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到时候,云国双拳难敌四手,轻则战败元气大伤,重则直接被灭国,然后国土上的一切被四周诸侯瓜分。
  云国不可能没有一个宁愿不封王,也想弄死它的敌人。
  这是一个光明正大的阳谋,只看云国究竟去跳哪个圈。
  如果收回封王的话,朝令夕改的下场就是云国的话语权丢失大半,且云国再一次跳入周朝的制度之中,日后想要跳出去可就难了,因为没人会信了。
  沈知微希望云国国君能刚一点儿,头铁一些,直接封王,就跟她的王命对着干。
  到时候,战国的进度条一定能拉快很多。
  她能早一点儿完成任务,回现代拿钱逍遥去了!
  沈知微想到这儿,露出一丝笑意来。
  这一抹笑落在胡幼安眼中,是对天下群豪的不屑,是对云国国君不自量力的嘲笑。
  胡幼安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到沈知微的命令里有多么大的坑,但她清楚,大王这么做,一定别有深意,所以她立刻去找妫央,让妫央帮忙传递王命到天下。
  妫央成为太宰后,这些就是他的分内之事了。
  他敏锐感觉到大王的命令里有很大的坑,但此前类似的计谋并没有出现过,身为局内人,他也很难瞬间感觉到。
  他只是觉得,这个命令一下,不管是继续封王,还是不再封王,云国国君的日子都好过不了了。
  “此事便交由央来办吧,郎中放心,央必定会将王命传遍天下,令云国国君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也让其他诸侯明白,现在的天子不是先王,也不是什么刚刚及笄的无知小儿,她有足够的手段治理天下,收复曾经的周朝失地。
  周朝依旧在,周朝不会灭亡。
  妫央自打从盐场回来后,就对沈知微抱有谜一般的信心,因为沈知微是真的将他捧上了太宰的位置,这是他此前做梦都不敢想的高位。
  而且还没有被人阻止,那些王公贵族就跟哑巴了一样,没有一个跳出来阻止此事的。
  虽然没有得到大王亲自为他设立的首辅之位,让他有点儿遗憾,但现在这种情况,也很不错了。
  妫央决定要当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胡幼安听着妫央的话,身上突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她总觉得妫央话里有话。
  “此事便交付太宰了。对了,幼安有一事想同太宰说一声,这段时日,常见太宰府上的门客四处访客交友,眼下正值多事之秋,太宰如此年轻就登上高位,行事需小心谨慎为上。”
  胡幼安决定还是敲打一下妫央,她不想景昌城内不安稳,这里是大王的国都,国都不静则国不宁,国不宁则大王不顺心。
  “郎中且放心,央知晓自己在做什么。”
  妫央笑得眼睛眯起来,像是一双狐狸的眼睛,看不清里头的精明,却让胡幼安感受到了一丝威胁。
  “诸侯动作频频,世事不定,太宰明白安稳来之不易即可。”
  胡幼安也看不出妫央要干什么,只好一再强调安稳二字。
  结果妫央听到“安稳”两个字,就不太高兴了,他扇动手中羽扇,不满道:“郎中打下泰晟,战功赫赫,自然不懂吾等身无战功,底气不足的臣工是何等心焦,况且天下将乱,郎中有打不完的仗,挣不完的军功,大王日后会愈发倚重郎中啊。”
  安稳二字从胡幼安这个以军功立身的将军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太过可笑,让妫央忍不住开口嘲讽。
  妫央很清楚他为什么能站在今天的位置上,是因为大王看重他。
  一旦大王心里最看重的人不再是他,他的地位被其他人取代,他日后不一定能保住太宰的位置。
  高位官员的数量是有限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天下太平安稳,可不是他心之所愿。
  胡幼安想要的安稳,是妫央最不想要的东西。
  “大王不是冷心冷性之人,太宰对大王忠心一片,大王日后不会亏待太宰。”
  胡幼安不喜欢妫央说大王不好,尤其妫央还暗指大王日后会变心。
  妫央将羽扇挡住了嘴,他嘴角微抽,看向胡幼安的眼神都变得有些奇怪了。
  妫央想了想,从他见大王第一面起,他就没见过大王开怀的模样,大多时间,大王都是面无表情端坐其上,谁都看不出大王的想法。
  大王暗中派他去截杀惠安君,传播谣言气倒安公寿,后又寻巧匠打铁铸剑,东打盐场,西收泰晟,桩桩件件事情里,妫央是没看出大王有半点儿属于常人的温情。
  惠安君是大王的王兄,虽不是亲的,但也叫了许多声,下手的时候,大王可眼睛都没眨过,至于面对敌人,大王更是杀伐果断。
  大王是一个合格的君主,是妫央心目中最完美的君主。
  大王唯一不足之处,就是至今为止,大王后宫都空无一人,有时候他看着大王坐在王座之上,就觉得自己看见了一尊神像。
  妫央想了想,对胡幼安说:“大王是天子,她是上天的孩子,是活在人世的神。”
  他不认为大王冷漠,他只是觉得,自己身为一个凡人,根本没法左右大王的任何想法。
  因为他无法探知大王的喜恶,所以只能想尽办法强大自身。
  胡幼安不理解妫央的想法,因为在她看来,大王就是大王,是以前会因一时怜悯,给她饭吃,护佑她平安长大的王姬,也是现在,心怀天下,护佑万民的天子。
  这场对话又是不欢而散,胡幼安觉得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理解妫央脑子里想什么,她只能加强警惕,随时准备压下妫央要闹出来的乱子。
  妫央则在胡幼安走后,一心为大王做事,将手头的事情全都放下,派人前往各诸侯国宣扬大王的命令。
  务必在云国国君彻底封王之前,将命令传遍天下。
  云国国君永是在半个月后才听到这则王命的,他距离景昌确实是太远了,远到安国、汴国和北国纷纷表态说,会遵从天子之命时,他才刚听到这则命令。
  已经布置好的祭祀被匆匆喊停,云国臣工与君主聚在一起,皱着眉头商量该怎么对待这则王命。
  云国和宁国关系很不错,对于云国国君自封为王一事,宁国国君十分支持,甚至还派了宁国世子前来,祝贺云国国君称王。
  现在宁国世子就在云国都城,等着祭祀开启,如果现在云国是不举办了,那宁国肯定会生气。
  毕竟让人白跑一趟,实在是过于失礼。
  可如果继续办,那就是公然违抗王命,按照王命的内容,云国几乎是于天下为敌了。
  有臣工觉得王室早已不复当年强大,完全可以忽视天子的命令,继续封王,公爵之位也比不得真正的王啊!
  有臣工则惧怕其余诸侯国拿着王命,来攻打云国,云国还没有强大到能与天下诸侯国开战的地步。
  有胆小的就有胆大的,胆大的臣工直接提议,继续封王,然后通过宁国世子,说服宁国国君,与之联盟,共同称王,共抗天下!
  “国君既有封王之心,为何失了与天下为敌之勇?自封为王乃是先天下之举,天下百余诸侯,国君愿比其余诸侯强,那就要承担更大的责任!王命难违,可若国君为王,那天下诸侯听从谁的王命,不是遵从王命呢?”
  这位的发言让原本五五开的局势,开始疯狂变化。
  这个念头,从来不缺头铁的人。
  连云国国君自己也很头铁,他要是头不铁,他就不敢做第一个称王之举了。
  “相国所言不错,寡人既有封王之心,便该有与天下为敌之勇!待寡人为王,诸侯该听从寡人王命!”
  云国国君一拍桌子,确定明日继续祭祀,他非得试一试,看看最后究竟是谁赢谁输!
  封王这件事,其实压根就拦不住,按照历史流程,也迟早会发生。
  沈知微要做的并不是阻止,而是加快各国之间吞并和争斗的过程。
  云国国君一意孤行,非要封王不可,而且他的相国还真就凭借自己的嘴,说服了宁国世子支持云国,连带着又说服了宁国的国君。
  两个大国联手,先后称王,此举如同一把火,扔入了天下这个沸腾的油锅之中,瞬间烈火熊熊燃烧,烧得许多人理智不存。
  小诸侯国看着传遍天下的两则王命,一边是实力强大的新王,一边是正统的天子,他们为难极了,实在是不知道该选哪一边支持。
  安、汴和北国三国则迅速集结军队,拉拢周边诸侯,要展开对宁国和云国的大战。
  他们也想自封为王,但他们更想要宁国和云国的地方!
  封王一事,什么时候都可以,也不一定非要赶在这个节骨眼,而一个名正言顺攻打其他诸侯国的机会,却是极难遇到,他们不忍放过这个机会。
  表面上,安汴北三国联盟是天子的力量,而宁云两国则是另一股势力,实际上,沈知微这个天子没有任何势力,她就是坐山观虎斗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