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死于兰若寺? 第1节
《因何死于兰若寺?》作者:给大家讲一下事情的经过【完结】
悬疑小说刑侦科幻复仇超现实悬疑悬念迭起
简介:
不就意识上个网,怎么就死了呢?
近未来的超级都市“3”各区突发连环杀人案,被害者死状惨烈,所有颅内计算机的记忆信息全都不知所踪。
公共安全总局网技科科长蒲桥临危受命,与神秘的计算机天才宁静珑合作,种种线索直指意识数据网络“婆娑海”中的诡异局域网“兰若寺”,而更大的阴谋与险局正如罗网一般扑来....
序
“既然捡了一条命,”第六次手术时,老头从他的右腿里摘出一块拇指长短的铁钉,“当啷”一声丢在手术盘上,“就好好揣在兜里,何必再去送死?”
他没有回答,他也回答不了,有一道伤贯穿了他的脸,弄碎了他一半的牙齿,几乎是给他多开了一张嘴。老头将他为数不多的纳米复合剂用在了他的脸上,每分每秒数以亿计的纳米虫子都在他的脸上清理发炎的腐肉、修补伤口,但距离复原仍然需要时间。他躺在手术台上说不了话,颅内计算机也启动不了,无法发送讯息,好在老头有纸笔——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淘汰掉的老古董——他还可以和老头写字交流。
老头瞟了他手里的纸一眼,“对,你确实命硬,你是我见过命最硬的,我把你拖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你一定会死,至少撑不过一个星期,但是你竟然活下来了,你确实命硬。”
“但是命硬不一定是好事,小子。我活人见得不少,死人也见得很多。相信我,有时候死人远比活人要更轻松。”老头叹口气,从他腿中骨头的缝隙里又摘出一块玻璃,在麻药的作用下他不觉得痛,只是有点轻微的刺挠。
他原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他是被大雨浇醒的,眼前的天空昏暗,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他身在一个巨大天坑的底部,身边堆积着无数人造义体的残肢,一些义体在废弃时尚剩一点动力,苍白如死人一样的手指还在缓慢地抓握。除了义体残肢,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垃圾堆积如山,十几只皮毛泛着诡异油光的肥老鼠盘桓在上,闪着荧光的眼睛盯着他看,似乎在遗憾一顿难得的美餐就此泡汤。
在他的颅内计算机停止工作前,最后给他的讯息是提醒他当前所处环境污染度严重超标:辐射超标170%、硫化物超标400%、重金属污染物超标244%……他就像是泡在一桶巨大的污染液中,就连流进他嘴里的雨水都带着一股腥臭味。他企图站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剧痛几乎令他再一次昏死过去,雨越下越大,周围一片模糊,他什么都看不清,除了不时远处升起的冲天火柱———那是自动清洁无人机投放的用来快速焚烧垃圾的固体燃烧弹。火柱越来越近,很快他就要化成灰烬。
老头是在坑边把他拖出来的,老头说把他拖出来时,他的腿上几乎没有一块好肉。“就像是被剐了鳞的鱼一样。”但他那会儿对自己的伤势完全没有意识,只是想着要活下去。
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身上的剧痛反而刺激着他的神经让他保持清醒,既然无法站立,那就改用爬行,既然两腿都使不上力,那就依靠自己的手指。他已经记不太清自己是如何爬到了坑边,只记得自己一直在爬,抓住一切可以用来攀附的东西向上爬,任凭它们划破自己的皮肤、扎进自己的骨头。
他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
“我们都清楚他们能弄死你一次,自然能弄死你第二次,相信我,第二次他们一定不会失手。”
他寄居在老头的家中——一根废弃的原料管道。老头是黑医,没有任何的职业执照,废弃管道既是他家也是手术室,还兼职仓库,里面堆放着各式各样他从天坑里刨出来的废弃物和古董破烂。老头说自己本不想救人,像他这种被莫名其妙抛尸在“巨人肠胃”的枉死鬼,他见过太多。
“但是你他妈命太硬了,我在这里住了快有三十年,能从天坑里爬出来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反正我也活不到明年,干脆积点德。”
老头说自己活不到明年是真话。在他清醒的间隙,有时他会看到老头在咳嗽,咳出来的全是血。“住在‘巨人肠胃’里的人,没一个不带着要命的病。想活命也简单,换个肺,新鲜的人工肺部移植,最新款nk-27,据说换上后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清甜的像是置身在雨林里。在上六区,这大概是最时髦的新年礼物之一,而我们这些垃圾想要换上一个,嘿嘿…”
比起老头自己的命,老头好像更在乎他的死活。第八次手术,最后一块碎片终于从他的腿中摘除,老头摇晃了一下手里的瓶子,把最后一点纳米修复剂喷在了他的腿上,他立刻感觉到右腿处一阵麻痒,也是在这时,他能开口说话了。
“残疾少不了,下半辈子你都得靠轮椅过活了,但至少是死不了了,如果好好休养,应该还能有几年活头,”老头看了他一眼,轻轻叹口气,“所以小子,算了吧,能活下来就是好事,既然活下来了,那你就好好活着,她也想要你好好活着,报仇真的有意义么?”
他沉默了一下,只是摇了摇头:
“我……活着,但是她……死了。”
这是他一个月以来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像是一块带着毛刺的玻璃。老头没说话,只是又叹了口气,转身出门。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头走进来扔给他一张卡。“想做事总得有家伙吧?收着,出门向东南方一公里,一个塌掉的广告牌,牌子边有个闸门,拿这张卡开门,里面有设备,但功能有限,要想重进婆娑海,就得你自己想办法。有我能帮忙的,力所能及我给你搭把手,多的就别指望了。”
完全足够了,甚至远远超过他的期望。他问老头为什么要帮他,老头自己也是半个死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况他这条命是老头救的,他说的也没错,这样做不亚于是又死一回,而且这一次绝对没有任何活下来的可能。
老头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小子,我说过也见过的死人很多,而我帮你的原因就和你想要报仇的原因是一样的。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报仇?”
因为他忘不掉她的死状。他记得她笑起来就像是带着光亮一样,但他再见她时只看到一张惨白的面孔,他曾记得她看向他时的目光,然而那双眼睛他再见时只剩下黑色的空洞,空洞之中没有任何他的影子。
他只是忘不掉她的死状。
第1章
又下雨了,蒲桥心想。
她在一片黑暗中睁开眼,从床上坐起身来。十几秒后她的视线才逐渐清晰,但厚重的铅制百叶窗封住了窗户,她只能辨清卧室内的大致轮廓。很明显,室内降噪又一次出现了问题,因为狭小的卧室里充满了淅淅沥沥的雨声。至于恒温调控肯定也坏了,她甚至都不用启动颅内计算机的视觉信息反馈确认——室外雨夜的冷意从每一处她所不知道的房间缝隙里钻进来,像虫子一样爬上她的脊柱。蒲桥不自觉打了一个冷战。
她向床上自己身边的位置伸手摸去,却摸了个空。苏河不在,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床了。蒲桥想,他一定醒来很久了,因为他睡下的位置是凉的,手放在那里感觉不到他一丝体温的残余。信息反馈没开,蒲桥也不知道现在几点,但应该还很早,甚至可能还是在深夜。有几年了,三年?还是两年?她失去了一觉安稳睡到天明的资格,难以入睡都罢了,但即便是在她好不容易开始熟睡的时候,她也总是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惊醒:武装无人机群从室外掠过去的光影、颅内计算机检查数据时轻微的刺挠……
为此她做出了努力,比如换上了最厚重的窗片,确保不会有一丝光亮在她熟睡的时候泄进来;比如她会在睡觉时关掉所有计算机的休眠扫描——即便这很有可能会令她感染上从婆娑海携带而来的隐形病毒从而让她变成白痴;还有卧室内加装的智能降噪与恒温——这几乎花去了她一个月的薪水,却时灵时不灵。客服说不是产品的问题,是因为她所住的十二区的智能系统在兼容性上不够完善——简单来说,就是她住的地方不够高级,她不配。
于是今天她就被惊醒了,仅仅只是一阵雨声。
“苏河?”她轻轻唤了一声,但没有人回应,回应她的只有漆黑的卧室和雨声。
蒲桥的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突然攒住,她莫名一阵恐惧,声音不自觉大了起来:“苏河?苏河?苏…”
卧室的门无声地向右划开,苏河走了进来,黑暗中蒲桥只能看清他的大致身形。“怎么了?”他在床边坐下,一只手搭在蒲桥的肩上。“刚刚倒的水,喝不喝?”蒲桥这才发现他手里还握着一只水杯。
蒲桥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水还是温的。“你去哪儿了?”
“去外面倒杯水喝,喝完感觉睡不太着,怕吵醒你,就在客厅坐了一会儿,还要么?”苏河伸出手,示意蒲桥把水杯递给她,但蒲桥只是摇摇头,侧身摸索着把水杯放在了床头的柜子上。
“几点了?”
“三点十五,还早着呢,你才睡着不到一个小时,再睡会儿?”
蒲桥抚摸着苏河的手背,手指划过他的骨节,苏河的手很冷,蒲桥觉得自己像是在摸着一块冰。
“算了,太冷了,去把窗片拉起来吧。”
苏河按了一下床头的按钮,窗片一片一片折叠起来缩进天花板的缝隙,窗片后是足有一面墙高的落地窗。蒲桥想,也许是自己误会了,室内的降噪可能压根就没坏,因为外面落的根本不是小雨而是一场极大的暴雨,雨水像瀑布一样一层紧跟着一层泼洒在窗户上,几乎没有空当的间隙。极密的雨声,好像有一只野兽在窗外十二区漆黑的夜幕里咆哮。
她住在阶梯式住宅区的最顶栋,十二区政府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将数百幢竖直的灰色大楼依据高低,自外向内、由低到高排列。若从高空垂直向下看,住宅区就是一个四边整齐的正方形,而她就住在这个方形的中心。只要入夜,十二区区政务中心高耸的全息投影的光亮就会全部直直照进她的房间,尤为刺眼。如今光亮被大雨遮蔽,只剩下一点点斑驳的影子,借助它们,蒲桥得以看清苏河的背影:他身形有些佝偻,头发剃得极短,露出后脑青色的头皮,后颈处的数据接口闪着一点幽蓝的荧光,就像一颗星星。
苏河走回来重新坐在床边时,蒲桥伸手握住了他的手掌,苏河的手指肚上有一层薄薄的茧子,摸起来有些粗粝。“恒温又坏了,好冷。”蒲桥向着苏河缩了缩。
“我知道,我也是被冻醒的。”苏河捏了捏她的手,说,“天亮后我会找人来修,再睡会儿?”
“睡不着。”蒲桥摇摇头,“你躺我身边吧,太冷了。”
苏河抖抖索索爬上床钻进被子里,挤在蒲桥的身边,一只手搂在蒲桥的肩膀上,她顺势向他的怀里靠了靠。但是没有用,尽管苏河就在她身旁,但她仍感觉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巨大的空当,雨夜的寒意就从那个空当里阵阵袭来,她又打了一个寒颤。每年十一月,3市全境三万平方公里都会被暴雨笼罩,刺骨寒意无人能逃,或许除了“上六区”以外——毕竟那里所有的室内恒温调控都绝无损坏的可能。蒲桥听说,在1市——“世界的北方”、伟大的首都——在十一月之后不是被暴雨而是被暴雪淹没,灰色的雪花会扫荡每一条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整座城市被暴雪涂抹的剩下线条。
还是好冷,不论她再怎么缩进苏河的怀里,仍然摆脱不了脊柱上那道瘆人的寒意。苏河一只手搂着她默不作声,她能听到他夹杂在室内雨声中轻微的呼吸声。
“苏河?”她企图用对话来转移对寒冷的注意力。
“嗯?”
“你今天还去所里么?”
“不用,需要实际应用操作的项目都已经完成,剩下的任务在婆娑海内完成就行了。”苏河面向她的侧脸背着光,她只能勉强看清他眼睛的光亮。“时间还很长,今天天气不好,我就在家。”
他低下头问她,“你呢?案子还顺利么?”
她沉默了一下,摇摇头:“不怎么顺利,也许一会儿就要通知我过去了。”太多事等着她处理,相比起来纷乱的暴雨反而更能给她带来安宁。“总局历史上最年轻的网技科科长”,名头听起来够响亮,但网技科的历史也不过才二十多年,婆娑海的历史也不过三十年。而她拥有了这个名头,就仿佛给所有人都给予了把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拜托”她的权力。
苏河抚摸了一下她的手,掌心处的茧子摩擦着她的手背。“记得休息,别太累了。”
“好的,我知道了。”
长久的沉默,他们一时陷入无话的境地之中,雨似乎越来越大。蒲桥将手从苏河的手掌下抽出来,抚摸着他的后脑。极短的发茬就像是一层毛刷一样掠过她的手心。她已经打开了视觉信息,计时器在视野左上角闪着荧光,已经是凌晨三点三十,室内温度9度,湿度46%,四十多条未读的文本讯息,信用账单、商品房广告、义体植入推荐、娱乐活动的预告(政府提前一个月,安排在新年来临之际在江上放焰火,但蒲桥心里清楚压根不会有人去看)……重重叠叠垒在她视野窗口的右下角。四十年?还是五十年?书本上的历史说,那时候人手一台小型的网络终端,也是这样层层叠叠的消息,没日没夜,使人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再有实际的距离,然而人却日复一日不再交流,如同此刻她与苏河不发一言,对话陷入死局。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应该是一年前,一年前的十一月,天气也如此时一样,冷雨漫漫。两个人在深夜的卧室内对话总是陡然休止,想要说的话却哽咽在嘴边,就算说出来,面对的也是漫无边际的沉默,没有落处。但蒲桥不在乎,只要苏河一直在就好,她没有太多期待和要求,只要他一直在就好。
加密急讯发自总局的指挥终端,直接绕开蒲桥颅内计算机的消息过滤层,甜美但却略带一点机械的女声直接回荡在她的脑子里:“网技科科长蒲桥,坐标5-3-44-122,航空舰已经出发,请于八分钟后抵达停机位置,收到请回复。重复,网技科科长蒲桥……”
“收到了,我马上就到。”声音戛然而止,蒲桥翻身下床、穿衣、穿鞋。她没有心思打扮,黑色长裤、总局的高纤维作战靴,白色衬衫外面罩上巨大的黑色纳米斗篷——防雨防火,甚至还能抵御二级以下的冲击。最省事的是她不用束发,她头发只到后颈,一直没有蓄长,现在的女性时尚是在头发上贴满五光十色的标纸,她很庆幸自己没有这种兴趣
苏河仍然没有说话。卧室的门滑开,蒲桥扣上斗篷上的最后一颗磁扣时回头瞥了一眼。苏河不知道何时起身,坐在床边注视着她,脸上的光晕随着窗外的雨起落不定。
“要出去了吗?”苏河问。
“是的,不用等我,你继续睡吧。”门滑上前的最后一刻,蒲桥回望苏河的脸,却发现怎么都看不清苏河的表情。
暴雨肆意泼洒在地面上,停机坪上泛起惨白色的雨雾,雨水顺着蒲桥斗篷的帽檐流下,积水在她的脚边汇成大小不一的溪流。雨水遮挡了蒲桥的视线,城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深灰色的纸,纸上只有数十道几乎被抹掉的线条——鳞次栉比的大楼伫立在雨中只剩下模糊的影子,蒲桥站在楼群的中间,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一座坟场墓碑的顶头。
飞行舰在蒲桥的前方缓缓落下,野兽一样的引擎声撕开雨幕,红色的探照灯直刺下来,将她所站立的地面染成一片血红。飞行舰接近地面大概三米的位置,气流将周遭的雨水轰地一下吹散,从飞行舰腹部的四个顶端伸出四只蟹钳一样的支架,卡进地面上四个半米深的凹槽中。
碳制门向上抬起,蒲桥跃进舰舱,舱门关闭,蟹钳收拢,又是一阵轰鸣,暴雨再一次被撕碎,飞行舰笔直冲上天,直插进黑色的雨夜中。透过舰仓内的全景显示屏,蒲桥看着自己所住的墓碑林越变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方块。飞船在十二区的楼群上空越过,大江自十二区中间横穿而过,江水像墨汁一样在雨夜中翻滚。大地是黑色的,各式大楼顶上的红色航空灯,像星星一样在黑色的大地上闪烁。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雨夜里,大地东南方的尽头依旧明亮得像是在燃烧——那是上六区的灯火,3市全境唯一不受限电令管控的区域,也正是飞行舰的目的地。
“上六区”是一区到六区的合称,3市27区,上六区面积只占了3市的8%,但六个区的经济份额却占了3市的60%。上六区涵盖了整个大江入海口的区域,整体呈一块菱形,所有3市的巨型企业都在二区与三区,两区并成一块直角形,铺陈在菱形一样的上六区的西北和西南两侧,二区主营科技,而三区主营金融,苏河曾说在这两个区,“下水道里飘着的都是钱。”
第四区临近第二区,全国八所甲级高校有三所就在3市第四区,正中心就是录取率仅有0.2%的普罗米修斯大学;国用重工在第五区,临海,在上六区中面积最大,第五区外围用三公里的禁飞警戒带包围起来,警戒带中布满了解除格杀限制的军用无人机群和哨兵炮,甚至连鸟都飞不过去。同时第五区也承担整个上六区的对外防卫任务;第六区自高空看呈半圆弧形,就像是一轮半月,与其他五区相隔十公里,范围大小仅次于第五区。第六区主职娱乐与住宅,区内豪宅号称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室内生态循环系统和最快的婆娑海连接速度。
而在上六区这块“菱形”中,一块黑色的正方形区域突兀地立在中央,那是整个上六区唯一没有在夜间亮起灯光的地方,也是上六区面积最小却是最重要的地区——第一区。它的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3市的政府部门所在地。
“热水?”副手白川递过来一个杯子。
“不用,谢谢。”蒲桥摆摆手。她扭头看了白川一眼,计算机自动在她的视觉界面上生成了他的档案,界面上的白川还留着长发,穿着学生样式的白衬,笑容拘谨。而此刻坐在她旁边的青年头发早已剃短,面色因睡眠不足显得疲惫又阴郁,正靠在座椅上发呆,早已经没有半点学生的影子。
白川也28了,蒲桥心想。在她调入网技科后,白川就一直是她的副手,她比白川年长四岁,白川在调入网技科之前只是婆娑海内追缉队的一名“马快”,那会儿他才25。蒲桥记得,白川在那会儿虽然也不喜欢说话,但也还算开朗,跟着她三年,却越发显得忧郁。蒲桥有时候也会想,或许对于白川来说,如果搭档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的话会不会更好?
蒲桥摇了摇头,开口询问:“那个案子怎么样了?”
“哪一桩案子?”白川睁开眼。
“你同学的。”
“人抓到了,已经死了。”
“怎么死的?”
“在他家把他堵住了,他不知道从哪儿淘到的高压电索,伤了四个兄弟,我就开枪把他毙了。”
“……怎么还要你出一线?”
“我自己申请的,想看看他长什么模样。”白川的手下意识摸了一下腰间本是该悬挂枪套的位置。蒲桥知道,白川的用枪许可甚至还比她高一级,如果出一线拿的是寅级的声脉枪……想必事后勘验组得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能把已经散落成碎片的那人收集全。
蒲桥顿了一下“你还好么?你同学……”
白川扭过头看了她一眼,又把头别过去。“我没事,只能说算她命不好。我也和她有几年没有联系了。”
“……她生前做什么的?”
蒲桥看见白川眼睛里的光黯淡了几分:“……服务员,在餐厅。”他沉默了一下,“就是在采购的路上出事的。”
蒲桥还记得那天也是这样的暴雨天,在第七区区政府对面的草丛中,那具尸体上糊满了落叶,眼睑上还有一只泛着油光的虫子正在爬行,瞳孔里像水洼一样浑浊。蒲桥做完现场的数据提取,只需要拿去总局投入谛听在婆娑海内进行搜寻即可,临走时注意到白川站在尸体前发愣,斗篷也不披,发根都被雨水打湿。蒲桥走上前问他怎么了,他说:“这是我同学。”
“开枪报告我一会儿在局里找人给你做,你就别管了。”蒲桥说。
白川转过脸有些惊讶:“我们不去局里。”蒲桥这才注意到飞行舰在临近第四区时并没有直行,而是转了一个弯,向着正南方地上一弯暖白色亮光的区域飞去——那是第六区的位置。
“又来了么?”蒲桥轻声说,与其像是发问,倒不如像是叹气。
“是的,第十六个死者,与‘兰若’有关。”
悬疑小说刑侦科幻复仇超现实悬疑悬念迭起
简介:
不就意识上个网,怎么就死了呢?
近未来的超级都市“3”各区突发连环杀人案,被害者死状惨烈,所有颅内计算机的记忆信息全都不知所踪。
公共安全总局网技科科长蒲桥临危受命,与神秘的计算机天才宁静珑合作,种种线索直指意识数据网络“婆娑海”中的诡异局域网“兰若寺”,而更大的阴谋与险局正如罗网一般扑来....
序
“既然捡了一条命,”第六次手术时,老头从他的右腿里摘出一块拇指长短的铁钉,“当啷”一声丢在手术盘上,“就好好揣在兜里,何必再去送死?”
他没有回答,他也回答不了,有一道伤贯穿了他的脸,弄碎了他一半的牙齿,几乎是给他多开了一张嘴。老头将他为数不多的纳米复合剂用在了他的脸上,每分每秒数以亿计的纳米虫子都在他的脸上清理发炎的腐肉、修补伤口,但距离复原仍然需要时间。他躺在手术台上说不了话,颅内计算机也启动不了,无法发送讯息,好在老头有纸笔——早在几十年前就被淘汰掉的老古董——他还可以和老头写字交流。
老头瞟了他手里的纸一眼,“对,你确实命硬,你是我见过命最硬的,我把你拖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你一定会死,至少撑不过一个星期,但是你竟然活下来了,你确实命硬。”
“但是命硬不一定是好事,小子。我活人见得不少,死人也见得很多。相信我,有时候死人远比活人要更轻松。”老头叹口气,从他腿中骨头的缝隙里又摘出一块玻璃,在麻药的作用下他不觉得痛,只是有点轻微的刺挠。
他原以为自己必死无疑。
他是被大雨浇醒的,眼前的天空昏暗,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他身在一个巨大天坑的底部,身边堆积着无数人造义体的残肢,一些义体在废弃时尚剩一点动力,苍白如死人一样的手指还在缓慢地抓握。除了义体残肢,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垃圾堆积如山,十几只皮毛泛着诡异油光的肥老鼠盘桓在上,闪着荧光的眼睛盯着他看,似乎在遗憾一顿难得的美餐就此泡汤。
在他的颅内计算机停止工作前,最后给他的讯息是提醒他当前所处环境污染度严重超标:辐射超标170%、硫化物超标400%、重金属污染物超标244%……他就像是泡在一桶巨大的污染液中,就连流进他嘴里的雨水都带着一股腥臭味。他企图站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剧痛几乎令他再一次昏死过去,雨越下越大,周围一片模糊,他什么都看不清,除了不时远处升起的冲天火柱———那是自动清洁无人机投放的用来快速焚烧垃圾的固体燃烧弹。火柱越来越近,很快他就要化成灰烬。
老头是在坑边把他拖出来的,老头说把他拖出来时,他的腿上几乎没有一块好肉。“就像是被剐了鳞的鱼一样。”但他那会儿对自己的伤势完全没有意识,只是想着要活下去。
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身上的剧痛反而刺激着他的神经让他保持清醒,既然无法站立,那就改用爬行,既然两腿都使不上力,那就依靠自己的手指。他已经记不太清自己是如何爬到了坑边,只记得自己一直在爬,抓住一切可以用来攀附的东西向上爬,任凭它们划破自己的皮肤、扎进自己的骨头。
他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
“我们都清楚他们能弄死你一次,自然能弄死你第二次,相信我,第二次他们一定不会失手。”
他寄居在老头的家中——一根废弃的原料管道。老头是黑医,没有任何的职业执照,废弃管道既是他家也是手术室,还兼职仓库,里面堆放着各式各样他从天坑里刨出来的废弃物和古董破烂。老头说自己本不想救人,像他这种被莫名其妙抛尸在“巨人肠胃”的枉死鬼,他见过太多。
“但是你他妈命太硬了,我在这里住了快有三十年,能从天坑里爬出来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反正我也活不到明年,干脆积点德。”
老头说自己活不到明年是真话。在他清醒的间隙,有时他会看到老头在咳嗽,咳出来的全是血。“住在‘巨人肠胃’里的人,没一个不带着要命的病。想活命也简单,换个肺,新鲜的人工肺部移植,最新款nk-27,据说换上后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清甜的像是置身在雨林里。在上六区,这大概是最时髦的新年礼物之一,而我们这些垃圾想要换上一个,嘿嘿…”
比起老头自己的命,老头好像更在乎他的死活。第八次手术,最后一块碎片终于从他的腿中摘除,老头摇晃了一下手里的瓶子,把最后一点纳米修复剂喷在了他的腿上,他立刻感觉到右腿处一阵麻痒,也是在这时,他能开口说话了。
“残疾少不了,下半辈子你都得靠轮椅过活了,但至少是死不了了,如果好好休养,应该还能有几年活头,”老头看了他一眼,轻轻叹口气,“所以小子,算了吧,能活下来就是好事,既然活下来了,那你就好好活着,她也想要你好好活着,报仇真的有意义么?”
他沉默了一下,只是摇了摇头:
“我……活着,但是她……死了。”
这是他一个月以来第一次开口说话,声音像是一块带着毛刺的玻璃。老头没说话,只是又叹了口气,转身出门。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老头走进来扔给他一张卡。“想做事总得有家伙吧?收着,出门向东南方一公里,一个塌掉的广告牌,牌子边有个闸门,拿这张卡开门,里面有设备,但功能有限,要想重进婆娑海,就得你自己想办法。有我能帮忙的,力所能及我给你搭把手,多的就别指望了。”
完全足够了,甚至远远超过他的期望。他问老头为什么要帮他,老头自己也是半个死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何况他这条命是老头救的,他说的也没错,这样做不亚于是又死一回,而且这一次绝对没有任何活下来的可能。
老头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小子,我说过也见过的死人很多,而我帮你的原因就和你想要报仇的原因是一样的。告诉我,你为什么要报仇?”
因为他忘不掉她的死状。他记得她笑起来就像是带着光亮一样,但他再见她时只看到一张惨白的面孔,他曾记得她看向他时的目光,然而那双眼睛他再见时只剩下黑色的空洞,空洞之中没有任何他的影子。
他只是忘不掉她的死状。
第1章
又下雨了,蒲桥心想。
她在一片黑暗中睁开眼,从床上坐起身来。十几秒后她的视线才逐渐清晰,但厚重的铅制百叶窗封住了窗户,她只能辨清卧室内的大致轮廓。很明显,室内降噪又一次出现了问题,因为狭小的卧室里充满了淅淅沥沥的雨声。至于恒温调控肯定也坏了,她甚至都不用启动颅内计算机的视觉信息反馈确认——室外雨夜的冷意从每一处她所不知道的房间缝隙里钻进来,像虫子一样爬上她的脊柱。蒲桥不自觉打了一个冷战。
她向床上自己身边的位置伸手摸去,却摸了个空。苏河不在,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床了。蒲桥想,他一定醒来很久了,因为他睡下的位置是凉的,手放在那里感觉不到他一丝体温的残余。信息反馈没开,蒲桥也不知道现在几点,但应该还很早,甚至可能还是在深夜。有几年了,三年?还是两年?她失去了一觉安稳睡到天明的资格,难以入睡都罢了,但即便是在她好不容易开始熟睡的时候,她也总是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惊醒:武装无人机群从室外掠过去的光影、颅内计算机检查数据时轻微的刺挠……
为此她做出了努力,比如换上了最厚重的窗片,确保不会有一丝光亮在她熟睡的时候泄进来;比如她会在睡觉时关掉所有计算机的休眠扫描——即便这很有可能会令她感染上从婆娑海携带而来的隐形病毒从而让她变成白痴;还有卧室内加装的智能降噪与恒温——这几乎花去了她一个月的薪水,却时灵时不灵。客服说不是产品的问题,是因为她所住的十二区的智能系统在兼容性上不够完善——简单来说,就是她住的地方不够高级,她不配。
于是今天她就被惊醒了,仅仅只是一阵雨声。
“苏河?”她轻轻唤了一声,但没有人回应,回应她的只有漆黑的卧室和雨声。
蒲桥的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突然攒住,她莫名一阵恐惧,声音不自觉大了起来:“苏河?苏河?苏…”
卧室的门无声地向右划开,苏河走了进来,黑暗中蒲桥只能看清他的大致身形。“怎么了?”他在床边坐下,一只手搭在蒲桥的肩上。“刚刚倒的水,喝不喝?”蒲桥这才发现他手里还握着一只水杯。
蒲桥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水还是温的。“你去哪儿了?”
“去外面倒杯水喝,喝完感觉睡不太着,怕吵醒你,就在客厅坐了一会儿,还要么?”苏河伸出手,示意蒲桥把水杯递给她,但蒲桥只是摇摇头,侧身摸索着把水杯放在了床头的柜子上。
“几点了?”
“三点十五,还早着呢,你才睡着不到一个小时,再睡会儿?”
蒲桥抚摸着苏河的手背,手指划过他的骨节,苏河的手很冷,蒲桥觉得自己像是在摸着一块冰。
“算了,太冷了,去把窗片拉起来吧。”
苏河按了一下床头的按钮,窗片一片一片折叠起来缩进天花板的缝隙,窗片后是足有一面墙高的落地窗。蒲桥想,也许是自己误会了,室内的降噪可能压根就没坏,因为外面落的根本不是小雨而是一场极大的暴雨,雨水像瀑布一样一层紧跟着一层泼洒在窗户上,几乎没有空当的间隙。极密的雨声,好像有一只野兽在窗外十二区漆黑的夜幕里咆哮。
她住在阶梯式住宅区的最顶栋,十二区政府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将数百幢竖直的灰色大楼依据高低,自外向内、由低到高排列。若从高空垂直向下看,住宅区就是一个四边整齐的正方形,而她就住在这个方形的中心。只要入夜,十二区区政务中心高耸的全息投影的光亮就会全部直直照进她的房间,尤为刺眼。如今光亮被大雨遮蔽,只剩下一点点斑驳的影子,借助它们,蒲桥得以看清苏河的背影:他身形有些佝偻,头发剃得极短,露出后脑青色的头皮,后颈处的数据接口闪着一点幽蓝的荧光,就像一颗星星。
苏河走回来重新坐在床边时,蒲桥伸手握住了他的手掌,苏河的手指肚上有一层薄薄的茧子,摸起来有些粗粝。“恒温又坏了,好冷。”蒲桥向着苏河缩了缩。
“我知道,我也是被冻醒的。”苏河捏了捏她的手,说,“天亮后我会找人来修,再睡会儿?”
“睡不着。”蒲桥摇摇头,“你躺我身边吧,太冷了。”
苏河抖抖索索爬上床钻进被子里,挤在蒲桥的身边,一只手搂在蒲桥的肩膀上,她顺势向他的怀里靠了靠。但是没有用,尽管苏河就在她身旁,但她仍感觉自己的身边有一个巨大的空当,雨夜的寒意就从那个空当里阵阵袭来,她又打了一个寒颤。每年十一月,3市全境三万平方公里都会被暴雨笼罩,刺骨寒意无人能逃,或许除了“上六区”以外——毕竟那里所有的室内恒温调控都绝无损坏的可能。蒲桥听说,在1市——“世界的北方”、伟大的首都——在十一月之后不是被暴雨而是被暴雪淹没,灰色的雪花会扫荡每一条街道的每一个角落,整座城市被暴雪涂抹的剩下线条。
还是好冷,不论她再怎么缩进苏河的怀里,仍然摆脱不了脊柱上那道瘆人的寒意。苏河一只手搂着她默不作声,她能听到他夹杂在室内雨声中轻微的呼吸声。
“苏河?”她企图用对话来转移对寒冷的注意力。
“嗯?”
“你今天还去所里么?”
“不用,需要实际应用操作的项目都已经完成,剩下的任务在婆娑海内完成就行了。”苏河面向她的侧脸背着光,她只能勉强看清他眼睛的光亮。“时间还很长,今天天气不好,我就在家。”
他低下头问她,“你呢?案子还顺利么?”
她沉默了一下,摇摇头:“不怎么顺利,也许一会儿就要通知我过去了。”太多事等着她处理,相比起来纷乱的暴雨反而更能给她带来安宁。“总局历史上最年轻的网技科科长”,名头听起来够响亮,但网技科的历史也不过才二十多年,婆娑海的历史也不过三十年。而她拥有了这个名头,就仿佛给所有人都给予了把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拜托”她的权力。
苏河抚摸了一下她的手,掌心处的茧子摩擦着她的手背。“记得休息,别太累了。”
“好的,我知道了。”
长久的沉默,他们一时陷入无话的境地之中,雨似乎越来越大。蒲桥将手从苏河的手掌下抽出来,抚摸着他的后脑。极短的发茬就像是一层毛刷一样掠过她的手心。她已经打开了视觉信息,计时器在视野左上角闪着荧光,已经是凌晨三点三十,室内温度9度,湿度46%,四十多条未读的文本讯息,信用账单、商品房广告、义体植入推荐、娱乐活动的预告(政府提前一个月,安排在新年来临之际在江上放焰火,但蒲桥心里清楚压根不会有人去看)……重重叠叠垒在她视野窗口的右下角。四十年?还是五十年?书本上的历史说,那时候人手一台小型的网络终端,也是这样层层叠叠的消息,没日没夜,使人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不再有实际的距离,然而人却日复一日不再交流,如同此刻她与苏河不发一言,对话陷入死局。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应该是一年前,一年前的十一月,天气也如此时一样,冷雨漫漫。两个人在深夜的卧室内对话总是陡然休止,想要说的话却哽咽在嘴边,就算说出来,面对的也是漫无边际的沉默,没有落处。但蒲桥不在乎,只要苏河一直在就好,她没有太多期待和要求,只要他一直在就好。
加密急讯发自总局的指挥终端,直接绕开蒲桥颅内计算机的消息过滤层,甜美但却略带一点机械的女声直接回荡在她的脑子里:“网技科科长蒲桥,坐标5-3-44-122,航空舰已经出发,请于八分钟后抵达停机位置,收到请回复。重复,网技科科长蒲桥……”
“收到了,我马上就到。”声音戛然而止,蒲桥翻身下床、穿衣、穿鞋。她没有心思打扮,黑色长裤、总局的高纤维作战靴,白色衬衫外面罩上巨大的黑色纳米斗篷——防雨防火,甚至还能抵御二级以下的冲击。最省事的是她不用束发,她头发只到后颈,一直没有蓄长,现在的女性时尚是在头发上贴满五光十色的标纸,她很庆幸自己没有这种兴趣
苏河仍然没有说话。卧室的门滑开,蒲桥扣上斗篷上的最后一颗磁扣时回头瞥了一眼。苏河不知道何时起身,坐在床边注视着她,脸上的光晕随着窗外的雨起落不定。
“要出去了吗?”苏河问。
“是的,不用等我,你继续睡吧。”门滑上前的最后一刻,蒲桥回望苏河的脸,却发现怎么都看不清苏河的表情。
暴雨肆意泼洒在地面上,停机坪上泛起惨白色的雨雾,雨水顺着蒲桥斗篷的帽檐流下,积水在她的脚边汇成大小不一的溪流。雨水遮挡了蒲桥的视线,城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深灰色的纸,纸上只有数十道几乎被抹掉的线条——鳞次栉比的大楼伫立在雨中只剩下模糊的影子,蒲桥站在楼群的中间,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一座坟场墓碑的顶头。
飞行舰在蒲桥的前方缓缓落下,野兽一样的引擎声撕开雨幕,红色的探照灯直刺下来,将她所站立的地面染成一片血红。飞行舰接近地面大概三米的位置,气流将周遭的雨水轰地一下吹散,从飞行舰腹部的四个顶端伸出四只蟹钳一样的支架,卡进地面上四个半米深的凹槽中。
碳制门向上抬起,蒲桥跃进舰舱,舱门关闭,蟹钳收拢,又是一阵轰鸣,暴雨再一次被撕碎,飞行舰笔直冲上天,直插进黑色的雨夜中。透过舰仓内的全景显示屏,蒲桥看着自己所住的墓碑林越变越小,直到变成一个小方块。飞船在十二区的楼群上空越过,大江自十二区中间横穿而过,江水像墨汁一样在雨夜中翻滚。大地是黑色的,各式大楼顶上的红色航空灯,像星星一样在黑色的大地上闪烁。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雨夜里,大地东南方的尽头依旧明亮得像是在燃烧——那是上六区的灯火,3市全境唯一不受限电令管控的区域,也正是飞行舰的目的地。
“上六区”是一区到六区的合称,3市27区,上六区面积只占了3市的8%,但六个区的经济份额却占了3市的60%。上六区涵盖了整个大江入海口的区域,整体呈一块菱形,所有3市的巨型企业都在二区与三区,两区并成一块直角形,铺陈在菱形一样的上六区的西北和西南两侧,二区主营科技,而三区主营金融,苏河曾说在这两个区,“下水道里飘着的都是钱。”
第四区临近第二区,全国八所甲级高校有三所就在3市第四区,正中心就是录取率仅有0.2%的普罗米修斯大学;国用重工在第五区,临海,在上六区中面积最大,第五区外围用三公里的禁飞警戒带包围起来,警戒带中布满了解除格杀限制的军用无人机群和哨兵炮,甚至连鸟都飞不过去。同时第五区也承担整个上六区的对外防卫任务;第六区自高空看呈半圆弧形,就像是一轮半月,与其他五区相隔十公里,范围大小仅次于第五区。第六区主职娱乐与住宅,区内豪宅号称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室内生态循环系统和最快的婆娑海连接速度。
而在上六区这块“菱形”中,一块黑色的正方形区域突兀地立在中央,那是整个上六区唯一没有在夜间亮起灯光的地方,也是上六区面积最小却是最重要的地区——第一区。它的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3市的政府部门所在地。
“热水?”副手白川递过来一个杯子。
“不用,谢谢。”蒲桥摆摆手。她扭头看了白川一眼,计算机自动在她的视觉界面上生成了他的档案,界面上的白川还留着长发,穿着学生样式的白衬,笑容拘谨。而此刻坐在她旁边的青年头发早已剃短,面色因睡眠不足显得疲惫又阴郁,正靠在座椅上发呆,早已经没有半点学生的影子。
白川也28了,蒲桥心想。在她调入网技科后,白川就一直是她的副手,她比白川年长四岁,白川在调入网技科之前只是婆娑海内追缉队的一名“马快”,那会儿他才25。蒲桥记得,白川在那会儿虽然也不喜欢说话,但也还算开朗,跟着她三年,却越发显得忧郁。蒲桥有时候也会想,或许对于白川来说,如果搭档不是她而是另有其人的话会不会更好?
蒲桥摇了摇头,开口询问:“那个案子怎么样了?”
“哪一桩案子?”白川睁开眼。
“你同学的。”
“人抓到了,已经死了。”
“怎么死的?”
“在他家把他堵住了,他不知道从哪儿淘到的高压电索,伤了四个兄弟,我就开枪把他毙了。”
“……怎么还要你出一线?”
“我自己申请的,想看看他长什么模样。”白川的手下意识摸了一下腰间本是该悬挂枪套的位置。蒲桥知道,白川的用枪许可甚至还比她高一级,如果出一线拿的是寅级的声脉枪……想必事后勘验组得费了很大的功夫才能把已经散落成碎片的那人收集全。
蒲桥顿了一下“你还好么?你同学……”
白川扭过头看了她一眼,又把头别过去。“我没事,只能说算她命不好。我也和她有几年没有联系了。”
“……她生前做什么的?”
蒲桥看见白川眼睛里的光黯淡了几分:“……服务员,在餐厅。”他沉默了一下,“就是在采购的路上出事的。”
蒲桥还记得那天也是这样的暴雨天,在第七区区政府对面的草丛中,那具尸体上糊满了落叶,眼睑上还有一只泛着油光的虫子正在爬行,瞳孔里像水洼一样浑浊。蒲桥做完现场的数据提取,只需要拿去总局投入谛听在婆娑海内进行搜寻即可,临走时注意到白川站在尸体前发愣,斗篷也不披,发根都被雨水打湿。蒲桥走上前问他怎么了,他说:“这是我同学。”
“开枪报告我一会儿在局里找人给你做,你就别管了。”蒲桥说。
白川转过脸有些惊讶:“我们不去局里。”蒲桥这才注意到飞行舰在临近第四区时并没有直行,而是转了一个弯,向着正南方地上一弯暖白色亮光的区域飞去——那是第六区的位置。
“又来了么?”蒲桥轻声说,与其像是发问,倒不如像是叹气。
“是的,第十六个死者,与‘兰若’有关。”