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51节
  而这时候上的税,还不能全部用宝钞,宝钞只能占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税款还是粮食和布帛。
  在这个讲究吃饱穿暖的时代,粮食和布帛才是最大的硬通货,远比那未来贬值极快的宝钞值钱。
  尤其是丝绸,更有‘一两丝绸一两金’之说!
  也正因为大部分都是用实物纳税,所以出现一些路途损耗,就是在所难免的,也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尤其是云贵川以及两广地区,他们要经历长时间的跋山涉水,才能把粮食和布帛送到应天城去。
  以现在的交通条件,要让他们不出现路途损耗,那就是绝对的难为人!
  但他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认死理的人,愣是要人家回去重新造册,这么折腾两次,一年的时间也就浪费过去了。
  所以,他们为了方便,为了不来回折腾,这才有了事先备好空印书册的做法。
  而且这也是一直流传下来的惯例,大明朝开国以来,也没有出个明令禁止的行文!
  可朱元璋就因为这件事,直接就下达了一个,一杆子打死一船人的命令“主印官员全部处死,副手及其以下,杖责一百再充军。”
  不错,
  他叶青也相信,必定有人趁这个机会中饱私囊,但也完全用不着一杆子全部打死!
  就这件事来说,罪有应得的人不少,但白白冤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且不说这个时代各方面的物质条件,都比现代都市差,就凭他朱元璋的这个做法,这种为朱元璋打工一辈子的前程,他也完全不屑!
  想到这里,叶青就立马看向了吴用,眼里还尽是责备之色!.......
  第63章:把朱元璋往死里得罪,再让他笑着道谢(求追更)
  “大人,”
  “您这么看着我干嘛?”
  “我觉得我想得挺全面的,从消灭人证到消灭物证,我都替您考虑到了呀!”
  吴用见叶青如此严肃,眼神之中还尽是责备之色,一时之间还没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只以为是责怪他考虑事情不周到。
  其实,吴用考虑事情还真挺全面的,一刀杀个干净就是消灭人证,连人家的进城路引记录都抹除掉,就是消灭钦差来过的物证。
  毕竟是他培养了这么久的接班人,这点脑子还是有的。
  可也正因如此,他必须严肃的教育一下这个吴大人。
  如果他们真是钦差,还真被吴用一刀杀干净的话,就又要耽误不少时间了。
  到了那时候,朱元璋又要花时间查他们去了哪里,死无对证的事情,最后必定是不了了之。
  可这也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等这件事过去之后,又要派钦差明察暗访,再加上来回的路程,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
  这种事情拖不得,拖得越久,后面的变故可能就越多。
  再者说了,他叶青已经过了九辈子的古代生活,实在是一天也不想在这里过了。
  不仅如此,他还不确定这种杀钦差的做法,算不算‘祸国殃民’。
  往小了算就不算,要是往大了算,那就算是‘祸国殃民’了!
  因此,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他都绝对不允许吴用干杀钦差这种,挡他现代都市前程的事!
  想到这里,叶青便严肃斥责道:“本官是这么教你的?”
  “本官从来都是教你贪财有道,可从来没教过你滥杀无辜啊!”
  “杀人灭口算什么本事?”
  “就算是我们的特工看走了眼,误把钦差当成是北元探子给抓去劳改了,那也不是什么大事!”
  “你能把钦差玩弄于鼓掌之中,你想他去劳改他就去劳改,你想他跟在你屁股后头,他就屁颠屁颠的跟着你,才是真正的本事!”
  “你能把钦差往死里得罪之后,还让他事后笑着对你说谢谢,那才是真正的本事!”
  吴用听到这里,眼神之中那才叫一个不可置信。
  他跟了叶青这么久,尽管他也看不透这位年纪轻轻的叶大人,到底有多少本事,就连叶青会不会武功他都不敢确定。
  但他可以确定的是,但凡他们叶大人以负责任的态度说出来的话,就必定可以做到。
  雁门县如今的盛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唯独就是这句话,他还真不怎么相信!
  这可能吗?
  如果人家真是钦差的话,还真能被你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牵着鼻子走?
  再者说了,这些曾被高度怀疑是北元探子的人,可是他叶青都说有本事,想收为己用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是钦差,还遭受了如此屈辱,怎么可能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不错,他叶青在雁门县这一亩三分地来说,说话确实比皇帝还好使!
  哪怕是那些因为他才赚到钱的外地商人,以及那些被他掌握把柄的外地贪官,也是他说一,别人不敢说二。
  可他在钦差的眼里,那就是一个区区七品县官!
  想到这里,吴用就下意识的摇了摇头。
  “不信?”
  “好,本官就再给你上一课!”
  “你且看好了,如果他们是钦差,本官就先把这些钦差往死里得罪,再让这些钦差对本官笑着道谢!”
  叶青看着吴用,认真而又自信道。
  吴用的眼里,
  皎白的皓月与那雁门山上犹如蜿蜒火龙的长城之下,只是身着白衣傲立于此的叶青,突然就有了一股,一切尽在掌握的自信。
  那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将帅之风,那种运筹帷幄尽在我手的傲然自信,突然就让他感到无比的真实。
  所谓的气场,不过只是习惯成自然的一种表现。
  可这位也就二十多岁的叶大人,一没有打过仗,二没有表现出丝毫会武功的迹象,怎么就能有这样的‘习惯成自然’呢?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叶青每次用这种态度说的话,都是全部做到了的。
  不论是马路盈利,还是任期之内达到‘官民双赢’的目标,他都提前做到不说,效果还远远超过了他承诺的效果。
  想到这里,吴用便立马自责了起来,他怎么能怀疑叶大人呢?
  他们叶大人说可以做到,就一定可以做到。
  他需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见证奇迹发生的同时,再干好助手的事情,外加虚心学习就成!
  “下官知错了!”
  “下官不该有这种极端的想法,更不该怀疑叶大人说的话。”
  “.......”
  叶青见吴用真诚认错,这才放下了心来。
  还好打消了他这种,挡他现代都市‘钱程’的想法!
  叶青只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后,继续严肃道:“知错就好,你错在不该有这种危险的想法,以后想都不许想。”
  “但敢于提出质疑,还是值得提倡的,一个敢于提出质疑的人,才是能够真正获得成长的人!”
  “好了,回去写一千字的认错悔过书,本官明早要看。”
  “对了,可别用书本上的那些大道理糊弄本官!”
  吴用看着叶青那目光深邃,且带有一丝警告之色的眼睛,冷汗顺着发根就出来了。
  吴用当即行礼一拜道:“下官知错,下官这就去写。”
  话音一落,他就像逃难似的跑了。
  看着这逃跑的步伐,叶青只觉得他们俩的关系,还有那么点像朱元璋和朱标的关系。
  亲近的时候,可以不那么在乎上下尊卑。
  但朱元璋真的发怒的时候,朱标也得先跪下再说。
  想到这里,叶青还有点想见识一下,他们到底是一对怎样的父子,是否真如史料所言?
  可紧接着叶青就立马否了这个想法,他可没时间去见证史料的对错。
  下一瞬,他又独自思考了起来。
  思考他们这群人到底是北元探子,还是朱元璋派过来的钦差。
  也就在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之时,他立马就想到了一句关键的话语。
  牢房里的人原话:“要把这一套方法,弄到我们工......”
  但他们说到这个工字之时,立马就欲言又止了。
  “要把这一套方法,弄到我们工部下面的工坊,以及兵部下面的兵器制造局?”
  “要把这一套方法,弄到我们工坊去?”
  叶青根据他们被怀疑的两个身份,以及明面上的富商身份,脑补了他们没有说完的话。
  其实明朝的大部分制度都是承袭的元朝,也就是说大明和北元朝廷的工部下面,都有官办工坊。
  而大明和北元朝廷的兵部下面,也都有兵器制造局!
  尽管大元已经被打成了北元,他们的首都也跑到了和林,但该有的建制也都是齐全的。
  和林经过蒙元四汗的经营,有着不错的畜牧业、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基础。
  如果北元真的把他这套方法学全了的话,还真有可能提高他们的军事装备水平。
  也因此,不论他们是北元探子还是朝廷钦差,都有说出这句话的理由。
  当然,想偷师的富商就更不用说了!
  近年来想偷师的富商不少,但无一例外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最终还得成为他的销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