上,张太医跪在床边打开药箱取出细到几乎看不见的银针,手腕一甩就将几根针精准地刺入穴位中。
张太医手法娴熟,捏着银针转动两下后老皇帝悠悠转醒。
“啊,啊……”
老皇帝挣扎着张开眼睛,喉咙中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父皇!”纪兰庭放下心来,赶忙凑上前去。
只见老皇帝的眼眶凹陷眼下一片乌青,嘴唇干裂没有一丝血色。
张太医收回银针时手顿了一下,随后说道:“陛下的病来得及,臣只能先行控制接下来还需静心修养,切记不可再受刺激。”
纪兰庭慎重地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躺在床上的老皇帝挣扎着抬起手臂抓住一旁老太监的袖子。
“陛下,您要说什么?”
老太监赶忙倾身上去,耳朵贴在老皇帝的嘴边。
“命……”
老皇帝眼皮颤抖着,干燥的嘴唇无法控制地抖动着喃喃说道:“太子,太子监国……”
他的手指颤抖着紧紧抓着军报,苍老的脸上毫无血色一片煞白。
“墨城如今可还好?”老皇帝紧张地问道。
信使朗声道:“末将上京前侯爷已下令加固城墙,派众将彻夜把守墨城。”
“百姓呢?”
“逃至城中的百姓也已经安置妥当,漠北虽粮草贫瘠但省吃俭用还能撑些时日。”
老皇帝终于松了口气,瘫坐在椅子上连连说道:“好,好……”
信使垂下眼眸,抿起嘴略梗着脖子说:“末将来前侯爷交代过,见到陛下时务必要问您顾将军何时能返回漠北?仅凭侯爷一人怕无力支撑墨城。”
纪兰庭的眼神一黯。
老皇帝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盯着秘信不断叹息。
“蛮人初次过境是何时发生的事情?”皇帝的声音苍老而绝望,他看着使者眼中满是忧愁。
信使低下头,恭顺地说:“数月前,少……正君入京后。”
老皇帝痛苦地揉了揉太阳穴。
那时他听信庄士贤,召平远侯独子景楼进京述职,后又赐婚雍王。
本打算若平远侯一家对婚事有异议,那便正好找个理由将其铲除。
谁料平远侯和景楼竟然忍辱负重,双双将婚事忍了下来。
老皇帝一招不成,又想着留景楼在京城做人质也好掌控平远侯。
那段时日他只想着如何对付景楼,如今想来的确许久之前就不断有折子递上来说边境的事,而他都并未放在心上。
那些被他忽略的“小事”只是开端,真正跟在后面的是更大的祸事。
“还望陛下尽早决断,漠北十万将士还有大齐百姓的性命全都仰仗您了!”
信使高声喊到,说完将头深深地磕在了地上。
老皇帝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他忌惮平远侯怕武将功高盖主夺权不假,但是更怕外族蛮人入侵边境。
大齐安稳富庶百年已久,如若真在他的手中乱起来那他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日后被史官原原本本写入史书,后人将会如何评论他?
老皇帝极好面子,断然不会允许大齐基业毁于他手。
因而即便老皇帝再厌恶疏远平远侯,此时也不得不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父皇……”
纪兰庭上前一步,开口说道:“京城中流民作乱谣言四起看来并非空穴来风,还请您尽早决断。”
“唉……”
老皇帝挫败地深深叹了一口气,说:“朕口述,太子你来写吧。”
“是。”
纪兰庭走到一旁拿起毛笔,墨水在撒着金箔的纸上落下行云流水般的痕迹。
“朕自即位以来,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然近来边境频现蛮族外寇,甚是猖獗,危及朕之社稷大计……朕深知国家安危事在于爻策,特赐虎符助平远侯景梧镇守边陲,见此符当如见朕亲临……”
纪兰庭边写诏书的手边在微微颤抖。
皇帝赐虎符的意思不就是给予平远侯调兵遣将的权力吗?
老皇帝苍老沙哑的声音回荡在御书房内,末了说道:“顾千亭在京城待得也够久了,就让他把朕的意思送回漠北吧。”
纪兰庭的手一顿,黯然地点头说是。
正说着,传话太监又匆匆忙忙地走进屋内。
太监躬身说:“陛下,工部尚书高大人求见。”
“工部这会儿又来添什么乱?”老皇帝不悦地皱起眉头。
“这小的实在不知,”传话太监苦着脸说,“高大人也说是件十万火急的要紧事。”
老皇帝叹了口气,示意太监放人进来。
纪兰庭将玉玺印下后默默地将圣旨收了起来。
在这沉闷压抑的气氛中,一名胡子花白的老臣颤抖着步入御书房。
“臣参见陛下!”高大人慌张地冲进了屋内跪下行礼。
“高卿有何事啊?怎么这时候着急忙慌地来见朕?”老皇帝问到。
只见工部尚书哭丧着脸悲痛地高声喊道:“回禀陛下,京城郊外的奇石崩裂了!”
这如同晴天霹雳,老皇帝瞬间瞪大眼睛:“你说什么?”
他的声音几乎变得刺耳,如同一只受惊的牛马。
“陛下,城郊的奇石它……它裂成两瓣了!”
老臣仰头嚎着,霎时间泪流满面。
“怎么会,怎么会崩了……”
老皇帝仿佛受到巨大打击,眼前一黑,身体开始摇晃,然后就像枯枝般倒在椅子上昏迷过去。
第106章
“父皇!”
“陛下!”
老皇帝轰然倒下,御书房内众人登时乱作一团。
不等老太监反应过来上前,纪兰庭先一步冲了上去将老皇帝倾倒的身子托住。
只见老皇帝双眼紧闭,嘴唇不断颤抖着说着呓语。
“快,快传太医!”纪兰庭大喊一声。
一旁的老太监连连点头朝御书房外跑,然而还未跑到门口却又停了下来眼珠打转着犹豫起来。
纪兰庭撑着老皇帝,这才察觉手臂上的重量竟如此得轻,甚至隐约能够摸到皮肉之下骨头的轮廓。
不知从何时起,老皇帝宽大的龙袍下藏着的身体已然变得瘦弱不堪。
纪兰庭心中暗自惊讶,不免心痛又自责。
身为臣子,他竟然没有及时发现皇帝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
工部尚书已然被吓倒在地上,惶恐地浑身发颤。
郊外那块破石头早不裂晚不裂,偏偏要在这个紧要的关头裂开了。
如果皇帝因为他送来的消息有什么好歹,那他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尚书大人越想越心慌,竟瘫坐在地上低声啜泣起来。
纪兰庭本就心绪不宁着,听到屋内传来丧气的哭声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他面色阴沉着厉声呵斥道:“陛下尚在,高大人哭的哪门子丧?”
尚书大人一愣,哭声戛然而止。
“殿下……”他定定地望着站在上位的太子殿下。
往常在朝堂上见多了太子软弱吃瘪的模样,他一时间竟然被纪兰庭的气势震慑住。
不知怎的,他忽然觉得这位年少的储君身上猛然多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威严气息。
太子的眉眼与老皇帝有七分相似,又带着少许元皇后柔美清秀的影子。
恍然间竟让人觉得曾经那个意气风发雄心壮志的帝王又回来了。
太子殿下难得严厉,只是怎么说话的方式有点像那个牙尖嘴利阴阳怪气的雍王殿下呢?
尚书大人慌忙直起身来跪到一旁,小心翼翼地抬眼朝老皇帝偷偷看去。
而跪在大殿上的信使只是微微蹙眉,镇定地审视着屋内的情形。
纪兰庭恰巧和信使对上目光,微微点了点头。
信使瞬间会意,起身告辞后悄然退出书房大门。
不一会儿,老太监带着御医和一众人回到御书房内。
御医见老皇帝已然口歪眼斜涎水流了半张脸,赶忙上前为其诊脉。
“张太医,”纪兰庭凑上前去紧张问道,“父皇的病情如何?”
张太医并未立刻回答纪兰庭的问话,他的两只手指不断在老皇帝的手腕上按压,眉头越皱越紧。
纪兰庭见状便觉得皇帝的病情不妙,心也逐渐沉了下来。
御书房内,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在张太医和老皇帝的身上气氛格外凝重。
“唉……”
张太医叹了口气,沉声说:“回殿下,陛下这是急火攻心……”
“可有不妥?”纪兰庭见张太医犹豫,赶忙上前追问。
“屋内通风不畅,”张太医顾左右而言他,“臣想着先将陛下抬回寝殿,躺下也能舒坦些。”
纪兰庭看出张太医话里有话也不再继续问,警惕地朝身旁的老太监瞥了一眼。
他命太监将晕倒的老皇帝抬上轿辇,一路小跑着回了寝殿。
待到老皇帝平躺在床上,张太医跪在床边打开药箱取出细到几乎看不见的银针,手腕一甩就将几根针精准地刺入穴位中。
张太医手法娴熟,捏着银针转动两下后老皇帝悠悠转醒。
“啊,啊……”
老皇帝挣扎着张开眼睛,喉咙中发出痛苦的呻|吟声。
“父皇!”纪兰庭放下心来,赶忙凑上前去。
只见老皇帝的眼眶凹陷眼下一片乌青,嘴唇干裂没有一丝血色。
张太医收回银针时手顿了一下,随后说道:“陛下的病来得及,臣只能先行控制接下来还需静心修养,切记不可再受刺激。”
纪兰庭慎重地点了点头。
正在这时,躺在床上的老皇帝挣扎着抬起手臂抓住一旁老太监的袖子。
“陛下,您要说什么?”
老太监赶忙倾身上去,耳朵贴在老皇帝的嘴边。
“命……”
老皇帝眼皮颤抖着,干燥的嘴唇无法控制地抖动着喃喃说道:“太子,太子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