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晚餐那顿牛肉拉面算是救命,否则真得在台子上低血糖晕过去。
等等。
似乎有什么被忽略过去了。
吹着风,沈续停下脚步。
……汤靳明,没错是汤靳明啊!
饭吃一半也没打招呼,貌似还顺手收了他面前的小菜直接丢到回收站。
不过。
沈续转念又放心地想,毕竟自己又不是今天才做医生,以前谈恋爱也是这么过来的。
汤靳明应该早就习惯了。
第7章 回收份子钱
翌日清晨是个大晴天,厨师做完早餐已经离开了,沈续边吃边站在吧台做冰燕麦拿铁。上班打卡后,才从杨齐生那里得知梁叔昨晚没回来。
原因是小杨医生抱着梁叔哭了大半宿,眼睛肿得像核桃,手里还拿着梁叔给他的冰杯冷敷。
严格意义来讲,梁叔是沈家的管家,应该随时在沈续身边伺候。沈续去海外留学,也都是梁叔在照顾。
那阵子他还觉得家里有人好处很多,直至父亲有一日打来电话,闲聊中随口叮嘱他吃饭不要挑食,注意荤素搭配。
沈续才反应过来,原来管家什么都跟父亲汇报。
假照顾真监视也好,实心实意做管家也罢,给梁和发工资的是沈董又不是自己。公寓里打扫卫生有保姆,烹饪是厨师长,就算所有人都不在,沈续也会做饭,大不了天天点外卖。
管家都敢自作主张不回公寓,沈续猜测他只是父亲派来监视自己有没有好好上班而已。
等到所有新环境都变得规律有序,梁和就会回到香港。
杨齐生还有点不好意思,嗫嚅地对沈续说谢谢。沈续见他心情平复,看起来已经从患者离世的懊恼中抽离,笑道:“听说你是施妩小姐的粉丝,我发消息请她签名好不好。”
母亲出道用的是原名,她说她喜欢被人称呼全名。
施妩,施妩小姐,施女士,叫起来都很好听。只是看名字就会觉得名字的主人婀娜娉婷,气质温柔妩媚。
听说她爆火的那个年代,施妩小姐甚至成为形容她美丽的名词。
所以沈续在外人面前也习惯性地称呼她施妩小姐。
杨齐生喜出望外,气都不带喘地接连道了几十个谢,直至被旁边值大夜打算回家的同事从腰后重重捶了一拳。
“杨齐生!吵死啦!”
……
心外大多都是从外地赶来求医的患者,科室所有医生忙得脚不沾地,门诊排班的医生中午来沈续这里协调,商量好下个月初正式安排他上门诊。
归功于心外全年超高出诊率,同事们都很好相处。
这种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副作用是,临床医生全年基本没有什么时间休息,全科科研成果也惨不忍睹。
几个规培的学生被分到沈续这边,排队等待沈续发消息“传唤”,挨个到他办公桌前“挨骂”。
沈续习惯在文档中直接批注,然后再与学生面对面讨论,并提醒他们记得录音。这种效率有利于避免重复沟通,也节省他私人时间。
当然这些私人时间也不全都是休息,傍晚下班,回公寓简单吃过晚饭,邮箱里还有一封标注未读的邮件,正在静静等待着沈续阅读。
邮件附言:求老师救我小命。
是那天在公墓哭着求他拯救论文的学生。
老师也都是从学生做过来的,沈续太知道这个年纪的青年有多迷茫,即便再生气,也仍旧愿意耐着脾气辅导作业。
除非……
实在是忍不了。
世界上又要多一位在睡梦中被导师叫醒,劈头盖脸骂得屁滚尿流的可怜学生。
末了,沈续冰冷撂下准备延毕后挂断视频通话。
挂载显示器屏幕的LED灯被调到纯白,再用暖黄色落地灯调节,室内正好是没那么昏暗,但也绝对不刺眼的亮度。
周身不会被黑暗包围,但适度的光线能够给予情绪绝大部分的镇定。
沈续盯着文档又看了会,沉沉叹气,转而点开在实验室关系较为亲密的同事,请对方再带着自己的学生手把手再做次实验,争取得到的数据有用。
他还是希望学生能一次性毕业,如果想要回国发展,尽量越早越好。
同事是个工作狂,只要沈续找,必定三分钟内回复。邮件也很利落,只有简洁的的“OK”。
“呼。”沈续口干舌燥,提起手边玻璃杯。托中央空调的冷气,这杯十分钟前还滚烫的热水,现在已经是凉白开了。
沈续抬头盯着通风口,又看看窗外落地的月色,决定开窗透透气。
他光着脚,沿着地毯延伸的方向走,直接推开连接着阳台的落地窗,暖风顷刻汹涌地裹挟而来。
湿润与炎热缠绵,沈续呼吸微窒,瞬间有点喘不上来气,单手放在胸口,闭眼原地缓了缓,迟钝地想到拖鞋还在角柜那边。
懒得去拿,也不愿意直接踩露台地板,索性直接一屁股坐倒在原地,水杯晃得飞溅几滴,正好全部洒在脚背。
终日忙碌的人一旦清闲,其实也只是漫无目的地放空而已。
为什么只是回到江城几十个小时,好像已经度过许多年。
沈续点开手机日历,关闭、点开、再关闭,再次打开。
日期没有任何变化,但沈续还是机械般地重复操作,直至瞳孔逐渐失焦,余光有什么东西在晃动,耳鸣的同时,耳畔回荡起父亲的声音。
“沈续。”
他屈起双腿,手臂放在膝盖,下颚抵着手背安静了会,耐心等待这种陷入泥泞无法挣扎的无助消失。
外界的感知逐渐回溯,沈续眼睫轻颤,逐渐念起自己的名字。
沈续。
沈续。
这个名字也是施妩小姐起的,代表父母爱与生命的延续。
书房角落堆放小山似的杂志,沈续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找到拖鞋,趿拉着走到杂志前,从半人多高的位置抽出用牛皮纸做的信封,一扎六封,他已经用到最后一张。
前边五封用墨蓝色钢笔写满了字,但没有时间寄出去,跟着所有家具漂洋过海回至江城。
封口用的火漆与干花装饰,都是沈续亲自挑选做好的永生花。
记得刚留学那段时间,他迷上了去路旁橱窗欣赏老人手工编织蕾丝。这种活又慢又精细,还很费神,但织就的美丽骗不了人。
因为稀少所以昂贵,又由于昂贵,导致早已脱离蒸汽时代洛可可的现代人极少购买,只是在匆匆路过店面时,多投去几眼好奇的目光。
是收藏品,但于当今的奢侈品而言,只是占据某个装饰中的某个耗不起眼的点缀而已。
信与蕾丝就是这样同时代的奇异产物,可以有仪式感,但大部分情况下没必要。
带着那封空白信纸,沈续走回写字桌前,将摆满的参考文件收回抽屉,从用报纸折成的收纳盒中找到钢笔。
[展信佳。]
笔尖在佳字末尾轻轻点了个小墨点,沈续抿唇忽然有点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恰时手机屏幕闪烁,有最新消息进来。
新消息用的是手机最基础的提示音,来电铃声也是。虽然听着心烦,但沈续懒得改。
视线从屏幕扫过,看清楚消息来源后,他又收回目光决定装作没看见,把信写完再回复也不迟。
可惜电话那头的人显然不肯就这么放过,十分钟后,对方斩钉截铁地打了电话过来。
沈续不得不接。
沈矔开门见山:“怎么不接电话。”
沈续仍旧拒绝将电子设备拿在手中接听,开扬声器放在手臂半尺远的距离。
有一搭没一搭地把玩手中这支用了很多年,最近开始漏墨的钢笔。
旋紧笔盖,复拧开,这支笔用了很多年,笔身是经典的贝母纹饰,辅钻石镶嵌,材质虽然会越用越旧,但这种工艺的产品也只有做旧才显得华丽。
“教学生论文。”沈续语气淡淡地。
沈矔那边有翻动书页的声音,好像也是在阅读什么。
与父亲说话,沈续总是要绞尽脑汁想许多话题,他挑了个最简单的:“应该在回国之前推掉所有学生。”
翻动停止,沈矔似乎是用气声笑了下:“听说进医院第一天就遇到台大手术。”
“嗯,您怎么知道。”对于父亲的消息灵通,沈续早就习惯了。
沈矔:“你是我的儿子,我当然清楚。还顺利吗?”
“没抢救过来。”
“术后并发症很常见,人在ICU走的,下得了手术台就证明手术过程没问题。”
“……”沈续闻言一怔,钢笔从手中砸回桌面,笔尖不偏不倚地砸在信纸正中的位置。
蓝墨的水笔晕开整片,迅速穿透纸页。
父亲的声音仍未停止。
“上临床是为了积累经验,但你从小到大就不喜欢跟陌生人交流,还是科研比较好。在江城玩够了就回实验室去,如果经费不够,爸爸年末就再以集团的名义投一笔。”
等等。
似乎有什么被忽略过去了。
吹着风,沈续停下脚步。
……汤靳明,没错是汤靳明啊!
饭吃一半也没打招呼,貌似还顺手收了他面前的小菜直接丢到回收站。
不过。
沈续转念又放心地想,毕竟自己又不是今天才做医生,以前谈恋爱也是这么过来的。
汤靳明应该早就习惯了。
第7章 回收份子钱
翌日清晨是个大晴天,厨师做完早餐已经离开了,沈续边吃边站在吧台做冰燕麦拿铁。上班打卡后,才从杨齐生那里得知梁叔昨晚没回来。
原因是小杨医生抱着梁叔哭了大半宿,眼睛肿得像核桃,手里还拿着梁叔给他的冰杯冷敷。
严格意义来讲,梁叔是沈家的管家,应该随时在沈续身边伺候。沈续去海外留学,也都是梁叔在照顾。
那阵子他还觉得家里有人好处很多,直至父亲有一日打来电话,闲聊中随口叮嘱他吃饭不要挑食,注意荤素搭配。
沈续才反应过来,原来管家什么都跟父亲汇报。
假照顾真监视也好,实心实意做管家也罢,给梁和发工资的是沈董又不是自己。公寓里打扫卫生有保姆,烹饪是厨师长,就算所有人都不在,沈续也会做饭,大不了天天点外卖。
管家都敢自作主张不回公寓,沈续猜测他只是父亲派来监视自己有没有好好上班而已。
等到所有新环境都变得规律有序,梁和就会回到香港。
杨齐生还有点不好意思,嗫嚅地对沈续说谢谢。沈续见他心情平复,看起来已经从患者离世的懊恼中抽离,笑道:“听说你是施妩小姐的粉丝,我发消息请她签名好不好。”
母亲出道用的是原名,她说她喜欢被人称呼全名。
施妩,施妩小姐,施女士,叫起来都很好听。只是看名字就会觉得名字的主人婀娜娉婷,气质温柔妩媚。
听说她爆火的那个年代,施妩小姐甚至成为形容她美丽的名词。
所以沈续在外人面前也习惯性地称呼她施妩小姐。
杨齐生喜出望外,气都不带喘地接连道了几十个谢,直至被旁边值大夜打算回家的同事从腰后重重捶了一拳。
“杨齐生!吵死啦!”
……
心外大多都是从外地赶来求医的患者,科室所有医生忙得脚不沾地,门诊排班的医生中午来沈续这里协调,商量好下个月初正式安排他上门诊。
归功于心外全年超高出诊率,同事们都很好相处。
这种人际关系比较简单的副作用是,临床医生全年基本没有什么时间休息,全科科研成果也惨不忍睹。
几个规培的学生被分到沈续这边,排队等待沈续发消息“传唤”,挨个到他办公桌前“挨骂”。
沈续习惯在文档中直接批注,然后再与学生面对面讨论,并提醒他们记得录音。这种效率有利于避免重复沟通,也节省他私人时间。
当然这些私人时间也不全都是休息,傍晚下班,回公寓简单吃过晚饭,邮箱里还有一封标注未读的邮件,正在静静等待着沈续阅读。
邮件附言:求老师救我小命。
是那天在公墓哭着求他拯救论文的学生。
老师也都是从学生做过来的,沈续太知道这个年纪的青年有多迷茫,即便再生气,也仍旧愿意耐着脾气辅导作业。
除非……
实在是忍不了。
世界上又要多一位在睡梦中被导师叫醒,劈头盖脸骂得屁滚尿流的可怜学生。
末了,沈续冰冷撂下准备延毕后挂断视频通话。
挂载显示器屏幕的LED灯被调到纯白,再用暖黄色落地灯调节,室内正好是没那么昏暗,但也绝对不刺眼的亮度。
周身不会被黑暗包围,但适度的光线能够给予情绪绝大部分的镇定。
沈续盯着文档又看了会,沉沉叹气,转而点开在实验室关系较为亲密的同事,请对方再带着自己的学生手把手再做次实验,争取得到的数据有用。
他还是希望学生能一次性毕业,如果想要回国发展,尽量越早越好。
同事是个工作狂,只要沈续找,必定三分钟内回复。邮件也很利落,只有简洁的的“OK”。
“呼。”沈续口干舌燥,提起手边玻璃杯。托中央空调的冷气,这杯十分钟前还滚烫的热水,现在已经是凉白开了。
沈续抬头盯着通风口,又看看窗外落地的月色,决定开窗透透气。
他光着脚,沿着地毯延伸的方向走,直接推开连接着阳台的落地窗,暖风顷刻汹涌地裹挟而来。
湿润与炎热缠绵,沈续呼吸微窒,瞬间有点喘不上来气,单手放在胸口,闭眼原地缓了缓,迟钝地想到拖鞋还在角柜那边。
懒得去拿,也不愿意直接踩露台地板,索性直接一屁股坐倒在原地,水杯晃得飞溅几滴,正好全部洒在脚背。
终日忙碌的人一旦清闲,其实也只是漫无目的地放空而已。
为什么只是回到江城几十个小时,好像已经度过许多年。
沈续点开手机日历,关闭、点开、再关闭,再次打开。
日期没有任何变化,但沈续还是机械般地重复操作,直至瞳孔逐渐失焦,余光有什么东西在晃动,耳鸣的同时,耳畔回荡起父亲的声音。
“沈续。”
他屈起双腿,手臂放在膝盖,下颚抵着手背安静了会,耐心等待这种陷入泥泞无法挣扎的无助消失。
外界的感知逐渐回溯,沈续眼睫轻颤,逐渐念起自己的名字。
沈续。
沈续。
这个名字也是施妩小姐起的,代表父母爱与生命的延续。
书房角落堆放小山似的杂志,沈续从地上挣扎着爬起来,找到拖鞋,趿拉着走到杂志前,从半人多高的位置抽出用牛皮纸做的信封,一扎六封,他已经用到最后一张。
前边五封用墨蓝色钢笔写满了字,但没有时间寄出去,跟着所有家具漂洋过海回至江城。
封口用的火漆与干花装饰,都是沈续亲自挑选做好的永生花。
记得刚留学那段时间,他迷上了去路旁橱窗欣赏老人手工编织蕾丝。这种活又慢又精细,还很费神,但织就的美丽骗不了人。
因为稀少所以昂贵,又由于昂贵,导致早已脱离蒸汽时代洛可可的现代人极少购买,只是在匆匆路过店面时,多投去几眼好奇的目光。
是收藏品,但于当今的奢侈品而言,只是占据某个装饰中的某个耗不起眼的点缀而已。
信与蕾丝就是这样同时代的奇异产物,可以有仪式感,但大部分情况下没必要。
带着那封空白信纸,沈续走回写字桌前,将摆满的参考文件收回抽屉,从用报纸折成的收纳盒中找到钢笔。
[展信佳。]
笔尖在佳字末尾轻轻点了个小墨点,沈续抿唇忽然有点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恰时手机屏幕闪烁,有最新消息进来。
新消息用的是手机最基础的提示音,来电铃声也是。虽然听着心烦,但沈续懒得改。
视线从屏幕扫过,看清楚消息来源后,他又收回目光决定装作没看见,把信写完再回复也不迟。
可惜电话那头的人显然不肯就这么放过,十分钟后,对方斩钉截铁地打了电话过来。
沈续不得不接。
沈矔开门见山:“怎么不接电话。”
沈续仍旧拒绝将电子设备拿在手中接听,开扬声器放在手臂半尺远的距离。
有一搭没一搭地把玩手中这支用了很多年,最近开始漏墨的钢笔。
旋紧笔盖,复拧开,这支笔用了很多年,笔身是经典的贝母纹饰,辅钻石镶嵌,材质虽然会越用越旧,但这种工艺的产品也只有做旧才显得华丽。
“教学生论文。”沈续语气淡淡地。
沈矔那边有翻动书页的声音,好像也是在阅读什么。
与父亲说话,沈续总是要绞尽脑汁想许多话题,他挑了个最简单的:“应该在回国之前推掉所有学生。”
翻动停止,沈矔似乎是用气声笑了下:“听说进医院第一天就遇到台大手术。”
“嗯,您怎么知道。”对于父亲的消息灵通,沈续早就习惯了。
沈矔:“你是我的儿子,我当然清楚。还顺利吗?”
“没抢救过来。”
“术后并发症很常见,人在ICU走的,下得了手术台就证明手术过程没问题。”
“……”沈续闻言一怔,钢笔从手中砸回桌面,笔尖不偏不倚地砸在信纸正中的位置。
蓝墨的水笔晕开整片,迅速穿透纸页。
父亲的声音仍未停止。
“上临床是为了积累经验,但你从小到大就不喜欢跟陌生人交流,还是科研比较好。在江城玩够了就回实验室去,如果经费不够,爸爸年末就再以集团的名义投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