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她以为他说自己吃得多,池锦挠挠头:“我想咱俩都饿了嘛,就多盛了点。”
“看起来你也来过这里。”
“嗯……当时在实习期的时候,媛姐总带我来吃,说比食堂好吃。”
陈以声一顿,道:“欧阳媛调职的事,你还会怪我吗?”
池锦摇头,塞了片脆黄瓜:“当事人欢天喜地奔向新战场,我瞎操什么心。”
“换了一个编辑部而已,你们想见还是能见到的。”
“嗯嗯。她还说《秋日来信》是她第一志愿,从小就读。我上初中的时候情窦初开,也爱读里面的言情小说。”
池锦没好意思说,其实《秋日来信》里现在看来有些无脑的言情小说,她上本科时还期期不落地看。
第16章 .定下猫约
“那你最爱读《面孔》是在什么时候?”
聊过《秋日来信》,陈以声自然提及自家杂志。
“小时候我也算是博览群书吧哈哈,当时看哪本封面好看就买哪本。封面好看就买。第一次看《面孔》是讲秦始皇的,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小学关注最多的就是历史面孔了,其他的看不懂。后来大点了就都差不多,除了编推必看外,会额外关注下身边面孔吧。”
“这是为什么?”
池锦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一直死磕这个专栏,投稿了三十多次都被拒了。”
“还真执着。”
“当时文笔还很稚嫩的,我现在翻到当时那些黑历史都没胆量看完。”池锦笑笑,“不过第四十次成功了,也算是遇到伯乐了。”
陈以声点头:“值得纪念。”
池锦条件反射地报出来期刊号和页码,不过在说题目之前悬崖勒马,现在来看当时的文笔依然稚嫩,哪怕已经上了大学,她不想被陈以声拉出来审判。
她话锋一转:“所以我死心塌地在《面孔》,这不是连自己都贡献进来了,完全是以身饲虎。”
“收你稿子的编辑,署名是?”
“周铖!就是我一直要找的那位编辑!”
嗯……就是便利贴上的,她经常念叨的那位编辑。
陈以声的眼底掠过一丝复杂难辨的情绪。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再抬眼时已恢复平静,语气淡然:“周编辑……离职很多年了。圈子不大,有机会我帮你留意他的消息。”
新人入职仪式时她说过这件事,提到过周铖,他当时在隔壁桌,没有听清。
如果别人这么说她觉得希望不大,但陈以声很少会画大饼,她点点头:“那麻烦您了!我真的很想见见周编辑本人。”
面很快上来,热气腾腾。两人安静地吃了几口,面馆里只有吸溜面条和电视里模糊的新闻声。讲的是近日发生的一起杀妻案。
“上次回学校的时候。刘老师提到你之前交过男朋友。”
池锦一口面差点呛住。她没料到陈以声问这个:“这问题太不应景了。可能还是单身比较安全吧。”
陈以声轻声笑了一下:“现在分手了?”
池锦故作轻松道:“嗯,光荣加入我前任俱乐部了。”
“看来人才济济呀。”
池锦觉得这个话题实在不适合上下级之间,但考虑到还有同门的关系在,她礼貌道:“我觉得自己过挺好的。”
“第一批独身主义者的现状来看,确实不错。”
池锦瞥到他的戒指,道:“您回家的时候要把戒指摘了吗?看到痕迹的话家里人是不是会怀疑?”
“之前会摘。”陈以声很自然地接话,手指无意识地在戒痕处摩挲了一下,“上次回家见我妈,忘了。她看到了。”
“阿姨怎么说?”
“她说,”陈以声模仿着母亲的语气,带着点无奈的笑意,“‘戴着这个,好桃花都被你挡在外面了!’就这样说。”
“好像是有这种说法。”池锦附和。
“我当时回她,”陈以声看向池锦,眼底带着一丝罕见的、近乎顽皮的光,“‘那不是正好?省了多少麻烦。’”
第一次听到陈以声用这种轻松的语气开玩笑,池锦忍俊不禁:“没想到您想法还挺先锋。”
“我们也没有差很多吧?”
池锦今年二十六,陈以声三十四,八岁的年龄差不小,但也算不上两代人。
这样一算,两个副主编都比他年纪大,但偏偏是他做了主编。虽然她知道男性在职场的优势,但还是相信陈以声是能力取胜。他是《面孔》主心骨,这是公认的。
“一线城市三十岁上下人群的未婚率,我记得有调研数据说是接近百分之四十了。背后是高生活成本、个体价值多元化、以及传统婚恋模式与现代什么什么的结构性冲突……”她侃侃而谈,却在提到“彩礼”这类具体物质门槛时及时刹住了车——眼前这位,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被物质绊住的人。
陈以声安静地听着,等她停下,道:“你还年轻,不着急想这些。”
池锦也不想和上司聊这些,擦了擦嘴:“还有一件事要和您说,就是您家那只橘猫不是找领养吗?我筛选了几个比较合适的领养人,您看后续怎么安排?”
“都在景市吗?”
“嗯,只筛选了同城的。”池锦点头,补充道
,“资料都整理好了。”
“其实……这是我捡的一只流浪猫。养了一段时间了,但确实你知道的,猫毛过敏不太适合和猫相处,也是我最开始的时候考虑不周。所以……”
“理解。我能帮上什么忙吗?”池锦主动问,“基础信息我都核实过一轮了,您看是否需要安排见面聊聊?或者我再观察一下?”
池锦干了一段时间实习生的活,现在当起陈以声的秘书得心应手。
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斟酌措辞口:“说实话,我对挑选领养人没什么经验,怕选不好,反而委屈了猫。你能帮我一起把关吗?比如……见面的时侯?”
池锦没想到他会直接提出这个请求,一时有些犹豫。上次去上司家是意外,更何况当时以为他已婚倒也没怎么多想。可现在她知道他单身,周末去单身男上司家里?这听起来……
“我知道,让下属来上司家里不合适。”他语气平稳,抛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方案,“这样吧,算你周末的兼职,按小时付费。你觉得一小时一百五十块,合理吗?”
池锦瞪大了眼睛,她研究生时给初中生当英语家教,一个小时才一百块钱。
她强压下内心的雀跃,飞快计算着总收入,面上故意做出几分迟疑和勉为其难的样子:“……好吧。不过,陈主编,这事仅限于您知我知。我不希望传到公司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陈以声唇角极快地弯了一下,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简洁回应:“共识。”
“那就定在周六吧,我抓紧回家再确定一下信心。放心,这不收钱。”
她特意划清了“帮忙”和“付费”的界限,显得自己不那么像奸商。
“好的,我送你。”陈以声拿起外套。
“啊,不用了,现在天晚,地铁正好人少,我几站就回去了。”池锦连忙站起来摆手,“真的不用麻烦了,太晚了您也早回去吧。”
陈以声看着她避之不及的态度,没再坚持:“那好。路上注意安全。”
池锦先走一步,陈以声扫码付了款。
倒不是池锦逃单,是她真忘了。
……
池锦哼着小曲回家迎接周末,除了整理领养人信息之外,她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工作辛苦,年纪渐长,休息时间格外难得。
桃子正窝在沙发上和男朋友语音打游戏,池锦从冰箱里拿了罐啤酒便回卧室,冷不丁想起陈以声问自己的问题。她近三年并无结婚打算,更何况也并没有合适的人选。
对于她们这种攒不下多少钱的打工族来说,先把工作保住得以立身才是硬道理。
她看着电脑深吸一口气,还是先趁着今天把陈以声交代的额外工作完成了吧。
池锦喝了口冰啤酒,开始噼里啪啦地打字。
*橘猫意向领养人初步筛选报告(池锦无偿整理)
筛选原则:
1.同城优先
2.稳定性考量:自有住房>稳定长租>短期租住;稳定工作/收入证明;家庭结构稳定。
3.养猫经验:优先有科学养猫经验者,无经验但知识储备充足、态度认真者次之。
4.环境评估:家中是否封窗?是否有其他宠物?居住环境照片初步审核中。
5.沟通意愿与态度:领养申请表填写完整度、沟通回复及时性、提问专业度、对猫咪未来规划是否清晰。
6.排除因素:频繁搬家记录、未封窗、家有未绝育犬只、态度敷衍、领养动机可疑等。
候选人:
1.丁克养猫科研小组
新婚燕尔,无娃一身轻,决定把满腔无处安放的育儿热情献给猫。男方是逻辑严密的码农,女方是严谨细致的工程师。家里已有一只原住民暹罗猫,已购入智能猫厕所、自动喂食器、宠物监控摄像头。科学养宠理念先进,环境丰容到位,稳定性强。
“看起来你也来过这里。”
“嗯……当时在实习期的时候,媛姐总带我来吃,说比食堂好吃。”
陈以声一顿,道:“欧阳媛调职的事,你还会怪我吗?”
池锦摇头,塞了片脆黄瓜:“当事人欢天喜地奔向新战场,我瞎操什么心。”
“换了一个编辑部而已,你们想见还是能见到的。”
“嗯嗯。她还说《秋日来信》是她第一志愿,从小就读。我上初中的时候情窦初开,也爱读里面的言情小说。”
池锦没好意思说,其实《秋日来信》里现在看来有些无脑的言情小说,她上本科时还期期不落地看。
第16章 .定下猫约
“那你最爱读《面孔》是在什么时候?”
聊过《秋日来信》,陈以声自然提及自家杂志。
“小时候我也算是博览群书吧哈哈,当时看哪本封面好看就买哪本。封面好看就买。第一次看《面孔》是讲秦始皇的,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小学关注最多的就是历史面孔了,其他的看不懂。后来大点了就都差不多,除了编推必看外,会额外关注下身边面孔吧。”
“这是为什么?”
池锦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我一直死磕这个专栏,投稿了三十多次都被拒了。”
“还真执着。”
“当时文笔还很稚嫩的,我现在翻到当时那些黑历史都没胆量看完。”池锦笑笑,“不过第四十次成功了,也算是遇到伯乐了。”
陈以声点头:“值得纪念。”
池锦条件反射地报出来期刊号和页码,不过在说题目之前悬崖勒马,现在来看当时的文笔依然稚嫩,哪怕已经上了大学,她不想被陈以声拉出来审判。
她话锋一转:“所以我死心塌地在《面孔》,这不是连自己都贡献进来了,完全是以身饲虎。”
“收你稿子的编辑,署名是?”
“周铖!就是我一直要找的那位编辑!”
嗯……就是便利贴上的,她经常念叨的那位编辑。
陈以声的眼底掠过一丝复杂难辨的情绪。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再抬眼时已恢复平静,语气淡然:“周编辑……离职很多年了。圈子不大,有机会我帮你留意他的消息。”
新人入职仪式时她说过这件事,提到过周铖,他当时在隔壁桌,没有听清。
如果别人这么说她觉得希望不大,但陈以声很少会画大饼,她点点头:“那麻烦您了!我真的很想见见周编辑本人。”
面很快上来,热气腾腾。两人安静地吃了几口,面馆里只有吸溜面条和电视里模糊的新闻声。讲的是近日发生的一起杀妻案。
“上次回学校的时候。刘老师提到你之前交过男朋友。”
池锦一口面差点呛住。她没料到陈以声问这个:“这问题太不应景了。可能还是单身比较安全吧。”
陈以声轻声笑了一下:“现在分手了?”
池锦故作轻松道:“嗯,光荣加入我前任俱乐部了。”
“看来人才济济呀。”
池锦觉得这个话题实在不适合上下级之间,但考虑到还有同门的关系在,她礼貌道:“我觉得自己过挺好的。”
“第一批独身主义者的现状来看,确实不错。”
池锦瞥到他的戒指,道:“您回家的时候要把戒指摘了吗?看到痕迹的话家里人是不是会怀疑?”
“之前会摘。”陈以声很自然地接话,手指无意识地在戒痕处摩挲了一下,“上次回家见我妈,忘了。她看到了。”
“阿姨怎么说?”
“她说,”陈以声模仿着母亲的语气,带着点无奈的笑意,“‘戴着这个,好桃花都被你挡在外面了!’就这样说。”
“好像是有这种说法。”池锦附和。
“我当时回她,”陈以声看向池锦,眼底带着一丝罕见的、近乎顽皮的光,“‘那不是正好?省了多少麻烦。’”
第一次听到陈以声用这种轻松的语气开玩笑,池锦忍俊不禁:“没想到您想法还挺先锋。”
“我们也没有差很多吧?”
池锦今年二十六,陈以声三十四,八岁的年龄差不小,但也算不上两代人。
这样一算,两个副主编都比他年纪大,但偏偏是他做了主编。虽然她知道男性在职场的优势,但还是相信陈以声是能力取胜。他是《面孔》主心骨,这是公认的。
“一线城市三十岁上下人群的未婚率,我记得有调研数据说是接近百分之四十了。背后是高生活成本、个体价值多元化、以及传统婚恋模式与现代什么什么的结构性冲突……”她侃侃而谈,却在提到“彩礼”这类具体物质门槛时及时刹住了车——眼前这位,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被物质绊住的人。
陈以声安静地听着,等她停下,道:“你还年轻,不着急想这些。”
池锦也不想和上司聊这些,擦了擦嘴:“还有一件事要和您说,就是您家那只橘猫不是找领养吗?我筛选了几个比较合适的领养人,您看后续怎么安排?”
“都在景市吗?”
“嗯,只筛选了同城的。”池锦点头,补充道
,“资料都整理好了。”
“其实……这是我捡的一只流浪猫。养了一段时间了,但确实你知道的,猫毛过敏不太适合和猫相处,也是我最开始的时候考虑不周。所以……”
“理解。我能帮上什么忙吗?”池锦主动问,“基础信息我都核实过一轮了,您看是否需要安排见面聊聊?或者我再观察一下?”
池锦干了一段时间实习生的活,现在当起陈以声的秘书得心应手。
他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斟酌措辞口:“说实话,我对挑选领养人没什么经验,怕选不好,反而委屈了猫。你能帮我一起把关吗?比如……见面的时侯?”
池锦没想到他会直接提出这个请求,一时有些犹豫。上次去上司家是意外,更何况当时以为他已婚倒也没怎么多想。可现在她知道他单身,周末去单身男上司家里?这听起来……
“我知道,让下属来上司家里不合适。”他语气平稳,抛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拒绝的方案,“这样吧,算你周末的兼职,按小时付费。你觉得一小时一百五十块,合理吗?”
池锦瞪大了眼睛,她研究生时给初中生当英语家教,一个小时才一百块钱。
她强压下内心的雀跃,飞快计算着总收入,面上故意做出几分迟疑和勉为其难的样子:“……好吧。不过,陈主编,这事仅限于您知我知。我不希望传到公司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陈以声唇角极快地弯了一下,像是达成了某种默契,简洁回应:“共识。”
“那就定在周六吧,我抓紧回家再确定一下信心。放心,这不收钱。”
她特意划清了“帮忙”和“付费”的界限,显得自己不那么像奸商。
“好的,我送你。”陈以声拿起外套。
“啊,不用了,现在天晚,地铁正好人少,我几站就回去了。”池锦连忙站起来摆手,“真的不用麻烦了,太晚了您也早回去吧。”
陈以声看着她避之不及的态度,没再坚持:“那好。路上注意安全。”
池锦先走一步,陈以声扫码付了款。
倒不是池锦逃单,是她真忘了。
……
池锦哼着小曲回家迎接周末,除了整理领养人信息之外,她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工作辛苦,年纪渐长,休息时间格外难得。
桃子正窝在沙发上和男朋友语音打游戏,池锦从冰箱里拿了罐啤酒便回卧室,冷不丁想起陈以声问自己的问题。她近三年并无结婚打算,更何况也并没有合适的人选。
对于她们这种攒不下多少钱的打工族来说,先把工作保住得以立身才是硬道理。
她看着电脑深吸一口气,还是先趁着今天把陈以声交代的额外工作完成了吧。
池锦喝了口冰啤酒,开始噼里啪啦地打字。
*橘猫意向领养人初步筛选报告(池锦无偿整理)
筛选原则:
1.同城优先
2.稳定性考量:自有住房>稳定长租>短期租住;稳定工作/收入证明;家庭结构稳定。
3.养猫经验:优先有科学养猫经验者,无经验但知识储备充足、态度认真者次之。
4.环境评估:家中是否封窗?是否有其他宠物?居住环境照片初步审核中。
5.沟通意愿与态度:领养申请表填写完整度、沟通回复及时性、提问专业度、对猫咪未来规划是否清晰。
6.排除因素:频繁搬家记录、未封窗、家有未绝育犬只、态度敷衍、领养动机可疑等。
候选人:
1.丁克养猫科研小组
新婚燕尔,无娃一身轻,决定把满腔无处安放的育儿热情献给猫。男方是逻辑严密的码农,女方是严谨细致的工程师。家里已有一只原住民暹罗猫,已购入智能猫厕所、自动喂食器、宠物监控摄像头。科学养宠理念先进,环境丰容到位,稳定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