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以前怎么从来没有觉得,天下人才这么少?明明王上富有天下,却依旧无人可用,此乃臣子无能!
  妫央觉得,他必须多多搜罗一些人才才好,文官那边他是没什么人脉,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举荐,但是武将方面,他应该还是能努努力的,很多武将在年轻时都不是饱读诗书的人。
  从身手好的人里挑一挑,或许会有惊喜。
  闻桃见妫央不说话了,就知道她刚刚的话算是说服了对方,她接着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王一心夺取天下,我等为臣子,自当为大王分忧,专业学校的事情还需太宰多多费心。”
  “既然是为大王,为大周未来着想,那央身为太宰,必当竭尽全力,太傅于此道更有经验,央都听太傅的即可。”
  事情落在妫央头上,他名义上是辅助,实际上是干实事的那位,要是妫央不配合,闻桃自己很难将事情办好。
  反之亦然,没有闻桃帮忙,妫央估计要费不少功夫,他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事情,实际上今日之前,他连学校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楚。
  妫央选择相信大王的判断,他仔细请教闻桃,让闻桃将专业学校的事情跟他讲清楚,他会尽力而为。
  胡幼安拿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六月份,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不过这几年的夏天都没热到要人命的程度,风中还带着点儿凉意,找个阴凉地坐着,时间久了骨子里都发凉。
  消息是经过琼玉的手递到胡幼安手里的,要是没有琼玉本人来作证,胡幼安还以为有人假传王令,故意害自己。
  “大王真的要弄劳什子的专业学校,还要召将军回景昌?”
  同样觉得王令是假的的人还有鸱尾,鸱尾之所以知道这道命令,是因为胡幼安一走,这一大摊子全都会落到鸱尾头上,她必须知情,并且做好接手一切的准备。
  “嗯,是真的,琼玉拿到了太傅的信,太傅在上头也说了,此事为真,太宰已经选定了学校地址,等我一回去,立马就能开课。”
  胡幼安说这话的时候,眼底是迷茫不解,以及下意识的听从。
  她不会违背大王的命令。
  鸱尾一脸为难,担忧地说道:“可是如今北地刚刚被收复没多久,此刻回景昌,那北地若是再起波澜要怎么办?安国等国就在一旁虎视眈眈,一旦将军你离开,他们必定会来攻城。”
  “先封锁消息,我离开的消息能封锁多久是多久,以前我也回过景昌,那时候不也相安无事吗?”胡幼安很快就做出了安排,“这次就跟之前一样,只是回去的时间要长一些,好在只有一年,封锁消息就能维持半年左右,等入了冬,那些人便不敢轻举妄动了。”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要能挺过前期,后期入了冬,开战的几率就不大了。
  过了冬天就是春天,没多久她就能回来了。
  胡幼安就没想过改变大王的想法,大王让她干啥她干啥就行。
  别说是现在就回景昌做讲师,哪怕回景昌是被软禁,她都不会犹豫,只是她会有些担心其他兵将要怎么安排。
  想到这儿,胡幼安看了一眼鸱尾,鸱尾已经能够独挡一方,是合格的将领了,只是要当总将,她还嫩了些。
  好在鸱尾天赋够高,心性也好,临危受命之下,想必能稳住。
  胡幼安已经安排好了,鸱尾说什么也是白说,只能点头应下,硬着头皮直接上。
  胡幼安是在七月份才回景昌,七月份的时候,沈知微拿到了几株棉花。
  沈知微看见棉花的时候人都傻了,她怎么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拿回来了棉花啊?
  之前被沈知微寄予厚望的折柳商队在四月份的时候回到了景昌,比约定好的时间要晚了不少,据说是回来的时候遇见了恶劣天气,怕被困死在沙漠里,所以干脆多留了一段时间。
  沈知微忙着商船和专业学校的事情,一时之间还真忘了自己外头还飘荡着一个商队,等折柳等人回来后,她粗略看了下折柳商队带回来的东西,没什么太稀奇的玩意,就让折柳带着商队去休整,顺便给折柳在商司安排了个职位,暂且放着没管了。
  棉花的事情,沈知微是半点儿消息不曾听说。
  所以这棉花并不是折柳带回来的。
  但是棉花确实是折柳进献的东西。
  沈知微细细了解才知道,原来是西边的人得知折柳商队在找一种开花像是云朵一样的奇花,所以这段时间已经在四处搜寻,折柳给那些西方小国带去了无数奇珍异宝,他们想要讨好折柳,所以才尽心尽力的找,并且在找到后,第一时间给折柳送来了。
  看着那雪白的棉花,沈知微开心的不行,立马将农庄上伺候庄稼的先天种地圣体孟女喊来,让她跟西方小国来人好好研究一下,棉花在大周要怎么种植,在哪儿种植比较好。
  “你可能要去一趟北地,近似西方环境的地方,全都在北地境内,三年五载可能都回不来了,做好准备吧。”
  沈知微叮嘱孟女,让孟女做好拖家带口去西北种棉花的准备,孟女本以为能在景昌附近种,没想到会跑那么远。
  真的太远了,孟女从来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事实上,到了现在,景昌城依旧是她去过最远的地方。
  “那边要比景昌干燥很多,具体如何,你跟那西方小国的人好好聊聊,哪里听不懂,就多问问译者,最好是你学会那个小国的语言,省得对方对你有所隐瞒,或是译者翻译出错,耽误种棉花。”
  沈知微说着,感觉有点儿强人所难了,孟女雅言都是后学的,普通话也是后学,这几年才说的利索了一点儿,再让她去多学一门外语,这是把孟女当外国人整了。
  谁知孟女一点儿不觉得多学一门语言很困难,甚至觉得,为了更好的种地,学就学,她不光要学还要学得快,学得好!
  沈知微了解到孟女的心思后,对孟女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你啊,先天种地圣体!
  为了种地,你真的太拼了。
  “对了,这段时间要设立专业学校的事情,你应该听闻了吧,今年先设个军官学校,等过几年,你闲下来了,就去培养农官,空闲的这两年你没事儿琢磨一下,以后要怎么教导别人如何种地。”
  沈知微放现代绝对是要被挂路灯的资本家,她算是把人压榨得干干净净了。
  结果放在封建王朝之中,她就是最好的大王,没看孟女激动得小脸通红,恨不得高呼几声大王万岁来彰显自己对大王的敬仰吗?
  著书立传,传承本领,这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如今她孟女有机会成为名师大能的一员,她如何会不激动呢?
  第79章 胡幼安,你从来没有让沈……
  孟女满心激动地应下了大王给她的新任务, 不日就要远行。
  她一走,农庄上就得重新找人来负责,好在之前孟女也带了几个人,那几个人在伺候庄稼上都算是一把好手, 勉勉强强能够顶替孟女的空缺。
  在这上头, 不用大王来操心青黄不接的问题了, 只有在种地上,大王能够松口气。
  沈知微意识到这件事后, 突然觉得专业学校的开设十分有必要了。
  于是胡幼安刚回景昌, 连王宫的大门都没踏进去, 就被迫不及待的沈知微拉着去了专业学校。
  没错, 沈知微亲自到城门口接的胡幼安,这让胡幼安十分震惊,同时她也意识到了, 专业学校对大王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不仅仅是在培养人才上重要,还关系到了沈知微的特殊任务,教书育人也是一系列的特殊任务, 最后毕业的学生质量, 直接影响了沈知微的任务结算, 要是不能到达SSR结局, 沈知微是真的会生气。
  所以沈知微一再跟胡幼安强调,把此次进入专业学校的人往死里训, 只要没死, 还有口气,就不要手软。
  “上了战场,可没人会将他们看做需要好好对待的学生,还不都是死人预备役?现在多流血, 以后上了战场才能少流血,如果那些人不听话,你就直接报给予,予会让他们乖乖听话的。”
  沈知微意有所指地说着,胡幼安愣了一下,随后了然。
  看来这次的学生里,有不少人出身很不错,是胡幼安压不住的那种。
  只是一个专业学校,竟然能招到出身如此好的贵族当学生吗?
  胡幼安严肃应喏,眼中甚至带了三分杀气,真有点儿从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铁血气息了。
  那些连鸡都没杀过的贵族学生,不知道会不会被胡幼安给吓坏了。
  沈知微有点儿幸灾乐祸地想,对那些贵族学生,沈知微的感官很复杂。
  一方面,她觉得那些学生有心报国是好事,愿意放弃家中荫官的好处,靠自己来闯荡,是一种自强自立,很是不错的品质。
  另一方面,她又觉得那些学生娇生惯养,实在不是好苗子,到时候哭天喊地让家长心疼了,就容易搞出师生矛盾,不利于团结友爱,而且他们占据一个名额,庶民就会少一个名额,这样不利于她打破贵族垄断上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