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赶山记 第71节
  “大个儿、黄芽儿,走了!”
  霍凌率先出门,唤回在院子外乱跑的大狗,颜祺最后检查一遍门窗,合拢挂锁。
  下山的一路上,为了照顾第一次雪天赶山路的颜祺,霍凌走了条缓坡比较多的路,要比下雪前常走的路慢半个时辰,胜在稳妥,哪怕不小心脚滑,也就是摔个屁股墩儿,加上衣服穿得足够厚,只要不是滑下山坡滚个几滚,就伤不到要害。
  走过半程,霍凌从怀里抽出一根旧布条挂在大个儿的脖子上,指了个方向,让它回去报信。
  大个儿一走,黄芽儿更加警醒,走几步就要回头看看霍凌和颜祺,确定他们跟上了以后才继续向前。
  至山脚时,霍峰接上了二人,分了不少东西到自己的背篓,颜祺一下子觉得自己被压弯的腰杆能挺直了。
  “家里饭已经做好了,到家就能吃。”
  霍峰一身牛劲,大步流星。
  霍凌本还没觉得饿,听了这话,一下子有了前心贴后背的感觉。
  他不由舔了下嘴唇,问道:“大嫂做了什么好吃的?”
  霍峰笑道:“小猪盖被!保准香你俩个大跟头!”
  第71章 小狗崽
  小猪盖被这道菜, 就是在炖排骨上面烀面饼,不得不说,菜名细想一番还有点缺德。
  但好吃也是真好吃, 肋排炖得脱骨, 舌头一捋就从骨头上掉了下来, 肥瘦兼备,满嘴留香。
  配菜是关外少不了的土豆和豆角, 软烂入味,菜汤莫说泡面饼了,泡鞋底子都好吃。
  “大嫂,上面的饼子怎么做的, 不是死面饼吧?”
  “可不能用死面饼,死面饼吸不到汤, 也不够厚。”
  叶素萍给霍英夹一块排骨,同他道:“得用发面饼, 擀平以后卷一道, 然后再擀一遍,锅多大,饼多大, 下锅的时候也别放得太平,就和睡觉盖的被子一样,乱糟糟也不怕, 那样反而还好吃呢。”
  为了让一家人吃饱,霍峰大手笔的买了五斤排骨, 叶素萍和了一大块面,足够给猪盖三层被的。
  霍峰第一个吃完,见他要收拾碗, 霍凌伸手拦下,让都别动,碗筷留给自己和颜祺刷洗。
  霍峰应下,但还是把自己的空碗拿回灶屋,给木盆里打上水,先泡了进去,不然菜汤干了不好刷。
  “这顿给我吃的,肚子都圆了。”
  颜祺从饭桌前站起来后就再也坐不下了,小猪和被子仿佛已经顶到嗓子眼。
  “真的?”
  霍凌的手从后面伸过来,一本正经道:“让我摸摸。”
  隔着衣裳,还真能摸到颜祺有些凸起的肚子,他顺势在上面揉了两下,“一会儿在院子里活动活动,消消食。”
  颜祺正想着满地都是雪,能在院子里做什么,霍英就来寻他了。
  “小叔,婶伯,快来堆雪人!”
  村里地皮广,家家修的院子都很大,霍家也不能免俗。
  晨起霍峰也只扫出几条通向各屋和牲口棚、鸡鸭窝的路,其余地方的积雪还保留着原样。
  除了叶素萍,三人两狗把后院整整齐齐的积雪踩乱,用铁锹铲雪,在院子正中堆成一座小山。
  “这是雪人的身子,再做一个雪球,就是雪人的脑袋。”
  霍英手上不停,嘴巴里念念有词。
  她带着颜祺一起滚雪球,一点点把雪聚在一起,再往上添新的,用手修成圆滚滚的形状。
  大个儿和黄芽儿在院子边缘的围墙下打滚,互相咬对方的嘴筒子,厚墩墩的身子撞到墙面,把上面的积雪都震了下来,淋了一身。
  “你们俩变白狗啦!”
  霍英发现后笑个不停,然后忽然想起自己的小白狗,开始四下找亲爹和亲叔。
  “爹,小叔,什么时候去接小狗?”
  霍凌接茬道:“明天要是不下雪了,我和你婶伯就去董家村接狗,我听你爹娘说,你应该给小狗起好名字了?”
  霍英点头如捣蒜。
  “起好啦,叫馒头。”
  “馒头?”
  霍凌忍不住笑,“怎么起这么个名字。”
  “她说狗是白的,馒头也是白的,就叫馒头,我寻思人都说狗要起贱名,不然压不住,馒头应该也行吧。”
  颜祺莞尔道:“我觉得挺好听的。”
  “哼哼,我就要叫小狗馒头,馒头馒头馒头……”
  活似一个馒头和一个窝头摞在一起的雪人堆好了,插了两根树枝当手,一根红辣椒当鼻子,两块小石头当眼睛,霍英还用干草给它粘了点稀疏的头发,然后心满意足地回屋了。
  霍凌和霍峰主要帮忙铲雪,不像颜祺和霍英,手指头都冻得通红,一进屋就热辣辣地发烫。
  霍凌牵过夫郎的手,放在掌心里一个劲地搓。
  “下次别这么玩雪了,你手上要是有冻疮,今天晚上就要痒。”
  颜祺是吃过苦的,怎会没有冻疮,这东西一旦长了就难好,年年冬日里都要发作。
  霍凌遂找出去年冬天剩下的獾子油,抠出一点给他用。
  “今年我再炼些新的,不过都说老油比新油好用。”
  他道:“回头货郎进村,或是咱俩去镇上时,记得买个那种装胭脂的小瓷罐子,装些獾子油进去,随身带着,从外面进屋后赶紧抹上。”
  獾子油一入冬就凝固了,和猪油一样变成白色的膏脂,只能放在广口的瓶瓶罐罐里。
  颜祺颔首答应,看着霍凌把獾子油细心涂抹在手背上,那是他之前告诉过对方的,生冻疮的地方。
  “现在下雪了,货郎是不是也来的少了?”
  “一个月能来一回就不错,咱们村还是太偏了。”
  他想幸好今年家里有牛车了,去镇上容易,可以一次多买点东西回来。
  ——
  隔日到了董成材家,小坐半晌后,霍凌和颜祺被引着去看红果儿和它的孩子,七只小狗,董家和霍家一样,留了一只和家里大狗长得一样的。
  算上霍凌他们挑走的两只,尚余四只,都许给了同村的人家,已经有两只被接走了。
  “现在抱狗崽子,红果儿乐意么?”
  霍凌在狗窝旁蹲下来,暂时没伸手,只是看。
  小狗都断奶了,红果儿只是趴在一旁,把下巴垫在狗爪子上休息。
  “估计是带孩子带累了,现在也乐意了,不过你带走的时候,它会跟出去看,先前那两只它都跟着人家去家门口了,估计是去认门的。”
  董成材有些发愁道:“我还担心一会儿它非要跟着你们回村里,那可怎么办。”
  董成材的儿子在旁边开口道:“如果它非要跟着,我就牵着它去一趟下山村,两个崽子呢,它看见了就没心事了。”
  对此霍凌和颜祺倒是没什么意见,董成材叹口气,摆摆手道:“先看看再说。”
  说罢迈步上前,拎出一只四蹄踏雪的小黑狗和几乎通体纯色的小白狗。
  红果儿起初还没什么反应,见他拎狗崽子,“蹭”地一下站了起来。
  “红果儿,别担心,它俩跟着我们回去享福了。”
  霍凌指着两只狗跟红果儿说话,一板一眼的,仿佛那是个人,不是只狗。
  “这个叫馒头,我大哥养在山下家里看门,这个叫黑豆儿,跟着我俩进白龙山赶山。”
  黑豆是昨天晚上颜祺想出的名字,还是霍英给了他灵感,既然都是一窝的,那不如都叫个吃食的名字。
  两个名字惹得董家人也笑了半晌。
  红果儿也不知听没听懂,在霍凌和颜祺一人一个揣着小狗要走时,它依旧跟了上来。
  被拴在董家门口旁大树下的大个儿,见了它扯着嗓子叫起来。
  红果儿不甘示弱,也回头汪汪叫。
  “哎呦,那是你孩子它爹,这就不认识了?”
  董家夫郎摸了一把红果儿的脑袋说道。
  但两只狗的敌意不大,叫的那两嗓子更像是例行公事,毕竟大个儿进了红果儿的地盘,不好太嚣张。
  预备回去时,两家人都盯着红果儿,看它会不会跟上。
  不过最终红果儿只把他们送到了村口,董成材父子俩跟了上来,冲霍凌和颜祺挥手作别。
  “有空再来家里坐坐!”
  “知道了叔,你们回吧!”
  雪停了两天,村路上经常有行人和牛车、驴车经过,压出一条没有积雪的土路。
  霍凌和颜祺怀里趴着热乎乎的狗崽子,一点也不觉得冷。
  “红果儿把崽子奶得真好,你看这一身肉,捏着软乎乎的。”
  颜祺好久没抱过小狗了,高兴得很,还用鼻子蹭小狗背上的细毛。
  霍凌那边的是黑豆,比起馒头要调皮一些,一直在乱拱,为防止它掉下去摔在地上,霍凌走两步就要把它的脑袋往回按一次。
  大个儿也对两只小狗很好奇,原本在村路上行走,它定是要远远走在前面的,今天却一直贴着两人的腿,一会儿绕到左边,一会儿绕到右边。
  反过来,奶狗觉多,也没什么警惕心,对地上的大个儿毫无兴趣,走过半程不再瞎折腾,低头一看,原是已经睡着了。
  到家后进了新地方,周遭都是新气味,才后知后觉地慌张起来,满地乱跑,嘤嘤直叫。
  霍英一把捞起小白狗放在膝盖上,“馒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啦。”
  另一只黑豆儿还在地上,大个儿凑上来用鼻子闻,它慌不择路,一下撞到大个儿的腿上。
  “嗷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