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妫央可见不得有人将自己手里的钱拿走,尤其给钱的还是闻桃这个吝啬鬼。
闻桃翻了个白眼,将银子扔了过去,铜钱又收回了钱袋中,她才不会多给妫央钱,早知道她一开始就给一文钱。
妫央被白了一眼,心中不忿,对闻桃指指点点:“你说说你,自己一个人在盛都,家中无长辈要赡养,也无孩童要照拂,后院干净的能跑马,更没人吃你的喝你的,你这么抠门作甚!”
“我对别人可从不抠门,首辅门客三千,孝敬你的人从城西排到城东,你可比我有钱多了,那么多钱,我要是不帮你花点儿,你岂不是只能守着金山日日无眠?首辅后院也是空无一人,怎么不想着多花点儿钱呢?这钱攒下来,难不成还要便宜了首辅哪位远房亲戚?”
跟人太熟就是这点不好,妫央的痛脚在何处,闻桃一清二楚。
这回轮到妫央翻白眼了,他今天遇到闻桃真是碰上劫难了,随后他直接大手一挥,今天就破财免灾!
“呸!死了全陪葬,也不给那群人一文!走走走,今日请你去最好的酒楼吃最贵的席!”
有机会蹭顿好饭,闻桃自然不会拒绝,而且她还不会自己一个人去,等酒楼开席的时候,上百个座位几乎全坐满了。
有妫央一派的官员,也有闻桃一派的官员,坐主位的不是妫央,而是特意从皇宫里赶来的沈知微。
蹭饭这种好事,怎么能不叫上爱吃的皇上呢?
沈知微这位皇帝,平日里在处理政事的时候,还是挺有威严的,但是私底下,只要是跟她时间长的官员都知道,她爱吃美食爱睡懒觉爱玩爱闹,反正就是没有一点儿君主的架子。
但若是因此就觉得皇帝是个好性子,能随意欺负,那就大错特错了。
好在在座的官员最少都跟沈知微共事五年以上,已经摸清了这位君主的脾气,因此共处一室共同用席时并不拘束。
“皇上尝尝这个,最新出的菜,叫江南醋鱼,说是南边的口味,吃个新鲜。”
人多之后就是分桌用餐,妫央和闻桃坐在沈知微左右两旁,妫央作为此次宴席的东道主,自然是由他来介绍菜品,为沈知微推荐新菜。
沈知微一听妫央这话,就知道这菜味道估计一般,甚至应该说不好吃,因为妫央此人深谙说话的艺术,他觉得好吃那就是美味,味道一般便是家常味道,不好吃的就说是新鲜。
听这名字,沈知微突然想起了现代一道网红菜,她是没吃过,只看过网上的评价,记得很多人说是黑暗料理。
“那醋鱼味道很古怪,可能是盛都人和南边的人口味不一样。”闻桃提醒了一句,省得沈知微不知情,夹一大口到嘴里。
沈知微点点头,更觉得这玩意就是现代的网红菜了,没想到兜兜转转,她还能赶个时髦,所以发明这菜的人,是非得做不可吗?
夹了一口到嘴里,沈知微嚼了嚼,咽了下去。
味道是不怎么样,但也没难吃到想吐出来的地步,只能说不好吃。
她还以为是多难吃的黑暗料理,又或者是这个世界是改良版?反正和她以为的网红菜味道不一样。
她不知为何,有点儿失望。
第104章 不许人间见白头
吃了那不知道是哪位神人发明的醋鱼后, 沈知微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拒绝吃新鲜菜了,她还是不要有太多好奇心比较好。
妫央和闻桃敏锐察觉到了皇上的这点儿变化,心知是因为什么, 两人也因此默默躲着醋鱼, 一时之间, 盛都传出两位大人不爱吃鱼的风言风语,惹得爱吃鱼的妫央, 愣是直到三月初, 春暖花开, 也没吃过一口鱼。
自作孽啊, 早知道他就不让那道菜上席。
也不知道传他不爱吃鱼的人怎么想得,他要是不爱吃鱼,他在东海盐场那小半年, 难道天天吃沙子吗?
三月份,天气暖和了,大军也开始出征。
年前海上打仗, 年后陆上打仗, 原本有些躁动的军队因此平静了很多, 将士们明白他们还有很多渠道可以挣功劳, 自然平静下来。
海上战争的结果,沈知微并不是很在意, 只要船只能够带回外头高产的作物种子, 以及数不尽的金银珠宝,沈知微就满足了,占地盘这种小事没必要说,现在外头还有不少人茹毛饮血, 打下这样的地盘,完全就是扶贫去了。
等工业发展起来,能够使用更多资源的时候,外头的土地才会令沈知微馋得慌。
陆上战争,沈知微比较在意,不光是她在意,朝中所有人都很重视,因为陆上战争的结果,关系着这场逐鹿天下的战争,到底有没有彻底结束。
如果能将那些外逃的诸侯王一网打尽,那天下就真真正正地落在了沈知微手里,属于大周的时代,就彻底过去了。
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一点儿不比之前收尾云国的战争短,甚至还要更长,倒不是敌人不好打,而是战线拉的长,战场地点也多,不光是西北,一些其他地方的将领也有些沉不住气,主动加入了这场战争之中。
拿得理由都很离谱,今天怀疑那个小国窝藏诸侯王余孽,明天怀疑另外的小国和诸侯王联手,周遭小国被打得叫苦连天,纷纷向盛都举旗投降,认盛都之主,也就是如今的皇帝为共同的皇帝,俯首称臣。
沈知微听着有点儿天可汗的意思,就是现在的人还比较淳朴,想不到那里去。
沈知微展开地图一看,发现四周的小国都打了一遍,资源丰富,有用处的地盘全都占了,剩余的几个小国,并不是不能打,而是打下来后没有任何好处,正如海上那些小国一样,打下来根本就是去扶贫了。
于是沈知微拿出了宗主国和附属国的制度来。
她的制度比历史上的制度要更严苛一些,不光要求附属国要每年向宗主国进贡,还要求附属国的兵权和王室更迭的权力,全都要交予宗主国。
说白了,附属国就是自治区,名义上还是国,实际上成了异姓王的封地,还比不过异姓王名正言顺。
这种压迫性拉满的制度,现在签署了,以后不一定能长远留存,沈知微将事情拆碎了分析给朝阳听,告诉未来的太子,如果有能力,就等着小国发展的不错后直接摘桃子,将地盘打下来。
如果没有能力,那等没法控制这些小国时,就想办法挑起地区矛盾,让它们自己打去,大景不要掺和其中,适当的时机,毁掉这些宗主国和附属国之间的规矩,重新树立两方都能认同的规矩。
唯一一点就是要记牢,必须要依靠文化侵入那些小国。
中原的文化海纳百川,四周没有能与之相抗衡的文化,用文化一代代去侵蚀对方,比上来打灭对方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好处更多。
只要对方也成为文化的一部分,那么不管以后出什么事,文化不断,中原永存,大景也会永远存在于世人心中。
朝阳还不是很明白这些道理,不过她记性很好,不管母皇说什么,她都能记得牢牢地,一字不差,当她长大,坐在那个位置上时,她会按照今日之教导,为这个国家掌舵,带领国家走向更长远的胜利。
又五年,在沈知微三十二岁这一年,天下的仗终于打完了。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十七年,沈知微再一次登城门,迎接为她凯旋的将军。
胡幼安两鬓已经染上霜白,她今年不足四十,身体看上去还是很强壮,但内里已经空虚,如果再在外头打仗,很可能要死在战场上了。
青竹向盛都传信多次,胡幼安在战场上受了好几次致命伤,好在都熬了过去,沈知微想让胡幼安回来,胡幼安说什么都不肯,一直咬牙坚持到了现在。
沈知微低头看着坐在高头大马上,享受子民热烈欢迎的将军,鼻头一酸。
青竹言,战场上的重伤到底叫胡幼安寿数有亏,哪怕日后好好养着,估计也没几年了,真要是强留胡幼安,那胡幼安的后半生都要在病痛之中度过,到时候能在战场上驰骋杀敌的将军,只能日日被困在床榻之上,胡幼安会被逼疯的,所以胡幼安要最后几年的健康,不要最后的苟延残喘。
这次回盛都后,当真是见一眼少一眼了。
午后例行接风宴,也算作庆功宴,筵席上人来的齐整,胡幼安抬头一看,高官之中多了几张陌生脸庞,好在大多数依旧是她熟悉的人。
这样就很好,说明她守护的一切都在盛都好好的。
胡幼安高兴地饮下一杯酒,今日是她五年来,第一次开怀畅饮,估摸着也是最后一次了。
随军回盛都的医师青竹就在侧殿侯着,她不喜与太多人交谈,像是这种热闹的场合,她总是躲得远远的,现在愿意在隔壁侯着,已经是医者对病人最大的关怀,一旦胡幼安有事,她立马能为胡幼安施针治病。
一想到隔壁的青竹,沈知微就笑不出来。
胡幼安越是喝得高兴,她心里越是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