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套种自有其好处,菽也就是豆子可以起到固氮的作用,增加土地肥力,而谷子等作物根系发达,能帮豆子更好的吸收水和养分。
  但是套种也有坏处,在当下,最明显的坏处,就是沈知微没有经验。
  套种当然不可能是随意播种,然后任由农作物自由生长。
  套种自有其要求,并且不同的农作物之间套种的要求还不太一样,沈知微不是专业的农学生,她对土地的了解,几乎全都来自于幼年时期在农村的经历。
  那个时候跟着家里人下地,她才分得清小麦和杂草的区别,知道怎么种地能种好,怎么沤肥之类的。
  但她在种地上就是个半吊子,真不能全然相信她,如果庄子上能有经验丰富的老农或是农官,她还敢勉强试一试。
  现在她是真不敢试,她那么努力,黍子的产量也依旧稀碎,再折腾一遍,搞得粮食减产,她难不成还真让庶民们将自留地的粮食拿过来,补税收吗?
  她可做不到这么压迫底层农民。
  可一旦粮食减产,她不这么做,就等于是纵容,坏了规矩,日后很可能会养出庶民们只顾着自留地,不管公田死活的恶习。
  前进后退都各有利弊,沈知微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一直到胡幼安回景昌,她都没想出结果。
  而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再不下决定,就错过种地的时机了,接下来她啥都不用种了,反正也种不活,就把田地荒着吧。
  沈知微的纠结,让胡幼安一眼就看出来了。
  胡幼安从来没有见过大王脸上有这么明显的表情。
  沈知微在宫中设宴,款待功臣,她让功臣晚间设宴,白天她要去农庄。
  胡幼安赶路几日,并不劳累,大军走不快,因此她跟沈知微说,想一同去田里看看。
  不光是她,她的副将都统丘也想去。
  丘之前还去种过地,他军屯的那些地全都交给奴隶去收,前两日也都收完了,沈知微一粒米都没要,全充了军粮。
  军屯的地肿出来的粮食产量就比较一般,兵卒又要训练又要种地,没法精耕细作。
  “行,一同前去,你们既然回来,就该种新的粮食了,正好与予一同想想,怎么种更好。”
  沈知微有点儿玩游戏的感觉,种田如果是一件一点儿不累自己的事儿,那真挺好玩的。
  现代玩种田游戏,游戏里头天天627她都不嫌累。
  去往农庄的路上,胡幼安得知了大王的苦恼。
  这在胡幼安看来,其实都算不上苦恼。
  “大王决定便是,无论大王是什么决定,幼安都会为大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胡幼安张嘴就是一串表忠心,她倒不是在说瞎话,每一个字都十分真诚,完全是出自真心。
  就是因为全是真心,沈知微就更纠结了。
  她这个人,对坏人完全不会留情,可对好人,她是真的没法狠心一点儿。
  尤其是那些对自己一心一意好的人,真的很难叫人硬起心肠对待啊!
  沈知微现在就很唾弃自己,怎么就不能学着一些小说里主角的样子,做个一意孤行的“独|裁者”呢?
  “但如果粮食产量不足,他们会很失望吧,他们每一个都很努力了。”
  到了农庄,沈知微看向那忙忙碌碌的田野。
  前段时间,这一片田都已经被收割,接下来那些庶民就是不停的翻地,播种新的种子。
  一天都没休息过。
  沈知微通知百工坊打造了铁制的农具,农具比以前锋利很多,翻地也就轻松多了,可再轻松,那也是农活。
  是大太阳底下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活。
  当身上的汗珠一滴滴滴落在黑土之中,与土地融为一体时,他们脸上没有苦相,全是笑容,这叫人如何能不动容?
  还有孟女,前段时间沈知微见到她的时候,就叮嘱她好好休息,这两天沈知微又见她,发现孟女还是原本的模样。
  黑眼圈很重,人很瘦,被晒得更黑了。
  可她的眼睛真的很明亮,比天上的太阳还要明亮,沈知微每次对上孟女的眼睛,就不忍敷衍对待这一片土地了。
  “如果没有大王,他们根本不会有自留地,他们也没法只种这么一点儿土地,无法免除服役与布税。”
  胡幼安不觉得轮种的粮食产量低有什么问题,再低又能低到哪儿去?
  大不了就是将所有产量都交了税,那他们还能留下一季的粮食,够他们吃一年了。
  这样的事情,放在以往,庶民们想都不敢想。
  “大王仁慈,心怀万民,是好事。”胡幼安看向沈知微的目光里满是尊崇,她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觉得,大王是天底下最好的君主,“只是不必将他们视作孩童,事事考虑周到,改变不是坏事,但凡有一丝向好的可能,就可以去试试看。”
  沈知微闻言一愣,她已经习惯了安于现状,因为现代时期,一切都是稳定状态。
  太平盛世里成长出来的人,很难适应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眼下的大周,诸侯割据,天下大乱在即,阶级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所有人都喘不过气,强弱之间的差距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活过明天。
  所有人都在变法图强,希望自己能存在的更久一些,在这种环境下,人们一点儿不惧怕改变,甚至迫切地寻求改变。
  一成不变,在他们看来离死不远了。
  所以那些诸侯即便知道他们的国家可能没法顺利实行军功封爵制度,却还是硬着头皮试着推广下去,因为他们看到了军功封爵制度成功的一面,就想要学了去,让自己强大了。
  他们在实行之前,就已经设想到最差的后果是什么,但他们还是去试了。
  沈知微其实远没有诸侯勇敢。
  好在,她不是个不听劝的人,她还年轻,她骨子里也讨厌一个一成不变的无聊世界。
  “行,那就开始套种,你将孟女喊来。”
  沈知微吩咐身边的宫人,宫人很快就将蹲在田埂上,不知道在想什么的孟女叫来了。
  孟女上前作揖行礼:“小民参见大王,见过胡郎中。”
  “予这里有一套种之法,你可有兴趣学一学?”
  沈知微也不跟孟女客气,张嘴就直奔主题。
  有新的种地知识可以学,孟女当然不会拒绝,立马表示会好好听。
  最近沈知微派了个小吏过来给孟女上课,主要是教导孟女说雅言以及学习周朝官方的文字。
  各国文字就不用学了,太杂太多,沈知微都学得难受,更不要说孟女这个半路出家的读书人,孟女能摆脱文盲的境遇就可以了。
  大概是因为学会了看书习字,孟女身上带了几分读书人特有的文静和深邃,她的学习能力特别强,小吏不止一次跟沈知微说过,孟女是个天才。
  沈知微此前对孟女是天才的事实感触不是那么深,她对孟女的印象还停留在一个先天种地圣体上。
  现在亲自传授种地知识给孟女,沈知微才意识到,真正的天才根本不分年龄与学习基础。
  都说年纪越小,学习能力越强,但实际上,一个拥有清晰思维的成年人,她的学习能力并不弱于孩子,甚至因为理解能力更强,学习能力也会更强。
  现代之所以认为成年人学习能力不如孩童,是因为成年人的事情太多,很难静下心来去学习了。
  孟女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她可以安静下来,全心投入到一件事里。
  再加上她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几乎做到了沈知微说一句,她能领会三句的程度。
  等明白套种之法究竟是什么原理后,孟女立马开始思考,除了菽和谷可以套种外,一些菜是不是也能套种?
  套种想要种好,是不是要歇一歇地,农作物的高低不同,是不是也会影响到播种时种子之间的距离?
  这些问题,孟女问出来了,沈知微却没法回答。
  沈知微也不知道啊。
  “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思考,亲自去实践,孟女,予相信你可以做好。”沈知微没有回避自己的短处,直接承认自己不会种地,“之前的丰收,你居功至伟,所以自今日起,你便是农庄上的农官了,好好做,或许有朝一日,你能成为司农。”
  孟女被突然砸过来的升官大礼给砸得懵了一下,接着又被沈知微画得大饼迷惑了双眼。
  司农啊,那可是司农!
  司农算不上特别大的官,很多贵族甚至看不上这个官位,觉得司农天天要与庶民田地打交道,实在是低贱。
  可对于庶民来说,司农已经是很大的官了,是庶民见到需得跪地相迎的大官。
  孟女从前以为自己成为农官,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现在她真的成了农官,又觉得,农官也没什么。
  一个小小的农官,算得了什么呢?要做官,自然要做司农!
  沈知微看见孟女那双明亮的眼睛里,燃烧起对仕途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