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贪官 第123节
但他说白了,只是一个皇帝信得过的侍卫长,他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
在他看来,朱元璋突然问他这么一嘴,只可能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帝王的孤独,在在不想和马皇后和太子说之时,他朱元璋的身边就只有他毛骧了。
第二个原因就可怕了,那便是他朱元璋的疑心病又犯了。
他之所以问这么一嘴,只是为了试探他这个除了妻子就最亲近的人,会不会也是下一个李善长。
但不论是哪个原因,都绝对不会是询问他毛骧的意见!
只要他毛骧敢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那也就离死不远了!
毛骧只是抱拳道:“陛下,臣只是一个武夫,臣只想在您身边保护,不懂政事,也不想过问政事。”
“臣,这就告退办差去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这才露出真笑道:“办差不急,你也累了,休息两天再办,这两天不用你值守。”
毛骧离开御书房之后,这才如释重负般的长叹了一口气。
他只是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眼里尽是向往之色。
不错,
雁门县的八十八号劳改犯,虽然被气得有点‘傻’,但那却是真正的朱重八,是他毛骧的朱叔啊!
他现在都还记得朱元璋对他说的那句,‘出门在外,咱也当你是晚辈了’。
不仅如此,他还记得他挤兑朱元璋手里只有点碎银铜板之时,朱元璋也只是瞪他一眼就算完。
像这样的记忆有很多,但却都仅限于雁门县!
“是我想多了!”
“陛下终究是驾驭群臣的皇帝,不会永远是那个好说话的朱重八!”
“......”
想到这里,毛骧独自走在了回都尉府的路上,眼神之中还有那么点失落之色。
可没走两步路,他的眼神之中就有了浓烈的期待之色。
因为在他看来,朱元璋之所以会成为那个他敬爱的朱大叔,并不是因为雁门县这个地方,而是因为叶青这个人。
只要和叶青在一起,朱元璋就会变成那个他敬爱的朱大叔!
想到这里,他又立马坚定了一个决心,只要叶青自己争气,不在农税上面咬一口,不在军权上面咬一口,他也要在叶青来朝做官这件事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实他想错了!
朱元璋之所以会变成他敬爱的朱大叔,根本就不是因为和叶青在一起的原因,而是因为雁门县已经在实质上成为了他叶青的地盘。
朱元璋在叶青的地盘上微服考察叶青,自然是要稍微收敛才行。
可叶青一旦只身前往应天府来做官,那在他朱元璋的眼里,就是孤单的文弱书生随便他朱元璋拿捏了。
叶青要是口才不改的话,他朱元璋还极有可能变得比现在,还让他毛骧害怕!
几天之后,毛骧便带领着他的锦衣卫,开始执行朱元璋的这道手谕,而朱元璋也开始了他那‘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朝政生活。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段时间,朱元璋和马皇后都干了很多的事情。
马皇后真的做到了她答应朱元璋的,钱他朱元璋赚,货也归他朱元璋所有。
其实早在他们回程的路上,马皇后就把《高端奢侈琉璃制品销售方法指南》给研究透彻了。
她采取了其中的‘造势拍卖法’,在京城各大豪华客栈开拍卖会。
最后,这些高端琉璃制品,全部被京城的达官显贵以及富商用高价购买了!
富商买了之后,就孝敬给了达官显贵!
达官显贵们自然知道朱元璋有一个宝贝无比的琉璃花瓶,也就开始争相孝敬他朱元璋!
当然了,他们也不敢让朱元璋知道,这些东西是他们花大价钱买的。
于是乎,他们还沟通了一家琉璃作坊,谎称琉璃作坊这一批出品很好,所以都是些品相好的平价货。
他们也只是在逛琉璃市场的时候偶然发现,然后就买来孝敬他朱元璋了。
朱元璋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只是笑着照单全收的同时,还默默的记下了他们的姓名官职。
在马皇后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朱元璋也没有闲着。
他成功回收了所有的免死铁卷,也成功的颁布了《铁律》,只是效果却非常的不满意。
他并没有在百官的眼里,看到赞赏他朱元璋变得公平的目光,反而看到的尽是‘敢怒不敢言’之色。
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也有所反思,可不论怎么反思都觉得自己的补救措施完全没有错。
可事实却证明他又错了!
没有办法,只有留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叶大人!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他还瞒着马皇后干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以‘郭瑞’的名义,在秦淮河东岸建成了他亲自规划设计的【应天工业园区】!
虽然是以郭瑞的名义筹建,但郭瑞其实就是皇帝朱元璋,所以一切都堪比神速的快!
朱元璋想着,等他的工业园区赚钱之后,他就利用这笔钱筹建第一家,远比雁门养济院还要好的【应天养济院】。
到了那时候,应天养济院就得以朝廷的名义来办,以他朱元璋的名义来办了。
至于他瞒着马皇后干的原因,那可就太简单了。
他想给马皇后一个惊喜,想马皇后用仰慕的目光看着他,并夸一句‘我家重八在这方面也不输叶青’!
八月十五下午,
御书房里,马皇后拿出自己连本带利赚回来的三十万贯钱道:“重八,我可说到做到了。”
“你也要说到做到,未来必须答应我一个请求!”
朱元璋数着钱的同时,笑着道:“妹子可真有你的,放心,咱说到做到。”
马皇后听到这么一句承诺之后,这才放心的笑了笑,因为她帮叶青赚的一张实质性的免死铁卷到手了!
可也就在马皇后如此思索之时,朱元璋又立马笑道:“妹子,你赚的二十万贯,可不可以先帮咱还清国库的账?”
“咱找国库借了二十万贯,还写着欠条呢!”
马皇后一听,只是眼睛那么一眨,紧接着就拿出了专用于收拾朱元璋的鸡毛掸子!......
第139章:叶大人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朱元璋的中秋节不圆满了!
随侍在外的常侍太监,又透过门上的纸窗,看到了那一出久违且熟悉的大戏。
他的眼里,一个壮汉身影在逃,一个娇弱身影手持鸡毛掸子在追。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他的常侍太监早就给这出‘皮影戏’取了一个,一辈子也不会让别人知道的名字‘弱凤揍强龙’!
当然,这种皮影戏他可不敢看得太久,只是看一眼就带着一众懂事的随侍太监宫女走了。
在朱元璋面前当值,最重要的就是聪明懂事。
像这种帝后私事大戏,有幸看一眼已是万幸,看了自己心里乐就行,出了这御书房的门就必须忘记。
御书房盘龙烛台之下,
朱元璋一边围着龙案书桌跑,一边严肃斥责道:“不是,你这婆娘,都不问缘由的吗?”
马皇后拿着鸡毛掸子一边追,一边怒道:“开国皇帝写欠条?”
“你可太为后人着想了,你生怕后人的饭桌上没谈资是吧!”
“后人会怎么说你,又会怎么说我马秀英?”
“会说我把你管得太严,管得皇帝老子要钱,还得去国库打欠条,我可不是独孤伽罗,你真的是太......”
“不是,你要这么多钱,你到底要干嘛?”
“你要造反啊?”
马皇后说到这里,这才停下来,并扔掉了手里的鸡毛掸子。
马皇后也是真的被气糊涂了!
只因为朱元璋这么做,直接把她变成了后人口中的‘大明独孤伽罗’!
她不是看不起独孤伽罗,但她也确实看不起独孤伽罗的很多做法,最起码她绝对不会因为皇帝娶妃子这种本就应该的小事情,就把皇帝气得离家出走。
现在好了,一张欠条下去,让她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也就在此刻,
朱元璋却是弯腰捡起鸡毛掸子,并交到马皇后的手里,然后温柔的说道:“跑累了没有?”
紧接着,他又笑着说道:“咱数了一下,你围着这龙案书桌和书柜,追了咱九圈,也还没有大喘气,身体还好。”
“你再陪咱三十年,是一点问题的都没有,三十年以后,咱一定不跑,就撅着屁股让你打。”
面对朱元璋突然的柔情蜜语,马皇后也只是内心感动却不敢表露,只是泪光闪烁。
希望吧!
她也希望能再陪她家重八三十年!
“陛下,我们坐下好好说。”
下一瞬,二人就拉着彼此的手,坐在了边上的椅子上。
御书房外,
常侍太监透过门窗看着这一幕,是真的很想给自己一巴掌,他就不该这时候回来看一眼。
让他一个残缺之人看这一幕,实在是太造孽了!
可不回来看一眼也不行啊!
万一他们吵完了,需要使唤人的时候,发现喊一嗓子却没人,也是他们的错。
当太监难,当伺候朱元璋的太监更难,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还得自己把握,把握不好的话,还是自己的罪。
在他看来,朱元璋突然问他这么一嘴,只可能是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帝王的孤独,在在不想和马皇后和太子说之时,他朱元璋的身边就只有他毛骧了。
第二个原因就可怕了,那便是他朱元璋的疑心病又犯了。
他之所以问这么一嘴,只是为了试探他这个除了妻子就最亲近的人,会不会也是下一个李善长。
但不论是哪个原因,都绝对不会是询问他毛骧的意见!
只要他毛骧敢在这件事情上发表意见,那也就离死不远了!
毛骧只是抱拳道:“陛下,臣只是一个武夫,臣只想在您身边保护,不懂政事,也不想过问政事。”
“臣,这就告退办差去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这才露出真笑道:“办差不急,你也累了,休息两天再办,这两天不用你值守。”
毛骧离开御书房之后,这才如释重负般的长叹了一口气。
他只是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眼里尽是向往之色。
不错,
雁门县的八十八号劳改犯,虽然被气得有点‘傻’,但那却是真正的朱重八,是他毛骧的朱叔啊!
他现在都还记得朱元璋对他说的那句,‘出门在外,咱也当你是晚辈了’。
不仅如此,他还记得他挤兑朱元璋手里只有点碎银铜板之时,朱元璋也只是瞪他一眼就算完。
像这样的记忆有很多,但却都仅限于雁门县!
“是我想多了!”
“陛下终究是驾驭群臣的皇帝,不会永远是那个好说话的朱重八!”
“......”
想到这里,毛骧独自走在了回都尉府的路上,眼神之中还有那么点失落之色。
可没走两步路,他的眼神之中就有了浓烈的期待之色。
因为在他看来,朱元璋之所以会成为那个他敬爱的朱大叔,并不是因为雁门县这个地方,而是因为叶青这个人。
只要和叶青在一起,朱元璋就会变成那个他敬爱的朱大叔!
想到这里,他又立马坚定了一个决心,只要叶青自己争气,不在农税上面咬一口,不在军权上面咬一口,他也要在叶青来朝做官这件事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实他想错了!
朱元璋之所以会变成他敬爱的朱大叔,根本就不是因为和叶青在一起的原因,而是因为雁门县已经在实质上成为了他叶青的地盘。
朱元璋在叶青的地盘上微服考察叶青,自然是要稍微收敛才行。
可叶青一旦只身前往应天府来做官,那在他朱元璋的眼里,就是孤单的文弱书生随便他朱元璋拿捏了。
叶青要是口才不改的话,他朱元璋还极有可能变得比现在,还让他毛骧害怕!
几天之后,毛骧便带领着他的锦衣卫,开始执行朱元璋的这道手谕,而朱元璋也开始了他那‘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朝政生活。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很快就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段时间,朱元璋和马皇后都干了很多的事情。
马皇后真的做到了她答应朱元璋的,钱他朱元璋赚,货也归他朱元璋所有。
其实早在他们回程的路上,马皇后就把《高端奢侈琉璃制品销售方法指南》给研究透彻了。
她采取了其中的‘造势拍卖法’,在京城各大豪华客栈开拍卖会。
最后,这些高端琉璃制品,全部被京城的达官显贵以及富商用高价购买了!
富商买了之后,就孝敬给了达官显贵!
达官显贵们自然知道朱元璋有一个宝贝无比的琉璃花瓶,也就开始争相孝敬他朱元璋!
当然了,他们也不敢让朱元璋知道,这些东西是他们花大价钱买的。
于是乎,他们还沟通了一家琉璃作坊,谎称琉璃作坊这一批出品很好,所以都是些品相好的平价货。
他们也只是在逛琉璃市场的时候偶然发现,然后就买来孝敬他朱元璋了。
朱元璋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只是笑着照单全收的同时,还默默的记下了他们的姓名官职。
在马皇后干这件事情的时候,朱元璋也没有闲着。
他成功回收了所有的免死铁卷,也成功的颁布了《铁律》,只是效果却非常的不满意。
他并没有在百官的眼里,看到赞赏他朱元璋变得公平的目光,反而看到的尽是‘敢怒不敢言’之色。
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也有所反思,可不论怎么反思都觉得自己的补救措施完全没有错。
可事实却证明他又错了!
没有办法,只有留着这个问题去请教叶大人!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他还瞒着马皇后干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以‘郭瑞’的名义,在秦淮河东岸建成了他亲自规划设计的【应天工业园区】!
虽然是以郭瑞的名义筹建,但郭瑞其实就是皇帝朱元璋,所以一切都堪比神速的快!
朱元璋想着,等他的工业园区赚钱之后,他就利用这笔钱筹建第一家,远比雁门养济院还要好的【应天养济院】。
到了那时候,应天养济院就得以朝廷的名义来办,以他朱元璋的名义来办了。
至于他瞒着马皇后干的原因,那可就太简单了。
他想给马皇后一个惊喜,想马皇后用仰慕的目光看着他,并夸一句‘我家重八在这方面也不输叶青’!
八月十五下午,
御书房里,马皇后拿出自己连本带利赚回来的三十万贯钱道:“重八,我可说到做到了。”
“你也要说到做到,未来必须答应我一个请求!”
朱元璋数着钱的同时,笑着道:“妹子可真有你的,放心,咱说到做到。”
马皇后听到这么一句承诺之后,这才放心的笑了笑,因为她帮叶青赚的一张实质性的免死铁卷到手了!
可也就在马皇后如此思索之时,朱元璋又立马笑道:“妹子,你赚的二十万贯,可不可以先帮咱还清国库的账?”
“咱找国库借了二十万贯,还写着欠条呢!”
马皇后一听,只是眼睛那么一眨,紧接着就拿出了专用于收拾朱元璋的鸡毛掸子!......
第139章:叶大人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朱元璋的中秋节不圆满了!
随侍在外的常侍太监,又透过门上的纸窗,看到了那一出久违且熟悉的大戏。
他的眼里,一个壮汉身影在逃,一个娇弱身影手持鸡毛掸子在追。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他的常侍太监早就给这出‘皮影戏’取了一个,一辈子也不会让别人知道的名字‘弱凤揍强龙’!
当然,这种皮影戏他可不敢看得太久,只是看一眼就带着一众懂事的随侍太监宫女走了。
在朱元璋面前当值,最重要的就是聪明懂事。
像这种帝后私事大戏,有幸看一眼已是万幸,看了自己心里乐就行,出了这御书房的门就必须忘记。
御书房盘龙烛台之下,
朱元璋一边围着龙案书桌跑,一边严肃斥责道:“不是,你这婆娘,都不问缘由的吗?”
马皇后拿着鸡毛掸子一边追,一边怒道:“开国皇帝写欠条?”
“你可太为后人着想了,你生怕后人的饭桌上没谈资是吧!”
“后人会怎么说你,又会怎么说我马秀英?”
“会说我把你管得太严,管得皇帝老子要钱,还得去国库打欠条,我可不是独孤伽罗,你真的是太......”
“不是,你要这么多钱,你到底要干嘛?”
“你要造反啊?”
马皇后说到这里,这才停下来,并扔掉了手里的鸡毛掸子。
马皇后也是真的被气糊涂了!
只因为朱元璋这么做,直接把她变成了后人口中的‘大明独孤伽罗’!
她不是看不起独孤伽罗,但她也确实看不起独孤伽罗的很多做法,最起码她绝对不会因为皇帝娶妃子这种本就应该的小事情,就把皇帝气得离家出走。
现在好了,一张欠条下去,让她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也就在此刻,
朱元璋却是弯腰捡起鸡毛掸子,并交到马皇后的手里,然后温柔的说道:“跑累了没有?”
紧接着,他又笑着说道:“咱数了一下,你围着这龙案书桌和书柜,追了咱九圈,也还没有大喘气,身体还好。”
“你再陪咱三十年,是一点问题的都没有,三十年以后,咱一定不跑,就撅着屁股让你打。”
面对朱元璋突然的柔情蜜语,马皇后也只是内心感动却不敢表露,只是泪光闪烁。
希望吧!
她也希望能再陪她家重八三十年!
“陛下,我们坐下好好说。”
下一瞬,二人就拉着彼此的手,坐在了边上的椅子上。
御书房外,
常侍太监透过门窗看着这一幕,是真的很想给自己一巴掌,他就不该这时候回来看一眼。
让他一个残缺之人看这一幕,实在是太造孽了!
可不回来看一眼也不行啊!
万一他们吵完了,需要使唤人的时候,发现喊一嗓子却没人,也是他们的错。
当太监难,当伺候朱元璋的太监更难,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还得自己把握,把握不好的话,还是自己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